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美日動畫電影較國產的優勢

美日動畫電影較國產的優勢

發布時間:2022-10-01 09:17:45

Ⅰ 為什麼日本動畫片比國產動畫片好看多了

、動漫畫的起源:

(1)動畫的起源

動畫的發展歷史很長,從人類有文明以來,透過各種形式圖像的記錄,已顯示出人類潛意識中表現物體動作和時間過程的慾望。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畫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捕捉凝結動作的濫觴。《滑稽臉的幽默相》—— 世上第一部動畫影片 《汽船威利》—— 第一部音畫同步的有音效卡通

《花與樹》——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動畫短片獎的影片《白雪公主》—— 第一部彩色卡通長篇劇情片外

(2)漫畫的起源

漫畫,乃繪事中簡筆而注重意義之繪畫,其「漫」字,與漫筆、漫談這「漫」字用意相似。漫筆、漫談在文體中是隨筆、小品文,而漫畫是 畫中之隨筆、之小品,一般亦隨意取材、篇幅短小,通過寫實、比喻、象 征、假借、誇張、點睛諸法表現精粹內容。 「漫畫」二字起源於日本。最初用「漫畫」二字的,叫做葛飾北齋,其人於德川時代,約合我國的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齋漫畫」為漫畫的開山老祖。豐之愷先生說:漫畫是介於文學與繪畫之間的一種藝術。一語道破漫畫的真諦。

二、現今中國動漫畫概況

9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的各種精品動畫引進,中國動畫界開始了反思,這直接導致了之後的探索與嘗試。國外動畫的不斷引進,中國動畫界終於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於是開始了各種探索與嘗試。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台灣中央電影公司合作製作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結合了中國傳統繪畫、迪斯尼動畫和日本動畫風格,是繼《小倩》之後,華語動畫又一次大膽的嘗試。由此可見中國動畫界終於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與嘗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欣賞到中國自己的精彩動畫作品。

三、現今日本動漫畫概況

自1993年到現在。在畫技、製作手法、構思設計方面都日趨成熟的日本動畫,開始追求風格上的創新,試圖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時空的構思,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官沖擊。由庵野秀明監制的電視《新世紀福音戰士》通過主人公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夢想被愛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屏障這種種矛盾與孤寂的心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人心理的折射。自此日本的動畫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貼近現實與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愛與友情的主題轉為更加人性的刻畫。

四、中、日動漫畫發展史對照

時期

中國

日本

結論

n 早期探索期

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很早,20年代中國的動畫先驅萬氏兄弟就開始研究動畫製作,第一部中國自製的人畫合演的《大鬧畫室》就是他們製作,1935年,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問世。1941年,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鐵扇公主》,標志中國當時的動畫水平接近世界的領先水平。

n 戰前草創期

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這段時期日本的動畫製作水平還比較低,而且由於軍國主義影響,使得其戰斗場面的製作得到一定發展。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但是這也造成了戰斗、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

此時,中國的動漫畫製作水準有了一個相當大的發展,因此也就遠遠高於日本的製作水準。並且由於戰敗和軍國主義的影響使得日本的動漫發展相對緩慢。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畫的開端還是相當不錯的。

v 蓬勃發展期

建國後,中國的動畫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作品多,精品多。其中的《大鬧天宮》,從人物、動作、畫面、聲效等等都達到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這段時期,我國大膽使用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新的動畫形式加入,中國動畫事業也到達了一個高峰。

v 戰後探索期

由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日本戰敗後,有些人鑒於戰爭的教訓,開始將反戰題材用在動畫上。另外也有些人嘗試不同的動畫題材。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級的題材,應有盡有。像1968年《太陽王子大冒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像1970年《無敵鐵金剛》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這段時期的中國動漫畫可謂是進入了一個鼎盛期,而日本的動漫業也開始發展起來。但總體上來說依然是中國領先於日本。

¡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

說到中國歷史,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動畫業明顯的受到了影響。1966-1971這六年中,竟然沒有一部動畫片製作出來!之後的幾年,形勢似乎有了一點好轉,但是1972-1977年間也只有每年2-4部動畫出爐。悲哀呀,中國動畫業的大好形勢沒有了,這一段時期,中國的動畫事業幾乎是在原地停滯了十多年!

¡ 題材確定期

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探索期,確定了動畫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所以我們不予置評。《宇宙戰艦》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超級劇情片,由松本零士負責腳本及人物。繼松本零士後,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說改編成《機動戰士》在1979年開始上演,由於劇情結構復雜而嚴密,受到動畫迷熱烈的支持。但自此以後,動畫熱逐漸消退,動畫界進入間歇期。

