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風聲電影豆瓣

風聲電影豆瓣

發布時間:2023-01-07 10:41:02

A. 如何評價《風聲》這部電視

最近《風聲》剛剛播完,該劇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李雲亮執導,徐璐、文詠珊、周一圍等人主演,目前該劇豆瓣評分7.1,如若對比近幾年華語諜戰劇平均分,這分數還是相當可觀的。 但我依然認為,這劇被嚴重低估了。 … 如何評價 徐璐、文詠珊、周一圍主演的電視劇版《風聲》? 一句話評價,意外的優秀。 如果忽略五毛特效能接受開頭一些浮誇設定平心靜氣的看下去的話,恭喜你,你找到了年末一大驚喜劇。 首先我解釋下女主角顧曉夢出場時的囂張態度和師從馮諾依曼的設定,態度囂張一是因為她確實… 《風聲》中李寧玉對顧曉夢是怎樣的感情? 從年前磕到年後,從B站磕到原著,從晉江磕到玉夢超話,電視劇如今是磕到了第七集:實在不捨得一下子磕完,一天看一次,一次看一丟丟。

B. 12年前,號稱中國首部諜戰巨制的《風聲》,能吊打《懸崖之上》嗎

很多人誇藝謀的《懸崖之上》,最多的一句話是,「華語電影10年來最好的諜戰片」。我想說的是《懸崖之上》真的算不上優秀,華語電影已經整個消費降級,而諜戰片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12年前的《風聲》堪稱電影界諜戰片的天花板。

李冰冰和周迅的地位就不用說了,還有王志文,英達,張涵予,蘇有朋,以及我們親愛的黃教主,就連出現了幾分鍾的配角,也有倪大紅(大明王朝1566的嚴嵩)吳剛(人民的名義的達康書記)和段奕宏(士兵突擊的袁朗)這樣的實力演員。

這整部電影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因為正是這部電影,周迅從此成為了我最喜歡的中國女演員,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把麥家原著買回來一周讀完,開啟了對諜戰類題材小說的大門。

結語:網上關於正在熱映的《懸崖之上》分析很多,我這里就不想多說了。通過我以上關於《風聲》的分析,我個人覺得《風聲》是完全吊打《懸崖之上》的。

C. 如何評價《風聲》這部電視劇

電視劇《風聲》
隨著電視劇版《風聲》的開播,國產片獨有的諜戰片又一次開啟熱屏之旅。
從《暗算》開始,借著反法西斯六十年的契機,諜戰片開啟了一個新劇種的時代。深入敵後、鬥智斗勇、天賦加運氣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圓滿完成各種不可能任務,已經成為了諜戰片的一個成熟套路。
電影版《風聲》收獲大量好評,不論是豆瓣還是知乎都對其評價很高,主演李冰冰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還有最佳劇本、美術、造型、視覺等提名。
輝煌過後,剩下的就只有落沒。
諜戰片是一個特定小題材,大致的人設、時代背景、沖突雙方都已經被定型,最難的就在於創作者對於突發事件的設計。
所以劇版的《風聲》率先開啟了一種新的諜戰片打開方式——推理懸疑片。
第一個故事——密碼船開始。它已經完完全全是一部本格推理劇集。
諜戰片與推理片共同的魅力就在於,在完美之中尋找破綻,吸引觀眾並同時誘導觀眾,一起經歷一場奇妙的智力冒險。兩者唯一不同的就是,諜戰片中完美犯罪的兇手是主角,並且成功逃脫,推理片則是抓獲完美犯罪的兇手。
從這個程度上看,劇本《風聲》是成功的,拋開人設及演技來外,整個劇集的美術設計、畫面質感都達到了電影級的標准。
快節奏的敘事,直奔主題的開場,通過一場意外的業務研討會將故事引向未知的境地,同時慢慢的揭開罩在每個人物身上的迷霧。
同時拋出一連串的疑問給觀眾:
1、蘇杭船王的獨生女進入機要處並且一開場便展現了過人的破譯才能。同時借處長金生火之中引出另一個天才人物李寧玉。
張志堅飾金生火
2、在密碼船上第一次出場的李寧玉,一開場便接受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且成為破譯二代恩尼格瑪密碼機。
3、吳志國報信的密電只有:裘庄!裘庄!裘庄!卻真的將張司令的機要秘書白小年引到了船上。
4、李寧玉的婚姻狀況以及之前的經歷。
文詠珊飾李寧玉
主要的五個人物,都充滿了謎團。
劇中台詞的設計也滿是陷阱和機鋒,每個人的心思後面都是他們自己的秘密。
直到森田大佐的死,才將第一個故事的內核給顯現了出來。眾目睽睽之下的暗殺,前面一段段細節的鋪陳,兇手又明顯又如在霧中。
密碼船上的審判,根本就是一場完整的推理現場。充滿邏輯性的推理,一次完美的犯罪,一場《新東方快車謀殺案》般的合力謀殺,又有完美的不場證明,並且人為製造的細節推向了一個無辜者——金聖賢。
在第二個故事——裘庄開場時。
那熟悉的「暴風雪山莊」模式,頓時便浮現出來。
一樁陳年舊年的長線,必將是另一個謀殺現場的開始。
在以往的諜戰劇中,主角通過設計完美犯罪已經是常態,而隨著諜戰片類型過小的弊端不斷地讓觀眾審美疲勞後。通過諜戰的外衣,加入推理的內核,再次完成完美犯罪,或許正是諜戰片正在尋找的轉型之路。

