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真是可喜可賀!梁朝偉終於當爸了,可惜生母不是劉嘉玲,咋回事
劉嘉玲因年齡問題,以至於無法生育,所以劉嘉玲和梁朝偉才會選擇代孕生子的方式,實現自己做父母的願望。因此才會出現梁朝偉升級當爸,但是孩子不是劉嘉玲所生的情況。
如果這件事情最終被證實是真的話,那麼梁朝偉和劉嘉玲也應該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如果不對梁朝偉和劉嘉玲的行為進行處罰,那麼其他明星將會效仿梁朝偉和劉嘉玲的行為,到時候將會導致娛樂圈的秩序出現嚴重的混亂。
B. 張學友的老婆是誰
張學友的老婆是:羅美薇。 羅美薇的國籍是:中國。 羅美薇個人檔案: 性別:女 生日:1965年12月7日 國籍:中國 地域:港台 身高:176cm 所攝影視劇::1993 女兒當自強、情人知己 1992 現代應召女郎 1991 帶子洪郎 1990 開心鬼救開心鬼 1989 人海孤鴻 1988 三人世界、午夜天使 1985 開心樂園 羅美薇1965年出生於香港偶然影片《情逢敵手》中飾演角色由此踏入影壇出演了《雙龍吐珠》、《少女心》、《痴心我》等影片與同期出道袁潔瑩、李麗珍、陳加玲、羅明珠組成「開心少女組」接演了《開心鬼》《開心樂園》《戀愛季節》《八喜臨門》等生活喜劇片「開心少女組」健康、活潑形象很受學生喜歡成為當年香港年輕人喜愛青春偶像 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戲分雖然不多但揮灑自如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印象第二部影片《痴心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表演更由此結識片中女演員羅美薇相愛結婚 1996年當張學友事業如日中天時候拉著羅美薇手步進了結婚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愛情馬拉松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時候張學友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第一位開花結果人張學友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藝人要知道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一件容易把握事情難得們戀情早已經眾所周知而學友事業也穩定中發展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們雙方彼此對對方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一位很有智慧男人最可愛一點就用情很深也很真和羅美薇愛情即佐證 張學友和羅美薇合作電影《痴心我時》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羅美薇陪著走過了那一段人生低谷當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時候美薇依然身邊不斷地安慰鼓勵讓重拾自信重新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我最潦倒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真愛」 張學友和羅美薇戀愛過程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爭吵直到現平淡們愛情冷暖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結了婚以後學友和美薇婚姻生活像一般人一樣圍繞著柴米油鹽但生活本來就平淡中品出它味道張學友說自己一個專一人看和羅美薇走過這段愛情歷程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它真實性
C. 有關「張學友」的一部電影的名稱
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的戲分雖然不多,但他揮灑自如的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痴心的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更是由此結識片中女演員羅美薇,相愛,結婚。
1996年,當張學友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拉著羅美薇的手步進了結婚的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學友是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開花結果的人。張學友是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的藝人。要知道,在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難得的是,他們的戀情早已經眾所周知,而學友的事業也在穩定中發展。他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他們雙方彼此對對方的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是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羅美薇的愛情即是佐證。
張學友和羅美薇在合作電影《痴心的我時》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的羅美薇陪著他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當他在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的時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讓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的真愛。」
張學友和羅美薇的戀愛過程,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爭吵,直到現在的平淡。他們的愛情冷暖,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結了婚以後,學友和美薇的婚姻生活像一般人一樣圍繞著柴米油鹽。但是,生活本來就是在平淡中品出它的味道。張學友說自己是一個專一的人,看他和羅美薇走過的這段愛情歷程,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真實性。
附:《痴心的我》
地區香港
色彩彩色
對白粵語
片長90 分鍾
出品寰亞
攝制德寶
導演高志森
編劇高志森
攝影湯寶生
演員表
按演員表順序
羅美薇...May
白韻琴...教師
李麗珍...珍
谷峰
邵傳勇...珍弟
張學友...學友
王敏德...Michael
陳慧嫻...Priscilla
職員表
監制谷薇蓮
美術指導黃仁達
剪輯黃義順
執行製片陳玉明
副導演勞文生
D. 張學友的詳細資料
張學友
張學友資料:
姓名: 張學友
英文名: Jacky Cheung
出生日期:1961年7月10日
星座: 巨蟹座
貫籍: 天 津
生肖: 牛
身高: 1.78米
體重: 64公斤
血型: B型
婚姻:已婚,羅美薇
性格: 開朗、樂觀
學歷: 中學預科
嗜好: 游泳、籃球、唱歌
語言: 廣東話 、英語、國語
初戀年齡:20歲
擇偶條件:可愛 、溫柔 、率直
家庭狀況:父母 、兄長 、1妹 、 太太、女兒
尊敬的人:父母
第一份工作:香港貿易發展局工作
喜愛的運動:游泳
喜愛的電?: 《 Shinning 》
喜愛的動物: 馬
喜愛的食物: 雪糕、皮蛋、豆腐、雞肉
討厭的食物: 牛 肉
喜愛的顏色: 白色
喜愛的地方: 家
嚮往的國家: 中 國
最難忘的事情: 獲全港 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 亞軍
喜愛的歌星: Deep Purple 、 Barry Manilow、譚詠麟
喜歡演員:周潤發、勞勃狄尼洛
平常喜好:看電視
喜愛的電視節目類型:科幻影集
印象深刻的電視劇:X—FILE
最愛的電影類型:愛情和科幻的
最想合作的中外歌手:Elton John
最想嘗試的表演方式:自由一點那種
對事業的自我期許:再做好一點吧
常閱讀的書籍類型:佛書
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一本書:太多了,不能挑一本
座右銘:對人隨緣,對事隨心
難忘的人生階段:難過的時間
自我的人生目標:做一個「好」人
請寫一句鼓勵的話:努力吧!
