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愛潑斯坦的生平概述
讓·愛潑斯坦(Jean Epstein,1897年3月25日,華沙-1953年4月2日,巴黎),電影導演,早期電影理論家。1897出生於波蘭華沙,先後在瑞士和法國接受教育。他曾在里昂學醫,後出於熱愛投身電影和文學。他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文學作品,1922年拍攝了處女作巴斯德(Pasteur)。
愛潑斯坦在早期現代主義雜志L'Esprit Nouveau(新精神)上發表過很多評論。拍攝手法上,讓·愛潑斯坦起初受到了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在拍攝布列塔尼島的紀錄片時找到了自己的手法。他的《愛的香頌》是史上第一部布列塔尼語電影。
2005年8月,他的電影《三面鏡》(1927)和《風暴》(1947)修復後重發行,收入DVD《二三十年代早期實驗電影》(Avant-Garde: Experimental Cinema of the 1920s and 1930s)。
1953年,愛潑斯坦因腦出血逝世於巴黎。
⑵ 解釋劉謙的巴格拉斯效果
劉謙的巴格拉斯效果是一種心靈魔術,即通過預判,事先將點數與花色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心靈魔術的特點是需要用到心理學原理,從表演次數能看出,用到的原理極其復雜。
這些技術,只真的在嘗試「閱讀」人們的心靈,最普遍的流程效果,就是預測觀眾所想得出的行為結果,通過一些圖形,數字或其它媒介反映出來。而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學的,便是本篇要介紹的三套車流程。不需要任何手法,就可以完成讓人吃驚的精確預測。
大衛·巴格拉斯做到的ACAAN版本被叫做「巴格拉斯效果」,其實本質上他還是ACAAN,但有四個很苛刻的條件:
1、在表演開始前撲克可以展示,沒有重復的牌。
2、觀眾任意說一張牌。他們不是托,可以不受限制的從52張牌中任意說一張。
3、另一名觀眾任意說一個1到52之間的數字。他們也不是托,並且不受任何限制。
4、邀請第三名觀眾來數牌,數第二名觀眾說出來的數字。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接觸牌。
傳說典故
歐洲曾經有個傳說::一個將要上戰場的元帥對屬下的兵士說,去把全城最厲害的千里馬找來,我對這場仗才有信心。謀士聽到之後,叫嘍羅找來三匹千里馬,一個在馬蹄上鍍上一層薄金,一個在馬腹下貼上一層,最後一個在馬的下巴上貼金。
元帥看到三匹千里馬,不明故里。謀士說:請元帥自己選擇一匹,如果憑直覺選中最厲害的千里馬,這場仗就必勝無疑了。結果當然大家都知道,無論元帥選擇哪一匹,都將是「最厲害」的千里馬。而把這個典故轉移到魔術中來,就是我們魔術師准確無誤的預測了。
對於三個物體,無論觀眾選擇的是哪一個,魔術師都能預測和控制在自己的魔力范圍內。三是個非常神奇的數字,要真正完全掌控並不是很容易。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三確實非常厲害。電影《賭神》中都曾經提到三是最難變的。
魔術師練習,最好用三面鏡,全形度查看。在一些心靈魔術中,還必須用三來造成預測時間空間差。表演三套車流程,需要三件必備東西。那就是:三個供選物體,裝載這三個物體的容器,和一個預測指向物。
預測指向物,是一個由魔術師提供的用來指向觀眾選擇的物品,最好是一個不可透視容器,可以置放魔術師對其中一個供選物體的預測。對另外兩個物體的預測,一個在裝載容器上做,最後一個在其中一個物體上做。
這樣,我們就能完美地預測三個物體了,無論觀眾選擇哪個,我們都已經預測到了,一個在物體自身上,一個在容器上,一個在預測指向物上。
⑶ 津川雅彥的演藝經歷
津川從小就成了父親擔綱的劇團「新演技」中的一員,5歲時在《狐狸帶來的嬰兒》一片中初登大銀幕。
