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動漫電影解析PPT

動漫電影解析PPT

發布時間:2022-11-21 01:36:56

❶ 動畫片的起源與發展(幻燈片的最好)急急急!!!

動畫的故事(也是所有電影的)開始於十七世紀阿塔納斯珂雪( Athanasius Kircher)發明的「魔術幻燈」,這個人是個耶穌會的教士。所謂「魔術幻燈」是個鐵箱,里頭擱盞燈,在箱的一邊開一小洞,洞上覆蓋透鏡。將一片繪有圖案的玻璃放在透鏡後面,經由燈光通過玻璃和透鏡,圖案會投射在牆上。魔術幻燈流傳到今天已經變成玩具,而且它的現代名字叫projector,投影機。魔術幻燈經過不斷改良,到了十七世紀末,由鍾和斯桑(Johannes Zahn)擴大裝置,把許多玻璃畫片放在旋轉盤上,出現在牆上的是一種運動的幻覺。18世紀末,魔術幻燈的靈趣在法國風行起來,戲法越變越多,因為燈光的關系,影子可以互溶,加上一些小道員,所以剛死的可怕的政治人物投射在一片白煙中、鏡子里、布或玻璃上,還會動,還有骷髏身,調整這些透鏡就可以弄得滿室陰氣森森鬼影幢幢。
早期偉大的動畫家是溫瑟麥凱。麥凱不是發明動畫的人,但卻是第一個注意到動畫的藝術潛能的人。他於1867年生於美國密西根,早年曾為馬戲團、通俗劇團畫海報,後來進入報社當記者和畫插畫,並成為知名的漫畫專欄畫家。他最著名的「小尼摩游夢土」(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首刊於1905年,其中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幽默的趣味表現、豐富的想像力和氣派的空間調度,樹立了作品的特殊風格。他從事動畫的緣由事出偶然,他的兒子把每個星期天連載漫畫剪下做成指翻書,這個游戲啟發了他。之前他也一定看過布雷克頓和科爾的動畫短片,1911年,麥凱做出生平第一部動畫影片,內容取自「小尼摩」漫畫中人物的逗趣動作,及其經歷的陸離怪事,他親手一格格著色,動畫從此有了顏色,五彩繽紛。此外,麥凱更擅長在平面動畫中營造三度空間的流暢動線,觀眾甚至以為他參照了真人演出的影片。後來,麥凱又完成了《蚊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a Masquito),除了表現角色動作外,還具備了故事的結構。
1914年,麥凱推出影史著名的代表作《恐龍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動式的情節,一開始恐龍葛蒂隨從麥凱指示,從洞穴中爬出向觀眾鞠躬,表演時頑皮地吃掉身邊的樹,麥凱像個馴獸師,鞭子一揮,葛蒂就按照命令表演,結束時,銀幕上還出現線畫的麥凱騎上其背,讓葛蒂載著慢慢走遠。
這部動畫史上的種子電影,用墨水和宣紙所畫的畫超過五千張,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畫,整體感流暢,時間換算精確,顯示了麥凱不凡的透視力。
麥凱不僅是一位表演藝人而以,他對戲劇效果的掌握也有充分的體認。在創造了《恐龍葛蒂》之後,他接著做了可稱為影史上第一部以動畫表現的紀錄片《路斯坦尼雅號之沉沒》(The Sinking of the Lusiitania)。他將當時悲劇性的新聞事件,在舞台上逐格呈現,特別是將船沉入海中,幾千人墜入海里,消失在波濤中的畫面,以動畫表現,讓觀眾十分震撼。為了重現當時的情景,他畫了將近25000張的素描,這在當時可說是創舉。
總言之,麥凱在發展多重角色的塑造,結合故事結構和通俗趣味,以及暗示三度空間的畫面美學風格上,他的努力不可忽視;同時,他也是第一個發展全動畫(Full Animation)(注七)觀念的人。而他以一個漫畫家專業的素養,為動畫開辟的路線,也預告了一個美式卡通時代的來臨。
在美國,由於布雷克頓和溫瑟麥凱的成功,動畫片廠也如同卡通動畫角色般的逐漸興起。1913年,第一間動畫公司在紐約設立,拉烏巴瑞(Raoul Barre)為他的動畫片釘子(pegs),發展了第一套固定繪畫的系統。J.R.布萊隨後跟進,改編泰迪羅斯福(Teddy Rosevel)的漫畫卡通,製作一系列《說謊上校》(Colonel Heeza Liar)的冒險故事。早期有許多卡通是由流行連環漫畫搬上螢幕,譬如《馬特和傑夫》、《瘋狂的貓》,原本就是觀眾喜愛的人物,現在動了起來,宛如真人,更增添其魅力。

