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陋室電影什麼意思

陋室電影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15 11:30:20

❶ 電影《人間·喜劇》應該如何評價

對我而言,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有深度,有利於我們撰寫影評,那什麼是深度呢?

演技有深度,劇情有深度,二者只要有一個,就有「點」可以讓我們切入。

曾經以為《人間·喜劇》應當是二者皆可滿足的一部優秀作品。

大潘+艾倫+任達華+金士傑,豪華頂配演員陣容。

人到中年+柴米油鹽+老來求子,極具噱頭劇情。

評價層面:豆瓣3.5分,已經足夠讓人震驚,但打分人數只有七千人不到,就更讓人瞠目結舌了。往前推看,我們何時見過「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熱度與評分可以達到如此雙差的局面。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似乎除了風格迥異的《驢得水》,其餘作品清一色的無法倖免,那就是沈騰出場時間越短,得分與口碑越低。如此看來艾倫扛大旗,頂大梁之路,估摸著也就此打住,且罷且去了。

❷ 陋室和寒舍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陋室:簡陋狹小的房子;2017年美國奇幻電影;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景點。

寒舍:(名)謙辭,指自己的家。

二、出處不同

陋室:老舍《民主世界》二:「不平則鳴,以堂堂的委員而住這樣的豬圈差不多的陋室,裘委員搬來之後就狂吼了三天。」

寒舍:歐陽予倩《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場:「倘若各位不嫌棄,請到寒舍奉茶,等我來唱給各位聽一聽,當面請教如何?」

筆畫

例句

1、各位莘莘學子能夠光臨寒舍是我們全家人的榮幸。

2、今天寒舍真是蓬蓽生輝,高朋滿座。

3、今天蒙您大駕光臨,頓使寒舍蓬蓽生輝,不勝榮幸。

4、您能降貴紆尊來到寒舍,真讓我們感激不盡。

5、您光臨寒舍,頓使蓬蓽生輝。

❸ 陋室銘原文及翻譯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蘚爬上台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

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雲的草屋。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余韻悠長。

(3)陋室電影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劉禹錫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詩豪"。在政治上,劉禹錫的一生是在不斷的斗爭以及反抗中度過的,哪怕不停地被打擊,劉禹錫也會重新站起來去反抗。在詩歌創作上,他不斷進行創新創造,寫出了一大批雄渾蒼勁的詩歌作品。

詩人劉禹錫的後半生過的並不順暢,因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這一舉動觸犯了當時朝廷中達官顯貴的利益。這些大官僚沒有劉禹錫那樣的文學才華,在道理上辯不過他,於是背後就在皇帝面前不斷地劉禹錫的壞話。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句古話:"皇帝疼奸臣。"這句話說的一點兒也不假,當時皇帝真的聽信了那群達官貴人們的讒言,於是下旨將劉禹錫貶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當通判。 如果是按照當地明文規定的官員待遇來看,通判的待遇也還算是過得去的,通判在衙門里可以住三室一廳的大房子。

可誰知和州城的大官策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知道劉禹錫是因為犯了錯,被朝廷貶官到和州的,於是根本不把劉禹錫放在眼裡,處處刁難他。

劉禹錫來和州不過只有半年之久,卻已經連續搬了三次家。這第三次搬家啊,搬到了一間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邊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劉禹錫見了十分氣憤,他在心裡想道:這狗官實在是欺人太甚啊!但是,不管是多麼小的房子,都不可能改變我想要改革的決心。

於是,他便在此地寫下了那篇膾炙人口的一篇文章——《陋室銘》,極力歌頌他這個小房子。 劉禹錫寫完文章以後,就來到城中請來一個石匠,讓石匠把自己寫的這篇文章刻在石板上,將刻好的石板聳立在屋前。

策知縣聽說這件事以後,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便親自來到劉禹錫的住處。他看了這篇文章以後,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兩句很不滿意。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這雖然只是一間簡陋的屋子,但由於我劉禹錫的道德高尚,居住在此以後,使它散發出芳馨的味道。這是對策知縣赤裸裸的嘲諷,策知縣雖然怒發沖冠,但是也想不出合適的方法進行報復,只好離開了劉禹錫的陋室。

❹ 看完電影《愛情神話》後,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看完了這部電影以後我感覺人生不僅僅是要結婚生子,還是要活出自己。應該讓自己生活過得非常的充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留有任何的遺憾,也應該獨立思考,不管在什麼年齡都應該相信愛情,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愛情。

