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日益強盛的動畫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我是學動漫專業的。關於這個問題,日本是全民愛看漫畫,日本的漫畫比動畫還要好的,日本當地很多優秀的漫畫不被人們要求拍成動畫,因為拍成動畫沒有漫畫的美感,人物還容易畫走形,你看日本長篇連載的就能看出來了,漫畫可以畫的很細膩,動畫畫細膩的話,經費,投入的人力各個方面是開銷很大的。日本的動畫分的種類是很細的,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適合看的動畫,我們國內知道的也只是他們的皮毛而已。不過現在日本動畫逐漸極端化,就是買肉片比較多,沒有實質性的內涵,但總得來說,日本的漫畫比動畫要好。當然,動畫電影方面也有不錯的,像場景需要專門的場景師,為什麼日本動漫電影裡面人物畫的簡單?那是因為畫復雜了經費的問題,投入的勞動力會增多。
相反,中國廣電總局規定,動畫是做給13歲以下兒童觀看,不準有暴力行為,就算你的團隊做出了藝術價值高,有內涵的動漫,廣電也不會讓電視上放出來。做了也白做,除非在網上流行起來。你看那些吉祥物設計的也不具有美感。兩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對動漫的重視程度也不同。日本是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了,在日本你不看漫畫,別人會覺得你落伍了。
給你介紹一些日本優秀動畫電影導演,我個人喜歡今敏的,像千年女優,盜夢偵探。盜夢空間的劇情跟盜夢偵探很像的。還有宮崎駿等等。日本三維動畫做的也是不錯的。
Ⅱ 中國元素在日美動畫之中的成功運用給我國帶來的啟示
最大問題出在哪裡,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
國內的動畫公司都在忙著圈錢,注重量,而非質。
國內的市場環境不行,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的,比如喜羊羊的角色形象,誰都拿去用,又有幾個是給動畫企業交了錢的呢。
動畫行業已經走上加工廠的道路,很多電影大片其實都在中國進行美工製作的,最後印上好萊塢的標牌。就跟愛瘋同一道理。設計環節,都在他們本土運行。
好導演的斷層缺失,自大鬧天宮風光一把之後,導演這環節就脫節了,之後便出了一系列帶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捫心自問,這是小朋友喜歡的東西嗎?這是討好家長的,並不是符合小朋友們童真心態的。
動畫行業人員流失,國外的動畫製作人員的主力平均年齡是40+歲,而我國則是20+歲,一群剛畢業的學生怎麼跟老手拼呢。起步晚是原因之一,還有個更讓人痛心的,以前那些從事該行多年的同事們慢慢的,除了少數幾個自立門戶外,大都改行了,迫於房子、醫療、等壓力,放棄了動畫這條路。我明白,他們中有許多人,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行的,可是,現實的問題就在那裡。
改行,更是代表著社會人力資源的浪費,13億的中國人,每人改行一次,國家會花多大的成本,誰都算不出來。
不說了,想想就覺得惋惜。
Ⅲ 日本動畫高速發展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啟示
2.日本動漫在中國的影響:
在現今中國社會,大部分學生及年齡層較低的職員都或多或少了解日本動漫,由於網路的便捷及其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使得日本動漫的傳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可見當世界其他經濟體將計算機技術大量應用於通訊產業的時候,日本卻將其應用於製造新文化產品。