D. 風聲電影,為什麼叫風聲

風吹過的聲音,無聲無息,經歷過一段刻苦銘心的涼意之後就一切煙消雲散了。就像電影中一樣。有人被殺死,有人被折磨死,有人活了下來,終究只是一場夢.

一方面:風聲鶴唳嘛,片子中大家互相猜忌,都感到不安全
一方面:「不要走漏風聲」 暗喻主人公老鬼
另一方面:給人緊張的情景嘛

最主要的一點:原著的確叫風聲

個人覺得·之所以用《風聲》作為名字 寓意在於 風 無處不在 就好像我們的革命者 無處不在的意思一樣 到最後 張涵予 在病床上 唱著那種屬於自己人的歌聲 就像風一樣的 刮到內心 刮到祖國勝利的旗幟上

在我心中,這是十年來最好的群像諜戰電影,至今無人超越。

而它之所以這么好,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全片所有演員顛覆性的演出。

什麼是顛覆,無非是撕裂人性,展示出赤裸的丑惡,又把因此而生的美展示給你看。

就像大s當年的一句評價:「每個演員都榨出靈魂的汁」

1.

僅以我在風聲當中最喜歡的角色,蘇有朋飾演的白小年為例。

按照蘇有朋的理解,他認為白小年是一個「不陰不陽」的人物。


陰是他說話帶刺,性格浮誇,仰仗靠山目中無人,行為語言上有些特異。

而陽是他端莊,永遠一絲不苟,西裝筆挺,展現出自我的清高。

一句話,就是精緻與醜陋在這個人物身上共存。僅僅只是把一個人物演得「陰柔」或許沒那麼難,最難的地方在於,要演出這個角色的底子。

而白小年的底在於,他曾經還是崑曲名伶,也曾在舞台上風光綺麗,所以他的外在姿態是他本性的延伸,他的陰柔和尖銳源於他對自我的認知。只是 社會 現實和自我認知的錯位,讓他的一些本能舉動,顯得格格不入。


白小年出場的第一個畫面就很精彩,金生火拿著重要文件去找白小年,並用戲謔的語氣問:「獨守空房呢?」


這是居高臨下的調情。

此時的白小年斜眼看著金生火,收回了伸出的手搶過文件,他瞧不上金生火,所以連交流都不願,更厭惡他人對自己這方面惡意的評價,所以他端著姿態。而只是這一個出場我們就能得知,白小年與金生火關系一般,同時與司令官有著特殊關系。

而在後面劇情中,幾人共同赴宴,面對森嚴的城堡都有些不安,唯有白小年第一個走入,而在經過特務處長旁邊時,還有一個略帶嫵媚的瞪視。


不過是一個揮手,一個抬眸,在入局之前,白小年有恃無恐的狀態,就已經被蘇有朋演的活靈活現了。

而赴宴之後,情境急轉直下,老鬼這個名字讓在座所有人都是一驚。白小年未必不害怕,但是他在後面的單獨審訊中,依然狂妄,甚至還有閑心把禍水東引,臉帶微笑威脅審訊官,「我那誰的黑底都有,包括你的。」


可以說,直到被冤枉的那一刻,白小年在姿態上一直高高在上,從來沒有屈服。而這也和他後期被審訊時的慘烈形成強烈對比,給予觀眾極強的心理刺激。

剛被冤枉成老鬼,眾人將白小年帶走,還未開口,白小年已經滿頭大汗,心理防線全然崩潰,而這個細節也說明,白骨子裡是一個非常脆弱的人。


越是脆弱空虛的人,越要給自己戴上驕矜的面具。是掩藏,也是保護。

而受刑之後的白小年的眼神,和之前也大不相同。心心念念的張司令出現後反而對他進行了最後的虐打,求救無門的白小年眼神里除了絕望後的慘然,也多了幾絲真正看透的意味。


這個眼神最後的余韻是兇狠,這個兇狠是不加掩飾的真實,是生命盡頭表現出來的反抗,是透徹所有虛偽粉飾的一擊。

它預示著所有人物都要開始面臨自己的深淵,也讓這個角色真正地立在了銀幕上。


蘇有朋幾乎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對於白小年的飾演。

2.

