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國產動畫電影的滿意程度

國產動畫電影的滿意程度

發布時間:2022-08-18 02:07:39

㈠ 春季檔觀眾滿意度獲83.1分創新高,期間各電影的票房如何

今年的春節檔真可謂是大爆發,觀眾滿意度獲83.1分創新高,總票房超78億元,7部新片組成的主力軍持續刷新春節檔票房紀錄。在“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牛年電影春節檔受到了超高的關注度。2月14日大年初三當日票房逼近15億元,大年初四單日票房達11.8億,從初一到初五中國電影市場歷史上首次連續5天單日票房破10億,而此前的最高紀錄為2019年春節檔的58.59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以上就是有關今年春節檔電影的介紹了,五一檔也上映了眾多電影,不知反響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

㈡ 為什麼國產動漫受歡迎程度很低了

"動畫是一個電影類型,不是兒童片(當然在目前的中國是沒戲)"徐克語。英語中把漫畫分為兒童看的"CARTOON(卡通)"和青少年看的"COMIC(漫畫)",在動畫界也是同樣。所以20歲的我看動畫片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的觀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的動畫片針對的年齡層太小,不但國產的動畫片只有7歲以下的人才看,連引進的動畫片也只是針對12歲以下年齡層的。所以無怪乎去年引進的《灌籃高手》會引起轟動,相信很多大人也看見《灌籃高手》後會驚呼:"居然還有適合高中生看的動畫片!?"這真是中國動畫業的悲哀!

世界的動畫大國,當然是美國和日本,而兩國的動畫作品風格也有所不同?quot;老美"的動畫以數字化的電腦製作為主,號稱"美國沒有'動畫繪制人'"。其特點是誇張的人物形象和動作,且節奏較快,體現了美國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代表有狄斯尼;華納等公司。而日本的動畫以賽璐璐和噴筆繪制為主,體現的是一種唯美的風格。特點是以優美的人物造型,內涵豐富的對白及劇情吸引觀眾,但相對的,定格畫面就較多(1995年的超人氣大作《新世紀Evangelion》創造了3分50秒定格且無對白的記錄,但銷售量仍排亞洲第一,庵野大神的功力真是高深莫測!),節奏也較慢。代表么……吉卜力、GAINAX、SUNRISE、東映……

而中國動畫擁有的是什麼呢?只要談到這個話題,很多"專家"都會這么說:"民間流傳的皮影乃動畫之鼻祖,建國後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更是開了歷史之先河……"再往後呢?再往後則是單調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無美感可言的人物型,幼兒園小朋友都覺得幼稚的劇情,片中大人發音象3歲孩子,還有毫無感情的對白……。可以說,中國動畫觀眾沒有7歲以上的!!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稱之為"幼園動畫"。

然而,形成"幼稚園動畫"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動畫片的概念的錯誤認識以及對觀眾年齡層的狹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從編劇到配音都極盡幼稚童趣(所謂)"之能事。因此把觀眾年齡層次定位在了一個想當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可在日本,動畫片分為了3個等級,分別面對3-12歲;12-18歲和18歲以上的年齡層。美國更是把動畫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獅子王》。解決方法:盡快改變對動畫片的認識。

二、題材陳舊且無聊:

國產動畫片的題材似乎除了"葫蘆娃斗妖怪"、"琴島和海爾"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些東西,小學2年級以上就沒人看了。說得再不客氣點,日本的三流科幻片《鹹蛋超人(奧特曼)》(按某些人的習慣把它歸入動畫片)都比它們來得好看。解決方法:考慮採用受歡迎的劇本(如金庸小說)或年輕人寫的劇本(接近青少年喜好)。

三、技術落後或盲目使用"新"技術:

看起來,中國動畫恐怕還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紙+水彩筆"的"幻燈式動畫片"階段吧(未證實),既沒美國的數字化技術流暢,動感強,也沒有日本的"賽璐璐+噴筆"柔和,美觀。偶爾有趕趕時髦,用電腦著色的作品也是用"畫筆"一類的簡單軟體"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過渡感,而是乾脆完全沒有。不要說與美、日的優秀CG(電腦繪圖)相比,就連傳統的手繪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兒塗鴉略高一籌。如果有人指著電視屏幕上的一堆單調的色塊得意地說:"這是咱們國家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那麼我只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解決方法採用真正的新技術或更美觀的傳統技術(比如水墨畫)。

四、計劃經濟時代的荼毒:

我國的動畫片大多出自"XX電視台動畫部"或"XX美術製片廠",這些都是國家資金在支持,經濟效益當然要排在社會效益的後面。於是乎,動畫片成了沒人愛看的"幼兒公益廣告"或"幼兒教育節目",當然也就比不過外國的"文化侵略"啦。國家與其不厭其煩地投巨資生產既沒市場又沒觀眾的垃圾片,不如花點力氣營造一個良性動畫市場解決方法:動畫製作商業化、市場化。

