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全手部動作的舞是什麼電影

全手部動作的舞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30 06:13:08

⑴ 什麼是霹靂舞!都有那些動作啊~~

霹靂舞
【霹靂舞的由來】

「霹靂舞」動感和節奏感非常強烈,跳起來可以盡情盡興,青年人對跳這種舞簡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那麼霹靂舞是如何來的那?

霹靂舞起源於美國, 它的創始人是美國東海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勞德。他於1949年在電視上唱新歌時,自己創作了一種希奇古怪的動作,青年們競相模仿,並在街頭進行跳舞比賽。這種舞蹈傳到西海岸洛杉磯後,又出現了模仿木偶機器人動作的舞蹈。近幾年來,美國東西兩岸兩大派街頭舞蹈結合起來,深受青年們的歡迎,因這種舞蹈大都在街頭表演, 故又稱「街頭舞蹈」。

這種舞蹈的英文名字為「Break Dance」,中文譯為「布雷克舞」,也有人形象的譯為「霹靂舞」。對於跳「布雷克舞」的人來說,霹靂舞是個專用名詞,只有那些貼近地面,以頭、肩、背、膝為重心,迅速旋轉、翻滾的動作才叫「霹靂」。模仿木偶、機器人或月球漫步的舞步,是「布雷克舞」的另一種形式。

Breaking、Breakdancing、Break Dance、Rocking都是霹靂舞,早期的霹靂舞叫做B-Boying,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源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的一種技巧性很強的黑人舞蹈。霹靂舞者稱為B-Boy(霹靂男孩)或B-Girl(霹靂女孩),這里的「B」代表Break、Beat、Bronx或者Boogie,後來Break Boy被廣為接受。

【霹靂舞的分類】

風格動作(Style Move)

風格動作是霹靂舞的基礎,也是霹靂舞風格的主要體現。包括以下舞蹈風格:
戰斗步(Up-Rock):模擬打鬥的舞蹈。
搖擺步(Top-Rock):身體直立有搖擺動作的舞蹈。
地板步(Footwork):身體下伏,以手臂支撐地面,雙腿快速翻轉和移動。
定招(Freeze):由手部支撐地面完成的身體空中停頓動作。

力量動作(Power Move)

一系列高技巧性動作的總稱,它的動作主要分為旋轉、跳、滑、浮、刷腿、空翻、踢幾類。其特點是以身體各個部位為支點,身體旋轉或騰躍。

=======================================
【原 片 名】Breakin'
【中 文 名】霹靂舞
【編 劇】查爾斯·帕克(Charles Parker )
【導 演】裘伊·西柏格 (Joel Silberg)
【主 演】Lucinda Dickey
Adolfo Quinones
Michael Chambers
【年 份】1984年
【類 別】劇情/音樂
【文件格式】rmvb
【視頻尺寸】716x480
【碼 率】598
【文件大小】373M
【影片長度】86Mins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舞蹈對手甲--蓋文元
舞蹈對手乙--翁振新

劇情簡介:

當很多人第一次看到Breakin'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問:這些小子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象這樣的舞蹈?這是因為Breakin'看起來和其它的舞蹈是如此的不同。對很多人來說朱利;Breakin'似乎沒有一個出處朱利;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朱利;在Breakin'的歷史中朱利;被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Breakin'是非常適合用來做街舞朱利;它的表現形式很多:有頭轉、背頂、旋滾等......而且速度快、姿勢優美。在很多青少年之間倍受歡迎。

《霹靂舞》電影出品於 1984 年朱利;中國引進於 1987 年(就在那一年朱利;中國大地掀起了霹靂舞熱潮)。

這是1984年的一部反舞蹈傳統的偉大電影朱利;風頭蓋過前一年的《Flashdance》。雖然演員的電影表演技術很一般朱利;但裡面的舞蹈和音樂卻是任何好萊塢歌舞片所不能比擬的。

影評:

《霹靂舞》是世紀經典朱利;80年代一度風靡全球。中國也不例外;曾經掀起的全國電視舞蹈大賽就因他而起。我小學的時候隔壁一個一直和我打架的男孩子朱利;有一次在班級的聯歡會上帶著無指手套表演擦玻璃朱利;當時全班的震動是蠻大的。另外大家所敬仰的老爹也是霹靂舞高手朱利;瘋狂熱愛以至於在早上做早操的時候在操場上跳霹靂舞朱利;結果被被老師點名批評。還有傳說中的中國rap第一人李小龍也是霹靂舞高手朱利;還有現在四處出風頭的sohu首席執行管張潮陽也是高手。風靡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以電影藝術的角度看《霹靂舞》朱利;它幾乎毫無電影藝術性和觀賞性可言朱利;既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朱利;也沒有帥哥美女朱利;更沒有電腦特技和絢麗的畫面。可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那麼多人(其中有不乏電影發燒友)還對它念念不忘朱利;甚至把它稱作經典呢?

我從小到大朱利;看過電影無數朱利;但唯一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只有一部朱利;就是這部歌舞片 ——《霹靂舞》。

《霹靂舞》是我唯一一 部 看過不下七遍朱利;還仍然意猶未盡朱利;雖然渺無音影朱利; 但仍然不死心的電影。

1987年的一個夜晚朱利;當時我14歲朱利;上初一。我的好友叫我一起去看單位里播放的電影朱利;我雖不大情願可還是去了。這一去就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走進影院朱利;雖然電影已經演到了中間朱利;但當我看到銀幕上的舞蹈時朱利;我突然猶如重生一般朱利;被緊緊地吸引住了朱利;同時我震驚了。餘下來的半個小時我就象在夢里一樣。

從那一晚起朱利;我就一邊回憶朱利;一邊偷偷在家裡練。因為怕別人知道(當時我特別害羞)朱利;所以就趁晚上家裡人都睡了的時候朱利;跑到外面在走廊的燈光下面練朱利;通過觀察影子來體會動作。後來終於被我媽媽發現了。我媽媽對我特別支持朱利;專門為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朱利;我在那個老師那裡學了幾晚朱利;可沒學到多少。後來我繼續自己練朱利;也跟同學交流朱利;終於慢慢地有了一些進步。到初二時我已經可以獨立表演了。

電影放完一年後朱利;我還特別給中央電視台寫過一封信朱利;請他們播放《霹靂舞》。

我在信里說:如果你們每天播放一遍朱利;我就每天看一遍朱利;直到死亡。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信起了作用朱利;反正後來中央台還真的播放了。我記得很清楚朱利;當時本來是要在 3 月5 日下午播放的朱利;那天我本來應該上學的朱利;可是你想想朱利;我還可能去學校嗎?所以我破天荒地第一次逃學朱利;看到我那視死如歸的表情朱利;我媽媽也沒辦法朱利;就讓我看電視。沒想到朱利;中央台竟然臨時改成了播放雷鋒的電影朱利;把我氣壞了。不過一個星期後的星期日朱利;中央台終於播放了《霹靂舞》。當時我叫上一大堆同學朱利;一起看的。

高中以後朱利;霹靂舞就逐漸銷聲匿跡了。我的身體也沒有初中時候靈活了朱利;就逐漸不跳了。

沒有想到朱利;時隔這么久朱利;現在 Hip-Hop 又流行了起來朱利;據說就是當年的霹靂舞的後續發展。不過朱利;現在的這些街舞朱利;卻始終提不起我的興趣……

【霹靂舞的發展】

1983年春天,兩種前所未見的舞蹈動作叫許多美國人大開眼界:一是紐約市「滾石隊」的舞蹈演員在電影《閃電舞》的一個短暫的場景中跳出了背旋動作①;二是在一次電視特別節目中,流行歌手邁克爾·傑克遜創造的身體朝後滑動的台步「月球漫步」。1984年年初,當紐約霹靂舞團的演員歡快地跳著登上肯尼迪中心的舞台向現代舞舞蹈家凱瑟琳·鄧納姆致意時,霹靂舞對大多數美國人至少已不是個陌生的名詞了這是一種隨心所欲的、體操式的舞蹈,大約10年前開始在紐約的南布朗克斯區的街頭興起,它取代了早先和街頭團伙毆斗。

霹靂舞一開始只不過是城市青年以一種非暴力形式炫耀他們的體力的方式,後來卻迅速發展成為一種街頭文化。如果說紐約地鐵及牆頭上的胡塗亂抹和打擊樂是城市青年的藝術,那麼霹靂舞不言而喻便是他們的芭蕾了。

1984年夏末上演了兩部長片和幾部商業電視片,在聚光燈下,霹靂舞表演得淋漓盡致。隨著這些影片和電視片的發行,美國人對霹靂舞和「爆砰」舞感到很熟悉了。作為現代流行舞蹈中難度最高、最不同尋常的霹靂舞,引起了普遍的強烈興趣。

迪斯科音樂砰砰奏起來了,一個綽號叫「滾石」的20歲的密西根州立大學主修繪畫的學生拉梅爾·甘布爾站在查爾斯街和薩拉托加街拐角處,周圍站著許多觀看熱鬧的人。開始的時候,他的身體突然迅速地扭動了幾下,接著他就躺在地上扭動起來。

在舞蹈中有一條不言自明的規則,即每個轉身、每個旋轉都必須有預備動作一連串的動作或只是一個亮相以便舞蹈者積聚起力量完成接踵而來的旋轉動作。霹靂舞也同樣遵循這條規則,但又做了發揮。在芭蕾舞、現代舞和爵士舞中,爆發力往往來自雙臂,舞蹈者用力伸出手臂,然後借收回手的沖力開始旋轉。而在霹靂舞中,幾乎所有的力量都來自舞蹈者的雙腿。在圍觀人群的起鬨下,這個青年又扭又擺。他將手撐在鋪在地上的漆布上,高舉起雙腿,劈成V字型,同時肩背著地翻滾起來②。

他迅速地一扭,便躺在地上,以「風車旋」帶來的慣性就地翻滾起來。最後,他看起來只能再轉幾圈了,然而就在這一瞬間,他一個縱身倒立,又以頭作支點旋轉起來,就像一位芭蕾舞女演員在用足尖旋轉一樣。舞蹈者從地上一躍而起,走向「火箭」舞蹈隊同伴身邊。旁觀的人朝他大聲喝彩,他外表看上去沒有絲毫衣冠不整的狼狽相,只是平頂非洲發型有點癟塌。

