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電影《降臨》的劇情是怎麼樣的呢?電影《降臨》正在熱映,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了解下吧!
影片根據星雲獎以及雨果獎得主、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講述了外星人飛船來到地球,艾米·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受雇於政府,來與外星人溝通了解它們此行的目的。然而當用外星語言“七肢桶”與這些來客交流時, 她眼前突然浮現了她從出生到死亡、已知或未知的完整一生。傑瑞米·雷納將飾演一名物理學教授,他與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一同受雇於政府。
導演: 丹尼斯·維倫紐瓦
編劇: 埃里克·海瑟爾 / 姜峯楠
主演: 艾米·亞當斯 / 傑瑞米·雷納 / 福里斯特·惠特克 / 邁克爾·斯圖巴 / 馬志 / 馬克·奧布萊恩 /喬·柯布登 / 派特·凱利 / 娜塔莉·希波蒂 / 袁羅素/ 克里斯蒂安· 傑達 / 朱利安·凱西
類型: 劇情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116分鍾
主競賽單元 金獅獎 (提名)
第74屆金球獎 (2017)
電影類 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電影類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影片(提名)
電影獎 最佳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電影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電影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電影獎 最佳攝影(提名)
電影獎 最佳剪輯(提名)
電影獎 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電影獎 最佳音效(提名)
電影獎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提名)
第69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2017)
最佳電影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第23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第69屆美國編劇工會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第28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2017)
最佳電影製片人獎(提名)
第31屆美國攝影協會獎 (2017)
電影長片最佳攝影(提名) Bradford Young
第67屆美國剪輯工會獎 (2017)
劇情片最佳剪輯(提名)
第21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幻想電影藝術指導(提名)
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2016)
最佳女主角 艾米·亞當斯
年度佳片(提名)
第22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6)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最佳改編劇本 埃里克·海瑟爾
最佳攝影(提名)
最佳剪輯(提名)
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最佳配樂(提名)
最佳音效(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最佳科幻/恐怖片
第41屆美國電影學會獎 (2016)
年度佳片
第15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6)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最佳改編劇本 埃里克·海瑟爾
最佳攝影(提名)
最佳剪輯(提名) Joe Walker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最近幾年每到深秋,一部現象級科幻影片總會准時出現:2013 年的《地心引力》,2014 年的《星際穿越》,再到去年的《火星救援》,都是無論從影片質量、票房成績、還有頒獎季表現十分出色的作品。而今年這個接力棒交到了丹尼斯·維綸紐瓦(曾導演過《焦土之城》、《邊境殺手》)的手上,他為《銀翼殺手2》拍攝做准備用來練手的科幻片《降臨》在 9 月 2 日在威尼斯首映,至今已經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口碑發酵,該片爛番茄新鮮度仍為 100%,Metacritic 的評分也有 81 分之高。
而對於看過兩遍原著小說且愛不釋手的筆者,《降臨》的改編難稱成功,將近兩小時的影片看下來,維綸紐瓦在原著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非常大的劇情變動與填充,尤其影片後 50 分鍾(將近影片一半的長度),幾乎原創的情節將影片推向了一個非常神棍且難以服眾的結局。但即便這樣,《降臨》在視覺的奇觀性上,仍差之前 3 年的 3 部作品一大截。