❺ 傳奇劇《滿床笏》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傳奇劇《滿床笏》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代傳奇劇《滿床笏》因全劇三十六齣中含有《醋表》、《醋義》、《醋成》、《醋感》、《醋授》、《醋功》、《醋錦》、《醋阻》、《醋致》、《醋慨》十齣,故又名《十醋記》,一部命運的悲劇。我最早接觸「滿床笏」這個詞還是通過《紅樓夢》當中那首著名的《好了歌》註: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當時我對這個典故還不太了解,直到上大學後接觸到了中國戲曲才知道它講的是唐代郭子儀大壽時家中七子八婿堆笏滿床的故事。遺憾的是很久以來一直沒能欣賞到《滿床笏》的舞台演出,直到今年五月看了蘇州昆劇院排演的崑曲《滿床笏》:龔壽、納妾、跪門、求子、後納這五折後才使我進一步了解了這個亦喜亦悲的故事,於是便有了這篇遲到的評論。

節度使龔敬不惑之年仍乏嗣無後,妻子師氏聰明干練,對家裡的事情可謂舉重若輕,對丈夫也同樣「家規嚴緊」,別說是丈夫找別的女人,就連家裡的丫鬟都不許他多看一眼,管的我們這位堂堂的節度使大人對於家裡的大事小事是樣樣唯命是從,似乎倒也省心。可唯獨乏嗣之事一直是龔敬心裡的一快心病,有心納妾以延續香火——又不敢向夫人提起,只得偷偷地命中軍去找一個女人,想待日後生米煮成熟飯了再跟夫人慢慢說。

龔敬四十大壽這天中軍告訴他「事情辦妥了」。龔敬自然怕惹來「河東獅吼」,加上自己剛好又有重要公事要做,於是就把這個找來的女人先安置在前院廂房,自己先離開了。然而畢竟紙里包不住火,沒多久師氏夫人就發現了藏在廂房裡的秘密。原來這個女人名叫肖氏,因家中貧寒無錢交納官糧情願被無奈的父親賣給別人做妾。師氏夫人同情她的遭遇,也考慮到自己的處境,便很得體地贈給了肖氏銀兩打發她回家去了。等龔敬回來發現肖氏不見了才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只得「跪門」向夫人請罪。丈夫服軟了,聰明的師氏夫人自然是見好就收——饒了他。其實師氏何嘗不知道丈夫偷著納妾是因為什麼,因為「無後之事」也同樣困擾著師氏。無奈的她只得拜佛求子。

不久龔敬又接到了肖氏父親的來信,原來別人聽說肖氏曾被節度使買去因而都不敢再上門求娶,因此希望龔敬再收下肖氏,而此時龔敬也正對肖氏念念不忘。面對眼下這個局面師氏似乎感到了事情的嚴重,雖然表面上仍然禁止丈夫納妾,但最終還是把肖氏偷偷接進了門,並最終親自把自己的丈夫推進了洞房……

全劇演到這里就結束了,然而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沒有隨著大幕的落下而散去。對於故事本身無論是龔敬懾於禮法的「懼內」還是師氏作為一個優秀女人的聰明干練,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無論是龔敬還是師氏,他們身上都有「軟肋」。龔敬的「軟肋」是「懼內」而師氏的「軟肋」則是「無後」,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們二人的所謂「軟肋」其實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龔敬的「軟肋」是相對的,充其量只是他的個人行為,是他的性格以及生活習慣等等個人因素所至。而在他的背後卻站著禮教、法律以及輿論的後盾。

《滿床笏》講的是唐代的故事,而唐代的法律是禮、法合一的,並由此歸定了夫妻雙方的各項義務、權利、許可權等。記載唐代法律的《唐律疏議》對於夫妻關系的規定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夫尊妻卑」一種是「敬妻」,其中「夫尊妻卑」的思想在唐代法律上表現得十分具體,例如視妻為「卑幼」強調「從夫」、「夫為婦天」等相關法律內容。而「敬妻」思想的法律大多是針對丈夫的,以約束其行為。應該說唐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妻子在家庭內的地位但這些規定在實際執行中往往加以變通使用,具有限制性。所以唐代法律及其執行中所表現出來的夫妻間的性別秩序是以「夫尊妻卑」為實質以「敬妻」思想為輔助。(相關內容參見北京大學崔碧茹《唐代法律中的夫妻之間性別秩序研究》)因此可以說在禮和法兩方面龔敬是佔了絕對的優勢。

