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看過一部類似微電影的片子,講的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劇情只有刷牙,刮鬍子,..地點是洗手間,,,,
法國短片《LeMiroir》(鏡子),用浴室里的鏡子講述一個男人一生的故事。這個短片從創意到拍攝手法都很不錯!
2. 求一部微電影的影評 什麼微電影都行 5000字的影評 各位大神幫幫忙
墨水心(inkheart)影評——文藝辯論與娛樂精神
同樣是半夜,我窩在被窩里例行每天的最後一項工作——看電影,寫影評。其實這個時間點為了不讓自己睡著,我一般都喜歡挑選一些比較「刺激」的電影,恐怖或者科幻動作是最好的選擇,最近剛火熱上映的魔幻片《inkheart》無疑是我今天最好的選擇。
我看過簡介,簡介忽略的介紹讓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還不錯,至少當你想到書中的人物一個一個跑出來,那就是一個驚喜和畫面感……並且《墨水心》的男主角莫是由布蘭登?費舍飾演的,這個傢伙當時演的《木乃伊》也是賊花哨好看。影片的開頭還不錯,一派家庭溫馨中,爸爸在給孩子念故事,我總是大愛這種溫馨的畫面,並且一定要有壁爐出現在畫面中,我才覺得滿意。爸爸念小紅帽的時候,外面天空隨著魔幻的配樂飄下一頂紅絲巾(為什麼是軟軟的紅絲巾?我一直以為至少也應該是稍微硬點的布料吧?軟趴趴的,怎麼當帽子戴,貌似中世紀歐洲鄉村流行這種和雨衣一樣的帽子?這個話題飄過……)這個時候我非常期待狼外婆一把把門推開,從此進行一系列魔幻之旅,可惜劇情跳了,我一直都沒明白,如果莫是銀舌頭的話,他所朗誦的角色都能從書里出來的話,那為什麼影片後來就一直沒有小紅帽出現?(小紅帽迷失在現實世界中?)並且後來影片中途交代的莫妻子消失的時候也是那個場景,姨媽外出,他們夫妻倆在,莫給孩子念故事,為什麼《小紅帽》就變成了後來惹是生非的《墨水心》?(看來我在小紅帽這個點上擰巴了,亂打了這么多字……)
回到影片中,莫帶著長大的女兒麥琪去尋找一本書,在集市上,導演特意帶了一筆這個小女孩也特別喜歡書籍,這為她後面遺傳天賦埋下伏筆。我非常喜歡這個場景,二手集市,小廣場,小小街道,甚至莫那輛不知名的小麵包車也是讓我感覺相當得有地中海味道和義大利風情,莫要找的書出現了,第一個魔幻人物也出場了,我不能不承認臟手指的造型還湊合,金色的長發,疤痕……標準的魔幻人物造型。這時,我們才知道莫把《墨水心》的臟手指念出來了,而自己的妻子卻被替換進到書里去了,而這么多年他到處尋找《墨水心》就是想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妻子念回來。莫很排斥臟手指,和女兒帶著書桃了,處在不好不壞中間角色的臟手指,於是就轉而投靠了由安迪.席克斯主演的反派人物山羊,山羊也是在《墨水心》里被莫讀出來的人物,他和他的手下迷戀現實社會的美好,而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了一個城堡,幹些他們該乾的事情。他想抓住莫讓莫把他在《墨水心》里的爪牙影子惡魔念出來為所欲為……最後麥琪也繼承了他爸爸的銀舌頭,幾番鬧騰後救出了大家就出了媽媽,打到了惡魔……
故事的情節簡單,但節奏冗長到我都不愛轉述,我堅定地認為這部電影的造型師沒有什麼創意,幾個主人公的造型都是其它電影里能找到,臟手指像指環王里的人物,布蘭登·費舍飾演的男一號莫卻被《紐約時報》批評一再重復自己的銀幕形象,讓人感到厭倦,安迪演的反派造型居然像終極刺客里的造型……我直接雷到。並且影片中少數幾次能夠展示魔幻電影畫面的時候,卻都讓我失望,甚至那些故事裡出來的人物和東西都不如小時候看的魔幻電影那大象和其它森林動物呼嘯地從圖書館穿過的畫面感。唯一在畫面上讓我感過興趣的是莫的復古麵包車,備用胎放前面的,而且車窗戶有窗簾,還有《墨水心》作者的復古拉風敞篷跑車,看來《墨水心》雖然沒有印刷多少本,但是還讓作者賺了點小錢的,哈哈,題外話。
編劇使這個電影的節奏非常的慢而且不是非常嚴謹,除了那個小紅帽沒出現讓我耿耿於懷外,我還惦記為什麼要把女主角和阿里巴巴四十大盜里的最後被盜賊殺了的貪心小孩湊一起?難道這就是好萊塢的娛樂精神?
