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福島50死士怎麼樣了

電影福島50死士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3-04-25 11:03:31

① 福島50死士的詳情

地震影響
2011年3月12日,因為發生里氏9.0級的特大地震導致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生核泄漏。 福島1號核電站內共有6座反應堆,其中1-3號反應堆在地震發生後自動停止運行,由於先後發生了爆炸,造成兩座廠房和一座反應堆外殼受損。電站冷卻系統因被海嘯引起的洪水淹沒癱瘓,反應堆內核燃料溫度居高不下,救援人員只好用消防水龍吸海水為反應堆降溫。
地震發生時,4,5和6號三座反應堆處於停止狀態,但其中儲藏的大量乏燃料同樣需要不斷補充降溫用冷卻水。因冷卻水不足,4號反應堆15日發生火災,幸被及時撲滅,沒釀成更大災難。資料稱,日本反應堆外殼很牢固,即便遭飛機撞擊後,也只會發生少量泄漏。
所謂乏燃料就是從反應堆中拆卸出來的使用過的燃料棒。負責核電站運行工作的東京電力公司15日晚間宣布,正考慮動用直升機參與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的降溫工作。其具體方法就是用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的直升機提起大量海水,然後將它們潑灑在4號機組附近用來儲存燃料的池子內。
留守死士
在日本福島1號核電站的四座反應堆氏裂接連發生重大險情,造成各類

