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講述守橋的電影

俄羅斯講述守橋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5-08-20 22:11:32

『壹』 20部經典好萊塢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豆瓣9.7

本以為這是一篇不會再老調重談的影評,但影片所展現的內涵,卻也是人類命題中永恆的討論,我想這也是這部94年的影片,到現在依舊保持生命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吧。在無盡的等待中,利用智慧和希望,用一把小鐵錘救贖了生命,同時救贖了監獄,並將希望的種子播種到每個人的心裡。所以說,安迪是英雄,是強者。安迪與瑞德的緣分和友情也很打動人心。值得一看再看。

2、《阿甘正傳》豆瓣9.5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將會嘗到的是什麼味道。」 「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一點也沒有」。該片形象鮮明、故事曲折生動、畫面唯美亮麗、演員生動鮮活、主題深刻勵志。飾演主角的湯姆·漢克斯將阿甘刻畫得入木三分,感動了無數的影迷,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大獎更加是對他演技的極高肯定。

3、《泰坦尼克號》豆瓣9.4

記得看《泰坦尼克號》是我還在上大學時,那晚看了之後整夜都沉浸在傑剋死去的悲傷中,第二天睡了一天才好一些。這是一部經典之作,不僅僅是小李子太帥了,就算女主角胖了一些,但也不影響整部影片給人留下美好回憶的觀感。偉大的愛情總是伴隨著災難,同時有遺憾的愛情又總會讓人們的記憶更深刻,這部影片同時具備了這兩個特點,製作又非常精良,廣為流傳的主題歌至今聽來都動人心魄。

4《拯救大兵瑞恩》豆瓣9.0

心目中最好的戰爭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除了將開頭的那場海戰以及結尾的那場守橋戰的背景設得很大,很壯闊,很雄偉,很槍械化外。斯皮爾伯格不像普通的戰爭電影那種去拍攝,而且也沒有用過多的廣角鏡頭去體現戰爭的波瀾壯闊,而是將更多的鏡頭給了每一個角色,給了每一個士兵,拍攝他們的細微的表現,從而去體現他們對戰爭的厭惡。能將這些全部做到的必定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題材電影,何況還是上個世紀的。

5、《盜夢空間》豆瓣9.3

該片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代表作,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影片中,造夢師和他的團隊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完成一次又一次歷險,多層夢境空間的設置更是讓人耳目一新,突破觀眾想像的邊界。 精妙的故事架構,加上環環相扣的敘事和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成就了《盜夢空間》的成功,其成功位列影史十佳電影,實至名歸!

6、《蝙蝠俠:黑暗騎士》豆瓣9.2

時隔多年再次重溫這部現實主義黑暗電影,真的大呼過癮,

『貳』 這些捨不得快進的電影,劇情超級精彩,你看過哪一個

《殺死比爾》

昆汀式暴力美學,電影充滿了各種形式與風格的雜糅,既有港式武打片的音效與動作,也有限制級動畫,既有日本武士片的決斗,也有黑白的調色。這可能是昆汀非學院派出身的一個優勢。影片最主要的打鬥戲昆汀搞了不少花樣,包括場景、色調以及不同程度的剪輯和鏡頭,讓人不至於審美疲勞。反而產生了極具另類的電影美學,而正是這樣跌宕起伏的節奏把控,才賦予了一個合集共兩部,長達四小時的復仇故事以至始至終的高潮。

