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三年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第五十九屆(2006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風吹稻浪》英國
評委會大獎:《弗朗德勒》法國
評審團獎:《紅色之路》英國
最佳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巴別塔》美國
最佳男演員:《光榮之路》(法國)5位男演員
Jamel Debbouze、Sami Bouajila、Roschdy Zem、Samy Naceri、Bernard Blancan
最佳女演員:《回歸》(西班牙)6位女演員
Penélope Cruz、Carmen Maura、Lola Duenas、Blanca Portillo、Yohana Cobo、Chus Lampreave
最佳編劇:阿爾莫多瓦《回歸》西班牙
金攝影機:《布達佩斯島》
最佳短片金棕櫚: 《sniffer》導演:Bobbie Peers 挪威
費比西獎:《氣候》/土耳其 《巴拉圭樹吊床》/巴拉圭 《BUG》/英國
關注單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導演:王超 中國
第六十屆(2007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Cristian Mungiu《四月三周兩天》羅馬尼亞
評委會大獎:河瀨直美《殯之森》日本
60周年特別獎: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園》美國
最佳導演: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鍾和蝴蝶》法國/美國
最佳編劇:費斯·阿金《在人生另一邊》土耳其/德國
最佳男主角:康斯坦丁·拉朗尼柯《驅逐》俄羅斯
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韓國
金攝影機獎:Shira Geffen/Etgar Keret《MEDUZOT》以色列
金攝影機特別獎:Anton Corbijn《Control》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Elisa Miller《VER LLOVER》墨西哥
最佳短片評委會獎:安東尼·陳《Ahma》 Mark Albiston《RUN》 新加坡
評委會獎:瑪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我在伊朗長大》法國/美國
評委會獎:卡洛斯·雷加達斯《沉默的陽光》墨西哥/法國/荷蘭
關注單元最佳影片:Crisitan Nemescu《加州之夢》羅馬尼亞
第六十一屆(2008年)
金棕櫚大獎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國)
評委會大獎 《格莫拉》Gomorra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 凱瑟琳·德納芙 (法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美國)
評審團獎 《大牌明星》Divo, Il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獎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巴西)
最佳編劇獎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飢餓》Hunger (英國)
金攝影機特別獎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俄羅斯)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盤封管》 megatron (羅馬尼亞)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② 戛納電影節一共分為哪幾個單元
戛納電影節共分九個主要單元,
1. Compétition (In Competition) 主競賽單元
主競賽單元是戛納電影節的主要活動,在該環節展映的影片將角逐電影節各類獎項,其中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Palme d'Or, Golden Palm)能為獲獎影片帶來可觀的票房收入和全球關注及發行渠道。該單元一般只接受敘事類影片,不過偶爾也會有紀錄片闖入。
2. Hors Compé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非競賽單元
非競賽單元嚴格來說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正式組成部分,不過在電影節創辦之初,這個環節就一直存在。在該環節展映的影片多是未能達到參與競賽單元標准(meet the criteria for entering the competition)。
3. Un Certain Regard (A Certain Regard) 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單元創立於1978年,意在吸收一些難以歸類的小眾影片。該單元創立之初並未設立獎項,不過近幾年也開始頒發「一種關注」獎。
4. Cinéfondation 電影基金會單元
電影基金會單元在1998年成為戛納電影節的一部分,主要展映全球電影學院製作的中、短片。該單元有自己的評選委員會,並且會對該環節獲獎的前三名頒發現金獎勵。
5. Cannes Classics 戛納經典單元
戛納經典單元創立於2004年,主要是利用修復的膠卷放映一些經典影片,向全球電影發行公司、版權所有者、電影資料館,以及國家檔案庫的工作成果致敬。
6. 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SIC) (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國際影評人周
國際影評人周由法國影評人工會創立於1962年,是戛納電影節最古老的一個單元,主要關注電影界新人的作品。該單元主要包括14部由初次或二次製作電影的新人製作的故事片或短片角逐獎項,以及特別放映環節。參賽電影由影評人周提名的國際影評人小組選出,獲獎者會得到現金獎勵。
7.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The Directors' Fortnight) 導演雙周
導演雙周由一群法國導演於1968年創立,目的是在不受政治、審查和精英主義影響下放映影片。
8. Marché Film (The Film Market) 電影市場
電影市場是電影節舉辦的終極目標,所有電影從業人員匯集一處,商談與電影有關的各種交易。
9. L'ACID (the Association Cinema Independent pour sa Diffusion) 獨立電影推廣協會
該環節由獨立電影推廣協會贊助,旨在為獨立電影尋找全球發行渠道。該環節被納入戛納電影節已超過16年,不過在最近幾年才得到電影節的官方認可。獨立電影推廣協會單元每年會放映9部尚未在全球發行過的故事影片。
③ 姚安娜主演短片入圍第75屆戛納電影節,這部短片主要講述了什麼