伊恩?索夫特雷(Iain Softley)改編的電影《墨水心》雖然舍棄了原著中關於現實與文學人物、角色掙脫、作者融入等哲學文藝辯論,但也沒有成為一部叫絕的好萊塢魔幻電影,在我看來,如果能跳出這么多年的好萊塢魔幻套路,這本是一部很有想法的小說,也可以變成一部很不一般的電影。《墨水心》原著的故事也不復雜,但構思很奇特,有評論說堪稱是超小說(metafiction)(現代小說流派或其作品,有意強調作者的媒介作用和寫作技巧,忽略傳統寫作中對真實性的關注)的代表作品。我決定忘記小紅帽,回頭找一本原著仔細誦讀下。
3. 微電影給我一分鍾講的什麼
《個人見解》 這是講現在的人,給一分鍾,這里的一分鍾就是泛指,指的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用時間來形容,一分鍾很短,壓力體現的更大,和後面的成功形成對比,因為這一分鍾紅衣女很緊張,之後鏡子里很從容。這么緊張為的就是後面的小照片上《那照片上紅衣女有包包,這就是泛指上層生活》 的生活,那隻是好生活的一個縮影,如果換成其她人,雖然也可以,我覺得效果就不好了,這一分鍾不成功,將會被社會「殺掉」即淘汰,中間的與黑衣人搏鬥就是奮斗過程中的艱辛,黑衣人泛指重重困難,在你成功道路上始終纏著你,當成功後,包包,高跟鞋,這些泛指美好生活的你將得到,也證明了你把困難擊敗了,這時候,鏡頭給了回放,高跟鞋,乒乓球,這些都是代指,很有意義,而且美妙的音樂也響了,我覺得配的很好,和前面緊張氣氛形成對比。不成功的話,你美好幻想《包包,鞋子》會和那些困難一樣化為塵土,煙消雲散,這也就很好解釋紅衣女招鏡子里的那個紅衣女,應為人在奮斗過程中,即在社會中與人相處都是把自己「隱藏」起來的,不願暴露自己真是一面,應為人都有缺陷,怕別人看到自己不好一面,那前面的一分鍾也證明了這一點,應為你隱藏了自己,自己活的就更累了,當你成功後,就不用隱藏自己什麼了,身份證就是證明自己身份不同一般了,給鏡子里的紅衣女《即隱藏的一面》證明,告訴自己,現在你成功了,可以享受生活了,所以開始打扮自己《這里打扮即指的是開始過上追求到了的生活了》,之後離開,微笑,呵呵,為自己成功開心,為自己過成為上層人微笑 片子里的兩雙高跟鞋不一樣,後面的肯定是好的,不然她怎麼不回去撿回來,而只是換了後一雙,兩雙高跟鞋形成了對比(此處給了特寫及回放) 黑衣人滴水,應為人在克服困難,困難就一點一點減少,最後紅衣女成功了,因為她克服了重重困難,黑一袍下是干土,與滴水行成反差,這也就證明了這一點。黑一袍下有包包和高跟鞋,那肯定不是不是黑一袍人穿的。有的人說是黑一袍追殺紅衣女的,請問,誰追殺人的時候穿高跟鞋,手裡拿著包包去追殺人嗎?《我有點不明白的是,黑衣人上樓梯追紅衣女的時候,跑過頭了,就是超過了他用鑰匙開門的個房間,後來又下來,這兒怎麼解釋》
4. 讀後感。觀後感。急急急!!!!