『叄』 從視聽主題敘事等角度分析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寫二戰時期的影片,講述了盟軍一隻八人小分隊潛入德軍後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成功找到並帶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還給他那已失去四個兒子中三個的母親的故事。 比照以往,戰爭題材的影片往往節奏緊湊,而這部影片卻是個例外,揮毫潑墨用了整整40分鍾描寫諾曼底登陸的血腥場面,以至許多觀眾都因受不了這樣的視覺刺激而提前退場。作為一個「極熱」的熱開場,導演無疑為屏幕前的觀眾們製造了與電影內容極為相符的情境,戰爭是慘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時顯得如此脆弱,槍林彈雨穿透頭盔、撕裂身體;士兵在灘頭上尋找自己的殘肢斷臂;一聲炸響過後,米勒拖著的傷員只剩半截……戰爭場面的還原達到罕見的真實。而氣氛烘托濃烈之餘,導演也精明地埋了鋪墊,即為日後把人小分隊深入德軍的巨大危險性作了全面預告,先讓觀眾在自己心裡有了對比,當然也就更迫切地想知道艱巨的任務如何完成。情境這座平台的成功設置,開拓了日後情節沖突發展的空間。四十分鍾漫長視聽刺激過後,本片節奏的功力開始凸現:導演僅用了五分鍾的膠片,八人小分隊就已走在了尋找大兵瑞恩的路上,情節交待簡潔明了。一行人行軍的過程可算開端單元的句號,到此為止,每個成員的性格都已有所體現,小翻譯厄本跑前跑後問這問那既鬆弛了氣氛,又為下文揭開「米勒戰前的職業」打下伏筆。全片也進入帶入過程。帶入單元的第一個小高潮發生在第56分鍾,列兵卡帕佐被狙擊手擊中,不幸犧牲;第二個高潮僅在兩分鍾後的58分,雙方無意間產生對峙,最後以敵方被擊謹孫斃告終。兩個高潮連接得如此緊密,彷彿預示著本該得到休息的精神並不可放鬆,置身戰爭,理當如此,但一味強調警惕、危險不但不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也難免把自己的門檻墊高,於是新因素介入——第一個瑞恩帶著搞笑的蠢氣上場,一點失望過後,留給觀眾更多的是希望。第三個高潮來臨,以數銘牌為過渡,小分隊的又一名成員——軍醫迪克•魏德死在攻擊傘兵的堡壘前;緊接著厄本放走德國人引發了第四個動作性不強,卻更為重要的高潮:列兵魯賓揚言離開,軍士豪沃茲舉槍阻攔。這個高潮的人物關系開始發生變化,不單單是小分隊里的上下級,還有隊員之間的分歧,以及最終極的矛盾——此次行動到底值不值得的點題,導演代米勒作了最機智的回答。這個高潮也可以看作發展部的內容。真正的瑞恩出現,是在影片過半,可見導演的目的很明確——救誰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救人這項行動。個人認為接下來守橋戰斗的開始就已是高潮的部分了,發展部只有十幾分鍾,完成一個任務的轉移——救瑞恩到守橋。有趣的是,守橋階段的戰斗與開頭諾曼底登陸的長度相仿,都是四十分鍾左右,可見本片敘述的輕重緩急,導演拿捏的大膽而准確。作為高潮,這部分本該是情感最強烈、最緊張的時刻,主人公命運的高潮,主題的高潮,性格的高潮,但又由於戰爭題材的緣故而變為視聽等感官刺激的高潮,所以可以說這部影片的視覺高潮和主題高潮在時間上是相一致的,便於觀眾體悟電影的主題。高潮與結局連接緊密,而實際高潮的結束也就意味著表達的完結,最後老瑞恩在陵園的一場戲更多是為結構的完整性服務,而非情節上的必然連貫。繼結構合理之外,影片的人物塑造亦非常成功。和吵八人小分隊,人皆迥異。軍士豪沃斯是米勒上尉的忠實下屬;下士厄本是連短兵相接時都會用敵國語言喊「放下槍」 的小翻譯;軍醫迪克•魏德事業心強烈,喚晌侍常為自己無法擔負與身份相符的職責而自責;其他四人都是列兵,魯賓對米勒上尉來說不是省油的燈,這個機智刻薄的紐約客毫不掩飾對此項行動的憤慨和質疑;卡帕佐是個心地善良的澳大利亞人;利施很有正義感,他為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為義憤填膺;狙擊手傑克遜長著一幅桀驁不馴的面孔,卻是個虔誠的教徒,把每一個狙擊對象當作上帝賜予他的禮物。 而我想詳談的是主人公米勒上尉,和他所拯救的大兵——瑞恩。 米勒。米勒是個英雄,卻不是唯一的英雄。如果當面跟他這么說,他一定會笑著讓言者滾蛋。畢竟,「英雄」這個詞只對活著的人有意義,只對在乎他的人有意義。顫抖的右手、倒下的戰友、失聰、指揮戰斗、搶灘成功,與其說這是性格的鋪開,毋寧說是對米勒能力的首肯。可以說到軍醫死前,他都可被任意一部戰爭片中的長官所代替。服從命令,寬容下級,所有的抱怨照單全收,所有的任務漂亮完成。可以說導演塑造了一個真正立體的分隊長,他不是靠等級威信、軍人責任感支在下屬面前的,他想妻子、想回家,他會把袒露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當作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羞於與人分享卻又自豪而甜美的經歷。當然,他決不會忘記身為軍人的職責,和那個待他拯救的孩子的幸福。這部影片的美國色彩濃郁,家庭對美國人來說,幾乎等同於信仰,我想米勒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一定也無數次在心裡抱怨再自我安慰,或許每次說服自己的,除了「救了瑞恩,就離家近了一步」之外,還有「救瑞恩的家,也是救我自己」吧。軍醫下葬時,那個男人獨自一人的哭泣突然很動人。 瑞恩。大兵瑞恩並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便處於事件的核心,他的重要性也早被這次行動本身的意義所掩蓋。但是,略去拯救對象的額外身份,他,又是觀眾了解美國最普通士兵的途徑。瑞恩就像一扇窗,透過他,不難看到那些平凡的美國年輕人在沒有被社會賦予特殊關照時應有的戰爭經歷,那些跟瑞恩一道守橋的戰士們,甚至包括去拯救瑞恩的小分隊。被拯救,這是外界不為他所掌控的因素賦予他的義務,與他無關,因而影片的視角擴大了,在守橋之役前瑞恩根米勒講述自己兄弟的趣事一場戲,導演並非在試圖說服觀眾,力證這次行動是在拯救一個多麼值得憐憫的家庭,而是通過瑞恩的嘴,說出每一個美國士兵的故事——戰前,誰都有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有他們被子彈擊中時要為之感傷和不舍的東西,那究竟是什麼?可能在美國,那是家庭的回憶,在別的地方又是別的什麼,總之是一些值得珍藏和懷戀的,卻又遠離的東西。戰爭的作用在這里僅僅是毀滅所能毀滅一切,戰斗者們便是要奪回他們能奪回的部分。瑞恩的性格體現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為類型化,同樣更具有現實意義。 就藝術特色而言,這部影片的鏡頭運用很見功底,導演的意圖在鏡頭中往往表現得十分明確,並有出色的感染力和表達能力。在影片的前40分鍾里,與其他人也一樣,小分隊隊員搶灘時平行蒙太奇利落的切來切去要傳達給觀眾的不只是「臉熟」(對第二次看片的人是),更多的是戰爭的高強度視聽施壓,導演在這里要表現的是人類成片死去的過程,還有一些未死之人爭取活下來的過程,在這里沒有英雄沒有猛將,所有人的生命都微若草芥,隨時可能化為冰冷的統計數字中的一個,沒人相信「理智」,正如沒人會有意識的試著躲一顆子彈。又如卡巴佐犧牲的一場戲,鏡頭大部分時間對著敵方的高樓上的狙擊手,主觀鏡頭與臉部特寫頻繁切換,顯示出人物內心的猶豫不決,琢磨不定,而當鏡頭里的準星終於辨認出狙擊手傑克遜的影子,卻也是自己命喪黃泉之時。一個反視角的運用告訴我們,在戰場上一對一的決斗中根本沒有正義和非正義的言論必要,因為那時除了生,就是死。鏡頭的內容完全與所要表達的主旨一致,厄本最後開槍打死他曾放走的德國人時,攝影師並沒拍屍體,可見死的是誰並不重要,重要強調的是,他終於敢殺一個該死的人了。影片結尾米勒死去,賀信的聲音作為畫外音響起,那是美國政府在宣讀給瑞恩母親的賀信,硝煙尚未散去的戰場上,空鏡頭緩緩移動,傑克遜炸黑了的高塔,戰坑,破碎的橋面和屍體,每個行動著的人的表情都沉靜而安詳,他們還活著,他們在聆聽,那些軍方贊美瑞恩的語言那麼美,那同樣是贊揚所有軍士的語言,所有活著的人包括厄本,和那些死去的,更加無畏的人們。 戰爭與生命一旦被放在同一架天平的兩側,那麼就註定了「毀滅」二字的分量沉重。真正的戰爭片從不避諱人類為自己留下的創傷,而在戰爭陰霾的背後,同樣折射出人性燦爛的光芒。