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後,眾多救援人員紛紛撤走,由50人組成的「福島50人」搶險隊成為阻止福島核電站局面繼續惡化的最後一道防線。
據報,當地電視台收 到其中一名「福島50人」的家屬來信,指其留守福島核電站的父親現在還健康、平安,不過,核電站缺水缺糧,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信中還提到父親抱著必死的決心。核防護專家表示,他們連日在超高的輻射環境中工作,在500mSv以下,目前認為不會有導致急性放射症,但可能會提高未來的長期健康風險。
「福島50人」正爭分奪秒,試圖用自己的身體,築起保護福島核電站鎮橡的最後一道屏障。報道稱,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已將團隊重新增至181人。這批勇士無懼死亡、不求留名,只以全國上下的安危為念。
專訪
3月27日,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發出了第一篇關於這些「死士」的專訪。這是「福島50死士」首次接受的媒體專訪。
3月15日,深夜11點,東京消防隊「超級救援隊」負責人Kazuhiko Fukudome正在家中。突然,電話鈴響了。電話內容很簡單:「集合你的人,趕往福島。」然後就掛了。他回頭對妻子說:「我要去福島。」她看上去嚇壞了,但很快就鎮定下來,只說了兩個字:「小心。」她知道,此時,如果她表現勇敢,對丈夫是一種力量。 違抗命令的念頭從未閃過Fukudome的腦海,但其他雜念洶涌而來。在前往核電站的路上,寂靜無聲,誰都沒有說話。「無盡的擔憂籠罩著我們。我們執行過許多任務,其中絕大多數都在平時訓練中練習過,但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Fukudome說。
抵達核電站時已是凌晨兩點,3號機組開始發生核燃料棒熔毀。周圍漆黑一片,透過消防員的頭燈,看得見反應堆上冒著煙和蒸汽。所有消防設施都被毀了,他們得到通知:噴注海水,讓反應堆冷卻下來。
消防隊被分成三組。第一組開一輛消防車到距核電站800米遠的海邊,抽取所需海水;第二組在距離反應堆約2米處,實施噴注;第三組在殲旅閉前二組中間位置,隨時准備接應。
「情況遠比我想像的糟糕。一切都被埋在碎石之下,」Fukudome說,「鋼筋混凝土石塊隨處可見,所有下水道檢修蓋都被掀掉了,道路阻塞。我們根本無法把車開到海邊,所以只能扛著軟管,在黑暗中奔跑八百多米到海邊。」
附近停著一輛逃生車,始終處於發動狀態。如果放射性物質水平大幅上升,救生車將載著救援人員迅速撤離現場。而此時,對人體有害的核輻射,正源源不斷從反應堆迅速擴散。
「我們彼此大聲呼喊,『很快就到了!堅持到底!再把軟管拉過來一點!』都是類似的話,」Fukudome說,「我們都戴著呼吸器,所以必須大聲喊叫。當看到水從軟管中噴出來射向反應堆時,我們都大聲歡呼『成了』並向空中揮舞拳頭。然後,我們退後一些,因為軟管可以自動操作。」
除了呼吸器,他們只穿了平常的工作服,橘黃色的連衫褲上印著一隻瑞士聖伯納德救護犬的卡通圖案。「我知道那裡有放射性物質,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我就穿著平時的衣服,」Fukudome說,「外面再套一件薄薄的白色衣服,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了。」對於自己有沒有受到輻射,他說「是的,「但看上去似乎並不十分擔心。「我們在現場呆了26個小時,然後去了休息處,在那裡他們為我們做了檢測。我的衣服、襪子上都有很多放射性物質,所以都被沒收了。我們洗了淋浴,然後又做了檢測。我依然不算『徹底干凈』,但已經『足夠干凈』。」
供「福島50死士」暫時歇息的地方很特別,是一艘名叫Kaiwo Maru的漂亮四桅帆船。它停泊在距離核電站十幾公里遠的海港小名濱。這艘船原本准備開往夏威夷檀香山進行學員航海訓練,現在被臨時調來執行這一特殊任務。
小名濱也遭遇了海嘯重創,碼頭周圍的船隻都嚴重受損,水電設施均無法使用。但Kaiwo Maru自備發電機、淡水,還有一些原本為航海學員准備的供給。
船上的餐桌旁,幾名「死士」正吃著用咖喱烹煮的食品。這是他們幾天來吃的第一頓熱飯。甲板上有熱水淋浴可以沖洗,船艙里有舒適的床鋪可以睡覺。如果想放鬆緊張的情緒,這里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有不少漫畫書和各種報紙。
但沒人感到放鬆。疲倦、焦慮,籠罩著這些沉默的工作人員。「他們非常安靜,」船長Susumu Toya說,「吃飯時沒人說話。」給他們啤酒,他們也不喝。當嘗試著與他們說話時,從他們的臉上分明可以讀到一陣又一陣的恐懼和擔心。沉默,還是沉默。
「核電站後來能恢復電力,實在是上帝的庇護,因為在如此黑暗的條件下工作,實在是太可怕了,我感到很不安全,」來自岩手縣的電力維修工Akira Tamura說。
和消防員們一樣,這些維修工進入核污染區後只有最基本的防護配備。他們每個人都配有呼吸器,但全套的防護服只有幾十名長時間呆在核電站的高層工作人員擁有,不可能人手一套。
大多數工作人員穿的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製成的白色套裝,和普通油漆工或清潔工穿的制服材料一樣,可以防止放射性物質接觸皮膚或進入人體,但不能抵擋大多數輻射。為了避免輻射物附著在制服表面,這些制服只能使用一次。目前,核電站里已堆積了上百件廢棄的制服。
他們的主要防護來自兩個能追蹤放射性物質的「徽章」,一旦達到危險標准,它們會發出警報。「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們沒有一直呆在最危險的區域里,」一名「死士」說,「他們(東電公司)對我們說,只要我們不是一直呆在那裡,附著在制服表面的放射性物質就不會影響我們的身體。」
這些工人只能寄希望於他們說的是真的。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卻在指證,他們似乎並沒有說真話。
3月24日,來自東京電力公司合作企業的兩名搶險工人在3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架設電纜時,由於受污染的冷卻水進入靴子,他們腳踝以下的皮膚受到2至6西弗輻射(1西弗=1000毫西弗),是正常水平的1萬倍。日本厚生勞動省3月16日將核電站工作人員容許暴露的輻射量法定上限,從原先的50毫西弗上調至500毫西弗。即便按這一標准,這兩名工人所遭受的輻射量也達到了全年承受量的24倍。同時,兩人的尿液中也檢測到了放射性物質,這意味著他們體內也受到輻射影響,以後可能出現灼傷症狀。
而日本新聞網指出,早在3月18日,3號機組就已經檢測出高放射性物質;3月24日作業前,1號機組也檢測出超高輻射量,但東電方面並沒有及時將這些信息據實告知現場作業員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3月25日表示,搶險員工中,已有17人遭受了100毫西弗以上的核輻射。
日本首相菅直人3月26日承認,核電站的情況依然「不穩定」,他敦促周圍20至30公里范圍內的人員「自願撤離」。而這一范圍,也包括停泊著Kaiwo Maru的小名濱港。
冷卻反應堆的工作結束後,接著便是搶修電力。只有恢復電力,核電站系統才能真正得到控制。Tamura親歷著這個過程。
最初,他和他的同事只能在核電站席地而睡,因為當時還沒有實行輪班制,他們需要24小時待命。「我到這里(帆船休息處)來也只是洗個澡,明天我還要回去,」Tamura說,「我們一般工作一小時後,換下來休息兩小時,用這種方法盡量減少暴露在放射性物質中。開始做這工作的只有10人,現在有30人,讓我們有時間吃點東西。」
雖然目前有數百人在現場實施搶險,但真正具有專業電工技能的人很少。外界通過報道得到的印象是,核電站的情況正在好轉,但工人們並不那麼自信。搶修隊隊長Nobuhide Suzuki說:「整個隊伍精神十分緊張,那裡的情況很危急,但我們必須堅持到底。我們都感覺到肩負的重任,希望能渡過難關。我們一直感到恐懼,但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
在輪休的兩個小時里,他們撤到一棟樓里。它位於核電站中心位置,強震。在那裡,他們可以脫掉呼吸器,靠著牆席地而坐,吃點簡單食品,比如方便麵、瓶裝水等。大約有50名高級管理人員和操作員,包括核電站站長,幾乎全天候呆在這個建築物里。
「我一直都很害怕,」一名32歲的年輕人說,「但我知道,我的工作很重要,必須去做,這就是我的動力。」
一名地震發生時正在現場的工人描繪當時的場景:頃刻之間,主電力網癱瘓,4號機組發出可怕的轟鳴聲,地面出現巨大的裂縫,建築物的牆壁也在開裂。在海嘯到來之前,他們慌忙逃離核電站。隨著形勢的惡化,3月14日,3號機組發生第一次爆炸。當時,正好有6名來自日本中央生化核武器防禦部隊的士兵乘坐兩輛車抵達機組,6人全部犧牲,被埋在廢墟之下。
在帆船上歇息的「死士」們,自從執行搶險任務以來,至今尚無一人與家人見面。「如果我現在能做一件事的話,我真的非常希望見到我的妻子和父母,」Tamura說,「我給他們發過郵件,他們回復說他們非常擔心。」Suzuki說,他只和家裡通過一次電話,孩子們對他說:「我們支持你。」而他的妻子卻幾乎說不出話來,「她實在太傷心了」。
這些「死士」的家人,除了暫時與丈夫離別之外,大多數還經受著另一重傷痛:失去家園。他們住在避難所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那裡就是他們的家。
勇氣,並不會因為害怕而缺席,它一直都在,哪怕在你感到恐懼之時。按照這一標准,這些「死士」都是真正的「勇士」。
但除了驕傲和責任,也許還有另一個理由來解釋他們為何堅守崗位:他們別無去處。