中國動畫業的大好形勢沒有了,中國的動畫事業幾乎是在原地停滯了十多年!反觀日本動畫業,在手冢治蟲帶動下,形勢一片大好。而此時的中國動漫開始大幅度地落後於日本動漫。

n 緩慢發展期

改革開放,中國動畫終於又邁開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帶來的滯後卻是無法改變。這一段時期,中國動畫的發展不再有了建國初的強勁氣魄,雖然動畫產量又開始回復,每年還是有許多動畫製作出來,但是,當年的開創精神已經不復。這個時期的中國動畫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太過幼稚化了。中國人心中動畫片就是「小孩子看的東西」的觀念始終沒有拋開,造成這些動畫即使是初中生來看,都會覺得不太適合。

n 畫技突破期

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為止,該時期日本動畫畫技力求突破。此時期之畫技突破有《超時空要塞》創新的視點快速移動效果,造成極佳的動感;《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細寫實的背景:《機動戰士Z》和《機動戰士ZZ》的強調反光,明暗對比等,皆對後來的動畫貢獻很大。由於題材已確定,由於題材已確定,加上畫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現。日本動畫發展至本時期結束時,劇情、內容、畫技皆已達到極高的水準。於是動畫進入了成熟期。

此時中國動漫已經徹徹底底地落後於日本動漫,似乎這一切已經成了定局。

l 探索嘗試期

國外動畫的不斷引進,中國動畫界終於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於是開始了各種探索與嘗試。其中《我為歌狂》仿照日本動畫《籃球飛人》製作中國自己的動畫作品,雖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評,但是嘗試的形式還是非常好的。中國動畫界終於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與嘗試。

l 路線分化期

日本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便出現數部佳片。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為主要對象的文藝動畫連續劇《相聚一刻》。當日本動畫發展到此後,有人認為幼年觀眾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該考慮製作年齡路線。於是自1987年後半年以來,電視上的高年齡層動畫逐漸減少,而轉向動畫電影

中國動漫界終於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開始了其奮起直追的辛路里程。可這如此大的差距,究竟能否追得上呢?答案也許就在「明天」。

五、中國動漫的不足

上述的日本動漫從面向的年齡層到各種動漫周邊產品都一應巨全,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現今的中國動漫還存在著許多不足。而且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98.75%的人認為日本動漫比中國好,僅有1.25%的人認為不是。那麼中國動漫究竟還有哪些不足呢?從上述日本發展的經驗中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 動畫片的概念的錯誤認識以及對觀眾年齡層的狹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從編劇到配音都極盡幼稚童趣(所謂)"之能事。因此把觀眾年齡層次定位在了一個想當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可在日本,動畫片分為了3個等級,分別面對3-12歲;12-18歲和18歲以上的年齡層。美國更是把動畫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獅子王》。

解決方法:盡快改變對動畫片的認識。

2. 題材過於陳舊且無聊:

國產動畫片的題材似乎除了"葫蘆娃斗妖怪"、"琴島和海爾"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些東西,小學2年級以上就沒人看了。說得再不客氣點,日本的三流科幻片《鹹蛋超人(奧特曼)》(按某些人的習慣把它歸入動畫片)都比它們來得好看。

解決方法:考慮採用受歡迎的劇本(如金庸小說)或年輕人寫的劇本(接近青少年喜好)。

3. 技術落後或盲目使用「新」技術:

既沒美國的數字化技術流暢,動感強,也沒有日本的「賽璐璐+噴筆」柔和,美觀。偶爾有趕趕時髦,用電腦著色的作品也是用"畫筆"一類的簡單軟體"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過渡感,而是乾脆完全沒有。不要說與美、日的優秀CG(電腦繪圖)相比,就連傳統的手繪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兒塗鴉略高一籌。

解決方法:採用真正的新技術或更美觀的傳統技術(比如水墨畫)。

4.聲優(配音演員)質量低劣 :

中國播放的動畫片,無論是國產的還是國外的,配音不但毫無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齡,個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齡小於角色的實際年齡,經常可以看見我國配音的外國動畫片中的高中生尚未變聲(例如月野兔)之類的情況。而無論是"酷哥"還是搞笑專家,在國內都是"千人一聲"。港台的聲優雖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與角色本來的年齡,性格到沒什麼大的出入。

解決方法:提高配音演員的素質,可以學習日本,將聲優當作明星宣傳,既促進了他們的上進心,又使動畫片更加正規化。

5. 計劃經濟時代的荼毒:

我國的動畫片大多出自"XX電視台動畫部"或"XX美術製片廠",這些都是國家資金在支持,經濟效益當然要排在社會效益的後面。

解決方法:動畫製作商業化、市場化。

6.外行指揮內行或外行指揮外行加上缺乏敬業精神:

現在什麼樣的人都在搞動畫,內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為它賺錢。"因為現在一般是決策者、策劃者是製作人,而不是具體搞動畫的。這好比一個不會開車的人教別人開車,由比而出的毛病,車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語)而國外"加工片"的泛濫,更導致了我國本來就少有的有能力的專業動畫人員的思路匱乏,不思進取,夜郎自大。既然"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小孩本來就沒有欣賞的能力,也就用不著花大力氣製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以此為借口偷工減料。

解決方法:培養專業的動畫製作隊伍,並合理使用;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

六、中國龐大的動漫市場

調查情況:

1. 你關注動漫嗎?

