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排檔是哪裡排

電影排檔是哪裡排

發布時間:2023-01-18 21:23:17

Ⅰ 香港大排檔有什麼特色因何得名

香港到處都有不少街邊特色美食點 -
大牌檔,那時可以說是「梗有一檔系左近」。大牌檔有什麼好吃的美食?粥粉面飯、捻手小菜、絲襪奶茶、油佔西多、紅綠豆沙,應有盡有。賣粥粉面飯、咖啡奶茶的,天還未亮就已經開始營業,直到午市之後才休息;其它的下午才開鋪,營業到深宵、凌晨。記憶最深的就是「蓬蓬聲」的大火爐、炒到火光熊熊的大鐵鑊、蹲在路邊吃東西、和夏天時架起的大「牛角扇」。大牌檔是香港美食的一大特色,更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但不知道從何時起,身邊的大牌檔靜悄悄地一檔一檔從路邊消失。據說,香港現在只餘下29家大牌檔了。
大牌檔起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期,很多公務員因戰殉職,政府為照顧他們家屬的生計,就發出牌照,允許他們在路邊經營的食店賴以為生,由於食物價廉物美,廣受歡迎。因為那張牌照很大張,所以大家把這些在路邊經營的食店叫作「大牌檔」。亦有誤寫為「大排檔」。
60年代是大牌檔的全盛時期,那個時候政府共發出近3,000個大牌檔牌照,可以說是「梗有一檔系左近,半夜三更都好幫襯」。到了80年代,政府認為大牌檔影響市容及衛生,所以出錢向牌主收回大牌檔牌照,又規定牌照不可以轉讓。自此大牌檔的數目便大幅減少。
大牌檔是香港飲食的一大特色。大牌檔在行人道或小巷中排列出一張又一張的桌子,客人便是在這種露天或半露天的環境下進食。大牌檔所提供的食物種類很多,有海鮮、廣東菜、稀飯、粉面……等等。
雖然大牌檔沒有空調,又要在路邊吃東西,但菜價不見得比大酒家便宜。但是大牌檔仍然吸引不少人光顧,當中更不乏社會名人、名星等。這是因為大牌檔沒有了昂貴的租金、不需要花費在店子的裝飾,菜價全都用在材料上。再加上大牌檔用大鐵鑊炒菜,所以炒出來的小菜就自然「火氣十足」。更何況客人可以現場看著師傅炒菜,是不是真材實料一看就知道!
有美食家解釋這就是所謂的「鑊氣」。換了在室內的廚房,通風系統功能有限,爐火不能像大牌檔那樣猛,炒出來的菜就當然比不上了。
中環士丹利街靠近街尾一角是其中一處大牌檔的集中地。每逢吃午飯的時候,這里便人頭涌涌。不少穿著光鮮的中環白領一族跑到這里來吃午飯。而在九龍深水的耀東街則是另一個僅存的大牌檔街,電影《花樣年華》也在這里取景。
過往大牌檔有不少「三教九流」食客,伙計怕開罪他們,都小心用語,衍生不少行內術語,如白飯改叫「靚仔」;干炒牛河叫「制水」;白粥叫「妹」;凈河粉叫「青山」,可算是大牌檔的一大特色。

Ⅱ 電影的前期推廣和後期排檔是什麼公司

一般都是大型的一些傳媒公關公司

Ⅲ 電影排檔率是什麼意思

排片率是影院安排影片場次的比例,比如「《某電影》的排片率為20%」就意味著影院每安排100場放映,就有20場是《某電影》。一般來說,低排片率高票房就是黑馬電影,高排片率低票房就是爛片。

Ⅳ 檔期是什麼意思

你指的是電影檔期么
電影檔期一般指電影從上映到下映的期間這段時間。
如果是人物的檔期
那一般就是指安排行程的意思,比如幾號幾點有什麼事之類,一般都是藝人排檔期這種事比較多。

Ⅳ 影院給電影排檔期需要學什麼謝謝幫忙,很急!

這個需要發行公司來做吧,看演員和導演的魅力和權威吧!!!