舞步快、動作貼近地面以及全身除腳之外,任何部位都可支地作旋轉的街頭舞蹈,往往都被人稱為「霹靂舞」。然而,對跳霹靂舞的人來說,「霹靂」是一個專用名詞,只有那些在地板上或貼近地面做的動作才被稱為「霹靂」。

還有一種舞稱做「爆砰」舞。跳這種舞的人把全身肌肉的力量集中到身體的某一個部位,然後突然急劇地扭動搖擺起來。

霹靂舞熱情奔放,而「爆砰」舞的動作則有一股神經質的狂躁不安的沖動。它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的波浪動作。開始的時候,身體的某一部分如一隻手或一隻腳即像波浪般起伏,接著,這種起伏明顯地波及全身。這種動作機械而呆板,使舞蹈者的關節特別疲勞。跳霹靂舞要有力氣,跳「爆砰」舞則需要敏捷、和諧。一個技巧高超的人可以同時使身體的不同部位向不同的方向運動。有一種技巧是跳「爆砰」舞的人很喜歡玩的:即把動作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舞蹈者一個接一個地抖動起伏,就像有一股電流通過他們的身體。

將「爆砰」舞和霹靂舞的動作結合起來,便形成自由式舞步。「神童」隊是跳自由式舞步的,其成員都非常年輕,它是巴爾的摩市唯一有女成員的霹靂舞團體。不過姑娘們是不跳霹靂舞的,女人沒有霹靂舞大多數動作所必需的支撐自身體重的力量。

知道霹靂舞動作的名稱及其基本跳法是一回事,跳出這些動作又是另一回事。那麼街頭舞蹈家們是從哪裡學會的呢?「從電視里學來的。」一個18歲的麥克唐納快餐店的店員說。他們從電視里播映的動畫影片上看到一些奇怪的動作,於是模仿起來。有時候他們也將紐約市肯尼迪中心表演的霹靂舞錄象,對照著學。

跳霹靂舞的團體紛紛成立,有些團體已有了經理人。演出商還想把舞蹈搬上銀幕。由於跳舞蹈的青年很多是黑人,社會上議論,霹靂舞是黑人小夥子想脫離貧民區的跳板。

然而,如果霹靂舞重步迪斯科的後塵將會怎樣呢?霹靂舞的舞蹈家們並不為此發愁。他們把所有說霹靂舞即將衰落的散言碎語都斥為嫉妒之詞。

①霹靂舞中常見的一種動作,舞蹈者肩背著地,保持平衡,用雙手推動身體並旋轉。

②這種動作叫「風車旋」,是霹靂舞中最花哨的動作,舞蹈者肩背著地翻滾,同時將腿舉得高高的,懸空做出各種旋轉和剪式動作。

⑵ 電影《野孩子》上的舞蹈是什麼舞

雷鬼

<雷鬼舞基本元素>
HIP ROLL(用腰力帶動PP做左右弧型運動)
BODY WAVE(類似POPPIN里的BODY WAVE,但有不相同之處)
JIP IT UP(類似POPPIN里的LEG ROLLS,兩膝蓋順著做圓弧運動)
LOG ON(用腰部帶動雙腳順著往外打開,做半圓運動,這個動作一般會加點手式,往上擺,有點像LOCKIN的手部上翻,但是沒有那麼復雜)
VARIATION(簡單解釋是,兩個腳後跟順著起來往裡收,當然腰部也要隨著動起來,加上一些手部分的動作,看起來比較SEXY)SCREECHIE(一隻腳撐地,另一隻腳翹起來,用腰臀來帶動它猛地擺起來)

⑶ 有什麼關於街舞的電影 要好看的!

  1. 《Flashdance(閃電舞)》

《Step Up》系列電影由安妮·弗萊徹在美國製作拍攝,由Eketahuna LLC;頂峰娛樂;試金石影片出品,博偉電影公司;SPI International公司發行,每部主角不同,都是比較青春勵志,慢搖風格、有格調、有節奏的電影。影片獲得多個獎項。

拓展資料:

1、街舞(Street Dance)是起源於美國,基於不同的街頭文化或音樂風格而產生的多個不同種類的舞蹈的統稱,最早的街舞舞種為Locking,起源於20世紀六十年代。

2、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組合而成,並通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各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了組成各環節各部分獨立運動。80年代傳入中國,並逐漸作為健身活動傳播開來。

3、以動作形態來看,街舞舞者分兩大類:Dancer和Bboy(BGIRL)。以表演形態來看,街舞舞者分兩大類:一種是個人的技巧街舞,另外一種就是集體街舞。個人技巧街舞是最早流行的一種街舞,因為它能體現年輕人精力旺盛的一面,他們的很多地面動作,譬如說翻滾、倒立、彈跳都是比較高技巧,觀賞性比較高的街舞表演。集體街舞是比較流行的街舞形式,它反映了大眾的需要,跳起來比較簡單,節奏感比較強,它既有舞蹈的感覺又有健身的作用。

4、街舞(Street Dance或 Street dancing)誕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是美國黑人城市貧民的舞蹈,到了七十年代它被歸納為嘻哈文化(Hip-Hop Culture)的一部分,具有較強的表演性,參與性和競爭性。

5、1992年初期,出現了一種「原地性的HIP-HOP」,它沒有那些大幅度的動作和腳步移動,更沒有霹靂舞中那些在地上類似體操的動作。它的獨有風格在於注重身體的協調性,重視身體上半身的律動及增加了許多頭部、手部的動作。我們在邁克·傑克遜、瑪麗亞·凱利、後街男孩的MTV中都可看到這種新風格的舞蹈。

資料來源:網路詞條街舞

⑷ 美國一個電影,講的是一群年輕人跳舞比賽的,叫什麼名字

電影海報是不是兩個男的中間夾著一個女的,穿藍色裙子的 如果是就是第二個 不是的話 就是第一個

街舞少年Stomp the Yard(2007)

在洛杉磯龍蛇混雜的地下社會,有著這樣一群街舞少年,他們沉迷於嘻哈文化,盡情地扭動著身軀,用舞蹈透支著青春。這里,是黑人主宰的世界,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幫派和幫派之間除了斗舞,械鬥也成了家常便飯。有舞王之稱的DJ·威廉斯就剛剛經歷了一場因為飆舞而引起的社團爭斗,而最讓他痛苦的是,他一直尊愛的哥哥在這場流血事件中意外喪生……身心俱疲的DJ決定換一個生活環境,他隻身來到亞特蘭大,進入聲望很高的黑人學校--真理大學進修,盡管他對舞蹈的天賦和野心足以使他成為頂級舞者,然而由於DJ覺得在學校里過於拘束,再加上失去哥哥的痛苦,他一直隱忍著自己。正是在這樣一個與自己的性格完全背道而馳的全新生活環境里,DJ卻發現了一個「踏步舞」的世界。「踏步舞」是一種流傳於生活在美國的黑人之中的傳統舞蹈,來源於歷史悠久的非洲長靴舞,再結合了精準的舞步、手的拍打和腳的移動。在真理大學,傳統的「踏步舞」錦標賽冠軍一直是各個「兄弟會」爭奪的主要目標,當DJ在一家地方俱樂部無意中泄露了自己的舞蹈才能後,他很快引起了兩個佔主導地位且競爭激烈的兄弟會的注意,成了他們爭相拉攏入會的目標,而美麗的校花艾普瑞爾對DJ的格外關注,則引起了男友格蘭特的猜忌,格蘭特同時也是學校明星級的踏步舞者。

在DJ決定重返舞台,加入了其中一個兄弟會後,他大膽的街舞風格給踏步舞帶來一種全新的風貌,也讓競爭日益激烈起來……然而,DJ的傲慢自大和過於自我的臭毛病很快讓他與新朋友之間產生了隔閡,而格蘭特則趁機設下圈套讓他在踏步舞錦標賽決賽前夕被逐出了兄弟會。DJ所要學會不僅是要收起自己的壞脾氣,還有在兄弟會里學到的被重新定義的哥們義氣,而DJ自由式的舞蹈風格也將踏步舞帶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線上。

Take The Lead
譯名:情舞師生
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Liz Friedlander
主演: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
羅伯·布朗Rob Brown
阿爾法·沃德Alfre Wood
丹特·巴斯科Dante Basco
類型:音樂/劇情
片長:108分鍾
級別:PG-13(主旋律題材,粗口和暴力)
出品:新線電影公司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6年4月7日(美國)
皮埃爾·杜蘭尼舞蹈俱樂部作為社會上知名的舞蹈學校,並不僅僅教授舞蹈,而且幫助,每一位學員挖掘舞蹈更深層次的精髓:興奮、樂趣、浪漫、優美以及自信。」皮埃爾·杜蘭尼舞蹈俱樂部主頁上的宣傳語深刻體現出舞蹈作為人生活中應起到的不可或缺的調劑之用。
經過多年的磨礪,皮埃爾·杜蘭尼(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已經成為紐約城內小有名氣的舞蹈家。然而,對舞蹈以及對生活都無比熱愛的皮埃爾卻有著更大的理想--成立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俱樂部,教授更多的年輕人,當然也包括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學習舞蹈,在輕松優美的舞步中體會生活、體味人生。同時,通過這個舞蹈俱樂部還可以結交更多喜愛舞蹈的人士,以將自己深愛的這項事業發揚光大。
然而,要辦一所舞蹈俱樂部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除了擁有足夠的資金之外,還要很多社會上的難關需要一一去攻克。於是,皮埃爾以時刻准備著的心情首先來到了一所紐約的公共學校,以實現自己對舞蹈的諾言。同時,還可以在如今已遭受眾多現代「污穢」污染的年輕人當中傳播一下清新的舞蹈之風。但是,皮埃爾美好的初衷卻遭到了現實無情的踐踏。因為,在紐約上公共學校的學生大多出身卑微,家庭及社會地位低下。尤其是其間眾多的黑人學生所佔據的大比例,使得公共學校中黑人文化濃重,更加通俗、大眾的說唱、饒舌、街舞以及籃球等比比皆是。狂放不羈的學生們對皮埃爾教授他們的舞蹈毫不理會,甚至是辱罵抵觸。另外,他們眼中的這位皮埃爾舞蹈老師的背景也著實令這些黑人學生有著或多或少的厭惡感覺。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以及幾次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使得這些調皮的學生漸漸地理解了這位舞蹈老師的苦心。同時,學生們不羈的性格也在這位善解人意的老師那裡找到了發泄之地。因此,皮埃爾·杜蘭尼老師的舞蹈課自然成了校園里學生們最喜愛的課程。舞蹈,也成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相反地,學生們可謂激情四溢的舞蹈天分也給了皮埃爾莫大的創作動力。在與學生們相處的舞蹈日子裡,漸漸地,師生間共同開創出了一種全新的舞蹈形式……

