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危機十三小時》是根據什麼事件改篇
電影《危機十三小時》是根據根據班加西事件改編。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扎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
《危機13小時》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查克·霍根編劇,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等主演的政治戰爭類電影。
影片評價
邁克爾·貝在『慢鏡』和『煽情』方面非常克制,影片中的戰爭是殘酷的,而非浪漫的。這使得影片的角色和情感有了非常可信的根基。作為有退伍軍人和有家庭的背景的詹姆斯·戴爾和巴勃羅·施雷伯,讓他們和恐怖分子作戰,顯得非常可信。
盡管有著各種細節上的缺失和潦草的對白,但總體上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生猛動作片,更是對影片中所描述的秘密士兵的一次真誠的致敬。
Ⅱ 危機13小時最後誰來救援
最後是由傑克·達席爾瓦救援
危機13小時》劇情簡介:
2012年9月11日,一場災難降臨利比亞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對大使館實施了恐怖襲擊,空投炸彈、烈火焚燒、激烈槍戰等,利比亞領事館陷入空前的緊張局勢。為救出領事館中遭遇襲擊的倖存者們,原是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或CIA探員的六位特遣隊員主動請纓參與營救。
(2)美國電影危機13小時解說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
1、傑克·達席爾瓦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六人安全小組」成員之一。在恐怖事件發生後,主動請纓參與營救。他是最後一個到達班加西的隊員。
2、克里斯·坦托·帕朗托
前美國陸軍游騎兵,後成為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加入「六人安全小組」。1971年3月2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拉莫薩。
3、泰隆·S·朗恩·伍茲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六人安全小組」隊長。1971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於2012年9月12日在利比亞班加西死於迫擊炮爆炸。
4、戴夫·布恩·班頓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一名精英狙擊手,「六人安全小組」之一。
5、馬克·奧茲·蓋斯特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事件發生後,加入「六人安全小組」。
6、約翰·泰格·泰根
前海軍陸戰隊成員,武器家,後加入海軍海豹突擊隊。1976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
Ⅲ 危機13小時的介紹
《危機13小時》根據米切爾·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政治題材的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聯袂主演。1講訴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前發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後數十名武裝分子沖進領事館,示威演變為暴力沖突,最終導致包括美國大使在內的四人死亡。該片於2016年1月15日北美公映。
Ⅳ 危機13小時的電影劇情
2012年9月11日晚,眾多示威者沖擊了位於班加西的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遇刺身亡,他也是繼1979年阿道夫·達布斯在喀布爾遇刺以來,首位在任期內遇刺的美國大使。2013年8月,美國政府對數名嫌疑人提出了指控,並且懸賞1000萬美元來捉拿這些嫌疑人。
邁克爾·貝導的這部新片根據米切爾·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政治題材的電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前發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後數十名武裝分子沖進領事館,示威演變為暴力沖突,最終導致包括美國大使約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內的四人死亡,這也是33年以來第一個被恐怖分子殺害的美國大使,影片《危機13小時》就是由這一真實事件取材。
Ⅳ 熱血的軍事題材,《危機13小時》實則是真實的事件的的映射
這或許是黑鷹墜落之後最好看軍事片,當然,因為真實事件所以電影難免走一下俗套,這是一部好的戰爭電影,邁克爾還是很適合軍事題材類的電影,《危機13小時》情節緊湊,跌宕起伏,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而是將一段真實的事件娓娓道來,視覺感受很強烈。而且導演從多個方面諷刺了美國全球戰略的可笑之處,越是想要控制就越是失控,將一個國家從看似混亂的泥澤中撈出來,又扔進了一個絕對混亂的坑裡。