然而禮法天平的傾斜似乎並沒有使龔敬增加自信的砝碼。四十大壽這天,前來慶賀的同僚都被夫人的幾句話擋在了門外,而他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傳聲筒」在那裡「是,是,是……」地重復夫人的話。龔敬所處的年代可不是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的年代,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的節度使,他周圍的人會怎麼看他,怎麼說他?也許會像古天樂、張柏芝演的《河東獅吼》其中那個經典動作那樣——我們鄙視你!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測。

然而事實上《滿床笏》中確實有著某種輿論壓力。例如一開場蒼頭就說道:「四十無後當納妾……」。也正是這句無憑無據的閑話幾乎成了龔敬夫婦命運的轉折。龔敬因為這句話為自己找到了納妾的「理論基礎」,而師氏也因為這句話將要失去自己在家裡甚至在丈夫心裡的地位。與前面提到的龔敬的「軟肋」是相對的不同,師氏的「軟肋」則是絕對的,從而進一步決定了籠罩在她身上的悲劇性命運。

師氏其實是個聰明干練而且善良的女人,這些通過「龔壽」、「納妾」兩場都可以看出。但是在這里我們又要回到前面重復多次的矛盾「無後」上來。「無後」是她的軟肋,更是一副懸在她頭上的——「雙刀」。一把是來自禮教與社會的,其結果是給她造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而另一把則來自她的丈夫,其結果是直接導致自己在家庭甚至自己丈夫心中的地位的動搖。

應當注意到的是師氏一開始對於來自丈夫的這一威脅還是應對自如的。例如她放走肖氏的做法就做的有禮有節,並且巧妙地利用了丈夫的懼內而占據主動,在丈夫發現事情敗露後又成功地以欺瞞妻房和趁人之危之名將矛盾轉移至丈夫身上,可謂步步為營。而對於無後一事,師氏同樣採取了轉移矛盾的方法開始拜佛。其實之所以我認為她這樣做也是轉移矛盾是因為在中國特別是民間很早就有積德行善將會得子的說法,因此我說師氏此時的做法也是一種巧妙地化解矛盾的方式。然而事情並不像師氏預期得那樣風平浪靜,因為沒過多久肖氏的父親就來信說無人敢娶肖氏,而龔敬又對其念念不忘。此時肖氏感到了強烈地不安。因此她決定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把肖氏偷偷接來。在她看來這樣做無論是龔敬還是肖氏都會念她的好,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然而我認為正是從這一刻起才正是其悲劇性命運的開始。

之所以認為師氏這個決定是其悲劇性命運的開始是因為:首先,她這樣做破了例,突破了其一貫的禁止丈夫納妾的原則。允許龔敬納妾說明她對「雙刀」的威懾屈服了。第二,這個口子一開其地位也必將產生動搖。這一點她自己也應該意識到了,所以最後「納妾」一場當她把丈夫推進洞房後自己似乎也有些恍惚了。第三,師氏允許丈夫納妾實際上是把對女人的選擇權交給了丈夫。這一夜她親手把自己的丈夫推給了別的女人而以後還有多少次?等待她的命運又將是什麼?難道這樣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這樣的社會她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會有翻盤的可能嗎?對於這一切此時的師氏自己也不知道,回想起自己以往的生活她對自己的前途是茫然的。在舞台上師氏的動作明顯是恍惚的而這也正是她此時心情的生動表現。

其實無論師氏還是肖氏在那個社會決定她們命運的是什麼?我覺得就是生孩子。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無論是爵位的承襲還是財富的繼承一般是講求嫡長子繼承的。師氏夫人多年來一直無後,而肖氏能否生子誰都不可預測。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師氏其實是在做著一場幾乎沒有贏的希望的賭博。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劇中另一個命運悲慘的女人——肖氏。肖氏可以說自始至終沒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先是被父親賣了換錢,後又被人買了做妾以傳宗接代。但卻從沒有人替她考慮。這也許就是當時女性的命運:不爭取權利,就被權利征服。

《滿床笏》是喜劇,不假。因為他講的是郭子儀榮華富貴至極的故事,在以前它曾是讀書人的一個美麗的夢想。說它是悲劇,也不假。因為不要忘了《滿床笏》還有另外一個看似奇怪名字《十醋記》,它同樣講了節度使龔敬納妾的風波。現在很多介紹《十醋記》的文章提到這個名字時往往都愛說師氏夫人「善妒」愛「吃醋」。的確,師氏善妒不假而這份嫉妒背後也許正是師氏內心深深地無力和強烈地不安。說到無力,她既無力改變自身無子的事實更無力改變社會禮法制度,說到不安則同樣來自家庭來自社會,而這一切便構成了她的悲劇性命運。醋是酸的,然而比醋更酸的也許是無奈的心酸。不知當龔敬與肖氏共度春宵之時,可曾了解門外師氏夫人的心酸。