【【【高一讀後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9.2八點到九點多,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再多一點點,在CCTV1播出了《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講了「美就在我們身邊」,讓愛充滿世界,讓愛溫暖人心,讓愛深入人家。
在此同時,有億萬同學共同觀看著。
舞台上,有主持人作為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愛的世界」。
為了講述「美」,節目請來了許多嘉賓。
最美的老師——鄧莉。
在海拔1800米的貧困山區一名資助老師,她簽定了三年的合約。三年裡,她,憑著自己所識的文化教給了那裡的學生;她,讓那裡的學生懂得了自信;她,令那裡的學生懂得了美。
其實,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覓、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美來源於生活,善於發現生活的美,善於從生活中得到啟示,你會感到生活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你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讓我最為動感的是最美的司機——吳斌,5.29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司機吳斌駕駛從無錫開往杭州的大客車,在途經滬宜高速公路時,一塊數公斤重的鐵片擊碎正在高速路上以每小時90公里行駛的大巴車的擋風玻璃,直接刺入他的腹部。吳斌在肝臟破裂、多根肋骨折斷的情況下完成了靠邊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等保障安全的動作,掙扎著站起來,疏導24名乘客安全離開……6.1凌晨,吳斌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48歲。
最美司機,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換回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值得我們尊敬。
最終,換來了一座城的追悼,一座城的尊重。
可惜,『美』只在瞬間,但是,這瞬間已經足以讓『美』實現了它的價值。
只要你擁有善於發現的雙眼,生活就會給你其實,去讀它吧,用心的去讀吧,你會發現,「美」就在你的身邊!「美」就在我們身邊。
=====================================
【【【《儒林外史》讀後感1000字作文】】】
2013-01-11 14:31 來源:作文網 作者:佚名
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頗為喜歡。《儒林外史》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我不得不驚嘆作者的巧奪天工,作者的寫作手法,那些生動的人物,發人深省的故事,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有很多!我來跟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吧!
《儒林外史》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是緣於它給了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在《儒林外史》的眾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作者卻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開了統制者殘酷的文字獄,這是很有勇氣的。並且對於這本書的主題閑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講的非常清楚:「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鬧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乃終以辭卻功名富貴,品第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
全書正是以反對科舉和功名富貴為中心抨擊當時的官僚制度,人倫關系以及整個社會風尚的,這是它獨特的亮點。
還有這本書中作者的創作意圖,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贊揚什麼反對什麼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一一道了出來,一點也不做作。因為作者不喜歡做官所以在第一回「楔子」里就寫了王冕母親臨死時勸說兒子的話:「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麽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遺言,將來要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而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也有類似的遺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這些都體現出作者的坦盪。
關於這本書的主旨是通過一個個的小故事講述出來的:比如王冕棄官隱居,匡超人的背棄遺訓混官場,周進對於仕途的情有獨鍾,范進中舉等等。我比較佩服王冕的身處誘惑時表現出來的堅定。唾棄匡超人、周進、范進等人的不知廉恥。
王冕是個農民出身的放牛娃,他憑借聰明好學,不僅精通經史子集,還自學得到了畫荷花的絕招,但從來沒有邁進科舉的軌道,從不被功名富貴所連累,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孝敬母親自食其力,當他得知朝廷要他出來做官時,他卻連夜逃到了會稽山隱居。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什麼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與活動,只能做一名沒有靈魂的奴才了。他最終成了一個磊落瀟灑的人。
匡超人是一個敦厚朴實的貧苦孩子出身,由於對於仕途的追求背棄了父親的遺訓,一心貪圖功名不顧德行變成一個毒辣涼薄趨炎附勢的統制者的打手,終生痛苦沒了人樣。六十多歲的周進,因為未曾進學不得不卑躬屈節,忍著新進學的梅三相公的嘲笑,還替前朝新中的王舉人掃了一早晨的垃圾,到後來連教館的職位也給丟了,只得給商人記賬,還哭的死去活來最後商人給他捐了個監生,他竟沒了尊嚴爬到地上給他們磕頭說他們是在生父母做牛做馬也要報答。要知道那時商人地位何等低下而周進不顧一切卻恭維他們是多麼可笑。還有范進,他是連考二十多次都不中的老童生,後來終於上榜了,發榜的那天家裡連米都沒了就抱著正下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了,當他的知中舉後拍手大笑歡喜的瘋了,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戶的耳光才清醒過來,後來平步登天,還有許多人來奉承他,轉眼間房屋田產、奴僕丫鬟什麼都有了。
這里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腐敗、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可以請人代考,可以行賄,可以冒名頂替,書中也有這樣的描寫。當安東向升為安慶知府後,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者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牆根前,竟把土牆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樣的環境能出什麼樣的人才官吏,又怎麼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這里體現出了清滅亡的實質漏洞。
在這本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孝子還是逆子,無論是陞官者還是罷官者,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侍讀,都寫得形象逼真,美醜可見。這本書的語言也是很有藝術的,經常三言兩語就使人物「窮形盡相」。沒有藝術的語言便不是文學,文學應該是語言藝術的寶塔。它的任何部位都應閃爍著語言藝術的光澤,《儒林外傳》全然達到了這一標准。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很獨創,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卻有貫穿始終的思想。用功名富貴引出不同的各類人物,藉以否定了那時的科舉社會制度,並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達到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相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直傳承下去!
