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尋找一部老的諷刺意味動畫片電影
《美麗都三重奏》,也有翻譯成《瘋狂約會美麗都》的,法文名是《Les Triplets De Belleville》
2. 如何欣賞《海綿寶寶》這部動畫片中的諷刺
《海綿寶寶》里的每個人物都對應了在現實生活中的每類人:對工作厭惡又希望每天過著正常沒有挑戰的生活的章魚哥,眼裡只有錢而失去了感情的蟹老闆,這些無疑是現在多數人的真實寫照。而動畫片卻刻畫出海綿寶寶這種既是有工作而且樂此不疲的「大人」,又是天真無拘無束喜歡玩游戲敢想敢做創造力無窮的「孩子」,而動畫片的很多場景就完全順著海綿寶寶的「不正常」思維來的,極力諷刺了一個表現正常的上班族,告誡了人們年齡再老都要擁有一個年輕活潑積極樂觀向上富有童心的人生態度。
3. 《女王的柯基》諷刺了什麼
刺了人性的嫉妒、背叛、勾心鬥角和趨炎附勢,揭露了現實生活中的殘酷。
影片藉助皇家狗狗雷克斯經歷的寵愛到被陷害流落街頭,再到自我救贖重返皇宮。一系列的情節,演繹了真實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諷刺了人性的嫉妒、背叛、勾心鬥角和趨炎附勢。揭露了現實生活中的殘酷,但又回歸了童話的本質。
評分5.7,勉強算是合格的動畫電影。
這是由真實人物為原型進行創作改編的動畫電影《女王的柯基》。原型就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其愛犬日常生活。
4. 《開心超人》早期有哪些諷刺和折射的橋段
一、完美的特技聲效效果。外國電影的科幻片之所以做得很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特技效果做的非常好。中國的電影無法完成的,在這部動漫電影中就完美的做到了。這整部片子很大程度上利用好了它本身帶有的科技背景,使用絕佳的特技效果帶給觀眾視覺上大片般的沖擊感,整部電影使人感到目不暇接,再加上激動人心的聲效,更加的讓觀眾有一種享受。比如在開頭的追逐,中間的入侵國防部,種植黑暗花(自己編的名字。。)的特技,和安全撤離時背景音樂,最後的機車合體 這些部分都用了相當完美的特效。這種細膩而又震撼的場面,帶來不僅僅是眼睛的滿足感,更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把聲效和畫面組織的如此的完美,這部電影首先在這里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故事線互相穿插,劇情即緊張又感人而又不失幽默。文似看山不喜平,電影也是一樣。這部電影的故事線採用了「和—分—和」的模式,並沒有讓五個超人從頭到尾一直在一起,而是中間設計很多分離的部分,比如說:甜心超人被捉,宅博士不敢面對飛船,小心超人失蹤,開心超人失去超能力與後面粗心超人潛入拯救,變形怪的恩怨,小心超人被控制,開心能力重獲相照應。這些既豐富了電影的內容,又設置懸念,而且在觀眾出其不意的時候再度現身。讓觀眾看的時候感到險象迭生而又驚喜連連,有強烈的劇情感,並且使電影渾然一體,內容豐滿。《開心超人》是一部喜劇,但是其中不乏感人元素。在很多細節部分安排有笑點,這些讓人感到自然貼合,忍俊不禁,看著輕松愉悅。但有的地方卻又感人肺腑,比如開心超人不放棄的片段,全民皆兵的誓死抗擊的部分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震撼,催人淚下(在這個部分我真的落淚了)。並且安排毫不沖突,這樣飽含情感的電影才算的上一部大作。