《降臨》改編自著名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特德·姜)曾獲得星雲獎的科幻短篇《你一生的故事》。但凡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你一生的故事》雖是一個以外星人降臨地球為背景的故事,但小說主題全部都是身為語言學教授的主角露易絲·班克斯試圖理解、破譯、學習形似章魚的外星人「七肢桶」的語言和文字的過程,甚至直到最後,都沒有大多電影觀眾所期待的飛船發射、太空戰爭、乃至穿越黑洞的奇觀場面。
《你一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直面了一個大多數科幻小說及電影都避而不談的問題——人類如何與外星人交流。在大部分的科幻作品(包括硬科幻作品)中,外星人帶或不帶「語言翻譯器」,都理所應當地說著英語,這是一個非常狡猾且不負責任的設定。而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姜峯楠將語言學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有理有據地一步步論證,完整地將露易絲學習「七肢桶」語言的過程展現在讀者眼前。
受限於表現形式,電影無法將小說中嚴謹的語言學以及物理學論證搬上銀幕,即使可以強行塞入電影中,也不符合《降臨》主流科幻電影的定位。所以在電影中,露易絲學習外星語言(以下簡稱「七語」)的過程被一再簡化,導演維倫紐瓦將絕大部分學習七語的篇幅都換成了展現視覺奇觀的部分。例如形同《2001 太空漫遊》黑石碑一樣的「半顆花生形」宇宙飛船,再例如一行科學家進入宇宙飛船時重力方向的變化,都占據了很大部分的時長。而這些在小說中幾乎一筆帶過,小說中主角與七肢桶的對話也只是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房間,並沒有像電影劇本那樣進入宇宙飛船內部。
七肢桶的飛船出現在世界各地。
這樣的重心偏移導致影片對於破譯七語的過程極為簡略,簡略到甚至只用了一段 5 分鍾左右的蒙太奇就敷衍了事,基本喪失了原著中的精髓。
而在原著中對於外星人七肢桶的描寫也極為詳細,不同於一般科幻作品中對於外星人笨手笨腳、野蠻、只會侵略地球的形象。它們「有七隻長肢,軸心處掛著一個圓筒,七肢中每一肢都可以當做腿,也都可以當做手臂,穩穩當當,像艘氣墊船。」而它們在寫字的時候,是「弄來一個圓圓的屏幕,安在一個小底座上,一堆糊塗亂畫便會出現在屏幕上」,並不像電影中形似章魚,就連寫字的方式也是伸出一隻長肢,從中噴射出墨水一般的黑色物體,在半空中形成圓形的如同中國書法一般的文字。
誠然這樣在視覺上會更加美觀,但在電影中的七肢桶更像是動物園里被關在籠子中的某種野獸,沒有文明,也沒有相互交流。完全不像是已經掌握了星際飛行的高級文明生物。
在小說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莫過於破譯七語的突破口的出現,這個突破口並非主角露易絲所為,而是在同時進行的物理學家和七肢桶的交流中所得。物理學家為七肢桶演示了「費爾馬最少時間律」的實驗,七肢桶將實驗重復了一次。而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發現了七肢桶的基本認知以及物理、數學定理的因果關系與人類正好相反,對人類復雜的定理對七肢桶是最基礎的,而對人類來說最基礎的定理例如速度在七肢桶的認知體系下卻復雜無比。這個發現令露易絲破譯學習七語的速度迅速加快。而在這個過程中,露易絲發現七語是一種行為理論,也就是說兩個七肢桶的交流只是做做樣子,它們要說什麼,雙方都早已知道。
人類正在和七肢桶進行初步交流。
這也就是原著中最有魅力的地方:掌握了七語,就可以預見自己的未來。姜峯楠在小說一開始就利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相結合,兩條時間線相交叉的敘事方式,將露易絲破譯學習七語的過程,和露易絲口述自己女兒的成長故事一並講述。這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嬰兒成長為少女再到因意外死去的過程令人溫暖、也令人悲傷;破譯七語的過程令人激動、也令人深思。姜峯楠的文字如同詩句一般娓娓道來:當你知道自己的女兒會在 25 歲那年因意外死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會怎麼做?這樣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讓《你一生的故事》超脫了冰冷的理論推導層面,升華為一部真正有人文情懷,足夠溫暖也足夠悲傷的經典之作。
而在電影中,這兩條故事線的主次太過明顯,露易絲女兒的故事線明顯少於主線劇情,甚至五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交叉剪輯之間的聯系也極為疏離。使得觀眾對於女兒的角色並無帶入,也缺乏了小說中對於宿命的嘆息。這可能也是影片最後定名為《降臨》,而不是用原標題《你一生的故事》的原因吧。
如果以上還只能算是細節或者側重點上的更改,無傷大雅。那麼影片後 50 分鍾對於原著大刀闊斧的改編就讓影片走向了和小說幾乎完全相反的'道路。將《你一生的故事》這個表面故事體量只有小品級別的短篇科幻小說,改成具有強行戲劇沖突的狗血戰爭劇,愚蠢的人類和科幻片中不可或缺的中國再次上線,帶領著其他幾個國家(俄羅斯、古巴等)一起對七肢桶發動了軍事襲擊,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別提露易絲飾演者艾米·亞當斯用比七語還要難懂的普通話與中國將軍打的那一通的衛星電話,令人完全摸不到頭腦,像極了編不下去的狗尾續貂。
和七肢桶的「親密接觸」。
但這恰恰就是《降臨》在北美影評人中口碑依然爆棚的主要原因,美國再一次充當了拯救宇宙的世界警察,不一樣的是這次他們不靠托尼·斯塔克和他的小夥伴們,而是靠一名大學語言教授的一通跨國電話。這對於沒有看過原著的普通觀眾都已經足夠神棍且不可信服,更何況原著粉呢?