保持年輕的秘方:年輕的心,好的體魄
最想感謝的人:媽媽和爸爸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被媽媽打到拖把棍了都斷了。
喜歡到的地方:屋企(家裡)
喜愛的穿著方式:隨便
最喜愛的國家:每一國家均有一些可取
最喜愛的城市:東京
最想去的旅遊地點:東歐
喜愛的口味:甜
尊敬人物:父,母
簡介:
1985 : @港台「最有前途新人獎」, 並首年得到各頒獎典禮的金曲獎
1987 : 憑電影「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1990 : 憑電影「笑傲江湖」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1994 : 獲得美國Billboard頒獎典禮「最受歡迎亞洲藝人大獎」
1995/6 : 連續兩年獲得蒙地卡羅世界音樂頒獎典禮「最高銷量華人歌手」
1997 : 創立創意音樂劇「雪狼湖」
1998 : 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1999 : 獲得「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2002 : 憑電影「男人四十」獲得第四屈印度新德里亞洲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1991-2005 : 十多年間不斷得到亞洲各地頒獎典禮的重要獎項, 包括:金曲金獎、唱片銷量大獎、男歌手、成就大獎、榮譽貢獻獎項……等等。
歷年專輯列表:
1985 << 遙遠的她AMORU>>
1986 <<情無四歸>> <<相愛>>
1987 <<初吻/炸彈>> <<我心深處>>
<<張學友87演唱會>>
1988 <<意亂情迷>> <<昨夜夢魂中>>
1989 <<給我親愛的>> <<絲絲記憶情歌精選>>
<<只願一生愛一人>>
1990 <<似曾相識>> <<夢中的你>>
1991 <<情不禁>> <<一顆不變心>>
<<愛你多一些精選>> <<張愛友91演唱會>>
1992 <<真情流露>> <<愛火花>>
1993 <<吻別>> <<我與你>>
<<等你等到我心痛張學友精選>> <<祝福>>
1994 <<學與友93演唱會>> <<餓狼傳說>> <<偷心>>
<<這個冬天不太冷>>
1995 <<三年兩語>> <<擁有>> <<過敏世界>>
<<真愛新曲+精選>> <<一生跟你走作品集>>
1996 <<情書>>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張學友95演唱會>> <<情緣十載>>
<<愛與交響曲>> <<忘記你我做不到>>
1997 <<不老的傳說>> <<雪狼湖>>
<<想和你去吹吹風>>
1998 <<釋放自己>> <<不後悔>>
1999 <<有個人>>
(一)一千個傷心的理由———「苦」是音樂的里程
苦,是人生的歷練。最招人疼的往往是受苦的人、苦而奮發的人。
張學友高中畢業後曾先後任職於香港貿易發展局和國泰航空公司。由於不滿小職員的單調生活,學友感到失落和惆悵。1984年他參加了「全港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由一萬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寶麗金唱片公司對張學友的歌藝欣賞非常,與之簽約為旗下歌手,全力推薦這位樂壇明日之星。從他的第一張粵語專輯《SMILE/微笑》開始,張學友開始了他的星路歷程。8個月後,他再次推出專輯《AMOUR/遙遠的她》,而且備受好評。
但是,學友的出道卻有那麼一點點生不逢時。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譚詠麟和張國榮「殺」得不可開交的時期。張學友的唱功不是不精湛,聲線也不是不迷人,可是在譚詠麟、張國榮兩顆巨星的掩映下,任他再出色,也耀不到你的眼睛。曾幾何時,張學友也一度低迷,愛上酗酒,留連夜店,惹是生非。1988年更因一些負面新聞形象大損,在出席某活動時竟然一出場就噓聲四起。後來,學友再次奮發圖強,為了轉變對自己極為不利的處境,他努力戒酒,調整心態從頭再來,之後才逐漸火起來。在這個存在著眾多靠臉蛋、靠耍酷、靠賣弄噱頭、靠炒作的青春偶像的圈子裡,他只是靠他的歌聲證實他的實力。我們不能稱他為青春偶像,因為他有著青春偶像們所不具備的演唱實力。也正是因為他的不再青春,他曾經被台下的觀眾高呼「退休」。一路走來,就如同荷馬敘事詩《奧德賽》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的長途回鄉之旅,充滿了挑戰與艱辛。張學友憑著他的毅力披荊斬棘,成就了這一段光輝的旅程。但是,其中的滋味,也只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了。
(二)一顆不變心———「淡」是樂觀態度
執著與恆久最有資格與愛相依。
面對事業的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張學友似乎看得很通透。他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用淡然的態度處之。在經歷過的日子裡,他一直在積累著過去,思考著未來,尋找著生活的意義。家人的支持和責難,朋友的鼓勵和傷害,歌迷的留下及離去,公司的吹捧和忽視,大眾的喜愛和厭惡,上天的眷顧和唾棄……成就了今天的學友。他把自己比作一隻將要破繭而出的飛蛾,他說:「今天的我不怕面對失敗,因為我知道他日我必定會成功。我若手握成功,不會感到驕傲,因為我知道它將挫敗我。」「今天我不怕面對黑暗和未知的將來,因為我知道我將從它身上學習到更多,從而帶我到更新更遼闊的空間。我知道最終我將像飛蛾般,撲向光明,進入永恆,那又何懼,我並不孤獨。因為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的某一刻,我曾和你同在,感謝你教給我的!」
經歷了迷失的階段,張學友的收獲不只在名利的范疇,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磨練。現在的張學友只是堅持唱好他的歌。對於他的事業,他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唱到70歲!