A.經常(31.25%) B.有時(47.5%)C.很少(20%)D.從不(1.25%)

2. 父母對於你觀看動漫的態度:

A.嚴厲禁止(3.75%) B.對此處罰(1.25%) C.進行遠離動漫的教育(6.25%)

D.不提倡也不幹涉(70%)E.贊成適度觀看(10%) F.一起看(8.75%)

3. 你觀看的動漫作品的來源:

A.借的(30%)B.買的(24%)C.租的(11%)D.網路(13%)E.其他(22%)

4. 你一周畫在動漫的時間:

A.低於3小時(65%)B.3-5小時(21.25%) C.5-10小時(5%)

5. 你覺得動漫會影響學習嗎?

A.會(33.75%)B.不會(35%) C.不一定(31.25%)

從上面的調查情況來看,中國動漫雖然還存在許多不足,但中國動漫市場的龐大卻不容小視。中國動漫市場還是有其巨大潛力的,有市場就代表其有著不容忽視的商機。而現今的當務之急便是如何與外國動漫作品搶占這塊大蛋糕。

七、中國動漫的展望

在我們的調查中還有一道關於中國動漫缺少些什麼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動漫最缺少的是製作水準,占總人數的33%、市場規范和引入資金各佔22%、國家重視佔23%。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日本、美國這樣的卡通「老大哥」相比,中國卡通的確只能算是個剛剛呀呀學語的「小弟」,但是,中國卡通畢竟已經起步,並涌現出了胡蓉、柴美華、姚非拉等眾多的充滿希望的卡通畫家。中國卡通作品雖然還很稚嫩,市場也不成熟,但這畢竟是個前景無限的朝陽產業,只要我們大膽地拋棄那些陳腐的偏見和陳舊的思維方式,以博大的胸懷吸收別人優秀的創作思想和經驗,就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Ⅱ 為什麼日本動畫片比國產動畫片好看多了

發展的時間很長 大概從中國的唐朝就開始有漫畫了 而中國九十年代的時候還停留在家長反對看動漫的階段 日本在四五十年代就過了這個階段 現在日本動漫也算是教育的一部分 獲得了政府的支持