3.日本動漫對中國學生的影響:
就拿我們學校的周邊舉例,學校周圍普遍分布著眾多動漫店,這種情況在各大學校周圍都很普遍,可以說,這些動漫店的產生正是由於動漫本身對學生的強大吸引力。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動漫店裡面所陳列的98%均為日本動漫及其周邊產品。關於這點會在後面說明。
二、動漫在中國
1.官方說法:
浙江少兒頻道總監費敏認為,孩子們並不在乎動畫電視台播的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動畫片,他們需要的是優質好看的動畫片。
2.大眾看法:
與官方說法截然相反的,我們在街頭初步調查中,中國動漫除了在教育意義方面毫無懸念的被評為最優秀的,其他各方面均與日本、歐美差了很多。
在劇情方面,中國動漫依舊保持著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好人一定戰勝壞人的邏輯,造成情節毫無懸念,使人失去看下去的興趣。
而畫面方面,人物的嚴重走型、姿勢的嚴重扭曲、姿態移動的生硬等等,在中國動漫裡面顯而易見。其實中國決不缺乏人才,歷屆金龍獎獲獎短篇,全是個人或者小團體製作,卻十分精良,代表著中國的動漫尖端。而反觀那些有政府支持,雲集眾多繪畫人才的大型製作集團所製作的作品,只能說去挨板子去才合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動畫的40%多的畫稿都是在中國製作的,因為中國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並且技術過關。
內涵方面,准確的說在低年齡層來說,中國動漫做的十分到位。而其他年齡層的卻很少涉及到。
在周邊方面,中國動漫也卻是很不到位,也正是這樣,導致了做動畫不賺錢,沒有人投資,前景十分不樂觀。
Ⅳ 日本動漫對中國的影響
有以下幾點
1.文化上的影響
日本通過動漫的傳播,使自己的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宣揚,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了解到日本文化,喜歡上日本文化。與之帶來的問題就是,中國文化慢慢地被沖淡,慢慢的被遺忘之,直至被日本文化所同化與代替。
2.對中國動漫迷的影響
從九十年代初開始至今,日本動漫在中國已有二十多年的傳播與推廣。不論是原來的漫畫,和早期電視台上播出的動畫,再到近年來網路上的播映,其動漫迷是越來越廣的。動漫迷的擴大使得日本動漫中國能得到廣泛的支持與認同,甚至是透過其動漫產品輸出進一步推動與加深對中國動漫迷的「互動」,牢牢的抓住了這一批忠實的客戶。而與之相反的,中國動漫由於沒有這些日式動漫迷這些年持續性的傳播與推廣,以及金錢上的支持,再加上眾人的誤解,導致中國動漫的發展十分的緩慢。
3.對我國年輕一代動漫人(動畫和漫畫人製作者)創作的影響
由於我國的動漫創作者,在創作之前往往會大量的接受日式動漫的洗禮,致使在其創作上有著明顯的日式風格與模式。導致其中國動漫從創作上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風俗與文化特性!例子就是山寨動畫,山寨漫畫,以及抄襲。
4.對於我國動漫人才流失的影響
由於日本的動漫好看吸引人,就會源源不斷的吸引中國的動漫人才到日本去學習去打工。帶來的問題是國內動漫產業人才的緊缺!而中國的動畫外包一直就是外包日本的動畫,而外包帶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動畫人只會做下動畫周邊瑣事,真正的動畫核心內容做不了= =(創新精神沒了,編劇也編不好只能在那畫分鏡之類的底層事情!!!)
