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萊塢3D電影是如何拍攝的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㈡ 3D立體電影拍攝手法和技巧,有闡述嗎
3D立體影像的拍攝比普通的電影要復雜,有特定的要求,不僅對目標場景有要求(適合表現3D立體的要求)而且對拍攝設備也有特定的要求,即拍攝3D立體影像的專業設備,如果用雙機拍攝(也有用單機雙鏡頭的,各有優缺點)則須要同步曝光,同步調焦和幀同步,另外如果拍攝近景還須具有調節兩機近距離(必須達到70-30毫米),這是個很難的條件。很明顯任何影像拍攝機器如果並列在一起其鏡距會遠遠超過70毫米,所以兩機器要作特殊的組合安裝,催生出垂直反光式3D支架這種設備,不過這種設備缺點也很多,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立體影像事業的發展。
㈢ 3D電影是如何拍攝和製作出來的
《阿凡達》採用3D技術,將電影屏幕變成了一個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門。
在看3D電影時,我們不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運動,還能夠看到離我們而去或者向我們而來的動作。3D電影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已經過大腦處理。因為兩隻眼睛位置的區別,每隻眼睛看到的圖像都有細微的不同。大腦會將這些圖像處理成立體視覺,讓我們能夠分辨出距離感。3D電影原理就是如此———讓兩隻眼睛分別接收到不同的圖像,剩下的就讓大腦自動完成吧。
最常見的電影3D效果,是用「光分技術」來實現的。它依賴於偏振光和濾光片,讓每隻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濾掉另一部分。在上世紀拍攝3D電影時,人們會在一個鏡頭前加一塊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讓水平方向振動的光透過;另一個鏡頭前加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將這兩個鏡頭並列,之間的距離和人眼之間距離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拍攝了。在播放時,讓觀眾戴上帶有偏振片的眼鏡,偏振方向和攝像機偏振片的方向相同。這樣,左眼的眼鏡就會完全濾掉右側攝像機拍攝的畫面,而右眼的眼鏡則濾掉左側攝像機的畫面。這種3D電影要求觀眾必須坐得筆直。
後來,利普頓改良了這種技術,造就了RealD 3D。它的偏振光振動方向在一個圓周上旋轉,再加上傳統電影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想怎麼歪著看電影都行。現在,RealD 3D已經成為了使用最廣泛的3D電影技術。
光分技術是被動式的3D電影技術。也就是說,它不需要控制眼鏡。色分技術也是這樣。可能有些人還會對上世紀80年代的立體電影記憶猶新———它的兩片眼鏡片顏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鏡的話,這種電影投影出來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畫冊。戴上濾光眼鏡之後,眼前就能出現色彩鮮艷的立體場景。它最大的弱點是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已經淡出電影製作領域了。直到2007 年,Dolby公司開發出Dolby 3D系統,色分技術才重新熱起來。藉助放在放映機前的濾光片將投影機射出的光線分成紅綠藍三原色光,並分別投影到屏幕上。通過濾光眼鏡來分別接收這些光譜的高頻部分和低頻部分,同樣可以實現立體效果。該技術比傳統色分技術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機裝上濾光片就可以放映3D電影,而取下濾光片,還可以放映傳統電影。《阿凡達》首映禮上,採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只要讓兩隻眼睛看到的圖像精確的不同,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立體的世界。所以主動式3D電影技術採用了另一種思路———控制眼鏡的透光,讓每隻眼睛看到其中一半的畫面。只要鏡片變黑的程序與顯示畫面同步,就能構成立體視覺。現在顯卡大廠Nvidia已經在家用電腦上提供了這種產品,有些電影院也開始使用這種技術。但是它的成本較高。
目前的3D電影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至於哪種技術最後會成為主流,已經早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另一個問題了。
3D電影並非電影技術發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銀幕」IMAX屏的可視面積比普通電影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過多種技術革新來保證在大屏幕上依然能獲得清晰良好的視覺效果,更容易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經過30年的發展之後,IMAX屏幕開始成為人們觀影的重要標准。這也是許多文章鼓勵大家去看3D+IMAX《阿凡達》的原因。
㈣ 3D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3D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是用兩架攝影機模仿了人的眼睛。行內有『昆蟲眼』、『人眼』、『巨人眼』之說,如果要拍很近的景,兩個攝影機要像蒼蠅的眼睛一樣離得那麼近。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如果要拍遠景,兩個攝像機就要分得像巨人的眼睛那麼開。
