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戰爭片怎麼拍攝的

電影戰爭片怎麼拍攝的

發布時間:2023-03-05 11:55:15

❶ 戰爭片里槍戰死人怎麼拍出來的

有些是臨時演員或群眾演員、化妝後倒在地上,找來爆破師弄幾個煙霧、道具場景做些破敗的效果,再用攝影機拍下,再用電腦軟體進行處理。

❷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❸ 在紀錄片裡面,太平洋戰爭,日美雙方航母交戰的視頻是怎麼拍下來的

太平洋戰場上,雙方都有戰地記者,用相機和攝影機都記錄了很多的戰爭畫面,相比較而言,美軍的記者更多一些。同時在美軍里,很多人也是有照相機的,戰後也有很多私人照片被披露出來。在一些重大行動里,美軍是有飛行員負責拍攝戰斗場面的,如擊沉大和號的畫面,就是美軍的飛行員拍攝的。

❹ 彩色的二戰戰爭記錄片怎麼拍下來的

和黑白的紀錄片拍攝方法一致,取決於拍攝者距離戰場有多近。相關紀錄片可見2001年的《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下為詳述:



也即是說,在Colorol技術出現之後,如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這樣拍攝短片的發燒友就已經確實存在了,而這個時間,是1928年。






注1:這應該是最易被找到的一張圖片,常被用於靈異文章中。

❺ 萬里征途電影的戰爭是怎麼拍的

採用了3D的拍攝手法。《萬里征途》電影的戰爭比較真實,採用了3D的拍攝手法,將場景拍攝的活靈活現。《萬里征途》是一部戰爭題材電影。

❻ 7種類型片必備拍攝指南

類型電影是電影產品的標准化,其中必然包括影像造型的標准化,或者說形成影像風格技巧手段的標准化。

對於製作者,電影的類型代表了電影表達的慣例,而對於觀眾,電影的類型則是電影體驗的慣例。

一.西部片的視覺慣例

在美國,西部片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西部片的影像特點就是通過畫面來展現美國西部的風光、景色、地表和地貌等等。

通過《與狼共舞》《不可饒恕》《老無所依》《血色黑金》《天地無限》等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的美國西部片,我們可以看到當代美國西部片的視覺慣例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點 : 

1.大量使用大全景或者是大遠景,結合鏡頭的橫向移動來展現美國西部自然景色和風光。

2.大量使用自然天氣的變化,比如:陰天,清晨,傍晚,雨天,風天等,可以渲染和營造具體情節的氣氛,同時也反映人物在所處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

3. 全片整體的色調大多都是棕黃色調為主。

4.色相的控制,多數情況把飽和度降得比較低。

5. 全片大量畫面以大光比、高反差的光效,強化西部片的影像風格。這些慣例手段的准確運用,形成了觀眾對西部片的基本視覺認識,在掌握這些基本手段後,所呈現的西部片類型的影片是觀眾所能接受的。

二.   歌舞片的視覺慣例

歌舞片從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至今一直是深受廣大觀眾所喜愛的電影類型。歌舞片在題材上大多會以喜劇和青春愛情這類題材為主,但是隨著觀眾觀賞習慣的變化,考慮到市場因素,歌舞片中也出現了諸如《理發師陶德》這樣口味迥異、具備驚悚氣質的影片。但是不論影片氣質是喜劇、愛情還是驚悚,它的類型決定了這些不同氣質的故事都必須具備市場與觀眾認可的歌舞片特點。

換言之,這些電影在創作上必須迎合觀眾的興趣取向。至少在形式上要有美妙動聽的歌聲,要有富於視覺享受的舞蹈動作與場面,影像及造型上追求唯美華麗,以自己獨特的視聽效果調動觀看者的生活感知經驗,帶給觀眾心理上獨有的感受,給人以精神層面上的愉悅。

正因為如此,歌舞片才會那麼活力四射,觀賞氣氛才會那麼令觀眾滿意,從而保證這一類型的影片在今天以商業運作為目的的市場上經久不衰。

《歌劇魅影》《理發師陶德》《芝加哥》《歌舞青春》等上世紀 90 年代的歌舞片呈現出它們共有的一些視覺慣例:

1. 擁有色彩豐富的布景和道具,服裝和化妝鮮艷,經常以冷暖對比進行搭配,從色彩關繫上盡量追求華麗。

2.充分運用燈光和影調的變化來表現人物心理情緒的變化,以此配合故事情節的氣氛變化。

3. 在舞蹈段落,構圖多以幾何圖形為主,如三角形、放射形等。

4. 拍攝歌舞場面時多使用手持拍攝方法,機位運動靈活,大量鏡頭是帶前景的橫向移動、升降或前後移動,通過剪輯,結合大量特寫鏡頭,以此讓影片富有動感與節奏。

5. 攝影機的角度和位置,以豐富的跳躍性來追求變化,多利用一些極端角度機位進行拍攝。

6.色彩使用主觀性強,視覺效果刺激。可以說,歌舞片幾乎是一個綜合了攝影造型、服裝設計、燈光造型、舞檯布景、後期特效與調色等所有電影視覺造型處理手段以及語言、音樂、音響等聲音造型語言的電影類型——完美地集視覺與聽覺造型手段於一體的電影類型。

