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覺得豆瓣電影的評分值得認可嗎
下面著重說一下豆瓣電影的評分是否有公信力:
1,豆瓣評分在影視行業中的地位:
關於影視作品的評分平台在國內其實不多,豆瓣、貓眼、淘票票、時光網、微博,大概就這些平台,其中,評分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就只有豆瓣、貓眼和淘票票這三個平台。而這三個平台中最被經常提及的是用戶量最少的豆瓣,豆瓣是個比較奇葩的存在,用戶量特別少,像《戰狼2》豆瓣標注總人數是50萬,《我不是葯神》八十萬,而貓眼和淘票票這種大熱的影片標注數都在三四百萬級別,比如貓眼,在國慶、過年這種高峰期一天的出票量就可以達到3000萬張票,所以豆瓣和貓眼淘票票從用戶數量上來說根本沒法比。
但是豆瓣評分在影迷群體當中(注意是影迷群體)的地位確實貓眼和淘票票比不了的,豆瓣建立比較早,積累了一大批影迷群體和文藝青年,他們對電影品質的要求比較高,所以豆瓣評分要比貓眼和淘票票嚴苛很多,也正是因為這種嚴苛,使得豆瓣的評分格外受到關注,因為隨隨便便一個國產電影很容易在貓眼和淘票票上拿到8分以上,而豆瓣的8分就顯得格外珍貴了,基本上7分以上的片子就非常不錯了,物以稀為貴,所以豆瓣評分在影視行業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尤其對於好電影來說,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拉不開差距,而豆瓣更能把好電影的「好」用具體數字標注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這么多推薦電影和劇集的自媒體文章經常用「豆瓣X分神片...」這樣的句式來做文章標題。
2、豆瓣的反作弊機制是否完善:
其實從《豆瓣電影評分八問》一文中也能看出,豆瓣評分很難刷,從水軍的市場報價來看,刷豆瓣想看和評分的價格,也都是各個平台當中價格最高的那個,所以也側面證明了一點,豆瓣反作弊機制是相對可靠的。此處注意一點,對於評分的作弊和反作弊是一場攻堅戰,反作弊並不能完全防止作弊,反作弊的作用是使作弊的成本很高,高到作弊者望而卻步,就達到目的了。
3、豆瓣電影評分對於國產電影的價值:
上面說了,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絕大多數電影都能輕松過8分,而豆瓣對於國產電影說是過於嚴厲也不為過,基本上爛片都在2-4分,好片7.5-9分。沒有差,就談不上好,豆瓣這種能夠拉開差距的評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電影市場中影片的優勝劣汰有巨大幫助的;
同時又不能過分誇大豆瓣評分的價值,因為在國內電影市場中,豆瓣評分與票房不一定是正相關的,由於豆瓣用戶群體的特殊性,文藝片、藝術片等影片在豆瓣上評分會偏高,而這類影片在貓眼和淘票票的用戶群(普通觀眾)中得分是普遍偏低的,此時豆瓣的高評分或許對影片的市場幫助不大,而商業類型片在豆瓣評分當中得分是偏低的,但是這些商業類型片普通觀眾最愛看,所以在貓眼和淘票票上評分會高一些,票房也就高一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如果單純從市場和票房角度來說,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對於研究電影市場受眾和擴大票房更有幫助。
豆瓣電影的戾氣和寬容:
豆瓣電影已經不是我10年前玩豆瓣時候的樣子了,網頁版面倒沒太大的變化,只是用戶有進有出,用戶結構有了比較大的變化。現在的豆瓣戾氣比較重,沒上映的影片,沖著導演或演員打一星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豆瓣評分現在呈現出兩極分化,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好電影,豆瓣評分會讓你顯得更好,而爛電影,豆瓣評分會讓你顯得更爛,6分左右的電影越來越少,對於好電影的寬容和對於爛電影的不寬容,這種矛盾的狀態或許就是豆瓣用戶感性的一面。