在出演白小年之前,蘇有朋不是沒有面臨過質疑。彼時蘇有朋已是成名已經的演員,但是他依然受到了來自導演的問詢:做得到嗎?你願意放下身段演這種角色嗎?你又沒學過戲曲,我們還不如用一個新人呢。

更多的質疑,則是無形中的。在此之前,他最廣為人知的銀幕形象是我們熟悉的「五阿哥」,這個形象根深蒂固到後面每一個角色都讓觀眾覺得帶有他的影子。

而蘇有朋想做演員,演員本應該一人千面。

面對這一切疑問,蘇有朋自己反而很坦然。選擇出演風聲的理由,就是期待突破和顛覆。

事前功夫要下足,在進入劇組之前,蘇有朋就已經自費請老師教導自己崑曲。他說觀眾對於戲曲的要求會很高,自己不敢怠慢。從最開始的背詞,到後面學習掰蓮花指,把身體練得像一個木偶,每次下課後身體酸痛到難以彎曲。

而為了延續白小年的狀態,在現場的蘇有朋一直保持著角色的說話風格,在片場和劇組人員交流也一直用著白的語氣。

他入戲深到什麼程度呢,在10年的春晚登台表演後,他被觀眾評價說,蘇有朋看起來還是像白小年。

當然,這一切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首先是業內人士對於他演技的稱贊,馮小剛用「裂變」來評價蘇有朋的表演。

十年過去,在豆瓣上對於風聲排名最高的評價當中,前幾條依然是對於蘇有朋演技的贊賞。

3.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蘇有朋是幸運的。剛出道便是台灣當下最火熱的偶像組合小虎隊成員,然後擁有了代表作《還珠格格》,在歇影一段時間之後尋求突破的瓶頸期,又遇上了白小年這個角色,讓觀眾真正意識到了作為演員的蘇有朋。

角色和人是互相成就的過程,也希望蘇有朋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

E. 誰這么大膽子,敢復制豆瓣8.2的諜戰高峰《風聲》

2009年,華誼兄弟的電影《風聲》,可謂是當年國慶檔的一枝獨秀,以其強大的明星陣容,緊湊而一波三折的布局,精煉而高度統一的鏡頭和敘述語言,將麥家筆下幾天幾夜的生死博弈,講得波詭雲譎又盪氣回腸,每個人在局勢里得袒露出自己最高潔和最卑下的一面,以龐大的票房成績和良好的業界口碑,成為迄今為止的業界標桿。

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是李冰冰和周迅作為當時乃至迄今雙女主對戲最為激烈的角色對決。

「四旦雙冰」作為當紅女演員的職業水準標桿,向來有王不見王的彼此忌諱,而《風聲》裡面集合了最具靈性的周迅,和職業女性代表李冰冰,以驕縱的大家小姐和嚴謹自持的中層職業女性都面目,進行了通篇 情感 與事實都博弈,在當年華語電影藝術性和專業性最為嚴謹的金馬獎評選里,雙雙提名最佳女主角,

而且確實,《風聲》堪稱集合了當時華誼兄弟最強陣容,用李冰冰和周迅做題眼,張涵予,王志文,英達,吳剛 (沒看錯,當時還不是達康書記的六爺,在裡面演了個出場不多的配角) ,蘇有朋來當配角,就連黃曉明,都只能在群星熠熠的陣容里當反派的份兒!

這部電影過於經典,所以,想要復制它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極端專業的團隊實力,最核心一點,很難找到等量級的兩位女演員,來復制李冰冰與周迅在局勢里那種不動聲色的攻防相當。

這部電視劇版的《風聲》劇情介紹和演員陣容一公布,就知道看起來估計很吃力——徐璐和文詠珊的陣容,而且以粗豪面貌偽裝自己的剿匪大隊長吳志國,從面容崢嶸的張涵予換成了斯斯文文的楊佑寧,一口軟糯糯的台灣腔普通話,更是把個人氣質往綿軟方向發展了更多!

所以,就個人而言,一口氣看完前六集的劇情,都有一種金生火飾演者,資深戲骨張志堅一個人在布局,帶著新人刷怪升級,中央空調一拖三的帶著三位主演在強撐著整個不知所雲的局面,的強撐不下去的感覺!

演過壞得讓人咬牙切齒的堂堂小閣老嚴世蕃 (《大明王朝1566》) ,和國家級別資深演員高育良 (《人民的名義》、李柏舟《鶴唳華亭》) ,演了襯托主角的半輩子壞人,也有感覺自己帶不動劇情和主演的時候!