這部電影拍出了那種又冷又硬的風格,而這正是這個主題的電影所必須的。一開始節奏太慢,還以為是爛片,結果發現戰爭前的寧靜,往往是讓人無法預估的,以現代戰爭的角度來看,能將現代戰爭中最復雜的巷戰拍得如此激烈,如此真實。可見導演的功課做得多足,喜歡戰爭片的必看,帶來軍事電影拍攝的高水平,尤其是現代戰爭題材的高水平的片不多。
Ⅵ 《危機13小時》結局6個人里死了哪幾個
死了一個,就死了隊長朗恩。迫擊炮第一發炸斷一個隊員的手,隊長去看,被炸死。最後運送回國的四具屍體里,就羅恩的屍體是屬於6人小隊的,而其他三具屍體,其中兩具屬於大使館的工程師和大使,還有一具屬於CIA工作站的葛蘭。
《危機13小時》劇情簡介:
2012年9月11日,一場災難降臨利比亞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對大使館實施了恐怖襲擊,空投炸彈、烈火焚燒、激烈槍戰等,利比亞領事館陷入空前的緊張局勢。為救出領事館中遭遇襲擊的倖存者們,原是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或CIA探員的六位特遣隊員主動請纓參與營救。
(6)美國電影危機13小時解說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
1、傑克·達席爾瓦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六人安全小組」成員之一。在恐怖事件發生後,主動請纓參與營救。他是最後一個到達班加西的隊員。
2、克里斯·坦托·帕朗托
前美國陸軍游騎兵,後成為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加入「六人安全小組」。1971年3月2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拉莫薩。
3、泰隆·S·朗恩·伍茲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六人安全小組」隊長。1971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於2012年9月12日在利比亞班加西死於迫擊炮爆炸。
4、戴夫·布恩·班頓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一名精英狙擊手,「六人安全小組」之一。
5、馬克·奧茲·蓋斯特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事件發生後,加入「六人安全小組」。
6、約翰·泰格·泰根
前海軍陸戰隊成員,武器專家,後加入海軍海豹突擊隊。1976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
Ⅶ 危情十三小時講的是什麼事件
《危機13小時/危情13小時》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扎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
2012年9月11日,一場災難降臨利比亞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對大使館實施了恐怖襲擊,空投炸彈、烈火焚燒、激烈槍戰等,利比亞領事館陷入空前的緊張局勢。
為救出領事館中遭遇襲擊的倖存者們,原是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或CIA探員的六位特遣隊員主動請纓參與營救。
(7)美國電影危機13小時解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影片《危機13小時》改編自米切爾·察考夫在2013年出版的書籍《13小時》。2014年2月10日,派拉蒙影業取得該電影的改編權,並交由爾文·史托夫監制,查克·霍根擔任編劇。2014年10月29日,邁克爾·貝被選作本片的導演。
2015年3月,影片劇組在馬爾他的塔奇利搭景, 於2015年4月27日在馬爾他和摩洛哥正式開始進行攝制。
Ⅷ 如何評價電影《危機13小時》
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好看,從戰爭片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他的題材很吸引人,而且故事背景離我們也不是很遙遠,容易產生共鳴。而且這部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做的也算不錯。整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影片,所以我很推薦大家去觀看。
Ⅸ 《危機13小時》讓你想到到什麼
從影片的嚴謹角度講還是做得很到位,但有幾個細節還是有待斟酌,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我就主要從軍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吧。首先,傑夫在飛機上摘掉戒指這個動作很符合老兵的身份,因為身上佩戴的任何飾物都可能暴露出個人信息和弱點;隨後泰羅恩跟隨站長進屋時把手機交出來也是一個不錯的細節特寫;然後是在和當地雇傭兵兵進行武器交易時的一段狙擊手眼鏡上的汗水,這個細節表現的很好,但是卻有一個明顯的錯誤,那就是狙擊手的槍管居然伸出了窗外,正常的軍狙擊手是絕對不會主動暴露自己的方位,把槍伸出窗外在任何時候都是禁忌,這一點導演沒注意到很遺憾;
再然後就是在班加西駐所交戰的場景,DS的幾名探員戰術撤退時的走位明顯錯誤,穿紅格子襯衫的探員居然從MC們的火線前直接跑過去,正確做法是從隊友身後撤退一段距離後停下掩護其餘隊友,呈階梯式;其次是OZ的夜視儀中彈後,導演沒有忘記保持這一夜視儀損壞這一細節;加裝了夜視儀的狙擊步槍在射擊時需要移開頭盔上的夜視儀,這一點導演也注意到了;最後是影片的燈光,雖然在電影中坦途和站長都提起過關燈,但是關來關去,院子里還是燈火通明,這一點處置欠妥。以上是本人在觀影時注意到的一些細節,提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