Ⅲ 如何正確看待國內動漫產業與國外動漫產業的差距

雖然我國的動漫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國的動漫產業和美國、日本的動漫產業比較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在動畫片的社會效應,動畫片的影響力,動畫片的經濟效益等方面)。我國的動漫產業和美國、日本的動漫產業的差異和差距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的看法不同,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 觀念上的差異。我國長期以來把動畫片(包括動畫片電影)和美術片作品(包括美
術電影)定位為少年兒童作品,其作品內容兒童化,動漫形象兒童化,導致我國很多人都認為動漫(包括美術片)作品都是少兒作品,是給少年兒童看的,這些動漫作品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動漫作品不像電影有看頭,有經濟價值,所以,很多人在觀念上視動漫作品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忽視了動漫作品的經濟價值,很多動漫企業沒有市場觀念。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看到動漫作品的經濟價值和發展前景,市場觀念強,所做的動漫
作品商業化,力求老少皆宜,把動漫作品市場化運作,做到動漫作品的經濟價值最大化。
2、 認識上的差異。我國的動漫企業長期以來只重視動漫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
性,沒有把動漫作品當成商品(產品),沒有認識到動漫作品是特殊的商品(產品),所以,我國很多的動漫作品沒有開發衍生品和相關產品,動漫作品(產品)沒有進行市場化運作,我國很多的動漫企業的經濟效益不高,有的虧本(最近幾年情況好轉,我國很多動漫企業認識到動漫作品是商品,出動畫片的同時,都開發衍生品和相關系列產品,動漫企業的經濟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動漫企業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多年來把動漫作品當作商品(產品),在注重動漫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的同時,把動漫作品(產品)進行市場化運作,每部動漫作品都有衍生品和相關系列產品,所以,美日兩國的動漫作品(產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3、 創造,培養動漫(卡通)品牌明星上的差距。我國最近幾年出品了很多的動畫片,
但是,有影響,成功的不是很多,我國很多的動漫企業沒有重視創造,培養動漫(卡通)明星,有的動漫企業雖然認識到動漫(卡通)明星的重要性和濟經價值,在創造,培養和宣傳動漫(卡通)明星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由於很多的動漫企業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大,我國很多的動漫(卡通)明星沒有產生動漫名星效應,動漫(卡通)明星的經濟價值不高。
美日兩國重視創造,培養,動漫(卡通)明星,並把動漫(卡通)明星注冊成商標,投入大量資金宣傳,推廣動漫(卡通)明星,把動漫(卡通)明星當作企業的「搖錢樹」,利用動漫(卡通)明星形象掙錢,動漫(卡通)明星給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4、 專業分工的差異。由於歷史的原因(分工的原因),我國的少兒出版社出的書和少
兒電視台(包括少兒廣播電台)播出的節目是針對少年兒童的,我國的動漫企業要想在少兒頻道播放動畫片,就得做少年兒童看的動畫片,所以,我國有很多動漫企業定位做12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有的動漫企業定位做10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動畫片內容比較幼雅,動漫作品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大。由於動漫衍生品的銷售范圍只限12歲以下的小朋友,影響了我國動漫企業的經濟銷益,也影響了我國動漫企業的發展。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在做動畫片時,考慮動畫片的商業化,所做的動漫作品力求老少皆宜,做到老少通吃。以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日本的《機器貓》)為列,老少皆宜,全世界每天都有人在看《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看動畫片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從末滿1歲的兒童,到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喜歡看,《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受到大眾的好評。由於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做的動畫片老少皆宜,動畫片的衍生品和相關系列產品銷售面廣,兩國的動漫企業都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5、 動漫形象上的差異。由於我國的少兒頻道(電視台)是針對少年兒童的,所以我國
大多數動漫企業定位做12歲以下少年兒童看的動畫片,動漫企業做的動漫人物形象少兒化(有的幼兒化),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看到動畫片內容幼雅,動漫形象兒童化,就不願意看國產的動畫片了。很多動漫企業定位做12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為了能在少兒頻道播出(少兒頻道只播放12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2、各省市電視台黃金時段和其它時段不願意播放動畫片,因為動畫片不能帶廣告,電視台播放動畫片沒有收益;3、動漫企業想做動畫片電影,但是對電影票房沒有信心,為了動漫企業的生存,大多數動漫企業只能做12歲以下少年兒童看的動畫片,為了迎合少年兒童,很多動漫企業做的動畫片動漫形象兒童化,內容兒童化(有的是幼兒化——學齡前兒童)。由於動漫企業做的動畫片是針對12歲以下少年兒童的,動漫形象兒童化,內容兒童化,動畫片難以得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喜愛。
動漫形象是動漫企業的品牌,企業想樹立動漫品牌就得在動漫形象上下功夫,動漫企業創造的動漫形象能否成功,關繫到動漫作品能否成功,關繫到衍生品的銷售,關繫到動漫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動漫企業應該重視動漫形象設計。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創造的動漫形象力求大眾化,迪斯尼創造的「米老鼠」、「唐老鴨」,日本創造的「機器貓」,大眾非常喜愛,米老鼠的品牌價值不斷升值,其品牌價值達58億美元,給美國的動漫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6、 我國和美日兩國動漫企業在資金,營銷理念和營銷網路上的差距。我國的動漫企業
和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在資金,營銷理念上差距很大,我國的動漫企業大多數是近幾年新辦的企業,資金不充分,營銷理念剛形成,營銷網路不完善,所以,大多數動漫企業的經濟效益不理想,有的還虧本。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有雄厚的資金優勢,有完善的營銷理念和銷售網路,兩國利用資金和營銷方式的優勢取得了成功。
7、 文化上的差異。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和美日兩國的文化差異很大,我國多年來對
青少年採用說教式的教育,我國產的動畫片大多數也是說教式的,故事內容比較傳統,缺少新意和創新精神。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注重創新,推銷本國的,民族的文化價值觀,以美國為列,美國的動畫片(包括電影)推銷的是美國人的勵志模式,創新精神。美日兩國的動畫片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時尚,受到大眾的歡迎。
動畫片要有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動畫片的靈魂。
8、動畫片製作理念上的差異。從我國動畫片整體製作技術水平上看,比美國弱,比日本強,美國重視製作技術,日本有的動漫企業做的動畫片不注重製作,動畫片動感平常,但是,日本的動畫片卻很成功,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在《動感平常的動畫片為什麼能成功?成功點在哪裡?》,《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為什麼能做大》中說明其中的原因。
9、創意理念上的差距。我國很多的動漫企業不重視創意,有很多的動漫企業沒有設專
職的創意人員,所以,我國的動畫片創意新的不多(最近幾年情況好轉,很多動漫企業有了創意理念,設了專業的創意人員,但是創意人員較少。)。
美國和日本的動漫企業重視創意,動漫企業都設有專業的創意人員搞創意,創意人員占動漫企業總人數的10%以上。由於美日兩國的動畫片創意新,吸引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觀看動畫片。l
10、目標定位上的差距。我國大多數動漫企業在製做動畫片時,把目標定在少年兒
童(12歲以下的兒童)和國內市場,沒有做老少皆宜的動畫片和進軍國際市場的打算,所做的動畫片只適合國內的少年兒童看,失去了國內外大市場。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做動畫片時,把目標定在國際市場,在全世界尋找優秀文化素材,
用各國的優秀文化素材做動畫片,以美國為列,《花木蘭》,《功夫熊貓》,都是中國的文化素材,美國的動漫企業用中國的素材做的動畫片在中國放映取得了很大的收益。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都重視創新,所做的動畫片力求老少皆宜,所以,兩國的動畫片在中國很有市場。

Ⅳ 為什麼國外的動漫電影比國內的更受歡迎

這方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國產動畫起步比較晚,而且著重於動畫製作、動畫編據、動畫種類等等技術和創作方面相較外國的各個時代都有慢半拍的欠缺!
第二、國產動畫良莠不齊,而且因為第一個原因中國早期動漫著重點多在於初中和小學生視角,而漫畫不在局限這個條件的視角下,早期發展又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所以造成動漫發展又慢半拍。
第三、國產動畫經典作品不多,而且早期動畫只是動畫,陪伴80後、90後成長的動畫,現在來看只能說是「在動的畫」,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沒有特色系列的延續作品,過去三代人(75後85後95後)的作品多數或者說幾乎所有作品壽命都只有幾個月至兩年之間,在此之後漸漸被觀眾遺忘。
第四、國產動畫市場發展不全面,或者說沒有國外動畫方面發展的成熟,這個問題著重於動漫向青少年市場及成人市場發展的同時出現的多方面問題,像運營問題、作品審核問題、系列延續問題等等,舉例來講,前年的《魁拔》系列是相當優秀的作品,卻因為運營問題無限期延後,造成無數粉絲的無限遺憾,再舉例國外我心中最成功的動漫《名偵探柯南》系列,這中間與國產當代動漫的對比不言而喻,就動畫特色上、動畫製作、劇情創作、市場運營等等等等差太多了!
總而言之,從動畫到動漫從紙上躍至熒屏,國產動畫市場較國外市場除了差一拍的問題,對文化上、市場上、國情上的問題也是不言而喻。