(三)天下第一流———「甜」是收獲的心情
成功是你的,收獲是我們的。
雖然經歷了不少挫折,但是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從1984年出道至今,張學友已經推出了數十張專輯,從1985年的《月亮灣》、《情已逝》到2000年的《當我想起你》、《一生一火花》,他以他那富有磁性的歌聲伴隨著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成長。他的《吻別》,《情網》,《忘記你我做不到》等都是我們琅琅上口的經典歌曲。所以有人說:「只要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歌聲;只要有愛情,就有張學友的歌聲陪伴你。」在數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張學友用他至真至情的聲音和爐火純青的手法演繹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情歌。張學友將他生命中所有的起伏跌宕,都化成了穿透人心的音樂力量,在人們心中熊熊燃燒。
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以他濃烈的聲音激情擁抱群眾,他的歌總是從感覺到內心一氣呵成,給聽眾帶來心靈的震撼。盡管學友的歌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他淋漓盡致的表現功力總是能夠把每一首情歌的獨特風格表現出來。張學友以其最擅長而又極富感染力的唱腔,將《吻別》、《等你等到我心痛》、《情網》等歌曲仿若懺悔般深刻的傷痛及無奈,一波又一波地推進聽者的心中,成為多少人深夜裡的拭淚毛巾。對於《夕陽醉了》、《想和你去吹吹風》、《祝福》這些內斂中帶著極致的洶涌澎湃的感情的歌曲,學友運用其渾厚深刻的嗓音,完全真實地呈現了歌曲中蘊涵的熾熱的感情。而在演繹像《頭發亂了》、《餓狼傳說》這樣的快歌時,張學友用他輕快奔放熱烈的演唱方式,配合歌曲的氣勢澎湃的節奏,也讓人沉溺其中,無法抽離。
(四)頭發亂了———「辣」的舞台風范
不管是歌藝還是舞台表演,張學友都一直在努力著。在商業社會中藝人需要練就的,他都去努力,比如跳舞。回顧張學友過去的十幾年,我們會發現以前他只會站著「乾唱」,而漸漸地比較會跳舞,也能夠駕輕就熟地製造舞台氣氛、很好地與觀眾溝通了。為了學好跳舞,他曾經專門請來老師為他編舞。
對於演唱會,他認為最難控制的是現場氣氛,但是學友的努力是成功的。現在他在演唱會上的一舉手一投足總能引起聽眾的熱烈回應。這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除了近乎完美的舞台燈光、音響、舞台效果,張學友華麗的舞步也是整場舞台氣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整場演唱會的一個亮點。不論是爵士舞、現代舞還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舞,張學友瀟灑的舞步都讓在場的觀眾大吃一驚。對椅子、水瓶等新鮮道具的應用也讓人感覺到了動感勁舞中的新穎編排。現場張學友每一次不經意的扭腰、提臀、擺胯,都會令在場的歌迷們尖叫不已。張學友一連串全情投入的勁辣熱舞使整個舞台動感十足,也讓台上的他更增添了一份成熟男人的熱烈與妖媚。四十男人,不易呀?
(五)不想這是場戲———「電」是心靈的觸動
雖然演戲不是學友的老本行,但是作為一名藝員,張學友還是有不少「觸電」的經歷。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全情投入地演好每一部戲。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的戲分雖然不多,但他揮灑自如的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痴心的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由於學友憨厚老實的長相,再加上他的笑容和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單純與靦腆,之後喜劇戲約不斷。他又先後接拍了《天賜良緣》、《八星報喜》、《意亂情迷》等一些比較賣座的喜劇片。1988年,張學友在電影《旺角卡門》中改變了戲路,飾演一個不務正業的「爛仔」。張學友投入、出色的演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導演楊帆評價他說:「演戲很投入,人聰明,導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個極有魅力的年輕演員。」憑借在《旺角卡門》中的精彩表現,張學友贏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
人到中年,張學友接拍了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雖然聲名顯赫的張學友無法完全感受到小人物林耀國在生活中的種種心態,但是跨入不惑之年的張學友和林耀國多少有些共同的感慨和疑惑,他把林耀國內心的復雜和心中的悲涼表達了出來。張學友的表演很細致,他常常含著背半望著地走,他不刻意壓低聲線不刻意扮老成,但是他演出了四十歲男人的情懷,那是神似,而不僅僅是形似。在劇中,張學友不像以往那樣是一個搞笑的角色,他表現得中規中矩,但是他把在歲月和現實面前有著太多疑問太多執著太多不甘心的林耀國的微妙感情詮釋了出來———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六)愛是永恆———「情」是不變的主題
1996年,當張學友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拉著羅美薇的手步進了結婚的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學友是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開花結果的人。張學友是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的藝人。要知道,在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難得的是,他們的戀情早已經眾所周知,而學友的事業也在穩定中發展。他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他們雙方彼此對對方的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是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羅美薇的愛情即是佐證。
張學友和羅美薇在合作電影《痴心的我》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的羅美薇陪著他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當他在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的時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讓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的真愛。」
張學友和羅美薇的戀愛過程,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爭吵,直到現在的平淡。他們的愛情冷暖,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結了婚以後,學友和美薇的婚姻生活像一般人一樣圍繞著柴米油鹽。但是,生活本來就是在平淡中品出它的味道。張學友說自己是一個專一的人,看他和羅美薇走過的這段愛情歷程,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真實性。
(七)每天愛你多一些———「慈」是父親的心
張學友有了個寶貝女兒,人們對他在歌壇的要求似乎也在一夜間放得寬松。歌迷不會再當真去責怪一個可愛女孩的爸爸不求上進。當然,在張學友的眼裡,家庭可能確實比事業還要重要,他喜歡家庭給他帶來陌踩�小R患胰俗�諞黃鴣砸歡俜梗�炷系乇鋇亍⑽抻俏蘼塹厴窳氖撬�囊桓齪艽蟮拿蝸搿K�韻衷詰難в咽怯信�蚴倫悖��似拮雍桶���飭僥晁�駁偷髁撕芏唷C看我惶崞鶿�謀Ρ磁������薊嶁Φ煤喜宦W歟�桓貝雀傅哪Q�N�巳冒��〉檬媸剩�в鴉菇�乘�宓木刪又匭虜賈茫��考揖呋恍攏�磺惺攣窠桓�乒懿普�筧ǖ睦掀糯筧飼資職�臁K淙緩苊Γ��茄в炎蓯竅M�惺奔淞粼詡依錙閂���嫠�惱鍘⒘扛摺?
