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從美國回到中國電影片50冊

從美國回到中國電影片50冊

發布時間:2025-09-18 05:43:18

① 《海蒂與爺爺》:五月最不能錯過的治癒神片

五月還有一個星期結束。

《復聯4》 正式下映;

《大偵探皮卡丘》 賣萌可恥但卻有用;

迪士尼真人電影 《阿拉丁》 會遲到但絕不會讓一位公主缺席;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 讓你可以近距離地「看上」一場高清晰度的演唱會;

商業大片看多會疲勞,粉絲電影難免出圈困難,但一部治癒的電影可能誰也無法抗拒,沒錯,說的就是這部五月獨苗——

海蒂與爺爺

Heidi

這部電影時隔四年才引進內地,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但仍然推薦大家走進影院觀看。

因為 這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

改編自瑞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所著同名小說《海蒂》。

斯比麗的家世顯赫,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一名詩人,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斯比麗夫人在生完孩子後患上了抑鬱症,一度想過要自殺。後來一位神父建議她可以通過寫作緩解疾病。

《海蒂》寫作的契機是她母親的去世,為了緩解悲痛,斯比麗拿起筆開始寫下這部小說。

三年後小說問世,斯比麗一舉成名。

她去世後的百年來,《海蒂》以35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印行了5000萬冊,發行量高居 文學類著作榜首

1937年美國童星 秀蘭·鄧波兒 扮演了有聲電影中的第一個海蒂。

1974年, 宮崎駿 高畑勛 大師將《海蒂》改編成動畫片《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少女的追捧,海蒂也成了當時少女心中的偶像。

1993年也有一版《海蒂》電影上映,豆瓣評分穩定在9分。

2015年版上映以來,票房口碑雙豐收,豆瓣評分在歷次改編中最高,順利進入豆瓣 TOP250

這次扮演海蒂的阿努克·斯特芬能夠從一千個候選小朋友里勝出,在於她那天真爛漫不做作的笑容。她一笑,彷彿世界上一切的不好都能夠被原諒。

扮演爺爺的是因 《帝國的毀滅》 中扮演希特勒而為中國觀眾所知的「元首 」布魯諾·甘孜 。可惜老爺子已於今年2月15日去世了。

前面提到這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並不在於這部電影劇情多麼曲折反轉,主題多麼深刻,恰恰相反,返璞歸真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

海蒂 自幼父母雙亡,姨媽一個人將她拉扯長大,但海蒂生性樂觀,完全不像有原生家庭缺陷的孩子。

一雙大眼睛撲閃撲閃,一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應該沒有一個人可以抗拒她的笑容。

一天,撫養她長大的姨媽也不要她了,因為自己要進城務工。

姨媽將她交給和她從未見過面的爺爺。

爺爺是個脾氣古怪的老頭,從不與村裡的人打招呼,一個人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一個小木屋。

村裡一直流傳著爺爺殺過人的傳聞。

當姨媽帶著海蒂來見他時,他一言不合就訓斥姨媽,頗有幾分「元首的憤怒」的氣勢。

姨媽急忙當甩手掌櫃將海蒂交給爺爺,自己溜之大吉。

爺孫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么突然出現在對方眼前。

盡管全村人都對爺爺敬而遠之,但海蒂天真無邪的眼神發現了爺爺隱藏內心深處的柔情。

一老一少,相依為命。

鏡頭下的阿爾卑斯山,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當壁紙。

藍天白雲,綠草如茵,雨後的空氣彌漫著泥土的芬芳,玩累了往草地上一趟,再多的煩惱也能拋到九霄雲外。

如果真有世外桃源,大抵就是眼前這片仙境了吧。

在這種人間美景下,海蒂無憂無慮地自由成長。

直到有一天,進城務工的姨媽回來接她,把她「賣」給了城裡的富家小姐克拉拉,成為她的伴讀和玩伴。

海蒂就這樣被迫和爺爺分離。

克拉拉 因為母親去世大受打擊,病好之後雙腿不能行走,加之父親長期在外經商,對她缺乏陪伴。

她只能被困在這個大宅子里,日復一日。

直到海蒂的出現,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海蒂樂觀的天性感染了克拉拉,隨著時間的推移,克拉拉越發離不開海蒂。另一邊,海蒂越發思念爺爺,思念阿爾卑斯山。