5.對於中國動漫市場的影響
喜歡日本動漫的有點錢的往往會直接購買周邊,雖然日本根本就不在中國賣周邊!中國的周邊商因為動漫作品的局限性,與發展所處的階段性(只針對小孩),導致在市場就一直沒有大的進步(一直被日式動漫迷所詬病)。這也導致我們對中國動漫越發看不起(或者說是看不上眼)了。於是看中國動漫在裡面消費的總不是很多,去電影院看中國的電影動畫。。。。。。。更少了。。。。。。。可以說日本動漫對中國的動漫市場的影響是時時刻刻的。
再說說日本動漫對中國青少年(主指高中生及以下年齡)的影響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 思想上
日本動漫取材廣泛,涉獵內容豐富,在給我國高中生拓展思維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思想上的變化,這個思想上是指對事物的認知,與傳統觀念想形成的對立性。具體的你可以看看,現在中國腐女宅男思維泛濫,不久是如此么?!再,近一點最近流行名詞「基佬」在中國網路被融入就是典型之一。
第二點 觀念上
本來日本就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從動畫中避不可免的會讓大家看到發達國家的美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看多了,觀念上有時會多多少少的產生偏差。著偏差就是在對一些事物的觀念上,如第一點指出的傳統觀念形成的對立性。要是抓個典型,就是日本有些戀愛類型的動漫。在題材的選取上並不是單純的陌生人之間,而是兄妹之間,女女之間,男男之間的,著會對正處青春期發育階段的高中生產生一個戀愛觀念,性觀念的偏差。
第三點 生活,行為上
本來高中生正處於學習階段,而日本動漫上的一些事物對於還是孩子的高中生來說還是很具有誘惑力的。必然也會在看動漫的時候學習和模仿下裡面劇中的情景和對白。典型就是COSPLAY,還有就是在動漫展上的表現等等。有自製能力,和能明辯是非的估計還好,要是不是很明白的那種,就會很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正常生活的。
第四點 認識上
通過日本動漫洗禮,高中生知道了中日動漫之間清晰的差距,認識到了中國動漫有多麼不足多麼的不好,但是也因為這樣往往其不成比而造成對事物認識上的偏差。使得中國動漫越發被人看不起了,沒有了我們這些國人的支持那有現在的中國動漫?!可以說日本動漫對高中生在動漫認識的層面上會影響其觀察。
由此可見日本動漫對中國影響是全方位的
不論是文化,市場,還是創作,甚至是正在成長的孩子都被所觸及,而這影響會一直持續並深化下去。
Ⅳ 日本動漫對中國動漫發展的影響
動漫產業被譽為21世紀具有創意的朝陽產業,2015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未來隨著動漫產業的日益成熟,動畫電影的不斷滲透,動漫用戶的規模將不斷增大。而中國游戲市場2015年收入達1407億。中國游戲產業增速雖然放緩,但依然保持高速,而在未來這種發展速度將會持續。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現在就開始學習動漫遊戲設計,也許下一個動漫遊戲大咖就是你。
Ⅵ 在中國大陸日本動漫與美國動漫文化影響哪個更大
先不管題主的措辭問題,我覺得很多答主都偏題了,影響力大不僅僅是知名度,更不是單一商業經濟,而是其文化內核是否對我國的文化內核產生沖擊和影響,進而二次創作和傳播,以及被群眾接受。
確實迪士尼為首的美國動畫公司有著龐大的全球市場,但是對於國內的文化影響大么?確實有影響,但是不大,像陣龍卷風,強勢到讓人無法招架,但是消散離開的也快,好的壞的都不會留下太多,更不要談文化影響力和二次創作了,舉個直白的栗子,某爽文網上直接neta別的二次元作品的數量,neta日本作品的數量是neta美國作品的數量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就是很直觀的差距。
美日對於二次元文化還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差異,美國會出於商業考量不斷重啟和強行擴充故事線,甚至於完全否定前面的所有劇情和設定,這種多支線模式確實能長期獲取收益,但是也容易讓讀者感受疲憊和厭煩,再加上市場長期被某幾家公司進行團隊式壟斷,市場已經處於飽和和不思進取的狀態。
而日本確實近年來優秀作品的比例越來越小,也存在部分出版社要求作者強行擴充故事,但是其世界觀幾乎都維持在一個很均衡的水平,並不至於出現美漫那種動輒便強行改故事的情況。而且市場競爭力一直很強,這導致各家出版社和作者不得不提升自己的水平來獲取穩定的市場需求,自《涼宮春日的憂郁》以來,輕小說改編的案例以及越來越多甚至逼近漫畫改編動畫,這是市場整體的轉型和競爭力變化,自2016四月番以來,單純的萌腐肉動畫比例已經越來越小,對於日本次文化市場來說,這是一個福音。