② 22. 悲劇的意義:在對行動的模仿中追問人性

前面我們提到了各種社會組織結構的種種不同的組織原則,當然我們大家都很希望進入那些德性積分比較高的社會組織,但人生中多有不如意之事,邪惡暫時壓制善良的現象,甚至還並不少見。

不得不承認,悲劇性的色彩總是會出現在人生之路的某個環節上,我們又該怎麼來面對這個問題呢?亞里士多德所給出的減壓良方是這樣的,我們就不妨以毒攻毒去劇場去看悲劇,從悲劇中汲取力量,來對抗生命中的種種不公與悲涼,這就牽涉到了亞里士多德對於悲劇的看法。

亞里士多德對於悲劇的看法集中在他的《詩學》一書之中,為什麼《詩學》這本書會討論悲劇呢?因為當時的詩歌的概念是很寬泛的,它也包括戲劇。亞里士多德充分肯定了戲劇對於教育民眾的作用,這一點他與貶低詩歌與戲凳凳散劇的柏拉圖是非常不同的。

而且亞里士多德又特別地強調悲劇的教育作用,他認為悲劇對於人生本性的揭示作用特別的強, 能夠從總體上喚起觀眾對於人生哲學基本問題的反思,而不會讓觀眾在低俗的笑聲中,沉湎於各種讓人怡然自得的小確幸的心理之中。

所謂的《詩學》從這個角度上看,就是告訴大家何為優秀文藝作品的一種評風之學。在今天戲劇的重要性已經被影視劇給取代了,而觀看影視劇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所給出的文藝評價標准,也能夠幫助我們在海量的影視資訊中迅速遴選出一部值得一看的文藝作品,以免讓那些爛劇浪費我們的人生。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應當成為今日豆瓣評分的指導哲學。

好,現在我們說回去來看看亞里士多德對於悲劇的看法。從哲學角度上來看,多看悲劇,進而多看戲,它有啥好處呢?這是因為戲劇中的人物乃是一般性與具體性的統一,是哲學的抽象性與生活的具體性之間的中介,對於這些戲劇人物的行為的了解,能夠幫助觀眾以最簡約的方式看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世界觀彼此碰撞後的結果。

相比較而言,純粹的生活過於具體而缺乏典型性,純粹的哲學過於抽象而缺乏具體性。 沉湎於生活細節,我們會失去對於大的格局感的認知;而沉湎於哲學概念,有時候我們就沒辦法接地氣了。而戲劇則兼得此二者。

以莎士比亞的名劇《李爾王》中的主人公李爾粗余王為例,他當然首先是一個具體的人,有名字叫李爾,因此他有戲劇舞台上的行動力。注意抽象的概念是不能行動的,只有人才能行動。但同時李爾王又是個典型的心地善良、但頭腦不太清醒的糊塗蛋。雖然心眼不錯,但是識別人心的能力非常弱,不曉得自己的三個女兒中誰才是真正的好人。 莎士比亞來刻畫李爾王這個人物,就是要表示某種一般性的概念,即單純的善良,如果不能與棗氏適當的警覺心這種德性相互結合,反而就會造成不堪的後果。 但這種觀點若僅僅是以命題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不化身為一個具體的人的具體的行動,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對於受過哲學訓練的人來說,他們大概能夠聽懂這個命題是什麼,但沒有辦法起到教育大眾的作用。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根據日本作家井池戶潤的小說《我們是泡沫入行組》,以及《我們是花樣泡沫組》改編的現象級日劇《半澤直樹》,也可以為亞里士多德的這種戲劇觀提供一個註解。這部劇集里的主人公半澤直樹比較好地統一了公益心、勇敢、智慧等種種美德,因此引發了觀眾的大量共鳴。但是你如果抽象地說半澤直樹這人很有公益心,很勇敢很智慧,然後寫成一句句子,誰會去看這部戲呢?