=====================================
*************************************
【【《南京大屠殺》讀後感500字作文】】
2012-12-13 14:19 來源:作文網 作者:桔梗
小編導語:《南京大屠殺》書中記述了一位日本老先生,每年清明親自來南京手植花木,稱為綠色祭奠,以此向中國人民謝罪,一直持續了6年,他去世之後,夫人代為懺悔。不知現在還在堅持否。更多高中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熬夜看完這本小書,因為是電子版,所以不覺得厚重,可是製作者黑底白字的獨具匠心,讓我的眼睛持續疼痛著。
作者的文筆實在很一般,連他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目來做都沒有說清楚,彷彿只是友人的提醒觸動了他,於是開始走訪,去揭開倖存者的傷疤,用有獵奇意味的筆法展現給後人。文中用得最多的是感嘆號,讓人覺得感情太多,多得浪費。
想想這本書是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的,在前面幾章講國民黨軍隊時,我不得不懷疑作者的立場,但是幸好,他保持了中立的敘述態度,這點是值得贊賞的。作者猶如親歷了國民黨軍隊崩潰的前夕,如這段:
陳頤鼎布置警衛排在山頭上放好哨,叮囑說,「日軍往南京去,不要睬他,只監視,不鳴槍,天黑我們往茅山方向去。」 到底是紀實還是小說,讀起來十分尷尬。
書中記述了一位日本老先生,每年清明親自來南京手植花木,稱為綠色祭奠,以此向中國人民謝罪,一直持續了6年,他去世之後,夫人代為懺悔。不知現在還在堅持否。也許是我的心太陰暗了,看到這一段,疑心老先生是想謝罪,也是想用綠色掩蓋那無主的荒墳,甚而抹去關於屠殺的記憶。然而花木越茂盛,證明泥土中國人的鮮血越多。「9·11」事件中有一架飛機,乘客們與恐怖分子搏鬥後,沒有撞向五角大樓就墜機了,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拍攝的《93號航班》結尾處,墜機地點化為一片蔥綠的草地。想起梁朝偉的《風沙》,「還會有什麼痛,能夠比廢墟的綠更鮮明?」
=====================================
=====================================
【【《黑鬱金香》讀後感700字作文】】
2012-12-05 14:00 來源:作文網 作者:桔梗
小編導語:大仲馬作品《黑鬱金香》,作為一部十七世紀為背景的著作,主人公的命運不可逆轉地被捲入了社會動盪和政治斗爭之中。《黑鬱金香》是大仲馬三大經典《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瑪爾戈皇後》後個人認為可以排在第四大經典的著作。更多高中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最近開始恢復舊經典的路線,嘗試翻閱以前的老著作。自己的這種傾向有時想來也十分可笑,因被朋友抱怨過於懷舊也不是一天兩天,但在倒閱中我卻找到了這種傾向的原因。在成為過去的時代中,你可以輕松地看到關於未來希望和踏實的勤奮,而這正是一縷能驅散今日社會之浮躁的習習清風。
《黑鬱金香》是大仲馬三大經典《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瑪爾戈皇後》後個人認為可以排在第四大經典的著作。作為一部十七世紀為背景的著作,主人公的命運不可逆轉地被捲入了社會動盪和政治斗爭之中。但作為一個浪漫主義的作家,他定不會只給主人公安排了一個燒錢的雅趣(種植鬱金香),他還會給他排上一個聰明靈巧的美嬌娘,並且故事最後破除政治斗爭和社會動盪所帶來的災難,如讀者所願地將一對璧人送上幸福的頂端。惡人和災難,不過是為了使讀者更快樂而存在的。這就是大仲馬和一切通俗小說家的共識。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共識,使得大仲馬的作品缺乏社會深度,以至在世和後世都無法與文豪齊名,但他的作品為他所帶來的財富以及讀者自身所感受的快樂,已不枉他如此勤奮地寫作。而且寫作本身為作者帶來的利益外的快樂大仲馬也深有體會。如文中主角的教父和他的好友作為帝制的擁護者存在,於是故事開始他們便被民眾大卸八塊。這里提一句,大仲馬如同他的父親一樣,是個極度痛恨帝制和復辟王朝的人,說到這里,自然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男主角的教父雖然可敬,卻依然被人剝了皮的緣故了。
作家是自己作品的上帝,沒人敵得過特權的誘惑。
=====================================
************************************
【【《快樂也是一種能力》讀後感600字作文】】
2012-11-26 11:40 來源:作文網 作者:桔梗