與此同時,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具備了「文化特徵相似」、「地緣位置」、「對於青少年的早期三觀影響」,這三點幾乎是決定了日式二次元文化對於中國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85-95這一批已經開始成為市場文化創作主力的人,以及對95後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大,實際上近年來國內漫畫創作數激增,但是風格、題材甚至製作人員很多也都是來自日本的,從早期就被引入國內電視台的《阿拉蕾》、《七龍珠》、《幽游白書》、《犬夜叉》、《EVA》、《高達》系列、《游戲王》等片,直到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網上大肆盛行的手游、萌腐肉作品、高燃高虐類作品,日本二次元文化非常細致的滲入了不同的年齡階層和社會群眾,甚至可以說是與現在年齡在20~30的年輕人一起長大的,這份潛移默化的意識影響是無法被輕易磨滅的。
而美國二次元文化在地緣位置和文化思想上和中國抵觸太大,而迪士尼為主的動畫公司有個喜歡「合家歡」的壞毛病,導致美國整體市場沒有像日本那樣細分到不同群眾里,而像蝙蝠俠和罪惡之城那樣的青年成年向作品為了市場需求和法律因素,要麼選擇適當削減其精神內涵要麼選擇縮小市場,完全針對某些人群。即便網易騰訊等公司已經開始牽手美國漫畫或動畫公司,也無非是在中國市場分割出一小塊而已。
美國想通過二次元對中國進行文化輸出是一件非常漫長而且代價巨大的工作,而日本早已做到通過二次元令其文化內核影響一個時代的人,兩者甚至根本稱不上一個量級的對手。
Ⅶ 外來(如日本)動漫對中國動漫的積極影響
其實一句話,日本動漫其實並不好,但他產量大!自然精品就多,對中國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動畫來看(具體資料請自行查閱):太空堡壘,雖然是一部剪刀作品,但它對中國的80後們影響巨大,即便是90後中也是極有人氣的。美少女戰士,這個就不多做介紹了。數碼寶貝,這部動畫可以說讓中國兒童們學到了勇敢,冒險。高達,則是讓眾多的中國人認識到日本人是真的反戰了,他們已經開始對於戰爭的對錯開始了反思,而不是像中國媒體所說的那樣,什麼日本人又好戰了之類的,他們其實也跟我們一樣,很害怕戰爭。不得不提的是銀河英雄傳說,這部作品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價值觀,而這部作品也是最能反映戰後日本人年輕人思想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尤其需要深刻的解讀)。而押井守的作品,可以說是精品中的精品,他的作品都是讓人對於世界的真實感到不寒而慄的。至於宮崎駿,他的作品所傳遞出的對大自然的關懷,對於戰爭的反思,對於那種人性的探討,是對中國人影響巨大的。
Ⅷ 日本動畫對中國是否有負面影響
日本動畫發展程度比我國高的多,從動畫的傳播途徑,普及率最高的電視動畫來看,日本的動畫是有分級的,幼稚、少男少女、成人都有很多。
任何一個國家(大概只除了日本)都有嚴格的動畫保護主義,因為動畫的主要受眾還是兒童,包括美國對日本動畫的引進都是嚴格控制的,中國也如此。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實際的日本動畫每個月都會出很多新的或是連載的,卻不見我國的電視台有播出了吧。我們國家為了保護本土動畫事業早就出台過政策限制外來動畫引進,有文件的。
你說的負面影響,作為觀眾來說是沒有的,國家不引進不播出,觀眾看不見又何來影響。現在網上能看的很多,不過很色的很扭曲的他們也不敢播,有國家網路監管的。但是還是有些露骨點的片子,如果是家長的話最好還是看好孩子。
Ⅸ 日本動漫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
日本動漫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日本動漫有利於了解各國文化,它涉及的范圍廣,包括科學、歷史等,它以青少年喜歡的方式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豐富了課餘生活,調劑了在學業中的重負;但同時有些同學沉迷於動漫,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動漫上,以至於荒廢學業,使得學習成績退步。