主演陣容
雖然,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去年與老搭檔凱瑟琳·澤塔-瓊斯合作的影片《佐羅傳奇》並未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理想的成績,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位拉丁情人的大銀幕形象。事實上,這位西班牙演員是好萊塢少數既能演動作戲,又能演感情戲,並具有歌舞俱佳的獨特優勢。在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與卡洛斯·桑塔納合唱的一曲「Al Otro Lado Del Rio」獲得了最佳歌曲金像獎。其深厚的歌舞才能可見一斑。此次出演由真實事跡改編的《情舞師生》,且扮演片中的著名舞蹈家皮埃爾·杜蘭尼,又給了他一次展示絕倫舞姿的機會。在影片中,身材依舊堪稱完美,舞步依舊優雅的班德拉斯絲毫沒有讓人們看到這位已是不惑之年的男人的笨拙。完美演繹了拉丁舞與現代音樂的奔放與優雅,成為影片的最大亮點。至於舞蹈設計和畫面捕捉以及剪輯等則完全要歸功於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作為好萊塢著名的MV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曾為「U2、182、簡單計劃、艾薇兒」等著名樂隊和歌手打造過MV作品……

影片簡評
有著多年百老匯及好萊塢征戰經驗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扮演這樣的角色再適合不過。何況,班德拉斯的拉丁舞姿不知引來多少女粉絲的尖叫聲。
另外,由於故事的真實性也使得影片異常的平易近人,如同發生在觀者身邊一般。尤其是貫穿始終的教師感化學生到師生情同一心的過程和結局更是能溫暖無數人的心。而且,在好萊塢有著無數這樣類似情動師生的勵志影片,而且幾乎是部部精彩。羅賓·威廉斯在《死亡詩社》中塑造的那位顛覆傳統教學的理念真正用人文情懷來引導感化學生的「老船長」歷歷在目。還有同樣以情動人的《弦動我心》和《放牛班的春天》,輕松活波的《搖滾校園》和《修女也瘋狂》等等,都能給人以永久的回憶。同時,影片通過「舞蹈」這項既高雅又通俗的運動折射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種種。最終表達了「舞蹈類於人生,人生需要舞蹈。」的道理。耐人尋味……

⑸ 街舞是什麼

街舞
開放分類: 文化、舞蹈、藝術、健身運動、街邊文化
目錄

* • 【簡介】
* • 【分類】
* • 【街舞在中國】
* • 【初練街舞注意什麼】
* • 【尋找跳街舞的感覺】
* • 【具體的練習方法 】
* • 【HIP-HOP的穿著方式】
*

*

【簡介】

街舞(英文名字Hip Hop)最早起源於美國紐約,是爵士舞發展到90年代的產物,它的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組合而成,極富變化。並通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各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了組成各環節各部分獨立運動。因此街舞不僅具有一般有氧運動改善心肺功能、減少脂肪、增強肌肉彈性、增強韌帶柔韌性的功效,還具有協調人體各部位肌肉群,塑造優美體態,提高人體協調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

街舞是美國黑人由一種發泄情緒的運動演繹成的街邊文化,特色是爆發力強,在舞動時,肢體所做的動作亦較其他舞蹈誇張。最吸引人之處,是以全身的活力帶來熱情澎湃的感覺。

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動作優美、隨意。同時,跳街舞還有瘦身功效,因為街舞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在一個小時的運動中,消耗全身脂肪的作用是相當強的。此外,街舞是一種小肌肉運動,經常練習能增加你全身的協調性,讓你的身材比例更趨標准。

【分類】

以動作為標准,街舞分兩大類:Hip-Hop和Breaking。街舞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的技巧街舞。個人技巧街舞是最早流行的一種街舞,因為它能體現年輕人精力旺盛的一面,他們的很多地面動作,譬如說翻滾、倒立、彈跳都是比較高技巧的個人街舞表演。另外一種就是集體街舞,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街舞形式。它反映了大眾的需要,跳起來比較簡單,節奏感比較強,它既有舞蹈的感覺又有健身的作用。所以目前比較普遍的就是集體街舞。

Breaking:
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較高的力量、柔韌性和協調性,屬於技巧性較高的體育舞蹈,所以最先為國內青少年所喜愛。跳這種類型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

20世紀80年代,被稱為「Hip-Hop之父」的DJ Kool Herc創造了B-Boy的概念,也就是Breaking Boy。每年,全世界的許多國家都有一些為B-Boy們舉辦的比賽,較有名的是每年一度的BOTY(Battle of The Year)和在英國舉辦的B-BoyChampion,超過10個國家的百名參賽選手會參加這樣的盛事。比賽的優勝者很快就會聲名遠播,成為青少年的明星。

Hip-Hop:
Hip-Hop這個詞中文譯作嘻哈,誕生於1974年美國紐約,發明者是著名的DJ和MC愛蟲斯塔爾斯基(Love Bug Starski)。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紐約為首的美國東海岸城市,興起了一系列黑人文化藝術形式,它們包括:塗鴉(Graffiti或 Writing)、比波舞或霹靂舞(B-Boying)、打碟(DJing或Deejay,DJ是指Disk Jockey,意為唱片騎師,即駕馭唱片的人)、說唱(MCing或Emcee,MC是指Master of Ceremony,意為司儀)。
Hip-Hop這個詞最初是愛蟲斯塔爾斯基在說唱中用來押韻的, Hip的意思是屁股,Hop的意思是跳動,連起來可以解釋為跳動的屁股。20世紀80年代初,「嘻哈教父」阿弗里卡·班巴塔(Afrika Bambaataa)借用嘻哈這個詞來統稱以上述四種文化形式為代表的黑人城市文化運動,很快被廣泛接納,而上面四種文化就成為我們通常所說的嘻哈四大元素了。
Hip-Hop翻譯過來是嘻哈,RAP翻譯過來是饒舌,這兩個概念不同。Hip-Hop實際上不是音樂名詞而是文化名詞,包括說唱、塗鴉、街舞和DJ打碟四部分;RAP起源於60年代,而作為音樂理解的Hip-Hop則起源於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RAP(有時候會加一點R(B)。

Hip-Hop從字面上來看,Hip是臀部,Hop是單腳跳,加在一起就是輕扭擺臀,原先指的是雛形階段的街舞(也就是我們以前說的霹靂舞),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概念——我們現在說的Hip-Hop文化還包括了那些寬大的衣服、沉甸甸的純金飾品、平時說起話來就「YoYo�what』s up?」的口語習慣——總之就是那種美國貧民街區里黑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范兒」。

舞蹈型街舞,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種風格。它們都不如Breaking那樣需要較高的技巧,但更要求舞者的動作協調性和舞感,以及肢體靈活性和控制力。好的Hip-Hop舞者同樣需要艱苦的練習。由於Hip-Hop Dance不如Breaking那樣技巧性強,也缺乏競賽性,以前沒有受到街舞愛好者足夠的重視,現在隨著舞蹈觀念的增強,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甚至B- Boy也開始練習並出現了許多全能型的街舞好手。

Hip-Hop是人們最常接觸的一種舞蹈,它有著幅度大而簡單的舞步,能夠表現出復雜的舞感。因為容易學習,跳起來也相當好看,所以很受大眾喜愛

POPING:
機械舞,運用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隨著音樂的節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令人驚訝的舞步。屬於難度較高的街舞類型

FREESTYLE:
這是一種出神入化的舞步,它將各種類型的舞蹈混合在一起,隨心所欲地表現,沒有舞蹈風格的限定,脫離一般舞蹈的規范,可以說是一種個性化的街舞

HOUSE:
隨著house音樂,運用復雜而神奇的步伐表現的一種舞步,它可以加上拉丁舞的扭腰、武術的空翻、踢踏舞的基本步以及芭蕾的轉圈,跳起來既可以十分優雅,也可以相當狂野。

NEW JAZZ(女生專屬):
這是一種由JAZZ爵士發展而來的舞,專由女生跳的,很講究柔美和瞬間爆發.以手臂的動作為主,腰的扭動和臀部的動作為輔.對身材要求很高,在歐美和韓國非常流行。配樂是節奏化過後的爵士樂。

RAGREA(雷鬼,女生專屬):
這個舞據說起源於法國,也有人說起源於美國。是非常性感的一種舞蹈,演繹的舞者穿著也很暴露,以下半身的動作為主,主要用到臀部,腰部,腿部,還會有一些簡單的倒立,同時在空中搖晃大腿的誘惑動作。在色情業發達的日本發展非常好。而正常的演繹亦非常性感。

【街舞在中國】

中國青少年最早接觸街舞始自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影《霹靂舞》,當時的霹靂舞(Break Dance)就是現在Breaking的前身。隨著中國青少年對街舞理解的深入,他們逐步回歸街舞的本源,以中國青少年自己的眼光和特點來實踐街舞。

除了早期的霹靂舞,自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全國各地青少年就已經開始習練街舞。北京、上海、廣州因為資訊發達,街舞開展比較早;河南鄭州由於中原武術文化與街舞關系密切,Breaking舞蹈也起步較早。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練習街舞的青少年,在各個城市的街頭廣場都可以他們扎堆訓練的身影。他們還經常組織小型的比賽(Battle,碴舞/拼舞),功夫最好的舞者能夠贏得眾多青少年的推崇。