1954年:之前以本名加藤雅彥(幼年期為澤村雅彥)參加演藝活動。
1956年,津川雅彥16歲時,出演了日活公司的電影《瘋狂的果實》(導演:中平康;原著及劇本改編:石原慎太郎),正式出道。《瘋狂的果實》的主演石原慎太郎的弟弟石原裕次郎也是首次擔任主演。石原慎太郎在物色劇中主角的弟弟的角色時,一眼相中了津川雅彥,登門拜訪加藤家,希望津川雅彥能出演劇中的重要角色,並主動收津川雅彥為義子。而津川雅彥本來的志願是當一名記者,因此到早稻田大學附屬高中學習,當時抱著「就暑假演這一部電影也行」的輕松心態出演,沒想到因為《瘋狂的果實》這部電影大受歡迎,津川雅彥也一舉成名,因為其清澈的目光、清純的美少年形象而成為日活公司的招牌小生。
1956年的津川因主演《瘋狂的果實》而一炮走紅,接著又演了不少青春電影。
石原慎太郎為其命名「津川雅彥」。石原強烈推薦他演出《瘋狂的果實》,「津川」這個名字來自石原的小說「太陽的季節」中的主角「津川龍哉」。
1958年,去美國洛杉基短期留學。
趁著人氣,1958年津川雅彥轉投松竹公司,,同時也轉入明治大學中野附屬高中學習,後來在文化學院完成了大專學業但並沒有因此更上一層樓,於是退出松竹公司,成為自由人,轉戰電視劇界,並擴大了影響力。
年輕時的津川擅長出演愛情劇中英俊多情的男主角,同時也努力拓寬自己的戲路接演不同類型的角色,主要作品有《惜春鳥》(1959、木下惠介)、《太陽的墓場》(1960、大島渚)、《窩囊廢》(1960、吉田喜重)、《直至大海的盡頭》系列(1961-1962、八木美津雄)。
1964年,津川離開松竹,成為自由演員,活躍在電影、電視、舞台劇等各個表演領域。
1966年:參加渡邊美佐(現渡邊Proction執行董事會長)和藝能事務所「Protion《道》」的設立。
但是從20歲開始,其演藝事業停滯不前,直到進入1980年代才結束其懷才不遇的狀態。
在1969年,因為與黛薇·蘇卡諾(原名根本七保子,大和族,印尼前總統蘇加諾的第三任妻子,蘇加諾下台後,輾轉回到日本。)的誹聞事件,津川雅彥的人氣一落千丈。1972年,津川雅彥的演藝生涯最低潮的時候,在電影《必殺系列》中,出演反派人物。該劇的導演松本明當時說:「大家都很討厭你,你就給我去演被殺死的反派吧!」拋棄了美男明星的自尊,出演反派人物的津川雅彥卻從逆境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1973年,津川與寶冢劇團的演員朝丘雪路結婚,不久後兩人有了一個女兒真由子。津川在繼續拓展演藝事業之餘還發展實業,成立了自己的玩具公司,在日本國內開出了幾十家連鎖店。
1978年:創立玩具銷售公司「爺爺」Gran Papa。將一號店開在青山雙子大樓。
25歲後,津川雅彥漸漸漸漸胖了起來,但同時也確定了自己特有的表演風格。不拘一格,如天馬行空,不論是常規角色,還是精神變態者,任何角色都能演繹得恰到好處。
1982年,憑借電影《曼儂》獲得了藍絲帶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之後,就像《曼儂》中那個角色一樣,津川雅彥出演了很多好色的中年男性形象,獲得了好評。經常出演伊丹十三導演的影片,並受到伊丹十三嚴厲的演技指導,從中領悟到了真正的演技。中年之後,津川雅彥成為了著名的演技派演員。據說津川雅彥的姑母,作為演技派而活躍的澤村貞子曾經在津川雅彥年輕時苦口婆心的勸告他:「雅彥,你啊,正因為外形出眾,在演技方面必須付出4倍的努力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同。」
進入中年的津川,演技愈發老練。他在電影《超市女郎》(1996、伊丹十三)、歷史電視連續劇《葵~德川三代~》(2000)等作品中的演出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津川雅彥經常出演詹姆斯·三木編劇的作品。飾演過全部的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後來松方弘樹、竹中直人、中村橋之助等人也飾演過三英傑。經常飾演與德川家有關系的歷史人物,在大河劇中就飾演過德川家康、德川綱吉、德川慶喜。即使是60歲以後,仍然喜歡穿牛仔褲,聽垃圾搖滾(一種搖滾派別)。對年輕女性仍然有吸引力,經常把「不去聯歡,還要做什麼?」掛在嘴邊,非常喜歡聯歡會。聯歡會的同好有奧田瑛二、明石家秋刀魚、高橋克典、肉戶開等人。津川雅彥還是演藝圈裡中有名的美食家。