據調查顯示,有92.2%的中學生認為日本動漫畫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讓人覺得輕松和興奮」佔55.52%和34.88%;「對中國動漫畫感到悲哀」佔12.46%;「對其中的人物很崇拜」的佔16.37%;「說不出什麼影響」的也有16.37%。
除此,還有少數同學認為看過動漫畫後會促使他們對日本人很警惕,並痛恨其險惡意圖。由此可見,日本動漫畫對中學生的影響逐漸加強。而其對中國中學生的影響雖大部分是比較積極的,如放鬆身心,獲取一些科學知識等。但另一項調查也顯示了日本動漫畫的弊端。
平均每10個學生中便有4人有過在課堂上偷看漫畫的經歷,且有對其產生迷戀的心態。這些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學生的學習,這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是由於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好奇,趕潮流是這一時期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極易受某些畫質華麗,人物造型獨特而空洞內容的迷惑。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早期的日本動漫畫一直以清朗的面目出現。
發展至今,日本動漫畫的表現手法日益成熟,在描摹人性方面更經驗老到。然而,剝去其誘人糖衣,可窺見其醜陋的精神內涵和一再重復使用的商業元素。在這種背景下,尚未具有夠鑒賞能力的中學生因部分日本動漫畫表現出來的惡俗取向與虛榮心理而走偏路。所以,中學生的自身素質尚待提高。
另一方面,漫畫文化在中國得以抬頭,於日本文化在中國的日漸流行有著很大關系,而且日本漫畫沒有年齡界限,更是讓從成年人到孩子的所有觀眾群體廣為接受。一些劣質的漫畫趁空鑽入並被接受夜市在所難免的。
雖說這種現象已引起老師、家長、教育部門的普遍關注,但其整治的效果還不能令人滿意,整治的力度也還有待加強。另外,中國動漫畫罕有令廣大同學們贊賞之作,同時,在短期內,中國動漫畫的水平還難以超過日本動漫畫。遺憾的是,老師、家長並沒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日本動漫畫。
Ⅹ 日本動漫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會讓我們被日化,從網上找了一篇文章,大家看一下吧!
論日本漫畫對中國青少年的文化侵蝕
<<逛超市,偶爾聽到這么一段對話:
一個大概5/6歲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站在賣日本壽司的櫃台前,「爸爸爸爸我要這個這個這個這
個還有那個那個那個。。。。。。。」
可憐的爸爸不知是自言自語還是在對售貨小MM說:這個要8塊。。這個要12塊。。這么小。。。
這個要16塊?什麼做的啊。。。。。
「爸爸,我還要這個,那個很好吃上次媽媽買了我要2個。。。。。」
我正想這爸爸可能要把這櫃台上擺的這20來種壽司都要買下了只見這爸爸俯身抱起孩子:路路啊,
這些日本壽司好吃嗎?
「好吃」
「你說日本動畫片好看嗎?」
「好看」
「日本的機器人好玩嗎?」
「好玩」
「你再說說日本的MM漂亮嗎?」
「漂亮」
「可這些都要花錢的啊,爸爸買不起,要不用你那小豬裡面的錢買好嗎?」
「我不嘛」這是個小守財奴
「那這樣好嗎,路路快點長大,我們拿上槍,去日本打日本鬼子,把他們的東西都搶過來,這樣路路
就可以吃很多很多的壽司,玩好多好多的機器人,看好多好多的好看的動畫片,還可以和好多漂亮的日本
小MM做朋友,而且都不用花錢,這樣好不好?」
「好。。。。」小守財奴點著小腦袋
「那我們回家去打槍好嗎,這樣長大了路路就可以一槍打一個日本鬼子了。。。」做爸爸的在趁熱打
鐵
「恩。。。」
於是做爸爸的把孩子坐在肩膀上,雄赳赳的離開了。
賣壽司的小MM一臉的暴汗。。。。。。。。 >>
以上只很多論壇上轉帖過的一篇文章,
不才用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下面是自己寫的:)
我的轉變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中國人,我講述可能大家曾經經歷過的.
我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受到的是很傳統的中國教育.在家裡,只有從外婆的故事裡感覺日本人很壞,那時候
我很喜歡看日本動畫片覺得比中國拍得好.有一次坐船遇見一個日本老人,我們坐四等艙,他看見我母親和
我共吃一碗康師傅碗面,他還買一碗給我,我當時並沒有感覺到中日間這么強烈的民族仇恨.
