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老電影修復後能如此清晰
老電影的修復是靠電腦。把電影拷貝逐格掃描進電腦,膠片每一格的畫面就是一幅照片,然後用類似於photoshop的軟體可以輕易地把每格畫面的污點、劃痕去掉,調整反差、亮度和色彩飽和度,然後把每幅畫面作為一幀,做成每秒25幀的視頻,生成數字視頻文件就修復完成。其實修復並不是難點,常用photoshop軟體的人,這種修復是可以說是很簡單的工作,只是量太大,電影膠片每秒24格,一分鍾就要1440格,如果一部電影是100分鍾,那麼就是14萬4千格,也就是要修復14萬4千張照片,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同時,還要對音頻進行修復,要降噪、對缺失的聲音要補音等,最後做成藍光光碟才算完成。現在有軟體可以自動生成視頻文件,不需要把畫面一格一格地添加,也節省了不少時間。
2. 對舊電影進行高清修復有什麼意義
任何老電影,在當初展示給觀眾面前的樣子,並不是老舊,布滿劃痕和灰霧的,而是全新的,是光彩奪目的。修復老電影,在於真正的還原老電影應有的美學價值,而不必被後天的影響所干擾和古建築「以舊換舊」是不一樣的。古建築翻新,對於古建築來說,建築材料也是美學的一部分,新的建築材料是不匹配的。但是電影的價值在於內容,而不是載體。換句話說,信息是寶貴的,信息載體(硬碟光碟、膠片)是可以舍棄的。所以,老片數字翻新,絕對必要。修復老電影,在於真正的還原老電影應有的美學價值,而不必被後天的影響所干擾。
3. 老電影是怎麼修復的
膠卷是有期限的,
有新拷貝不代表不用修復,
年代久遠就會有偏色現象,
需要一幀一幀用電腦修復及調色,
如畫面有損壞則會用前一幀或後一幀的畫面修復。
電影頻道的老片因為成本問題一般不會修復,
所以偏色現象嚴重!
4. 90後兩年修復2000部經典影視劇,這背後採用了什麼技術
互聯網技術短視頻領域,一個充滿了神秘感與挑戰的行業。一面四方顯示屏身後,悅動著成千上萬的啟發與自主創新,也是聚集著源源不絕的青年人能量。
曾偉眼前的一組監控器上,傳送的是中國大學生廣告宣傳造型藝術比賽界面,4路數據信號中3個虛擬演播室各自坐落於北京、廣東和雲南,而比賽學員們的界面數據信號,來源於浙江的大學生活里。
作為全國各地經營規模較大的國家學生比賽,要是沒有新冠疫情,4路數據信號里的大家本應聚線上下進行直播間,但擁有「雲端制播」系統軟體,讓直播間變成了很有可能。
「這套系統軟體最開始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新冠疫情產品研發的。」曾偉說,2020年初新冠疫情產生後,為了更好地在製作人和特邀嘉賓參賽選手沒法在場的情形下,仍能進行拍攝,曾偉在很短的時間段里開發設計出了雲端制播系統軟體。
在這個體系裡,參加拍攝的每一個人,只必須一部智能機和一個流暢的網路空間,就可以登錄系統參加拍攝,全過程中每一路數據信號同歩到雲空間,再由演播依照步驟決策什麼界面出現在網民眼前。
這2年,曾偉的雲端制播服務程序了400多局綜藝節目的雲端製做,節約的費用超出四千萬。而幾乎此外,為了防止新冠疫情下影視行業工作員經常流動性,開發設計的火眼金睛遠程協作系統軟體,也支撐了大概200個綜藝節目的遠程協作,降低人員流動間距400萬多公里。
和雲端制播不一樣,「火眼金睛」選用點到點數據信號傳輸數據的方式,讓當場拍攝的信息以較小的耗損傳送到千山萬水的智能終端,工作員不但可以幾乎無時間差的收看,還能挑選 與不一樣職位的當場工作員會話,控製成本的與此同時,確保拍照拍攝的高效率。
「人無論多少年齡,都需要有求知慾,那樣才更年青。」曾偉說,期待在要求持續發生改變的時期,這種細微的自主創新能給傳統式的廣電網領域產生更佳的轉變。
5. 90後兩年修復2000部經典影視劇,修復這些電視劇有什麼意義
懷念兒時美好,保存經典記憶。
90後小夥子在幾年的時間里修復了上千部的電影電視劇,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舉動。宅在家裡看兒時記憶中的經典電影電視,應該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但是如今人們的觀感體驗不斷的提高在看這些影視劇的時候,總感覺到不太適應。這名90後小夥子通過AI技術,把困擾在人們的難題徹底解決。
90後演算法工程師。
90後演算法工程師是一位94年出生的年輕人,他的工作就是通過演算法進行人臉修復。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完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再進行人臉修復。人工智慧可以說讓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如今的觀眾們對於解析度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為了滿足觀眾們觀看經典老劇的需求,讓人們更加流暢高清地回憶童年記憶,這位90後可以說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6.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畫面修復和聲音修復。
老電影修需要遵守:
1、一個原則:以舊修舊、恢復原貌。
2、兩種方式:「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
老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和存檔的,可謂是脆弱嬌嫩,對保存的溫度濕度條件要求極高,一點點灰塵也會影響畫面質量,更別提使用不當造成的巨大損傷。所以,老電影普遍是傷痕累累,常見的問題有:臟點、劃痕、噪波、零斑、壞幀、閃爍等。
老電影的修復分為「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物理修復就是修復原始膠片,「數字修復」則藉助計算機圖像修復技術。將膠片轉為磁帶後,再存儲為序列幀文件,就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字化修復了,這也是電影頻道的老片修復方式。
從修復的工藝和效率來說,數字修復聽上去似乎比物理修復簡單,但要讓坐在高清屏幕前的觀眾有舒適的觀影享受,修復工序也十分繁瑣細致。
3、三道工序:粗修、精修和校色
修復分幾重境界,最初級的是修復臟點、普通劃痕等,遇到細碎的劃痕、連續多幀相同位置的損傷就麻煩一些,更高層次的則是調色。
電影在拍攝的時候都是非常講究的,需要光影之間的和諧來表達出導演的創作意圖。對調色的修復,就需要修復人員對影片的藝術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恢復色彩美感,盡量讓影片的「語匯」豐富展現。