三、結構嚴謹,劇情濃縮度強。很多好的國產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硬傷,就是片長有限,但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在1小時25分種就展開了一個完整豐富的劇情呢?因為他的在結構安排上相當的嚴謹,不僅沒有讓人感到空洞的部分,反而能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這一點即歸功於特技效果又是結構安排嚴謹的效果。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看看錶,才發現這部電影只用了1小時25分,不得不佩服這部電影的結構安排。而劇情竟在這樣的過程中完美的演繹了。
四、 立意新穎豐富,觀後感悟性強。這部電影通過各各方面分別表現了很多主題:開頭和逃生部分強調了環保的重要性,抗擊外星侵略和開心超人重獲能力表現了堅強和希望的無窮力量,而通過變形怪的失敗表現出了不要被名譽所迷倒,以及創新意識的必要,通過小心超人的恢復記憶表現出友誼的難能可貴,通過星星的這次危機告誡我們不要沉迷於網路。這些精神和教訓都在這部精彩的電影中告訴了我們,這也完美的詮釋了中國動畫電影自己獨有的一種風格和立意。
綜上所述,這部電影可以說幾乎是完美的,他是中國動畫電影的驕傲。他的效果,劇情,結構,情感,立意都是以往的中國動畫電影所無法觸及的。我希望中國的動畫電影都以這部電影為榜樣,做出真正的好的動畫電影。
5. 誰有類似洋蔥電影 這類帶諷刺社會喜劇電影就好 推薦點 是蠢貨電影別了類似布魯諾這類就算了
《讓子彈飛》《太陽照常升起》《陽光燦爛的日子》等不錯 《看上去很美》也挺棒的!或者說還可以看一下《老男孩》《贏家》等11度系列的
6. 如何評價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
電影結束時已是深夜。影院中的觀眾都不願離開,坐在椅子上聽著片尾曲「Try Everything」,隨著超強的節奏搖頭晃腦。我沉浸在相同的氣氛中,不斷回味著電影帶來的震撼。這部電影有近年來成功動畫的因素:《冰川時代》的搞笑,《馴龍高手》的成長,《超能陸戰隊》的治癒。但《瘋狂動物城》又如此不同。它在逗著孩子們大笑的同時,卻讓成年人沉思。短短兩個小時內,電影不但用完整的世界觀影射現實,還借著連續反轉的劇情挑戰觀眾的倫理觀,從而徹底顛覆了好萊塢動畫「傻白甜」的傳統套路。
單單靠那些好笑的動物,《瘋狂動物城》肯定能在票房上大有斬獲。但我更好奇的是,電影的內涵會給引發怎樣的辯論,以及這部電影會否成為當代文化的一個經典。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至少存在三重遞進的內涵,值得在觀影中留意。
1. 動物托邦
坦白來說,《瘋狂動物城》的譯名不算所有好萊塢電影中最差的。畢竟,還有《黃金三鏢客》、《刺激1995》、《美食總動員》等譯名界的奇葩墊底。但「瘋狂動物園」抹殺了英文名「Zootopia」中重要的隱含信息。在英文名中,「zoo」是動物園的意思,「topia」是希臘文中「地方」的詞根。這個希臘詞根經常出現在一個英文詞中:utopia,即「烏托邦」。因此,電影更准確的譯名應該是「動物托邦」。
動物托邦
作為「理想社會」的代名詞,「烏托邦」源於十六世紀英國學者托馬斯·摩爾的同名著作。在那本書中,摩爾虛構了一個擁有完美社會體制的小島,不但廢除私有制,而且實現了人人平等。在理想制度的保護下,小島上的居民充分享受自由。現實社會中的貧困與罪惡也不存在於這個小島。正當英國民眾對政壇紅人摩爾充滿希望時,他卻被好友亨利八世處決。
摩爾去世後,他的理想社會理念留存了下來。一批社會實踐者決定建立自己的烏托邦。英國商人羅伯特·歐文在美國建立了一個實驗性公社。然而,這個廢除了私有制的公社在兩年後失敗。如果考察公社的經濟基礎,它的失敗並不奇怪。兩年的時間里,公社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產出,主要依靠歐文自己的財產。這筆財富是歐文在英國的棉紡工廠賺來的。可以說,這個公社的經濟基礎正是烏托邦理念所反對的東西:工廠中的僱傭制、棉花地里的奴隸制、國際貿易中的殖民主義。公社的失敗在一開始就不可避免。