Ⅳ 日本動漫比起中國動漫來有哪些優點

下面的是復制來的

中日動漫差距
其實我們國家和日本的起跑線是一樣的,如果大家看過50年代我們國家投拍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動畫片叫做《美猴王》的就知道了,而和《美猴王》同時代的日本動畫片代表是《白蛇》,無論從畫風和技巧上來看,我們都比日本的優秀!!!可是為什麼從60年代之後,我們的差距卻越拉越大了呢?當然,我個人觀點是這不排除政治因素,在那文革動盪的歲月里,不可能有很優秀的動畫片出現,(電影都沒有,何況動畫片,試想一下,我們現在在cctv-6裡面看到的老電影有幾部是文革的時候拍的,《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之外就很少了),大部分都是50年代投拍的戰爭片!!!),而同時代的日本動畫業又怎麼樣了呢?60年代的日本正好是經濟發展的啟動期,政治經濟都在飛速發展,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很強烈,就如我們80年代一樣!!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日本的動畫業飛速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動畫高手,其中以手冢治蟲為代表的高手,創立了獨特的日本漫畫風格!!並培養了一大批的動畫從業者,今天我們看到的宮崎俊,高田薰等身上都能看到手冢的影子!!!

可以不客氣地說,60年代到80年代這20年是我們動畫發展的停滯期,可想而知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動畫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距,這是沒有辦法的客觀原因,如果只是這種因為政治的原因造成我們的落後,我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畢竟動畫只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經濟倒退20年我們都不再悲哀,而改革開放奮起直追!!!動畫落後又有什麼好抱怨,悲哀的呢?

可是,果真只有政治原因么?答案未必!!!!想想當年8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的有些動畫廠出了一批像《黑貓警長》等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而且美術還相當不錯的動畫片,可以說是我們動畫的復甦,可是以後90年代這十年出了什麼呢?可以說-------沒有!!!

為什麼?就如上面幻蒼狼所說,我們的動畫業者的定位有問題,為什麼非的定位於5-10歲呢?
我們已經成年也很愛看動畫片么!!!看動畫片並不代表幼稚。並且日本美國的動畫片定位,雖然也主要是孩子,但是也兼顧了成年人的欣賞水平,宮崎俊的吉比利工作室出產的動畫片國內的孩子看過的有幾個呢?大部分的觀眾都是我們這些成年人!!!

而且中國其實並不缺乏動畫製作者,可是由於沒有合理而有效的把他們利用起來,而使他們流失到日本或美國在中國的動畫部里去了,具體什麼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從一篇報道上說,深圳有一大批的我國優秀的青年漫畫家在替日本公司畫畫!!他們畫出的漫畫冠以日本的名義再打到中國來!!!!可悲呀!!!!為什麼不加以組織利用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出現像日本吉比利這樣的工作室呢?可能與經濟環境與人的意識有關。何其悲哀呀!!!!

今年可稱作漫畫年,國內漫畫重地上海、廣州漫展不斷,本年度最大的一次漫展,也是新卡通發展15年來首次舉辦的大型漫展《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即將於國慶期間(10.1—10.7)在北京首都圖書館開展。日本漫畫在亞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譽,已形成巨大且成熟的產業鏈機制,每年給日本創造的巨大利潤使其成為日本的主流產業。但被稱作日本漫畫最大消費地的中國讀者讀到的大部分日本漫畫亦屬盜版,中國讀者在盜版中認識並喜愛著日本漫畫,而中國的原創漫畫卻在產業機制和盜版擠壓的雙重夾縫中艱難的前行,因創作資源、市場潛力和受眾資源的巨大,令作者、商家誰也不想放棄,因此中國漫畫產業化進程成為漫畫人和漫畫讀者最關心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到本次展覽主要策劃人漫畫作者涼。

張:日本漫畫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實際發展如何?

涼:日本的漫畫市場很大,形成也很早,他們第一批漫畫讀者到現在已六七十歲了。這種閱讀趣味一直保留,是一種全民看漫畫的形勢,日本漫畫家是全日本納稅人中收入最高的,在日本被通常認為最有錢的知名流行歌手還排在漫畫家之後。

張:為什麼會這樣?