五、外行指揮內行或外行指揮外行加上缺乏敬業精神:

現在什麼樣的人都在搞動畫,內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為它賺錢。"因為現在一般是決策者、策劃者是製作人,而不是具體搞動畫的。這好比一個不會開車的人教別人開車,由比而出的毛病,車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語)而國外"加工片"的泛濫,更導致了我國本來就少有的有能力的專業動畫人員的思路匱乏,不思進取,夜郎自大。既然"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小孩本來就沒有欣賞的能力,也就用不著花大力氣製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以此為借口偷工減料。解決方法:培養專業的動畫製作隊伍,並合理使用;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

聲優質量低劣:中國播放的動畫片,無論是國產的還是國外的,配音不但毫無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齡,個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齡小於角色的實際年齡,經常可以看見我國配音的外國動畫片中的高中生尚未變聲(例如月野兔)之類的情況。而無論是"酷哥"還是搞笑專家,在國內都是"千人一聲"。港台的聲優雖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與角色本來的年齡,性格到沒什麼大的出入。解決方法:提高配音演員的素質,可以學習日本,將優聲當作明星宣傳,既促進了他們的上進心,又使動畫片更加正規化。進品片放原聲既體現了原來的氣氛,又節省了經費,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的青少年,看的是《灌籃高手》、《口袋妖怪》、《花木蘭》,喜歡的是"酷"。而充滿"鄉土"氣息的國產動、漫畫早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近來出現了一些本土漫畫雜志,雖然臨摹、半臨摹的作品還比較多,但總是邁出了第一步。而我們的動畫業呢?悲哀啊,悲哀啊!

我國引進動畫片(尤其是日本的)時,由於引進者並不知道什麼樣的動畫片會受青少年歡迎,因此他們只能找一些他們看起來似乎可能比較會受國內觀眾歡迎的,且內容絕對"健康"的片子引進到國內。(不排除某些人想實施"地方保護主義的可能性)大人氣的《新世紀EVA》可能就是因為內容有一些"血腥(?)"或"少兒不宜"而無法為一些人接受。或是因為內容涉及灰色人生觀,人們擔心"少年兒童無法理解",或是想杜絕"文化侵略",或是還有其它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而真索性"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不予引進。或者更簡單的原因:他們根本不知道還有這么一部受歡迎的動畫片(!!)。

說到"文化侵略"又想起n年前X市(還不是一個小地方、好像是深圳吧)某人發起的"全市中、小學生聯名告別卡通"的鬧劇。我要說的是:防止"文化侵略",靠"告別"是沒有用的,只有製作出真正吸引觀眾的精品才行。

最近的《寶蓮燈》可以說是中國動畫的最高水平了。實際上,《寶》的水平絕對不低於日本(當然《EVA》還是沒法比),但它還是失敗在題材上--這種老掉牙的題材,如果不經過再創作,是沒有生命力的。當看到晚報上提到《寶》首場由於張信哲而爆滿且初中女生佔大半時,我的心情的確只能用"悲哀"來形容一部動畫片需要歌星來拉票房,不是動畫業的悲哀又是什麼!

悲哀啊,中國動畫業者。

悲哀啊,中國動畫觀眾……

我不想這樣悲哀下去了,可是誰能幫助我呢?……

不在悲哀中爆發,就在悲哀中滅亡!

注!皆轉載!

㈢ 國產動畫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這些年的國產動漫電影可謂真是達到了峰值,以下的這些動漫電影你都看過嗎?

以小金剛作為全片中心帶動劇情,故事的推進是和他有密切聯系的,到了結尾小金剛更是搖身一變為大反派,存在感十足。


《十冷2》的評分高於第一部,也比《大魚海棠》、《風語咒》等國產動畫電影來的高。所以小編女王大人真心要給大家安利《十萬個冷笑話》,別被表象欺騙,認真你就贏了!

