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母親》
《母親》作為一部反類型的犯罪電影,這部電影成功塑造了一位為了幫兒子伸冤,不惜鋌而走險的絕望母親。
關於母愛,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溫馨的」,「感動的」,「偉大的」。然而《母親》的故事卻是「無奈的」,「悲憤的」,「瘋狂的」。奉俊昊花了20分鍾的時間鋪墊,奠定了電影陰暗的基調,並交代了諸多的基本信息。
一,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上,通過一場車禍,反映出當地警察對弱勢群體權益的忽視;
二,尹泰宇°是鎮上出了名的「智障」,記憶力不好,常和一個小混混鎮泰混在一起;
三,尹泰宇不承認自己是弱智,也不爽別人叫自己弱智,他一直有自己獨立生活的想法;
四,尹泰宇的母親擅長針灸,對兒子非常地溺愛。
五,母親和尹泰宇相依為命,經濟拮據。
主劇情圍繞著一起少女被害案而展開。毫無意外地,尹泰宇和母親被捲入了案件當中。因為案發當晚有人看到尹泰宇跟蹤受害者,所以可憐的泰宇很快就被抓捕。警察為了趕緊結案,沒有進行深入調查,就試圖哄騙泰宇自首。幸好,泰宇有一個盡責的母親。
母親想盡辦法,找警察求情,請金牌律師,然而冷漠的社會環境令她徒勞無功,一種無力感悄然襲來,卑微的底層人物,根本就看不到獲勝的希望。這時候,母愛的力量就開始顯現了。
如果不是因為愛,電影可能進行到1小時就直接劇終了。其實放棄對於母親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尹泰宇進了監獄,她的生活壓力就沒那麼大了,簡直就是擺脫了累贅。但愛就是非理性的,無論親情,愛情,都會驅使人類忘卻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超出想像的事情。
關於母愛的奇跡故事屢見不鮮,母親為兒子伸冤查案又算得了什麼呢。為了進一步增加情節的可信度,編劇還加入了母親和尹泰宇之間的一段往事,母親對尹泰宇存有愧疚,她的行為動機也更加地能讓觀眾理解和同情。
② 電影《我的媽媽》觀後感
我看完了《我的媽媽》這部電影,深深地被電影里的主人公美好的心靈所觸動。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出國去深造的精神所感動,也被主人公的後母,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和那偉大的母愛所震撼。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主人公的爸爸是一個礦工,媽媽死了,爸爸娶了個後媽,後媽帶著一個妹妹。爸爸在一次下礦井發生了意外——雙腿殘廢了。後媽靠賣豆腐花維持生活,後來在一次暴風雨中,爸爸為了送雨衣給媽媽不小心在樓梯上滑摔下來,因頭部嚴重摔傷當場就死了。後來的生活就更加不堪設想了,後媽因生活勞累過度而病倒了,妹妹讀完了初中就去工廠打工,供哥哥讀大學,還拿出自己積攢了多年的嫁妝錢讓哥哥到美國留學。主人公因一次實驗室失火,她為了救其他同學而犧牲了自己的感人故事。
媽媽為了愛我們,再苦再累也可以忍;媽媽為了愛我們,再苦再累也不厭倦;媽媽為了愛我們,再苦再累也會快樂。她只是期待兩個簡單的字,就是我能叫她一聲「媽媽」。就這樣簡單的愛,創造了奇跡。多麼偉大的母親啊!為了一個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想到天下萬般父母一樣情,對待自己的子女,有哪一位母親不是勞心勞力、無私奉獻。再想想以前,自己還特別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母親,讓她失望,流淚,我的心像刀絞一樣難過。現在,我只希望,我能更成熟地面對問題,認真學習,好好孝順自己的母親。
但願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夠珍視母愛!