涼:這是因為日本漫畫業完全產業化了,有很成熟的產業鏈和商業市場。在日本,一套新漫畫創作出來,會先在雜志連載,反響好立刻會發行單本,之後會改編動畫片,在收視不錯的情景下,連帶起周邊產品如漫畫人像貼片、電話卡、杯子、玩具等。緊接著,就會有廣告來用這些漫畫人物形象,不僅如此,在下一部新漫畫還沒出來時,這一部漫畫還會做成OVA(原創漫畫家影片或光碟)和DRAMA—CD(劇場CD)來補充這時期的市場空缺,這兩種後續產品因相對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形式也會有很好的市場。此外,還會有電子游戲版,動畫影片,而上面這一系列的收入將分攤進入產業鏈。

張:依你看,國內漫畫與日本漫畫的差距在哪兒?

涼:最大的差距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國內的漫畫沒有產業化、市場化,沒有一個合理的產業鏈,使市場運營相當艱難。比如國內漫畫雜志中很多沒有直接的運營權,一套好漫畫如果出單行本就涉及書號,一套卡通本有時甚至要幾個書號;出動畫片的報批又是跨行業的,因利潤的走向不一,使報批極為復雜和漫長,這又是作為卡通漫畫這個產品特質不能承受的,更不要說製作動畫影片,OVA和DRAMA—CD了。這種機制下,國內漫畫雜志社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住了。

張:事實上,漫畫家製造出來的偶像明星比真實的明星還具有更穩定的商業回報,比如明星包裝出來,還有可能因「隱退」、「毀約」、「變故」等危險使回收利潤不能完全保證,而漫畫形象會永遠忠於作者和承銷商家,而且每一個漫畫家都可能製造多個偶像,比如日本最暢銷的漫畫里的F4。

涼:對呀!像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七龍珠》、富義博的《幽游白書》和武內直子的《美少女戰士》,不僅作品靠成熟的市場化運作衍生出巨大商業利潤,而且作者也成為全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

張:但有人反映,日本還有很多不良漫畫正給國內青少年讀者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涼:這種現象出現,完全是唯利是圖、不負責的盜版書商造成的。在日本,漫畫有嚴格的限制級,按年齡、性別取向分類,劃分很細,還分12歲以下、18歲至20歲、成人等閱讀限制,在書店裡必須在不同區域擺放,有專人監督。因為日本漫畫不是像國內漫畫,題材還限制在諷刺、幽默或一些淺顯的兒童故事,他們的漫畫創作涉及到很深刻的主題,比如這次隨展來訪的日本有名的漫畫家裡中滿智子的作品就是根據名著《紅與黑》改編。國內盜版商不但不管限制級別,還專門將一些不適合兒童的讀物以兒童讀物面目出版,這對中國青少年的成長是很不負責任的。

張:你能從技術上評價一下中日漫畫作者的差距嗎?

涼:從最高水準上看,日本漫畫的技術不是遙不可及的。國內有很多很棒的漫畫作者,比如《北京卡通》的姚非拉原來在武大學計算機,現在很多漫畫讀者把他當偶像,那情景和一些歌星fans(歌迷)的感覺差不多。

張:但這些作者隊伍的整體是不是還不成型,為什麼這樣?

涼:其實隊型還是有的,陣容也不小,由於產業化程度太低,使做這一行的人要先有很多選擇,比如當漫畫作者一個月只能有3000元收入,去一個好的廣告公司就會是8000—10000元的收入;在人才競爭上,目前能留下來的,是一群憑著激情來做的,他們有很多無償的投入,比如一種愛國熱情,不願中國市場只有日本漫畫存在。事實上,國內原創漫畫市場發展到今天,幾乎是由於這些人存在。但激情不能當飯吃。

張:這次《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據說有1100幅日本漫畫、600幅中國漫畫,還安排了flash動畫電影欣賞、漫畫人物模仿秀劇場、中日漫畫大師簽名、漫畫評獎、社團交流、漫畫講座等多項活動,對國內卡通漫畫的推進會有很大的影響吧?

涼:這次《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可能對北方漫畫的直接影響更大,幾屆延續下來才會對國內漫畫最火的上海、廣州等城市影響更大。現在看上海漫畫產業化進程較快,他們的《卡通王》雜志已有了獨立運營權。這次展覽可以說是試圖激活北京一直沉寂的漫畫市場,因為這樣大型的展覽就像一個行業的標志物,會帶進很多商業投入。雖然在最初的投入中會「死傷無數」,但是對漫畫產業化推進肯定有好處。因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應該是漫畫產業推進巨變的惟一出發城市。