最後克拉拉的奶奶看懂了海底的心思,把海蒂送回了阿爾卑斯山,爺孫倆得以重聚。

克拉拉也在海蒂的幫助下,走出陰影,重新站了起來。

這是一部沒有反派的電影,甚至連一些推進劇情該有的套路都沒有。

僅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顰一簇舉手投足間的一個表情,就可以讓海蒂和爺爺之間最醇厚而深刻的感情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真實,細膩的 情感 ,雲淡風輕的刻畫,就是這部電影的全部。

海蒂宛如阿爾卑斯山上走出來的精靈,是上帝派來人間的天使,始終天真善良,始終相信人間充滿愛。

這部被翻拍多次的電影在今時今日依然有它獨有的魅力,在經歷世事變改,物是人非,人們追求簡單樸素,唯美的夢想卻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作者斯比麗寫這部《海蒂》時,還起了一個副標題: 獻給孩子以及那些熱愛孩子的人們的故事

孩子是上天賜予這個大地最好的禮物,孩子的身上永遠散發著真、善、美的光芒。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大變成成人。

隨著成長,這種光芒在我們身上越發暗淡。

當我們追隨內心的聲音時,總少不了聽見質疑的聲音,久而久之,我們慫了,再也不敢跨出有可能改變自己的那一步。

成長讓我們越來越在乎別人眼中對自己的評價,渴望得到認同,而忘記了別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原來是不一樣的。

奶奶最後和海蒂說的那一段話,即便在今天也有其意義。

不跨出那一步怎麼證明自己是對的呢

這部電影美好得像一部童話。你可能會調侃「童話都是騙人的」。

但童話的意義不是告訴你童話是假的,也不是告訴你,我們都得現實的活著,不要有任何的幻想。

如果童話的作用是這樣,那童話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們都知道童話是假的,童話就是不切實際,但這個不切實際會執導著現實中的實際。

我們同樣知道超級英雄電影都是假的,但是在觀看的過程中總會那麼一瞬間,能夠暫時將我們從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中抽離,找回曾經的熱血與夢想。

它是讓我們在面對挫折、失敗不會心灰意冷,遭到低谷不會鬱郁寡歡,它是讓我們相信,美好的未來正在發生。

願這世界如童話 抱著想像實現它

② 《馬里烏斯》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馬里烏斯》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31 黑白片 130分鍾

法國馬塞爾·帕尼奧爾影片公司/美國派拉蒙(巴黎)廣告公司聯合攝制

導演:亞歷山大·柯爾達 編劇:馬塞爾·帕尼奧爾(根據其同名舞台劇改編) 攝影:泰德·帕勒 主要演員:雷繆(飾塞薩爾·奧利維埃) 比埃爾·弗萊斯奈(飾馬里烏斯) 奧拉娜·德瑪齊斯(飾芳妮) 費爾南·夏班(飾奧諾雷·帕尼斯) 阿莉達·魯弗(飾奧諾莉娜·加巴尼斯) 保爾·杜拉克(飾費里克斯·埃斯加特菲格)




【劇情簡介】

青年馬里烏斯雖然身在「水手酒吧」工作,心卻早已飛往大海;他的最大的願望是隨遠洋輪四海飄泊,因此他工作時無精打采,心不在焉。他的母親已經亡故,喪偶的老父把希望全都寄託在他的身上,雖然罵他懶散,不求上進,但內心深處非常疼愛他。

父親老塞薩爾開朗仗義,常同牌友們打撲克消遣。船廠老闆帕尼斯,駁船船長費里克斯,以及講究打扮的海關督察布倫先生尤其同他趣味相投,四人恰好湊成牌局。他們幾乎都是喪妻的或情場失意的單身漢,只有駁船船長是有妻室的人,偏偏又是出名的 「王八」。