很顯然,被虛構出來的半澤直樹,是通過他與銀行內部的腐敗勢力的種種艱苦鬥爭來展現這些美德的。如果沒有這些精彩的劇情所提供的支點,那麼那些空洞的道德標簽是難以引發大家的關注的。

戲劇家要如何做到通過虛構具體的人物,來完成對於抽象的人性原則的詮釋的呢?亞里士多德的答案是這樣的,靠模仿。

請注意,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在本節目裡面提到模仿。在柏拉圖的戲劇理論裡面,現實事物是對於理念的模仿,戲劇是對於現實的模仿,因此戲劇比起現實事物來說,又與理念多隔了一層,並因此更加遠離真理。

所以柏拉圖本人是不太喜歡模仿這個概念,但是亞里士多德確實在積極的意義上提到模仿說的。他也說戲劇是模仿某種對象的,但是請注意在亞里士多德的語境中 ,這樣的模仿對象並不是理念,而是行動。 那麼什麼是行動呢? 不是隨便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能算是行動,行動必須得有人類的意志與選擇的參與,而且這些事情的效果也得有重大的意義。

日本的東海大地震不是行動,它是純粹的自然世界,因為地殼的運動是沒有意志的。假設我在得知日本東海大地震的新聞的時候,正在肯德基的店裡面吃飯,並且正在糾結到底應該是吃A套餐還是B套餐,這件事算不算行動呢?這事也不算行動。雖然我選擇吃套餐的行為也牽涉到了我的自由意志,但是選吃套餐這件事情毫無重大意義,無論對於我的人生還是對於別人的人生來說,選A套餐又怎麼樣?選B套餐又怎麼樣呢?

與之相比,在日本的最新電影《福島50死士》裡面,東電公司的福島核電站的前線人員,是要選擇留下來與核電站共存亡呢?還是要選擇做逃兵,遠離此是非之地呢?這樣的選擇顯然牽涉到了一個行動。因為相關的人員是運用了他們的自由意志來參與這些選擇的,同時他們的選擇又關繫到了幾千萬人的生命。按照電影里的劇情的描述,如果福島核電站的十幾個核反應堆全部崩潰,半個日本將進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而整個東北亞的生態環境也會出現不可修復的問題,所以福島50死士的選擇就值得成為戲劇刻畫的對象。而我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到底嘴巴里嚼的是薯條還是巧克力,則相對不值一提。

行動所涉及的重大選擇的走向,是戲劇中人物的價值觀、性格與歷史背景的綜合性體現。 所以這些重大行動才屢屢在優秀的戲劇與小說裡面,成為戲劇家所聚焦的對象。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的哲學含義了—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換言之,如何選?怎麼選?選性命還是選大義,乃是人生面臨的最終極的大問題。

由於優秀的戲劇往往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引導觀眾關注到這樣的大問題,這就說明優秀的戲劇本身就具有某種准哲學性。就這一點而言,亞里士多德甚至認為,連歷史學研究都缺乏戲劇創作所具有的這樣的一種准哲學性。因為歷史研究,受到客觀的歷史事件所發生的物理時間的限制,沒有辦法自由地虛構人物與事件,並通過這種虛構將牽涉自由選擇的行動,在相對短暫的戲劇時間之內展現。

很多人不愛讀正史,覺得枯燥,反而覺得歷史小說有意思,基於歷史事實改編的文藝作品有意思,也正是這個道理。

很顯然,作為戲劇家或者小說家,你得辨別出在日常發生的林林總總的事情裡面,哪些才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算得上是有人類的選擇所參與的行為或者行動。而一般人往往缺乏這種敏感性,容易被缺乏歷史意義的花邊新聞牽著鼻子走。

譬如我在翻看1944年的英國的一些戰時新聞,就發現當時人們所關注的所謂的好玩的事件,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值一提。譬如駐扎英國的美軍是如何在酒後鬧事的等等,這樣的新聞竟然占據了頭條。真正的大事,比如諾曼底行動該如何策劃,新聞是不說的。但敏感的作家與高級的新聞記者,是應當能夠嗅出即將發生大事件的氣味的,否則那麼多美國大兵出現在英國又是作甚呢?

說到這里大家或許會問,以上所說的乃是一般戲劇的創作原則,但為何我們這里要特別突出悲劇呢? 悲劇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是一種能夠喚起悲憫與畏懼這兩種情緒的戲劇。 與一般意義的放鬆愉快等情緒相比, 上述兩種情緒乃是具有哲學特徵的情緒,所以特別具有凈化觀眾靈魂的力量。

但為何這么說呢?先從悲憫開始講。悲憫顯然是悲劇的重要因素,否則悲劇又為何叫悲劇呢?但是悲憫本身並不是某種廉價的眼淚,悲劇也不是某種廉價的催淚劇。什麼叫催淚劇呢?就是反復表現主人公的人生有多麼的悲催,讓大家一哭了事。但哭完觀眾突然意識到這是戲,又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其實比主人公要好上太多,於是又心生小確幸怡然自得起來。這種低級的催淚劇本身很可能會成為某種偽善的道具,不能夠起到教化城邦公民道德的作用。