青少年對街舞的熱情引發了從文化藝術到商業廣告對街舞的大量應用。我們看到,在許多知名藝人,如周傑倫、陳小春、蕭亞軒、溫嵐的音樂錄影帶中,街舞少年的英姿頻頻出現。Nike、李寧、第五季、匯源、金蒂、Nokia等品牌的商業廣告業使用了街舞造型,頻頻轟炸年輕消費者的視覺。2003年初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的舞劇《巴黎聖母院》中,應用了大量街舞動作,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景。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興起,街舞作為健身運動的一種也進入了各大城市的健身中心。許多舞蹈、戲曲、雜技的專業從業者也開始練習街舞,街舞在各個藝術院校中廣為傳播。在大學校園中,許多舞蹈社團也組織起來練習街舞;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事街舞活動則更為普遍,他們在各大城市的居民社區中形成了青少年所特有的社區文化。中央電視台5套體育頻道在幾年前就開設了街舞教學節目(雖然教授的並不是純正的街舞),3套舞蹈世界在2003年春節前也播出了特邀北舞堂拍攝的街舞專題節目。作為一種為青少年所喜愛的文化體育活動,街舞在全國各地已經廣泛傳播開來。

【初練街舞注意什麼】

初步學習街舞時,切不可一下子就加大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通常是先做熱身活動,將身體的各個關節、韌帶、尤其是膝、踝關節要充分活動開,以免跳動時損傷;而後進入一定強度和時間的練習,最好不要少於30分鍾;最後採用各種伸拉練習使身體放鬆。這樣三個步驟才能取得較好的瘦身效果。

由於每個人的年齡、體能和健康狀況不同,因此每個人的運動強度各不相同。「運動強度」一般用「最大心率」表示,您應當這樣計算跳街舞時最適宜的心率:

假如您今年25歲,不常參加體育鍛煉,體能一般,選擇街舞為瘦身運動項目,那麼您的最大心率為220-25=195,適宜您的運動強度(鍛煉心率)應該是(60~75%)×195=117-146(次/分鍾)。

【尋找跳街舞的感覺】
通常我們在跳HIP-HOP時最難的就是感覺。那麼我們怎麼才可以練這種感覺呢?

第一步:首先您必須對HIP-HOP有比別人要多好幾倍的熱愛程度。

第二步:到附近的音樂工作室或音像店買一盤HIP-HOP舞曲的CD或卡帶。

第三步:選身邊你認為是最好的低音音響(為的是更好的練習您的樂感)。

第四步:選出買回的CD中最讓您心跳的音樂。

第五步:盡量讓音樂放大聲,跟著音樂的咚!噠!節奏先練一下您的肩部(讓您的肩部只上下前後抖動);一開始您會覺得很枯燥,不過在跳HIP-HOP這種舞時,肩部是最重要的感覺部分。

第六步:繼續上一步驟,練習您的腿膝部的上下彈性。

第七步:跟著音樂練習左,右腿一步一步先後向後退,同時也可練習向前。

第八步:練習手關節的柔軟性(像波浪一樣從手指尖到您的肩膀,左右手都要練)。

第九步:練習腳尖。跟隨音樂練習只用腳尖來走步,用您的腳尖前後左右彈跳。這樣一來您的感覺也會更上一層樓。在練習此步驟時您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全部腳平面都搭地。

第十步:結合以上的所有步驟隨意的搖擺您的全身,這樣一來您的HIP-HOP起步就有基礎了。

通常您在剛剛開始時最好准備一個大一點的鏡子,對著鏡子練習比較好。您在起步時會感覺練習很枯燥乏味,而且很累。因為HIP-HOP這種舞雖然不是勁舞,但它的累人程度也不比勁舞差,所以您一定要有毅力堅持不懈的練習。有一些人在練習中可能會沒有感覺,但您不要覺得自己沒有天份,很多有名的舞者都是在平常走路時或在不經意中感覺突然而生。所以您也可以通過練習成為HIP-HOP的代言人。

【具體的練習方法 】

POPPIN只要靈活運用四肢就很強了,千萬別在四肢還沒有練成POP的時候就來跳POPPIN,這樣基礎不穩,你永遠都學不好,就算你模仿一個動作跳出來了,但是內行人一看就會覺得不好看,而且POPPIN不是比誰POP的弧度大或者全身都會POP就是厲害;POP的時候出力點要短但是要大, POPPIN的點越輕松就越漂亮,這樣看起來會精而細,很多人練習的時候都會用上肩部突然下拉來帶動各部分肌肉達到的POP,這個練習方法不能說不正確,只是POP起來不太好看而已,還有要補充的是大家剛練習的時候是不是會感覺到自己的動作很少,其實這不是一個問題,只要你跳久了,感覺好了,把自己的身體融入到音樂裡面,就算在一首歌曲中重復一些動作也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感覺,跟著音樂來跳,要合拍,只要你能跟著音樂不停地跳玩一首歌曲的話也不錯了。

一、手部練習的方法

1、把兩只手擺成一個很像騎馬的姿勢,手指往下放,要感覺到很輕松的感覺

2、然後你手腕往下壓,可是手指頭部分要讓他往上,手腕向下壓的時候你是否看到你的小手臂有一個凹洞,就是軸那裡有個小洞(反復那樣練習就是了)

3、練習當中,你看看你手的上半部分,肌肉有沒有爆破出來,要是有,你再看看胸部與手臂相連的那部分有沒有跳動,還有背部的肌肉有沒有跳動?手腕向下壓時,胸前的肌肉稍微有點跳動的感覺是不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胸部往前,而是胸肌向上跳動。要是有了上面的幾點,那就正確了。

估計剛開始練的時候背肌部分的跳動可能還出不來,但是要強加練習就OK了。要注意的是練手的時候肩部不要用力,用力的都在手腕上,請各位嘗試一下是否有感覺。

這個手部的練習要配合上腳部的練習才好,這樣才自然。

二、腳部POP的練習

腳步的POP其實也就是胯下的POP,很多人都把它想的好復雜好難練,其實胯下的練習比手部練習更加容易,只要別把它想的太復雜就可以了,盡量的簡單,越簡單越好,注意的是利用膝蓋。

1、你先站起來,然後膝蓋向前稍微彎曲,有點像要坐下的感覺

2、你從第一點所說的,慢慢從這個動作站起來,記得是慢慢的把腳打直,但別用力

3、慢慢的站起來,腳快要站直的時候,你突然在這里用力快速把腳打直(也就是膝蓋往後),這樣反復練習是不是達到跨下的POP了呢?記得千萬別屁股用什麼力或者往裡收,那是不正確的練習方法,大家盡量想的越簡單越好

這個腳部的練習要配合上手部的練習才好,這樣才自然。

三、頭部的POP

其實這個頭部分的練慣用打字的方法真的很難解釋清楚! 其實也就是頭部往45度角的方向用力來達到的一種效果。

我們經常在路上碰見熟人的時候都會叫一聲「喂」,記得,頭部的POP有點像「喂」的一聲,怎麼說呢?當你在叫別人「喂」的時候,頭部是不是有點稍微向上點了一下,就是那一「點」其實就是POP了,只是你要用力而且要短時間內完成而已。注意是先保持原來輕松的表情,突然叫別人喂的一聲,反復練習就會學會頭部的POP,是不是有點感覺了呀!但是下顎別用力,用力是在後腦勺,CAN YOU FOLLOW ME?

四、胸部的POP

胸部不用練習。(但是真正單一的胸震是需要練習的,練習方法第一把腰挺直了,你會感覺到腰有點酸,注意提胸,然後慢慢放鬆的時候突然來個POP,但是這個POP不是腰出力,腰挺直了只是為了POP的時候更漂亮!)

補充

最後要補充的是國內一級POPPER:BOKY的一些觀點:

1。手臂上的POP主要用到的是三頭肌和橈側腕短肌。可以嘗試做這樣的動作:五個手指扶住牆壁,然後用手心的位置去推牆(注意肘關節自然彎曲,不要用力去大直)。在這個動作里用到的肌肉群,大致就是手臂上的POP位置。

2。胸部的肌肉是垂直向上走。因為需要注意的是,很少爆點會利用伸展關節來完成。所以反過來說,如果胸大肌不是向上走,勢必會牽連到脊椎關節的彎曲。另外,胸肌的POP和頸部肌肉的POP一般是同時完成的。可以這樣理解。胸肌往上走的時候,頭部保持原來的位置或者略微下壓,這樣自然就壓迫到脖子上的肌肉了。另外,怎麼樣去鍛煉頸部的肌肉呢?大家嘗試發兩個音,一個是「噢」,這個口型張到最大的時候,很自然的可以綳緊胸鎖乳頭肌。另外一個是「哈」,最大幅度去做的這個口型,可以綳緊肩胛提肌和肩胛舌骨肌。這三塊肌肉是做頸部很重要的POP來源。

3。腿部的POP這是唯一的需要利用關節才能完成的POP。因為膝蓋自然彎曲的情況下很難綳緊大腿上的各部分肌肉。另外需要補充的是,下盤的POP不單單只有大腿肌來完成。在一些特定的動作里,也會用到臀部和後腰肌肉上的POP。

【HIP-HOP的穿著方式】

在繁華的都市街頭,有時可以看見不少年輕人喜愛這樣的一種穿著方式:寬大的衛衣或是超大的運動外套直蓋過臀部,上身內外重疊,褲子腰頭又低又大掛在胯部,褲腳直托地面,褲腿在鞋跟部位層層疊疊,整個人被安全地藏於嚴嚴實實的衣服套子里。

這種既舒適又有一絲幽默感的著裝方式其實來源於美國黑人家庭。原先是為了節省,讓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們穿下來的大衣服,久而久之,形成這么一種鬆鬆垮垮的街頭穿著感覺。

隨著黑人說唱樂Hip——Hop、滑板等源自街頭的極限運動在全世界的流行,這種被黑人樂手和街頭運動高手所喜愛的裝扮風格也在全世界的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HIP-HOP的典型穿著方式主要有:寬大的印有誇張Logo的T恤,同樣寬大拖沓的板褲、牛仔褲或者是側開拉鏈的運動褲、籃球鞋或工人靴、釣魚帽或者是棒球帽、民族花樣的包頭巾、頭發染燙成麥穗頭或編成小辮子。而相應的配飾則有:紋身Tatoo、銀質耳環或者是鼻環、臂環,Matrix墨鏡、MD隨身聽、滑板車、雙肩背包Back-pack等。這些零星的服裝湊在一起,就組成了在美國風靡了整整20年Hip-hop時尚。

當你在街頭看見了一個這樣打扮的男孩,他編了一整頭的黑人辮子發,長袖棉質襯衫外罩一件短袖棒球T恤,超寬大的運動褲,左耳耳骨穿過一根釘子粗的鋼條,脖子上掛了一副霧銀色耳機,腳上一雙加強足踝保護的滑板球鞋,背著一個四四方方的大背袋。怎麼看,都像剛剛抵達探親的的華裔美國小孩。別吃驚,這準是一個HIP-HOP迷!