20世紀,「烏托邦」理想作為對資本的反擊,再次復活。蘇聯在國家層面上進行了一次更為宏大的社會實驗,用計劃經濟全面取代市場經濟。但也是在蘇聯的巔峰年代,反烏托邦理念抬頭。喬治·奧威爾創作的《動物農場》中,同樣用動物來寓言政治。領導革命的豬們掌握了權力。於是,原本朝著平等目標進發的動物農場衍生出新的等級。正如《動物農場》的預言,蘇聯的行政漸漸官僚化,經濟也一步步僵化。蘇聯最終解體。
《瘋狂動物園》中的「動物托邦」也是一個理想化的城市。所有動物不分種族的生活在一起,每個動物都能成為它想成為的樣子。但隨著劇情的進行,觀眾會發現「動物托邦」只是概念上的理想,遠非現實。「動物托邦」究竟是鼓勵性的「烏托邦」,還是諷刺性的「反烏托邦」,這是從電影名字開始就已經在探索的第一重內涵。
2. 成人愛童話
《瘋狂的動物園》並沒有停留在「烏托邦」這樣的抽象概念上。電影從一開始,就刻意影射現實。在最典型的一個橋段中,兔子急著到交通局查車牌號,交通局的辦事人員卻都是些行動遲緩的樹懶。小朋友們看到銀幕上的憨厚樹懶開心得哈哈大笑,但成人觀眾臉上全是苦笑:生活中拖沓的行政流程,大概比樹懶還要差勁。電影中的物種沖突,也對應美國當下的種族沖突。動物城中處處有物種偏見:兔子不適合做警察,狐狸都是騙子,食草動物軟弱,食肉動物殘暴…… 同樣,美國也存在嚴重的種族偏見,總統候選人的川普就毫不掩飾自己的種族主義態度。可以說,《瘋狂的動物園》是一則關於現實的寓言。
寓言號稱「成人的童話」,往往用比喻來描述社會和人性。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表面上是一個神怪故事,但內在同樣是一個寓言。猴王獨立而能幹,敢於大鬧天宮,推翻天庭秩序,經常被後世看做造反精神的一個體現。豬八戒不但懶惰怯懦,且貪於女色,象徵人性的弱點。寓言的間接比喻就像是留給讀者的一個小謎題,任由讀者自行發揮。就諷刺現實的目的來說,寓言更能網羅聽眾,其笑眯眯的諷刺效果反而好於直接抨擊。
但作為一則寓言,《瘋狂動物城》最想反對的,是寓言中常見的臉譜化解讀,比如獅子代表統治者、狐狸意味著狡猾。隨著劇情的發展,動物的真實性格總是背離對應的傳統臉譜。本應膽小的兔子卻勇敢熱血,本應狡猾的狐狸卻善良真誠。體形渺小的動物成了黑幫老大,體形碩大的動物卻是小馬仔。片中的大反派更是出人意表。用寓言來解讀現實,用反臉譜來反對種族主義,是電影的第二重深意。
3. 文化改變世界
在電影的最後,重歸和平的動物城舉行了一場演唱會。超級巨星羚羊在台上唱了一首「嘗試一切」(Try Everything)。這首歌正符合畫外音在說明的電影主題:每種動物都有缺陷,但這不應是物種間的鴻溝。想要跨越物種差異,唯一的辦法是努力嘗試,不放棄交流。伴隨著音樂,不同動物在舞台下攜手起舞。迪斯尼電影標志性的歡樂嘉年華氣氛終於在這場一夜狂歡中回歸。導演選擇了文化性的歌手來作為消弭裂痕的最終手段,看似牽強,實則已有先例。
1960年代,由於種族沖突、女權運動和越戰等問題,美國社會陷入分裂。正當大眾對前途感到迷茫時,披頭士樂隊的主唱約翰·列儂更是以和平主義代言人的身份,直接介入美國的主流文化。他的《給和平一個機會》被看做是反戰的聖歌。超過十萬的學生聚集在華盛頓,高聲齊唱: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們說給和平一個機會)
這次反戰運動讓尼克松政府壓力巨大,最終促成了美國從越南戰場的撤軍。列儂的歌無疑是民間運動的產物,但它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反戰運動,成為軟文化改變硬世界的一個案例。列儂的文化力量是借著現代的傳媒手段獲得的。《瘋狂動物城》中的羚羊,是動畫世界的列儂,代表了動物們跨越物種偏見的希望。