③ 在《母親!》中有諸多的隱喻,應該如何進行解讀
2017年,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的《母親》,觀眾們都認為故事中有諸多隱喻以及宗教色彩。頗為有趣的地方是不同觀眾會看到或者看不出不同隱喻,回饋產生不同折射,我想這部作品已經是成功了。
影片中出現的每個人都有其隱喻性,大則折射出國家社會,大家歸結為「難民潮」;折射出人性、地球母親,以及自然;小則折射出生活中的你我他。例如:鳩占鵲巢理的所當然;沒有人在乎你的感受;有些人就是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你,你不認同或者執行就是愚蠢;有些人一邊幫助他人一邊高人一等;
④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母親》
《母親》的故事本身很簡單,但影片細節的處理非常豐富,在母親孤身尋求正義背後所展現的,是社會體系的壓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極度冷漠以及真相的不可知與不可逆。
該片通過有致的節奏、張弛有度的段落,將一個非常壓抑的氛圍巧妙的營造了出來,以扎實巧妙的劇本和飽滿圓熟的執導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幕後花絮
金惠子拍攝該片的第一場戲是NG了18次,讓她一度感到自己不會演戲了。
該片是元斌退伍後接拍的首部作品,也是他時隔五年重返大銀幕之作。
為了影片能夠真實地反映元斌的性格,導演奉俊昊把片中的人名改成了和元斌的真名「道振」很相近的「道俊」。
元斌並不喜歡攝影棚里的拍攝,而非常喜歡該片的外景拍攝地,認為如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⑤ 母愛電影觀後感的作文
愛,是人類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滲透著嚴厲的氣息,這就是母親給我的愛。 迷惘的雙眼無辜時,母親的關懷是最多的回憶。知識的擔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燈的是媽媽伴我學習的影子。 母親的愛是深紅色的,是一片深紅色的大海。雖然偶然澎湃,但卻是愛得太深。平靜時,總是緩和的,等你觸摸到海水,你會深深地感覺到一股滾燙的漿液,無時無刻都是溫暖的。 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涓涓的母愛如瀝瀝的細雨滋潤著我們的一生,當我們走進學堂,拿起筆,記述愛的音符時,母愛是最真切的愛。 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發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母愛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恆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余韻綿綿。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淀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涌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凄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凄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凄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凄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 展開歷史長卷,拂動歷史煙塵,解讀母愛的纏綿,那時彷徨無依的心靈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您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5-09 16:23 愛,釅釅無聲 自從我紀事起,母親就一直忙個不停 ,我們很少有機會坐下來談心,她與兒女之間的語言不多,但我們之間的感情卻內較而深刻。 細細看,不惑之年的母親開始微胖,記憶中潤白的臉已不復存在。頭發里冒出的絲絲銀白也隱約提醒著我母親老了。我的心莫名的痛。