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線人的幕後花絮
【第四部改編電影】
《線人》是繼《零下的激情》(Less Than Zero)、《情愛磁場》(The Rules of Attraction)和《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之後,第四部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的同名小說的電影作品……1985年,隨著處女作《零下的激情》的出版發行,埃利斯以一種極其迅猛的勢頭在文學界積累了非常高的聲望,贏得了整整一代人的贊美和擁護。在隨後的20多年的時間里,埃利斯不僅保留住了自己的名氣,更重要的是,他還維持並鞏固了自己作為一名不再沉迷於青春的非正式的桂冠詩人的根基。通觀埃利斯的文學作品的涵蓋內容,他似乎是在不斷地為每一個心懷不滿的年輕人講出自己的心聲,他還替那些剛剛步入成年、卻仍然糾纏於少年時期的痛苦和快樂的人說出了深埋在心底的話。
很少有作家能夠真正做到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在字里行間所凝聚起來的「時代感」,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像是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藏寶箱,對裡面所關注的時期做出了最為深刻的描述。不過,埃利斯的小說同時也顯示出一種永恆的特殊性,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所以即使埃利斯選擇將自己的敘事角度和時間安置在了過去,卻仍然是現代感十足的……而且這一次,埃利斯還選擇親自出山,操刀為《線人》創作改編劇本,運用的是一些巧妙的寫作技巧,將之前專門剖析里根帶領下的美國歲月的線索,融入到了已經成為過去式的「布希時代」的編年史中。《線人》所關注的是一個普遍存在於美國歷史上的文化氛圍,紛亂復雜,卻又無法滿足所有的人,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從一場無節制的狂歡的宿醉中醒來一般,漠然而空洞。雖然時間定位是上世紀80年代初,但影片中暗含的線索卻非常明白地直指現在的美國。
就像原著小說一樣,電影版本的《線人》時常會引用一些參照物,以多條線索齊頭並進的方式匯總了看似毫不相乾的幾個短篇故事,然後通過一種極其偶然的巧合、借用一些臨時出現的人物連接到了一起。這些起到客串作用的角色大多是一些從年紀上看應該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散在了洛杉磯擁有著顯著的地域特徵的街頭……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由同一個話題衍生出來的變更體,以一種迂迴曲折的方式,詳細地闡明了老一代人的道德觀的淪喪,勢必要對年輕一代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在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所創造的那個世界當中,成年人似乎不願意或無法限制自身的行為,結果他們的孩子們同樣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斷地走向極端,與性愛、毒品、金錢和暴力糾纏在一起,他們只是在等待有人對自己說:「快停止,你們做的太過火了。」但是,類似的警告卻始終沒有出現過。差不多是在埃利斯的另外一部文學作品《美國精神病人》發行之後,他開始在故事中准確地界定所有相關人物的年齡,埃利斯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初那會兒,我還在上大學,經常往返於佛蒙特州和洛杉磯之間,所以我在小說中提及的許多故事,其實都是真實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或我成長的環境當中的。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問我,想知道《零下的激情》是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自傳小說——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產生這樣的想法,因為它本來就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下,『第一次』往往記錄的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過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其實在埃利斯看來,《線人》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自傳,裡面更加密切地反饋出他的個人生活,埃利斯繼續說:「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在故事中融入了許多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所以我有種感覺,我一定能夠成功地為它創造出一部改編劇本,讓整個內容以影像的形式重新鮮活起來。其實我以前也為其他導演改編過我自己的小說,可惜最後都不了了之,舉個例子,我就曾為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改編過《美國精神病人》,可惜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從多部經典影片中獲取的創作靈感】