馬里烏斯其實早就暗戀漁婆奧諾莉娜的女兒芳妮,但他因心系遠航,一直不敢向芳妮表明心跡。然而,當他在水手酒吧聽說帕尼斯有意向芳妮求婚,不禁醋性大發。於是芳妮乘機「激將」,誘馬里烏斯娶她。這時馬里烏斯的朋友畢瓜梭忽來報信,說今晚有一艘遠洋輪要出海,船上有名水手離船未歸,所以急需僱用 一名水手,馬里烏斯聞訊甚喜,把已到嘴邊的求愛的話又咽了回去。

奧諾莉娜得知芳妮不肯嫁給殷實可靠的帕尼斯,是因為她愛上了吊兒郎當的馬里烏斯,決定來找塞薩爾談談,因為這事關他們雙方兒女的前程。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兩位老人總算在聘禮和嫁妝的問題上達成協議。

芳妮在酒吧打烊時來找馬里烏斯,說她已正式拒絕帕尼斯的求婚,並且無保留地表白自己對馬里烏斯由來已久的情愫。馬里烏斯也如實相告,說他一直嚮往大海,只因對芳妮戀戀不舍,才不忍遽離這平庸的馬賽。這一對彼此暗戀已久的情侶第一次暢敘衷曲,偏偏這時畢瓜梭又來報信,說原先那個離船不歸的水手已經回來,遠洋輪已無需僱用新水手。既然妨礙馬里烏斯和芳妮結合的屏障已經排除,芳妮便隨馬里烏斯走進他的卧室。從此他們瞞著父母,夜夜在一起幽會。

一連好幾個月均相安無事,老塞薩爾只感到兒子言語閃爍、行動詭秘,猜他必與哪個女子偷情,但他猜不出那女子會是誰。芳妮則一心籌劃婚事,她只盼與馬里烏斯白頭到老; 她哪裡知道馬里烏斯遠走高飛之心 一直沒有打消

……

一天,畢瓜梭又來報信,說有一艘遠洋輪翌晨開航,要馬里烏斯同他一起

隨船出海。馬里烏斯因不忍拋下芳妮,謝絕了朋友的邀請。畢瓜梭認為芳妮妨礙了馬里烏斯的前程,為馬里烏斯可惜。他們的談話被芳妮無意中偷聽到了,芳妮認識到馬里烏斯即使同她結婚,也不會心滿意足,她只有放他遠走高飛,才能使他了卻多年的宿願。

那天早晨,奧諾莉娜一早走進女兒的房間,發現床上竟躺著馬里烏斯。於是她風風火火趕到塞薩爾家,老父親至此才知道原來兒子是同芳妮私通。正直的父親向催促早日給兒女完婚的親家母保證,他們父子決不會做出對不起人的事情。早飯時,父親向兒子攤牌,並再三強調,不能對女孩子不負責任。偏偏這時畢瓜梭又來催問馬里烏斯:到底還想不想隨即將起錨的遠洋輪出海。馬里烏斯黯然答道:他已不能離開馬賽……

然而芳妮為了促成馬里烏斯圓他的出海夢,謊稱自己決定嫁給帕尼斯,借口說因為帕尼斯有錢,嫁給他可以保證母親安享晚年。馬里烏斯信以為真,見芳妮如此薄情,他也就毫無牽掛,恨恨地打點好自己的行囊,趕船去了。為了防止父親阻攔,芳妮設法纏住老塞薩爾,父親竟沒有發覺兒子出走。熱心的公爹領未來的兒媳到他的房內,滔滔不絕說他打算如何幫助他們建立美滿的小家庭。這時心碎的芳妮站在窗口,茫然地遙望那艘遠去的航船,潸然淚下。