而眾所周知的是,丹尼斯·維綸紐瓦已經被定為《銀翼殺手 2》的導演人選。如何延續這一科幻經典的輝煌,是他目前肩負的最大重任。《降臨》也在某種程度上被看做是維綸紐瓦為了即將籌備開拍的《銀翼殺手 2》的練手之作。雖然《降臨》在很多層面上都不盡如人意,但是導演從《囚徒》和《邊境殺手》以來一向擅長的氛圍營造還是非常到位。
除去讓他名聲大噪的作品《焦土之城》,維綸紐瓦其他長片作品均不是由他自己來編劇。可以看出,編劇並不是他的擅長所在,如何將故事用視覺化的手段呈現才是他最拿手的。這樣一來,劇本的好壞基本就決定了他導演作品的最終質量。《降臨》的劇作絕不算高明,甚至有些失敗,但還是能看出維綸紐瓦在拍攝科幻大場面的一些想法。可以說做足了范兒,卻丟了魂兒。
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在科幻小說界的神作級別相比,《降臨》絕對算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國內觀眾還是降低要求,謹慎期待。
2. 對於電影《降臨》(Arrival)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降臨》(Arrival)是2007年的時候在國內上映,由美國製作的一部科幻電影。其實與其說它是科幻電影,在很多人在觀看之後卻更希望把它定義為一部哲學片。在這部電影之中有科幻片的影子,更有很多的人生哲理,還略帶懸疑探索氣息。真的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影片,評價如下。
但是在《Arrival》中女主被派前往和外星人進行溝通。反射到現實中就是在告訴我們是不是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更加先入為主的希望對方聽聽自己,而總是會忽略了對方所說的話。
3. 對於電影《降臨》(Arrival)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我認為這部電影算是一般的。最近,我看了電影《降臨》。我本來是乘興而去,最後卻敗興而歸。因為看到之前大多數網友的評論都很好的,當然,也有持不同意見的。這幾天我在網路論壇上看到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好評如潮,說中國做不到,意境很高等等,不是為了與眾不同,而是真的很感同身受。我不同意好評。」《降臨》是由丹尼·維勒納夫執導的美國科幻劇,改編自一九九八年姜峯楠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電影明星包括艾米·亞當斯、傑瑞米·雷納等。
點評二:無論是原著還是編劇,只要這一點不能被打破,這就是一部爛電影,無論電影如何能夠遇見未來,無論外星人是一隻七條腿的怪物或章魚,無論電影如何描寫愛情或親情或所謂的世界和平,都是一部爛電影。也可以看出,所謂的好萊塢已經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最後還是希望他們可以恢復最初的良心作品。
4. 如何評價電影《降臨》(Arrival)
評價如下:
這是一部虛構的既能回憶過去但更多能預見未來的文藝兼科幻片,主要講的是虛構的未來會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外星人。《降臨》的魅力就在於,在走近黑暗的銀幕前,完全不知道我將要面對什麼,其感受類似於路易斯第一次坐著升降車進入黑色的外星人飛船一樣,充滿著好奇和神秘。
影片一開始關於路易斯生活場景的接受,影調非常真實,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然主義。攝影師並沒有去修飾什麼,大多數場景,甚至包括「貝殼」之內的,依然是以真實光效為主。作為一個攝影師,我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把裡面的場景拍攝地更加具有戲劇張力,光效更加「絕妙。
但是他們沒有這么做。從我的觀點來看,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自信。他們相信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和信息,並且對它充滿了智慧,真實是悲憫。這就是差距,一種看不見的,巨大的,不可超越的溝壑,橫貫在我的電影和他們電影之間的東西。
影片最後,結束了一切危機,露易絲也意識到了之前那些閃回全部都是她所洞悉的未來,所以她問伊恩:如果已經知道未來,你會選擇改變還是接受?那時的伊恩可能還沒有完全掌握七肢怪星語,自然也沒有讀懂這句話的內在含義,但他倒是很直言不諱的對路易斯表白。
最幸運的不是看到外星人,而是遇見了你。」對於這樣一句話,我相信此時露易絲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正如她在旁白里所說,即使知道了生命的旅程,以及將走向何方,我依然選擇擁抱它,並欣然接受每一個時刻的到來。
整部電影在這里得到升華,正如羅曼·羅蘭那句話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如果你有注意到電影開頭的第一個畫面,是露易絲家裡面對湖面的客廳里空無一人,餐桌上放著兩支高腳酒杯。
而電影中最後一個畫面,是露易絲和伊恩在客廳里喝酒吃飯跳舞之後,最後決定去(卧室)做愛做個孩子,電影的首尾在這一刻形成了完美的閉環,也呼應了電影的主題,時間不是線性的,故事的結局也是故事的開始。
5. 《降臨》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降臨》是一部科幻題材的影片,作者是一位十分出名的美籍華裔奇幻小說家,稱為特德姜,女主是艾米亞當斯,男主角鷹眼俠。
影片《降臨》敘述了一天外星的宇宙飛船趕到了全世界,世界各國都看到了外星的宇宙飛船,大家都認為外星要戰斗,人類也很擔心。
以為世界末日即將來到陸續去自殺,因此路易和博士被分配去和外星生物溝通交流,看來外星生物來的效果是什麼。
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交流中總算路易有了進度,伴隨著路易的翻譯,外星生物說她們要為人們給予武器裝備,
世界各國覺得外星生物是要和地球上宣戰,在他們做好充分的准備的情況下,路易改變了這一切。許多人覺得外星文明更為恐怖。惡意只能產生災禍,即便我知前途仍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