小編導語:快樂,每一個都渴望自己過得快樂,曾經看過一個《快樂也是一種能力》卷首語,感觸頗深。人並不是時時刻刻都生活在快樂中,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在任何環境中保持一顆快樂的心,可以更有把握地接近成功。更多高中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關於快樂這個問題,我們曾經討論過。剛剛又看過了一期《小學教學研究》的卷首語,題為《快樂也是一種能力》,品味過後,更為感慨。
文章介紹說,有一家跨國公司招聘策劃總監,層層篩選後對三名佼佼者進行最後的考核。三名應聘者被帶到一家豪華的飯店,被分別安排在單獨的房間里。房間內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但是沒有電話也不能上網。考核方只是告訴他們要耐心等待考題的送達。
第一天三個人都略顯興奮看看書報看看電視,聽聽音樂,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第二天,三個人的情緒開始出現了不同,因為遲遲等不到考題,一個人變得焦躁起來,另一個人不斷地更換著電視頻道,把書翻來翻去,只有一個人跟隨著電視節目的情節快樂地笑著,還津津有味地看書踏踏實實地睡覺……第三天考核的題目依然沒有送達,一個人開始在屋裡不停地轉悠;另一個人對電視頻道更加失去了興趣,不知所措地把幾本書翻了又翻;另外一個人,則千方百計地在屋子裡找事做,一會兒,做點吃的,一會兒睡一覺。
三名候選人的一舉一動,他們相互之間都不知道卻已被傳達給了主考官。五天後,主考官對三人說出了最終結果——那個能夠堅持快樂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解釋說:「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在任何環境中保持一顆快樂的心,可以更有把握地走近成功!」
人並不是時時刻刻都生活在快樂中,我們也一樣,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有時也經常被人誤解、欺騙,甚至被不公平地對待,但這些煩惱都短暫的,我們會從生活的細微處去尋找快樂。人生如同一件針織毛衣,其中有好毛線也有差毛線;人生雖不可能完全公平,但依然是美好的。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在任何環境中保持一顆快樂的心,可以更有把握地接近成功!
======================================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00字作文】】
2012-11-14 15:40 來源:作文網 作者:桔梗
小編導語:《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一起來閱讀《蘇菲的世界》,了解哲學的發展過程。更多高中讀後感的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准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裡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裡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
************************************
【【【《虎口脫險》觀後感1000字作文】】】
2012-11-14 15:15 來源:作文網 作者:桔梗
小編導語:世界第二次大戰大家都知道,關於二戰的電影大家知道的有幾部呢?小編為您推薦一部。關於二戰的電影《虎口脫險》,在戰爭背景下的一些小幽默,更多關於電影的影評盡在巨人作文網。
關於二戰的喜劇片有很多,但只要提到二戰喜劇,就不得不提《虎口脫險》!我第一次看《虎口脫險》的時候就連續看了兩遍,以後更是不斷回顧其中的經典鏡頭!我對電影拍攝手法和技巧並不專業,所以我不敢從拍攝的技術等方面來大侃,我只把我眼中的這部法國喜劇做一個簡單的影評!
浪漫的法國人用一部二戰喜劇撫慰了全世界人民的傷口,給全世界受戰爭傷害的人們帶來的歡樂。本片是1966年12月8日在法國首映,隨後在67,68,69在歐洲和美國的陸續上映(具體在中國上映的時間我也不清楚)。
本片採用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單聲道 . 本片導演是傑拉爾·烏里 ,主演是路易·德·菲耐斯,布爾維爾。。
本片有一系列緊密的劇情,從鴛鴦茶任務失敗到最後中隊長和指揮家一行人成功逃脫納粹的追捕,使觀眾都感覺接近真實!影片開幕的時候運用類強烈的視覺色彩對比!全屏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分別代表~血紅的的戰場,慘綠的處境和幽藍的法國!
影片開始是英國空軍(中隊長一行人)被迫降落在法國大軍的統治區。首先表現的是中隊長的落地過程。之所以如此,一不是中隊長第一個落地(影片沒有提供這個信息),二不是他官階最高(沒有意義),而是因為他落的地方——動物園:在落到水池之前,中隊長差點兒掉進了虎山,這「恰巧」隱喻了目前所有機組人員的危險處境,((身陷虎口))先上演這場戲,有提綱挈領之效!
