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永不妥協》可以從哪個角度剖析美國法律文化
《永不妥協》是美國導演執導的一部關於法律維權方面的電影,電影以敘事的方式向觀眾展現了一件環境侵權訴訟案件從立案、調查、審判到判決宣告等一系列完整的過程。影片中所涉及的故事來源於美國訴訟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案例,導演不僅表達了對那個毫無法律教育背景卻有著巨大勇氣和堅強意志的單身母親的欽佩之情,而且還通過電影藝術的方式呼籲人們高度重視環境侵權事件,要積極地保護自然環境並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利。正是因為《永不妥協》這部電影有著較高層次的精神主旨,才獲得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眾多國際大獎,並受到了世界各國觀眾的廣泛好評。
一、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文化概述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英美法系國家,不論其立法風格還是司法程序都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陸法系國家有著巨大的差異。《永不妥協》這部電影從頭至尾都是以美國法律訴訟為主線的,因此,通過欣賞這部電影,觀眾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美國等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文化特色和法律訴訟環節等。美國具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法律制度,其國內的民眾對法律也有著很高的信仰,法律文化已經深入了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當發生各種糾紛之後,美國人往往傾向於通過法律訴訟的方式解決問題,訴訟已經成為美國人的定性思維。
(一)美國的陪審團制度
在美國的司法體系中,陪審團制度在法庭審判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陪審團制度的引入使得美國司法更加具有親民化的特點,更能夠體現出社會普通民眾對法律的理解和評價。例如,在電影《永不妥協》中曾經出現了多次法庭審判的場景,每一次法庭審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陪審團,鏡頭還刻意為陪審團做了幾次特寫,使觀眾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美國,陪審團一般由12人組成,這些陪審團成員可能來自於美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宗教信仰、文化水平、財產狀況、家庭背景等也不盡一致,但正是因為成員來源的分散性才充分體現了美國司法審判的公正性。在影片中,雙方當事人在庭審時提交證據,進行質證和自由辯論,法官和陪審團則作為中立者傾聽雙方的發言,在這個過程中,法官不能主動地介入到雙方的論辯之中。美國的庭審制度和中國、德國等國家的庭審制度有著很大的差異,在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庭審理過程中,法官是處於絕對的中心地位,並且可以根據自身的職權對審理進行積極的介入,例如,詢問雙方當事人、對雙方提出的證據提出質疑等。因此,美國的司法制度同大陸法系的司法制度相比,更能削弱國家公權力在審判過程中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反映出社會公眾對法律糾紛的看法和評價。最後,美國法官根據陪審團提出的意見,結合相關的判例或者法律規定作出最終判決。在電影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出席交通事故的法庭審理時,法官和陪審團只是靜靜地聆聽艾琳·布羅克維奇以及她的訴訟代理人的申訴,這一場景就可以明顯地體現出美國獨具特色的司法審判制度。
(二)美國的判例法傳統
英美法系國家也稱判例法國家,在這些國家的司法審判程序中,以前出現過的經典判例對最終的法院判決有著重要影響。法官在傾聽完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之後,需要根據以前出現過的與本案較為相似的判例作出判決,因此,美國法官在處理案件的時候往往比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官擁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如何正確運用判例成為評價法官司法水平的重要標准。在電影《永不妥協》中,PGE公司非法採用對人體有害化學物質,嚴重污染了周圍的生態環境,並對民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盡管影片的最後忽略了法官審理案件的具體過程,但是根據美國的司法制度可以確定,法官肯定引用了美國以前相關的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方面的判例,並結合陪審團的綜合意見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作出最終判決。這部影片是根據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案件改編而成的,毫無疑問,此案件的判決結果作為一個經典判例也將對以後的相關案件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美國環境訴訟行為的界定
環境侵權行為是一類較為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指因工廠企業等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違規排污行為所導致的不特定人身體健康和財產方面的損害,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行為。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在環保方面的立法也比較健全和完善,在發生了環境侵權損害案件之後,基本能夠做到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進行處理,並獲得一個較為公正的審判結果。電影《永不妥協》所講述的就是一個典型的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影片中PGE公司違規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六價鉻的行為是符合環境侵權行為的基本定義的。環境侵權行為是伴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侵權行為,因而與傳統的民事侵權行為有著較大的差異。