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4)電影拍3D很難嗎擴展閱讀:
3D技術的應用:
3D技術的應用普及,有面向影視動畫、動漫、游戲等視覺表現類的文化藝術類產品的開發和製作,有面向汽車、飛機、家電、傢具等實物物質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也有面向人與環境交互的虛擬現實的模擬和摸擬等。具體講包括:3D軟體行業、3D硬體行業、數字娛樂行業、 製造業、 建築業、 虛擬現實、地理信息GIS、3D互聯網等等。
㈤ 製作3D動畫片難還是拍電視劇難
3D動畫難,電視劇是影視類中相對簡單,拍攝周期短,投入相對較低,產出相對比較快的一種,而三維動畫需要經過建模、動畫、材質、燈光、渲染等步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大大超出電視劇的拍攝製作,而且,要做出漂亮而好看的3D動畫就更難,對於技術人員的要求也更高。
㈥ 把普通電影變成3D電影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讓人身臨其境的3D電影,究竟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呢?數虎圖像告訴我們,原理很簡單,只要用兩台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
你只要用兩台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視線,分別拍攝兩條影片,然後將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再採用必要的技術手段,使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也只能看到右眼圖像。當兩幅圖像經過電影觀眾的大腦疊合後,他們就對銀幕畫面產生了立體縱深感,然後,你就可以不斷地聽到他們的大呼小叫了。
這看似很簡單的模擬,在實際操作中卻十分困難。在拍攝中,兩台機器的一致度要求非常高,否則很難拍出很好的效果。
在拍攝一組中國風的3D電影中,數虎圖像就遇到了「立體問題」,「我們需要一滴墨水滴在水裡,產生波紋的場景,由於條件的限制,採用了土辦法來拍攝,用相同品牌、型號的機器,計算好公式後,進行拍攝。在後期的電腦製作上,我們發現兩台機器拍出來的色差很厲害,出來的立體效果不是很好。」
數虎圖像介紹,「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放映立體電影時,會有兩台放映機同時運轉,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一起,而觀眾觀看時必須戴上特製的3D眼鏡。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這樣一種無法言傳的奇妙之感。
㈦ 3D電影是怎樣拍攝的我只知道是用電腦合成的,但具體是怎樣完成的
拍攝原理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對象,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投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拍攝立體電影時需將兩台攝影機架在一具可調角度的特製雲台上,並以特定的夾角來拍攝。兩台攝影機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為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秒的誤差都會讓左右眼覺得不協調;所以拍片時必須打板,這樣在剪輯時才能找得到同步點。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投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裡。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請採納
謝謝
㈧ 3D電影畫面是如何製作的
簡單來說,3D電影畫面製作大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利用雙鏡頭攝影機進行拍攝,另一種是前期2D拍攝加上後期轉制。或者由兩種製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雙鏡頭攝影機拍攝就是拍攝前期採用雙攝像機、雙鏡頭的3D拍攝設備同步錄制,然後把兩個素材分別處理,最後是在3D電影院里用3D顯示技術,也就是紅藍顯示、偏光、主動快門式顯示等技術,把兩路視頻分別傳輸到人的左右眼睛裡,得到立體圖像,《復聯4》3D版就是以這種技術為主拍攝而成。
另一種則是通過2D電影拍攝完畢,再轉成3D電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號》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億美元,總票房變為21.87億美元。據悉,《泰坦尼克號》由2D影片變為3D版耗資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員共耗費60周時間才製作完成,其成本高達1800萬美元,而耗資巨大的2D版本,總投資也不過二億美元。從目前電影市場來看,一部2D大片轉3D,需要藉助專業團隊加專業軟體,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製作費用至少要200萬美元起。對於普通的製片方來說,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電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資風險也會加大,很多製片方對此都不敢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