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國際公益微電影現狀研究

國際公益微電影現狀研究

發布時間:2022-06-17 07:00:28

① 公益微電影有哪些優缺點

如今公益已經成為了企業宣傳的另一把利刃,相對於用高昂廣告費丟出來的假大空,人們心理上更願意接受你有這么雄厚的資金,要麼加強一下產品質量,要麼就分出一點兒拿它幫別人做點兒什麼,哪怕是個不大的事兒。助人以漁,可以收獲的往往比想像中要多,就像《另一種溫暖》中這幫東芝兒童足球隊的活寶——他們以為自己砸破了一個怪蜀黍的窗玻璃,卻不知道他們簡單的快樂打開了一個大人的心。
孩子和大人為了一個小球場踢了一場比賽。大雨里上門叫板的小孩兒趁主人公沒留神把球兒進了,看著他失落的背影高喊:「你沒贏,也沒輸」。成人化的兒童視角,把復雜的現實簡化為一場簡單的博弈,簡單化的成人視角,將大柯的內心世界外化為佔用球場的小房子和破茶缸子喝咖啡,球場讓他們為了同一種快樂產生了交流。一個人生不得意的職業球員在一群踢球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熾熱的執著。
孩子們也獲得了意外的回報,他們聽聞大柯跟曲波是隊友,結果真的見到了踢球的大明星曲波。真實球員的真名出場有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似乎這個球場上發生的故事,就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而夢想過了童年時代便失去了賽場,就像大柯的咖啡,只能用大茶缸子來成裝。
孩子們簡單的快樂,可以讓長大的人忘掉茶缸里咖啡的苦澀,發現夢在心裡,從未離開。這便是另一種溫暖。
近年來各種平台上涌現出的越來越多公益題材的精品。台灣大眾銀行《母親的勇氣》、《人為什麼活著》,曾一度在網路引起話題。公益題材歸根結底講述的是最與人息息相關的東西,一種精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在短短的幾秒鍾內抓住觀眾,在短短幾分鍾里,迅速敲醒人內心的某種共鳴。
微電影的出現為公益題材提供了新的方向。相比於廣告,微電影同樣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電影短片的長度給予了創作人員更充分的敘事空間,加之電影敘事手法的介入,已經能夠讓故事有發酵的可能。
本片中大柯賣大餅的時候端著一茶缸子咖啡,這樣的環境里,那個大茶缸子里本該是從早泡到晚快沒味道的茶葉沫子,或者乾脆就是一缸子白開水。顯然沒有人會在這樣破舊的市井街頭喝咖啡,喝咖啡的地方也不會用大茶缸子。無論怎麼組合,這一缸子咖啡都是不合適的,並且一個喝咖啡的人竟然淪落到這里用茶缸子喝水,這件事兒已經引起了周圍普通人的注意,在世俗眼光里,破落是不幸的,但破落了還在用曾經風光時的方式過日子,那就是笑料。這種錯位感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情節線,將大柯曾經的輝煌與快樂悶不作聲地呈現出來——他曾經活躍在一個不會用大茶缸子的地方。

② 微電影有研究意義嗎 是什麼

微電影拍得是簡略式電影,將原來長達1~2小時的電影縮減至幾分鍾,這要有很好的概括,順序等條件才可以拍一部比較好的微電影,所以難度是比較大的。
望採納!

③ 中國微電影發展現狀

除了盈利模式,業界認為影響微電影發展的因素還有兩個:一是行政手段的干預影響,廣電總局對於內容的監管會越來越嚴,進而限制部分作品的推出;二是播出渠道的影響,面對多種播出平台以及眾多手持終端,需要統一的視頻播出格式,渠道打開了才能是內容順暢地傳播。而在目前獲得廣泛認同的依然是對微電影內容的關注,唯有創意真正決定微電影的未來。好的電影首先得是個故事,即使用在廣告傳播和市場營銷領域,也要遵循人性特徵和時代特徵,不要止於場面,而要抵達心靈。針對草根階層從之前網路影像時代主角變成跟風者,專業製作團隊將成為主力軍,微電影依靠明星吸引注意力,進而成為明星的「第二戰場」這一現象,一部分人認為其註定短命:一是成本高昂,小企業進入不了這個游戲;二是容易審美疲勞,只有劇情,才是微電影的生命所在。