而另外一位士兵彼得竟被掛在了樓外的牆上,遇上了油漆匠。而下面卻有德軍正在檢閱!!~~~油漆匠和彼得在恐慌之中不慎把油漆筒晃下了懸梯,掉在了地下。德軍一個首領被油漆濺了一身。~~這也是全片的第一個笑料!
但隨後2人的逃脫卻被藝術手法處理的離了譜:幾十名的軍朝他們倆開槍,竟沒有一人射中!與其設計了這一段鏡頭不如沒有! 當彼得和油漆匠在屋頂逃命的時候,另一名機組成員麥金拖什正在歌劇院的屋頂上收拾他的降落傘——影片用甩切連接兩處場景,由於是屋頂接屋頂,並不顯得突兀。隨後經過一系列的經歷,最終在油漆匠和指揮家等人的幫助下,中隊長一行人逃脫了追捕!
路易·德·菲耐斯是我最喜歡的戲劇藝術家之一!每當我看到他的圖片,頭腦中就會浮現出他在浴池像一個胖子吹口哨的場景(實際上,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想到!)。古怪的長相,神經質的行為再加上自私的性格,他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經典人物!
我看過一些關於本片的影評,很多都說本片用喜劇手法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戰爭的殘酷不一定要用血腥來表達!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我認為本片並未想表達戰爭的殘酷!它只是想用戲劇的形式撫慰人的心靈,諷刺戰爭的無意義!
在影片的最後,中隊長和油漆匠,指揮家一行人在空中撐著滑翔機自由的飛翔也凸顯了戰爭結束後人們獲得自由的美好未來!總之這是一部精神大餐!我們不得不感嘆法國人的喜劇天賦!
本片當年曾創下法國最高票房紀錄,中譯版本也可視為我國譯配電影中的巔峰之作!!!
=====================================
**************************************
=====================================
【【【《簡愛》讀後感800字作文】】
2012-09-06 17:21 來源:作文網 作者:桔梗
你以為我貧窮、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嗎?你想錯了。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像《簡愛》這樣深入人心的卻不多、它以一種讓人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眾多的讀者、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們的靈魂得到了升華、同時影響著他們的精神世界。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同的待遇、里德夫人的嫌棄、約翰的辱罵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自尊的踐踏、但簡愛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怨恨、內心充滿陰霾、相反的、她的內心因此而變得更加強大、這早就了她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品格。 文章中的伊麗莎自私任性、卻受到尊敬、喬治亞娜好使性子、心腸狠毒、卻能得到所有人的縱容、約翰什麼壞事都做、縱然與他的母親做對、也不會使她遷怒、而簡愛無論做什麼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一點閃失、卻還是被人罵、得不到他們的喜愛、這體現出了當時社會的無情與冷漠。
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身份卑微而感到自卑、並認為自己與羅切斯特是平等的、她純潔、高尚的心靈使羅切斯特深深地愛上了她、並開始了對她的追求、然而、在他們結婚的當天、簡愛得知他已有妻子時、她毅然的離開了他、他放棄了金錢和地位、我想、現在的社會上、很少會有人做出與簡愛相同的抉擇、利益的誘惑蒙蔽了人們的雙眼、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利益而不是離開。
簡愛是大多數讀者所敬佩的應該是她的品格、她獨立、堅強的品格、讓很多人贊嘆不已。 小說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雖然羅切斯特的庄園被毀了、他自己也變成了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在與個人尊嚴與愛之間產生矛盾、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里弗斯的求婚、而選擇了羅切斯特、這說明了她對羅切斯特的真心。
而如今、在窮與富之間、在愛與不愛之間、很少會有人像簡愛一樣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這篇小說不僅使讀者的靈魂得到了凈化、同時也使讀者產生了共鳴、使讀者受益匪淺。
======================================
*************************************
===================================
———————【【【嗯,確實是很多很多了,,以上的長篇大論,都是眾位網友們一字一句地寫成的。您在借鑒仿效與學習之餘,,莫要忘了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與 」 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 。。勤學多練,多思多看,以後若讀後感之類者自不用求於外。。。】】】—————— SO,GOODLUCK,myfriend!
