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視劇的豆瓣評分有高有低,豆瓣是根據什麼進行評分的
豆瓣的評論分為網友評價之後,通過加權平均之後給出的評分。
豆瓣將不同影視劇評分分為5個等級,一個等級對應2分,比如1星為2分,2星為4分,3星為6分,4星為8分,5星為10分等。
有10個網友對一個影視劇進行評分,其中5人給出6分,3人給出8分,1人給出10分,1分給出了4分,那麼這些分數經過加權平均之後可能就是6.8分。當然,如果評分的人數越多的話,可能就會與影視劇實際給人的觀感一致。
比如特效五毛、劇情爛的《上海堡壘》,就有22萬人評價,給出2.9的低分。
當然,這些分數都是人評出來的。所以也存在有“刷分”這種現象:可能存在惡意注冊,惡意刷分的情況,不過大多數的影視劇評分,還是可以參考借鑒的。
『貳』 為什麼豆瓣上看過的電影和電視劇不能區分開呢
豆瓣默認所有影視動漫都歸到一類,但是大板塊以「電影」概括了。建議你多用標簽,這樣自己回顧的話會很方便。
豆瓣劃分電影、書籍、音樂 三大板塊,每個板塊都具有同類性,大致性質相同。所以豆瓣沒有再細分類型,而是以標簽區別。
『叄』 豆瓣評分為什麼沒有10分的電視劇或電影
豆瓣評分為什麼沒有10分的電視劇或電影?豆瓣評分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權威的榜單,在豆瓣評分中,有一些劇能達到接近10分的高分,但是也有一些劇一直在底線的邊緣試探。但為什麼沒有10分的影視作品呢?我總結以下幾點:
1.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喜好,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這很正常,就像是我們人一樣,總有喜歡的東西和不喜歡的東西。所以評分很難達到十分。
評分只是大多數人的評價綜合,但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有那麼一部屬於自己10分的電影,9.7分與10分的差距,在於觀眾。每個人都是個鮮活有思想的人。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有的人更看重劇情,有的人更看重演技,有的人打分要看整體的畫面配樂台詞等。在一個人心裡5星的電影,可能在另一個人眼裡只有1星,也許某部電影在你眼裡已經值得10分了,但畢竟人是個體,不會所有人都一模一樣。
『肆』 豆瓣電影的評分規則是什麼
豆瓣的注冊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來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但同時,阿北也說到,豆瓣也是有「非正常打分」規避機制的。作為一個擁有一億多用戶的「大眾評審團」,每個用戶都是「一人一票」制,而且隨著打分人數的增加,單人評分對整體評分走向的影響其實是在不斷被稀釋。因此,評分計算方法很簡單,但「刷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42萬用戶里可能包括資深電影評論家,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那個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個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里的人全都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伍』 為什麼豆瓣上有一些電影不能評分,標記
因為這些電影只是在豆瓣上播,版權不再這,豆瓣無權進行評分和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