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了《超體》有什麼感想
這個電影我看了兩遍我會亂說嗎。。第一遍旁邊坐了一個逗比每分鍾幾十個吐槽我眼前全是各種彈幕劃過女神的臉被擋得根本看不清好嗎。於是第二天又一個人默默去看了一遍。。。
先說一下,就是這個電影所立足的假設,也就是摩根弗里曼在演講里提到的,人類迄今為止只是用了10%的cerebral capacity,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所以心存幻想,覺得自己有朝一日額頭被人拿板磚敲了一下或者誤食什麼化學制劑就能突破現有智商極限的都洗洗睡吧。不過不得不說這個點用在這部電影里忽悠人還是挺有吸引力的,畢竟大家會覺得「我這么笨其實是因為我的大腦只用了10%嘛,要是剩餘的90%有朝一日被激活了我還是挺牛逼的嘛。。」,而慘痛的現實其實是這樣的「我的大腦已經用了100%了,我為什麼還這么笨還尼瑪有沒有天理了!」
既然接受了這個設定,其實還是挺帶感的嘛。隨著大腦使用的百分比從20%一直到80%,lucy的能力也從能夠操縱自身每一個細胞,到能夠自由感知操縱他人,甚至對身邊的無機物包括重力場產生影響。不過看完電影,好多人都在抱怨為什麼lucy那麼牛逼,到最後也就收拾了幾個黑幫小混混,在巴黎街頭飆了一次車,既沒有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也沒有像綠巨人從洛杉磯打到里約熱內盧。其實原因很簡單啊,lucy時間不夠啊。黑人教授演講里提到生命有兩種演化方式,當環境惡略時,生命會傾向於自我演化,一步步走向immortality;當水土豐美,物產充足時,生物則會大量繁殖。lucy的情況是一開始不慎攝入的毒品導致體內細胞的變異,而變異的細胞需要大量的能量以便繼續變異(向100% cerebral capacity發展),所以lucy收拾掉那幾個搓麻將的小混混以後,第一件事是各種狼吞虎咽桌子上的台灣小吃。。。越往後發展,人類的食品可能已經滿足不了lucy體內細胞對能量的需要了,於是認為環境是惡劣的,開始尋求分裂已達到自我進化。所以在飛機上有了lucy發現自己開始像沙子一樣四處飛揚,blowing in the wind。。。這時候lucy唯一能夠自救的辦法就是繼續攝入大量毒品, 讓細胞能夠有一個可以繼續reproction而不是pursuing immortality的地方。回到剛才的地方,那既然毒品只剩下三包,生命(作為人類的lucy)還剩下不到幾天的lucy,首要目標肯定是達到100%的cerebral capacity啊,那裡有空關心其他事情。
回到主題上,感覺整個電影看下來還是挺帶感的啊,尤其是最後那段lucy穿越時空的蒙太奇,的確有一種嗑葯的感覺。我覺得這種題材真的不好拍,尤其是主角心中對世界無欲無求,有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心只想追求100% cerebral capacity然後造福人類,而且全篇涉及各種哲學討論還得給拍的深入淺出,沒點兒庫布里克的功力還真不行。另外這片要是交給好萊塢的美國導演拍,一定會加一條中央情報局的線,可能會更有意思。
㈡ 5篇100字左右的英文電影的觀後感,要用英語啊
《阿甘正傳》觀後感:
To be honest, Ive never seen anyone like Forrest Gump in a movie before.Forrest Gump who is unfortunately to be born with a lower IQ and the muscle problem, usually, people always think this kind of person cant be successful in doing anything. But, instead, this unlucky man has achieved lots of incredible success, he is a football star, a war hero, and later a millionaire!
Forrest Gump not only shares his innocence and purity with others, ,he also manages to retain that innocence through some very difficult times. I love Forrest that he doesnt lose his purity through the movie, or maybe he just cant ,but either way, this shows us dont need to be evil or really intelligent to be recognised or successful.
It is just a movie, so maybe it doesnt work like that in reality.A simply means is that the acting and story of this film got a high level like the real . And in my definition thats what a good movie should be able to do.
譯文
老實說,我以前從未在電影中見過像阿甘那樣的人。阿甘不幸地天生智商較低,而且有肌肉問題,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取得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足球明星,一個戰爭英雄,後來成了百萬富翁!