在這些手段之上,再加以演員表演、音樂和舞蹈的融和後才呈現給觀眾一種特殊的視聽享受形式,幾乎是所有電影藝術手段加上電影技術手段的綜合結晶。

三.戰爭片的視覺慣例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美國戰爭片,從拍攝手法和視覺效果上面開始走血腥而真實路線,展現戰爭場面的宏大,對戰爭殘酷性直接表現。

通過《細細的紅線》《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拆彈部隊》等幾部優秀影片,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戰爭片在視覺慣例上的特點:

1. 影片整體的色彩基調多使用藍灰色或者是棕黃色的調子。

2. 場景和服裝色彩相對單一,多與大環境融為一體。

3. 飽和度控製得比較低,使觀眾心情容易沉重。

4. 內景多採用大光比、大反差的影調效果,外景一般都會曝光過度一些。

5.大量使用手持、肩扛、跟移、甩鏡頭和小變焦,讓畫面富有動感,增加影片緊張性。

6. 多使用高速攝影來表現一些戰爭場面。

7. 多運用帶前景的俯拍,營造偷窺感受,表現緊張氣氛。 由於這些視覺慣例的持續使用,同時不斷結合新的設備與技術發展,當代戰爭片營造的畫面氛圍越來 越真實。觀眾對這些視覺慣例的感受也越來越清晰。

四.黑幫片的視覺慣例

黑幫片自上世紀 20 年代誕生以來,一直是好萊塢最主要的類型電影之一。追根溯源,黑幫電影 並不是光憑想像就產生出來的娛樂片,而是電影人 用藝術手段來反映現實社會人們生活狀況的寫實影片。

《美國黑幫》《紐約黑幫》《毀滅之路》《無間行者》 等美國黑幫片,在色彩處理、影調的運用和攝影的 拍攝手法等視覺造型手段上面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

1. 在色彩基調上,影片都以灰藍色或者棕色為主,營造老舊而沉悶的影調,色彩搭配相對比較單調。

2. 影調效果上,影片整體多以低調為主,人物多採用較大反差的處理方式,同時利用影調的變化,來營造環境的氣氛和人物情緒內在的心理變化。

3. 在拍攝手法上,多使用手持、肩扛和運動攝影,來表現一種動盪、壓抑和不安定的視覺效果。

4. 多使用升降運動鏡頭來表現全景。

5. 橫向移動鏡頭來展示環境的氣氛。

6. 在一些犯罪場景的處理上,多以雨、夜、煙、霧等手段營造氣氛。

黑幫片對於國產影片來說,基本是以民國背景發生為主,上述手段如果能夠得以精確運用,相信是可以營造一個觀眾認可的黑幫故事所具備的氛圍。

五.恐怖片的視覺慣例

近兩年來,恐怖電影不斷掀起票房和輿論的熱潮,這一類型電影的聲勢遠遠高於其他形式的影片,從而形成了恐怖電影製作的新一輪高峰。

通過《紅色之山》《驚聲尖叫 3》《嗜血破曉》《新喪屍出籠》《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等幾部影片,我們可以找到美國恐怖片中利用畫面製造緊張氣氛的一些規律和技巧,這也是這一類型電影的視覺處理慣例:

1. 多利用大全景製造不安定的氛圍。

2. 利用場景結構,藉助暗調的前景做橫向移動,使畫面跳動不安。

3. 局部光線照明,畫面大面積處理成暗調,亮部也不會過亮,一般控制在曝光點上一級。 4. 用一些較快的推鏡頭,使景別變化明顯,增加沖擊力,特別是針對一些重要道具。

5. 多用大的全景俯拍,加上緩緩移動,模擬第三者主觀視線。

6. 人物近景和特寫多用俯拍和仰拍,人物適當變形,強化氣氛。

7. 多用陰天拍攝,晴天增大光比,選擇中午拍攝,使人物或景物的投影不美觀。

8. 把一些光源處理成動態的,造成光影的動盪。

9. 部分場次安排為夜景、雨景或者大風等非正常天氣,利用這些營造畫面中的恐懼。

10. 人物全景時,盡量處理成剪影或半剪影,背景也不宜過亮,高出人物兩檔即可。

11. 一些畫面有意做成負像、粗顆粒、偏色等特殊效果,加強視覺沖擊。

12. 人物運動時,鏡頭可以手持跟拍,營造不穩定的效果。這些視覺慣例的使用,會營造出很好的恐怖氣氛。

近幾年,國產恐怖片有明顯的上升跡象,緣於眾多片商青睞這種具有「以小博大」可能性的影片類型。但如果影片不能呈現上述的視覺慣例,則很難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情境當中。

