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中的3d動作技術

電影中的3d動作技術

發布時間:2022-10-28 11:58:50

① 3D技術大片的3D效果構成原理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景像是一種具有層次、深度的立體影像。一般我們所謂3D游戲或電影,實際上並非真正的3D;因為屏幕先天即是2D,並且拍攝電影也是使用單鏡頭的攝影機,所以就算用3D技術製作的動畫電影,輸出到顯示屏也是平面的,我們稱呼這種3D為「平面3D」。讓我們先做個簡單的實驗,首先伸出您的一根手指頭,並凝視這根手指,然後閉上右眼、張開左眼;再來張開右眼、閉上左眼,仔細觀察左、右眼所見是否有些不同?這個不同即為「視差(parallax)」。立體3D的技術即是要將這個「視差」持續在屏幕上表現出來。因此為使觀賞者得以觀看真正立體,每個眼睛所看到景物必須與另一眼稍有不同。事實上,這種不同讓我們的眼睛具有判斷事物的縱深感,也就是真正3D空間的Z軸,再來做一個實驗,我們先閉上一隻眼睛,拿起兩支鉛筆,試圖將這兩支鉛筆筆頭對接,我們會發現這樣做比較困難,因為單眼無法判斷縱深感,我們無法確定兩支筆的前後距離,此時如果你睜開雙眼會發現這樣做非常容易,因為兩眼的不同位置觀看事物可以判斷出縱深感,這樣Z軸的感覺就能體現出來了。 從上面的文字我們基本上知道了真正3D是怎樣形成的,說的簡單一些,就是我們的肉眼的左右眼睛看到的物體因為存在位置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們要體驗真正3D圖像就必須模擬出這個環境,就是要讓我們的眼鏡左右眼看到的內容不同。 如何來實現這樣的視覺環境呢,目前的方法有: 1、到電影院看3D立體電影。 他的原理是,在影片的製作過程是使用特殊的雙鏡頭(多鏡頭)攝影機進行影片的拍攝,每個鏡頭分別記錄了我們肉眼的左眼和右眼的圖像,然後在播放電影時也使用特殊的雙投影機,同時將左右圖像投影在銀幕上,這樣我們看到的圖像是一組兩幅影像疊在一起的疊影影像,當然這樣是不夠的,此時還要戴上特殊的「偏光鏡」,他的作用是將銀幕上重疊的兩組影像通過偏光鏡的偏光原理讓兩隻眼睛分別得到一組影像,這樣就達到了左右眼個看到一組不同的影像,我們就可以體驗真正的3D影像了,目前一些大的電影院和科技館都提供這類的電影(IMAX)體驗,大家可以購票去電影院感受一下。 2、使用3D立體液晶眼鏡。 3D液晶眼鏡通常被用在計算機上,可以通過這種眼鏡玩真正3D游戲和看3D電影,原理是通過軟體將原來的3D游戲分成2組不同角度的影像,通過3D液晶眼鏡看到不同的畫面,液晶眼鏡用一根電線連接到計算機(也有無線產品),由計算機通過軟體來控制液晶眼鏡鏡片的開合,配合通過特殊處理的畫面得到每個眼睛的不同畫面,比如首先左眼液晶眼鏡打開,右眼的鏡片閉合(其實就是變暗),此時畫面上顯示左眼看到的畫面,然後右眼的鏡片打開,左眼的鏡片閉合,同時畫面顯示有眼看到的內容,這樣左右鏡片不斷的交替開合,當然實際上這個過程是非常快速的,我們肉眼不能感覺到液晶眼鏡的開合,卻使我們的左右眼睛看到不同的畫面,這樣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了。 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在家裡看3D立體電影或游戲的好辦法,但它也有缺點,首先液晶眼鏡是通過交替關閉左右鏡片的方法,這樣必然產生畫面的閃爍,不穩定,另外對顯示器的要求很高,因為交替左右眼分開看的畫面要求在同一時間顯示的一幅畫面變成2副,這樣屏幕的刷新率比平時要高出一倍,也就是說,如果平時我們使用80Hz的屏幕刷新率,在使用液晶立體眼鏡時就要顯示器達到160Hz的刷新率,顯然這樣的要求對顯示器來說過於苛刻,就算最低要求的50Hz也要屏幕達到100Hz的頻率,看起來剛剛夠,但這樣的閃爍將非常嚴重,不能很舒服的觀看同時非常損傷眼睛。另一個問題是,液晶眼鏡的局限性很大,他只能通過計算機控制鏡片和顯示器的配合才能達到效果,但如果你的計算機是液晶屏幕(LCD)的話你只能放棄他了,另外也需要特殊的電影片源,並且液晶眼鏡是不能在影碟機(VCD或DVD)上使用,也不能在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和投影機上使用,因為他需要配合特殊的顯示頻率,這也是阻礙3D立體液晶眼鏡進入家庭的很大障礙。 3、使用紅藍眼鏡。 這種方式可能是現階段看立體電影成本最低也是門檻最低一種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使用「紅藍眼鏡」將左右眼睛看到的畫面分離出來,這種電影在電影後期製作的時候將左眼的影像和右眼的影像分別進行偏紅和偏藍的著色,也就是說一隻眼睛看到的影像色彩偏紅另一隻眼睛看到的影像偏藍,在播放電影時將這兩種不同偏色的影像重疊播放,觀看電影時戴上特製的「紅藍眼鏡」,一隻眼鏡紅色鏡片另一隻眼鏡藍色鏡片,通過不同的顏色過濾,比如透過紅色鏡片看到的影像會將電影中偏紅的影像過濾掉,反之另一隻眼睛通過藍色鏡片將藍色的影像過濾掉,這樣每隻眼睛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影像,達到觀看立體電影的目的了。 這種方式因為不需要特殊的播放裝置和特別製作的眼鏡,觀看的成本非常低,紅藍眼鏡我們都可以自己製作,而且不會受到播放設備的限制,可以在傳統電視機、投影儀、液晶電視等一切畫面設備都可以實現,還可以看靜止的圖像,因此適應面非常的廣,也被電影公司製作3D立體DVD影碟時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種方式首先改變了圖像的色彩,看到的畫面的顏色有很大的失真,其次由於迫使兩隻眼睛通過不同顏色的鏡片,觀看電影時對眼睛的刺激比較大,容易造成眼睛疲勞,這種方式也是前面提到的幾種方法中效果最差的,影像疊影會比較嚴重,因為紅藍鏡片無法完全過濾掉所有的色彩,效果不甚理想,但容易實現和普及。

