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片調色幾種風格
在影片中一般都會有很多場景,這些場景在色彩上可能有很大差別。有時為了強調時空的變化,有意加大這種色彩的差別。有時為了使色彩和諧,則要減弱這種差別,盡可能在觀眾不注意的情況下改變色調,使色彩流暢。雖然一部影片包含了多種色調形式,但是影片的整體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則是各個場景基調的多樣化的統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藍調子、綠調子、黃調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以分為亮調子、暗調子,有時也稱為高調子和低調子。亮調在影像畫面中大量運用白色和中性灰,可以構成高調畫面的效果,給人以明朗、純潔的感覺。拍攝高調畫面時宜採用正面的散射光線,以使景物的投影減少到最低限度。畫面中的被攝主體和背景雖然偏亮,但仍然要有一定的層次。拍攝高調畫面時,還特別需要注意在畫面中營造少量的深色成分,這一小部分深色調不僅通過對比能夠更加突出高調畫面的效果,而且往往也是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觀眾多喜歡暗調子,亞洲等地觀眾則多喜歡亮調子。
按飽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濃調子和淡調子。高飽和度的色彩含有更多的能量,更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低飽和度的色彩則更多地服務於故事本身的需要。
按照影像的對比程度,可以將影片分為硬調子和軟調子。硬調風格的影片一般採用側光或者側逆光照明,兩個相鄰的調階之間明暗過渡突然、對比強烈、反差大,而且在影像的某些細部往往被處理得失去質感,給人以明快、粗獷的感覺,通常表現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多硬調風格。軟調風格的影片畫面缺少高亮和深暗的影調部分,兩個相鄰調階之間明暗過渡舒緩、反差小,給人以柔和、細膩、含蓄的感覺。畫面多採用平光和散射光的照明效果,使得陰影淡化。選用側光照明時,主光和副光的光比控制到很小,重在表現影像細部的層次,表現浪漫主義題材的電影多軟調風格。
按照色性可分為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由於人眼對於色彩的感覺往往與自身的情感體驗聯系在一起,人們對色的冷暖體驗最為鮮明,所以當我們看到色彩的時候會根據色彩聯想到生活本身的冷暖情感。因此,在電影色彩處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構成特定情緒色調,並與其他造型因素、聲音因素結合,表現出更為復雜的情緒含義。據影片的色彩構成,我們將影片分為冷調與暖調;同時,有些影片各色彩之間較為和諧,並沒有明顯的冷暖區分,我們稱之為中間調。
通常情況下,一部影片中冷色調與暖色調是並存的,而色的冷暖對比,又是物體色彩構成的客觀規律。當人們看到暖色時,總是一並看到冷色;被攝體的受光部與暗部、空間表現、色調的轉化與推移,都包含了色彩的冷暖對比與漸次變化。在設計與拍攝中,當確定色與色之間的相對關系時,色的冷暖對比,是一種最富於情緒的對比,可以用它來突出形體,構成空間。恰當的冷暖布局,可以形成色調活躍在畫面,使銀幕上的色彩生動和諧。
❷ PS打造冷暖對比的電影色調
PS打造冷暖對比的電影色調
前期分析
時間:下午7點
地點:石家莊某公園
天氣:陰天(自然光拍攝)
器材參數:6d
24-105鏡頭,1/125秒、f4、iso640
後期軟體:LR+PS
後期思路
首先在lr導入原圖,進行光影和基礎色調調整,再進入ps進行磨皮液化和顏色精細處理。原圖曝光有點暗,主要顏色有綠白黃藍。
色調調整方向思路:注重藍、綠、白的,調出冷暖對比,利用插件製造柔和效果。
第一步:基本光影調整
1、原圖欠曝,加曝光
2、加對比,讓照片通透一些
3、加曝光之後,高光細節會丟失所以降低高光
4、加陰影和黑色色階,讓暗部細節更多體現