阿甘不僅與他人分享他的純真和純潔,他還設法在一些非常困難的時期保持這種純真。我喜歡福勒斯特,因為他沒有在電影中失去他的純潔,或者也許他就是不能,但不管怎樣,這表明我們不需要邪惡或真正的智慧才能被認可或成功。
這只是一部電影,所以在現實中可能不是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方法是這部電影的表演和故事達到了真實的高度。根據我的定義,這就是一部好電影應該能做到的。
㈢ 超體觀後感3篇
超體觀後感1
周六去看了《超體》,感覺很震撼,觸動心靈。沒有及時寫下感受,今天寫來有些情節似乎已經開始有些遺忘。
影片伊始,我感覺有些恐怖,尤其是那位西方男性被韓國黑社會頭目逼著吃下藍色CPH4,立刻從萎靡變得很亢奮,那一瞬間我以為這是一種新型的毒品,以為是恐怖片或者犯罪片。隨著影片的展開,發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當Lucy體內的CPH4被撞破,進入她的體內時,她的用腦率開始提高,在醫院給媽媽打電話:我感受到了萬物。那時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流下來了,完完全全是因為身同感受。
今年“十一”假期,去泰山禪院閉關,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關房裡,觀“有念”“無念”,在黑暗中單純的與最真實的自己相處,感覺是那麼的細微,清晨能聽見關房外的鳥鳴,深夜能聽到附近民居的狗吠,於是你知道白天黑夜,一日復一日,這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完全被忽視的體驗。或者說你從來沒有好好地聽當下的一切聲音,以及知道自己在聽,你的頭腦中一直充滿著過去、未來,各種各樣繁雜的、有的沒的想法。閉關第三天,打坐中一瞬間進入了契入了空性,那時我感覺我的身體沒有了,確切的說“我”沒有了,我和周圍的黑暗連成一片,“我”不斷地擴展,我是房子,我也是泰山,我是泰山腳下的樹,我也是樹上的鳥——我感受到了萬物。我和萬物是一體的,不分彼此,我從無始劫以來就存在,從未消失,這也對應了片尾Lucy說的:I am everywhere。
Lucy在說“我感受到了萬物“這一句時,前後還談了很多她的體驗,她感受到風、空氣,母親親吻她的感覺,以及1歲時的記憶。不深究記事前,就是記事後很多的體驗我們都感受不到,因為如上所說,我們沒有活在當下,每時每刻的思想都在飄忽,你失去了很多當下的體驗,也許這樣你已經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人生。
第二次落淚,是Lucy隨著用腦率提高,她開始可以突破時刻的限制回到過去、或者去其他地方觀察和感知其他人的生活狀態和想法。某種程度上這也對應著我的體驗,孩童時,我就不相信宇宙之大隻有人類這一種高靈類的物種,而時間到底是什麼?一直也在思考。有時在打坐中,也會有類似Lucy的體驗,穿越時空接觸更多,在感知未來的部分,很多驗證也是准確的。但對於這一部分,我本人向來是比較隱晦的,除了我本身並不追求這個之外,還在於大多數世人對此是持否定甚至是嘲笑的態度,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名利、金錢和慾望成為了主流的追求,背後的驅使是人類自我的膨脹,不相信宇宙中其他萬有的存在。諸不知人可能是很渺小的,只是滄海一粟,也許越放下、清理慾望,得到的就更多。在很久前,我終於可以面對自己這樣的暫且稱之為“超能力,也知道自己不是異類,當時的感覺就是落淚,而今看到這一幕,勾起我那時不再排斥、接納自己的感覺。
第三次落淚就是影片的結尾,Lucy說“I am everywhere”,想到張德芬書中所寫: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吸引什麼樣的人,境隨心轉,沒有意外。
片中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片段:Lucy將刀插在黑社會頭目的雙手上,說:我感知到人類內心最深處最原始性的限制,疼痛的感知讓你無法知道自己是誰來自何方…關於這一點,我的理解是,人類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情緒浪費,所謂情緒都是二元對立,歡樂之後必然是痛苦,興奮和低落一定相伴而生。如果給讓人不舒服的情緒定位為“負面”,那麼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很大的根源來自於恐懼,恐懼限制了我們,讓我們認不出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而恐懼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痛”,因此Lucy當時說出了這樣的話。活在情緒里和活在當下是相悖的,對於如何做?也許《金剛經》給出了最好的註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很少有電影願意看第二遍,但是這一部,我希望再回味。
超體觀後感2
經過漫威大張旗鼓的擴張,超級英雄電影已經成為了一個類型而存在。於是,現在每年都有三到五個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拯救世界。可是,是不是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都必須去拯救世界呢?顯然不是。電影老頑童呂克-貝松的新作就是這么一個反常規的電影。片中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露西,和蜘蛛俠、綠燈俠、美國隊長一樣,都因為一個意外而獲得了超出常人的體能和腦力。不過和那些超級英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背道而馳,露西不僅沒有去拯救世界,還多少陷入了迷茫。
普通人獲得超能力,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途徑,可以變異、可以被注入特殊物質、可以接觸外星神器。《超體》的途徑貌似比這些漫畫里的想像更科學一點----大腦開發。人類大腦通常只被開發了十分之一,這既是一個常識,也是讓大家念念不忘的梗。幾乎所有人都曾幻想過,如果自己的大腦的開發程度比別人高,達到20%、50%,甚至是100%時將會如何無所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像,至少99%的人都不會覺得自己的大腦開發比提高後,就得去鑽研尖端數理化哈。大家幻想的八成是賺大錢、打怪獸、逞英雄之類吧。