單就《線人》來看,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做出的顯然是一次成功的改編嘗試,他表示:「也可能是因為在所有的作品當中,我獨獨對這部情有獨鍾,親切感也最為濃厚,裡面的所有素材都是我費盡心思聚攏在一起的,所以我了解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還有男人和女人……雖然經歷過那麼多失敗的改編嘗試,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有一種預感,這一次一定能成功。」
盡管是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一手創作出《線人》這本小說的,將它搬上大銀幕的想法卻來自於另外一位編劇尼古拉斯·傑里克(Nicholas Jarecki),埃利斯回憶道:「我先是接到了一個電話,然後又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傑里克是誰,我記得他對我說,『我非常希望能夠將《線人》製作成一部電影,因為它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如果可能的話,我很願意和你一起為它創作改編劇本。』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傑里克是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之前曾經製作過一部名叫《局外人》(The Outsider)的有關於詹姆斯·托貝克(James Toback)的紀錄片,我特別找來看了看,意外地發現自己竟然非常喜歡這部影片……當傑里克和我開始接觸的時候,他還非常地年輕,也就二十五、六歲的光景吧,所以我覺得他肯定要比我更加了解故事中那些年輕角色的想法和行為。2004年夏天,我們開始專心地商討改編《線人》的可能性,並把小說中發生在洛杉磯的14個故事全部羅列出來,進行取捨和拼接,然後找出需要重點描述的人物,讓所有的一切都在影像的世界裡變得可行。」
對於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來說,真要把《線人》帶上大銀幕還需要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最關鍵之處就在於尋找拍攝用的資金,埃利斯認為:「我曾經時常處於因渴望而產生的焦慮和苦惱當中,不過當我與製作過受到一致好評的《伊比的墮落》(Igby Goes Down)的製片人馬克·韋伯(Marco Weber)取得聯系後,一切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距離我和詹姆斯·托貝克共同創作出初版的劇本手稿,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我們終於成功地爭取到韋伯為《線人》擔任製片人,而在他的力薦之下,導演格雷格·喬丹(Gregor Jordan)也加盟進來,我們三個人共同對劇本進行了重新潤色。」埃利斯、韋伯和喬丹年齡差不多大,所以他們就1983年的洛杉磯分享的是相似的觀點和想像力,他們為這部影片注入的是成人化的敏感度。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對於如何將整個故事與現代社會聯繫到一起,也擁有著相似的觸感。
來自於澳洲的電影人格雷格·喬丹在此之前曾分別執導過《凱利黨》(Ned Kelly)和《驚爆前線》(Buffalo Soldiers),他表示:「《線人》是圍繞著26年前發生在一個年輕的作者身上的一切慢慢展開故事的,因為這位作者開始記錄他的生活,包括他的朋友、他的父母以及當時任何來自於流行文化圈的人物,同時還有他因此而產生的豐富的想像力。然後是4年前,已經40多歲的作者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將那些來源於他的生活的故事變成了一個電影劇本。當我看過了劇本之後,我意識到它將1983年的洛杉磯以一種極有洞察力的視角全面的解析了一遍,表面上看就像是一個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林林總總的瑣碎記錄,其實裡面還滲透著一個中年男人的觀點和經驗。我能看出來埃利斯的寫作風格中總是帶有某種說不上來的情緒,非常地獨特,帶給人一種心頭發麻的惆悵,極具感染力,久久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所以我覺得當這個故事被拍攝成電影的時候,應該將這種情緒維持下去,肯定能夠為整部影片帶來一種豐富且鮮活的創造力。」
鑒於原著小說幾代人混淆在一起的多角色的特性,《線人》本身就是一個將營造情感看得比故事內容重要得多的作品,格雷格·喬丹也承認,自己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受到了另外一部同樣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洛杉磯的多人物、多線索的電影的影響,喬丹說:「一直以來,我都是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的忠實粉絲,對他自編自導的那部同樣有著多條故事線索的《人生交叉點》(Short Cuts)更是欽佩得不得了,裡面一段一段的內容可怕到令人生畏的地步,可同時又散發出強大的吸引力。對於我來說,這部影片就好像是一位導師,指引著我如何製作一部交織了如此多的黑暗的故事元素的作品,至少讓大部分觀眾都能讀懂我想通過畫面傳達的信息。」除了《人生交叉點》之外,喬丹也從其他影片中獲得了一些創作靈感,包括維托里奧·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的《費尼茲花園》(Il Giardino dei Finzi-Contini)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放大》(Blow-Up)。
『貳』 線人電影下載 線人下載