然而,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上述這些典型的Hip-hop服裝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新鮮」,大T恤其實隨處可見,寬大的板褲其實也並不新鮮,大褲管的牛仔褲前些年就已經被小女孩用來配上緊身小T恤,籃球鞋和工人靴更是屢見不鮮,更別說棒球帽、包頭巾、耳環、雙肩背包或者是墨鏡了。在所有的Hip-hop裝備中,唯一比較新鮮的也就是滑板車了,但大凡在70年代出生的孩子應該都記得在幼兒園里曾經玩過的「刨冰車」吧,同樣也是高高的車把手,前後兩個輪子,單腳踏板在中間,與今天風靡的滑板車簡直如出一轍。所以,如此看來,看似新鮮的Hip-hop時尚其實也並不很新鮮。

要把那些司空見慣的服飾重新組合,穿出那種前所未有的Hip-hop感覺出來卻也決非易事。到底怎樣才是Hip-hopStyle,回答簡單而乾脆: 「你需要有那種感覺。」簡而言之是「感覺」二字,而要說得透徹一些,這感覺二字則包括了天生的藝術天賦、音樂舞蹈感覺、對時尚敏銳的觸覺和品味、非常外向的性格、絕佳的英語能力和幽默感。而也就是說,想淋漓盡致地穿出Hip-hop感覺的人本身就要是非常酷的新新人類,找一個英語單詞來形容,最貼切的就是 「Smart」了。

所以,如果你自視自身的修為還沒有到達上述的境界,就千萬不要貿貿然嘗試你還沒有感覺到位的Hip-hop,否則只會讓人覺得別扭造作、極不自然。如果被那些已經在Hip-hop方面已經頗有修為的人看到的話,無疑是會貽笑大方的。

〔街舞起源〕
舞是一種民間舞蹈,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黑人青少年,是美國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組成部分。由於這種舞蹈出現在街頭、不拘於場地器械,所以稱為街舞,並且具有極強的參與性、表演性和競賽性。在逐漸的發展中,街舞青少年形成了一種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他們以街舞來張揚自我個性,展示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表達勇於進取的生活態度,他們強調的是「做自己,享受生命,勇於挑戰」的理念。
~街舞在日韓的發展
隨著嘻哈文化在世界的普及,街舞也迅速傳遍世界。街舞成型之際就已傳入日本,並轉而傳入韓國。日本人創造並發展了許多新的街舞形式,比較注重其中的舞蹈性。而韓國人將街舞融入自己的理解,創造了極具民族特點的嘻哈變體文化:青春靚麗的歌舞組合,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的音樂,簡單整齊的舞蹈,絢麗誇張的造型……這種文化自1997年開始風靡中國,被稱為「韓流」。日韓這種嘻哈變體文化形成對亞洲其他國家強大的文化影響力。
~街舞的種類
以動作為標准,街舞分兩大類:Hip-Hop和Breaking。
Breaking: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較高的力量、柔韌性和協調性,屬於技巧性較高的體育舞蹈,所以最先為國內青少年所喜愛。跳這種類型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
20世紀80年代,被稱為「Hip-Hop之父」的DJ Kool Herc創造了B-Boy的概念,也就是Breaking Boy。每年,全世界的許多國家都有一些為B-Boy們舉辦的比賽,較有名的是每年一度的BOTY(B-Boy of The Year)和在英國舉辦的B-BoyChampion,超過10個國家的百名參賽選手會參加這樣的盛事。比賽的優勝者很快就會聲名遠播,成為青少年的明星。
Hip-Hop:舞蹈型街舞,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種風格。它們都不如Breaking那樣需要較高的技巧,但更要求舞者的動作協調性和舞感,以及肢體靈活性和控制力。好的Hip-Hop舞者同樣需要艱苦的練習。由於Hip-Hop Dance不如Breaking那樣技巧性強,也缺乏競賽性,以前沒有受到街舞愛好者足夠的重視,現在隨著舞蹈觀念的增強,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甚至B- Boy也開始練習並出現了許多全能型的街舞好手。

~街舞的沿革
以時代特色為標准,街舞可以分為Old School和New School兩類,前者為20世紀80年代的街舞風格,後者產生於90年代,在音樂和動作上都有相當大的改觀。
Old School
Old School的音樂有非常快的節拍來配合Breaking的動作,而後隨著Hip-Hop音樂的演進,Hip-Hop的節奏變慢,Breaking動作便不適合了。因為如果在這種慢板的Hip-Hop音樂中作風車或排腿(Footwork)之類的動作,會覺得一點爆發力都沒有,甚至失去其舞感。此時Old School與New School的舞蹈就開始分家了,那是在1986年左右。
早期New School的舞步非常簡單,如耳熟能詳的 「滑步」(Running Man) 這在以前MC Hammer及Babby Brown的音樂錄影帶的中均可見到,這種勁爆的Hip-Hop舞蹈也稱為Funky Dance。然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MC Hammer及Babby Brown時期所流行的街舞,也漸漸變成了Old School。
New School的出現
1992年初,一個叫做Mop Top(Elite Force)的黑人舞蹈團體(由Henry Link、 Loose Joint、Buddha Stretch組成),發展出一種新風格的Hip-Hop,一種「原地性的Hip-Hop」。它不像MC Hammer及Babby Brown時期的大動作、大范圍式的移動,更沒有霹靂舞中那些在類似體操的動作。它的獨特風格在於注重身體的協調性(我們所謂的律動),重視身體上半身的律動及增加了許多手部的動作,不再像那些舊風格的Hip-Hop重視大范圍的移動以及腳步的動作。隨後,邁克爾?傑克遜的Remember The Time MTV中運用了Henry的這種新風格的舞蹈,馬上就掀起了一股風潮。後來馬麗亞凱利的Dreamlover歌曲MTV使用了更為豐富的New School舞蹈,這些舞蹈中夾雜著Locking(鎖舞)、Poping(機器舞)、Wave(電流)這些東西。當時人們很難去斷定這是什麼樣的舞蹈,但是這卻是New School Hip-Hop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節,它是全世界開始流行New School的起源。
New School的成熟階段
New School Hip-Hop混合了各種不一樣類型的舞蹈,以一首輕快慢板的Hip-Hop或R&B歌曲表現出來。這是New School初期的一種型態。Henry等人簡化了許多Locking的動作,並且以標準的Hip-Hop式律動去表現Poping和Locking,也不時的在舞蹈中加上Wave。簡單地說,就是用新的感覺去詮釋這些舊的舞步。後來,Henry在馬麗亞凱利的歌曲Fantasy以及以後的Honey中擔任了編舞的工作,在紅及一時的女子Hip-Hop團體TLC的歌曲Creep及電影《MIB》的MTV中,Hip-Hop已經開始成熟。
現在的New School Hip-Hop Dance
當這種New School Hip-Hop在日本開始流行時,日本人發展出他們自己的另一套舞風,即是使用Old School的音樂跳New School的Hip-Hop。New School最初是以新的音樂風格表現舊的舞蹈,現在卻變成以舊的音樂風格來詮釋新的舞蹈了。在動作上,近期的New School Hip-Hop變化更多,身體的扭曲和變形更加厲害,越來越沒有在舞蹈中所謂的規律性。
~街舞在中國
中國青少年最早接觸街舞,始自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影《霹靂舞》,當時的霹靂舞(Break Dance)就是現在Breaking的前身。隨著中國青少年對街舞理解的深入,他們逐步回歸街舞的本源,以中國青少年自己的眼光和特點來實踐街舞。
除了早期的霹靂舞,自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全國各地青少年就已經開始習練街舞。北京、上海、廣州因為資訊發達,街舞開展比較早;河南鄭州由於中原武術文化與街舞關系密切,Breaking舞蹈也起步較早。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練習街舞的青少年,在各個城市的街頭廣場都可以他們扎堆訓練的身影。他們還經常組織小型的比賽(Battle,碴舞/拼舞),功夫最好的舞者能夠贏得眾多青少年的推崇。
青少年對街舞的熱情引發了從文化藝術到商業廣告對街舞的大量應用。我們看到,在許多知名藝人,如周傑倫、陳小春、蕭亞軒、溫嵐的音樂錄影帶中,街舞少年的英姿頻頻出現。Nike、李寧、第五季、匯源、金蒂、Nokia等品牌的商業廣告業使用了街舞造型,頻頻轟炸年輕消費者的視覺。2003年初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的舞劇《巴黎聖母院》中,應用了大量街舞動作,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景。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興起,街舞作為健身運動的一種也進入了各大城市的健身中心。許多舞蹈、戲曲、雜技的專業從業者也開始練習街舞,街舞在各個藝術院校中廣為傳播。在大學校園中,許多舞蹈社團也組織起來練習街舞;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事街舞活動則更為普遍,他們在各大城市的居民社區中形成了青少年所特有的社區文化。中央電視台5套體育頻道在幾年前就開設了街舞教學節目(雖然教授的並不是純正的街舞),3套舞蹈世界在2003年春節前也播出了特邀北舞堂拍攝的街舞專題節目。作為一種為青少年所喜愛的文化體育活動,街舞在全國各地已經廣泛傳播開來。