Ⅵ 排檔是什麼意思 排檔的解釋

1、「排檔」是個來自廣東的詞彙,指敞開式的簡易大眾就餐場所。然而,這種叫法很可能是一種古代腐敗的遺跡。

2、根據發現的南宋宮廷菜單考證,皇宮里連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有時,宮廷侍官們就自己掏腰包,請皇帝、貴族、大臣吃飯。一下子竟形成風氣,由於是輪流請客,排隊當值,稱為「排當」。剛開始時當然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報銷,到宋理宗的時候,開始拿到中央和各級財政的金庫報銷了。當時廣東經略使陳宗禮調任樞密院簽事,就是從軍區指揮官調到統帥部當高級助理,看到這種「腐敗」現象,十分不滿。他說,下級請上級吃飯,無非兩個目的,一是在報銷時撈點油水吃差額,一是拉攏關系,所以應該禁止「排當」這種現象。但是報告遞上去,沒有什麼結果。吃喝的人看沒事,自然吃得更來勁啦,而且也開始不限於吃喝這種低層次的消費。後來,「排當」被引進到民間,成為簡易、廉價、大眾消費的形式。由於經常設在街邊,擺有大量桌椅,同時廣東人常稱攤位為「檔」或「檔口」,也進而轉變為「排檔」了。

Ⅶ 大排檔還是大牌檔,那個正確,我見廣東電視台用的後者"電影大牌檔"

這你也看不出?「大牌」就是指在香港70,80年代的經典,有名氣的電影咯,這「大牌」就和我們平時說的「大牌明星」一樣,是有「重量級」。而「檔」就指這節目欄,是一個專門放「大牌電影」的一個節目,用「檔」來指代,組成「大牌檔」,這節目的名稱也是絕頂的!

Ⅷ 拍一部電影。都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電影的製作流程基本分為五個階段:1、發展階段:撰寫劇本並將之轉換為拍攝的藍圖。2、前期製作:為實際拍攝作準備工作,過程中將會僱用聘請演員和工作團隊、挑選拍攝地點,以及搭建場景。3、中期製作:拍攝錄制電影內容的原始片段4、後期製作:剪輯影片並同時剪輯劇中對話(但是與影片分開進行);創作、演奏並錄制背景音樂(和歌曲)、設計並錄制音效;製作並加入電腦「視覺」數位特。所有音訊元素被混合成稱為「stem」的主音軌,之後將主音軌和影片合並。此時電影正式完成(好萊塢稱為「鎖定」(locked))。5、銷售和發行:針對潛在可能的買主(發行商)舉行試片,發行商購買電影後將之送往電影院和/或發行成DVD等家庭數位媒體。好萊塢風格的製作流程通常需要花費3年的時間。第1年是進行發展階段,第2年開始前期製作和正式拍攝,第3年則進行後期製作和發行。電影的性質決定了製作期間所需工作團隊的規模大小和類型。許多好萊塢冒險電影需要電腦運算的影像(CGI),必須由非常多的3D模型設計師、動畫師、動態描繪師和其他人員來製作。然而,一部預算較低的獨立製片電影,可能僅由小型的工作團隊製作,通常薪資待遇也較低。全世界每個地方使用著各種不同的技術、演出和類型風格進行電影製作,並且也有截然不同的預算范圍,從中國大陸縣市政府出資贊助的紀錄片,到在美國的製片廠系統內,完全以商業利潤為導向的電影製作。

Ⅸ 請問拍電影是按什麼順序拍的按劇本還是按拍攝地點

應該是哪樣最方便最省事就哪樣拍吧。導演會統籌兼顧,准備出最合理的方案,一般都不會按照劇本順序。比如最近李冰冰和周渝民拍的電影,第一次見面就拍了後面的床戲。導演會把需要在同一個地方拍攝的場景盡量一次拍完,比如《水滸傳》里頭潘金蓮洗澡的鏡頭有多處,但是導演不會去零零星星的每集拍一遍,是一次把幾集需要的鏡頭全部拍足然後剪輯備用。一些需要出國的鏡頭更是會加倍的節省時間,不可能出國好幾次,一次拍好,比如又見一簾幽夢,在國外的戲會全部拍完再回國拍別的。有些需要特別的天氣,又不好人工製造雪景或者潑雨的,就會等出現那種天氣來到然後抓緊拍,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都會製作需要的景色。