張:希望是個好結果。

大家對中日動畫差距的評價有多種多樣,人才,技術,資金。。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中日的動畫,我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新中國建立50年了。能放到檯面上的
動畫有幾個?一個《黒貓警長》一個《葫蘆娃》再加一個《大鬧天宮》這個就已經是我們動畫事業的全部代表了。。。你們覺得以這幾部動畫(而且還都是10幾年前的作品),我們就能說我們也有自己的動畫?我們的動畫也不比日本的差。。甚至要比他們好了???那不是在說笑嘛???
如果真的要找差距,希望以此來有所覺悟,以至於有所發展的話,我覺得日本動畫比中國好的原因很簡單:
他們是把動畫真正當作一個事業,一個產業來做的!而中國對待動畫的態度還只是一個教育幼兒的工具!
就是那麼簡單!如果不從觀念上扭轉過來,即使將來經濟再發達,作出的動畫依然還是現在的這個水平,最多畫的精細一點而已!
打個比方,這個就好像,你向一個貧困農村放救濟款,沒有致富觀念的農民,就是開個大會,大家把錢都分了;而有經濟頭腦的村民會大家一起討論,如果利用這筆錢來賺取更多的錢,直至走上小康。這裡面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事實上,在目前的中國,還是處於那個農民分救濟款的階段。沒有人,(也許有)打算把動畫當作一個事業來作。看看前不久的中央台的那個什麼計劃千集動畫。。fanit...根本就是在浪費錢和精力胡搞嘛!!!
事實上,我們還依然沒有看到我們的主流的社會中(當局者)有什麼改變的趨向。誠如中央台哪些沒完沒了的大頭大眼目光呆滯的動畫片!
所以中國的動畫最大問題,不是資金,(錢少也可以拍出高質量的動畫),也不是人才(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人才),而是一個的觀念。。。我們的當局者,對動畫的態度問題,直接制約著動畫的發展。這個反映在動畫的製作思路,以及與之直接相關的動畫劇本寫作上。
如果主流的當局無法有所改變,那麼真正想作一些真正動畫的中國人也是無從著手的。(聽說前不久北京的首屆獨立映像節上,有部一個深圳人作的10分鍾的動畫《TALK》 獲得了一等獎。據說那個動畫是真正反應目前中國的動畫發展水平)
如果我們的所有的動畫都是本著教育人為根本出發點的時候,這個動畫在開始就已經毀了。。。而這個恰恰是我們的當局者所最願意乾的事情。。所謂的「思想把關」!
在這里,我想談談我所看到的宮崎峻的最新片《千尋》的製作花絮的觀後感。撇開吉卜力他們一絲不苟的嚴謹工作作風不談,裡面宮崎峻的一句話給我影響很深:他說,我作這個片子,就是為了那些即將10歲,或者現在是10歲,或者已經10歲的人看的。希望大家都能想起那個時候(大意如此)。他的動畫是要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嗎? 不是。。他的動畫更多的是一種回憶,一種敘述。一種對美好,純真時光的描寫。 好的動畫,感動人是在不經意間的。。。。那麼在這樣的感動中,大家也能學到什麼是真正我們需要的。。。。。。
最後,我想說一個很早很早以前看到的,我所唯一喜歡的國產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濃濃的中國特色的水墨小動畫。很短,但是很有意境。中國人自己的特色!~比起現在的國產動畫要好上百倍!
我再想如果當時我們能堅持這種中國山水似的動畫風格。好好發展,是不是就擁有有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動畫那?試想,如果三國演義,這樣的題材,用這樣的風格演繹出來,是不是更有味道那?!也許這個只是假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國產動畫,更多的是偽日似風格。什麼都不是。。。

據日本有關方面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4年,日本國內電影院上映的動漫片約為81部,日本的電視台每周播放動漫節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動漫作品節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畫讀物就佔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畫單行本問世。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2002年日本動畫片在美國的銷售額達43.6億美元,是美國進口的日本鋼鐵產品價值的三倍多。而去年,中國的動漫產業總收入也不過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費。
根據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的播出應當占動畫片播出總量的60%,實際上,2004年,我國國內動畫片生產總量只有2.9萬分鍾,市場需卻在26.8萬分鍾,電視台動畫片資源嚴重不足;2005年是動畫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春天,但僅有的幾個動畫頻道幾乎都出現了片荒,一部動畫片被翻來復去地播放,預示著中國動畫尚不能自給自足。