⑹ jazz是什麼舞,

英文的爵士舞

爵士舞
目錄·【簡介】
·【發展歷史】
·【舞蹈特色】
·【基本動作】
·【舞蹈分類】
·【舞蹈要求】
·【伴奏舞曲】
·【影視作品】

【簡介】
爵士一詞本來是舞蹈音樂,在音樂用語的 「Jazz」 是在一九零零年以後才被使用,在那以前似乎叫做 「Jass」,隨著一八八零年爵士樂的誕生,配合而生才有爵士舞一詞;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的解釋。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動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也是為甚麼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虛飾,舞蹈時所散發出愉悅的氣氛和那種快樂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雖然說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礎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間很廣,個人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才是舞動時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現律的存在。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

【發展歷史】

1、爵士舞的起源
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帶到美國本土,而在美國逐漸演進形成本土化,大眾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於受到長達約三百年的奴隸交易,使得他們被遣散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在新環境,新生活中過著暗淡悲慘的奴隸日子,雖在這種痛苦的情況中,仍然未忘記他們的音樂與舞蹈。無論在人生的喜,怒,哀,樂或拜神的集會裏,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唱起故鄉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又因他們不斷的創新,發明新舞步,逐漸地美國人對這些充滿韻律節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興趣。於是久而久之乃逐漸變成喜氣洋洋,都巿型的音樂和舞蹈。

2、爵士舞的產生
爵士舞於二十世紀早期因循爵士樂自然伴隨而演進下來,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Jazz" (jazz up) 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樂來表演的,盛行於美國南方的鄉下,特別是新奧爾良城的一些業余舞者,他們會在聚會上或俱樂部的場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當時的流行舞者順著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有一位叫班頓歐爾斯崔(W。 Benton Overstreet)寫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這首歌裏的 "Jazz Dance" 就變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詞,爵士舞的名稱就此產生了。

3、爵士舞的改良
當爵士舞在即興演奏和節奏明快的爵士樂伴奏下以「舞曲」的形式出現後,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將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變化,此外又啟發後進者的創新靈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擺動,肩部的抖動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獨立動作。

隨著一九二零年紐奧良的黑人們開始演奏其爵士音樂以來,就流行許多以混會體方式的搖滾型舞蹈,如查爾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時,後來更布吉烏吉(Boogie-Woogie)和吉特巴(Jitterbug)的誕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以往一向擁抱的舞蹈,改變成一種舞者與舞伴分開來對跳的舞。

4、爵士舞的演化
30年代後半期至40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種類型的表現方式:第一種是具有強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現代爵士舞,第二種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響的爵士舞,而最後一種是摻雜了詼諧音樂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盡管當時爵士舞是如此的風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後期卻開始走下坡,因為新的爵士音樂取代了過去大的爵士樂團,它的音樂節奏因太復雜,很難配合舞步,再加上留聲機的發明,和政府(美國)向舞場徵收的重稅,使得不少曾風光一時的舞蹈俱樂部相繼停業。

雖是老式型態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種承先啟後的儀式。基於美國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50,60,70時代風靡一時的新舞步摻雜一起,更承大眾傳媒的興起,帶動了爵士舞的興盛。

5、今日爵士舞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爵士舞蹈,它保留了過去切分音樂的旋律,肢體的拋擲或獨立運作的特性,但是它不只是用爵士音樂來表演,它也可配合流行音樂,藍調音樂,搖滾音樂或是的士高音樂來演繹。現今的爵士舞蹈,具有很大的包融性和很強的可塑性,並可以隨時吸收最流行的音樂和舞蹈的特性,也正因如此,爵士舞極具娛樂性並為大眾所歡迎及接受。

註: 切分法(Syncopation)-- 通常小節中的強弱順序,大都由拍子記號清楚的規定下來,但為了使拍子產生變化,可以改變強音的位置,也就是暫時將正規小節中的重音位置,移動到其他拍子上。當韻律改變了正常的強拍變弱拍或休止或沒拍子,則這種韻律就是被切分了(syncopated),而這種使拍子產生變化的方法就稱為「切分法」。當強拍落在非預期的切分韻律時,動作就變得非常刺激和興奮;它也就是重音的改造,而且也是爵士樂的基礎。

【舞蹈特色】

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動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也是為什麼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虛飾,舞蹈時所散發出愉悅的氣氛和那種快樂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雖然說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礎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間很廣,個人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才是舞動時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現律的存在。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

【基本動作】

利用曲膝,使身體重心更接近地面。保持重心低,使下肢具有彈性,而上半身的各關節則可保持鬆弛狀態,並可迅速做出節拍上需求的動作,使得在動作上獲取多樣性的變化。
快速的移動重心,特別是水平移動姿勢更是爵士舞技巧的表表者。
讓身體各個部位如頭,肩,腰,臀,軀干做獨立的動作。
強調角形及線條性的動作。
運用有節奏性且復雜分割動作,表現出動作中韻律的切分法。例如一個動作中,我們把重拍放在頭部或手部上,在動作時就把手部與頭部的動作與本身的動作切割來做,不與本身的動作同時行動。也就是說一個動作本在一拍裏就可完成,但我們現把它分割成四拍,動作也分割成四部份表現。
多重節奏迅速地將兩個或三個的韻律用身體同時表現出來。

【舞蹈分類】

爵士舞的種類也有不少,尤其是在美國舞蹈圈的種類就更繁多。主流可分為:踢踏舞 Tap Dance,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現代爵士舞Modern Jazz Dance,街頭爵士舞Street Jazz Dance。

踢踏舞可說是爵士舞的始祖。早在1800年代中期已有踢踏舞的出現,它承接了非洲舞蹈中復雜及分割節奏的特色。在1920至1940年代這個爵士舞的黃金時段,基本上爵士舞就等同舞,踢踏舞就是爵士舞。專業踢踏舞者在這個時候和大型爵士樂團常常一起表演。後來因著潮流的轉變和爵士舞流派分支的發展,踢踏舞漸漸被看成爵士舞以外的一種舞蹈。

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高帽和手杖是從前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這樣。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種炫耀的風格,隨著切分的爵士音樂伴奏顯出搖擺的特質。舞台式爵士舞緊隨百老匯的歌舞劇之演變。它們從二十年代的 燦耀目的輕松娛樂發展至四,五十年代小心經營和結構緊密的歌舞話劇。在二,三十年代時,爵士舞和踢踏舞往往只是歌劇劇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二十年代的「舞蹈總監」("dance directors")很多對舞蹈一竅不通,他們只懂挑選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編舞者」 ("choreographers")開始取締這些「舞蹈總監」。

佐治白蘭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匯用「編舞者」這名稱的人;他也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創辦人和編舞者。芭蕾舞是首種對百老匯有重要影響的藝術舞種,它的成功鼓勵了後期認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來作舞蹈編排的嘗試。白蘭治的經典作包括1936年,與踢踏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編成的「第十街的屠殺」(「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三十年代中,百老匯已不再是隨便湊成的爵士舞,踢踏舞和女子歌舞團(chorus line)的歡娛節目那麼簡單,而是要求用正式受過舞蹈技巧訓練的舞者。這種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興盛,可歸功於三位傑出的編舞者:嘉芙蓮端咸(Katherine Dunham),謝龍羅賓士(Jerome Robbins)和積高爾(Jack Cole,他被譽為「美國爵士舞之父」)。嘉芙蓮端咸在大學時主修人類學,又獲獎學金去鑽研西印第安及非洲的民族舞蹈。她善於用特出的服裝,燈光及編舞架構去把原始部落的舞蹈色綵帶給觀眾。她的舞蹈課,常夾雜原始舞蹈的動作於典型舞蹈基訓鍛煉中。端咸更曾與佐治白蘭治攜手為歌舞劇「Cabin in the Sky」編舞。積高爾是舞台式爵士舞發展的重要人物;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東印第安舞蹈及美國哈林社交舞的動作,以爵士樂的搖擺節奏首次顯現於觀眾目前。積高爾於百老匯和電影的編舞作品多不勝數,例如:「Magdalena,」「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Les Girls」 等。高爾更培育了好幾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羅(Mitzi Gaynor),妮妲希華斯(Rita Hayworth),雲慧頓(Gwen Verdon)等,並為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及珍羅素(Jane Russell)等設計舞步。就連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麥馬圖(Matt Mattox)也跳過高爾的作品。

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A Chorus Line"十分受歡迎,贏取了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匯持續長久的音樂劇之一。"A Chorus Line"褒揚另類的百老匯舞者和舞蹈風格 – 強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其他的百老匯歌舞劇如寶科司(Bob Fosse)1972年的"舞廳"(Cabaret),1975年的"芝加哥"("Chicago")和1978年的"舞蹈"("Dancin'")也助長爵士舞的流行程度。八十年代出色的歌舞劇如「貓」("Cats"),「西貢小姐」("Miss Saigon")和「歌與舞」("Song and Dance")等也給百老匯爵士舞一些表現的機會,但由於這些劇目都以歌曲為主元素,舞台式爵士舞自那時至今也未見有何顯著突破。

現代爵士舞 Modern Jazz

現代爵士舞中常見芭蕾舞和現代舞動作的影子和動作特質。除了典型爵士風格的角形動作和明快的肢體,軀干動作外,流暢而持續的動作也被用來強調修長的線條和曲線。下按的手腕,有型格的甫士和姿勢與舞台式爵士舞和現代爵士舞中同樣重要。現代爵士舞與街頭爵士舞有幾處較明顯不同的地方。