母親在我不知道的時候,一點一點送走了她的青春,為我。 母親雖然不認識字,但她卻非常關心我們。每天上學時她永遠不忘叮囑我:「路上車多,騎車慢點兒。」這時候,我就會不耐煩的回一句「知道了」。小時候母親總不讓我出遠門,我為此常與她鬧便鈕。偶然看到劉墉的《你是我綁來的人質》,他在裡面寫道:「我們都是人質,只要離開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就會牽著他們的心,成為人質。」「每個被愛的人是人質,每個愛人的人是贖金。」「贖到最後,把自己也貼上去了。」也許是因為這樣,母親才不讓我出遠門吧,她怕勾起她那顆牽掛的心。 母親每天不僅要上班,回到家還要為我們做飯,而她從來沒抱怨過什麼。記得有一次,那天很冷,我一回到家,母親就馬上為我端來了熱湯,邊忙還邊叮囑我小心燙著,她怕我沒聽清楚,還一連說了好多次。這也許在常人看來就是煩人的嘮叨,但卻隱藏著另一種深沉的東西。我的眼淚大顆大顆的掉在了熱氣騰騰的湯里。 母親自己總是省吃儉用,對我們卻顯得落落大方。每當有好吃的東西,母親總要讓給我們吃,而當我們不肯接受時,她又會編造一些謊言來拒絕我們。母親從來沒為自己買過一件好的衣服,有時姐姐買衣服給她,她也老是說不合適或別的什麼的,其實是她捨不得花錢。即使母親生病了,也總是撐著。 記得小時候我曾問過母親,為什麼她的腳底上有那麼多裂痕,而她只是一直微笑不說話。等到長大後我才知道,母親的腳底隱藏著對我們太多的愛。 母愛,永遠是濃濃的愛的河流,從未變少,從未遠離孩子的左右。無論她是傳統的媽媽,還是現代的媽媽,無論她是年老還是年輕,她們的愛總在不遠處守
⑥ 電影媽媽影評
影評:
1、這部電影已經不能用好看來形容,它觸及到人心最柔軟的地方,特別溫柔特別慈悲特別感動 。
整部片充滿著溫暖和艱辛,即使是艱辛讓觀眾看到的卻是希望和幸福,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作為已經八十多歲母親的吳彥姝仍然沒有放棄,與自己的女兒積極生活,這種面對生活面對壓力積極的狀態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⑦ 記我的母親電影觀後感
答:關於記我的母親觀後感確實很感人,沒有特別曲折離奇的情節,也沒有可以渲染煽情氛圍,就是一個最平凡,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個,跟其他的電影橋段有很大的區別,真的不會可以去煽情觀眾的情緒,保留了生活當中最真實和最溫和的瑣碎日常。
也許你的媽媽也跟這部電影的媽媽一樣,並不是很慈祥的母親,喜歡嘮嘮叨叨並且還會有些健忘,但是不要質疑她與生俱來對你的愛,這真的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母親,或許人老了,什麼都會記不住,但是你的媽媽從來都不會忘記愛你,趁現在還有機會,少寫煩躁,多些耐心愛媽媽。
電影裡面「雨停了,校園里積了幾窪水,太平洋,地中海,還有日本海,好望角,還有我坐的那個鞦韆,它們都那麼美好,但卻比不了我一定要跨越的那個小海峽,我和母親要跨越那海峽才能重聚。」 這一段讓人淚崩。
⑧ 母子情深電影觀後感作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母子情深電影觀後感作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片是以一個孩子的口吻來講述了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
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母子情深》時,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橋橋的身世令人感動不已,從小爸爸不在身邊的,由母親一個人撫養長大,受了很多的苦,但是母親非常疼愛她。在他小的時候,有一次生病了,母親冒著非常大的雨為橋橋上山崖采葯,橋橋的病好了,可是媽媽卻累倒了,我覺得母愛是非常偉大的!我被這樣的母愛感到驕傲與自豪。有效的橋橋也是非常懂事的,母親生病的時候,他獨自一人冒著大雨去找了秦姨,和他一起把媽媽送進了醫院,後來為了橋橋的前途和可以受到一個好的教育,忍痛割愛的把橋橋送給了條件好的爸爸,但是幼小的橋橋還是想念媽媽偷偷地跑回了媽媽的身邊,媽媽也很思念橋橋,但為了橋橋的未來又一次的把橋橋送回了爸爸身邊,在分別的時候,橋橋和媽媽抱在一起痛哭了,媽媽走後,橋橋又一次的冒著大雨去看媽媽,但是怕媽媽責怪,便悄悄的躲在門外偷看,爸爸來了,告訴媽媽橋橋不見了,媽媽為了找橋橋暈倒在了半路上,最後媽媽醒過來了,想起來了他和橋橋一起約定的地方,終於找到的了暈倒在山崖上的橋橋,媽媽又一次的累倒了……