《線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fgJhH9L-__R4F_NAUOCcg
《線人》是由英皇公司出品,林超賢執導,謝霆鋒、張家輝、陸毅、桂綸鎂等主演的警匪片。
影片將「線人」這個點放大,專門來講述「線人」的故事。該片於2010年8月24日公映。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叄』 美國《線人》這部電影最後的結局什麼意思那個金發的女的怎麼了
得艾滋病快死了
『肆』 線人電影多長時間
片 長
113分鍾
《線人》是由英皇公司出品,林超賢執導,謝霆鋒、張家輝、陸毅、桂綸鎂等主演的警匪片。
影片將「線人」這個點放大,專門來講述「線人」的故事。該片於2010年8月24日公映。
『伍』 沒人有艾梅帕希爾德線人的電影資源嗎
《沒人有艾梅帕希爾德線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1l7szovqb69RvaxUGQV1cg
『陸』 《線人(1973)》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彼得·葉茨導演的
鏈接:
『柒』 《真相至上》:撲朔迷離的線人身份,捍衛與堅守的真理原則,真相如何
2008年,美國電影《真相第一》講述了一名記者在強大的公共設備面前,以犧牲個人幸福為代價,保護新聞來源,捍衛新聞自由,維護真相的故事。
《首都太陽報》女記者雷切爾·阿姆斯特朗(Rachel Armstrong)揭露了征服和攻擊其他國家背後的丑聞,也暴露了一名中情局特工的身份。她認為公眾有權知道真相,所以她堅持要公布這份報告。雷切爾拒絕向政府提供信息,因泄露國家機密而被關進監獄。
「我現在意識到,對於真正偉大的人來說,人和原則沒有區別。」
特別檢察官和法官詢問瑞秋,律師建議她告訴線人。最後,就連支持雷切爾的丈夫也要求她向政府屈服,雷切爾所遭受的所有牢獄之災都源於她堅決拒絕說出線人是誰。
這部電影最戲劇性和意想不到的一面是線人的身份。
在為一系列沖突鋪平道路後,觀眾認為線人的身份一定很重要,與國家安全有關的大人物讓瑞秋這么保護他。但影片最終透露,所謂的「線人」其實是一個上幼兒園的女特工的女兒,瑞秋在和一個小女孩的對話中意外得知了一個女特工的身份。
這種劇情設計極大地誇大了瑞秋的正直和守信,把美國人的理想主義推向了極致。
隨著影片主線中「追求男女平等」等「大合唱」,美國雜志《紐約時報》(Time Out New York)認為,「導演試圖在影片中表現男女平等,他描述了兩個女人(瑞秋和女特工)之間的斗爭以及各自對女性工作能力產生懷疑的制度。」
作為一名女性,雷切爾希望在媒體上創造自己的世界,她比男性更努力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當雷切爾的律師以雷切爾必須照顧兒子為由說服她披露消息來源並離開監獄時,雷切爾的話非常女權主義:
「一個男人為了捍衛自己的原則,離開了家庭,進了監獄。人們用他的名字作為節日的名稱。現在一個女人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她變成了一個怪物。屈服了該說什麼?不要相信做母親的記者,因為母親最終會放棄原則,妥協'?"
導演拉里擅長塑造瑞秋這樣的女性角色。他們總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與外部壓力和內部矛盾進行激烈的斗爭,以便在逆境中捍衛原則。這樣的形象塑造強化了女性的正直與堅韌的形象,證明了女性的偉大與力量,充滿了強烈的男女平等意識。
自我大於自我,痛苦和無助——雷切爾母親
雷切爾對她的小兒子充滿了愛,但她作為記者的工作經常使她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兒子。
雷切爾入獄報道後,母子之間潛在的情感隔閡逐漸加深,給雷切爾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讓觀眾潸然淚下。
這部電影描繪了人物在堅持個人原則和和諧家庭關系時面臨的巨大困境。
影片中的幾個細節展現了母子關系的發展。
影片開始時,雷切爾正忙著寫報告,對兒子的嬉鬧和喊叫感到不耐煩。她讓兒子和大家一起安靜地唱歌,但是她的兒子提米看起來不開心,這顯示了她媽媽忙於工作的場景。
在第二組鏡頭中,雷切爾深夜在報紙上報道。提米打電話問她是否讀過他的作文,想睡覺。雷切爾向兒子保證,她第二天早上肯定會發表評論。
第二天早上,母子倆在廚房裡聊得很熱烈。雷切爾感到內疚,為提米做了補償。
在送蒂米去學校的路上,雷切爾仍然在忙著聽收音機里的新聞。提米希望去動物園玩,但她不同意。
雷切爾入獄後,提米來參觀監獄。雷切爾假裝很輕松地安慰蒂米說她會沒事的,但蒂米沉默不語,眼裡充滿了失落和恐懼。
影片的最後,當雷切爾最終因藐視法庭罪被監禁兩年時,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再見兒子一面。面對一些不熟悉的兒子,她抑制住眼中的悲傷和淚水,逗兒子笑,對兒子說:
「你可以假裝不愛我,我也可以假裝相信這個事實,但是我愛你,我每分每秒都在想你。」
最終,母子倆向兩個方向分開,雷切爾一步一個腳印不情願地離開了兒子。「貝金賽爾表現了雷切爾的堅定,但同時也傳達了她的角色的恐懼和絕望。她努力與兒子和外界保持聯系。正是這種脆弱而又內在的信念,贏得了觀眾對角色塑造的認可。」
影片通過刻畫和疊加雷切爾的三個不同角色,即記者、女人和母親,塑造了一個正直、正直、堅定不移地捍衛原則、默默承受這種風險帶來的巨大痛苦和犧牲的女記者形象。
雷切爾三重身份的疊加,全麵塑造了這個中心人物的人物形象,凸顯了她的偉大品質和精神,促進了電影主題的深化和拓展。
12年後的今天,病毒正在肆虐全世界。由於疫情爆發引發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沖突,美國的個別媒體和記者是否應該在家庭隔離期間再次觀看這部十多年前的美國電影,向雷切爾學習並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客觀報道,堅持記者的真相第一原則?