5. 大家對電影《鏡子面具》的特效有什麼看法
和大片比一般,不過這種特效用在夢里挺合適
6. 微電影《鏡子》是怎麼拍出來的
製作花絮里交待了不少內容,看一看就知道了。可能有的朋友覺得眼花繚亂,我把一些關鍵信息解釋一下。首先,關於長鏡頭,這個其實是最容易的部分,鏡頭運動中留了很多剪輯點,一彎腰,一看手,就可以輕松切鏡頭了。最玄妙的地方,在於玩「鏡子」這個電影魔術。首先,如果你仔細觀看,會發現鏡子外和鏡子里的動作其實是不同步的,比如,青年戴戒指的時候,鏡子里已經戴到手指根部了,鏡子外戒指才碰到手指頭。中年去拿安眠葯的時候,鏡子內外手形不同。跟食指比較,中指的位置有明顯區別。鏡子外,中指內收;鏡子內,中指外伸。所以,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鏡子里的」其實是「洞里的」。那個位置並沒有鏡子,成片里,是角色扶牆。實拍時,布景是這樣的:中間一堵牆,在應該是鏡子的位置,挖出一個洞,以牆為鏡象對稱軸,牆兩邊的布景是一模一樣的。反而是拍攝測試的畫面更容易說明布景的方法……拍攝的時候,若牆算中間,出鏡演員在牆左邊,則牆右邊有一名(手的樣子和出鏡演員的手比較像的)演員跟出鏡演員做同步的動作(如上所述,其實也不是那麼同步)。對了,抱嬰兒的時候,鏡中人,也就是洞後面的人,也就是出鏡演員,抱的其實是一個假人。拍電影有時候真的是像在玩魔術。每一個鏡頭都需要仔細琢磨。
7. 有一部微電影一個小男孩的父母經常吵架小男孩想讓他父母帶他去海邊可是一直都沒去有天晚上他進入了鏡子
網路劇 奇妙世紀 里的一個故事 《另一邊》 本集編劇:林博 小樂的爸爸媽媽天天吵架,媽媽不願做飯,爸爸整天醉酒夜歸,他只能在家吃泡麵,一天晚上,小樂發現自己的彈力球穿過了鏡子,他也通過鏡子來到了「另一邊」,那裡的爸爸媽媽對他很好。於是每晚12點,小樂都會來到鏡子另一邊和爸爸媽媽過愉快的夜晚,但是每天早上7點之前都要回到現實中。直到有一天,小樂決定去到鏡子另一邊再也不回來了……
8. 微電影一塊錢豪宅觀後感300字
昨天到底抑制不住好奇心再次前往某豪宅參觀,這次經過預約,順利進入了。我先在大堂看了房型圖,按照習慣先找南邊,居然發現主卧和廳不是朝南,這跟以往看的房子大不同,我先還沒有反應過來,實地看了房子後我才突然想起來,這整棟樓本身就是東西向的,怎麼可能每套房子都有照南的房間呢,寶貴的朝南肯定是給310平米的大戶型獨享的,130和180平的「小房子」自然只有朝東西北的份了。
310平的大宅自然是不需看了,就看看130和180的吧。先看130的,全部朝西,美其名曰:河景房。
這是兩室兩廳兩衛,主衛居然沒有窗戶,這讓我難以接受,接待員說有「新風系統」;
房間和廳的落地窗是隔音的中空雙層玻璃,兩層玻璃之間有百葉窗,我說這百葉窗要是壞了怎麼辦啊?回我:「保證開合五萬次,不會壞!」
廚房的冰箱像個櫥子跟牆融為一體,我說這冰箱要是壞了怎麼修啊?回我:「博X的(名字忘了),質量好,不會壞!」
水龍頭是嵌在牆上的,牆上是一整幅鏡子,我說這龍頭要是壞了還得把鏡子全敲了啊?回我:「進手高檔龍頭,不會壞。」
還有一台博士洗衣機,接待員主動說這是帶烘乾的。我當時沒在意,後來回想了一下,居然連個曬衣服的地方都沒有,當然需要烘幹了,可被子能烘嗎?