④ 近年來公益電影的導演越來越少請問還有那些導演還堅持在做公益電影

而現在,公益慈善正介入從影片製作到宣傳推廣的各個環節,包括首映式。

2013年6月24日,由杜琪峰、韋家輝聯合執導,劉德華、鄭秀文、高圓圓、郭濤等聯袂主演的《盲探》在香港舉行首映式。與常規首映式不同的是,它被主辦方打造成了一場慈善活動,並為香港著名慈善機構樂善堂籌得80萬港幣善款。

除了首映禮,公益慈善更多介入到電影的宣傳和推廣環節,這方面的案例不勝枚舉。

但事實上,公益在影片的營銷、宣傳過程中的推動作用,以及影片對於公益的推動作用,在當下中國都不盡如人意。1月8日,北京電影學院舉行「電影推動力表彰大典」,資本推動力、票房推動力、營銷推動力、創意推動力、公益推動力、觀眾推動力、推動力人物等七獎項紛紛揭曉,其中六項都「名花有主」,唯獨公益推動力獎空缺。

彌補公益的空缺,絕非易事,影片的公益營銷和公益電影兩大模塊需要同時發力。對於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來說,這是不小的挑戰。

公益營銷:電影營銷新模式?

近幾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猛,相應的營銷卻遠遠滯後。

公益電影:公益傳播新方法?

電影與公益的相遇,不應僅停留在營銷和宣傳推廣階段,而是應該體現在電影題材的選擇階段,讓公益題材電影更多涌現,以達到通過電影傳播公益的目的。

藉助影片來傳播公益,是近年興起的一種公益傳播新方法。

2012年,視頻網站56網攜手人人公益、山東教育衛視,聯合推出「溫暖2012」系列公益微電影,由著名導演張元執導。這是國內首次由視頻網站主導、以微電影傳播公益、呼籲社會大眾關注弱勢兒童的公益項目,也是公益傳播的一次創新實踐。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是該項目的「正能使者」,他對「溫暖2012」系,一直是國際影壇的重要關注對象。比如關注環保議題的《海豚灣》、關注老人晚年生活的《愛》,都是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辛文海認為,隨著人們對公益的認知逐步提高,電影的宣傳推廣與公益的結合點將越來越多,公益電影也會隨之發展,但其前景則取決於公眾對公益慈善和社會問題的關注程度。

「未來,人們會更謹慎地在電影營銷中利用公益元素,也會更積極地投身於公益事務。」陳礪志表示。

⑤ 公益微電影的介紹

公益微電影是為維護公眾利益、提高社會道德水平而攝制的微電影,她提醒公眾應該對社會富有責任,進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⑥ 微電影廣告的情感訴求策略國內外研究現狀是什麼