呂克-貝松拿大腦開發做起文章,讓大家看到了他自己的想像。而且他想得還蠻細的,把大腦開發的程度分成了不同的階段。20%的時候會怎樣,50%的時候會怎樣,99%的時候會怎樣,都進行了展示。於是影片最大的懸念就是等開發度終於抵達100%的時候,女神露西究竟會變成什麼樣。用非常具體的數字來引領故事,就像給觀眾設置了倒計時一般,緊緊抓住注意力,緊綳神經。
《超體》能夠取得北美1.26億,全球目前4.12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僅次於《通緝令》和《古墓麗影》之後的以女性為主角的動作片票房第三位,主演斯嘉麗-約翰遜功不可沒。斯嘉麗-約翰遜成名很早,被好萊塢認為是美貌、性感與演技兼備的潛力之星。可是《逃出克隆島》的票房失利,使她沒能一躍成為好萊塢一姐。隨後,她成為了文藝女神、性感女神,總之是千百萬男影迷心中的女神。
隨著《美國隊長》和《復仇者聯盟》的熱賣,斯嘉麗-約翰遜出演的配角黑寡婦成為了近幾年最成功的漫畫改編電影中的女角,甚至超過了更早改編的貓女。斯嘉麗-約翰遜重新得到了商業上的肯定和青睞。據說盡管她不是超級英雄里的主角,漫威仍然樂意開出世界第一的身價來保證她繼續出演黑寡婦。她終於成就了自己的票房號召力。《超體》就是對斯嘉麗-約翰遜這份“蹭”來的號召力的檢驗。本片除了摩根-弗里曼和崔岷植這樣的戲骨來幫襯之外,沒有別的票房級明星助陣。女神斯嘉麗獨挑大樑,將黑寡婦的光環引入了這個大腦被開發至極限的女人。於是,女神不去拯救世界也無所謂呀。反正宅男們已經被女神拯救啦。
超體觀後感3
如何界定一部科幻片?什麼才是科幻片?怎樣區別軟、硬科幻?是不是帶著科學內容的作品都是科幻題材?......
這是我看完一些影評之後,迫切地想糾正一些人腦子裡面,我認為不健全的認知時,所想到的切入性的基本問題。
然而鑒於本人不才,琢磨了半天怎麼論證現在的科幻片到底是指什麼,最後卻把自己繞進去了。(一部科幻片也好 ,愛情片也罷,好看與否取決於觀者的認知和體驗,共鳴。科幻與否,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認知界定的。)
本片的故事主線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女主角開掛升到滿級,一路上虐小號的路子。不過披上了呂克貝松這位好萊塢外籍導演的名號,整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帶著種種似曾相識的酷炫,一股腦上來的各種哲學討論,做了一個很唬人的演繹——腦洞開到100%,會是啥樣。
其實就像一本偵探小說,猜死了誰並不重要,關鍵是分析作案手法。本片並沒有嚴謹的按照科學知識進行,而是對導演對這一科學主題的一種哲學解讀,或如同電影里所說的,沒有科學依據的一種假說。影片一開始便隨著說任何事情都顯得很有道理的摩根弗里曼一起,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導演塑造出來的科學觀念當中進行,整部影片既是架設在這個腦使用率突破平常會怎樣怎樣的構想來實現的,而各種後來女主角表現出來的“技能”,都是基於此——導演的設想,就如同一部科幻作品,基於作者的構想,或者一條科學理論,由科學家的理論證明一樣,是建設在對其個人認知的理解的闡述。而正因為如此,本片,如同影片里所說,也如同各種科幻作品,一種別人表達的假說,不存在扯淡不扯淡的問題,只存在觀眾或去認知的人,能否理解並認同的問題。
然而令人頭疼的是,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理解的不同,總會產生分歧,就好比影片中露西對世界的認知於我們“平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們的腦使用率超過了某一限定值,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新的進化的行為,是否會和片中一樣?不得而知。所以只靠“想”這種行為的內容,對於廣大的認知層次不同的觀眾群來說,很難得到統一的回饋。
再打個比方,即便地心引力那麼精彩的電影,也會有人卻不厭其煩地扣出所謂的缺陷,來證明自己的認知方面的優越與正確。更何況,呂克貝松這種法國導演,滿滿的浪漫情懷,在科幻題材電影的指導中,加上導演信手捏來的動作戲份,很難去鎖定本片真正要表達的內容,也便很難去客觀地按照類型片的模式去評價這部電影。
我覺得本片挺好看。
無論是選擇對本片是圍繞”時間是唯一度量“這一課題基礎上展開的故事的評判,還是單純地選擇觀賞一部由怎麼拍都有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影子的導演的作品的欣賞,抑或只是對任何不熟悉的觀念的盲目否認而刷存在感,無論怎樣的一種觀影方式,所有爭論的必要卻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影片中露西能感知到細胞的核心,而我們對待事物的偏好,不過是人認知不同的區分而已。
㈣ 超體120字英文觀後感
Watching the super body, the heart is very excited, luc is a genius, I saw a comparable to my favorite movie "the matrix" philosophy, although the film has some not perfect place, but does not affect it become a great movie.
The human brain is a small universe, the universe's most complex systems, referred to as "the second nature", when the full development, how would we? Film is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led us into a fantastic journey, into a new realm.
Comte developed human knowledg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theological stage,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metaphysical stage * (philosophy), the third stage is the stage of empirical science (science). The clue of the film, is a reverse development, ? by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