② 電影院3D電影原理是什麼

3D電影就是立體電影,原理就是:

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

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

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2)電影中的3d動作技術擴展閱讀:

1、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2、而最早出現立體電影的是在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3、立體電影照片可應用到藝術人像寫真、個性婚紗攝影、時尚兒童攝影、寵物寶貝攝影、商業產品攝影、室內裝潢攝影、建築雕塑立體展示、旅遊風景攝影等等。

③ 關於電影中的3D技術

拍這種後期由電腦CG合成的鏡頭,是要考校演員的表演功底的,因為演員都是在綠幕或藍幕前表演,需要演員自己在腦中虛構出那個需要後期合成的東西(人、動物或其他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同時要與其進行互動,想一下,覺得似乎挺傻的,像一個瘋子和空氣說話一樣。

PS:綠幕藍幕都是拍攝特技鏡頭的背景幕布,演員在藍幕綠幕前表演,由攝影機拍攝下來,畫面在電腦中處理,摳掉背景的藍色或綠色,換上其他背景。
藍色是人類皮膚的補色,用藍幕作背景應該是最容易實現摳象的, 近年來特技拍攝更多採用綠幕,也許是綠幕使用的熒光綠色在電腦系統中更容易與前景分離,同時這種顏色較為明亮,不易產生黑邊。
在亞洲,一般使用藍幕,而在歐洲,一般使用綠幕。主要是因為歐洲人藍眼睛的居多,使用藍幕的話,後期摳像容易把演員的眼珠摳掉
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電視劇西遊記里孫悟空騰雲駕霧的鏡頭,就是在藍幕前拍攝的,再經過處理換成天空的背景。當然現在的技術要成熟得多,看起來也就沒有那麼「假」。現在好萊塢有些電影,已經實現了全部在綠幕前拍攝,完全不用真實背景。

④ 3D電影是什麼樣的一種技術

3D電影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⑤ 3D電影是如何拍攝和製作出來的

《阿凡達》採用3D技術,將電影屏幕變成了一個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門。

在看3D電影時,我們不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運動,還能夠看到離我們而去或者向我們而來的動作。3D電影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已經過大腦處理。因為兩隻眼睛位置的區別,每隻眼睛看到的圖像都有細微的不同。大腦會將這些圖像處理成立體視覺,讓我們能夠分辨出距離感。3D電影原理就是如此———讓兩隻眼睛分別接收到不同的圖像,剩下的就讓大腦自動完成吧。

最常見的電影3D效果,是用「光分技術」來實現的。它依賴於偏振光和濾光片,讓每隻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濾掉另一部分。在上世紀拍攝3D電影時,人們會在一個鏡頭前加一塊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讓水平方向振動的光透過;另一個鏡頭前加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將這兩個鏡頭並列,之間的距離和人眼之間距離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拍攝了。在播放時,讓觀眾戴上帶有偏振片的眼鏡,偏振方向和攝像機偏振片的方向相同。這樣,左眼的眼鏡就會完全濾掉右側攝像機拍攝的畫面,而右眼的眼鏡則濾掉左側攝像機的畫面。這種3D電影要求觀眾必須坐得筆直。

後來,利普頓改良了這種技術,造就了RealD 3D。它的偏振光振動方向在一個圓周上旋轉,再加上傳統電影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想怎麼歪著看電影都行。現在,RealD 3D已經成為了使用最廣泛的3D電影技術。