認知總是讓人冷靜的,並使得悲憫能夠得以被克制。而另外一種與悲憫相互制衡的力量,就是我前面所說到的畏懼。畏懼乃是優秀的悲劇,能夠迅速將自己與低級的催淚劇,拉開檔次的最重要的情緒力量。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舉個例子。如果你看了一部紀錄片,僅僅描述非洲的居民生活有多慘,你僅僅會感到悲憫,並因為自己的生活尚屬小康而產生我畢竟沒有投胎在非洲的那種小確幸。於是你就會覺得你看到的就是別人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

但是假設你在把玩一件精美的象牙製品的時候,正好看了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表現的是非洲大象被人類殘殺的痛苦。這時候你感受到可能就不是悲憫了,你會突然意識到,你自己也是這樣一條罪惡的象牙銷售鏈條當中的一個環節。這時候你感到了畏懼,你畏懼了什麼呢?你畏天、畏地、畏良心。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覺得你看到的不僅僅是別人的故事了,而且是自己的事。

優秀的戲劇都應當有這樣的一種力量,就是讓觀眾從心底裡面感到自己被震撼到了,你得讓觀眾思考,而不僅僅讓他們掉眼淚。不過要做到讓戲劇具有這樣的力量,要讓觀眾產生這樣的一種畏懼的心理,也並不是很容易。

一種最低級以及最不入流的方法就是拍攝恐怖片了,也就是說讓觀眾在黑乎乎的電影院裡面驚得大呼小叫。比如《加州電鋸狂人》《死神來了》《食人魚》這樣的刺激感官的電影。但很顯然這樣的電影無論情節有多恐怖,都不會讓人感到這電影說的是自己的事情,反而也會引發大家的小確幸心理。大家看完心想,雖然情節好恐怖,但畢竟是假的,和我沒關系。

稍微高級一點的,引入畏懼心理的方法就是寫網路爽文,就是大男主大女主,傑克蘇馬利蘇情結。這些主人公在劇情裡面一路升級打怪,在職場或者官場上披荊斬棘。在這類故事裡面主人公的人設一般是高大上的,充滿正面價值的。當然這些故事裡面也會出現很壞的大反派,在故事的各個環節裡面,甚至還會屢屢將主人公逼到絕境,這種恐怖的情節也能讓讀者感到畏懼,為主人公的命運感到擔心。但是這種畏懼情緒畢竟不是真正涉及讀者自身的,因為讀者心裡清楚,畢竟爽文主人公最終是有辦法克服這些難題的。而在壞人被懲罰的故事套路的引導下,讀者的復仇心理也得到了宣洩,於是他們就能夠心安理得地放下這段故事,繼續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而他們看待世界的世界觀和自己的一個靈魂的根本都沒有被觸動。

我們又該怎麼樣讓那種真正能夠觸動靈魂的,使人畏懼的力量被引入戲劇呢?其關鍵就是要設法讓讀者從作品中, 看到對於人性自身界限的追問。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我是誰?

我們不妨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羅斯的《俄狄浦斯王》里的主人公是俄狄浦斯。這樣的一個主人公,可以說是有很多完美的人設,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斬妖除魔、無所畏懼……好,說到這里,似乎俄狄浦斯王展開的是一種網路爽文的模式,但錯了,這個故事的要點根本不在於此。

故事的要點是俄狄浦斯,早早就從神諭裡面得到了這樣一個預告,即他自己註定是要殺父娶母的,也就是說他將犯下人倫大罪。俄狄浦斯天性善良,覺得自己絕不能做出如此不倫之事。為了逃避神諭的詛咒,他逃離了故鄉科林斯,因為他認為科林斯的國王和克林斯的王後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但俄狄浦斯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這種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劇的步伐。他在路上誤殺了年邁的忒拜國國王拉伊奧斯,然後又在忒拜國,娶了拉伊奧斯的遺孀,卻不知他殺的就是自己的生父,娶的就是自己的生母。知道真相之後,愧疚的主人公刺瞎雙眼,自我流放。

這個故事有某種直擊人心的令人恐怖的力量。故事涉及到的問題是,人是否有能力擺脫命中註定的事呢?人本身究竟是什麼呢?是命運的玩具,還是能夠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與命運一搏的某種小神?我們已經看到俄狄浦斯,是試圖運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向命運宣戰的,因此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比如他身為王子卻離開祖國去外國流浪之類的,是足以成為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行動的。但問題是這種自由,是否在更高的層面上又被命運的狡詐所克服了呢?比如索福克羅斯的戲劇中,命運是如此的狡詐,竟然能夠進一步預測到主人公會看到神諭,並因為逃避神諭而走向了神諭設定的第二部陷阱。