看來,現在的張學友已經完全投入到父親的角色,這倒確實讓人欣賞。我們希望歌神多點時間放在音樂上,同時也喜歡看到他多一份心思放在女兒身上,這還真是一對矛盾。
(八)走過1999———「懸」的感覺讓歌迷好怕
張學友在2000年出過一張專輯《走過1999》,唱著「世紀末情歌」,仍走大眾化路線,但專輯並未給人留下太深印象。隨後女兒降生,歌神似乎從歌壇銷聲匿跡了,彷彿真的躲進了家庭的小天地,知足地過起三人世界生活了。歌迷們失落地開始指其「不求上進」。再加上張學友近年來一直備受鼻敏感症困擾,病情更有惡化跡象,嚴重影響他唱歌時的聲線。在當時的一場「拉闊音樂會」上,曾罕有地失准,在唱《捉迷藏》時,竟唱不到高音部分,且有走音情況出現。唱《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時,學友唱了一會突然唱不出聲,一度停下來並要求重唱。————張學友魅力指數急劇下跌,其藝途幾乎命懸一線。
要知道張學友十多年來以一把雄渾磁性的嗓子享譽樂壇,大鼻子出了毛病可不是小事!為了不致惡化,學友自受鼻敏感困擾後,已刻意減少工作量,除了唱片減產,上台表演次數也大大減少。
學友曾請觀眾不要嫌棄他失准,他說:「我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沒辦法!」雖然學友說來態度輕松,但卻令人感慨。觀眾反應仍極之熱烈,頻頻鼓掌大力支持。好在他終於挺過來了,2002世界巡演,一氣呵成將有十多場個唱,張學友給足了專業精神,歌神大旗終究沒有倒下。
(九)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夢」與尊嚴在延伸
有夢的人是停不住的。張學友並沒有打算安度中年,他還想自組公司,還想為別的歌手製作專輯,還想為女兒寫歌,他要與女兒一起唱歌,他要唱到70歲。一個男人堅強地續寫著他的夢想與尊嚴。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友的歌也逐漸變得更加深沉和成熟。從當年激情澎湃地高唱《情網》、《吻別》的張學友,我們聽到了年輕人所特有的傷情與堅持。到現在他的《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我們卻發現他明顯多了些成熟與內斂,那已經是一種在濃濃的悲傷上面蒙著一層輕紗似的情歌了。它已經有了明顯的屬於張學友的淡然————即使是無奈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多的外露的悲痛,有的只是難舍的輕輕的感慨。但是,不管學友的歌怎麼變化,自由地投入感情去唱是他的最大特點,他的很多歌曲都因為他出神入化的演繹而具有了永恆的魅力。
(十)祝福———「友」是朋友間的愛
張學友生性坦率厚直、樂於助人,圈中好友甚多。像梁朝偉、梅艷芳、肥肥、庾澄慶等等,他們相識多年,彼此之間也有著深厚、真摯的友情。
張學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堪稱娛樂圈中的楷模,一直備受稱贊。他的好友庾澄慶就曾經公開表示要向學友學習「持家之道」。同是實力派歌手,蘇永康對於學友稱贊有嘉:「我不敢跟張學友相提並論,他是歌神。差不多的背景是:我們都是以唱歌為主的歌手,不必要的花邊新聞比較少。我們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家庭,但是有一點我非常嫉妒和羨慕他:他已經有孩子了,而我還在努力當中。我很敬佩他,他的很多言行舉止都是我學習的對象,比如他覺得對歌手來說最重要的是音樂,我非常認同。」對於學友的歌藝,連譚詠麟有這樣的評價:「雖然沒有青春的年紀和偶像的面孔,但是他是實力派的歌手。他的音色、資質、潛力和性情都不是如青花般的,燦爛過了就凋謝,他會像細水長流,無休無止地在歌迷心中逐漸加重分量。」
E. 《你的婚禮》提檔至4月30日,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由韓天執導,許光漢、章若楠領銜主演的電影《你的婚禮》,講述周瀟齊(許光漢 飾)為年少時一見傾心的女孩尤詠慈(章若楠 飾)奮不顧身追尋十五年,但又在命運的捉弄下一次次錯過又重逢的愛情故事。這部電影於4月8日正式宣布進入2021“五一檔””的爭奪。
與以往的愛情和青春電影不同,《你的婚禮》不僅是周瀟齊與尤詠慈的故事,而且是無數周瀟齊與尤詠慈的故事。它真實地反映了每個人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青春,並呈現出獨特的青春時代的經歷。而這也是為什麼能夠引起很多人產生共鳴的原因。
《你的婚禮》用真相打動每個人的心,使成千上萬對情侶可以在電影中找到他們愛情的光輝時刻。這部電影是為每個人製作的。希望我們都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過去,並且讓現在正處在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又勇氣追逐自己所愛的人和物。
電影《你的婚禮》將於2021年4月30日在全國上映。讓我們期待2021年甜蜜而受虐的愛情電影,並在最浪漫的一天參加關於愛情的成人儀式!