5、加白色色階,讓照片通透
6、個人偏好,參數不宜過多,根據個人喜好調整
7、S形曲線,增加照片通透對比
調整前後對比:
第二步:顏色調整
照片中主要由綠色(水面)藍色(天空)白色(服裝)黃色(膚色)組成,我們需要體現更多藍色和綠色,通過調整使讓水面更綠,天空偏藍色,膚色則主要調整橙色。
調整前後對比:
❸ 如何使用PS調出電影色調
電影的色調很多,根據劇情、場景、人物性格等諸多因素,同一部電影也有多種不同的色調。
早期的電影,色調是偏綠的
原因:在第一次彩色膠片發明出來時,它的呈像就偏綠,原因是由膠片的構造決定的。膠片主要分4層:藍色層,綠色層,紅色層,基礎層。而綠色層,更容易顯影,因此膠片普遍偏綠,俗稱膠片綠。後來,各個廠商也生產出一些其它色彩偏向的膠片,但主流的膠片,還是傾向綠色。
審美傾向:由於膠片綠的歷史原因,加上人的眼睛對綠色更敏感更舒適,偏綠的畫面成了一種影像美學的默認的標准,這直接影響到後來數字化時代的電影製作。在好萊塢,直接產生了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藍綠風格,即藍綠調+桔黃調。藍綠調,主要用來修飾背景(天空,植物,牆壁);桔黃調,主要用來修飾前景(皮膚,黃色的汽車,沙漠)。比如《變形金鋼》,《 鋼鐵俠》。由於數字攝影機,並沒有膠片偏綠的問題,所以,這些影片全是後期用調色軟體調成。
好了,下面進入正題,開始模仿電影色調
1、需要一張看起來有點故事的照片,就從這張圖開始吧
看一下對比圖
❹ PS電影質感調色修圖
風格:電影質感;主題:拯救欠曝夜市掃街照片,3dlut後期調色修圖思路及方法,點擊大圖更高清
❺ ps怎樣調出美國七八十年代電影色調
話不多說,先直觀的上圖。
最終效果圖
❻ 如何把照片調出電影色調
最近很多小夥伴私信我如何調出《The middle of the day》這組作品中的「電影感」,其實就單從色彩來說,電影色調多種多樣,有冷暖對比也有和諧統一,但它們所帶來的「電影感」卻有一些共同特徵,比如常見的電影畫幅剪裁比例(本組的2.35:1),以及較高的視覺寬容度(體現在暗部偏灰,整體沒有純黑、純白)。於是准備為大家分享本組照片的調色思路,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最後對照片進行微調和銳化,然後導出,建議使用「文件-導出-導出為」選項勾選「轉換為sRGB」,作為網路分享,同時保存一份PSD或者Tiff格式。
❼ 求一種很歐美的PS調色
網路一下「阿寶色 調色 教程」~~~很多的~~
或者下個光影魔術手,裡面有一鍵阿寶色。。超簡單的。。
❽ 這個圖的色調在ps裡面是怎麼調色的。求大俠解救~歐美大片藍色調
第一張圖把牆上的花朵統一調成了紫紅色,陰影暗部調成了藍色調,人物皮膚洋紅色調和花朵差不多,色彩過重,皮膚效果調過了些,丟失了一些細節,不怎麼好看。
第二張圖好很多,藍天白雲可能是合成上去的,海水也調成了藍色,因為一般原圖海水照出來要麼是渾濁的顏色,要麼只略微發青,礁石暗部也稍稍偏藍色,人物皮膚黃色調是整張圖的亮點,很有可能人物皮膚是精修過的,光影看上去十分舒服,就這要出教程,絕對沒時間給你網路上來回答,這要出教程都是調色的精品教程了(某些網站論壇要求充錢買的那種),涉及合成、調色、精修,光這三種都還包括了很多很多的小細節做法調法,三兩下講不清的,有誰能偶爾出一個這樣的教程都已經非常難得了,況且,本身要對圖片後期具有一定的基礎才能理解這種類似的教程。這樣的圖絕對不是三兩下能做好的,遑論出詳細的教程,高手出的教程,再詳細也不會告訴你相對於他來說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基礎問題。
❾ 特別喜歡這種PS色彩風格,不是特別鮮艷,又很油潤,有種電影畫面的感覺。怎樣調的色呢,請高人詳細描述。
這沒什麼PS的吧,第一張明顯曝光不足。第二張也不像調過的,氣球的色彩本來就鮮艷。相機拍下來就那樣。第三張也是曝光不足,色調可能稍微調過。第四張也是。
其實這些相片拍攝的攝影師應該也是一個不怎麼會用PS的人做的啦。亂搞一下就成那樣子了,沒什麼特殊之處。一般攝影師也不會有這么好精神去調這種選出來不要廢片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