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妖貓傳》值得看嗎怎麼評價
這部電影非常值得看。
作為陳凱歌精心籌備了六年的奇幻巨作,《妖貓傳》在去年年末的上映,無疑為中國電影市場投下了一枚巨型炸彈。
電影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四部曲)》。這套書大膽地利用李隆基、李白、高力士、安倍仲麻呂、白居易、柳宗元、韓愈等真實歷史人物為襯托,講述了因楊貴妃之死而引發的一連串奇幻的詭異事件,抒發作者本人的宇宙觀,構成了一幅龐大的歷史幻想畫卷,是日本作家對中國大唐進行文學想像的一部重要作品。而電影在改編上大刀闊斧地對原著再次進行了重塑。
這幾場戲的細節都叫人感慨——這個劇本在幽微的地方控制之出色,擁有了能讓人分不清何為虛幻何為真實的筆觸,又能在關鍵時刻把要探討的東西和盤托出。
B. 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古裝劇,應該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1、什麼時候評價一部電影可以無視故事結構,只談主角顏值和特效了?
電影四大類:故事片、美術片、紀錄片、科教片。
《三生三世》一部仙俠故事片,與懸疑、推理完全不搭邊。很多觀眾說看不懂,粉絲就在各平台講解劇情。公重號小張影院回復三生三世
這是粉絲該乾的事嗎?這是電影製作人該乾的事啊!
劇情不好就是不好,非要說原著內容太多了,放不下。
說電影劇本改了很多,和抄襲原著沒關系的是你們!說原著內容放不下的也是你們!可把你們能壞了!
2、什麼時候寫影評可以不討論劇情、演技、景別、構圖、光線與色彩、運動與造型、蒙太奇……只談主角顏值和特效了?
「哇!顏值爆表!暈了暈了!9.5分!」
之前有個萬粉大v說了劉亦菲演技不行,被噴的體無完膚。後來還被舉報、被掛人,答案被建議修改了。
這次不知道大V們在蓄力還是愛惜羽毛不敢說話,暫時還沒看到中肯、客觀的影評。
我一個小透明無所謂,隨口說幾句。
不針對電影,只針對盲目吹和盲目黑的粉絲。
另:不是年齡歧視,但高贊學生居多,話題關注也是偶像。
9、哦!還有,抄襲的事很難繞過去。
你們既然說電影製作非常有誠意!
那挑選本子的時候,都不稍微打聽一下或者是查一查嗎?
如果沒有查證、打聽,沒有認真選本,那這叫什麼誠意?
C. 如何評價古裝劇《劍王朝》
不是很好看,劇情節奏和人物造型都是太草率了。
然後再說造型,男主李現從前期公布的定妝海報來看,他飾演的丁寧俊朗挺拔,眼神犀利,頗有青年才俊之感。但從播出的劇集來看,李現的服裝和劉海造型,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總的來說,不是很好看。
D. 如何評價電影《綉春刀2》
誠然,《綉春刀2》在當今的國產電影中可以算得上是良心之作,在情節、台詞、攝影、動作、道具、服裝上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所以大家對它贊賞有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是這么比的,我是抱著時隔三年之後想看看路陽是否能給我帶來更多驚喜的心態來看的這部電影。因為我至今為止記得三年前在電影院看《綉春刀》,影片結束片尾曲出來的時候全身汗毛豎起,內心百感交集的那種顫栗感,但這次《綉春刀2》結束的時候,我並沒有那種感覺。為了找到原因,我回家又把第一部詳細回顧了一遍,來講一講兩部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在我看來,《綉春刀2》是導演路陽非常努力地對《綉春刀1》的復刻之作,可惜並未超越前作。
說是復刻之作,我是有理由的。首先,兩作的故事極其相似。第一部是沈煉為了錢放走了魏忠賢,反而被人追殺以求滅口,還連累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第二部是沈煉為了愛情放走了北齋,因此不小心發現了朱由檢在船上動了手腳的內幕,然後被人追殺以求滅口,最後自己的兩個朋友也死了。坦白講,相似的故事講一遍讓人感慨,講兩遍就有些無聊。而且,第一部為了錢的理由顯得更充分,因為不僅僅是他自己需要錢到教坊司去贖周妙彤,而且他的大哥也需要錢打點晉升百戶,他的小弟也需要錢擺脫丁修。相比之下第二部因為發現要殺的人是自己一直贊許的作畫先生而且還是個漂亮姑娘就和自己的同僚翻臉,還不小心把人殺了,就顯得有點像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別說什麼出於道義看不得姑娘被辱所以暴起傷人,我相信對逆黨家眷的凌辱在當時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其次,兩作的人物極其相似。兩作雖然具體故事不同,但居然可以近乎於一一對應地找到對應的角色。劉詩詩演的周妙彤對應楊冪演的北齋先生,來充當張震的紅粉佳人這個自不必說。