『肆』 電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電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劉伯承(傅學誠 飾),毛澤東(韓適 飾),朱德(劉懷正 飾),周恩來(趙申秋 飾),蔣介石(趙恆多 飾), 趙劍峰(陳寶國 飾), 沈曉瑩(趙娜 飾)。

這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

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

(4)俄羅斯講述守橋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長征途中,紅軍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危情下,來到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的群山之中。此時,蔣介石已布重兵數萬,和紅軍拉開決戰架式,妄圖讓毛澤東做當年的石達開。

敵情重重,風聲鶴唳,毛澤東(韓適 飾)、周恩來(趙申秋 飾)、朱德(劉懷正 飾)、劉伯承(傅學誠 飾)等紅軍高級將領臨危不懼,緊急布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作戰方案。

十七勇士搶渡大渡河,另一路飛奪瀘定橋。蔣介石隨既調整方案,妄圖分割圍殲渡河紅軍,毛澤東將計就計,分兵幾路迷惑敵人,當蔣明白過來,臨陣換將,令川軍何湘輝(李寧 飾)部回援瀘定時,瀘定橋頭已被紅軍佔領並控制,當蔣來電詢問守橋情況時,一切已晚矣。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講述守橋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戛納電影節只是世界盡頭 瀏覽:275
主角叫十八十九的電影 瀏覽:299
電影背景上下分層怎麼做 瀏覽:204
印度流浪兒童電影 瀏覽:776
電影體驗網站大全 瀏覽:358
被窩電影大香蕉 瀏覽:29
2017年4份月電影 瀏覽:425
2017台灣口碑電影 瀏覽:99
halloween電影哪個網站能看 瀏覽:18
泰國一個人打20個人什麼電影 瀏覽:927
怎麼膠片電影 瀏覽:871
有沒有人看3D電影不像立體的 瀏覽:52
李承鵬導演的電影 瀏覽:226
2017點電影 瀏覽:12
2016年電影煎餅俠的導演是誰 瀏覽:575
電影天堂動漫2018 瀏覽:658
漫威電影宇宙黑豹哪裡來的 瀏覽:804
2018年有個狗狗的電影 瀏覽:627
在越南拍攝的外星人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3d電影pc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