❻ 復仇者聯盟5定下導演克里頓,他曾執導哪些電影

根據消息顯示,德斯汀·克里頓確定以導演的身份參與《復仇者聯盟5》的創作之中,影片同時也定檔在2025年上映,引得廣大的影迷們紛紛熱議。

這部電影是影迷們很期待的作品,故事接著復聯四的故事,並定檔復聯五叫做康之王朝,同時復聯六叫做秘密戰爭。而且兩部電影都是會在2025年上映,藉由這個契機會展開漫威的多元化的宇宙系列,相比會給影迷帶來另外一個全新的故事體系。作為導演德斯汀·克里頓,執掌如此重要的電影,必然是影迷們十分關注的,其實德斯汀·克里頓的作品也是相當豐富。

❼ 陋室銘這首此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唐·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詩人,哲學家,洛陽人

❽ 陋室銘翻譯

山不在於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聲遠播。水不在於深淺,有了蛟龍就顯得有靈氣。這是所簡陋的房子,只因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的痕跡蔓上台階,蒼翠碧綠;綠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來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閑時)可以用來(可以:可以用來。)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管弦樂演奏的樂聲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勞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當年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過:「(既有君子住在里頭)又有什麼簡陋呢?」
山不在(1)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8),往來無白丁(9)。可以調素琴(10),閱金經(11)。無絲竹(12)之(19)亂耳(13),無案牘(14)之勞形(15)。南陽(16)諸葛廬(17),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8)?」
註解
(1)在:在乎、在於,動詞。
(2)名:名詞作動詞,著名。
(3)靈:名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獨。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覺得有什麼簡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
(8)鴻儒:即大儒,學識淵博的人,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9)白丁:原指沒有官職的人,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淺薄無知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素琴,沒有任何裝飾的琴。
(11)金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這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3)亂耳:擾亂耳朵。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
(15)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蘆,簡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9)入:這里是「映入」的意思。
(20)之:助詞,定語「亂耳」後置的標志。

❾ 電影《寄生蟲》里反復出現的台詞「計劃」、「陽光」,到底有什麼深刻含義存在

熱力學第⼆定律告訴我們,孤⽴系統,也就是與外界不發⽣任何能量傳遞和物質交換的系統的熵永遠不會減少。封閉的系統必然會越來越紊亂、渙散、無⽤、無效,直到陷⼊⼀種沉寂、單調的平衡狀態,並⼀直保持這種狀態。

看,多像故事中的窮人一家,得不到一點陽光,委身於陋室之下,如若不計劃獲取陽光與熱加以自救,最後還是得忍受醉漢的排泄物。

由此從概率上說,系統的任何⼀次變動,⽆論是某個部分的隨機 擺動,還是來⾃外部的干擾,都會將系統推向無序或者失效,這不是大自然有意如此,⽽是因為⽆序的狀態數遠⽐有序的多。

賽先生誠不欺我。

歡迎評論點贊轉發 有問題會及時回復的 么么么噠~~

❿ 陋室銘的譯文

品簡介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銘本是古代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一些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進行歌頌,內接內容,即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這一點與《愛蓮說》頗為相似。
原文及解釋
原文
山不在(1)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階綠,草色入(19)簾青。談笑有鴻儒(8),往來無白丁(9)。可以調素琴(10),閱金經(11)。無絲竹(12)之亂耳(13),無案牘(14)之勞形(15)。南陽(16)諸葛廬(17),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8)?」
註解
(1)在:在乎、在於,動詞。
(2)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3)靈:名詞作動詞,靈驗,神奇,有靈氣的意思。
(4)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覺得有什麼簡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房子的主人。
〔7〕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
(8)鴻儒:即大儒,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淺薄無知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弄(彈奏);素,不加裝飾的。
(11)金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3)亂耳:擾亂耳朵。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
(15)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
(18)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9)入:這里是「映入」的意思。
山不在於(它的)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於(它的)深淺,有龍(居住)就顯得靈異。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痕跡蔓延到階前一片碧綠;芳草青色映入門簾一片青蔥。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高尚的人,跟我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聲音擾亂耳朵,也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就像)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世稱「劉賓客」、詩豪。劉禹錫生於嘉興(當時屬蘇州),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縣)。唐代大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和進步的思想家。劉禹錫生活在唐代中後期,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閑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其詩現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餘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著有《劉賓客集》(一稱《劉夢得文集》)
文章賞析
作品主題、立意以及主題思想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從字義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也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雲亭」,我們說這不但不過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這篇銘文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鬱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於「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後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後又以"諸葛廬","子雲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文章藉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於用典。如借「諸葛廬」、「子雲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詞句鑒賞

