Ⅰ 俄羅斯電影 戰爭 一個連隊打一群人,最後活了一個
士兵之歌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 (1959)
二戰期間,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 Vladimir Ivashov飾)在衛國戰爭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的兩輛坦克而受到嘉獎。但阿廖沙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他幾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親(安東尼娜·馬克西莫娃 Antonina Maksimova飾)。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只有六天的歸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 Zhanna 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他們乘坐的火車被炸,他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阿廖沙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要返回前線。可這一去,阿廖沙就再沒有回來
Ⅱ 電影《白比姆黑耳朵》講的是什麼故事
老戰士伊萬·伊萬內奇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負過傷,如今已退休養老。他的兒子4年前在山裡因公犧牲,老伴已於3年前去世。現在只剩下他獨自一人生活在俄羅斯中部地區的一個小城切爾塔諾沃。他靠養老金過活,偶爾也寫點東西。
為了排遣寂寞,伊萬到養狗專家那裡去領來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崽,給自己作伴。這只小狗雖然是良種獵犬,純蘇格蘭賽特狗的後代,但它的毛色不典型,不標准。它全身呈白色,只有一隻耳朵是黑色的。顯然,它已退化。可是它那活潑的神態惹起了伊萬的憐愛,伊萬選中它,把它領回家,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比姆」。無論伊萬到哪兒,比姆都緊緊跟著他。伊萬有時帶比姆到郊區的一片樹林中散步,和比姆談談心裡話,並訓練它捕捉獵物的能力。伊萬發現比姆的毛色雖然不標准,但它的腿特別敏捷,耳朵極靈,嗅覺也很敏銳,伊萬盼望著帶比姆去參加夏季舉辦的狗展,得到一張品種證書和獎章。
夏天到了。伊萬滿懷希望地帶比姆去參加狗展。狗的主人紛紛牽帶著自己的狗在場地開始遛圈,展覽會的裁判和主持人立即發現比姆的毛色不合乎品種標准,是白化病患者,於是立即宣布取消比姆的參賽資格。伊萬據理力爭無效,只得悻悻地牽著比姆離開。
幾位大嬸在居民住宅樓前的大院中聊天。比姆從她們身邊跑過,碰了一位胖大嬸的手,胖大嬸驚叫起來。她硬說比姆咬了她,並強拉居委會主任到伊萬家告狀。伊萬說比姆從來不咬人,還會向人問好呢。胖大嬸伸手想試試,不料比姆根本不願伸出爪子向她表示友好。這可惹惱了胖大嬸,認為比姆看不起她。從此她和比姆結下不解之冤,發誓要出這口氣,處處和它作對……
伊萬胸腔內殘留的彈片20年後終於發炎了。伊萬疼痛難忍,醫生決定用飛機送伊萬到莫斯科去開刀。伊萬戀戀不舍地和比姆告別,他囑托鄰居大娘代為照管。伊萬被抬走後,比姆在屋裡嚎叫著不肯吃東西。大娘放比姆到街上去遛遛。比姆不停地尋找主人,凡是伊萬帶比姆去過的地方,像郵局、報亭等處,毀衡比姆都一一去過。突然一輛救護車駛過,比姆飛奔跟蹤到急救站,又被趕了出來。比姆每天到街上瞎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大家對它晶頭論足。有的態度友善,有的惡語相加。一天,胖大嬸在大街上碰見了比姆,便斥責它是咬人的動物,這時旁邊的一位姑娘為比姆打抱不平,終於鬧到派出所去。姑娘查找到比姆主人的地址,把它送回了家。這位姑娘名叫達莎,是從莫斯科到這里來實習的。她從鄰居大娘處知道了有關比姆的一切。第二天,達莎給比姆送來一個刻著名字的狗牌,把它套在比姆的脖子上,就安心地離去。
一天,比姆又到院子里去溜達。幾個小男孩正在玩球。比姆也加入了他們的游戲。這時一個有收集狗牌癖好的瘦個子把比姆騙到了自己家。他摘下比姆掛的小牌子,到夜裡便將比姆趕了出去。清轎余李晨,比姆遛到火車站,正好碰上達莎進站,准備返回莫斯科。比姆向達莎奔去。達莎上了火車,車開動了,比姆跟在火車後面窮追不舍。這時達莎也從車上看見了比姆,她十分焦急,便在第二站下車,又乘上返回的列車回到小城。當她去到鄰居大娘處時閉遲才知道,比姆還沒有回來……
原來比姆追火車追得筋疲力盡,它趴在鐵軌上再也起不來了。一個養路女工救起了它,等它恢復體力後便讓它回家去。比姆在回城的路上,爪子又被鐵軌夾傷了。它好不容易找到了家。鄰居大娘和達莎喜出望外,她們急忙為比姆醫治傷口,然後用一根鏈子把比姆拴了起來。從此,比姆就由大娘的孫女和她的同學、名叫托里克的男孩來照顧。