母愛是非常偉大的!父母親也是很辛苦的把我們拉扯長大,我們長大也要好好的孝順父母,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母親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科藝宮底樓回響著這首朴實無華的歌曲,平時聽來都覺得搞笑地用來哄騙小孩的歌曲,現在卻讓我們的聲淚俱下。媽媽,一個神聖的代言詞,一個讓我們來到世界,卻痛苦自己的人。對我們用心良苦,讓我們吃的最好,穿的最暖……而身為子女的我們,卻厭倦了父母的叮嚀,給他們起外號,什麼「八婆」呀,「男人婆」呀,「嘮叨婆」呀……幾乎可以說,起的外號難聽無比。而母親聽後卻只不過是微微一笑,片刻就去幹家務了。
我們經常天真地覺得母親的存在干涉了我們的自由,讓我們面對白花花的試卷,做個沒完沒了。沒日沒夜的上著那些無聊的課程,耳朵聽得都生了老繭,要睡得不得了。我對媽媽也充滿了怨言。
可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卻改變了我們對母親的看法。電影中的女主角媽媽,未婚產下一個孩子,從此母子相依為命。可為了讓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將母子情隱藏在心裡,硬讓兒子去台北投奔父親、爺爺、奶奶,接受高等教育。母親寧願自己受雙倍的苦,也不要兒子受到一點的打擊。當兒子生病時,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候,自己一路一步一跪,一步一拜,直到磕到自己的頭上血流成河,磕到土地廟前才善罷甘休。但當自己孩子做錯的時候,也從不縱容,用長尺拍打孩子的小手,當孩子要離她而去時,也不忘給孩子叮嚀了一番。看著片中的媽媽,總感覺女主角好像一個我認識的人。對,就是自己的媽媽,自己母親也是這樣的如此深愛著我們,那一聲聲早已耳熟能詳的叮嚀,現在聽起來也覺得溫馨,那一次次高高舉起,卻輕輕落下的拳頭,現在回想,也無比美好……母親,這兩個十分容易寫的字,現在卻如萬顆石頭砸著、壓著自己的內心,好重好重,壓得我們如病入膏肓的病人,沒法與自己的母親呼吸在一起呼吸,因為,我深知,我無法與母親偉大的行為作任何比較,差得太遠了,似乎有著天壤之別。
這部電影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一個東西,那就是——感激之心,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報答母親的恩情。雖然我深知:滴水之恩,該當湧泉相報。母愛的無私我們永遠無法補償,但還是應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讓自己的母親舒服點,快樂點,年輕一點。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母親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歌聲伴著淚水傳向四方,讓大家也被我們的淚水所感化,做一個個孝順的孩子,陪伴著母親,一直到永遠。
傍晚,媽媽同我一起觀看了《母子情深》這部電影。在看時我的眼淚一直往外流,所以不對是不見你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叫小宇,在他的身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宇父親在他五歲那年就去世了,他的媽媽又得了癌症。可他的媽媽不願讓他知道,所以就不接受治療。這件事被小宇知道後,他就開始孝順媽媽,逗媽媽開心。但媽媽仍在做准備,為他找新媽媽,教他做家務活。同時,小宇也在准備,為媽媽找好醫生,給媽媽說心理安慰,聽媽媽的話。
看到這時,我的眼淚就禁不住的往外流。這就是人間真情啊!同時我也體會到了,那母子倆之間濃濃的愛之情,和不放棄,不氣餒,不向病魔低頭的精神。
再往下看,媽媽幫小宇找到了新的母親,小宇也給媽媽找到了好醫生。還有好多愛心人士來幫忙。這天,小宇的媽媽被推進了手術室。許多好心人都來到手術室門外,十指交叉並合,緊閉雙眼,為小宇的母親祈禱。小宇也正在手術室門外,倒著走路。就像書上所說的那樣:倒著做事,就可以使時間倒流。小宇肯定是想讓時間倒流,讓媽媽變為以前沒有病的媽媽。最後是因為愛,使媽媽戰勝了病魔。
這就是愛,看不見,也摸不到。這就是人間真情,聞不著,也聽不到。但是是因為它,讓我們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和睦!
