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電影院里很多大片都是3D的呢
至於3d電影的「泛濫」。不管是歸結於政府鼓勵、分成偏高,或者片商限制,這些既和行政盲目管制有關,也和市場無序競爭有關。影院里絕大部分所謂3d電影,首先它們完全沒必要做成3d,惡果是片商僅僅出於多掙幾塊的目的而完全拋棄電影藝術的考量。其次它們多數根本不是3d電影,更多的是「後期3d字幕片」等讓人看後直喊坑爹的次品。最後,即使影院放映了真正的從拍攝到後期到轉制到放映皆符合規范的3d電影,你也沒必要去追著看。為什麼,這還是跟國內商人的傳統——缺斤短兩有關:放映機燈泡亮度達到標準的影院,也許在你的城市,一個都沒有。所以你的多數3d電影觀影感受是:眼前的銀幕昏暗模糊,你不得不努力睜大雙眼,然而還是看不太清楚。
② 3D電影都是什麼原因能讓人身臨其境的如何做到的
去電影院看過3D電影的朋友都知道,戴上3D眼鏡就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是什麼讓電影如此的生動起來的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兩隻眼睛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產生立體的感覺。在拍攝電影的時候用左右兩部攝像同拍攝,而在放映時所拍的兩部影片同步到大屏幕上面,當觀眾戴上3D眼鏡的時候,通過特定的光學原理,就可以產生立體的效果。
3D電影主要是由兩個不同的畫面,經過3D眼鏡再配合大腦指示將畫面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立體、逼真的畫面。3D電影雖然好看,可不能長時間的觀看,以免引起眼睛的不適。對於發育期的兒童和眼睛有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有暈車的人群都不適合看這種類型的電影。
③ 3D電影越來越多,觀眾的觀影體驗越來越好,3D電影的原理是什麼
3D電影的原理是利用兩個鏡頭,像人的眼睛一樣,對場景進行雙重觀察。通過兩台放映機,圖像顯示兩個視點,使兩個略有不同的圖像顯示在屏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會重疊,有些模糊,要看到立體圖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邊的圖像,在右眼只看到右邊的圖像。首先,我們應該了解3D電影的原理和特點。
從原理上解釋,紅藍立體電影一般是左眼看紅,右眼看藍,畫面也是紅藍錯位。用初中物理知識就可以解釋,紅色鏡頭只有紅光可以通過,藍色鏡頭只有藍光可以通過;這樣一來,左眼的鏡頭過濾掉畫面中的藍色部分,只看到紅色部分,而右眼過濾掉紅色部分,只看到藍色部分,這樣左右眼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畫面,形成立體印象。3D不能在普通電腦或電視上播放,因為電影院製作的圖片是由兩台投影儀投射出來的,它利用了光線的 "振動方向 "原理。通過特殊的偏振式3D眼鏡,不同的圖像可以被我們的左眼和右眼接收,從而達到3D效果。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④ 談一談為什麼電影院里很多大片都是 3D 的
同樣一部影片,3D版比2D版票價高,這樣影院的分成也會更高,因此影院很願意放3D版的影片。
⑤ 美國的3d動漫電影為什麼都那麼精彩
那是因為美國在電影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他們是最早研發出三維動畫的。美國電影在娛樂領域具有無法可比擬的地位和強大的發行策劃能力,美國創造了無數的經典動畫片。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電影就是在美國製作並上映的。從那以後,電腦上的特級技術迅速的進入,便融入到了動畫創作領域。
就像《玩具總動員》耗資上億美元,但是上映以後也獲得非常大的成效和好評!可以這樣說美國的動畫片都是耗費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還有時間,但是每一次的電影都不會讓我們失望,但是它們在上映中的時候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回報和高額的市場利潤,這種局面的開創和美國動漫產業的商務化的運營是分不開的。
⑥ 3D電影作為現在主流的電影形式,你覺得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
3D電影是許多人都很喜歡看的電影。由於具有立體效果,所以3D電影的觀看體驗感會更好一些。通常情況下,3D電影的票價會更高一些,但不會高出很多。不過,雖然3D電影看著很刺激,但是時間看長了之後也容易出現眼疲勞。同時,有人擔心看3D電影會影響視力,因此還是有一部分人是不會去看3D電影的。有人問,3D電影作為主流的電影形式,你覺得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不是所有人都能看3D電影的,以下這幾類人就不能看3D電影:第一類人是立體視覺功能差的人,第二類人是心臟不好的人,第三類人是3歲以下的兒童。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3歲以下的兒童由於立體視覺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他們看立體電影是看不出什麼立體效果的。另外,3歲以下兒童不太適合進出電影院,所以他們不能看3D電影。
因此,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是不能看3D電影的了。對於追求劇情的人來說,看不看3D電影其實都無所謂,只要有好的劇情就行。大家覺得呢?
⑦ 為什麼現在中國影院的電影普遍都是3D的
其實很簡單,因為所有電影的參與者都想賺更多的錢。
同樣的電影,3D的電影票價一般要比2D的貴3~5元,在同樣的場次下,更高的票價就意味著更多的票房,也就意味著從製片方、發行方、到院線、影院的整個電影產業上中下游都能賺到更多的錢。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里,3D電影場次也已經超過2D,人次更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3d製作
與此同時,對片方來說,轉制3D的成本卻又非常低廉。因為現階段在國內上映的電影中,多數的3D版均為2D轉制的,一位從事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向壹娛觀察透露,盡管《泰坦尼克號》在轉制的過程中花了1800萬美元,但大多數片方並不願意如此下功夫,如今國內轉制一部電影,500萬人民幣的預算已經算不低的了。因而現如今對於絕大部分片方來說,只需花上不多的錢,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數倍於此的受益。
⑧ 為什麼看「3D電影」能讓你「身臨其境」
去電影院看了3D電影的朋友們都了解,戴上3D眼鏡便會讓你有配對的體會,是啥讓電影這般的栩栩如生起來的呢?這主要是因為大家的二隻眼睛能夠分辨物件的間距,造成立體的覺得。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用上下兩個拍攝同拍攝,而在播映時所拍的兩個電影同步到顯示器上邊,當觀眾們戴上3D眼鏡的情況下,根據相應的光學原理,就可以造成立體的實際效果。
3D電影在特效上比較下功夫,而且3D眼鏡和那個屏幕效果是相接的,不帶3D眼鏡是不會產生特效的,但不是每個特效都會讓人們身臨其境,只有關鍵環節的特效會有感覺。
⑨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要拍成3D
跟風唄,其實不是什麼電影都適合拍成3D,個人覺得3D適合比較適合那種有空間感強、場面比較酷炫和震撼的科幻和動作電影,比如前陣子的《正義聯盟》,那些場面一般(比如劇情片,打鬥場景很一般的動作片)的電影我覺得沒必要弄3D,弄了反而覺的奇怪
⑩ 為什麼3D電影這么受歡迎呢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而這部電影巨制的成功更推動3D電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