好,如果觀眾已經意識到了,命運本身竟然有著如此恐怖的力量,我相信任何一個觀眾也會聯想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自己又比俄狄浦斯強多少呢?他連人面獅身的女妖斯芬克斯都不怕,卻最終打不過命運,難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能打敗命運嗎?勝天半子,難道永遠是一種奢望嗎?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我們所說的這個戲劇本身,無疑是帶有濃重的宿命論或者是命定論色彩的。而從哲學角度上來看,命定論未必是一種正確的哲學觀點,別的哲學家或許會提出一種與之相互對抗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就會問了,假設命定論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哲學觀點,那麼看一部宣揚命定論的戲劇,這件事本身還有意義嗎?答案是有。因為這樣的戲劇,至少能夠將那些沒有受過哲學訓練觀眾的心智,提高到比較高的思想高度。即使得他們能夠去思考命定論對不對,人的力量在命運之前是否真正是無邊際的。

偉大的悲劇作品都有能力將觀眾帶到這個層次上,悲憫與恐懼這兩種情緒,在優秀悲劇作品裡的正確出場方式大致就是以上這些了。

這里我還想順便給我自己打一個小廣告,我自己也寫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叫《大吳帝國前傳》,這部小說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個作品與今天講的話題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這是一部嚴格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所創作的中國古典題材的小說。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吳主孫權的老爹孫堅,而孫堅的一生就是用他自己的自由意志試探生命的最大邊界的一生。他從東漢末年的邊陲低級公務員做起, 甚至還沒有一個體制內的編制,然後一步步往上做,通過殘酷的權力斗爭,一度摸到了最高權力的門檻,最後卻從最高峰一路跌落,被武力等級根本不足他的黃族設計殺死。

我也希望廣大的讀者能夠通過我的小說,思考一系列充滿亞里士多德哲學意味的人生命題。比如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成功的邊界是什麼?如何平衡個人的野心與個人的能力之間的關系?

好,就此我們對於亞里士多德的人生哲學的各個環節的討論,大致已經結束了。在下面一回中,我將對這個板塊的內容進行小結,但為了讓我們的回顧不至於太重復前面的內容,這一回顧也將結合對於羅馬思想史的介紹來進行。我們下回見。

最近十年國內的影視作品,基本都是大團圓的結局,或者馬麗蘇或者爽文的設定,一直認為只是為了票房的市場化行為,而年輕時候讀的精典名著,甚至是言情小說,均以悲劇結尾,給人留下無限遐思。學這課之前,只看到了前者為了迎合市場而這么做,是因為浮躁,是因為大部份人不願意思考這個層面。而並不明白悲劇設定的深遠意義(只知道自己為此要思考),今天學了之後明白了,就要強化去此類作品寓意更深刻的反思。

③ 福島50死士的社會評價

一名曾經參與美國核電站危機處理的專家稱:「他們可能只能喝冷水,吃軍用食品。那裡很冷,光線很暗,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進食的時候不要污染了自己。」
「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地說,他們絕對是在冒著生命危險盡一切人力所能將核電站保持在安全狀態,」他說。
《紐約時報》披露,正是這些工人冒著遭受大劑量輻射的危險,用最原始的辦法一邊向反應堆內外噴海水降溫,一邊打開閥門排出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氫氣,並參與撲滅了4號反應堆核燃料池發生的大火。與此同時,日本政府要求在距離電站30公里范圍內的14萬民眾不要出門。
美媒:最後50人堅守核電站 受高量輻射已做赴死准備。
哥型隱倫比亞大學放射研究中心主任戴維·布倫納也判斷稱,「他們將遭到高濃度核輻射污染」,並稱贊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
青年參考:「黑社會可謂日本核電業的核心」
雖然鈴木智彥是以平靜的語氣在敘述,但他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出的每個字幾乎都可能讓人震驚:「黑社會可謂日本核電業的核心,他們彎悶掌握著這個產業。福島核電站(由東京電力公司經營管理)就是一個典型,『福島50勇士』中有不少是黑幫成員,還有因欠巨額高利貸而被黑幫派來的欠債者。」
廣州日報:敬禮!50死士
災難面前,熠熠生輝的人性往往賦予人類勇於面對的堅強,留守在福島核電站的180名志願者,就埋租彎是偉大人性的再次閃光。
人類在自然災難面前如此脆弱,但熠熠生輝的人性往往賦予人類一份勇於面對的堅強,人性的光輝往往可以激發出無與倫比的勇氣以克服困難,也迸發出不可估量的力量以守望相助。今天,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留守在福島核電站的這180名工作人員,他們的堅守就是偉大人性的再次閃光。很多人的生命因為這次地震和海嘯失去了延續的可能,也有很多人因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輻射危機而危如累卵、悲情叢生,但這180人冒著生命危險所做的堅守和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捨身救難的生命壯麗,看到了即便有萬分之一的挽救可能,也要盡一萬分努力的果決勇敢。他們的那種為了別人的生命安全而以身蹈難的奉獻精神和勇敢行動,體現的乃是真正的人性之美、人間大愛。