母與子——觀《母子情深》有感
「小小鳥,找媽媽······」這是電影《母子情深》中的一首歌,它歌頌著電影中小主人公對媽媽的愛。
這部電影講述了發生在當代的一件真實事跡:小宇的媽媽為了小宇嘔心瀝血,給他報了許多的補習班,小宇認為媽媽變了,不再是以前的媽媽了。後來小宇才發現媽媽得了癌症,再也不惹媽媽生氣,不讓媽媽操心了。他說只要做事倒過來,就會讓時光倒流,媽媽也就不會得病了。在小宇逆轉的腳步聲中,媽媽進入了手術室並且用愛的力量戰勝了死神。
化解危機的是什麼?沒錯,就是母子之間的那份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感情。在生活中,是誰默默無聞地為我們做飯、洗衣服?是誰嘔心瀝血地為我們操勞著?又是誰陪在我們的身邊,看著我們邁出一個個腳印?是——母親。
母親,這個庄嚴神聖的字眼,千古傳頌的主題,是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其實,天下每個母親都會像電影中小宇的媽媽那樣對待自己的子女,她們為了教育好我們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顧不上自己。她們給我們的愛遠遠過於對自己的愛。
我想,母親與孩子手拉著手在夕陽下走過,才是世間最美麗的風景。
在周五時,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張電影傳單,讓我們在周末抽時間去看一下這一部電影,我低下頭一看,名字叫做《母子情深》。
電影中的劉小宇在五歲時爸爸就走了,從此小宇就和媽媽相依為命。而小宇的媽媽劉麗卻在小宇九歲時被查出患了癌症,但是她不願意接受治療,因為她害怕自己進去了之後就再也出不來了,小宇就無依無靠了。於是劉麗就親手寫了幾份「尋母啟示」,為小宇找一個新媽媽,有許多的好心人願意幫助這個家庭,劉麗也幫小宇找到了一個富裕的新媽媽。
和小宇是鄰居的小武哥哥猜到了劉麗要干什麼,於是和小宇一起商量怎麼救小宇的媽媽。他們在網上發布了一個視頻,想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醫生來救小宇的媽媽。劉麗的病終究不能再拖了,於是小宇就住在了新媽媽的家裡。而劉麗則一心一意看病、做手術。
在劉麗做手術的這一天,許多好心人都來為她祈禱,而小宇則天真的認為只要倒著做事,時光就會倒流,媽媽就會好起來,爸爸也會活過來,電影就在小宇倒著的.腳步中結束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後,我被小宇的懂事感動了,他知道媽媽生了病,於是就不惹媽媽生氣,還幫助媽媽幹活。而我們呢?正好倒了過來,是媽媽幫助我們幹活。又亂又臟的卧室,媽媽收拾;吃過飯的碗碟,媽媽收拾;甚至連自己的書包都是媽媽整理,和小宇相比起來,我們是不是差太遠了呢?
其實,幫助媽媽,就可以從很小很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吃過飯的碗筷幫助媽媽收拾、做家庭作業不用媽媽費心、還可以給媽媽做一次飯等等。讓母親也能感受到我們對她深深的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自我們出生開始,母親就一直陪伴著我們。今天我看了一部大型教育片《母子情深》,這部影片讓我對於母愛這個詞更加理解。
電影採用的是回憶的手法,小男孩喬喬在母親節那天的學校會場上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喬喬的媽媽麗麗曾經是一位當紅歌星,卻因為戀愛原因被上級訓斥和被閨蜜警告不要和男友徐文龍繼續交往,但麗麗卻是已經墜入愛河,不聽勸阻,放棄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業,捧紅了徐文龍,可是徐文龍在成為了歌星後卻拋棄了麗麗,傷心欲絕的麗麗帶著肚子里的孩子來到了動物園工作。
當麗麗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生子的時候,她的丈夫卻和別的女人結婚了。喬喬出生後,母子倆相依為命,麗麗因為生喬喬時大出血,而體弱多病,幹活的時候經常暈倒。喬喬很懂事,每當媽媽修理灌木叢的時候,剛上幼兒園的喬喬便趕緊拿來筐子,幫媽媽把修剪掉的雜草裝入了筐內。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喬喬和麗麗母子倆的生活一直都很平靜,直到有一天徐文龍出了車禍,失去了生育能力,徐文龍在經過了這次事故之後,他突然醒悟了,決定找回麗麗。在經過了一番尋找後,他們一家三口終於團聚了。
影片中,喬喬一家在公園中玩蹺蹺板的場景多麼溫馨快樂,陪伴孩子成長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小主人公喬喬是缺少父愛的,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養育成人,麗麗是一位堅強的女性;喬喬也是一名特別懂事的孩子,能在苦難中與媽媽共同支撐起這個家。他們母子倆的感情是深厚的。