首先,環境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具有廣泛性。環境侵權行為往往是一些規模較大的工廠或者企業的排污行為,那麼在一定范圍內的生態環境都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於該地區的居民都會受到污染物的侵害,因而會導致被侵權的人數眾多,而且分布范圍較廣。電影《永不妥協》中,由於一個小鎮周圍的水源受到了有害化學元素的污染,導致鎮上大部分居民的身體產生了不良反應。有的得了不孕不育症,有的得了後天性的遺傳病,有的子宮被切除,還有的造成了高位截癱,等等。由此可見,環境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往往具有不特定性和分布廣泛性,同一個環境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也因不同的受害者而差異甚大。大量的原告和多樣化的損害情形使得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訴訟非常復雜,調查取證也非常困難,而且也難以對眾多的受害者進行組織和協調。在影片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為了確定受害者的具體人數,以超人的毅力對小鎮上的每一個人進行采訪和調查,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收集到了遭受環境侵權損害的600多個受害人的全部資料,並一一與他們簽署了法律授權協議,保證了訴訟主體的合法性,全面維護了每位受害者的合法權益,為今後的法律訴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的被告具有特殊性。在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原告和被告雙方的實力相差巨大,具有嚴重的不對等性。環境侵權行為的主體一般是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型公司,掌握著豐富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都具有影響力。這些涉案公司可以利用具有優勢的各種社會資源和專業的律師團隊來為自己進行辯護和免責,同時,由於美國的司法程序非常繁瑣,因此,原告往往難以承受巨大的訴訟壓力和高昂的訴訟成本,最終選擇放棄訴訟。此外,在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原告受到了環境污染的嚴重影響,身體經常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堅持訴訟的話往往會感覺力不從心,即使最後贏得了訴訟,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損害賠償所帶來的益處。在電影《永不妥協》中,被告是一個巨無霸公司,擁有著上百億美元的資產和遍布各地的分支機構,而且對政府部門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當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和律師埃德·馬斯瑞面對如此強大的訴訟對手的時候難免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在辦案的過程中他們也多次受到了PGE公司代表的威脅,但是最終艾琳·布羅克維奇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戰勝了強大的對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的難度較大,即使在美國這樣法制健全的國家也會面臨巨大的訴訟壓力,但是通過這些鍥而不舍的努力和決不放棄的決心又充分展示出了艾琳·布羅克維奇的人格魅力和執著嚴謹的法律精神,而這也是一大批美國法律從業者的真實反映。
再次,調查取證難度大。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案件非常復雜,牽涉范圍廣,受害人眾多,這些都大大增加了調查取證的難度。而不論是在英美法系還是在大陸法系,證據都是決定訴訟成敗的關鍵因素,只有掌握了足夠的證據,才能真正地把握訴訟的主動權。在影片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為了搜集證據可謂是煞費苦心,她冒著酷暑到臭水溝採集污水樣本,隻身前往水利委員會收集與排污企業相關的數據資料,還到河裡去撈中毒死去的青蛙。而且,在她調查取證的過程中還遭受到了不明恐嚇電話的威脅,最後連男朋友都離她而去。這些劇情一方面體現了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超凡的勇氣和魄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環境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調查取證工作確實存在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啟示美國需要進行必要的司法改革,將一部分舉證的責任分配給被告方和法院,從而有效減輕原告方的訴訟壓力。
三、電影《永不妥協》所體現出的法治精神
