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痴的影片評價
電影《The Idiots》(「白痴」,港譯「越笨越快樂」)就以一種特殊的拍攝手法向我們展示了又一種人與社會群體間新鮮的抗爭方式——裝瘋賣傻。這片子說的是丹麥國首府哥本哈根的一幫小青年,對現代社會種種現狀極為不滿,苦悶得不行,於是利用業余時間假扮作白痴戲弄人間。鬧到最後這個游戲進行不下去了,於是這幫人只得回歸現實該幹嘛幹嘛。
其實靠裝瘋賣傻來發泄對社會的不滿,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這么干。但是象影片中這幾位這么過分的似乎還比較少見。通過不遺餘力地模仿智障人士的特徵行為,他們在公共場合不斷地與這個社會開著玩笑,並從中獲得一種短暫的發泄之快感。白痴的形象是這幫人的精神面具,同時也成為了他們種種越矩行為的盾牌,因為人們是不會過分計較白痴所犯的錯誤的。但是,這個游戲終究沒有玩下去。就象無數的無政府主義行為一樣,逃不脫失敗的下場。本來是想以特殊的方式來嘲弄這個社會,到頭來發現被嘲弄的卻好象是自己,因為你仍然無法超越這令你痛苦萬分的尷尬處境。而這個社會卻似乎根本沒有被觸動。
其實,影片中所描述的這種抗爭更象是一種逃避。妄圖通過達到一種內心痴迷的狀態來擺脫塵世的無聊和紛擾。用這些人的話說,是要追求一種所謂「人內在的痴迷」(Inner Idiot)。這話聽著有點玄虛的味道,不過我大概能理解這種心態,並表示同情。但實際上這種尋求解脫的方式根本就是扯淡,因為它缺乏理性的根基。許多反社會、反傳統、反潮流之舉同樣都有這種缺乏理性的印記,因而始終局限於心性躁動與發泄的范疇,不得超脫。以荒謬來對抗荒謬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充其量是在客觀上對這個世界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影響而已。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及其諸多的問題,我們最終需要的還是理性的思考。
當然,對於電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來說,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它在這方面做更進一步的探討了。尤其對於人類生存所面臨的一些根本問題,探尋的過程是持久的、多樣的,理性的文字形式可能更清晰更有效一些。一部電影能夠揭示一些問題來引發人們思考,已經很不錯了。比如這部片子,看完了你也許就會琢磨:原來我們這個社會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的問題深重,以至於有些人都渴望象白痴那樣地活著才不致痛苦……
B. 我想要一部老的法國電影《白痴晚餐》
那個名字不好找 ,用《客人變成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視屏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2&word=%BF%CD%C8%CB%B1%E4%B3%C9%D6%ED
C. 電影《3 idiots三個白痴/三傻大鬧寶萊塢/尋找蘭徹》內所有插曲
01
Behti
Hawa
Sa
Tha
Woh
02
Give
Me
Some
Sunshine
03
Aal
Izz
Well
04
Zoobi
Doobi
05
Jaane
Nahin
Denge
在電影出現就有這五首應該是第一首
那一首
在QQ音樂
搜索
打三個傻子
就會這個專輯0
歡迎加入聆聽團隊
歡迎採納
謝謝
D. 求電影或電視劇《白痴》俄羅斯版,有100分送上!!!
俄羅斯電視連續劇《白痴》俄文原版全劇完整版BT種子下載
·演職員表
俄羅斯電視頻道攝制
俄聯邦文化部影視局贊助
因特泰恩門特製片廠製作
費多爾·米哈依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梅什金公爵—葉甫蓋尼·米爾諾夫
主要演員
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
利季婭·維列熱娃
奧莉加·布金娜
伊娜·丘里科娃
奧列格·巴西拉什維里
弗拉基米爾·伊里英
米哈伊爾·博良斯基
亞歷山大·拉扎列夫
拉麗薩·瑪列瓦娜婭
瑪麗婭·基謝廖娃
編劇兼導演弗拉基米爾·博爾特科
攝影德米特里·馬斯
作曲伊戈爾·科爾涅留克
執行製片人弗拉基米爾·博爾特科
製片人瓦列里·達塔羅夫斯基
Былпроизведёнв2003году«Студия2Б2интертейнмент»позаказутелеканала«Россия»иАО«ЦентралПартнершип»10серийпо52мин.完整電視劇共10集,每集52分鍾。
BT種子下載:
http://hi..com/encode_one/blog/item/700dd1ec8fdb352d63d09f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