今天媽媽能與我一起觀看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愛在哪裡?愛在心裡,在共同的經歷里。
在五年級的某一天我隨父母一起來到電影院,觀看《母子情深》這部電影,這部電影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這部電影主要寫了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喬喬,在一次活動中,面對全校家長同學講述她與她母親的故事。在喬喬的故事中,他母親是一個單身母親,在生喬喬時沒有一個人去幫助喬喬的母親;生下喬喬後,又含辛茹苦的將喬喬撫養長大,成為一個陽光的男孩兒。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偉大母親對喬喬那濃濃的母愛:有次,在一個下著瓢潑大雨的夜晚,喬喬突然發起高燒,他母親來不及穿鞋子,直接將小男孩兒背起,拿出僅有的一把雨傘,打在小男孩兒頭上,自己冒著大雨,沖進了茫茫大雨中,一路上,喬喬的母親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濘的小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當終於走到醫院時,喬喬母親眼睛裡已布滿了血絲,身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而那還沒來得及穿鞋的腳上有一條很深的口子,裡面再冒出殷殷鮮血,看見小男孩疲憊地依偎在母親的懷中,已無大礙,母親欣慰的笑了……看到這我早已熱淚盈眶,忍不住靠著母親的肩頭,低聲哭了起來……
回家路上,我想起了那日與母親的爭吵:我因為作業沒寫好被母親多說了幾句,我就與媽媽吵了起來,甚至說出要離家出走之類的話,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原來母親一直都是愛我的,而我卻要與母親鬧別扭,甚至說出要離家出走的話,我真不應該!我肯定傷了母親的心!而且傷得那麼深!我想母親對我的一點一滴,都是深深的愛啊!都是對我的關懷呀!
是呀,母親是偉大的,她能為自己的兒女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回報母親,孝敬母親,不讓母親生氣,傷心。
⑨ 電影母親的觀後感
感覺上很久沒有這么閑情地看一部電影。
先罵一下此片導演奉俊昊,什麼片子不好拍偏要拍這種類型的電影。當然,我承認而且始終認為好的導演堅持自己的風格是很重要的。比方說,蒂姆伯頓的黑色童話,蓋里奇的黑色幽默,還有賈樟柯、蔡明亮、王家衛、昆汀塔倫蒂諾之流的特有風格。在一種特有風格已被觀眾認可的情況下在忽然轉變到另一種風格,除非將另一種風格發揮到極致,否則就是敗筆。失敗的例子是北野武,《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已經形成了他的特有風格,而且《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是被我認為最好的愛情片之一,雖然大家認為他的片子是暴力美學,但是我覺得北野武的電影最大的風格是「沒有表達的表達」——專業詞語好像叫「隱喻」,是那些不需要用台詞表達而用鏡頭來表達出來的東西。這也許是因為北野武本人並不擅長言辭,或者他本身的編劇水品有限,台詞不足用鏡頭補足。北野武在《座頭市》之後就沒出過好東西,影評人說是江郎才盡了,看到影評人對《雙面北野武》、《導演萬歲》、《阿基里斯與龜》的評價時讓人想到北野武之前也出產了垃圾《性愛狂想曲》。風格是跟個人喜好密切相關的,輕易嘗試自己不喜歡更或者不擅長的領域,很可能會從神壇上摔下來。
回過頭來講奉俊昊,為什麼我要罵他?就像在數年前看他的`《殺人回憶》一樣,那種頭皮發麻,一直冷到脊樑骨的感覺絕對讓人不好受,那些對真相的追尋的情節,若隱若現的線索,以及秘密即將揭開時的窒息,還有懸疑片特有的緊張配樂,但當真相揭開的時候,卻發現原來有些東西揭開的只是人性,考驗你在事實面前的接受能力罷了。在他的電影里「正義」這兩個字被縮小到不能察覺的地方,「真相」和「人性」成了讓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殺人回憶》里,真相似乎就在眼前,但是正義卻得不到伸張。在《母親》里,真相就是影片里展現的事實,但是在人的情感面前,人性是不是到達可以被接受的程度了呢?《殺人回憶》、《母親》毋庸置疑都是好影子,問題在於你接受不接受影片中展現出的事實。它們可不像大多數美國電影,是大團圓的結局。
正義的一方通常是大多數人,而真理通常被少數人發現,有時候,人們舉著自以為正義的旗幟來消滅真理。這一點在歷史上並不陌生。所以試著接受事實,世界並不總是美好,人性也會醜陋。又或者這世界本身就是荒謬的,人生又是毫無意義的呢?