④ 福島50死士的意外情況

5月14日,福島核電站一名搶險人員突然死亡。14日上午,一名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廢物處理設施內作業的工作人員突感身體不適,隨後失去知覺,約兩個半小時後在醫院死亡。這是首例參與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處理工作人員死亡事件。負責診斷的醫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死亡很可能因心肌梗塞導致,被核輻射身亡的可能性很小」。
據負責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電公司介紹,該名工作人員為60多歲的男性,有在其他核電站作業的經驗者弊,死亡前一天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了3個小時。14日上午6時左右,該名工作人員再次參與搬運電鋸作業,50分鍾後突然感覺身體不適,被送至電站內醫務室時已失去知覺,停止呼吸,隨後被轉至附近醫院急救。上午9時模尺30分左右,該工作人員被確認已經身亡。
東電公司稱,該工作人員作業時身穿防護服,其所受輻射量為0.17毫西首碼族弗,身上無外傷,也未發現放射性物質。
5月4日,為改善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作業環境,東電公司決定在核電站內設置醫務室,但該工作人員突感不適時,醫務室內並無醫務人員。對此,東電公司解釋說,醫務室內並未配備常駐醫師,他們只要求醫師在方便時來上班。之前核電站內也曾有工作人員出現中暑、脫水等症狀。
截止2012年5月23日,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與修復作業的工作人員中共有6人因患病或受傷等死亡,但東電方面表示「這與輻射沒有任何關系。」
日本共同社報道,設在維也納的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23日宣布,暫無法認定參與福島核事故搶修作業後死亡的6名工作人員受到了核輻射影響。

⑤ 兩周了,福島50死士安在

16年了,依舊沒死於輻射的直斗消接間接人出現。原本就做好防護去的,而且,最大劑量的一批30人也不過300單位空搭知輻射,微小影響而已。50死士現在枝纖可以說是,只是公關和炒作。

⑥ 福島50死士的介紹

福島50死士是對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泄漏事故後,東京電力公司針對8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撤離時自願或被要求留下來的50位繼續在核電廠內進行緊急維修作業者的稱呼。後來有更多的人回到現場,總人數增加到180。而到3月18日這個人數就達到580人 他們以50人為一組的方式值勤,每10至15分鍾輪流進出廠房。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認他們的英勇。東京電力則拒絕透露包括他們姓名和所屬單位在內的具體信息。3月18日,由於柏崎刈羽核電站派來增援,以及鋪設電線的工作人員加入,工螞凳畢人總數擴大到580人。3月29日,為了確保一線作業人數,接粗褲受東電請求的合作公司,在各地積極招募工作人員,有的甚至開出了一天40萬日元的高薪。5月14日,福島核電站一名搶險人員突然死亡,死因應為心肌梗塞,被核輻射身亡的可能性極高。地震導致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生核泄漏,造成各類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眾多救援人員紛紛撤走,但一支50人組成的搶險救援隊始終堅守在核反應堆附近工作,成為阻止福島核電站局面繼續惡化的最後一道防線。盡管穿著連體衣,戴著緊身頭罩,但這些衣悶芹物所能提供的防護相對那裡的高輻射環境來說微不足道。即便冒著生命危險,但為了避免更大的災難性後果,為了他人的安全,他們依然堅守險境,被媒體譽為「不懼死亡的福島50人」。他們中,有20名是志願者。在核電站工作人員重新增加到180人的時候,這種危難之際冒著生命危險的孤獨堅守,彰顯了令人動容的人性光輝,使人無法忘懷。

⑦ 福島核事故那50死士現在怎麼樣了有誰知道,不是說可能兩周內死亡的么

目前貌似沒有媒體的報道。
應該不會死,不是輻射不可怕,而是目前從法規和攜迅銀輻射防護上都有非辯宴常嚴格的控制和保障,對進入的人進行時間控制、攜帶劑昌巧量儀表和防護服。從行政指令上講,也不會用50個人的生命去進行搶修。
50死士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媒體的說法,更多的為了凸顯事故的可怕和那50個人的精神。

⑧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

剛看完《巨人》的大結局,讓我覺得連拉胯都不算,算故意惡心人。

然後打開新聞,頓時覺得《巨人》多少還算當個人。

4月9日,日本政府基本決定,要把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大海。

更重要的是,福島核電站周圍的地是什麼情況。

都被輻射清空了。大量的土地因為輻射過高而不適合居住,這些閑置下來的土地來建新的儲存設施不是剛剛好么?

不是做不到,是單純的不想而已,大家注意,這罐子早就要滿了,為什麼現在出來說事兒,很簡單,東京電力的利潤比去年跌了77.8%。

雖然錢賺的不少,但是感覺比去年少了,自然變得更加摳門。

哎……還是那句話,建,花錢,哪裡有倒,來的劃算。

反正東京電力的核電站都炸了,依然繼續旺盛的在日本保持六分之一的電力市場份額,這給東京電力公司提了一個醒。

我的臉,和我的錢,好像沒有進行綁定啊;

不要臉了,反而能賺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再順便提一個事情,東京電力公司拿著自家核電站爆炸了電力不足的由頭,第二年的2012年,就開始漲價,把每戶用戶每月的電費平均提高了1400日元,也就是一年多收2000塊錢。