一天,孩子們不小心,比姆又獨自跑到郊區汽車站。汽車司機環視四周無人,便將比姆哄上汽車。在行車途中,又將比姆賣給了農民克利姆。克利姆把比姆帶回家,交給小兒子謝廖沙照看,一家人都很喜歡它。他們家的鄰居一次借比姆去打獵,由於比姆沒有按照獵手的要求去捕捉獵物而挨了一頓毒打。比姆終於掙脫鏈子逃跑了。比姆拖著遍體鱗傷的身體好不容易蹭到城裡,這次它找到男孩托里克的家。
托里克見到比姆又驚又喜。托里克的父母卻不同意收留它。在托里克的一再哀求下,父母親假裝同意了。可是到了夜裡,托里克的父親卻悄悄地把比姆引上自家的小汽車,然後把車開到遠郊的一片樹林中,把比姆拴在一棵樹上。翌晨,托里克醒來不見了比姆,便去質問父母,他們騙孩子說比姆夜裡自己逃走了。托里克對父母的謊言氣惱萬分,他揚言要離開這個家,到比姆家去住,等待著比姆歸來。托里克的父親為此事感到懊悔與慚愧。他又趕到遠郊樹林,想把比姆找回來,可是比姆已經不見了。托里克父親在報上登了尋狗啟事。
原來比姆又掙脫鎖鏈逃了回來。這次比姆決定回到伊萬家。可是比姆剛到居民大樓的院門口,恰巧和死對頭胖大嬸碰個正著。胖大嬸咬牙切齒地不放比姆進門。一輛捕狗車正由此經過,胖大嬸急忙叫住了他們,她對車上的兩名工人說:比姆是她家的瘋狗,見人就咬,必須把比姆立刻弄走。比姆終於被悶罐車帶走了……
伊萬痊癒後乘火車返回小城。他急不可耐地想見到比姆。伊萬下車後看到報上刊登的尋找比姆的啟事,便徑直趕到檢疫所捕狗站。當他被看門人領到捕狗車前,車門打開時,伊萬不禁驚呆了:由於比姆不甘心命運的安排,曾拼出全身氣力想撞開鐵門,終於撞得頭破血流,氣盡而亡。伊萬睹此慘狀,悲痛欲絕。
在檢疫站門口,伊萬碰到也來此尋找比姆的托里克和謝廖沙。伊萬不忍讓孩子們傷心,只好騙他們說比姆不在這里。
第二天,伊萬把比姆傷痕累累的屍體埋葬在他們常一起去散步、遊玩的樹林中。然後鳴槍3響,紀念比姆在世3年。
生活在繼續,伊萬又帶著托里克和托里克收養的小狗——也起名叫比姆在林中散步,嬉戲。伊萬心中充滿了對比姆的懷念之情。他環顧周圍,大地顯出一片生機,看來,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
Ⅲ 俄羅斯電影《無愛可訴》為什麼沒有交代走失男孩阿廖沙的下落
其實,父親在停屍房的表現,已經證明了男孩的下落:阿廖沙已經死了。
是父親和母親的雙雙出軌造成了這個結果。而在尋找阿廖沙的過程中,俄羅斯社會的種種弊端展露無遺,政府機構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推諉扯皮不作為讓人倍感失望,倒是自發形成了民間組織真正伸出援手,給了父母希望。
阿廖沙之死,叩問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家庭的幸福,決不能建立在滿足各自的慾望上。最終受傷害的,是家庭中的每一個人。
故事發生在俄羅斯,卻對所有人都有著深刻的警示意義。
Ⅳ 俄羅斯電影 戰爭 一個連隊打一群人,最後活了一個
1944年,蘇聯衛國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 Vladimir Ivashov飾)在一次激戰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兩輛坦克,因此受到了嘉獎。然而,他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家裡請幾天假。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六天的歸家旅程。
途中,阿廖沙遇到了一位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 Zhanna 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不幸的是,他們乘坐的火車在途中被炸毀,阿廖沙不得不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他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不得不返回前線。
阿廖沙再次回到前線後,面對著殘酷的戰爭。他和戰友們並肩作戰,一起經歷了無數生死考驗。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阿廖沙和他的連隊面對著數倍於己的敵人。盡管他們拼盡全力,但最終只有阿廖沙一人活了下來。
戰斗結束後,阿廖沙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他被問及為什麼能活下來,阿廖沙只是淡淡地說:「我比他們更幸運。」然而,阿廖沙的心中卻滿是悲傷和愧疚。他想起家鄉的母親,想起與舒拉相遇的那段美好時光,更想起那些在戰斗中犧牲的戰友。
戰爭結束後,阿廖沙終於回到了家鄉。他找到了母親,告訴她自己還活著。母親的眼中充滿了驚喜和欣慰,但阿廖沙卻顯得有些沉默。他意識到,盡管他回到了家鄉,但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著他的內心。
影片《士兵之歌》通過阿廖沙的故事,展現了二戰期間蘇聯人民的英勇與犧牲。在殘酷的戰爭中,阿廖沙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捍衛了自由和正義,也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