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義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創辦的
是的,1932年,貝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貳』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
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增加了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這個電影節除評選和獎勵優秀影片外,還放映大量觀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電影節上得過獎或未入選的影片,舉行各種討論會、紀念活動,開辦電影市場等。同時也會吸引遊客到威尼斯觀光,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叄』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3)第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墨索里尼擴展閱讀:
獎項設置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整個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從1949年開始設立,用以獎勵每年最優秀的電影長片)、「銀獅獎」(非正規獎項,通常頒發給最佳導演或者最佳短片)、評審團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新演員將等;
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最佳短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
此外還設置了終身成就獎和「未來之獅」的獎項,前者用以獎勵世界范圍內為電影事業奉獻終身並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後者則為「最佳處女作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肆』 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哪舉行
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威尼斯舉行.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
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
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
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
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
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
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伍』 創辦最早,被稱為"電影節之父"的是
1932年,享有「國際電影節之父」美譽的貝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它比戛納和柏林電影節分別早了14年和19年。
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的兩周里,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麗都島都會成為世界影壇的焦點,同時也吸引遊客到威尼斯觀光——這,便是久負盛名的威尼斯電影節。
1932年,享有「國際電影節之父」美譽的貝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它比戛納和柏林電影節分別早了14年和19年。
『陸』 創辦威尼斯電影節的貝尼托·墨索里尼是否與法西斯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是同一個人
應該是!
1932年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首度在墨索里尼督導下成立,作為國家機器和宣傳機器,其政治干預藝術態度明顯。1939年,金獅獎不但不給當年最優的讓·雷諾反戰片《大幻影》,反而在兩大軸心國授意下,給了希特勒的御用女導演蘭妮·瑞芬斯塔爾的《奧林匹亞》納粹宣傳片,以及墨索里尼兒子製作的《羅伯特·米歇爾》,引起評委中法籍、德籍,以及美籍團員德推出抗議。其結果是法國政府決定成立真正「講求藝術」的戛納影展。不幸的是,1939年剛開幕,就法國和英國對德宣戰而停辦。這一停就是七年,直到二戰結束後,戛納電影節才重新起爐灶。
『柒』 創辦最早被稱為「電影節之父」的是誰
貝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 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捌』 國際電影節之父是
1932年8月6日,當本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威尼斯電影節的時候,他絕對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成為了他死後所能流傳下來的鳳毛麟角的事物之一。威尼斯電影節比柏林電影節早十九年,比戛納電影節早十四年,因而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在第二屆之後,基本上威尼斯電影節都是每年舉辦一次,大都在當年的八、九月間舉辦,為期在兩個星期左右。經過七十五年的漫長實踐,威尼斯電影節已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傳統:彰顯創新與追求純粹的藝術性。時至今日,威尼斯電影節已經成了全世界對電影懷有夢想的年輕人最佳的展示舞台,在這里,只要你的作品被認可,無論你的身份、國籍和背景,都有可能一步登天,從而成為電影節的贏家,並藉此登上世界電影的舞台。另一方面,威尼斯電影節始終抱定「電影為嚴肅藝術服務」的宗旨,從而與戛納電影節關注商業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和柏林電影節聚焦影片的政治傾向性顯著區分開來。雖然每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口號都不盡相同,但其藝術與人文關懷始終如一,而作為電影節的風向標,聖馬克金獅獎的得主顯然代表了該屆電影節的整體審美品位和價值取向,通過對歷屆聖馬可金獅獎得主的梳理,我們不難找到一條屬於威尼斯電影節自身的發展脈絡。
『玖』 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哪舉行 [生活百科]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