㈣ 你覺得良心的國產動畫都有哪些

我感覺良心的國產動漫,現在來說的話還是有挺多的,第1個就是畫江湖,畫江湖它的畫風我是非常喜歡的,而且裡面所講的那些人物,情節故事我也是感覺很好看的,第2個就是一人之下,裡面的人物設定是非常帶感的,尤其是我最喜歡裡面的寶兒姐,第3個就是魁拔了,這部動漫電影它真的就是好幾年才出一集,但是一部電影真的非常的好看,我覺得算得上是國產動畫的巔峰了。

㈤ 為什麼國產動畫片不如國外的動畫片那麼受歡迎

中國目前少年兒童的人數是3.8億人,人均擁有國產動畫片僅為0.0012秒,而在日本,這個數字為5-8分鍾,所以我們的電視部門不得不從國外花巨資購買播放權。
目前中國有兩大動畫片生產基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中央電視台。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近年,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去年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近年來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寶蓮燈》就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這部國產動畫「大片」改變了「動畫片賠錢賺吆喝」的慣例,投入產出基本持平,在當時被稱為奇跡。然而當初《寶蓮燈》只做了VCD、CD光碟和故事畫冊、筆記本等衍生產品就倉促收場。
在上海播映的《我為歌狂》投資1500萬元,目前電視發行預售收入及衍生產品開發收入共300多萬元。然而這些成績和國際市場運作成熟的動畫業比起來,實在是相差甚遠。僅好萊塢的一部動畫片投資4500萬美元的《獅子王》,其票房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就達7.5億美元。

原因:
目前我國動畫市場還是處於疲軟狀態,市場經濟體制仍未完善,整個市場的運作環節中存在許多不規范、不成熟的地方。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由於人力物力有限無法全國監播,一些電視台無視《著作權法》,盜播動畫片尤其是經典老片,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此外,雖然廣電總局頒布的一系列關於加強對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的規定,比如,引進動畫片不得超過動畫片播放總量的40%,但在一些中、小城市並沒有切實落實。」

中央電視台青少年節目中心副主任梁曉濤:「目前的國產動畫片尚沒有形成產業化,雖然已經有了大的進展。但是國產動畫片投入產出仍然失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來自市場。簡單地說正常的市場狀態是:製片人製作動畫片,代理商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動畫產品形象並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在我國,則還沒有完全形成這樣一個系統。製片人在製作出動畫片後除了完成播放這個環節以外,其他環節相當大程度上處於一種被動,不能適時參與系統循環,往往造成動畫片投資行為失敗。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次原因,第一,業內缺乏專業的營銷和管理人才;
第二,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
第三,國內動畫片質量上和數量上存在很大缺陷。
於是動畫在中國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投資人擔心動畫節目不能贏利而不肯對動畫節目進行投入或者擴大投入,結果是節目數量少,質量次;而企業則因為動畫節目的量、質不夠而不願參與動畫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形成了惡性循環。

個人認為:
1、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動畫內容上沒有創新!
對於這幾年的中國動畫,大家都很清楚, 無論是《西遊記》還是《寶蓮燈》,全都是取自中國古代神話。而且居然一點改動都沒有,觀眾在看 影片之前,對於劇情已是十分清楚,試問這樣的影片又能吸引多少觀眾?沒有創新,就好像一個人失 去了內心,空有一具軀殼。盡管外表再漂亮,卻沒有內容,觀眾看完影片後,什麼也沒得到,心靈是 空虛的。再看日本動畫,雖然沒有像迪士尼一樣的動畫效果,但是我們看了會感到心裡非常充實, 們可以為它哭,為它笑,可以有思想。但是看完國產動畫後卻是失望,氣憤。
2、其次,中國動畫把觀眾 的年齡段搞錯,他們只是以為動畫永遠是為小孩看的,給那些沒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看的。
這只是舊 時代的看法,潮流早已改變,動畫是和電影一樣的,也可以做給成人看,唯一的區別只是表現手法不 同罷了。而且動畫的成本還很低。可是中國人一貫的守舊習俗使得他們把小孩當做自己的觀眾,這也 是沒有票房的重大原因。為什麼青年人和成年人不能看動畫?
3、配音 或是配樂是要配合動畫的。
在這一點上中國動畫很失敗。比如《寶蓮燈》。它的主題曲竟然比影片的 出生年月還要早,那麼到底是動畫主題曲還是主題曲動畫呢?此舉明確的說明中國動畫製作者們根本 不重視配樂,好像動畫只是在看,而不是去聽。而投資數額之大並不是花費在動畫上,而是進了明星 們的腰包。明星的加入只是包裝罷了,並不代表動畫水平提高了。因為明星而去看動畫的人並不是真 正的觀眾,那麼統計一下,去看國產動畫的觀眾只有沒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和盲目的追星族們,這是 在看動畫么?
4、技術落後或盲目使用"新"技術。
看起來,中國動畫恐怕還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紙+水彩筆"的"幻燈式動畫片"階段吧(未證實),既沒美國的數字化技術流暢,動感強,也沒有日本的"賽璐璐+噴筆"柔和,美觀。偶爾有趕趕時髦,用電腦著色的作品也是用"畫筆"一類的簡單軟體"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過渡感,而是乾脆完全沒有。不要說與美、日的優秀CG(電腦繪圖)相比,就連傳統的手繪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兒塗鴉略高一籌。如果有人指著電視屏幕上的一堆單調的色塊得意地說:"這是咱們國家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那麼我只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解決方法採用真正的新技術或更美觀的傳統技術(比如水墨畫)。
5、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
我國的動畫片大多出自"XX電視台動畫部"或"XX美術製片廠",這些都是國家資金在支持,經濟效益當然要排在社會效益的後面。於是乎,動畫片成了沒人愛看的"幼兒公益廣告"或"幼兒教育節目",當然也就比不過外國的"文化侵略"啦。國家與其不厭其煩地投巨資生產既沒市場又沒觀眾的垃圾片,不如花點力氣營造一個良性動畫市場解決方法:動畫製作商業化、市場化。
6、市場化。
缺乏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院長孫文華指出,制約國內動畫產業發展的因素不是錢,而是市場機制和市場意識。「動畫人要有市場觀念,否則再有錢也是個無底洞,投進去的錢連個水花都起不了。」有專家針對這種現象指出,國產動畫要崛起,必須走上產業化的道路,國產動畫片在國外動畫的沖擊下缺乏競爭優勢,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