張譯的陸文昭和王千源的盧劍星都是胸有大志為了目標能屈能伸卻也重視兄弟情義的人,而靳一川和裴綸這兩個人則成了兩部電影里的溫情和搞笑擔當。就連眾位贊不絕口的辛芷蕾飾演的丁白纓,在第一部里魏忠賢身邊也有一個趙姑娘。看多了武俠小說就知道,各方勢力主子身邊基本都有一個武藝高強又忠心耿耿的女性角色,這本身已經不是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人設了。兩部的點睛角色,第一部是加錢狂魔丁修,第二部是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兩個人不僅人設豐滿,演員也完成得非常出色。而我為什麼說第二部不如第一部,很簡單,在於細節,在於鋪墊,在於由這些細節和鋪墊組成的最終導致的人物形象的不同。說個很有意思的話:看完第一部《綉春刀》,你會覺得從道德上評判,沈煉不是個好人。但是看完第二部,沈煉反而像個好人了,這就是細節上導致的偏差。
首先,第一部開篇,沈煉沖進陳府,斷了男主人弟弟的一條胳膊,同時用男主人的女兒威脅男主人,讓他交出許大人的下落。至此,沈煉乃至錦衣衛殘忍的形象在電影里就立住了,因此後面劉詩詩反復說「我怕你啊」就還顯得比較可信。而到了第二部,唯一能顯得錦衣衛只是走狗的戲就是去殺北齋先生,結果凌總管想要侮辱北齋還被沈煉打斷了。所以在觀眾眼裡,錦衣衛到底是什麼性質的身份,是很模糊的。看完第二部,人們只知道詔獄很可怕,魏忠賢很可怕,但是錦衣衛是個什麼身份,完全沒感覺。其次,也就是我剛才提的動機這件事上,第一部的理由更充分。前面盧劍星提醒百戶大人升他的官職,百戶大人一句「要麼再拿點錢來,要麼就閉嘴等著」,盧劍星面露難色。然後沈煉想贖周妙彤出教坊司,周妙彤說「就你那點俸祿,要攢到何年何月」,還有靳一川反復被他師兄敲詐還找沈煉借錢,都在反復說,這哥兒仨,真的很需要錢。所以後面沈煉為了一己私利拿了魏忠賢的錢放他走才很可信。而到了第二部,沈煉一眼看上了北齋就為她捨身犯險,反正在我眼裡,就覺得是被迷了心竅。
再次,在兄弟情的鋪墊上,第一部遠比第二部要豐滿。第一部有個細節,盧劍星為了靳一川補衣服,還包括三個人一起走在熱鬧的街市上,還包括沈煉為了盧劍星和靳一川買通別人。這些是你真真正正看到了的,所以後面盧劍星為了沈煉伏法,觀眾才會感慨,他們是真的兄弟情,這種兄弟情里充滿了煙火氣。但到了第二部,裴綸說和殷澄是朋友,沈煉說「我和殷澄也是朋友」,關鍵是,並沒有演出來啊。而且照理來說陸文昭和沈煉應該也是朋友,但直到陸文昭為了沈煉壓下殺凌總旗之前,你根本感受不到他倆是朋友。當某種情感的傳遞,需要靠台詞而不是情景的時候,其實是很難引起觀眾的同理心的。這也就間接導致了裴綸和沈煉的同盟變得有點莫名其妙,陸文昭和沈煉的反目也沒給人多大的震撼,雖然隨後從整部電影的復盤來看邏輯上是通順的,但是在情節演出來的瞬間,觀眾只是吃著爆米花,少了情感上的共鳴。
最後,來說說愛情線。大家都笑稱沈煉真是萬年備胎。但其實第一部的沈煉和第二部的沈煉對待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部的沈煉,不管周妙彤是不是愛他,哪怕他明知道周妙彤不愛他甚至怕他也不想跟他走,他都執意要給她贖身帶她走。而他到詔獄里去救周妙彤的相好,也是因為周妙彤說「救了他我就跟你走」,本質上還是為了帶走周妙彤。而後來,他可以很直白地對周妙彤說「他死了,被我殺了。」第一部的沈煉對待感情,是佔有式的和搶奪式的。而到了第二部,他明明知道信王要殺北齋,居然還替他隱瞞,還對北齋說「他讓我帶你走,他讓你隨意畫畫,想畫什麼畫什麼」。這就真真淪為了明代好備胎。但事實上,到底哪個更有血有肉而且符合常理呢?我認為是第一個。因為第一個本身和沈煉在第一部中展現出來的殘忍是前後呼應的,而且當時的男人對待女人,尤其像錦衣衛這樣的男人對待女人,確實是「我愛你就要佔有你,管你願不願意跟我在一起」。
綜上所述,第一部里的沈煉,是自私的、殘忍的、甚至有些貪婪的,但同時又是重情重義的,他會為了錢做錯的決定,卻也會為了這個決定買單,拚命改正。這才更加符合路陽所要表現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而到了第二部,不管是殺了錦衣衛帶走北齋所顯現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是後面在愛情中為了照顧北齋的情緒不想告訴她信王要殺她還謊稱是信王想讓她走,還是最後憑借一己之力對抗強權,都給我一種感覺路陽在盡力讓這個角色顯得更「高尚」。而這種高尚,到了最後就有了一點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卻反而失掉了這個系列所要展現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這樣的主旨。還是那句話,《綉春刀2》是部好電影,但如果你很喜歡它的話,建議你去重溫一下《綉春刀1》,那將是更加讓人久久回味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