電影《永不妥協》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的行為向觀眾展示了美國人對法律的信仰和依賴,同時也體現了美國獨特的法治精神。美國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法治國家,法律在美國深入人心並被人們奉為最高的行為准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沒有違反法律的權利,否則必將遭受法律的嚴厲制裁。正是由於這種法治精神的存在,才使得美國的普通民眾心懷對法律的敬畏,事事都以法律的標准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當違反法律的時候也甘願接受法律的懲罰。美國人深刻地理解到任何權利和自由都是相對的,必須受到法律的有效約束,否則如果法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那麼必定會導致權利的濫用和社會秩序的混亂,這不但會對每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而且會對國家利益造成根本性的損害。影片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雖然出身平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學教育,但是從她身上可以看到美國普通民眾的法治精神。盡管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所從事的工作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美國法律的信任,他們相信在自身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後,通過法律訴訟的方式能夠使自己得到應有的賠償。在影片的最後,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拿著一張支票來到了一位受害者的家中,當受害者看到那串巨額的賠償款數字之後激動地哭了起來,這是非常感人的一幕,表明了在艾琳·布羅克維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正義通過法律得到了伸張,侵害者受到了法律的懲罰。此時的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也百感交集,她有著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滿足感,這種感覺不是因為她獲得了巨額的報酬,而是因為她用自己的行動通過法律途徑幫助了那些社會弱勢群體,使他們重新對生活產生希望。艾琳·布羅克維奇的正義之舉不僅充分體現了美國人的法治精神,而且也是人文主義關懷精神的集中表現。
美國有著深厚的法律文化積淀,早在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總統林肯就發表過一段著名的演說,具體闡述了美國的法治精神。他說:「讓每一個熱愛美國,每一個熱愛自由,每一個渴望繁榮的人用革命的鮮血發誓:從不違反國家的法律,從不容忍他人對法律的冒犯。」林肯誠懇地告訴全體美國民眾,必須全力維護法律的權威,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每一個人的民主和自由,才會有經濟和社會的繁榮昌盛,才會造就一個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從這段著名的演講可以看出,美國人的法治精神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而來的,具有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代表了幾百年來美國人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和堅定的法律信仰,這也是電影《永不妥協》和其中的女主人公艾琳·布羅克維奇深受美國廣大觀眾認可和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貳』 什麼電影以fbi warning開頭
【你說的是以下的文字】
federal law provides severe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 for the unauthorized reproction,distribution ,or exhibition of righted motion pictures (title 17,united states code,sections 501 and 508),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es allegations of criminal right infringement (title 17,united states code,section 506)
【漢譯】
聯邦法律提供了嚴重的民事和刑事懲罰的未經授權的復制、分發或展覽的有版權的電影(標題17,美國法典,部分501和508),聯邦調查局調查涉嫌刑事侵權(標題17,美國法典,506節)
【解答】
我們常見的是在島國動作片中,我覺得大概是因為不少島國片商是在美國注冊的公司,因此要遵守美國的法律,譬如著名的東京熱就是先在美國通過審核,在進口回日本,以此方法更容易通過審核。
『叄』 永不妥協的觀後感,從法律的角度
電影
《永不妥協》
講述的是一起因為環境問題導致的美國歷史上賠償金額最多,
受償主
體最廣泛的集團訴訟。
從中,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環境侵權訴訟的特點,
特別是以集團訴訟為
代表的,在受害人眾多的情況下,如何開展訴訟,
對司法實踐中的舉證責任、取證責任以及
對集團訴訟理論的完善都有著啟發的積極意義。
環境訴訟的特點
第一,環境侵權訴訟較之普通侵權訴訟,受害人范圍廣泛,人數眾多,結果嚴重。自
1964
年
2
月,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在辛克利鎮投入建廠後,一直使用六價鉻做冷卻塔的防
銹,
而且用來儲存發電後的冷卻水的廢水池池底也沒有做防滲漏處理,
以至於廢水滲入地下
水,
污染了辛克利鎮的地下水,
使在此地區生活過的居民都不同程度上收到了六價鉻的影響,
患有疾病。
第二,
環境侵權結果的發生具有長期性、
潛伏性的特點。
許多已經不再辛克利鎮居住的
人,同樣受到了六價鉻的侵害。
第三,
環境侵權損害訴訟上的訴訟時效的開始難以確定,
訴訟證據難以收集的特點。
影
片中提到了,
電廠為了通過訴訟時效而逃避法律的追究,
為居民主動進行體檢,
目的就是為
了造成一種受害者知道自己在遭受人身損害的事實,
並用其他理由來使居民不認為自己收到
的傷害與電廠污染了環境有關。
這樣一來,
一定期間的訴訟時效經過之後,
就難以向侵害者
提出賠償請求獲得法院的保護。
對於沒有法律觀念的居民來說,
訴訟時效的問題很容易被忽
略,而因此喪失維護自己利益的權利。
集團訴訟涉及到大量的取證工作,
有些資料是被告掌握或是通過其他手段進行銷毀和控
制的,這都影響著勝訴的可能。
影片中幾份重要證據:
1
、女主角通過出賣一定的色相來得到一份證據:辛克利鎮拉罕
登區水利會出具的編號為
NO:687-160
的清除及廢除令。證實了被告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六價
鉻的事實。
2
、
幾位證人證詞還有現場勘查筆錄證實了冷卻塔所用做防銹處理的水中確含有六價鉻,
並且廢水處理池池底確沒有防漏處理,廢水通過池底滲入地下水。
3
、女主角在酒吧里遇到想和她搭訕的電力公司前職工查爾斯
.