其實,不論是豆瓣還是貓眼淘票票,他們的評分都只是個參考絕對值,所在平台的評分並不能代表一部影片的品質,看電影畢竟是個相對主觀的事,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很正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更代表普通觀眾的感受,對於整體市場和票房來說更具有參考價值,而豆瓣電影的評分更能代表文藝青年和影迷群體的感受,對於電影評論和藝術水平的研究更有參考價值。
② 很多人用豆瓣評分看待影片的好壞,該評分到底權威在哪裡
之所以很多人會用豆瓣評分來去看待一個電影的好壞,是因為豆瓣能夠較為客觀的反映出該部影片的好壞,因為裡面的評價大多比較中肯,雖然裡面可能會出現一些攪屎棍或者存在一些刷分的現象,但是相比起國內的一些其他平台,豆瓣已經算是環境最好的一個了。
這裡面肯定也存在一些刷分的現象。比如可能某個明星的影響突然不好,就出現很多黑粉去那裡大幅度的刷低分,或者說某一個流量小生的電影上映了,他的粉絲去大量的刷高分,那麼這種情況都會使得評分最終出現一些偏頗,但是你要知道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在豆瓣這里出現,在其他的一些售票平台以及評價地方都可以看見,而豆瓣已經算是用大數據以及較為准確的口碑來對評分做出一個展現了,所以說它的權威是相對性的。
③ 如何看待豆瓣上的評分豆瓣評分會是你觀影的選擇嗎
我覺得豆瓣上的評分很大程度上都是屬於真實的觀看後做出的評分,對於電影的評分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我確實是會根據豆瓣上的評分來進行電影的選擇觀看,一般評分高的都是屬於比較好看的電影。
如果真的不知道有什麼電影好看的話,其實可以去選擇看一些經典的電影,雖然已經看過,但是在看的時候心境不一樣,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而且這些電影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④ 豆瓣電影的評分是否能夠讓人們認可
哈嘍大家好。俗話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雷波特。對於同一件事物,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關於豆瓣電影的評分許多網友看法不同。有人認可,也有人反對。
關於豆瓣評分,我們還是應該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今天我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豆瓣評分個人總結有這么一個規律:評價高的未必有多好,但評價低的是真心低!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⑤ 現如今豆瓣的評分是否有那麼大的價值
一,豆瓣評分代表了中國電影大數據的塵型液概況。有很多人喜歡在家裡面看電影,喜歡用自己的電腦、手機緩存很多的電影,在無聊的時候用來打磨時光。那麼在選擇電影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去看他的評分兒,這個時候我們會派物看到豆瓣評分。一般情況來講,豆瓣評分分為十分,在這十分當中,好多電影的分值是佔到七分甚至以上。而那些票房差差口碑不好的電影,評分自然不高。
⑥ 為什麼談到電影評價都會總是說到豆瓣評分豆瓣評分是什麼意義
因為大眾需要一套普遍適用的標准或者評分作為參考。豆瓣評分中的「豆瓣」是指「豆瓣電影」這個網站,評分是指這個網站對於各個電影的評分。豆瓣電影這個網站提供最新的電影介紹及評論,包括上映影片的影訊查詢及購票服務。
豆瓣常見的統計方法。
公式:總分=分a*分a佔百分比+分b*分b佔百分比+分c*分c佔百分比+…
如:100個人打了分,35個人(35%)打2分,65個人(65%)打4分,總分=2*35%+4*65%=3.3分。
豆瓣評分不同的原因:
1、每部作品的作者、內容、題材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換句話說,書本身已經對讀者做了篩選。首先你往往是通過各種渠道,對這本書的題材內容作者有了初步的認同,才會選擇閱讀。