麥家擅長營造一種密閉空間里爭分奪秒的急迫感,利用這緊迫感來加強劇情的內在張力。因此《風聲》的故事一開場便聚焦在一個封閉的郵輪上,剛剛新貴上位的蘇杭船王家的千金大小姐顧曉夢,跟著自己的直屬領導,汪偽政府情報科機關長金生火,前來參與一場由日軍軍部組織的情報組織的培訓會議。

金生火沉浸情報工作幾十年,老奸巨猾,心機百出;而顧曉夢看似不諳世事,豪橫驕縱,其實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高手;而此時,遇見當時作為輪船上保衛工作的資深殺手,剿總大隊長吳志國,以及在會議里脫穎而出的破解密碼天才李寧玉,幾個人本來計劃通過日軍提供的目標——解密德國第二代恩格瑪密碼,來獲取晉升的機會,但是隨著解碼過程的深入,所有人發覺其實這個會議,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剿總和日偽軍部,核心是利用恩格瑪一代機和二代機倒推德國核心密碼破譯技術,來套取幾個人裡面不服從於汪偽政府的其他勢力的諜報人員。如果不能區分出潛伏在裡面的間諜,作為能夠破譯最先進情報可能的窺秘者,那麼軍部會玉石俱焚,殺死知情者,到時候所有人都必須死。

原著裡面,這個密閉空間裡面的每個人都有雙重乃至多重身份,表面上的汪偽政府身份,背地裡的國民黨軍統或者中統,乃至我黨地下諜報人員,所有人困在一個絕對的封閉環境里,為了自己的生存機關用盡……

麥家的這個故事模式就是典型的密室+狼人殺,這種模式的刺激點就在於需要足夠精彩高能的劇情來支撐,所以這種劇情設置很容易走劇情,但是也需要能夠自圓其說的邏輯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轉,才能夠將題材講出一般人不能達到的高度。

諜戰題材是典型的智力較量,要想觀眾滿意,最起碼編劇智商得在線。故事要講得繪聲繪色,還得完成足夠精巧的敘事邏輯。

敘事邏輯的高下,是構建懸疑題材的根本,但是為了故事的好看性,運用多線敘事非得搞出多層邏輯出來,在掌控力不足的編劇手裡,必然會出現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

所以,劇版《風聲》作為講求邏輯的懸疑劇,在很多時候,編劇就沒有把事件的邏輯講通!

《風聲》特效粗糙,很多時候能夠通過人物過於清晰和鋒利都邊緣看出摳圖痕跡!

而且,整個劇情設計也有問題——雖然一直在強調時間和生死的休戚相關,可是觀眾代入感極差,整個劇情完全看不出緊張刺激感,也讓人感覺不到局勢的緊張和壓迫感。

第一集,顧曉夢(徐璐飾)接受日偽情報處的特殊測試,從兩位嫌疑人中確認最終的作案人。顧曉夢多番對比案發現場的痕跡,像模像樣的搜集了一些看不清楚的證據,最後,砸壞了自己佩戴的價值幾十萬的名貴手錶,通過手錶的指針和一根頭發,就精準判斷出了作案人。

帶著強烈求知慾想要知道她一切行為的目的與動機如何推導出結果的我,一直在搜尋蛛絲馬跡,很好奇顧曉夢是怎麼得出結論的?

結果,要命的是,後來編劇好像根本不記得把這裡面牽扯的細節和原理好好解釋一番,就沒有然後的接著講以後的事情了!

而後,強調李寧玉的專業素養,用了起碼半個小時的時長,來鋪墊如何用現有的密碼信息反推恩格瑪密碼的原始排序,但是,雲遮霧罩的半個多小時,觀眾還是不清楚她到底在講啥,自身覺得,短時間疊加大量專業術語,只是讓她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而實質上,對於劇情,並沒有實質性的推進。

而且,整體敘事里,個人光環太大,明顯影響了整體敘事的順利進行!

編劇開場就把每個人的角色光環都調到了最大——金生火的老奸巨猾都寫在了臉上,李寧玉的精明強干厲害到一個人可以對抗整個恩格瑪密碼系統,吳志國徒手暗器可以擊殺幾十米外的海鷗,至於顧曉夢,一直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瞪著卡姿蘭大眼睛有著一顆穩定的酷睿25的心臟,在那裡故作姿態得,裝白蓮花。

可是,這格調和原著有點差異巨大啊!

原著里,顧曉夢要驕縱是真驕縱,畢竟是偽政府里數一數二的財閥子弟,千金大小姐,她的諜報身份類似於交際花,不屑於一般情報資源,人家走的是上層路線。

而要縝密也真縝密,她愣是裝傻充愣逃出生天,最後用千金大小姐的頤指氣使和飽受驚嚇的梨花帶雨,收服了主要情報官的心,在情報機關長的眼皮子底下把情報送到了下線手裡。

最後還殺回馬槍,給裡面害過人和傷害過自己的軍部成員暗中下手,報了仇!