動作的重拍是向下,並與音樂的重拍同步。
動作的重拍是向上,在音樂的重拍之前的半拍做屈膝准備(plié )。
身體(軀干,上肢等)的獨立動作與腳動作相對(例如:一前一後)。
身體(軀干,上肢等)的獨立動作與腳動作相同(例如:同時向前)。
動作很清晰准確("到位")及有重拍的強調。
動作較自由,並稍為沒有那麼誇張。
頭的動作講求清楚利落的方向變換。
頭的動作偏向搖擺或鍾擺的節奏。
盆骨的擺動有清晰的方向目標。
盆骨的擺動以一個釋放了(released)的姿態進行。
現代爵士舞舞者常備有芭蕾舞訓練背景,使得能夠自如地把單足轉,曲腿平衡等與爵士步行和滑拼步等動作結合起來。舞者能高度協調頭,肩,軀乾和臀的准確擺動和扭動,使這種爵士風格很有觀賞價值。

街頭爵士舞 Street Jazz

現在我們一般稱為街頭爵士舞的,其實主要包括霹靂舞和Hip Hop兩類。

早在七十年代,一種新穎的動作稱為"popping & locking"已出現。這主要包括迅速和有力地把頭,肩,臂,臀等部位作突出和鎖定的動作。美國落杉機曾有一隊舞蹈組合稱為"The Lockers",他們是這種舞的表表者。他們在電視節目中表演這新舞風格,他們衣著服飾誇張尤如小丑。雖然這個舞蹈組合只是流行了很短時間,但當時那種舞蹈風格卻演化成七十年代後期的霹靂舞(breakdancing)和九十年代的Hip Hop。

霹靂舞是一種自由,開放的舞動模式,主要動作包括:電流貫身(electric boogie – 就似是有一道電流通過身體一般),局部收放(poppin' – 突然且猛力地把局部身體部份移動,有點像肌肉突發抽畜)和霹靂轉(breakin' – 貌似體操動作的地上旋轉,有時用手支撐,也有用臂,背,膝,甚至頭做支點的)。這種舞源自七十年代紐約的黑人貧民區;它其實是街頭青少年互相挑戰和溝通的一個渠道。誰做到最難的旋轉,誰跳得最出色,就可以得到同輩的認同。電子音樂的興起和唱片騎師喜好玩弄"擦黑膠碟"之技術也和霹靂舞的興盛有密切的關系。舞者隨著唱片騎師控制突然變奏的音樂,做出多種定格和出人意表的特別動作。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霹靂舞已開始被冷落,取而代之有九十年代,同樣是反映青少年街頭文化的舞蹈 -- Hip Hop。幾乎每一種舞的興起也和伴奏的音樂有不可分離的關系,Hip Hop也不例外。它除了有獨特的音樂(Rap -- 饒舌音樂)外,還有獨特的服飾(非常闊身的褲,誇張的大T恤,還有倒轉戴的棒球帽),和獨特的詞彙。Hip Hop浪潮跟美國職業籃球賽的熱潮也有一些關系,因為不少Rap歌手也酷愛穿著NBA的球衣,所以就連舞者也跟隨這股裝扮風潮。由於爵士舞是不斷追上潮流的一種舞種,所以時下的流行文化對爵士舞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街頭爵士舞的動作根源也是非洲的動作風格,但它卻不用一個典型爵士樂搖擺的拍子。再加上街頭爵士舞的動作本身不是為舞台表演而編排,故此在表達上會摒棄典型爵士舞注重技巧和美感的傳統,卻反為著重演繹音樂與歌詞內容。比較起上來,街頭爵士舞的動作在音樂節奏上沒有那麼復雜。

【舞蹈要求】

爵士舞跟現代舞和芭蕾舞一樣對生理方面是一種很嚴酷的考驗,這使練習前的暖身准備變得份外重要。暖身運動不論在心理或生理上也能為爵士舞者帶來好處。從生理學的立場上看暖身運動的效果包括:可增加肌肉收縮時的速度和力量,改善肌肉協調能力,預防或減少肌肉,肌腱及韌帶的傷害;尤其對爵士舞者來說,背部與胸,腹等部位的使用程度也相當頻繁,所以在做暖身運動時更應該注意。在心理上,能讓學習者有準備開始運動的心理與培養情緒的前奏,讓學生能更加集中和感覺學習的沖勁。

爵士舞的暖身動作是很有韻律的,而且通常要持續20 -- 30分鍾。由於爵士舞課程中帶踮腳尖,快速的彈踢,旋轉,跳踏,腹部之持續或快速收縮等動作,所以暖身運動中常加入芭蕾的蹲(plié)及踮立動作(relevés)等來幫助預備腳和腿部的肌肉,另外更需要有上身肢體軀乾的獨立和聯合動作來達到全身溫暖和肌肉柔韌的效果。

跟暖身運動同樣重要的環節是緩和運動。在爵士舞課堂完成的尾段應再做一次主要關節和肌肉的伸展,好讓勞累的肌肉得到更自然迅速的舒緩,這有助減輕課堂翌日的肌肉酸痛和疲累。

如果從體適能要素的角度去分析,跳爵士舞的有關考慮包括:

心肺耐力 – 一般爵士舞的一個動作組合之時間不是很長,但組合和組合之間的休息時間往往很短,所以如果學習者的心肺耐力較好時,一般在多次重覆動作組合後仍保持好的舞蹈技巧,不致有過早疲乏的現象。

肌力和肌耐力 – 爵士舞中很多快速和講求瞬速發力的動作,所以基本的肌肉力量是必需的。另外,因為學習舞蹈時往往需要把同一動作重覆練習多次,所以對肌肉耐力的要求是比較高。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耐力必須鍛煉好,否則容易引致膝,踝和髖關節和附近的肌肉受創。爵士舞者也透過其他輔助鍛煉法(如水中健體,瑜伽訓練等)來增強肌肉的能耐。

柔軟度 – 不論跳甚麼舞,如果要跳得美,身體的柔軟度必須要好,否則不能發揮出應有的線條美感,爵士舞也不例外。在進行暖身的伸展動作必須留意,不適宜在身體肌肉未完全和暖前用彈振形式來做伸展,否則容易弄巧反拙,拉傷肌肉。用靜態方式伸展較安全,不過也較需要耐性。柔軟度的練習動作之幅度更不應達到痛楚的地步,肌肉有拉緊的感覺即可,動作(角度)維持的時間可由10餘秒至30-40秒不等,時間愈長對肌肉及關節附近的連結組織之負荷也愈高。

身體組合 – 絕大部份出色的爵士舞者都擁有強健的肌肉,但身體的脂肪量一般都比較少。這令他們的軀體呈現出很明顯的肌肉條紋,使他們舞動起來時的動作更覺有勁,有力。較低的脂肪量也避免舞者負擔不必要的體重,使舞蹈動作來得更瀟灑輕盈。雖然學爵士舞也可以是一個減肥的途徑,但身體過重的初學者適宜透過其他模式先行減磅,不然對肌肉及關節的健康構成有一定的危機。

協調性 – 協調性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除了是手和腳的配合外,還有頭,軀乾和四肢的動作配合。再加上在爵士舞中,身體不同部位會同時以不同節奏舞動,對舞者的協調能力實在是個大考驗。初學時適宜先把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分開練熟,才續步配合成所需動作,那樣的成功感會比較高。

靈巧度 – 爵士舞中常利用不同方向和不同水平的動作來增加刺激和娛樂性,所以舞者的動作必須靈巧純熟,轉向的時候角度更需准確迅速。

平衡力 – 動態平衡的能力在爵士舞中往往較靜態的平衡力之應用更廣,也就是說舞者對舞步法的重心轉移必須清晰,另外更要技巧地藉助目光去做定位,協助轉身時得以平衡。

【伴奏舞曲】

爵士樂,一種起源於非洲的音樂形式。

爵士樂緣自比它更早出現的一些美國黑人音樂(如布魯斯,福音歌曲等),而這些音樂是美國黑人根植於其非洲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在現實中的遭遇創作出來的。早期布魯斯主要表現黑人的悲慘境遇和底層生活狀態,大多比較凄苦,福音歌曲主要是(向上帝)祈求平安,希望得到救贖。爵士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有黑人音樂的根源外,還吸收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逐漸形成了今天多門多類的爵士樂,所傳遞的內容也更為多樣,不光只是早期的「黑人風格」。

【影視作品】

謝龍羅賓士(Jerome Robbins)於1957年的《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利用曼波和琳蒂兩種舞蹈混合表現出來,把電影中的爵士舞推至一個高峰。尊特拉華達(John Travolta) 憑著1977年的《周末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一炮而紅;這電影更掀起一陣的士高熱潮。1978年的歌舞片《油脂》(「Grease」)則反映五十年代的舞蹈熱潮(在八十年代出版的 「Grease 2」《油脂續集》跟《油脂》路線很相似,但知名度卻遠遠不及第一集。)

1979年Bob Fosse編舞及導演「All That Jazz」的開場爵士舞段編排突出;而1980年的《我要高飛》("Fame")則令觀眾對街頭舞蹈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令大眾更了解舞者的生涯(後來美國更製作了一部名 "Fame L。A。" 的電視劇集)。另外,霹靂舞在《勁舞》("Flashdance," 1983)和《霹靂舞》("Breakin'," 1984)中大放異彩;片中舞者把他們的動作定格凝著,又把高難度的體操動作變成玩把戲般的展示出來,還不時作木偶狀的舞動及用舞技挑戰旁觀的人。《渾身是勁》("Footloose," 1984) 是另一套八十年代出品,描述有關反叛青年和年青人以舞蹈發泄的電影。《白夜逃亡》("White Nights") 中頂尖芭蕾舞者米高巴里殊尼哥夫 (Mikhail Baryshnikov) 與著名黑人踢踏舞舞者格里哥利漢斯 (Gregory Hines)合作演出的一段舞蹈練習,令人嘆為觀止。格里哥利漢斯再於1989年 "Tap" 一電影中使出他的渾身解數,是近代踢躂舞者的典範。總觀而言,八十年代也可以說是舞蹈電影的一個黃金時期。