老電影數字修復四個條件:耐心、細心、責任心和匠心。
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
1、潔片為修復的基礎,屬於物理修復,需要利用清潔工具手工清除塵埃和污點,污垢嚴重時還得用上超聲波潔片機。緊接著接片需要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要用專用膠水粘合。
2、膠轉磁和自動修復都是機器完成。先將物理修復完成的膠片利用膠片掃描儀進行2K數字化,再利用軟體自動修復,這一步能過濾掉70%到80%的臟點和霉斑。剩餘的都得交給人工來修復。
3、所有步驟完成後,需要初審,挑出明顯遺留的臟點和黑頻缺幀問題。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復檢查十餘次,確定無明顯硬傷後,在專業審片棚內進行終審,若發現瑕疵,還得返修。
7. 90後兩年修復2000部經典影視劇,他們為何能如此堅持
在綜藝《我們正青春中》就提到了有一名90後的工程師用了兩年修復了大約2000部經典的影視劇。其中包括童年的經典影視劇《白娘子》,《我的團長我的團》,《潛伏》,《少年包青天》等等這些影視劇。這些電視劇一般都比較老,畫質非常的不清楚。在這名工程師修復後,有的影視劇甚至能達到4K的畫質,非常清晰。那麼有人就問了為什麼這名90後能如此堅持呢?小編認為這可能是源於專業對口和熱愛。
總的來說,因為這名工程師本身就是屬於計算機專業,所以說修復影視作品對他而言就是專業內部的事情,他有時會負責人臉修復設計訓練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拿手的工作,同時也正是因為這名工程師的熱愛和堅持,才使得他在兩年內修復了將近兩千部電視劇,小編相信只要心懷熱愛,勇於堅持,就一定能夠做好任何事情。
8. 電影里的修復版是什麼意思
修復版是一般是對膠片錄制的電影而言,通過軟體將存入電腦中的膠片電影,進行聲音、畫面等方面的後期處理,例如減少畫面噪點,以讓畫面更清晰。
相關介紹:
原版本電影由於發行年代和平台的限制,輸出解析度、音頻解析度過低導致在現有的顯示或音響設備上達不到較為理想的顯示和音響效果,所以通過插值提升或技術處理,使原版在現有的高清晰度顯示或高解析度音響設備上能夠呈現更理想的顯示和音響效果。
(8)老電影為什麼都修復了擴展閱讀
老電影的修復分為「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物理修復就是修復原始膠片,「數字修復」則藉助計算機圖像修復技術。將膠片轉為磁帶後,再存儲為序列幀文件,就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字化修復了,這也是電影頻道目前的老片修復方式。
老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和存檔的,可謂是脆弱嬌嫩,對保存的溫度濕度條件要求極高,一點點灰塵也會影響畫面質量,更別提使用不當造成的巨大損傷。所以,老電影普遍是傷痕累累,常見的問題有:臟點、劃痕、噪波、零斑、壞幀、閃爍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碼修復
9.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什麼修復和什麼修復
修復包括畫面修復和聲音修復,主要是通過軟體將存入電腦中的膠片電影進行聲音、畫面等方面的後期處理。
所謂自動修復就是利用專業的修復軟體,對畫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動化處理,這種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快捷。
但有時如果單純依賴自動化修復,很容易對畫面造成二次破壞。所以目前大部分針對經典電影作品的修復,一般選擇手動修復。
主要信息:
老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和存檔的,可謂是脆弱嬌嫩,對保存的溫度濕度條件要求極高,一點點灰塵也會影響畫面質量,更別提使用不當造成的巨大損傷。所以,老電影普遍是傷痕累累,常見的問題有:臟點、劃痕、噪波、零斑、壞幀、閃爍等。
老電影的修復分為「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物理修復就是修復原始膠片,「數字修復」則藉助計算機圖像修復技術。將膠片轉為磁帶後,再存儲為序列幀文件,就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字化修復了,這也是電影頻道的老片修復方式。
10. 近幾年有許多老電影通過修復之後,重新煥發新光彩
事實上,修復成果規模化展現的背後,是中國電影修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修復技術的不斷突破。據騰訊新聞網報道,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復工程自2006年啟動以來,中國電影資料館已完成影片修復3100餘部,其中包括普通影片修復2606部,2K和4K修復分別完成525部和15部。近幾年,央視頻、愛奇藝、網路、咪咕等網路平台和社會力量,以及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也加入修復工作當中。去年,集約化修復基地在全國出現,跨地域、跨行業的聯動,有望大大提高修復效率,提升修復質量,降低修復成本。這些相關的內容你都可以到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的現場去了解到,這個展會今年11月18日-21日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共設1個主題展區和4大專題展館,共計展覽面積52000平方米,摺合標准展位2000個。其中就有一個數字文化館,設有文化+數字展區、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展區、文化裝備製造業展區等三個展區,這裡面就有關於電影修復這塊的研討和介紹,我覺得你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如果需要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先到官網詳細了解哦加速了解下有很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