F. 《超人》電影有幾部,分別是什麼名字
克里斯托弗·里夫 Christopher Reeve 的超人系列以及《超人前傳》《超人歸來》
超人 Superman (1978)
氪星即將毀滅之際,為保持種族的延續,科學家喬·艾爾通過飛船將他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卡爾送往地球。卡爾被地球上的肯特夫婦撫養成人,他具有超人的能力,將成為地球上正義和真理的守護者。長大了的卡爾來到大都市,成為《行星日報》的記者。平時,他是溫文爾雅的普通記者,危急時刻就變成穿著緊身衣、披著斗篷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守護神超人。當邪惡的魯索妄圖統治全世界時,超人是唯一能夠制止他的人。
本片取材自著名漫畫系列。這部電影耗資5500萬美元拍攝,美國總票房達到1.34億,海外票房1.66億美元,正式開啟了銀幕上的漫畫英雄時代,同時也令克里斯托弗·里夫成為最受愛戴的偶像演員之一。幾年後,這部電影還遠播到了中國,培養下整整一代《超人》影迷。1978年的超人是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1980年的第二集講超人同時對付三個來自氪星的壞蛋,他的羅曼史也有進展;1983年的第三集走搞笑路線,講一個電腦操作員不慎幫助壞人打垮了超人;1987年的第四集中,超人為世界掃除核武器,特效低劣,情節無新意,但主角表演仍一絲不苟。超人扮演者里夫在90年代因騎馬摔落,全身癱瘓。1984年的《女超人》(Supergirl)講超人堂妹的故事,雲集多位大腕,但被認為是大爛片。
花絮:·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曾經被邀請執導該片,但在薪水方面,製片方與他很難達成共識。他們打算等著,直到看見"這部魚的電影"(Jaws,1975),是如何讓他贏得驚人票房成績。電影獲得巨大成功,斯皮爾伯格也開始了其他拍攝計劃。
·為扮演令人信服的超人,練就一身肌肉,克里斯托弗·利夫經歷了一段時間嚴格的體能訓練。指導老師是大衛·波洛斯,他曾在星球大戰三部曲之一扮演達斯·瓦德。
·克里斯托弗·利夫在拍攝期間體能消耗太大了,以至於剛開始拍攝的他在空中飛行的鏡頭和後來的無法匹配,只好重新拍攝。
·展示超人飛行的最佳方式的改進,實際上是一個長時間的試驗過程。這些方法中包括簡單的是用彈弓向天空發射一個假人,做成角色的樣子的一個遠程遙控模型飛機,可以表演一些簡單而生動的飛行活動。製作單位還特別設計出一個可移動的攝影機鏡頭,後面固定著一個發射器。這樣在拍攝克里斯托弗·利夫的時候,鏡頭可以製造出他在運動的假象。實際上是攝影機上面的發射器在迅速後退。
·克拉克·肯特和超人的頭發分是相反的一邊。
·馬龍·白蘭度在鏡頭上出現10分鍾,獲得了四百萬美元的報酬。
·為了表現克拉克·肯特,克里斯托弗·利夫參考了加里·格蘭特在電影《育嬰奇譚》 Bringing Up Baby (1938)中的表演。
·片尾超人快速飛向天空的場景在後來其他三部超人的電影中重新用到了。
·馬龍·白蘭度拒絕事先背好他的大部分台詞,當他把嬰兒卡爾·艾爾放進逃生的地方,他真的是在小孩的尿布上念著自己的台詞的。
·由於當時克里斯托弗·利夫的名氣太小了,幾乎每一場電影宣傳,馬龍·白蘭度和吉恩·哈克曼的名字都寫在這位主角的名字前面。
超人續集 Superman II (1980)
劇情介紹:一群恐怖分子佔領了埃菲爾鐵塔,要挾法國政府如果不接受他們的要求就引爆氫彈,超人立即奔赴巴黎,將裝有氫彈的起重機帶到外太空,孰料爆炸的氫彈毀壞了喬·艾爾囚禁3名Krypton星匪徒的「幻影地帶」,這3名匪徒立即在瘋狂的佐德將軍的帶領下氣勢洶洶的前往地球,他們要奴役超人保護下的人類。
此時,我們的超人正和女友洛伊斯·萊恩情義綿綿,不但對惡人的降臨渾然不知,而且超能力也喪失殆盡。當他發現佐德和其手下的存在之後,立即返回「孤獨要塞」恢復能力以對抗窮凶極惡的匪徒,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花絮:
·最初,理查德·唐納拍攝的《超人續集》中有超人與父親喬·艾爾對話的情節,扮演喬·艾爾的馬龍·白蘭度後來曾提起訴訟,要求按百分比獲取第一部《超人》的利潤,並後來勝訴,於是製片方將出現他的場景剪掉,用超人的母親取而代之。盡管白蘭度並未出現在本片中,但他的訴訟仍為他爭取了分紅,並且他的場景計劃在2006年的《超人歸來》中出現。
·湯姆·曼凱維奇(Tom Mankiewicz)受雇指導馬里奧·普佐最初創作的印度版《超人》劇本,並將其改編為《超人續集》的劇本。曼凱維奇去除了大多普佐式的粗俗,並按製片方的要求加入了相關的宗教暗示,其中包括了從30年代出現超人漫畫叢書以來超人傳奇中與《基督再來》的相似之處,比如喬·艾爾(上帝)將佐德(撒旦)驅逐出Krypton星(天堂),卡爾·艾爾被一隻星狀外形的飛船(伯利恆之星)帶到地球,以及讓一對無法生育的夫婦喜得貴子等等。如果理查德·唐納能夠繼續完成這部《超人》,那麼劇情中將有更多內容與宗教有關,遺憾的是,他後來被解僱了,理查德·萊斯特(Richard Lester)取而代之,萊斯特對超人和神話沒有任何敬意。
·據理查德·萊斯特稱,他在接手本片之前從沒聽說過超人,因為童年時家人不允許他看漫畫書,一些人認為萊斯特因為缺乏對超人人物的理解而表現出不敬,在他獨立執導的《超人3》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理查德·萊斯特對理查德·唐納在首集《超人》中就樹立起的史詩片影像風格存在很大異議,並決定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當時正值唐納的攝影師、曾獲奧斯卡獎的傑弗里·昂斯沃思(Geoffrey Unsworth)剛剛去世不久,於是萊斯特打算將昂斯沃思拍攝的大部分膠片作廢,請來才能平庸的羅伯特·佩因特掌鏡,將影片的影像風格設定為漫畫書樣式,甚至故意打造一種平面感。萊斯特的電影經常用3部攝影機同時取景,兩部用來拍攝特寫,剩下的一部用來拍攝遠景,演員們經常對這種拍攝方法表示不滿,因為他們不知曉何時在拍特寫,攝影機無法捕捉到演員的最好狀態,本片中扮演洛伊斯·萊恩的馬戈特·基德爾尤其不喜歡萊斯特的方法。另外,影片的畫面色調也按照漫畫書的樣式設計。理所當然,萊斯特的輕蔑之舉遭到抨擊,票房也一敗塗地。