當音樂(錄影帶)電視台(MTV Channel)於1981年面世,商業化的爵士舞隨即邁向一個新方向。起初這個電視台只為推介新的歌手和歌曲,但卻出乎意外地受歡迎,瞬間成了年輕一代的寵兒,在北美更是瘋魔一時。當音樂錄影帶的利用價值增加,舞蹈漸漸變成錄影帶中的重要元素。黑人讀頌歌曲組合很多自然選用霹靂舞來襯托,就連較年長的主流歌星如艾頓庄(Elton John)及柏班尼薘(Pat Benetar)也用不同型式的爵士舞來點綴他們的錄影帶。在短短十年之間,音樂錄影帶已把爵士舞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變。從前百老匯和舊的電視歌舞劇是爵士舞的典範,是年輕舞者的目標,但如今街頭爵士舞的已成潮流觸覺的標記。早期音樂錄影帶之皇要數米高積遜(Michael Jackson – "The King of Pop"),他把街頭強悍的風格和舊式百老匯舞蹈的嫵媚溶匯演繹。其他在音樂錄影帶中較出色的舞蹈表演者包括Paula Abl, Madonna, Janet Jackson, Jennifer Lopez, Britney Spears, PINK等。近年再度流行少男少女的音樂組合,他們也多半利用不同型式的爵士舞去伴唱。

音樂錄影帶雖然成功地把街頭舞蹈和某些爵士舞帶到不少觀眾的眼前,但由於它的主要目標是推銷歌曲和歌手,沒有多少空間給編舞者去發揮創作,所以對爵士舞的藝術層面也沒有多少建樹。

近兩年也有幾部關於舞蹈的電影面世,包括:《舞出彩虹》("Center Stage," 2000), 主要描述一群鍾情踢踏舞的男子的 《踢踏火花》("Bootmen," 2000),《跳舞無罪》("Dancer," 2000),《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 "Save The Last Dance" (2001) 及 "Bojangles" (2001)。雖然 "Center Stage"主要描述關於芭蕾舞團的選拔和舞者的掙扎,片中一幕寫男女主角於一個紐約舞蹈室上爵士舞課的情景,場面和氣氛很叫愛爵士舞的人嚮往。

⑺ 重點動作在手部的舞蹈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幾個,都是funky style的風格,King tut,finger tut,Digits。King tut就是常說的埃及手,就好象是埃及壁畫及宮殿的感覺,King tut動作要領包括手,肘,肩互成90度。前臂可或上或下彎曲、扭轉,可遠離、靠近,手要循環扭轉上下左右。和Tick一起做,如機器人舞蹈風格一樣。每一個動作要分開,藕斷絲連。Fingertut & Digits,顧名思義,Fingertut即手指上的tut,而Digits通俗的說則是手指的各種Wave技術
這兩種還並未完全成為真正被Popping和Funk Style體系所容納的Style,然而不可否認是當前比較熱門的元素。

⑻ 蔡依林和王心凌的《說愛你》《睫毛彎彎》《戀愛百分百》等舞蹈屬於什麼舞種

就是屬於現在的POP,每次的舞蹈也融入不同的元素,像DADADA,就加入了扭扭,DISCO,嘻哈之類的元素。
睫毛彎彎呢就是有加入東方搖搖之類的~
HONEY是手部動作為主的舞蹈。
愛你就有是踢踏元素,以腳步為主的舞蹈~
現在很期待心凌的新舞蹈呢·!!!
至於哪裡有學,不清楚~但CYNDI的舞蹈普遍還算簡單~建議你可以通過MV來學。
推薦:購買王心凌《閃耀2005新歌+精選》,裡面有睫毛彎彎之前的所有舞蹈及心凌親授舞蹈教學,絕對值得買~~市場價嘛,我買的是25塊。
然後,請支持正版哦~~
蔡依林有一張《舞娘》專輯的慶功版,裡面有教蔡依林的舞蹈,你買來看吧!

ps:還有樓下的你別抄我的行么?有點素質.

⑼ 誰能詳細解釋下 HIPHOP是什麼什麼是街舞

HIPHOP包括街舞,HIPHOP四大支柱為DJ,Rap,塗鴉和街舞。

街舞按照風格又劃分為多種類型,Breaking(霹靂舞)、Poppin(震感舞)、Locking(鎖舞)、Hiphop(嘻哈舞)、Jazz(爵士舞)、Raggae(雷鬼舞)。

(9)全手部動作的舞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歷史緣由

街舞Street Dance於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基於不同的街頭文化或音樂風格而產生的多個不同種類的舞蹈的統稱,最早的街舞舞種為Locking。

街舞的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組合而成,並通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各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了組成各環節各部分獨立運動。

20世紀80年代,街舞傳入中國,並逐漸作為健身活動傳播開來。

風格劃分

Breaking(霹靂舞):是一種難度較高的舞步,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用手、頭、身體在地上旋轉,稱為大地板;用肢體在地上踩出復雜變化的腳步動作,加上刁鑽的倒立,稱為小地板。當然,跳舞的同時也可以隨意去搭配你所想表現的動作。

Freestyle:這是一種出神入化的舞步,它將各種類型的舞蹈混合在一起,隨心所欲地表現,沒有舞蹈風格的限定,脫離一般舞蹈的規范,可以說是一種個性化的街舞。

Poppin(震感舞):運用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隨著音樂的節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令人驚訝的舞步。屬於難度較高的街舞類型。

Locking(鎖舞):手臂和上身動作較大而臀部和腿部動作小。

Hiphop(嘻哈舞):是人們最常接觸的一種舞蹈,它有著幅度大而簡單的舞步,能夠表現出復雜的舞感。因為容易學習,跳起來也相當好看,所以很受大眾喜愛.

House:隨著House音樂,運用復雜而神奇的步伐表現的一種舞步,它可以加上拉丁舞的扭腰、武術的空翻、踢踏舞的基本步以及芭蕾的轉圈,跳起來既可以十分優雅,也可以相當狂野。

Jazz(爵士舞):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Raggae(雷鬼舞):雷鬼有許多胯部扭動的動作,並且還有身體上的wave,和poppin小而精的wave不一樣,雷鬼的很大而且狂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嘻哈

⑽ breaking的招式都叫什麼

Swipe(360,跳轉),Windmill(風車),Air tracks(大回環)以及Flare(托馬斯)等。breaking的Style的動作招式主要的元素分為三部份:Toprock、Footwork、Freeze。

三者結合就成為基本的一個Style套路。當然,有基本的就絕對有更深層的套路,例如:在Toprock、Footwork、Freeze之間還可以加入Combo、Move、甚至是PowerMove等。

1、Toprock:

Toprock就是在你做地板動作之前跳的類似一種步法的東西,很多Bboy們都忽略了Toprock的重要。

其實Toprock可以幫助抓住音樂的節拍,做好真正地板動作前的准備。現在最流行的Toprock是走圓圈,在場中間跳的軌跡逞一個圓形,這樣讓人們看起來你有滿場飛舞的感覺。

2、Footwork:

Footwork顧名思義是腳部動作,大家都知道Six Steps,Six Steps可說是最流暢的一種,但光會Six Steps是遠遠不夠的,大家一定要多花些時間去組合自己的Footwork。

畢竟Footwork是Breaking里用得最多的,還得不斷的去創新自己的Footwork,不然就算你的Footwork再好,大家也會因看得次數多而感到無聊的。 Footwork最要緊要做得流暢,可加進繞腿,或忽然改變方向等等,學問大了。

3、Freeze:

Freeze是最能給觀眾震撼的招數,如果能創出大家沒見過的Freeze,那比PowerMove還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Freeze字面上的意思是凍結。

凍結是給人一種很迅速的感覺,必須要把動作在剎那間定住,那才是最好的Freeze。而不是說光能做到停在那裡,Freeze更難在Freeze Combo(Freeze與Freeze之間的連貫動作),要做到干凈利落,還能抓住節拍,那才是至高境界!

4、Combo:

Freeze與Freeze之間的1個甚至是n個連貫動作。當然,如果是相同的兩個動作在變換,別人只會覺得無聊,Combo的主要目的是捉住拍子的爆點,當用Combo把有爆點的拍子都跟上即使Freeze很基本,也會有很震撼的作用。

5、Move

Footwork與Freeze以及Footwork與PowerMove的連貫性動作。




(10)全手部動作的舞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動作招式還有New -School。

New School的出現,1992年初,一個叫做Mop Top(Elite Force)的黑人舞蹈團體(由Henry Link、 Loose Joint、Buddha Stretch組成),發展出一種新風格的Hip-Hop,一種「原地的Hip-Hop」。

它不像MC Hammer及Babby Brown時期的大動作、大范圍式的移動,更沒有霹靂舞中那些在類似體操的動作。

它的獨特風格在於注重身體的協調性,重視身體上半身的律動及增加了許多手部的動作,不再像那些舊風格的Hip-Hop重視大范圍的移動以及腳步的動作。

隨後,邁克爾.傑克遜的Remember The Time MTV中運用了Henry的這種新風格的舞蹈,馬上就掀起了一股風潮。

後來馬麗亞凱利的Dreamlover歌曲MTV使用了更為豐富的New School舞蹈,這些舞蹈中夾雜著Locking(鎖舞)、Poping(機器舞)、Wave(電流)這些東西。

當時人們很難去斷定這是什麼樣的舞蹈,但是這卻是New School Hip-Hop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節,它是全世界開始流行New School的起源。

閱讀全文

與全手部動作的舞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瀏覽:56
人鳥動漫電影 瀏覽:764
馬的抗戰電影大全2015 瀏覽:337
共享電影院 瀏覽:525
丸電影院 瀏覽:360
大鵬電影四川話 瀏覽:140
美國名模的電影 瀏覽:13
印度電影守護者 瀏覽:157
好看的的俄羅斯電影推薦 瀏覽:464
什麼電影裡面有騎木驢 瀏覽:610
日本美術教育電影 瀏覽:588
一部俄羅斯電影主角叫安德烈 瀏覽:69
2004韓國電影 瀏覽:116
美國電影夢之隊 瀏覽:602
最新的綜藝大電影 瀏覽:115
法國痞帥男和富家女的電影 瀏覽:541
我要看婦產科電視電影 瀏覽:299
日本2016喪屍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765
愛回家韓國電影觀後感 瀏覽:467
蓋麗麗哺乳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