㈥ 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近幾年,隨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二維、三維動畫的上映,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引起了我們對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前景的關注。

㈦ 你是如何看待國產動畫片的,你會賠孩子一起看嗎

在我悲觀地看來,現階段已經不奢望能夠出現《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神作,盡管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神作一部接一部。私以為好的動畫片是不受年齡限制的,猶記得小學就痴迷的《虹貓藍兔七俠傳》現在大學再看仍是津津有味。回歸正題,建議倒是談不上,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期望。願帶著一顆講好故事的心並做出看完這個故事使觀者會心一笑的動畫的人越來越多。

㈧ 如何評價國產動畫片

國產動畫一直是大家所批判的對象,我也不得不承認,國產動畫無法與日本等國的動畫相比。但畢竟我也是看著國產動畫片長大的,所以心中總有一份眷戀。國產動畫的缺點著實不少,以下我列出幾點:


也有許多人曾經喜愛過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小糊塗神、藍貓淘氣三千問、舒克貝塔、小鯉魚歷險記等等。我想那些批判國產動畫的人,也一定有過你喜歡的國產動畫吧。我不記得一些老朋友們又沒有看過小虎還鄉、葫蘆娃、寶蓮燈、黑貓警長、西遊記、小貓貝貝歷險記、七色鹿、小白兔與雪娃娃等。這些動畫片都曾經震撼過我。為救小白兔而犧牲的雪娃娃、為人民服務的黑貓警長、美麗的九色鹿,這些形象從小就激勵著我,國產動畫也並未沒有可取之處。

㈨ 如何看待現在的國產動畫片現在的國產動畫片究竟是進步了還是衰落了

1、從製作水平、動畫技術層面來說,國漫無疑是一直在進步的;

2、從市場來說,觀眾也逐漸認可了動漫這個行業,不再僅僅是把動漫當成小孩子才看的東西;

總之,技術肯定是進步的,3D動畫的細節神情、衣服布料質感以及場景布置等等都是相當出色的,就算是羅小黑戰記、刺客五六七這種畫風簡單的也可以通過多種動作和表情和台詞劇情等將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但是很多改版……不敢苟同

很多人說毀掉一部優秀小說的最好方法就是出動畫,毀掉一部優秀漫畫的最好方法也是出動畫。喜羊羊變成了大頭娃娃的萌版畫風,灰太狼不抓羊了、光頭強不砍樹了、受傷不流血了、流出來的血是綠色的。角色表情僵硬動作生疏,而且好多人都是共用一張臉。

閱讀全文

與國產動畫電影的滿意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麗2017電影 瀏覽:949
電影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瀏覽:95
中國賽車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318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啥時的事 瀏覽:428
2018歐美好H級超大尺度電影 瀏覽:878
歐美圖片日本理論電影網站 瀏覽:902
14影城電影網15yccom1 瀏覽:422
日本動畫片電影無臉男 瀏覽:856
韓國微電影在線 瀏覽:696
印度電影動印度電影動作片 瀏覽:369
電影大全古裝歷史 瀏覽:404
西行記電視劇和電影的區別 瀏覽:270
韓國電影我的的阿姨3 瀏覽:993
適合投影的電影愛情片 瀏覽:286
高志什麼電影 瀏覽:260
日本勇者神龜電影 瀏覽:827
俄羅斯科幻喪屍電影大全 瀏覽:797
江湖再見哪個電影 瀏覽:405
情歌2016電影 瀏覽:257
2015聖誕節上映的電影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