·2004年,馬戈特·基德爾稱現存的被刪剪掉的理查德·唐納版本的膠片足夠上映之用。1984年,ABC電視台曾經播放了長達30分鍾的《超人續集》的被刪剪畫面,其中大多都是由理查德·唐納執導的。
·在劇本最初的版本中,是來自首集《超人》中的核導彈讓佐德及其同夥逃出了「幻影地帶」。
·吉恩·哈克曼其實並未加盟本片,他的鏡頭都是羅伯特·唐納事先拍好的。
·在劇本最初的版本中,有4個逃脫的Krypton星匪徒,比後來片中多出一個擅於搞笑的傑克·艾爾。
·雖然本片拍攝幾經周折,但華納公司還是搶在1980年年底在歐洲公映,美國映期則推遲至1981年夏季。
超人第三集 Superman III (1983)
劇情介紹:超人回到故鄉參加高中聯歡會,他遇見了一位高中時的女同學,並與她一見鍾情。這時正發生著一場災難,超人因為談情說愛而延誤了救災行動,他感到非常自責。另一方面,野心的巨富利用氣象衛星操縱世界各地的天氣藉以控制市場,後來更讓電腦天才的職員設計了一座超級電腦對付超人。超人不顧危險,打敗了這台超級電腦,並抓獲了這名野心的巨富。
花絮:·影片開頭時的場景、大都會的市區是在加拿大的卡爾加里拍攝。
·片中羅斯·韋伯斯特玩的視頻游戲是專為本片設計的,而且最初十分逼真,但後來製片方要求游戲的電腦風格再明顯一些,以便讓觀眾顯而易見。
·格斯在影片開頭時設計的程序是不可能完成的。
·馬戈特·基德爾在本片中的出鏡時間只有不到5分鍾,對白也只有12句,這是她在《超人續集》拍攝中為理查德·唐納被中途辭退而鳴不平造成的結果。
·女演員Enid Saunders在本片中扮演了一個名叫米妮·貝內斯特的角色,這是導演理查德·萊斯特暗地裡開的玩笑,在他同BBC的長期合作節目「The Goon Show」中就有一個同名人物。
·影片最初片名為「Superman vs. Superman」。
·格斯在片中曾說:「I don't believe a man can fly!」,而首集《超人》的宣傳語恰恰是「You'll believe a man can fly」。
·編劇曾說,最初他們希望由阿倫·阿爾達來扮演羅斯·韋伯斯特,因為他們希望演員殘忍而不失魅力。
·當製片方首次透露片中的拉娜是單身母親之後,隨之而來的漫畫書很快對拉娜的處境進行了解釋。
·當克拉克變為超人時,等候在photo-booth旁的小男孩正是在1978年首集《超人》中扮演卡爾·艾爾幼年時的小演員。
·片中超人將比薩斜塔弄直的場景起初計劃在《超人續集》中拍攝,而片尾超人在太空中的鏡頭則出自1978年的首部《超人》,《超人續集》和《超人4》也都沿用了這個鏡頭。
·片中格斯竊取公司錢款的技術稱為「義大利臘腸技術」(salami technique),指利用電腦代碼操縱電腦從一個已授權的交易中捨去零星金額,並重新指定路徑將零星金額累計於黑客帳戶中的電腦犯罪技術。
·盡管本片完成於《超人續集》推出的兩年後,但克里斯托弗·里夫已經闊別超人的角色長達4年之久,因為他在續集中的戲份早在1979年就拍攝完成。
·本片是克里斯托弗·里夫第一次成為頭牌演員的超人影片,在第一集中,他位於馬龍·白蘭度和吉恩·哈克曼之後,續集中他僅次於吉恩·哈克曼。
超人第四集 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1987)
劇情介紹:超人的老對手——智商200的大壞蛋萊克斯·路瑟又來了。這次他干起了核武器走私的勾當,超人當然會來制止他,於是路瑟製造了一個核子人與超人對抗,兩人展開了一場宇宙和平之戰。
花絮:·影片的最初投資預算為3600萬美元,但在影片開拍前,Cannon公司陷入到經濟危機之中,影片預算被降到1700萬,創作人員不得不重新使用以前的特效。
·在《超人續集》拍攝期間被解僱的理查德·唐納曾接到邀請執導本片,但被其拒絕。
·一些曾參與前三部超人電影和《女超人》拍攝的特效技師在本片開拍前已經就位,但後來由於薪水糾紛而紛紛離開。
·根據理查德·萊斯特的傳記稱,萊斯特也曾拒絕執導本片,但他和唐納誰先被邀請現在不得而知。
·當影片由最初的134分鍾刪剪到90分鍾,製片方曾打算將剪掉的鏡頭用於「超人5」。
·第五部超人電影定名為「The New Superman」,克里斯托弗·里夫並非主演,而是擔任導演和編劇,但後來由於本片的失利而放棄。
·片中大量外景都在英國的Milton Keynes小鎮拍攝,因為經費緊張無法在紐約拍攝。
·本片在美國上映時刪剪了超人在莫斯科挽救一隊蘇聯將軍的情節。
·影片的票房慘敗讓Cannon公司也放棄了蜘蛛俠的拍攝計劃。
·最初,本片中有兩個原子人,但後來第一個原子人的鏡頭被刪剪,並計劃用在「超人5」之中。
·克里斯托弗·里夫答應第四次出演超人,但條件是製片方必須資助他正在參與的另一部電影。
超人前傳 "Smallville" (2001)
劇情介紹:Smallville是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平凡小鎮。1989年10月發生的一場流星雨,徹底改變了這個小鎮的命運:超人降落在這里並由肯特夫婦收養。10多年後,年輕的超人克拉克·肯特,就像任何一個情竇初開的高中生一樣,熱衷於擠弄臉上的青春痘,經歷著和拉娜的愛情馬拉松。不同的是,在成長過程中,他漸漸認識到了自己的宿命。
超人歸來 Superman Returns (2006)
在這神秘失蹤的六年間,其實「超人」是去自己的故鄉氪星尋找其他和自己一樣的倖存者,不幸的是,他一個人都沒有找到。當「超人」以克拉克·肯特的身份重返地球後,這個曾經得到過人們最大敬意的超級英雄,已經漸漸被世人所遺忘。人們甚至開始反思,「超人」到底是在拯救世界、還是製造麻煩?在反戰呼聲日益高漲的現代社會,「超人」的回歸無疑等於為世界的安定和平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這就是「超人」回來後所面對的尷尬局面,好像嫌他不夠煩惱似的,他一直以來的精神支柱——露易絲·萊恩在他離開的時候接受了《星球日報》老闆的兒子理查德了的追求,兩人已經發展到訂婚的地步。而「超人」的老對手萊克斯·盧瑟仍然蠢蠢欲動,這一回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讓「超人」失去能力的葯劑,只有打敗「超人」,盧瑟才能實現他要征服世界的野心。即使「超人」仍然會為多重身份和錯失的真愛感到懊惱、因無法擺正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感到茫然,但他依然會挺身保護這個對自己已經失去信仰的世界,義不容辭。