其次,如果不喜歡這本書,讀了幾頁就放棄了,沒讀完的書一般不會去評分。所以讀完本身,已經把大部分不認同這本書的讀者給篩選掉了,留下的往往是評分高的。
2、大多數人並沒有鑒賞能力。
⑦ 豆瓣評分是什麼
豆瓣評分可以作為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的標准。電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影角度和解讀角度,豆瓣官方沒有修改評分的許可權,豆瓣評分是每個網友在豆瓣評分的體現羨弊,可以作為選擇電影或電視的參考。
豆瓣的建立時間較早,網友認可度較高,影視大神甚至導演、演員雲集等優勢,豆瓣電影的評陪派和分往往被認為,能夠比較客觀的體現出當前一定時期內,觀眾對某部電影的好惡程度。
但是,豆瓣電影的評分,並不是一部電影的「全部」。豆瓣電影蘆盯的評分是豆瓣注冊會員們投票形成的,因此,在很多網友看來,一些文藝片、紀錄片的評分普遍較高,這主要是體現出豆瓣注冊會員的某種傾向性。
(7)豆瓣電影評分意義擴展閱讀
豆瓣現狀
豆瓣的用戶規模多年穩健增長,2012年月度覆蓋用戶超過一億。豆瓣的核心用戶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領及大學生。他們熱愛生活,除了閱讀、看電影、聽音樂,更活躍於豆瓣小組、小站,對吃、穿、住、用、行等進行熱烈的討論。
他們熱衷參與各種有趣的線上、線下活動,擁有各種鬼馬創意,是互聯網上流行風尚的發起者和推動者。豆瓣已漸漸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⑧ 為什麼多數電影,要以豆瓣分為標准呢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豆瓣還是IMDB或爛番茄,單一一個評分平台,都不可能完全定義一部電影的好壞。不過豆瓣代表了大眾偏專業的看法,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大家都公認的評分平台。
豆瓣電影評分是一個相對被認可,相對公正的評分系統。電影剛剛上映時,為了給電影造勢極可能會出現水軍刷分的現象,但隨著觀影人數的增加,豆瓣的評分也會逐漸描摹出於電影的真實輪廓。電影的欣賞是需要慢慢沉澱的,每個時間段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對豆瓣評分的贊同或者不贊同,也是一個自主的過程。
⑨ 豆瓣電影多少分算高分多少分以上值得去看
許多人在看電影或電視劇之前,如果沒聽過,就會去網上搜索有關這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相關信息,在搜索時,會有詞彙接觸,豆瓣評分。
它代評,剛剛通過,還是一般,又或者是優秀。其它過的人會根據這個分數來判斷是否看過這部作品,電視的電影,而電影則是一部關於票房的電影,分高自然看多了,利潤也就高了,分低很可能票房就慘淡了,甚至拍攝成本也無法收回。
總之,大多數的電影、電視劇都是拍給廣大觀眾看的(這里先不提專業藝術青年),觀眾的認可才能給投資方帶來巨大的利潤,扮演主角的明星才能因此大賺一筆,自然就很在意了。
⑩ 豆瓣憑什麼給電影評分
豆瓣的評分,絕大多數還是可靠的,但不是100%。
我長期看豆瓣評分,我發現以下幾點特點:
1、許多老電影,幾乎和IMDB的評分一樣。所以,我猜測這些現在國內看的人不多的電影的評分是直接抄IMDB。這個評分是比較准確的。因為IMDB的評分比較准確。
2、新上市的國產電影,評分往往不靠譜。因為新上市的電影,往往發行方會雇很多水軍來炒作票房的,豆瓣無疑是國內最大的目標之一。所以,我看很多國產片剛上市的時候,豆瓣的評分很高,然後很快就開始下降,經常會在一周內,從8分降到4分。這應該是水軍刷出來的。但電影上映一段時間後,這個分數就比較靠譜了。
3、印度片的分數十分不靠譜。連IMDB的印度片多數十分不靠譜(個別的除外,比如三個白痴、我叫可汗之類的,都實至名歸)。這是因為阿三十分了解如何吹牛和QJ,把他們的技能用在電影評分上,真是一點也不差。連豆瓣的評分也跨洋過海的跑來QJ分數。厲害!
不過,評分能做假,影評難做假。豆瓣的影評十分精彩。我愛看電影,這個網站我是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