六.公路片的視覺慣例

公路片一直是好萊塢比較為受觀眾歡迎的類型電影之一。以汽車為交通工具,主人公沿途所遇到和發生的事件,引出一系列的矛盾沖突。表達主人公隨著路途的行進,心理、情感、性格和思想的變化過程。

通過《我心狂野》《天生殺人狂》《不準掉頭》《杯酒人生》等幾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公路片在視覺慣例的使用技巧上有這樣一些特點:

1. 多是使用大全景和遠景鏡頭來表現公路沿途自然風光和地貌,一般是人煙稀少,較為空曠或者荒涼。

2.會有大量的航拍或者高角度的俯拍,表現在公路上行進的移動感受。

3. 都會使用一些長焦鏡頭,表現公路的距離感。

4. 影片外景多採用高反差和大光比的處理手段,影調上給予觀眾一種明朗的效果。

5. 較多利用偏暖的色調為主,通過色彩的視覺張力給予觀眾一種溫馨心理感覺。

6.會利用天氣色溫的變化,表現公路周邊的氣氛,突出人物當時的情緒。

在公路片具體創作中,這些基本的視覺慣例還是要實現的,否則就很難具備公路電影的特殊氣質。

七.青春片的視覺慣例

青春片是美國類型電影中一種針對特定人群的電影類型。影片故事情節的取材多是以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或校園生活為主,故事發生多以學生和老師為群體,或以父母和孩子們為對象。

這類影片男女主角大多擁有清新脫俗的形象,一些影片中還借鑒其他類型的特點,加以動感精彩的歌舞表演,藉助這些手段,影片所傳達出來的健康向上的價值觀,鼓勵著當今的青少年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些影片能夠引發孩子們仿效,讓他們喜歡音樂或舞蹈,擅長某項運動,打破小團體,不受束縛嘗試新事物,勇於展現自我。因此這一類型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力量,顯示出巨大的能量,這也是青春勵志電影在美國大受歡迎的原因。

我們看《朱諾》《發膠》《重返 17 歲》等青春影片,可以清晰地找出它們在視覺慣例運用上共同的特點。

1. 影片整體光影效果盡可能處理成高調,給觀眾一種明朗、輕松、歡快的感覺。

2. 影片色彩基調的處理,多以暖色調(多為紅色或是紅棕色)為主,通過色彩的張力映襯出影片裡面年輕人的激情。

3. 在色彩的搭配上面多是以基色之間的搭配為主,如紅和藍搭配,黃和綠搭配,達到視覺的色彩平衡。

4. 特寫鏡頭使用較多,畫面沖擊力大,符合青年人觀影習慣。

5. 鏡頭運動頻繁,與影片中的人物所處年齡段的性格相吻合。

在青春片的創作中,如果對這些視覺慣例能夠有意識的使用,達到較好的畫面效果,一定會幫助影片形成觀眾所熟悉的青春片的影像特點,進而使觀眾喜歡影片的整體風格,最終幫助影片獲得觀眾認同。

但是當電影宣傳給出影片的風格、類型後,觀眾對影片的整體就有了一個相對的概念,也即觀眾心裡對 這一類型影片的印象,究竟是恐怖片還是歌舞片,是西部片還是黑幫片?觀眾不會混淆,除非宣傳導向出了問題。

觀眾有了這個判斷後,當他進入影院,影片一定要呈現出他所希望的,或者說他已經判斷出 來的這部影片的風格及手段。這是一種滿足感,商業電影必須要滿足觀眾。但只有滿足感是不夠的,還要給觀眾一種意外,這種意外會讓觀眾驚喜,覺得過癮,進而產生超值的心理暗示,從而令影片獲得好評。

就比如說最近的《降臨》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對影視攝影行業感興趣,那麼你可以點我頭像關注下我哦。

閱讀全文

與電影戰爭片怎麼拍攝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片贏了晉級輸了被殺電影 瀏覽:684
韓國電影出軌下載地址 瀏覽:269
電影票團購糯米網上海 瀏覽:680
俄羅斯電影老爺爺是狙擊手 瀏覽:732
韓國圖謀電影 瀏覽:122
老電影全集大全趙本山 瀏覽:110
電影位面大抽獎 瀏覽:135
比較的電影愛情電影 瀏覽:817
沈騰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182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國經典動畫 瀏覽:38
拉幫套是電視劇是電影 瀏覽:238
甄子丹黃曉明一起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15
電影票房的收入包括哪些 瀏覽:764
唐探3電影票怎麼兌換 瀏覽:855
芒果tv電視劇的電影 瀏覽:971
池恩卓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55
電腦上看電影可以快進嗎 瀏覽:655
春節假期有哪些電影上映 瀏覽:635
電影盜墓電視劇大全全集下載 瀏覽:972
男男電影推薦2015排行榜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