傷感情,很想自己

⑦ 公益微電影的公益微電影實例

金桂花獎公益影響力獎作品《零元招租》呼籲老有所依
10月25日晚19:00,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金桂花獎」頒獎典禮在杭州濱江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牛犇、岳紅、歐陽奮強等數百位影視名家齊聚一堂。活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央電視台、中央新影集團主辦,杭州市委宣傳部、中央新影微電影台、央視微電影頻道、中央新影微電影文化發展基金承辦。本屆影展的主題是「公益、藝術、繁榮、發展」。自影展作品徵集工作啟動以來,組委會共收到此次大賽共徵集到國內外作品2340部,經過三個月緊張的審核與評選,118部優秀微電影作品入圍終評。
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旨在面向全社會挖掘和培養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電影新人,集中展現反應主流價值、積極向上、傳遞正能量的高水平作品。由四川影響力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浩愛之鏈基金負責人田萬良編劇並執導的微電影《零元招租》在本屆微電影展特別單元中榮獲金桂花獎公益微電影影響力獎。《零元招租》由成都85歲空巢老人、人體裸模王肅中,童星林浩以及宋娟、廖語嫣、方鴻等出演,講述了一個關於「空巢老人」的故事,影片憑借這一股細膩溫暖的「正能量」感動了無數觀眾。田萬良導演在頒獎活動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零元招租》目前在全國IPTV、地方電視台、衛視及各大視頻網的觀眾群已破三億人次,算是表現出色。「公益微電影是以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出發和提高社會道德風氣為目的而拍攝的微電影,是提醒公眾應該對社會的責任和態度,進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公益片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她的社會效益乃至市場前景都會很好,說明正能量的作品生命力無限。」 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影視中心與北京格林記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民生中國》公益系列微電影《等你一聲媽》導演施濤(石頭)
2015年6月12日在北京開機儀式
婆媳關系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中一個傳統的難題,永恆的話題。但不管矛盾沖突如何的激烈,電影結尾基本是婆媳雙方互相理解關愛,家庭最終圓滿和睦。這完全符合我們所宣傳和倡導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與民族傳統美德一致。
2015年6月27日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會議中心首映禮
本影片已在各大網站首頁首條,並贏得了現場觀眾們的催淚喝彩。因此也上了北京電視台早間晚間新聞 佛山小悅悅被碾壓路人冷漠事件引發全民討論,「冷漠」一詞刺痛著人們的內心。廣東高校的大學生們集體發聲,通過微電影反映自己的關注和思考。2011年11月4日,廣州大學城十所高校的學生分別推出10部公益微電影,用迥異不同的故事和鏡頭做出同樣的呼籲:「拆掉心中的牆,拒絕冷漠」。
2012年何潔主演的公益微電影《我愛考拉》12月23日上映,由紐貝斯特聯合東娛傳媒重磅打造,以「看見愛·感受愛」為主題,聚焦福利院孤兒的公益性微電影,旨在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到福利院孤兒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收獲更多的幫助和關懷。故事講述何潔飾演的「考拉姐姐」小薇,為了給孤兒院的孩子們贏得10萬大獎,性格內向的她決定參加方案設計大賽,但作為新人的她卻招來同事的排擠,在激烈競爭的比賽中,她能否得償夙願?
范曉萱首次聯手媽媽Miss D.D合作出演,由知名MTV導演林炳存執導的公益微電影《分享愛》於2013年5月在騰訊視頻微影院獨家上映 ,以「關愛生命 保護動物」為主題,旨在呼籲全社會關心保護動物,同時「保護小動物」系列明星公益微電影專題也在6.28日正式上線。影片中范曉萱無意中在大街上保護了一隻流浪狗SOPA之後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原來SOPA也是有主人的,那就是退休的李媽媽,她在資源回收的工作中收養了很多像SOPA這樣的流浪狗。沒有背景,也不懂宣傳營銷憑著一腔熱誠,每天推著收集回收資源的車載著破舊的電視,四處播放動物受虐的影片,希望能喚起其他人愛護動物的善念,感動了萱萱,於是她也自發的在街上播放影片直到李媽媽病逝,萱萱決定將李媽媽的願望繼續下去。這部公益微電影匯聚了兩岸三地十餘位導演以及三十多位知名藝人共同參與,其中不泛影壇、歌壇重量級人物,如著名導演陳嘉上、梁詠琪、范曉萱、孫燕姿、孫儷、曾志偉等大牌明星。 《開包子鋪的爸爸》一部由北京格林記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施濤(石頭)導演的感人公益微電影,本片獻給廣大社會學會感恩,幫助弱難體戶,傳遞愛的正能量影片。
《開包子鋪的爸爸》講述一個生活艱苦的男孩(姜帝丞飾演),為了給相依為命身患重病的外婆(佘萍飾演)吃一個包子,結果去包子鋪偷包子而引發的一場與包子鋪老闆(崔華松飾演)連綿十年的關於付出與感恩的故事。
本影片已上各大網站首頁首條
在愛奇藝,騰訊的網頁突破了上百萬點擊觀看率,受到廣大觀眾的催淚影評
本片獻給廣大社會學會感恩,幫助弱難體戶,傳遞愛的正能量影片。
《開包子鋪的爸爸》被入選「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微電影展映單元