Ⅹ 院線電影資源構成與製作流程

首先我們來說電影相關的企業單位: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2,電影的製片方: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直接對出品方負責。

3,發行人,電影拍攝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到影院去放映,發行方負責影片的宣傳、排檔期、購買廣告、跟院線簽約等,最後影片賣出票房,會分4%-6%的票房收益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用。

4,院線,是一個管理公司,旗下有很多加盟的電影城,院線將影片和宣傳品發放到各個影院,負責電影的排片指導和影院的廣告位銷售等。他們的收入是按全年票房的2%-5%。影片放映完了,除了交稅費,60%的票房作為影院的收入,剩餘部分作為出品方和投資人的回報。

出品方的前期市場調查後決定投資拍攝,則影片進行入劇本籌備,選導演、演員等過程過程。

第一個階段:將劇本拿到國家電影局備案申請拍攝許可證

在製片團隊拿到一個好劇本,在拍攝前,影視團隊的負責人都要去拿著劇本項目,去當地的廣電局進行備案申請拍攝許可證。

第二個階段:進入籌備階段

有完整的劇本需要一個優秀的導演,導演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導演能夠決定最終影片呈現給眾人的觀感。

一部電影中有導演和副導演,導演負責攝影、服裝、化妝等等,副導演主要進行演員的招募。

籌備完畢後,取景拍攝,將所有鏡頭拍攝完畢後進入殺青。下一步就進行影視後期製作了。

在影片製作成片後用備案許可申請上映許可證,上映許可證申請需要時間長,一般是一個月左右。在上映許可證之後即可進行發行宣傳。

在影片製作完成後製片方會尋找發行方對影片進行發行。發行方會跟製片方進行分賬談判,談判達成協議後對影片進行宣傳。

獲得上映許可證後,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發行方開始尋找渠道(廣告平台)對該影片進行宣傳,發行方會根據發行的預算,在各大平台上進行宣傳。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發行方就做這些工作,賺票房分賬的錢,最後片子賣完了,投資方應得部分裡面,分一部分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

到達公映日期後,影院排期售票

中國電影票房2019年總票房已經達到6百多億了,大家一定很好奇這么大一筆錢到底怎麼分呢?下面我們就來講講,一部影片的票房是如何分賬的。

文章開頭我們已經說過參與票房分成的有出品方,製片方,發行方,院線。但是他們還不能直接從總票房裡直接分,因為總票房要交3.3%的特別營業稅還要扣除5%的電影事業專項基金。所以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1、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2、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3、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4、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5、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成本6000萬人民幣,目標票房2億以上,在中國做電影宣發合理的宣發成本是目標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萬左右作為宣發費用。總成本是8000萬人民幣,不考慮其它回收渠道的話,按上面的演算法,確實要2.4億才能回本。

閱讀全文

與電影排檔是哪裡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在驢途電影在哪裡拍的 瀏覽:467
一張電影票可以帶兩個孩子 瀏覽:132
聚影電影網 瀏覽:612
奪冠空閑電影網 瀏覽:250
俄羅斯帥哥電影 瀏覽:478
如何看待花木蘭電影引發的熱議 瀏覽:666
2017最新倫理大全電影神馬 瀏覽:462
美國黑人成功的電影 瀏覽:621
公交車愛情韓國電影 瀏覽:400
電影你好李煥英最後一段插曲 瀏覽:251
木村拓哉上海國際電影節 瀏覽:176
推薦的國產電影喜劇 瀏覽:484
快樂大本營播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06
十賭九輸電影女主角 瀏覽:975
絕版電影哪裡買 瀏覽:367
怎樣在微信上買電影票 瀏覽:254
屋大維的所有電影 瀏覽:42
微電影感人愛情 瀏覽:336
我的母親3韓國電影 瀏覽:796
印度拍電影的時候用英語說話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