同樣,迪士尼在美國大選年推出一部寓言色彩濃烈的《瘋狂動物城》,用意並不簡單。現在的美國正如六十年代,面臨著嚴重的分裂危機。恐怖襲擊異化了阿拉伯裔族群,經濟衰退導致外來移民飽受攻訐。川普在大選中的囂張,更讓少數族裔感到惶恐。在這樣的環境下,抱著「種族融合」理念的《瘋狂動物園》走上銀屏,就像污濁中的一股清風。至於《瘋狂動物城》能否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文化圖騰,是我期待在未來解讀的第三重內涵。
7. 為什麼說《千與千尋》是諷刺動畫
現在近期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千與千尋》時隔十八年重歸大銀幕前,一時間許多觀眾選擇重溫經典,觀影後議論紛紛。
許多人將這部動漫電影歸納為成人向,認為作品所透露出的寓意僅有大人能夠理解。這里暫且不討論是否如此,但《千與千尋》確實以童話故事的形式暗喻了人之本性和社會現象,在充滿童趣的外表下實則為諷刺動畫。
下面就以電影中所出現的三處片段舉個例子。
1.成人難抵誘惑成為被慾望所吞噬的肥豬
最後闡明下自己的觀點,把《千與千尋》簡單地歸納為成人向作品我認為是過於片面的觀點。因為即便是孩子,也能在這段奇幻的冒險之旅中領悟到成長的真諦。相信故事中每個角色的成長與變化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8. 有哪些諷刺現實社會的動畫
我推薦一位反烏托邦式的鬼才導演:史提夫·卡茨(Steve Cutts),他是倫敦的一名自由藝術家,動畫、插畫雙棲,曾為可口可樂、百加得、豐田、銳步、索尼PSP、菲利普等諸多世界知名品牌製作動畫,揭露社會的丑惡是他作品的一貫作風,極具諷刺意味。
部動畫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准確地說,呈現了人對自然的破壞歷程:砍伐森林、污染環境、過度捕撈、城市化、工業化……在Steve眼中,人類的消費主義是醜陋的面具。正如他所說: 我的許多作品都聚焦於社會腐壞的碎屑。人類正棲身於消費主義的泡沫里,這深刻影響了我們與環境互動的方式。
你是否像我一樣迷失在這世界中?「Are You Lost in the World Like Me」2016
《你和我一樣在這個世界迷失了嗎?》是Steve Cutts繼《In The Cold Place》之後與美國電子音樂人Moby合作的又一部動畫,這部作品延續了一直以來的辛辣諷刺風格。
黑白手繪簡約畫風以映襯生命的質地,描述了一個個既好笑又殘酷的窘境與社會現象,智能手機為我們帶來便利,也徹底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由此所產生的各種社會現象讓「低頭族」這個主題更加無奈起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9. ,美國有個長篇動漫,主角是一家人,長的挺丑的,裡面有很多諷刺現實的內容,這動畫片很有名就是忘了叫什麼
是《辛普森一家》
《辛普森一家》是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的一部動畫情景喜劇,由馬特·格勒寧創作。該劇通過展現霍默、瑪琦、巴特、莉薩和瑪吉一家五口的生活,諷刺性地勾勒出了居住在美國心臟地帶人們的生活方式。該片從許多角度對美國的文化與社會、人的條件和電視本身進行了幽默的嘲諷。在4頻道的節目「100個最偉大的兒童節目」(2001)及「100部最偉大的卡通片」(2005)中,都名列榜首。另外在「100位最偉大的熒屏形象」中荷馬·辛普森也名列榜首。該片被許多評論家看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畫。時代雜志在2000年將之題名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