幕後製作:
[曲折的拍攝過程]
導演布萊恩·辛格絕非只是拍了兩部極其賣座的漫畫改編電影而已,他以角色為立足點,與以前影片只是對漫畫進行拙劣的模仿形成鮮明對比,他要求演員必須為角色加入一些情感上的色彩,而非只是穿著緊身衣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在2000年將《X戰警》帶到影迷的面前,終於讓漫畫改編電影告別了《蝙蝠俠與羅賓》所造成的尷尬局面,從此以後,大銀幕上的超級英雄開始「翻身農奴把歌唱」,在好萊塢撐起了一片天地,神奇漫畫也「母憑子貴」,銷量大幅度提高。所以不難想像,當辛格最終決定加入到《超人歸來》時,這部幾近難產的影片才算得以重見天日。畢竟在經歷了這有如詛咒般、將近20年的磕磕絆絆,再好的故事題材也變成了燙手山芋。
這一次,華納公司已經有了孤注一擲的決心,所以肯為《超人歸來》砸下三億美元的投資,然而,真正到達辛格手裡的其實只有二億五千萬美元,至於剩下的五千萬美元,都在換劇本、換導演、換演員的坎坷之路上打了水漂。導演人選從蒂姆·波頓到邁克爾·貝再到McG,最後終於在布萊特·雷納的手中塵埃落定。本來決定於2003年初開拍的影片,卻又因內定的「超人」人選尼古拉斯·凱奇受夠了整個過程的反復拖沓而轉拍其它影片,再一次被擱置了下來。就在資金、劇本、導演全員到位的當口,布萊特·雷納曾經接觸過裘德·洛、艾什頓·庫徹、保羅·沃爾克、喬什·哈奈特等多位當紅小生,除了拉塞爾·克羅想都沒想就拒絕出演「超人」外,其他人選方面卻始終無法達成共識……華納公司將無法決定演員人選的責任完全歸咎在布萊恩·雷納身上,他們覺得正是因為這個難侍候的主兒才會讓公司白白花掉了整整五千萬美元的宣傳費,卻連影片的毛兒都沒見到,於是,布萊恩·雷納遭到了被飛的命運。
正值布萊恩·辛格也對《超人》系列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他預計拍攝的《X戰警3》由於涉及到太多位當紅的明星級演員,一直無法成行……就號召力來說,這位曾挽救漫畫改編電影的傳奇導演的聲望當然要比只拍攝過《尖峰時刻》和《紅龍》等幾部中級製作的布萊恩·雷納響量得多,當確定了拍攝計劃後,辛格以最快的速度決定啟用長相酷似克里斯托夫·里夫的新人布蘭登·羅斯為新一代超人,同時還將《X戰警》的製作班底悉數挖了過來,轉投到「超人」的名下。20世紀福克斯對幾乎被端了老巢的《X戰警3》束手無策,只好選擇了「沒人要」的布萊特·雷納。值得諷刺的是,布萊特·雷納曾經是第一部《X戰警》的准導演——我是說,如果他沒被布萊恩·辛格挖牆角的話。
[超人+克拉克·肯特]
1979年出生的布蘭登·羅斯屬於七零年代正式步入「成年」的最後一批人,年近而立的他們已經磨掉了年少輕狂的痞氣,心智變得成熟,事業小有成就……然而,如果去掉「超人」的身份,羅斯只能稱為這一代的「後進分子」,1999年接演第一部電視劇以來,一直處在一個不尷不尬的位置:演了兩部肥皂劇,好劇卻只有客串的份兒;好不容易在一部驚悚片中謀到了一個角兒,看過整部影片後竟然不覺自己出現在哪裡……羅斯的家鄉是個只有6000居民的小鎮,父母都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從小就安靜寡言,像個大姑娘般容易害羞。五歲的時候被母親送去學鋼琴,不求成才,希望可以藉此樹立一些自信心,沒想到卻陰差陽錯地成培養出另一項興趣——表演,在愛荷華大學接受了一年正統的表演訓練課程後,就跑到洛杉磯「等待」機會,工作一直不多,卻過得滿足而幸福。
家鄉小鎮那種恬靜、無欲無求的清爽氣息,賦予羅斯陽光般的笑容,淡定、從容的隨性。華納公司力捧羅斯,首先為他確定明星地位,但這種高調與羅斯的性格是完全相悖的,只是習慣性地默默接受命運帶來的一切。對於歷代「超人」的凄慘下場,羅斯倒是很想得開:「當你得到一些東西時,就會失去另一些東西。」畢竟有機會和「超人」扯上關系,即使只有一次,也是上天賜予的莫大榮耀。
就像例行公事一樣,任何一個「未來」的超級英雄都要接受體能特訓,不過布蘭登·羅斯空有190的身高,卻因為不良的習慣背部微駝,所以他的課程還包括形體課。由於布萊恩·辛格的劇本中保留了「超人」的飛行能力,羅斯大量的戲份都是藉助威亞的幫助完成的,被人抓來摔去更是平常事。在威亞上討生活,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工作量大的時候,羅斯連隔夜飯都吐了出來。好在小夥子雖然沒啥表演天分,卻有著肯埋頭吃苦的勤奮勁兒。
羅斯眼中的「超人」是一位來自外太空的移民,擁有著特殊的傳承、驕傲的血統,但也有著理想主義者的性格缺陷,將克拉克·肯特與超人分開來看,都是不完美的個體,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個沒有缺陷的超級英雄。
[超人女友=露易絲·萊恩]
當「超人」離開地球幾年,回來之後卻發現人們已經習慣沒有「超人」的生活了,覺得這樣過日子也沒什麼不好。而一直陪伴著他的露易絲·萊恩,也終於決定結束這種無休無止的默默等待,不但有了一名四歲的養子,還和別人訂了婚……凱特·博斯沃斯是八零後崛起的典型代表,未來十年,這一代人將會逐漸成為好萊塢的中堅力量。可是到目前為止,博斯沃斯所扮演的任何角色似乎都和「女友」兩字關系密切,包括她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奧蘭多·布魯姆女友」。但小妮子的上位速度絕對不容小窺,和凱文·斯派西共同出演的《飛躍海洋》,也是廣受好評,表演才能得到了肯定。可惜凱特·博斯沃斯天生一張娃娃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挑戲的范圍。就像這部戲中,博斯沃斯雖然特別帶上了顯得老氣橫秋的寬邊膠框眼鏡,還領養了一個拖油瓶兒子,卻仍然難掩那與生俱來的一臉稚氣。