可劇情里顧曉夢塑造的主角光環過於泛濫,卻缺乏最基本的常識——一身白雪公主裝扮的顧曉夢,她可以在衛兵的搜檢里驕傲顯擺自己生活優渥,但是在眾目睽睽下用照相機,這可是不論敵我的最大的忌諱。

而且,當楊祐寧飾演的吳志國要逮捕她時,她竟然以跳船作為威脅,這一句話一出,就完全顛覆了開場大神的高智商人設,反倒讓人感覺很幼稚,這種大小姐做派,就囂張得很小兒科。

然後,在劍拔弩張的宴會廳里,她為了洗脫自己的嫌疑顯擺自己和密碼機的前生今世各種淵源,張嘴說著自己的種種頭銜,卻根本給不了觀眾任何實質性的說服力,完全讓人感覺在裝X。

誇誇其談之下,觀眾完全看不出她這個人物的穩重內斂感。

而要命的是,徐璐在要展現顧曉夢女性嫵媚和妖嬈的時候,還是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和眼神,大小姐驕縱得像小丫鬟,交際花交際的像教導主任上政治課,這職業反差,可謂是哪哪兒,都南轅北轍!

而和她對立的李寧玉,則完全是另一種角色與演員不融合——文詠珊的港台背景,完全理會不到當時一個獨立女性的艱難和堅持,只是很例行的,用當代職業女性的標准,在刻畫孤傲到固執的李寧玉那種特殊時期職業女性的艱難。

而且,整體感覺文詠珊氣質偏軟,達不到李寧玉那種驕傲又脆弱的質地——李寧玉的剛烈和內里的虛弱,是一種無堅不摧的理念已經戰勝肉體孱弱的至高的革命精神。作為嫩模出道的文詠珊,真的缺乏這種信仰感和看似冷靜實則狂熱的精神的領會與再現能力!

然後,台灣省來的楊祐寧很不幸拿到了吳志國這個猛男角色,雖然他現在急著往成熟男人方向發揮,甚至於已經在《天龍八部》裡面試著挑戰金庸古典武俠里最MAN的男人——蕭峰,可這里在吳志國的塑造上,還是偏向於軟綿了!

三個主演不投入,使得觀眾一直在時間裡面缺乏代入感。而且,整個劇情的鋪墊很潦草,到第六集了,都死了好幾個人了,還是營造不起來一種足夠緊張,足夠有噱頭的故事情緒。

張志堅在劇情里很用力了,但是感覺不到老戲骨對於劇情的有效推動。再加上,細節上的瞻前不顧後,撿起玉米丟了芝麻,這些前後缺失和交代得含糊其辭的細節鋪墊,《風聲》是完全在自娛自樂。

看來當年華誼兄弟的現象級影片,被電視劇一改,就真成了《風聲》過耳,轉瞬即忘了!

F. 看完《懸崖之上》,我才發現《風聲》是一部很優秀的諜戰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懸崖之上》必定會被觀眾拿來與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作比較,而一個豆瓣7.6,一個豆瓣8.3,觀眾更喜歡哪一部電影也就一目瞭然了。

那麼,《懸崖之上》比《風聲》差在哪呢?

不少人看完《懸崖之上》都反應一個問題,日本人為什麼消失了?

哈爾濱明明是被日本佔領的城市,為什麼日本的元素卻那麼稀少甚至沒有呢?

與《懸崖之上》不同,在電影《風聲》里,隨處可見日本人自己日本元素。

就比如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禮炮炸開,鏡頭自上而下移動,觀眾看到:印著日語的橫幅,牆上插著日本國旗,人們揮舞著汪偽政府的旗幟,慶典遊行隊伍里有一排身著日本傳統服飾的人……

這些鏡頭,無一不揭露了汪偽政府與日本人媾和,狼狽為奸!

最主要的是,黃曉明飾演的日本軍官武田主導審訊,這就非常直白地告訴觀眾:日本侵略者是我們的敵人。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在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哈爾濱,觀眾卻看不到日本元素,甚至看不到日本憲兵。

這是非常奇葩的事情!

要知道,不管是偽滿洲政府,還是汪偽政府,這兩個偽政府本質上都是日本人在華扶持代理人,它們代表的是日本人的利益。

那麼,偽滿洲政府統治下的東北是什麼樣子的呢?


從1931年至1945年,日本通過扶持偽滿洲政權佔領了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全部,以及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

在這個期間,日本在東北實行奴化教育,偽滿洲政權管轄下的中小學生大多以日語為主進行教學,官方文書採用日語和蒙語,日語使用面越來越廣,地位也越來越高。

日本的目的是:欲滅一國,先滅其文化!


所以,《懸崖之上》里的哈爾濱,這座漂亮的大都市,那麼多櫥窗,居然沒有擺放一些顯眼的日本貨。

也沒有安排一些穿著和服的日本人招搖過市,或者安排日本藝妓表演,又或者讓咖啡館放一些日語歌曲……

這導致很多觀眾的直觀感受是:這座被日本侵略者佔領的城市,還挺和平與繁華的。

和平與繁華的從來都是假象!