雖然津川雅彥本身從事與電視相關的工作,卻說:「電視是諸惡的根源、思考停止裝置!電視廣告是每天深入家庭,強行推銷商品的惡劣推銷罷了!」對電視商業廣告持強烈批判的態度。對用固定電話進行民意調查的行為,也說:「現在,安裝固定電話的家庭中受到電視低俗文化洗腦的越來越多了!」
津川雅彥溺愛獨生女加藤真由子。因此,即使女兒有了男友,津川雅彥也會說「怎麼可能喜歡女兒的男友!」一直堅決反對真由子交男友,成了真由子的巨大負擔。溺愛的原因是真由子1974年出生後5個月時被綁架的那次事件。當時,東京新聞里曾有過「沽名釣譽而自食其果」的報導。從那以後,津川雅彥對媒體開始持懷疑的態度。
曾在學校演講過演劇論,是多摩大學的講師、東京電影中心藝術專門學校的名譽學校長。
福岡縣飯冢市的嘉穗劇場遭遇水災的時候,與旅藝人座長團和演員朋友們一起為劇場的重建盡過力。
與兄長演技派演員長門裕之自出道以後就一直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在津川雅彥憑借電影《曼儂》里的精湛演技,獲得了1982年度的藍絲帶獎最佳男配角獎之時,長門裕之認可了津川雅彥的實力,倆兄弟和解並保持至今。在長門裕之的晚年,倆兄弟經常共演影視劇,如《八代將軍吉宗》、《上班族金太郎》、《刑事一郎》、《相棒》、《戰國自衛隊關原之戰》等。而且長門裕之還出演了津川雅彥自導的電影《守靈夜》、《次郎長三國志》。
長門裕之病篤的2011年5月21日,津川雅彥因為胸部的急病,被送入了重症患者治療室,很遺憾沒能見上長門裕之最後一面。
緒形拳是津川雅彥昵稱為「ガタ」,相互之間無話不說,共同渡過了很多困難的死黨。緒形拳臨終時,津川雅彥送了終,並發起成立了「緒形拳追思會」。津川雅彥在肺病病倒的時候希望住到緒形拳去世前住過的同一醫院、同一病房,曾說:「ガタ會守護我。」
因在《那波的盡頭》中共演而相識的岩下志麻也是津川雅彥50年多年的密友。但倆人並沒有男女之間的情感。
津川雅彥是一家涉及全日本的玩具、連環畫的連鎖店,及爺爺事務所的老闆。但是,據富士電視台猰網電視台的新聞節目《新報道收費A》的報導:爺爺事務所曾因經營不善,欠債6億5千萬日元。當時,津川雅彥陷入破產的危機當中,援助企業以作為共同經營者為條件,替其還債,使津川雅彥免於破產。
另外在1988年,已廢棄的北海道舊國營鐵路廣尾線作為「幸福鐵道」而重新啟用,津川雅彥計劃賒欠100億日元購入北海道廣尾町的町營牧場等約500公頃土地,建立一個「夢之王國聖愛蘭」。為此,拆解了蘇格蘭的古城「洛克哈特城」,經由西伯利亞鐵路,運到日本而引起關注。但是,圍繞著資金計劃與廣尾町一方陷入對立。1991年廣尾町宣布拒絕接受,計劃陷入停頓。之後,群馬縣沼田市的演算法石材會社的社長購入城堡,在群馬縣高山村將城堡復原,取名「大理石村洛克哈特城」收費開放,作為電視劇外景拍攝和結婚會場等使用。(津川雅彥是名譽城主)。
2006年:首次導演的作品《守靈夜狂想曲》公映,並獲得紫綬褒章。
2009年:曾患氣胸病,2月公開復出。
2009年為動畫《超級無敵掌門狗:麵包和死亡事件》的主人公華萊士配音。
津川雅彥在政治方面持有國粋主義和右翼的觀點,參加保守團體。且擔任「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民會」、「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的發起人。在電影《自尊命運的瞬間》中扮演東條英機時,登門拜訪東條家。其演技令東條家的遺族也驚嘆道:「簡直就是東條英機復活了一樣。」當被朝日新聞的記者問到演東條英機這個甲級戰犯的是非時反問道:「那麼你覺得怎麼樣?」(出自《電影旬報》)2009年3月9日在官方搏客上針對民主黨和傳媒的姿態發表長文進行了批判。