露易絲在這集故事中有了很大的改變,她不再是一個等待保護的弱者,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一樣,開始享受這種沒有「超人」的平靜生活。在「超人」離開的這幾年中,露易絲從最初的心痛到振作,並重新為自己的生活方向定位——所以她決定放棄「超人」,不再視他為自己的惟一。博斯沃斯形容露易絲的性格定位有點像現實生活中的凱瑟琳·赫本:「在經歷了『曾經滄海』之後,露易絲更加懂得淡定生活的彌足珍貴……即使她內心深處仍然深愛著超人,女人有時候就是這么奇怪的動物,她最終選擇陪在身邊的,很可能並不是那個她一直思念的人。」
花絮:
·凱文·史密斯為影片創作了第一版劇本,在導演仍然是蒂姆·波頓的時候。
·布萊恩·辛格曾為裘德·洛量身定做了一個角色,但在裘德·洛退出了影片後,辛格並沒有找人代替他,而是將這個角色從劇本中抹掉了。
·布蘭登·羅斯為拍攝影片增重20磅。
·雖然沒有「超人」的競爭那般激烈,露易斯·萊恩這個角色也是經過了凱拉·奈特利、克萊爾·丹妮絲、伊麗莎·庫斯伯特和凱瑞·羅素,才輾轉到達凱特·博斯沃斯之手的。
·2003年萬聖節,布蘭登·羅斯參加派對的裝扮就是「超人」內褲外穿的那身藍紅行頭。
·在選角過程中,本來呼聲最大的詹姆斯·卡維澤被布萊恩·辛格當場否決,因為他的《耶穌受難記》實在是太有名了。
G. 關於一個女主角參加跑步比賽的愛情電影
是《愛無7限》吧。三段故事組成,你說的那個片段是電影的其中一個故事,男主角是Nichkhun
H. 與馬拉松有關電影
新加波《跑吧孩子!》,好看哦~~是改編伊朗同題材電影《小鞋子》,都是講馬拉松的,故事比較感人吖~~值得一看~~
I. 朱亞文還有多少待播的影視劇
朱亞文是演藝圈裡一位非常優秀演員,在演藝圈積累了很多耀眼的成績,也給我們帶來了非常豐富作品。這些年,朱亞文在事業突破還是非常大,已經進入到事業的快車道,由他參與出演作品,也是我必看。其實很多小夥伴已經發現,朱亞文出演作品不僅僅豐富,而且數量也是比較多。我所了解朱亞文參與出演影視劇,待播的作品有《賴貓的獅子倒影》,還有一部就是《人生若如初見》。
朱亞文給觀眾們形象,有一種英武之氣,從里到外透露著一種陽剛之氣。無論他參與什麼樣角色,在他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說到朱亞文這二部《賴貓的獅子倒影》和《人生若如初見》待播影視劇本,已經給我滿滿期待。
J. 張學友的老婆是誰都演過什麼電影呀
羅美薇 性別:女 出生年:1965年 生日:12月7日 地區:港台 星座: 血型: 身高:176cm 三圍: 嗜好: 職業:演員 個人簡介 所攝影視劇::1993 女兒當自強、情人知己 1992 現代應召女郎 1991 帶子洪郎 1990 開心鬼救開心鬼 1989 人海孤鴻 1988 三人世界、午夜天使 1985 開心樂園 羅美薇,1965年出生於香港。偶然在影片《情逢敵手》中飾演角色,由此踏入影壇。她出演了《雙龍吐珠》、《少女的心》、《痴心的我》等影片。與同期出道的袁潔瑩、李麗珍、陳加玲、羅明珠組成「開心少女組」,接演了《開心鬼》《開心樂園》《戀愛季節》《八喜臨門》等生活喜劇片,「開心少女組」健康、活潑的形象,很受學生的喜歡,成為當年香港年輕人喜愛的青春偶像。 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的戲分雖然不多,但他揮灑自如的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痴心的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更是由此結識片中女演員羅美薇,相愛,結婚。 1996年,當張學友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拉著羅美薇的手步進了結婚的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學友是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開花結果的人。張學友是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的藝人。要知道,在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難得的是,他們的戀情早已經眾所周知,而學友的事業也在穩定中發展。他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他們雙方彼此對對方的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是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羅美薇的愛情即是佐證。 張學友和羅美薇在合作電影《痴心的我時》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的羅美薇陪著他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當他在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的時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讓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的真愛。」 張學友和羅美薇的戀愛過程,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爭吵,直到現在的平淡。他們的愛情冷暖,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結了婚以後,學友和美薇的婚姻生活像一般人一樣圍繞著柴米油鹽。但是,生活本來就是在平淡中品出它的味道。張學友說自己是一個專一的人,看他和羅美薇走過的這段愛情歷程,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