艾比利,他提供的的證詞
及文件證實了總公司曾命令銷毀一份由
PG&E
發給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的內部文件,
文件中
標明
「
PG&E
總公司已經知道了瓦斯電力公司使用了六價鉻,
及沒有做廢水池底防漏的事實」
。
如果不是幸運的遇到了這個人,
或是文件已經銷毀,
我們可以認為,
這個案子不會取得如此
大的成功。
這
3
份重要證據都是通過艱難的努力和一定的幸運得來的,
取證工作確實艱巨,
作為弱
勢一方的原告在舉證方面存在困難。
如果在環境侵權訴訟中,
由被告尋找證據來證明原告所
受到的傷害與自己的行為不存在因果聯系,
來推翻訴訟,
避免處於弱勢地位的原告的舉證之
苦,以及被告通過證據拖累原告訴訟,這樣或許能夠更好的為原告爭取應得的利益。
第四,環境訴訟中的原被告雙方的訴訟實力呈現出嚴重不對等的特點。在環境訴訟中,
被告往往是大型公司企業,
資產雄厚,
甚至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
並且與一個地區的發展
有著密切的聯系,與就業、稅收有著直接關系,這一點在中國尤為的突出。
在環境訴訟中,
原告可以利用經濟上的優勢,
找到更專業的律師,
這些律師會用一些法
律法規減免被告的法律責任,
或者讓原告陷於舉證之苦和訴訟上的訟累。
甚至這些企業可以
影響地方政府,政府官方出面左右案件的審理,讓受害人的維權行為更加艱難。
案例:中國赤腳醫生打響環境保衛戰。
為了利用溪坪山泉的水力發電資源、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當地政府在
1994
年把
榕屏化工廠從福建省會城市福州遷至溪坪。
總部設在福州的一家國有化工公司是這家化工廠
的主要所有人,不過屏南縣政府在
2004
年之前也持有這家工廠
30%
的股份。
隨著這家工廠的到來,溪坪的人口迅速增加了一倍,達到
2,000
人。這家化工廠變成了
亞洲最大的氯酸鉀生產商。
氯酸鉀廣泛用於漂白、
焰火以及其他商品中。
根據福建省法院之
後的裁決以及福建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信息,
榕屏化工廠還向河流中大量排放六價鉻,
工廠
的煙囪噴出了氣態氯。
環境監測中心站稱,
污水樣品所含的六價鉻比國家標准允許的含量高
出了
20
多倍。那份官方聲明也確認,化工廠確實排放了鉻和氯,但是並沒有詳細說明排放
量以及鉻的種類。榕屏化工廠投產不久,村民就開始抱怨工廠的排出物影響了他們的莊稼。
他們種植的毛竹全都枯死了。
以前,
農民把收獲的毛竹賣給玩具以及筷子生產商來獲得收入。
在河流下游附近的後壟村,
鄭家堯說,
他和鄰居們發現河裡的魚蝦越來越少,
河面上有時覆
蓋著一層綠色的粘液,散發出一種奇怪的味道。
榕屏化工廠同意對農田臨近工廠門口的幾家農戶進行賠償。
工廠卻繼續全面運轉。
榕屏
化工廠是屏南縣三分之一的稅收以及其他收入的來源。
它還為這個福建山區的農民提供了收
入不錯的就業機會。當地政府官員也以經濟收益為由反對關閉工廠。
於是,
「赤腳醫生」張長建和一些村民在
1999
年開始了漫漫的投訴歷程。
2001
年,張長建向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信投訴,並最終收到了回復,要他寄一份
正式的書面投訴。
他開始游說村民,
在要求工廠停止污染的請願書上簽字。
他還保留著這份
請願書,村民們除了在上面簽名,還按上了紅色手印。張長建採集了土樣和水樣,
並在他的
網站上貼上了枯死的竹林的照片。
到第二年,
這些努力開始獲得了回報。
村裡的領導站出來
支持張長建。
村民們在縣政府外面連續三天散發傳單,
引來了全國性報紙以及中央電視台一
個深受歡迎的調查節目的注意。今年夏季,中央政府將榕屏化工廠列為
55
個污染最嚴重的
企業之一。
盡管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
張長建在當地也還面臨著阻力和煩惱。
他說在搜集樣
本時曾受到襲擊,
他的妻子也被闖入家中的歹徒毆打。
縣政府關閉了他的診所,
稱其行醫執
照沒有進行年審。他對此表示否認,並仍在私下裡幫助來求醫的村民。
最後村民勝訴,賠償金約
85,000
美元,在經過了多年的訴訟後,平均每位農民僅能得
到大約
50
美元,而且一直沒有得到。
(案例來自「
2007
普利策新聞獎作品:中國赤腳醫生打響環境保衛戰」
)
在這個與電影
《永不妥協》
中情節極為相似的中國的環境訴訟案件中,
結果卻截然不同,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參與,
地方政府關注與自己的政績而放鬆了對大型企業的監
管,
甚至掩蓋其罪行,
被告與原告的強弱顯而易見,
導致了弱勢的村民群體得不到對自己傷
害的賠償,甚至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這是中國公益環境訴訟中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