『捌』 《線人》2009美國幾分出現
第一分鍾就出現了。
《線人》是由美國Senator娛樂製作發行的100分鍾驚悚影片。該片由格雷格·喬丹執導,比利·鮑伯·松頓、金·貝辛格、米基·洛克、薇諾娜·瑞德、盧·泰勒·普奇等主演,於2009年4月2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洛杉磯,所謂的上流社會和社會底層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一起早深陷危機的故事。
劇情介紹
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洛杉磯,是一個到處充滿著丑聞、暴力、毒品和性的城市。魚龍混雜、甚至骯臟不堪。
在這個骯臟的社會里活躍的人們,大多是來自所謂能成就年輕人夢想的好萊塢電影人,放盪風流且肆意揮霍的所謂搖滾明星,以及那些老練的所謂新聞評論員,再加上那些貪贓枉法的警官們。這些人組成了洛杉磯的所謂上流社會。
而在同樣骯臟恐怖的社會底層,是那些仰望著有錢人且有窺陰癖的看門人,有前科的罪犯,以及所有為生存而掙扎的下等人們。
聯系著這兩個截然不同群體的,是一群白天里只會蒙頭大睡,而晚上則只會混跡於各路PARTY上的金發碧眼的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殊不知,這些人已然「混」到了「火山」的邊緣。
『玖』 電影《線人》的女主角「克里蒂娜」 的個人資料,她還演過什麼電影
艾梅柏·希爾德(Amber Heard),1986年4月22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美國影視演員。
2008年,她參與了賈德·阿帕圖的《菠蘿快車》等片。2011年,她擔任了《狂暴飛車》和《朗姆酒日記》兩部電影的女主角。2013年9月,她出演的《彎刀殺戮》在北美上映。
2014年1月,艾梅柏與約翰尼·德普訂婚。2015年2月3日,艾梅柏·希爾德與約翰尼·德普在洛杉磯的愛巢完婚。2016年5月22日,艾梅柏·希爾德提交了離婚申請,理由是不可調和的分歧;8月18日,宣布要把拿到的美金700萬元(約合4600萬人民幣)贍養費全部捐給慈善機構。
(9)美國電影線人擴展閱讀:
參演電影:
1、《海王》2018
飾演湄拉;導演溫子仁;主演傑森·莫瑪,道夫·龍格爾,妮可·基德曼。
2、《溝壑》2018
導演Nabil Elderkin;主演查理·普拉默
3、《正義聯盟》2017-11-17
飾演湄拉;導演扎克·施奈德;主演本·阿弗萊克,蓋爾·加朵,亨利·卡維爾,傑森·莫瑪。
4、《彎刀殺戮》2013
飾演Miss San Antonio;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主演丹尼·特喬。
5、《萊姆酒日記》2011-10-28
飾演Chenault;導演布魯斯·羅賓遜;主演約翰尼·德普。
6、《狂暴飛車》2011-09-15
飾演Piper;導演帕特里克·盧西爾;主演尼古拉斯·凱奇。
7、《三日刺殺》2014
飾演Vivi Delay;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主演凱文·科斯特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