2015年出演電視劇《鬥牌傳說》,該劇改編自人氣漫畫《鬥牌傳說》。津川雅彥飾演主人公赤木茂的宿敵鳩巢岩由。
2016年出演電影《亞洲三面鏡》。
⑷ 愛潑斯坦的相關介紹
讓·愛潑斯坦屬於二十世紀20年代受格里菲斯、卓別林和英斯的影響進入電影界的法國電影人。受惠於早聰,愛潑斯坦很早就對文學發生興趣。1922年,他年僅25歲就拍攝了紀錄片《巴斯德》(而在此之前,他已有大量文學、哲學和電影論著問世。)次年又拍攝了三部劇情片,其中有著名的《忠實的心》,該片被評論界認為可媲美阿貝爾·岡斯和馬塞爾·萊爾比耶(Marcel L』Herbier)的作品,把他推向了法國先鋒電影製作的前沿。
在1925,1926兩年間,愛潑斯坦為俄國人emigré Alexandre Kamenka的電影公司Albatros 攝制了四部影片,其中兩部,L'Affiche 和Le Double Amour,的劇本是他妹妹瑪麗·愛潑斯坦(Marie Epstein)寫的。史詩片Le Lion des Mogols 的劇本是該片主演,大明星Ivan Mosjoukine 寫的,非常荒唐可笑。Les Aventures de Robert Macaire 則改編自卡爾內《天國的孩子》里Fredéric Lemaître 的滑稽戲劇。這四部電影都不是愛潑斯坦最好的作品,但卻在圍繞《忠實的心》展開的論爭結束後,確立了他的導演地位,並且也使他得以在1926年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
愛潑斯坦以製片兼導演的方式拍了很多作品。他首先拍攝了兩部兼顧藝術追求和商業流行的電影。其中一部改編自George Sand的小說 Mauprat,是他幼年讀過的作品。另一部Six et demi onze,又是他妹妹寫的劇本。最後的兩部電影則是完全的獨立作品。短片《三面鏡》以其形式構成馳名,它所追求的電影敘述結構實驗,在三十年後還在復現在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里,依舊驚人。《厄舍古廈的倒塌》是愛潑斯坦對艾德加·愛倫·坡的黑暗世界的招魂,其表演和拍攝手法更為復雜,敘述方式也十分迷人。愛潑斯坦以絕妙的風格講述了這個關於愛、藝術和瘋狂的故事,大量使用了慢動作和多重疊印。正如片中的男主角,拒不接受生與死的分離,通過意志力,召回他通過藝術創作殺死的女人,愛潑斯坦的電影也創造了一個宇宙,在那裡,古堡和森林,內部與外部互相滲透。
這部精巧的電影是對北方想像力的召喚,可以比肩德萊葉的《吸血鬼》,也是對愛潑斯坦波蘭血統的提醒。拍完該片後,愛潑斯坦基本退出了巴黎電影界,只是偶爾拍點商業電影,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對布列塔尼鄉下和海濱風物的半紀錄片拍攝,其中有1929年的Finis terrae 和1947年的Le Tempestaire 。
愛潑斯坦是一個復雜而強硬的電影人物,他電影拍攝手法受到持續的理論關注。雖然他30年代的論著La photogénie 里的核心概念還是不明確的也是無法明確的,他所依賴的「電影本質上是神秘的」的觀念在當時也是應者了了,他的理論還是引起了廣泛興趣。在1974-75,隨著全集Ecrits sur le cinéma 的再版,人們再次認識到他在觀眾和銀幕關系的探索上的現代性和持久興趣。
⑸ 關於讓·愛浦斯坦的相關資料
讓·愛浦斯坦
開放分類: 電影、人物、導演、作家、製作
讓·愛浦斯坦 (JeanEpstein,法國)
1899年3月26日生於華沙,1953年4月2日逝於巴黎。散文作家。1921—1922年發表《向電影致敬》,《詩韻學》與《從埃特納火山看電影》。
