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部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是哪部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卧虎藏龍》是第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外語影片,也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亞洲電影。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這個電影很是經典。
『貳』 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 -1936年8月2日),女,漢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
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趙一曼
『叄』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3)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擴展閱讀:
1933年,女共產黨員趙一曼與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軍佔領下的哈爾濱市電車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工人罷工。敵人懾於群眾聲威,表面上佯裝讓步,暗地裡卻加緊部署鎮壓。
趙一曼洞察此情,在罷工勝利後迅速組織轉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殺害。趙一曼轉移到農村後,動員教育農民,組織起一支抗日隊伍,活躍在珠河兩岸。
『肆』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最高級別電影節獲大獎的電影是哪部
你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模糊哦 什麼叫最高級別電影節呢?什麼叫大獎呢?下面我從幾個方面給你分析一下
1935年,《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75年,《俠女》在第二十八屆戛納電影節獲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戛納獲獎。
1982年,《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柏林獲獎。
1989年,《悲情城市》獲得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威尼斯獲獎。
2001年,《卧虎藏龍》在奧斯卡拿下四個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奧斯卡獲獎,之前的《末代皇帝》不能算是中國電影。
戛納威尼斯和柏林號稱世界三大電影節,地位其實和奧斯卡應該是平起平坐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影響力比奧斯卡差很多,當然要比莫斯科強很多。
不過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標志性的一件大事是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獲得頂級大獎,標志著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的崛起和第五代導演走向國際影壇。
所以我覺得你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紅高粱》
『伍』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是《漁光曲》。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並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5)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徐小貓
漁家女兒,自幼喪父,母親為養家當了何家奶媽,從小由祖母帶大,有一個孿生弟弟小猴。長大後繼承父業,以捕魚為生。多年後,歸來的子英好心給徐家姐弟一百塊錢,卻陰差陽錯被誣陷是他們搶劫而得,並因此被捕入獄。
2、徐小猴
小貓的孿生弟弟。出獄後家裡發生了火災,徐媽和舅舅葬身火海。姐弟倆無家可歸,只能回去捕魚。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魚受重傷致死,臨死,他央求姐姐唱《漁光曲》訣別。
3、何仁齋
何父,娶了交際花薛琦雲,並和外國人創辦了漁業公司,但自己卻沒有實權。得知兒子想收留徐家姐弟,用拐杖趕走了他們。公司破產後自殺身亡。
『陸』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石聯星。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人物經歷
石聯星1914年6月1日生於湖北黃梅縣,1932年參加革命,1938年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二隊(疑誤,據顏一演《在救亡演劇二隊的日子裡》中全體隊員名單,其中沒有石聯星)。
同年,參加抗敵演劇二隊,1940年在廣西擔任廣西省立藝術館教員。1941年至1944年進入新中國劇社擔任演員。1945年進入延安魯藝。
1945年至1946年擔任華北聯大戲劇系教員。1948年參加河北石家莊宣傳部工作,1948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柒』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
《漁光曲》
《漁光曲》是20世紀30年代,也就是1934年6月14日上映的一部劇情片,該部電影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該片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次上映時,正趕上當時上海市60多年來未遇的酷暑高溫,卻場場爆滿,連續上映了84天。
當時由厲麟似等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並在1935年2月份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第九名的獎項,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7)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簡介: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東海邊,在「漁光曲」的歌聲中展開了一個漁民家庭的悲慘故事。漁民徐福一家生活艱難,一對孿生子女小貓、小猴的出生更是加重了家庭負擔。隨後徐福死於海上,徐媽只好到船王何家做奶媽。小貓、小猴和何家少爺子英自小一起長大,感情要好。
十年後,長大成人的小貓(王人美 飾)、小猴(韓蘭根 飾)繼承父業,以捕魚為生;子英則被父親安排出國攻讀漁業,他一心希望學成歸來能改良中國漁業。此後,盜匪猖獗,以及漁業公司的興辦,都使漁民的生活更加艱難。
小貓、小猴難以維持生計,於是攜著失明的母親到上海找舅舅另謀出路。跟著舅舅賣唱的小貓、小猴在上海重遇了回國的子英,隨後小貓、小猴卻遭受了牢獄之災,舅舅和徐媽也在一場火災中喪生。經歷了多番波折的三人,重新回海捕魚。然而,命運弄人,那首熟悉的《漁光曲》再次響起。
『捌』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漁光曲》中國首部獲國際電影節的電影。
中國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獎項的第一部影片,是1934年上映的《漁光曲》。
在1935年的莫斯科電影展覽會上,各國代表分組觀看了參展影片,並有評判委員會詳加評論、評判。評選結果,共有10部電影得獎,其中的一部便是中國選送的《漁光曲》,榮獲相當於第四等的榮譽獎,評判委員會的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
當中國代表、聯華公司製片人陶伯遜上台接受獎狀時,台上台下熱烈掌聲響起。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影片。
《漁光曲》介紹: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開始公映。這年,上海地區盛夏早來,且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氣溫高達39.9度,各式人等觀看《漁光曲》的熱情卻持久如新,連映84天場場爆滿,創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誠如《申報》記載: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確空前未見,堪稱奇談。
『玖』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哪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1934年的《漁光曲》是王人美 的代表作。在影片中,她以真摯的感情、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歌聲,出色地塑造了貧苦的漁家女兒小貓的形象。
影片主題歌也是由她演唱,的確人美歌也美。該片曾獲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87年,王人美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