光分技術是被動式的3D電影技術。也就是說,它不需要控制眼鏡。色分技術也是這樣。可能有些人還會對上世紀80年代的立體電影記憶猶新———它的兩片眼鏡片顏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鏡的話,這種電影投影出來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畫冊。戴上濾光眼鏡之後,眼前就能出現色彩鮮艷的立體場景。它最大的弱點是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已經淡出電影製作領域了。直到2007 年,Dolby公司開發出Dolby 3D系統,色分技術才重新熱起來。藉助放在放映機前的濾光片將投影機射出的光線分成紅綠藍三原色光,並分別投影到屏幕上。通過濾光眼鏡來分別接收這些光譜的高頻部分和低頻部分,同樣可以實現立體效果。該技術比傳統色分技術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機裝上濾光片就可以放映3D電影,而取下濾光片,還可以放映傳統電影。《阿凡達》首映禮上,採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只要讓兩隻眼睛看到的圖像精確的不同,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立體的世界。所以主動式3D電影技術採用了另一種思路———控制眼鏡的透光,讓每隻眼睛看到其中一半的畫面。只要鏡片變黑的程序與顯示畫面同步,就能構成立體視覺。現在顯卡大廠Nvidia已經在家用電腦上提供了這種產品,有些電影院也開始使用這種技術。但是它的成本較高。

目前的3D電影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至於哪種技術最後會成為主流,已經早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另一個問題了。

3D電影並非電影技術發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銀幕」IMAX屏的可視面積比普通電影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過多種技術革新來保證在大屏幕上依然能獲得清晰良好的視覺效果,更容易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經過30年的發展之後,IMAX屏幕開始成為人們觀影的重要標准。這也是許多文章鼓勵大家去看3D+IMAX《阿凡達》的原因。

⑥ 3D電影技術和3D特效技術在影視劇中的應用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影視特效技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2&zdhhr-11y04r-1452510553282713660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ystxcoursemobilecheck/?zdhhr-11y04r-1452510553282713660

在「影視特效技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⑦ 據說卡梅隆的3D大作《阿凡達》是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什麼是3D技術求詳解。

說它是里程碑主要指的是技術方面,阿凡達使用了一些電影上第一次使用的技術,3D技術籠統的說的就是看到的東西是立體的(即3D效果),不像普通的電影那樣是平面的,需要在電影院里帶上特製的眼鏡才能看

⑧ 在電影《阿凡達》中有什麼特效

近年3D電影雖然大行其道,但詹姆斯這次所拍的3D《阿凡達》片,卻為3D技術帶來歷史性的突破。我們看到的花鴉三維影動研究室的捕捉虛擬合成扣像技術在這里被詹姆斯加以提升,當演員穿上有節點的衣服後,我們可以適時捕捉到逼真的動畫。詹姆斯手持3D攝影機拍攝主角穿上動作感應緊身衣的一舉一動時,現場即可在電腦上看到主角變身成藍皮膚的Na'vi在特技森林場景中演戲的畫面。這個實時觀看3D拍攝效果的技術是史無前例的,同時詹姆斯還在實景中拍攝,令觀眾難分真假。
雖然主角是藍色外星人,但所有演出均是演員的努力而不是只為角色配音。演員除了親身上陣打鬥外,片中他們經常與飛天野獸作伴,並騎著它們到處飛,原來演員也要騎在類似野獸體形的物體上來演繹,所以他們必須學習「真騎野獸」,怎樣移動及平衡身體,並要掐算好時間配合同樣轉動的3D背景。演員穿上感官緊身衣,戴上吊著一個微型攝影機的頭套。

⑨ 3D電影是怎麼實現的立體感是如何產生的

3D電影的拍攝不同於2D電影,它會模仿了我們的眼睛,使用兩台攝像機對同一個場景進行拍攝,我們就可以得到略有不同的兩段影片。接下來要做的便是讓我們兩隻眼睛分別接受這兩段影片。 電影屏幕就只有一張布,要讓兩隻眼睛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要靠3D眼鏡了。我們平時看見一個物體是因為光進入了我們眼睛,我們而能分辨出光有不同顏色,因此最初的3D眼鏡的左右鏡片分別是紅色和藍色,電影拍攝時也使用不同顏色的鏡頭,因此兩段影片顏色有所不同,然後它們就可以分別透過3D眼鏡的鏡片進入我們的眼中,最後再經過大腦合成一幅讓我們產生立體感的3D影 片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中的3d動作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免費科幻電影推薦 瀏覽:37
韓國電影身材的面試 瀏覽:442
手機下載電視電影視頻 瀏覽:235
金星談泰國拍電影是哪一期 瀏覽:554
日本帶寺的電影 瀏覽:600
美人韓國版電影在線 瀏覽:173
戛納電影節影後造型 瀏覽:795
2018愛情電影台詞截圖 瀏覽:348
西安電影院2017 瀏覽:141
街頭攤位韓國電影 瀏覽:423
2017哪買電影票便宜 瀏覽:234
白堊記恐龍電影動漫 瀏覽:491
2020年海南三亞電影節嘉賓 瀏覽:938
好看的電影推薦歐美的 瀏覽:30
第11屆青年電影節劇本 瀏覽:408
和美國禁忌電影相近有哪些 瀏覽:888
武俠電影2020推薦 瀏覽:371
韓國搞笑的r級電影 瀏覽:398
浙江鎮江橫店電影城 瀏覽:830
如何剪輯電影上抖音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