懸疑片看得少,看多了也許會見怪不怪了吧。
⑩ 《我的母親》觀後感
《我的母親》是一部由南尼·莫萊蒂執導,瑪格麗塔·布伊 / 南尼·莫萊蒂 / 約翰·特托羅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
《我的母親》觀後感(一):我們忙得都來不及焦慮了
危機為什麼總是和中年搭在一起,中年危機又為什麼更多都是男性為主角。我琢磨著多數外國人,尤其是西方,成年人多數得到中年了才體會到壓力,比如所謂事業上的成績,比如和下一代關系,比如自己的家庭關系,比如人生幾何,年輕時的他們可以沒心沒肺,壯年的他們可以一心一意做某件事情。天朝的我們從小就亞歷山大啊,我們沒有太多沒心沒肺的日子,我們還沒壯年呢就開始成家立業,我們也沒有太多機會考慮自己的價值,因為有房貸像個老虎一樣在後面追,多數的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去體會危機,想想這所謂的中年危機也是閑出來的。
這就是一部貌似有關中年危機的電影,主角很難得是個女性,同上訴理由,女性的心境相比男性總是更平和一點,我們相比更容易滿足於歲月的靜好,中年的女性可能滿足於家庭和孩子,可能滿足於一份還挺體面的工作,我真的不是說女性不能幹,只是我們更容易恬然。所以電影里的瑪格麗塔在煩惱什麼呢,焦慮,焦慮於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和不順利,焦慮著媽媽的身體,媽媽於瑪格麗塔是全然的包容,媽媽可以容忍女兒的一切無理取鬧,只有在媽媽那裡,瑪格麗塔才可以徹底得無所顧忌,失去這樣的`包容也許引發了其他各種焦慮,其實說中年危機也許有點過,也就是某一特定時期的家庭,親人,生活的那些個點點滴滴,瑣瑣碎碎,其實這些我們都有的,只是被掩蓋在忙綠的每一天里了。
《我的母親》觀後感(二):我的母親
生命中的最痛莫過於親眼目睹和經歷至親的離去,Nanni Moretti在2000年金棕櫚名作《兒子的房間》里已克制而動情地展示過這個主題。今年這部新作《我的母親》依然採用內斂的手法來敘述年邁母親被疾病折磨至離世的整個過程。不過,導演卻安置了另一條女導演拍攝電影的情節,兩條平行發展的主線沒看出有什麼互補或者沖突,說白了也只是反映身為電影從業人員譬如導演的辛酸,一邊要顧及電影片場的群眾演員和性格古怪的美國大牌,另一方面則要日夜擔憂在病榻上的老母親。要把片中女主角的職業轉換成別的,我看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Nanni Moretti之所以選擇拍攝導演這個職業的故事,很容易猜得出是跟他本身的經歷有關。從這個層面來看,影片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私電影」的烙印,這簡直就是Nanni Moretti的多年來一成不變的作者風格。其實早在2007年的《凱門鱷》里,他已嘗試過類似戲中戲的手法,而且那部片子處理得更有趣味,這部新作明顯有炒冷飯的嫌疑了。唯一讓我滿意的是夢幻和現實場景的交融,頗有義大利電影傳統的味道,而遠在大洋彼岸的Woody Allen也採用過這種幽默風格來構造自己的作品,好比經典的《安妮·霍爾》。
《我的母親》觀後感(三):金谷園中荒映月打一個生肖;躑躅花開紅照水打一個生肖
首 次 合 作 《 三個 肖 》,第2天 辦 理 入 會700元/期
辦 理 入 會 之 後 就 提 供 — 肖,中 後 提 成 30%。
)致-電: 139-2740-5880
010期-牛兔雞-出:牛06准