⑧ 畢業論文寫微電影的研究。 求高手大蝦推薦幾本關於「微電影」的中外文獻~

《紀錄電影的起源及演變》(拉法艾爾·巴桑、達尼埃爾·索維吉)原是法國《電影辭典》(讓·路普·巴塞克主編,拉魯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紀錄電影」條目,中文(單萬里譯)原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編輯出版的內部刊物《紀錄電影》1987年第3-6期,公開發表於《世界電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時譯者作了一些修改。

《電影與探險》(安德烈·巴贊)系根據原載《法蘭西觀察家》1953年4月號和1954年1月號的兩篇文章綜合而成,後收入《電影是什麼?》文集,本書已出中文版(崔君衍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格里爾遜與英國紀錄電影運動》選自福西斯·哈迪編《格里爾遜論紀錄電影》(英國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譯自1966年修訂版),是編者為該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單萬里譯)系專為編輯本文集而譯。

《英國自由電影》(阿蘭·勞維爾)選譯自作者與吉姆·希里埃合著《紀錄電影研究》(紐約維金出版社1972年),中文(張雯譯)原載《世界電影》1988年第4期,收入本文集時作了一些修改。
《法國新浪潮中的真理電影》(胡瀕)選自《當代法國電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節,原標題為「真理電影」,見荒煤主編《外國電影近況》(北嶽文藝出版社1986年)。

《美國真實電影的早期階段》(羅伯特·C·艾倫)選自作者與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電影史:理論與實踐》(美國麥克格魯-希爾出版公司1985年)一書的第9章,中文見《世界電影》1991年第3期,或該書的中文版(李迅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德國紀錄電影的雙重困境》(克勞斯·克萊梅爾)選自沃爾夫岡·亞克布森編《德國電影史》(德國斯圖加特魏馬出版社1993年),原文題目為「紀錄電影:一個雙重的困惑」。《世界電影》雜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個雙重的困境--關於「紀錄片」的概念》為題發表過本文的片斷(聶欣如譯),全文系專為編輯本文集而譯。

《戰後日本紀錄片的變化與發展》(渡部實)選自陳虻與林旭東主編《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學術會議文獻》(1997年內部出版發行)。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高維進)選自荒煤主編《當代中國電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系該書的第13章。

《香港新聞紀錄電影發展史話》(余慕雲)原載台灣《電影欣賞》1991年第7期(總第52期)。

《六十年代以來的台灣紀錄片》(李道明)選自陳虻與林旭東主編《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學術會議文獻》(1997年內部出版發行),原題目為「我的紀錄電影經驗」。

《中國紀錄片創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⑨ 求國外對微電影研究現狀和趨勢的學術論文

真正的英文名叫做Microcinema 而不是Micro film

閱讀全文

與國際公益微電影現狀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大片愛情片 瀏覽:433
無錫博納電影城看3D電影 瀏覽:728
一看就會哭的愛情的電影 瀏覽:699
聖誕韓國電影 瀏覽:322
有沒有搞笑的美劇電影推薦 瀏覽:255
美國黑人電影男明星 瀏覽:352
恩佐電影院 瀏覽:388
電影歐美吻戲視頻 瀏覽:310
第一黃金網電影投資 瀏覽:273
日本電影小三殺死 瀏覽:84
洪洞蓮花城電影院 瀏覽:727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020豆瓣 瀏覽:16
真三國無雙電影宣傳片日本 瀏覽:710
和在電影院 瀏覽:690
王首先的夏天柏林電影節 瀏覽:614
電腦下的電影沒字幕 瀏覽:692
電影什麼裴 瀏覽:388
美國最早太空電影 瀏覽:462
兒童類電影電視 瀏覽:732
2019法國藝術電影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