眾所周知,中日動漫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具體有多明顯我就不說了,說出來徒增傷悲。但是中日動漫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差距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有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由於中國漫畫起步晚造成的,誠然,中國的漫畫的確在進入商業化上要比日本晚很多,但這並不是問題之所在,中國的足球起步很早吧,中國的乒乓球起步不早吧;還有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因為中國漫畫家的畫工問題,這也不是問題的所在——《三毛流浪記》的畫風決不是像日本的卡通漫畫那樣,但是它確是經典的漫畫。我個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由於中國的漫畫家對動漫的認識和態度的問題,一直以來卡通漫畫的閱讀對象都認為是4—8歲的兒童,因此看看我們市面上所有的中國卡通吧:《藍貓淘氣3000問》、《怪城》、《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熊貓京京》、《封神榜》、《灰豆兒》(大概是這個名字吧)還有一些我實在是懶得記住它們的名字了,這些無疑例外的把觀眾范圍定在4—8歲上!更說明問題的是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引進上,對於這件事我本不想提的,但是不得不提!這是中國引進的外國漫畫的最大的敗筆!不僅配音的人物語氣、性格與原作格格不入,而且對原作的台詞、劇情枉加改編,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那些人只把EVA定為只面向青少年的卡通。因此原作中對生活,對自我存在,對人際之間的那些深刻的思考避而不談,只把EVA中的戰斗一格不少的放了出來。再看看國人漫畫家顏開畫的《雪椰》這可以說是中國漫畫的成功的代表作了,雖然有人認為顏開的畫風極像日本的漫畫,沒有中國的特色,但是我要問,什麼才是中國自己的特色?特色這玩意這是個很抽象的東西,甚至是很不實際的東西。為了「與別人不一樣而不一樣」和「因為不一樣而受人喜歡」是不同的,現在的中國漫畫的愛好者除了孩子還有什麼,而現在中國的動漫作家還為了他國的孩子喜歡而沾沾自喜,慚愧啊。另外一個影響中國動漫的則是中國動漫製作者對動漫製作的態度問題了。中國的漫畫倒還算不錯,但中國動畫製作上就十分的明顯了。中國現在的動畫還存在著遠近的大小比例不一致(如《藍貓淘氣3000問》),顏色前後不一致甚至溢出邊框(如《灰豆兒》)等低級的錯誤,這些問題只要在監制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發現。當我第一次看我國和加拿大合作的《鴨子偵探》,雖然從畫風上一眼就能認出是中國作品(前面說到的中國特色頗有收效),但在整部影片中卻沒有一處類似的毛病,甚至我敢說那是一部很好的動畫,於是我懷疑它是否是國產動畫,但監制中的外國人名似乎可以給我一個答案。沒有國外朋友的監督的話,那麼《寶蓮燈》的成功說明了什麼?中國是可以出好游戲的,但是就是要看製作者的工作態度。
再說說日本的動漫,詳細的介紹就免了,大家知道的可能比我還多。我要說的是日本人對動漫的認識和態度。日本的動畫有專門的聲優——我們也有,但是寥寥無幾;日本有專業製作動漫的工作室——我們也有,但規模、人員上都不如日本(經費問題很嚴重);日本的漫畫家有很多,而且許多孩子也都志願做一名漫畫家、日本有完整的動漫運作體系——我們也……。
總的來說,中國與日本的動漫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拋開這個那個的外界原因,中日動漫的差距就是對動漫認識、態度上的差距,想想我們現在還在為看動漫會不會影響學習而爭論,又怎麼能讓我們的動漫有所發展呢?

Ⅵ 美日動漫區別

美國動畫:
特點:
第一,頻繁豐富湧出動畫周邊產品。
第二,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
第三大團圓結局,悲劇很少,迎合觀眾心理需求;
第四,注重細節刻畫,雅俗共賞,迎合觀眾審美口味;
第五,動物形象誇張,成為被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第六,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原形差別不大,形象優美;
第七,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達到完美的效果;
第八,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
發展歷程:1907~1937年是開創階段。
1937~1949年是美國動畫片的初步發展時期。
1950—1966年是美國動畫片第一次繁榮時期。
1967~1988年是美國動畫的蟄伏時期。
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魚》,獲得了極大成功,標志著美國動畫片又一次進入繁榮時期,一直持續至2002年。

日本動畫:
特點:日本動漫作品能刺中觀眾幻想神經的法寶,就是它能帶領觀眾走進超現實的想像空間,滿足觀眾對不可能實現之事的幻想。
發展階段:

「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漫畫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在不斷變化。手冢治蟲把日本現代漫畫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戰後的頭十年):「玩具時代」,漫畫只是供孩子娛樂的道具。
第二階段:「清除時代」,漫畫被視為低俗淺薄的讀物。
第三階段:「點心時代「,父母和教師勉強允許孩子可以在不妨礙學習的條件下看一點漫畫。
第四階段:「主食時代」,1963年TV動畫《鐵臂阿童木》在電視上連續放映,許多家庭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觀看,漫畫得到社會肯定。
第五階段(二十世紀70~80年代中期):「空氣時代」,漫畫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階段(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記號時代」,漫畫成為青少年之間相互溝通的記號。

Ⅶ 日本動漫有那些優點中國的呢兩者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

日本方面的優點的話主要在製作的精度、美感和時尚吧
它的內容是面對全年齡的觀眾,比較有吸引力且成熟
中國動漫的內容十分健康!富有濃厚的傳統氣息,而且它對低齡兒童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中國比不上日本的地方在宣傳、製作、內容和社會的關系是分不開的`動漫人才的缺乏也是一重要原因
改進的地方嘛,就是要把觀眾范圍從兒童拓展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這樣的話在製作的各個方面都會有所改善吧```

閱讀全文

與美日動畫電影較國產的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女小男的電影 瀏覽:160
如何申請參加電影節 瀏覽:764
2018最好的微信看電影公眾號 瀏覽:912
鹿邑去哪裡看電影 瀏覽:243
男孩長得丑的電影美國 瀏覽:630
電影致命邂逅插曲 瀏覽:680
林更新拍的所有電視劇和電影 瀏覽:819
最好看的電影大全8 瀏覽:474
關於神偷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92
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完整版 瀏覽:181
航班電影2018 瀏覽:581
重啟電影推薦 瀏覽:523
韓國電影手機下載 瀏覽:648
劫機電影2018 瀏覽:770
戰爭電影音響怎麼調 瀏覽:487
國產賽車類動畫電影 瀏覽:979
電影票是買得越晚越便宜嗎 瀏覽:340
你的名字電影畫風怎麼畫 瀏覽:821
日本電影怎麼上映傳播呢 瀏覽:728
老電影女主角叫梨花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