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是抗日斗爭最嚴峻的地區,日本侵略者為了鎮壓反抗者,製造了眾多"萬骨坑"和"無人區",還有731部隊進行慘絕人寰的人體實驗。

很可惜,日本人在東北犯下的這些的罪惡,都沒有出現在《懸崖之上》的影像中。

而且,日本侵略者也彷彿消失了一般。


電影作品中的個人風格和腔調展示了導演的個性,也讓觀眾看到了導演的標記。

比如,提起周星馳的電影我們馬上想到了無厘頭,而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他對影片畫面之美的把控是非常卓越的,尤其是對色彩的迷戀,張藝謀可謂非常執著。

張藝謀在電影《滿城盡在黃金甲》里大量地使用金黃色,代表了帝皇的尊貴與霸氣;在《影》這部電影中,運用的黑白灰三色,讓整部電影彷彿浸潤在水墨畫之中,典雅而又濃重。

而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張藝謀大量地使用了雪的白,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林海雪原之美、大雪覆蓋下的哈爾濱美得像展示在櫥窗里一樣……

毫無疑問,張藝謀的電影畫面做得真是卓絕,忽略掉故事的話,張藝謀的電影就沒有一部不好看的。

(如果考慮到畫面的美感,讓日本侵略者有多遠滾多遠,這似乎也能說得通。)

《風聲》就很實在,這部電影並沒有過多地去描繪城市之美,並且兩次移動鏡頭俯瞰或平視,展示了裘庄的全景,觀眾看到的是: 建立在懸崖邊上的裘庄,在夜幕的籠罩下,更顯陰森可怖。

形式之美只能是錦上添花,電影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本身,而諜戰片的重點是:懸疑。

《懸崖之上》的主線是:4名地下黨為了保護一名知情者離開偽滿洲國,他們空降到距離哈爾濱幾百公里的密林,為了避免同時被抓導致任務失敗,4人分成兩兩一組分開行動。

支線是:由於叛徒泄密,偽滿洲警察明面上是在搜捕4名地下黨的同時,暗地裡卻要查內鬼。

首先,電影交代了4位地下黨為了這次任務在蘇聯接受了七個月的訓練。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經過了七個月的特工訓練,在火車上,楚良(朱亞文)居然還頻頻看向小蘭(劉浩存),都選擇分開行動,他不知道這樣做會把對方暴露?

更 搞笑 的是,小蘭都暴露了,也沒有人鎖定小蘭,居然讓這個青銅耍到了最後。

還有一處,叛徒都跑到廁所改掉張憲臣(張譯)留下的暗號,居然也沒人鎖定張憲臣?

好吧,叛徒不知道誰做的記號,也可能偽滿警察想一網打盡,並藉此揪出內鬼吧。

再者,張憲臣在逃跑過程中發現疑是自己孩子的小乞丐,他便以身犯險下車詢問,難道他不知道,在不當的時機相認,是會將危險帶給他小孩的嗎?好吧, 情感 戰勝理智。

好著急,論特工的職業修養喲!

青銅小蘭,我敢說她絕對是拿到了王者劇本。

小姑娘在車站逃跑時都開槍打死了個落單的偽滿警察,那麼大的響聲也招不來一個抓她的人,我也是驚呆了。

小蘭的王者劇本當然遠遠不止這些,她成功到達了哈爾濱,成功與張憲臣會合,成功和周乙(於和偉)接頭,成功完成任務。

但是吧,除了和周乙接頭有相關解釋,其他的情況,小蘭是怎麼辦到的?

編劇和導演也不愛說,電影看完了,觀眾也不知道。

說好的諜戰片,我以為觀眾最關注"怎麼送出情報"的,在《懸崖之上》這部電影里卻變得沒那麼重要。

再來看《風聲》,《風聲》的主線是:一次刺殺任務失敗後,一名地下黨被捕,在遭遇嚴刑逼供後,透露出司令部有地下黨潛伏,代號老鬼。

以武田(黃曉明)為首的特務為了揪出老鬼,找到老槍,摧毀中共地下組織,他故意設下陷阱,讓老鬼傳出錯誤的刺殺情報。

然後,武田把5個"嫌疑人"關在密閉的山莊,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而老鬼要做的是送出"撤退"的情報,保護組織不被團滅。

《風聲》設置懸疑的方式採用的是阿加莎的"暴風雪山莊"模式,相信喜歡看懸疑片的觀眾都不會陌生。


武田要從這五個人中找出誰是老鬼,經過三輪的試探,被老鬼用字跡誤導,把目標鎖定在張司令的侍衛官白小年(蘇有朋)身上,經過一番不可描述的用刑之後,白小年領盒飯。

此時,剩下四個人:李寧玉(李冰冰)、顧曉夢(周迅)、金生水(英達)、吳志國(張涵予)。

老鬼知道,可能沒有人能活著走出這個山莊,送情報得用非常手段。

故事節奏緊湊,觀眾被帶入緊張的氛圍中。

觀眾會跟著猜:究竟誰是老鬼?他要怎麼送情報?