根據文章的內容可以將這篇短文分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引入正題,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以後的陋室歌頌功德埋下了伏筆。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似有些突兀,但回頭一看,卻又渾然一體,因為上面的對比句恰好為這句的引論鋪下了基礎。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不是一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
二、(4—7句):
這幾句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完全是作者對於道德品質高尚之士的生活總結。在前面幾句的生花妙筆明了作者的志趣後,讀者的思緒也進入了佳境,此時明理,讀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階綠的淡雅之色,隱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馬上以青色入簾青的生機盎然點明恬淡中充滿生機的仙活生活狀態,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交朋識友,皆是同道高潔之士,撫琴研經,生活從容多滋味。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種閑暇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這種既像隱士,又存在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們嚮往的。通過這幾句的描寫,我們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畫卷,表達了陋室主人雅緻澹泊的生活情趣。
註:第六句為正面描寫,看出作者從容淡定;第七句為反面描寫,寫出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作者借這南陽的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諸葛亮與楊雄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劉禹錫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劉禹錫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三、(8—9句):
結句引用「孔子雲: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范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准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可以說,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於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高潔清峻的品格[1]。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原文:山不在⑴高,有仙則名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⑶。斯⑷是陋室,惟⑸吾德馨⑹。苔痕上⑺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⑻,往來無白丁⑼。可以調素琴⑽,閱金經⑾。無絲竹⑿之亂耳⒀,無案牘⒁之勞形⒂。南陽⒃諸葛廬⒄,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⒅?」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托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 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布置作業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雲: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
(回答)馨。
6.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麼,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台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 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 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麼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 「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台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 ?答:往來。
有相對 ?回答:無。
鴻儒相對 ?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 作者並沒有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過作者反復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雲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雲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雲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么?
15.提問:作者在這里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回答:不是,而是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6.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雲的亭子一樣被後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後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么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里,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後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雲,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後一句「何陋之有」。
17.提問:劉禹錫為什麼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據典(板書: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編輯本段]寫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寫法
(2)反向立意的構思
(3)對仗工整,押韻
(4)採用類比的手法,讓文章更生動
(5)立意新穎,不落俗套
[編輯本段]文言文現象
寫作特色
古今異義:
在:古義(在乎,動詞)今義(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詞)
馨:古義(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調:古義(調弄)今義(調動)
形:古義(身體)今義(形狀)
詞類活用:
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變得有名。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變成靈異的水。
苔痕上階綠,上,名詞作動詞,蔓上。綠,名詞作動詞,變綠。
草色入簾青,青,名詞作狀語,使……變青。
惟吾德馨,馨,名詞活用為動詞,道德美好高尚。
無絲竹之亂耳,亂,形容詞作動詞,使……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一詞多義:
1.之:
①用於主謂之間,不譯:無絲竹之亂耳
②倒裝標志,不譯:何陋之有
2.往來: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來無白丁
②表示來來往往的人: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3.是:
①判斷詞,是:斯是陋室
②這個、那個:當是時(《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則名
②名詞作動詞: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裝句
何陋之有(應為「有何陋」)
孔子雲:「何陋之有」
(出自《論語·子罕》)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聯)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一對對聯。

閱讀全文

與陋室電影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電影男主從小住在寺廟 瀏覽:548
嚕啦電影網 瀏覽:240
人生逆襲的電影推薦 瀏覽:920
騎摩托回家過年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0
美國A類電影 瀏覽:872
我的妻子女兒韓國電影 瀏覽:931
演電影更值錢還是電視劇 瀏覽:701
韓國電影屠夫小姐在線觀看 瀏覽:891
人狗視頻美國電影 瀏覽:269
普通電腦用什麼眼鏡看3d電影 瀏覽:692
財富中心電影院 瀏覽:374
日韓高校電影推薦 瀏覽:704
2020俄羅斯電影戰爭 瀏覽:674
上海教育電視台半夜電影 瀏覽:545
大女小男的電影 瀏覽:160
如何申請參加電影節 瀏覽:764
2018最好的微信看電影公眾號 瀏覽:912
鹿邑去哪裡看電影 瀏覽:243
男孩長得丑的電影美國 瀏覽:630
電影致命邂逅插曲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