【鑒賞】

本片是《馬賽三部曲》的第一部。編劇馬塞爾·帕尼奧爾是法國30年代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影評家和電影編導。本世紀初,在馬賽長大的帕尼奧爾目睹了那個帝國時代的濱海漁鎮很快變成繁榮的海港,他的最初的作品就是因描述馬賽居民豐富多采、熱情沖動的生活,而使他獲得國際聲譽。這位中學英語老師很快成為專業作家。他最初以劇本著稱,他的成名作《竇巴斯》以鮮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動的地方色彩不僅征服了法國觀眾,也使外國觀眾——尤其是美國觀眾驚嘆不已。好萊塢曾把《竇巴斯》改編成電影,影片很上座,這 *** 了馬塞爾·帕尼奧爾對電影的興趣。繼《竇巴斯》之後,他的舞台劇《馬里烏斯》在巴黎演出引起如潮的好評,他就決定把它搬上銀幕。但他對電影畢竟不熟悉,於是他請匈牙利籍的導演亞歷山大·柯爾達執導。帕尼奧爾認為影片的導演並不重要,編劇才是影片的真正作者,所以在影片《馬里烏斯》的拍攝期間,帕尼奧爾始終不離拍攝現場,一方面他監督導演不改動原作場景和對白,另一方面他也藉此機會學習拍攝電影的方法。

亞歷山大·柯爾達是匈牙利電影的奠基人之一,但他在1920年之後,離開匈牙利,到奧地利、德國和美國拍攝影片;自1931年起,他定居英國,因電影創作的卓著成就而獲得英女王的冊封,獲勛爵的稱號。他導演的影片《亨利八世》(又譯作《宮闈秘史》)和《漢密爾頓夫人》等,無疑是英國電影史上的傑作。《馬里烏斯》是柯爾達離開匈牙利之後拍攝的影片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影片中打牌的那場戲,幾乎同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一樣聞名遐邇,連輕視導演作用的帕尼奧爾也承認影片導演的場面調度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帕尼奧爾編劇的影片,產生於有聲片問世之初。聲音不僅為音樂片開路,也把電影進一步推向戲劇。過去銀幕上聽不到的對白,在人物舉手投足的同時傳到了觀眾的耳邊。在好萊塢許多默片演員因缺乏對白的能力而失業,與此同時,一批舞台演員同擅長寫舞台劇的作家們聯袂走進攝影棚。在法國,眼看默片藝術已趨完善的電影藝術家們卻很不願意為戲劇讓出地盤。但是,有成就的舞台藝術家們走向銀幕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必然趨勢,帕尼奧爾就是這批舞台藝術家中最有競爭力的代表人物。他不僅創作影片,他還著文立說為戲劇登上銀幕鳴鑼開道。他說:電影自從有聲音之後,它不再是別的東西,只是裝在片盒裡的戲劇。今天看來,他的這個主張顯然是偏頗的,但是當年,他創作的影片,盡管受到影像藝術家和評論家們的指摘,卻在觀眾中很得贊賞,這至少說明戲劇性——尤其是精採的對白和曲折的劇情,作為電影表現的可能性,自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後來法國電影在劇作結構和對白創作方面精益求精,逐漸形成 一種直到50年代才受到《電影手冊》的才子們攻擊的「優質傳統」,應該說帕尼奧爾其實是這種「優質傳統」的奠基人。但是《電影手冊》的才子們攻擊「優質影片」的同時,卻對帕尼奧爾手下留情,認為他同雷諾阿一樣,也是作家電影的先驅。

《馬里烏斯》是帕尼奧爾把戲劇搬上銀幕的第 一次嘗試。這部影片雖然有很濃的舞台劇的味道 (例如大多數鏡頭的角度相當於觀看舞台演出的觀眾的視角,而且機位很少變動),但由於人物性格鮮明,對白生動,至今仍不失觀賞的魅力。

塞薩爾這個人物無疑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脾氣急躁,為人正直,有同情心,善解人意,對兒子慈愛,對朋友忠誠,對所有的人都 一片好心,這些鮮明的性格特徵,被傑出的表演藝術家雷繆,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勝過千言萬語的眼神、像棕熊一樣粗獷而笨拙的動作,以及總是嘟囔不休卻音色洪亮的對白,勾畫得維妙維肖。由夏班扮演的帕尼斯則是塞薩爾最完美的陪襯。他們倆不僅在牌局中耍滑作弊,在生活中也有意唱和,只可惜總要唱走調門,事與願違 (帕尼斯無意中成為塞薩爾愛子的情敵)。