製作的影片:1922年:《巴斯德傳》(與伯諾阿·萊維合作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紅色的旅店》。1923年:《忠實的心》(主要演員:琪娜·馬內,萊翁·馬篤)。1924年:《美麗的尼維爾內斯河》(根據A.都德原作改編),《異教徒的山區》(紀錄片)。1925年:《莫哥爾的獅子》(主要演員:莫茲尤幸),《招貼廣告》。1926年:《羅培·馬蓋爾歷險記》。1927年:《莫普拉》,《柯達克》。1928年:《厄舍古廈的倒塌》(根據埃德加·坡的原作改編),《三面鏡》(根據保爾·莫朗原作改編),《他的頭顱》,《最後的土地》。1930年:《莫爾旺山脈》。1931年:《海洋中的黃金》。1937年:《建造者》(長紀錄片)。1946年發表《一架機器的智慧》一書。1947年:《戰勝風暴的人》。發表《魔鬼的電影》一書。1955年發表《電影的精神》(遺著)
⑹ 愛潑斯坦的介紹
讓·愛潑斯坦(Jean Epstein,1897年3月25日,華沙-1953年4月2日,巴黎),電影導演,早期電影理論家。主要作品有《三面鏡》《風暴》《二三十年代早期實驗電影》等。
⑺ 《看不見的手》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看完有什麼感受
本劇集有著SF文學和影視中承繼的東西,如烏托邦中的未來構想,提供給表演者的飲料與《駭客帝國》的葯丸的某種相似性。
反烏托邦功能的烏托邦
冰山一角的透明現代化社會出現了人類安逸生活的圖景,但卻不是一個沒有階級的新型未來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專制主義的軍事化控制的影子。在劇集中,烏托邦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平庸的日常踏車發電,通過一種耗費人性價值與創造力來實現社會機器的運作。這種喪失活力的烏托邦,不可避免地成為壓制性和非人性化的體制。人類的畸變不能徹底歸罪於消費,每個個體都被暗處隱藏的手推動著,Hot?Show觀眾席的洶涌民意是大手的一個觸須,置入舞台的人完全沒有抵禦它誘惑的能力,遮擋視線拒不觀看廣告的個體都受到警告。大手有一幫兄弟們,在《我們》中叫「造福主」,在《1984》中叫老大哥。個人在大手的引導下,沿著被規劃好的夢想通往幸福。
體制很完善,而人很可悲,他們不信任彼此,只相信二維屏幕上碎片化的圖像(像電視上的某些洗腦節目)。看不見的手決定著公眾經驗的走向,告訴人們誰活該被奚落,誰是最佳手淫對象,最終導致人們對慾望的消費。大手將人們控制在一種熟悉的、固定的、永遠重復的慾望中,讓所有人的腦袋中不約而同地反復出現過癮的行為。
像每一個反烏托邦敘事,反叛者的理性狂怒回響在制度化的選秀節目中,但人與生俱來的奴性在大手策劃的煽動下屈服了,偏離正道的反叛作為新奇的傳媒看點被招安,用於自殺的碎玻璃作為表演的重要道具被妥善保管,使人致死的器具也能使人妥協,當作為反叛的鋒芒裝入緞面盒子,有害想像與重回人性的可能性被切除。Bing的失敗並非劇集本身的失敗,能夠促使觀眾在震驚之後思考與行動。
人活在一切被操縱的烏托邦看似安逸,一天到晚都被所謂的選擇所充斥,但社會從沒有如此自我封閉,基本選擇在那個未來世界中已經看不見了。
根本沒有藍色葯丸——飲料的欺騙性「服下藍色葯丸,故事就結束了,你將醒來並重回現實。」《Matrix》的名場面告訴我們,葯丸的選擇並不是幻想和現實的選擇,Neo根本不可能拿走已經構成了他現實的符號性虛構,藍色葯丸是一場騙局。減壓飲料也是一回事,無論喝與不喝,個體都會焦慮,都會產生從眾心理,決定命運的不是個體,而是躲在公眾後的那隻大手。看不見的手無處不在,劇集中的未來真是個糟糕的世界。比起它拿捏個人命運更為嚴重的是,它竟能侵入人的幻象。作為Bing同學掩蓋創傷和失敗的幻象在三面鏡幕播放昔日女神AV秀轟炸下破碎,Bing精神崩潰。侵入他人的幻象空間,是一種反倫理行為。Bing的痛苦不是生理痛苦,而是心理痛苦,一種由於被入侵的幻象而給他帶來的羞辱。
在《1984》中,O』brein征服了Winston,因為101號牢房的老鼠(我想的是一群,而電影中只有兩只,怎麼也太少了!!)破壞了Winston與Julia的關系。每個人都以某些病態的內核夢想自己的世界,組織自己的快感,註定無法與他人分享,某種打擊力量破壞了這種存在根基,便等同於剝奪了他的生命。不可見大手的真正恐怖之處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