上初中以後,和很多對游戲感興趣的中國少年一樣,日本光榮出的三國系列
游戲讓我著密(那時候只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到了高中,對<灌藍高手>這樣的動畫
片也很感興趣,當時只是感覺和別人一樣敢時髦.當時的感覺,好像你沒看過日本
漫畫,你就被別人笑話.
上大學時候,因為喜歡歷史的緣故,無意中看過一本日本歷史小說<德川家康>
,開始對日本產生興趣,開始深入了解日本歷史,玩日本歷史游戲,如<信長野望>
<太閣立志傳>.處於好奇,甚至還在一個學期中選修了<日語>,當時給自己的理由是
方便玩日文游戲.
走入社會後,從事著一行很普通的職業(IT技術支持).偶然一次幫一個日本人
解決了筆記本故障後,他拿出50元人民幣,做為小費給我我當時下意識就拒絕(我拒絕是
因為我是一受過傳統的教育的人,我幫他解決問題是我的義務,我的薪水自然有公司來
發).他用英語笑著問我"為什麼不呢?少了嗎?"我禮貌的回答是"這是我的工作,這是我應該做的"他又說了,
帶著驚訝說"別人不會拒絕".這里有個細節:他用英語表訴"別人"
時,用的other chinese will never refuse. 我當時沒覺得有什麼,就走了.事後,
我開始理解和感覺到,在他心裡,大部分中國人是不會拒絕消費的.這句話本身代表著
現代日本人對中國的一種普遍看法"認為中國人都是惟利是圖的.
不久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朋友和我談起了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在那次談話
的開始,我知識把這當做一種聊天,在隨後的過程,隨著一些事實\事例\觀點在他口中說出時候,我開始回想
我外婆給我講的故事,我從小對關於日本事物的了解以及最近遇到的事情.之後我開始關注這方面的一些真
相,我為之感動.
這時候,我針對自己的經歷,開始了解:從20世紀70年代日本一直對中國的各方面都進行漸進式的滲透.
在日本動畫片和日本游戲一直不斷地宣傳他們所謂的大和民族文化和武士道精神,他們的著手點不是敏感
的技術\軍事等,而是從能夠影響中國下一代的傳媒產品,70年代末出生的那一代中國人,包括我自己,在現
在和今後的20年中將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中人群最大的一塊,我們有多少人直接或間接地開始認同所謂的日
本文化呢.
這一群體中,如果有很多人是認同日本文化的 ,日本將在這20年中更方便地入侵中國社會\文化\教育等各
個方面.這時候不免想起,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打出的所謂日中親善的虛偽旗號,在東北開日式學堂,強
迫中國人學日語等.這2種文化侵略,一種是強迫性的,一種是漸進式的.60年前,你讓你一個中國自願去看日本漫畫\電影是不可能的.
但60年後,一大群中華子女確趨之若騖地自願去學日本語言\文化`````60年前日本鬼子拿槍炮也沒有做成的事情,現在確被我們自己做到了```可悲`````
看著各地論壇里那些起著日本名字"豐臣``織田``"和那些人物貼圖盡是日本卡通形象的網民````我無話可說,但這證明了一個事實,我們正在被侵蝕`````長此以往,如果還有下一次抗日戰爭時候,還有多少人會站出了為了中華民族流血.
不要告訴世界和平之類的話,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就該知道,自中國大地的和平從來就沒有超過200年.天下雖大,忘戰必危!
前天一位同事告訴我, 他不讓他兒子看日本動畫,他兒子跟他鬧.他說,什麼都要從娃娃抓起.我猛然醒悟,的確.我們的愛國教育是要從娃娃抓起,一定要戰勝日本文化對他們的誘惑.過去的我就這樣被日本文化感染過,但今後不會了.我會從小教育我的子女,讓他們從小在中國5000年優秀的文化氛圍下成長.
希望每一個曾經和我一樣迷戀日本漫畫的朋友從現在做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子女進行從小的愛國主義教育,泱泱中華,終有富強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