武田一開始是懷疑李寧玉的,白小年死後,他立刻鎖定了李寧玉。

武田再一次使用不可描述的刑罰來摧毀李寧玉的意志,然後安排一場飯局,最終才把目標鎖定在顧曉夢和吳志國身上。

在這些反復試探的過程中,敵人聰明而又狠辣,但是,因為一開始就認定了五個人中只有代號為老鬼的一個地下黨,並沒有考慮到老鬼的上級領導老槍也在其中,這才讓地下黨們有可乘之機。

最後,編劇和導演也解釋了送情報的兩個途徑,一個是保住老槍(張涵予),讓老槍傳遞情報,另一個老鬼自我犧牲,用自己的屍體運送情報。

《風聲》在懸疑的設置上,做到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觀眾被劇情帶著走,跟隨著武田去揣測老鬼究竟是誰,參與感十足。

而《懸崖之上》的參與感就顯得比較弱了,尤其是當特務科科長高彬(倪大紅)在懷疑周乙是內鬼時,觀眾就已經知道周乙確實是地下黨了,這還怎麼玩?

最 搞笑 的是,結局時,高彬屬下問他還查不查內鬼,他說:"到時候讓他自己跳出來",一個特務頭子竟然那麼善良,要找足證據才抓捕內鬼?

好吧,反正我看周乙拿了小蘭的毒葯,可能編劇和導演要安排周乙再玩一票大的,最後才讓他服毒自盡吧。

懸疑片要蒙的就是觀眾,如何讓觀眾參與到解疑的痛並快樂中,這是懸疑片首要考慮的。

假如大多數觀眾過早猜對答案,這部懸疑片基本就失去了魅力。

《懸崖之上》還能拿到7.6的豆瓣分數,這實屬佔了畫面精良的便宜,當然了,畫面美也是一個不能否定掉的優點。

關於諜戰片,除了講清楚怎麼完成任務之外,有兩個問題也必須講透徹:

1.我們在和誰斗爭?

2.我們為什麼斗爭?

《風聲》在這兩問題上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第一個問題很清晰明了,關於第二個問題,就藏在顧曉夢(老鬼)的遺言里。

當李寧玉看到秀在衣服上的摩爾斯碼遺言,當周迅用她輕柔的聲音說出這段台詞時,我相信打動了觀眾。

《風聲》里的敵人強大而又狡詐,殘忍又無情。

要打敗這樣可怖的敵人,需要鋼鐵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而《風聲》用顧曉夢的遺言來完成這個主題的升華。

老鬼、老槍,他們不是某一個人,他們是一種精神!

反觀《懸崖之上》,結局處,拿著王者劇本的小蘭傷感地說:"……我還沒和他(楚良)好好道告別,沒想到火車上遠遠看一眼,就是最後一面了。"

這段台詞把觀眾帶進了個人的小情小愛中,以至於不少觀眾看這一幕的感受是:確實有無限感慨,眼睛也有濕潤,但是,眼淚愣是沒能滾成珠子掉下來。

不過,老謀子把浩存妹妹拍得真美呀!我見猶憐,楚楚動人!

總之,如何不刻意煽情又能表達崇高,這也是《懸崖之上》要向《風聲》取經的地方。

不管怎樣,期待下一部諜戰片的懸疑與形式齊美。

G. 張志堅《風聲》首播質量高,連看4集不過癮,年度重磅諜戰劇來了

12月24日晚間,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張志堅、徐璐、文詠珊、周一圍主演的諜戰劇《風聲》迎來北京衛視首播。作為忠實的諜戰劇迷,我第一時間追了劇,不得不說,該劇的質量沒有讓人失望。劇情節奏快如閃電,連看4集都不過癮。

如果只談首播的這4集觀感,該劇稱為年度重磅諜戰劇一點都不過分。

廢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就跟大家簡單聊一下這部零宣傳的《風聲》。

提起《風聲》這個名字,想必喜歡諜戰題材的觀眾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影版《風聲》,這部由張涵予、周迅、李冰冰、王志文、黃曉明、蘇有朋等諸多實力派參演,至今豆瓣評分8.3分,是眾多國產諜戰電影難以超越的高峰。

不過呢,雖然電影版《風聲》很多人都看過,但是大家也不要對劇版《風聲》提不起興趣。

因為劇版《風聲》明顯是做了不小的改編,本劇前四集,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新故事。只不過在形式上, 跟電影版《風聲》密閉的環境有些類似,發生在一條船上。

前四集,主要講的是金生火、顧小夢、李寧玉、吳志國一夥被日軍高官森田拉到了一艘船上,破譯一條電文,期間白小年也中途上了船。然而因為破譯電文太難,李寧玉需要復制出新密碼機才行。