自從我們的華為二公主姚安娜宣布出道以來,圍繞在她身上最多的話,或許就是對她能力的質疑,她到底為什麼進入娛樂圈,是抱著玩的心態嗎?真是還有人猜測她進娛樂圈,不過是為了追星,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紛紛發表對她的猜想,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短片入圍了第七十五屆戛納電影節 。
④ 《地兒》入圍了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基石單元,該作品有哪些出色之處
對於一位只有24歲的青年導演來說,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就能夠入圍戛納電影節基石單元,是業內人士對他的最大的肯定,這對於他的創作是一個非常好的激勵。這位導演就是畢業於河北科技大學的李家和,他表示,對於自己的作品能夠入圍戛納電影節,其實是非常吃驚的,也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努力。
導演李家和畢業於河北科技大學的設計系,美術出身的他擁有著很強的審美能力,在影片的色彩運用和色調把握上,也是十分自如的。在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部短片的色彩設計是非常出色的,營造出了很強的光影效果,帶來了視覺上的奇觀體驗 ,讓無數人連連稱奇,發出了“這才是電影”的感嘆。這部短片究竟還有哪些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⑤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⑥ 《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這部影片是由誰主演的
從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傳來好消息:由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短片《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本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該片曾在四川宜賓拍攝,導演陳劍瑩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透露了不少該片拍攝的幕後故事,她希望通過該片讓世界的觀眾看到中國人想表達的情感。
此次參演《海邊升起一座懸崖》,姚安娜為影片拍攝做足了准備。不僅提前去到取景地宜賓體驗生活、圍讀劇本,還通過給片中角色寫信的形式增強自己對人物關系的理解。除此之外,姚安娜還演唱了《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的同名主題曲,全方位參與了影片的拍攝和創作工作。《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獎後,姚安娜也通過微博發表了感言:「很榮幸有機會參演其中,很享受那段和主創團隊一起努力的日子,整個過程使我受益匪淺、收獲很多。」
堅定信念,打破標簽,努力嘗試,終獲成功。自從去年出道以來,姚安娜憑借真性情、不做作的表現成功顛覆眾多網友以往的印象。無論是參加《中餐廳》還是發行全新單曲,姚安娜一部一個腳印詮釋著自己對演藝事業的熱愛。初出茅廬就在國際影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姚安娜和陳劍瑩是幸運更是實力,希望未來能看到這對「雙新」組合更精彩的合作。
⑦ 戛納電影節落幕,中國短片獲「短片金棕櫚獎」,這部短片優秀在哪
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閉幕,主競賽單元各個獎項一一頒出,魯本·奧斯特倫德導演的《悲傷三角》拿下了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成為了當晚的大贏家,而中國年輕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陳劍瑩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是中國新傑出年輕導演,而提起姚安娜大家都很熟悉了,她是華為老總任正非的次女,這也是她首次挑戰拍攝文藝短片。
該短片的優秀閃光點很多,膠片拍攝,精良的畫面和音樂,整部電影充滿了獨具特色的文藝氣息,姚安娜顛覆以往形象,以鄰家女孩的形象置身於宜賓小城的山水之間,重新走過自己生活的城市,那種對自己故土的詩意表達和細膩深情,姚安娜都能完美演繹出來。對於年輕的導演和演員,該片的獲獎是對她們才華最大的認可,希望日後她們能繼續為中國電影事業貢獻更多優秀的作品。
⑧ 姚安娜主演作品獲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都有什麼作品
姚安娜主演作品獲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正式閉幕,並揭曉了獲獎的歸屬,其中由中國導演陳劍瑩導演的,姚安娜主演的電影短片獲得了戛納短片金棕櫚獎項。此後姚安娜還發了一篇微博寫了獲獎感言,她寫到恭喜《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了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短片金棕櫚獎,很榮幸有機會參演這個電影,也很榮幸那段和主創團隊一起努力的日子,這個過程讓他她受益匪淺,收獲了很多東西,也感謝了各個老師和自己的團隊。看得出來,姚安娜十分的謙虛,在獲獎之後並沒有將功勞全部攬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將這個功勞分給了全體成員。
⑨ 《地兒》入圍了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創作者創作的初心是什麼
這個入圍第七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短片,只是幾個大學生做出來的作品,他們創作作品的初心是想呼籲人們不要忘記內心深處的渴望,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短片,雖然只有24分鍾,但卻講述了一個非常讓人震撼的故事。故事因為一場意外,使兩位主人公開始尋找他們心中的好地方,給人很大的啟發。
首先,《地兒》創作團隊僅僅是幾個河北科技大學畢業生,創作的初心也是想要釋放一下壓抑的內心。影片的整個色彩基調都是灰濛蒙的感覺,鏡頭壓抑感非常足,這樣的表達根本就不像是一個24歲的學生能夠表達出來的,但是這部影片卻表達了一些其他影片沒有的東西,比如說那些模糊的東西,內心一直追求的地方。
這部電影也講述了因為一場意外事件,逼迫了兩位主人公開始尋找自己內心的那塊好地方,表達了無論經歷過什麼,內心都是有一塊陽光之地的,創作者的初心也是想要讓大家明白這一點。
⑩ 譚卓主演的《破碎太陽之心》入圍戛納,這部短片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譚卓主演的《破碎太陽之心》入圍戛納,這部短片主要講述的故事:這是一隻黑貓的奇幻旅程,一個關於愛的童話故事,探討何為愛,以及如何獲得愛。
譚卓主演的《破碎太陽之心》入圍戛納,感覺是名副其實吧!大家可以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