馬里烏斯這個人物始終處於不可調和的深刻的沖突之中。他是孝子,他衷心愛他的慈父,但想出海闖天下的強烈願望又不得不使他的慈父誤解、失望、乃至傷心,最後他竟不辭而別,遠離慈父。他是忠實的情侶,他對芳妮暗戀已久,遠航的強烈願望阻攔他向芳妮吐露真情。壓抑著愛情,不用說,他為此相當痛苦,這種痛苦終因嫉妒而爆發,結果卻因此而得知他的心上人其實也對他早懷愛意。這一發現不僅使他感到幸福,更使他獲得幸福;但是強烈的事業心又迫使他失去幸福。傑出的舞台表演藝術家比埃爾·弗萊斯奈把馬里烏斯的復雜的內心世界表演得層次分明,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很稱職,都性格鮮明,這當然首先應歸功於帕尼奧爾創作的出色的對白。這些對白不僅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因為地方色彩濃厚而顯得十分生動,以至有些場面令人難忘。例如上面提到過的堪與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打牌的那場戲:塞薩爾想同對家費里克斯「通通氣」,偏偏這個「戴綠帽子」的笨伯遲鈍不堪。塞薩爾只好抓住胸口,表示讓他出雞心。他的暗示被識破後,他大言不慚地說:「誰要是不能跟朋友作弊,跟這號人打牌還有什麼意思!」當然這個「作弊有理」的言論,絲毫不損傷塞薩爾總體厚道的形象,相反,使他更顯得真實而可愛。

雖然在導演方面,柯爾達受到帕尼奧爾很大的限制,但是能乾的柯爾達成功地使擔任影片角色的舞台演員們能遵循銀幕形象對表演的精微的要求,再加上柯爾達在布光和拍攝方面力求創造出一種與情景相符的氛圍,給這部由舞台劇改編而且舞台味十足的影片增添光彩。馬里烏斯急於出走,蒙在鼓裡的塞薩爾卻滔滔不絕在訴說他們父子情深的那場終局戲,即使對帕尼奧爾的電影觀抱有成見的人,都不能不深為感動。

③ 阿甘正傳電影的背景

阿甘正傳電影的背景: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於是推出了一批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美國媒體稱之為「反智電影」。

《阿甘正傳》就是這一時期反智電影的代表作,它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通過對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國家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

阿甘正傳電影劇情簡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在奔跑了許久之後,阿甘停了下來,開始回自己的故鄉。在途中,收到了珍妮的信。他立刻去見找她。在公交站台候車時。 阿甘向他人講述了他之前的經歷。於是他又一次見到了珍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得了一種不治之症。

阿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鄉,一起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阿甘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回憶起了他一生的經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甘正傳

閱讀全文

與從美國回到中國電影片50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人物美國動作電影下載 瀏覽:309
歐美電影變身特效 瀏覽:982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懷柔 瀏覽:541
dura是哪個電影的插曲 瀏覽:334
大尺度潛則規則微電影推薦 瀏覽:90
2018五一電影導航 瀏覽:502
四天後上映什麼電影 瀏覽:603
七十年代電影大全國產 瀏覽:674
交換身體網路大電影 瀏覽:562
電影戀愛的什麼 瀏覽:677
如何通過AE將電影里的人扣除 瀏覽:225
狗根電影院 瀏覽:561
沙坪壩周圍電影院哪個好 瀏覽:964
電影大旋轉 瀏覽:770
靈魂互換的電影韓國 瀏覽:194
成龍為什麼拍電影用三菱 瀏覽:465
日本沙灘電影 瀏覽:543
從美國回到中國電影片50冊 瀏覽:97
2016年12月17日電影 瀏覽:723
歐美古代的電影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