130平出來,再看180的,這套房朝東和北,美其名曰:山景房。(高層能看到紫金山)
這是三室兩廳兩衛,主衛敞亮,有朝北的大窗戶,次衛也有一小窗戶,這回接待員就沒主動打開窗戶給我們看了,看朝向是朝西,應該是「河景」,怎麼沒有絲毫亮光啊?我掀起百葉窗往外一看,黑黢黢的,什麼也看不見。接待員說,外面是天井。看來又得依靠新風系統了。
進入書房,居然沒找著窗戶,在接待員的指點下在角落裡看到一扇很小的窗戶,大概只有50厘米寬,還是黑黢黢的,不用問,又是天井。
看完了,最大的感覺就是裝璜豪華,據說每套房子的裝璜費用達到百萬之巨。房子售價是每平均價44000元,2層最便宜,4萬,十層以上4。5萬。最便宜的房子500多萬,最貴的一千多萬,我在想哪位富豪有一千多萬,不去買獨棟別墅呢?還有院子花園和無盡的陽光。
這是我生平看過的唯一待售豪宅(照片不算),竟然沒有激起我絲毫的購買欲。當然,我真是打醬油的,結果錯打了醋,有點酸。
9. 求一個微電影賞析
《調音師》:微電影,大世界
文∕殺手裡昂Leon
這是2010年的一部時長只有十三分鍾的微電影。電影中出場人物寥寥無幾,場面平淡無奇,沒有豪華的明星,沒有炫耀的鏡頭,但就是這樣一部短小精悍的微電影帶給觀眾的震撼絕不亞於130分鍾的好萊塢大片帶給我們的感官刺激。
影片最為人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導演對於影片懸念的設置和恐怖氛圍的營造上。為了增加影片的懸念,導演採用了倒敘的敘事方式,將影片的結局提前預設在影片的開頭,自始至終將觀眾的心懸在半空之中。影片開頭,伴隨著字幕的出現,優美的鋼琴聲在幽暗的空氣中飄盪,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在彈著鋼琴,對於這種打扮的鋼琴演奏觀眾不禁產生好奇和想像。而對於那兩位聽眾,則顯得更為神秘莫測。
如果按照影片的色調來結構影片的話,那麼本片可以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調明朗鮮亮,節奏輕快,對白睿智活潑,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別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傷中卻充滿了淡淡的浪漫氣息。而影片後半段的色調則明顯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線,封閉的空間壓抑得讓人窒息,與前半段明朗鮮亮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為影片的劇情發展做好鋪墊的話,那麼影片的後半段才真正是懸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當調琴師進入老婦人的房門時,隨著關閉房門時的短暫定格鏡頭,好戲才剛剛開始。昏暗的光線,幽閉的空間,當調琴師意外的捲入這起謀殺案之中時,他知道自己已經無處遁形,只有假戲真做,繼續把自己的盲人角色扮演下去。然而,這次一旦被識破,便會危及生命。從此,調琴師的命運便與觀眾那顆緊張的心緊緊的系在一起。其實,一部好的驚悚片沒必要非得搞得很血腥很暴力,也不需要那種虛張聲勢,輕浮虛誇的表面造勢。在這里,導演通過調琴師的內心獨白,鏡頭的調度來設置懸念,營造影片的驚悚氛圍。而片中「日程本」這一簡單的道具成為營造影片懸念與驚悚氣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麼可能會有日程本?通過調音師的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觀眾對於其命運的擔憂。片中有一短暫的鏡頭有點令人不寒而慄:調音師一邊彈著鋼琴一邊擔心老婦人會從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個鏡頭的另一邊老婦人在牆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調音師的衣服。隨著緩慢而又清脆的腳步聲,鏡頭移動到調音師的腳下,這時老婦人的腳步停住,站在調音師的背後,緊張的氣氛凝聚在空氣中,一觸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內心獨白之後,琴聲想起,導演這時又運用了搖鏡頭,將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一層一層的剝離給觀眾。透過牆上的那面鏡子,觀眾不禁會為調音師的命運捏一把汗,然而,影片就在這時以調音師優美的鋼琴聲謝幕。
或許,本片最高明之處便是影片開放式結局的設置。導演並沒有將調音師的生死明確的告知觀眾,而是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讓觀眾自己去遐想。影片開頭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聲到底是槍聲還是開門聲,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觀眾自己的判斷。一部優秀的影片,觀眾肯定不會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復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後還會饒有餘味的回味影片中的種種細節,鏡頭。
當我們試圖去欺騙他人時,我們自己可能也已經陷入了別人設置的陷阱裡面。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聰明。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正常人,卻要裝成盲人來為別人調琴。然而,他的這一欺騙行為卻博得了別人更多的同情,訂單比之前翻了一番。並且,偽裝成一個盲人,顧客在自己面前都摘掉了虛偽的面具,毫無顧忌的在自己面前穿著內衣跳舞,做面膜。這個社會的信任感只是建立在比自己弱勢的群體身上。而餐館的服務員卻因為調音師是個「盲人」而少找零錢。社會的冷漠,欺騙,虛偽都藉助調音師那黑黑的墨鏡放大出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僅僅十三分鍾的影片里,所反映的信息量確是如此之豐富。微電影,也可以折射出五彩繽紛的大世界。
(影評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