如果破譯不出來,就會因為有可能泄密被處死,即便破解成功也因知曉秘密而被滅口。境況凶險,在這艘船上,他們不能藉助外力,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局勢。

於是,金生火、顧小夢、李寧玉、吳志國等人既要合作,又要提防彼此。幾個人因勢而動,看機行事,各懷心思,開啟了一場自保計劃。 情節跌宕起伏,戲劇沖突不斷,看得人是十分過癮。

話說,雖然這劇版《風聲》的主要故事雖然沒開始,但是這前四集的劇情已經足夠給力。開胃菜尚且如此,那待上的大菜必然不會差,我十分期待劇版《風聲》如何後面的劇情。

一部好劇的誕生,一個好故事是根本,但是如果沒有一群好演員,再好的故事也是白搭。劇版《風聲》的諸位演員,雖然段位不及電影版《風聲》那麼高,但是根據前四集各位演員的表現來看,也是可圈可點。

整體看下來,最大的觀感就是各位演員的表演十分賣力。雖說不少演員的表演看起來有點痕跡過重,但是至少看起來比那些小鮮肉要好不少,不會尬演。

在眾人之中,張志堅演繹的金生火最為驚艷,已經到了搶戲的地步。

不得不說,張志堅老師不愧為老戲骨,不愧為曾經《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世藩,《人民的名義》中的高玉良。如果我沒有記錯, 在電影版《風聲》中,金生火這個角色的戲份並不多,雖然英達演繹得十分老道,但是給人的印象還不如蘇有朋演繹的白小年深刻。

然而,劇版《風聲》就不同了,我觀看張志堅老師演繹的金生火,不止一次產生了錯覺,好像他演的是正面角色一般,彷彿他才是主角,他演的才是那個電影版《風聲》中唱戲的吳志國(張涵予飾)。

像《風聲》這種主要發生在密閉空間中的劇集,故事和演員固然重要,但是劇集整體的敘事和剪輯風格同樣重要,操作的好是懸念叢生,節奏緊湊。操作不好那就是自說自話,冗長拖沓。

我一口氣看了4集,劇版《風聲》恰恰就屬於懸念叢生,節奏緊湊的這一類。

電視劇第1集,就是顧曉夢作為電譯人員的入職考核,隨即引出考核人金生火,順便也引出顧曉夢的角色背景。而後,還沒十分鍾,節奏加快。金生火、顧曉夢登船,吳志國、李寧玉登場,開始了輪船破譯事件。

緊接著,第2集劇情節奏加快,營造戲劇沖突,氛圍一下子緊張起來。 一邊推進劇情,一邊鋪墊眾人的人物性格,角色背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緊張刺激。

說實話,一開始我看到徐璐演繹的顧曉夢,還真的差一點對於該劇產生偏見。得虧該劇凌厲的劇情風格,這才專心看了下去,一口氣連看四集。

如果要說劇版《風聲》前四集哪個優點最突出的話,非該劇凌厲的劇集風格莫屬。

最後,多說一點。

其實我早早就盯上了這部劇,但是無奈劇中原本有趙立新(飾演龍川肥原)參演,對於這部劇啥時候播出也就沒有特別在意。現在趙立新的角色換成了周一圍,想必劇方應該是做了柳雲龍《勝算》,張譯《光榮時代》一樣的後期「換頭」操作。

前四集中,龍川肥原(周一圍飾)的戲份不多,周一圍的扮相乍看起來沒啥問題。但是這種鏡頭,看多了就會發覺其中的不同,《風聲》前幾集觀感並不出戲,希望該劇後期「換頭」的操作不要影響劇集觀感。

關於劇版《風聲》首播的這4集,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H. 周迅十部必看電影

1、風聲

在周迅電影全集中這部《風聲》無疑是最具分量的作品,豆瓣評分8.3,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戰時期一名汪偽政府的高官被暗殺後,日軍要徹底搜查抗日地下組織,從而引發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風聲電影豆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映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714
2017倫理絲襪電影 瀏覽:62
從美團上怎樣退電影票 瀏覽:540
鄭秀文電影插曲大全 瀏覽:49
桂林影院今日電影院 瀏覽:841
離我們最近的電影院 瀏覽:98
有張起靈的盜墓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洪崖洞取景的日本電影 瀏覽:370
印度尼西亞恐怖電影招魂普通話免費播放 瀏覽:622
秋霞電影網韓國 瀏覽:34
成龍電影里一個叫華叔 瀏覽:111
兒童電影大全國產電影 瀏覽:928
支付寶取電影票 瀏覽:344
3d動畫片大全電影國語 瀏覽:622
張曉東俄羅斯電影 瀏覽:931
瑪麗的動畫電影 瀏覽:331
電影歐美不卡在線觀看 瀏覽:973
致命什麼電影美國 瀏覽:427
阿凡達11年前電影院有3D嗎 瀏覽:321
美團的電影票不可以退怎麼辦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