捂著錢袋子不想繼續建儲水罐的神奇操作,發生在日本這個神奇的土地上,我是一點都不意外。

因為還有更會省錢的,那就是日本政府。

2016年就有機構提出了非常詳盡的凈化方案,包括把核廢水經過電解變成氫氣和氧氣然後再排放進大氣,這些方案的效果能真正達到安全排放,結果日本政府連評估都不評估,一聽報價覺得成本太高,直接放棄了。

福島核電站這通操作,就像是被譚警官抓住的駕駛員一樣的,別的都好說,我可以道歉可以傻笑,但是就是別給我提錢。

回想我們的人生,很多悲劇和喜劇,都是這樣出現的,明明可以出錢解決的問題,偏偏要選用傷天害理的方式。

咱們打工人還情有可原,畢竟往往不是我們不想花錢,而是花不起。

而日本資本和資本政府,是一個怕讓自己賺的少了,一個根本就是想讓全世界一起來給自己埋單,哎……

有這樣會省錢的資本,這樣會省錢的國家,遇事兒就隱瞞,被曝光以後就鞠躬,然後繼續隱瞞,被踢爆了再鞠躬,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反正就是不真正來處理。

這就是自家廁所炸了,不想花錢清理,直接把房門打開讓臭水流遍整棟樓,逼得物業上門處理。

真會過日子。

⑨ 日本堅守福島「50死士」情況怎麼樣了

據「福島50死士」其中一人的母親透露,留守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已經充分討論過自己的處境,如果需要他轎禪們長期工作的話,他們願意接受死亡的現實。目前仍在堅持搶險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人員共有數百人左右,他們以每次50人一組的方式輪流工作,被媒體統稱為 「福島50死士」。在阻止核災難的同時,他們也銷帆弊正在受到高危險的核輻射。據英國媒體報道,一名福島核電站工作人員的母親透露,她的兒子及其同事都已做好犧牲准備,「兒子告訴我,他們可能會死於短期輻射病或者長期癌症,他們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這位母親是匿名接受采訪的,因為日本政府要求他們不要向家人透露細節以最大限度減少公眾恐慌。這名母親表示,「福島50死士」已經討論過自己的處境,並接受了很可能會死亡的現實。「我的兒子和他的同事們對此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這名母親說,「如果需要他們長期工作的話,他們願意接受死亡。 」據日本媒體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昨日稱,由於地震海嘯的破壞,福島第一核電站的5000台個人放射線測量計大多損壞,目前只有320台可以使用,而核電站有虧族約500名工作人員,由於不能人手一機,很多工作人員表達了不安。東電宣布將盡快調運測量計,保證每名工作人員都能夠隨身攜帶。

⑩ 福島50死士的最新消息

2013年3月11日據外電報道,在兩拆渣年前的福島核事故中,一批冒死搶救反應堆的工人被媒體稱為「福島死士」。兩年過去了,這些工人對媒體抱怨稱,自己仍在令人窒息的保護裝備、低薪、孤獨及高壓的環境中工作。
調查結果
據東電去年的調查,70%的受訪工人目前的收入只有837日元;但同一地區的勞工每小可以賺到1500日元。工人們表示:「錢越來越少,誰會願意在這種條件下工作呢?」東京電力公司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已有146名東電員工、21名契約工吸收的輻射量已超過5年100毫西弗(millisieverts)的上限。目前有8名工人死於核電廠,其中2名於海嘯時死亡,還沒有人旅純悄死於輻射。
人員表態
一位受雇於分包商的工人說:「一直覺得壓力很大。當我回到房間,就開始擔心明天。」除役計劃中,政府認為可以提供未來數十年的足夠勞動力,但潛在勞力不足的跡象很明顯,一部分是因為工人們正在「耗盡」他們的輻射容許上限。
社會壓力
此外,專家發現,公眾將對東京電力褲圓公司的憤怒轉移到東電員工身上。心理講師Jun Shigemura對1500名工人進行了調查,他說:「東電員工和越戰老兵有同樣的心理壓力,社會拒絕接納他們,他們成為流浪漢、選擇自殺或對毒品酒精成癮。」

閱讀全文

與電影福島50死士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姐妹篇 瀏覽:897
苗圃電影大全 瀏覽:981
政治類型的印度電影 瀏覽:978
大姐大的電影 瀏覽:489
2018最新電影三級 瀏覽:646
上上電影網 瀏覽:393
關於印度貧民窟和富人的電影 瀏覽:419
叫什麼游戲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9
流浪貓鮑勃電影最後怎麼死的 瀏覽:171
歐美頂級動畫電影 瀏覽:218
買電影票怎麼知道是學生 瀏覽:850
大馬猴是哪個電影 瀏覽:242
九所電影院 瀏覽:433
最終獻祭美國電影 瀏覽:521
日本糖電影 瀏覽:311
2017年微電影 瀏覽:536
電影院疏散寬度 瀏覽:664
第一次自己一個人看電影英語 瀏覽:831
趙薇三大電影節評委 瀏覽:337
成都東方世紀電影城關門了嗎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