009期-雞豬兔-出:豬32准
008期-猴狗鼠-出:猴47准
007期-鼠猴虎-出:猴11准
006期-雞羊豬-出:羊24准
005期-蛇兔羊-出:蛇14准
004期-狗虎猴-出:虎05准
003期-馬狗鼠-出:馬13准
002期-鼠虎猴-出:虎29准
《我的母親》觀後感(四):明顯有炒冷飯的嫌疑
生命中的最痛莫過於親眼目睹和經歷至親的離去,Nanni Moretti在2000年金棕櫚名作《兒子的房間》里已克制而動情地展示過這個主題。今年這部新作《我的母親》依然採用內斂的手法來敘述年邁母親被疾病折磨至離世的整個過程。不過,導演卻安置了另一條女導演拍攝電影的情節,兩條平行發展的主線沒看出有什麼互補或者沖突,說白了也只是反映身為電影從業人員譬如導演的辛酸,一邊要顧及電影片場的群眾演員和性格古怪的美國大牌,另一方面則要日夜擔憂在病榻上的老母親。要把片中女主角的職業轉換成別的,我看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Nanni Moretti之所以選擇拍攝導演這個職業的故事,很容易猜得出是跟他本身的經歷有關。從這個層面來看,影片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私電影」的烙印,這簡直就是Nanni Moretti的多年來一成不變的作者風格。其實早在2007年的《凱門鱷》里,他已嘗試過類似戲中戲的手法,而且那部片子處理得更有趣味,這部新作明顯有炒冷飯的嫌疑了。唯一讓我滿意的是夢幻和現實場景的交融,頗有義大利電影傳統的味道,而遠在大洋彼岸的Woody Allen也採用過這種幽默風格來構造自己的作品,好比經典的《安妮·霍爾》。
《我的母親》觀後感(五):《我的母親》:導演自己的命題作文
導演: 南尼·莫萊蒂
主演: 馬吉莉塔·貝 / 南尼·莫萊蒂 / 約翰·特托羅
這樣一個片名就像我們學生時期的一個命題作文,在義大利導演的鏡頭下故事從電影開始,並沒有將鏡頭對准母親而是從子女的工作開始,本片或許多少有點兒像是導演的自傳體故事,畢竟身為導演的莫萊蒂拍攝這樣一個導演視角的故事很難不引起觀眾的遐想。
盡管這部沒有什麼高潮的電影或許看起來缺少點兒精彩,但就個人來看還是很喜歡這樣的題材,整體敘事沒有任何的拖沓,故事在兩條線索上穿插進行,一條在導演拍攝現場,另一條對准病榻上的母親,在這樣四平八穩之中導演似乎在還原一種生活的常態,生活還在繼續盡管母親很快就要離開人世離開自己,卻依舊無法停下那個「追求」的腳步。導演似乎有些自責的出演了片中主角哥哥的角色,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心中的某種虧欠,片中導演所飾演的角色為了母親放棄了工作,更多的陪在母親的身邊,盡管如今似乎母親的病情也沒有好轉的跡象,在影片的結尾也離開了人世。
可能南尼·莫萊蒂用這樣一部電影來紀念自己的母親,如果這樣來看,本片依舊有著些許的命題作文的意味,只是亞平寧的導演沒有用一種傳統的思路來完成這份作業。個人還挺喜歡本片也是出於這個原因,盡管本片名叫《我的母親》但其實焦點還是在導演這個人物本身,母親反而成了一個側面的烘托,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敘事之下,母親這個頗具象徵意義的人物顯得更加的深刻,同時起所代表的內涵也隨之豐富了不少。如果本片正面刻畫出一個母親的形象則多少會顯得太過具象而失去了象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