❷ 我要做一個宮崎駿漫畫電影的PPT文件,怎樣可以做得更活潑更新穎呢

我在宮崎駿吧里幫過一位童鞋同樣的問題,我就在這復制粘貼了
一、介紹性的資料
1、宮崎駿映畫館
2、宮吧的大全 http://tieba..com/daquan?kw=%B9%AC%C6%E9%BF%A5
3、騰訊的專區
4、網路 網址就不貼了,我覺得網路不錯,內容很全。
二、圖片類資料
1、還是宮吧的 http://tieba..com/%B9%AC%C6%E9%BF%A5/tupian?fr=ala0
2、剛看到的帖子 http://tieba..com/p/1288112967
三、作品分析性的資料
這個不好找呀,因為很少有人會耐下心來寫上千字的文章來分析和評論宮老的作品。跟別說客觀科深入了。我推薦一本書和兩檔CCTV的節目
1、《與夢飛翔宮崎駿——動漫 夢想 還有往日的純真》
你在 超星讀書網 搜索這部書
這本書下載後只能由超星自己的閱讀器才能打開,樓主看完後就自己寫稿吧
2、鼎鼎大名的《第十放映室--尋找夢幻島-映像宮崎駿》
上集 http://tieba..com/f/shipin/p/7e264b2264873c2b125a9a14-1?kw=%B9%AC%C6%E9%BF%A5
下集 http://tieba..com/f/shipin/p/208a2137775ca3821669623e-1?kw=%B9%AC%C6%E9%BF%A5
3、這是本人的帖子了,嘿嘿
CCTV電視指南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
http://tieba..com/p/1250442455
好了,就這些了

❸ 電影解說PPT一般怎樣布局

電影解說PPT1般首頁先介紹電影的內容和梗概,然後再進行電影內部的細節和圖片安排,最後是感謝語

❹ 關於日本動漫的ppt

唱K小魚仙
故事內容
七海露芝亞是七個美人魚王國之一北太平洋國的公主。小時候遇到的一個在海中遇難的男孩並且用珍珠救過他,於是現在要要回自己的珍珠而來到人間。來到人間的露芝亞和偶然相遇的沖浪少年堂本海斗遭到了海中水怪的襲擊。原來海斗就是以前露西亞救過的男孩。對海斗懷著朦朧愛慕的露芝亞用珍珠的力量變身,手持麥克風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將水妖們打敗了。。。
北太平洋海域——粉紅真珠美人魚公主七海露芝亞(Lucia)
南大西洋海域——淺藍真珠美人魚公主寶生波音(Helon)
北大西洋海域——綠色真珠美人魚公主洞院麗奈(Rina)
南極海海域——紫色真珠美人魚公主加琳可伶(或者香蓮)(Karen)
北極海海域 ——藍色真珠美人魚公主加琳諾愛兒(Noel)
南太平洋海域——黃色真珠美人魚公主夏美可可(Coco)
印度洋海域(前)——橙色真珠美人魚公主織本沙羅(Sara)
印度洋海域(後)——橙色真珠美人魚公主織本星羅(Seira)
姓名:七海露芝亞(七海露亞,七海露西亞)
英文名:Luchia
身份: 北太平洋粉紅珍珠人魚公主
身高:156cm
生日:1989年7月3日星期一
星座:巨蟹座
血型:O型
所屬海洋:北太平洋
愛好:唱歌
專長:製作串珠飾物
喜歡的科目:家政科
討厭的科目:數學科
喜歡的顏色:粉紅色
喜歡的花:大波斯菊
喜歡的食物:蝦
變身口號:粉紅珍珠歌聲
討厭的食物:葡萄乾
喜歡的男孩類型:保護型
喜歡的人:堂本海斗
日版聲優:中田あすみ
中版聲優:桃宮甜西子
個人專歌:~MOTHER SYMPHONY~、~Splash Dream~~戀はなんだろう~ LEGEND OF MERMAID、
姓名:堂本海斗英文名:Kaito
身份:彭達拉莎族次子,海都的弟弟
身高:172cm
生日:1989年11月21日
星座:天蠍座
血型:B型
愛好:滑浪
專長:滑浪
喜歡的科目:體育,數學
討厭的科目:社會科
喜歡的顏色:藍色
喜歡的食物:燉肉
討厭的食物:青椒
喜歡的女孩類型:坦率型
喜歡的女孩:七海露芝亞
日版聲優:岸尾大輔
簡介:原處第一部時,堂本海斗不知道七海露芝亞原來是一條人魚,所以一直對七海露芝亞的人魚型發生了愛的變化,但是由於七海露芝亞的人魚形態沒有在海上出現,對在陸地的七海露芝亞產生了好感,她好像人魚形態的七海露芝亞,所以喜歡她,但由於與海都之戰是,海斗發現原來露芝亞是他回憶的那條人魚,最後兩人彼此相愛,但因為第二部的海斗遇見米迦勒,封印了自己的記憶,所以遇見了美嘉留,忘記了七海露芝亞,但好景長長,最終恢復記憶,用愛打倒了米迦勒,美嘉留重生,從此海斗與露芝亞兩人相親相愛~~~~
姓名:寶生波音波音 萌女
英文名:Hanon
身份: 南大西洋淺藍珍珠人魚公主
身高:152cm
生日:1989年5月24日星期三
星座:雙子座
血型:B型
所屬海洋:南大西洋國
愛好:購物
專長:化妝
喜歡的科目:國語
討厭的科目:體育
喜歡的顏色:淺藍色
喜歡的花:櫻花
喜歡的食物:芝士蛋糕
討厭的食物:納豆
喜歡的男孩類型:成熟型
喜歡的人:海月太郎老師(先,第一部喜歡的)和白井渚(後,第二部喜歡的)
日版聲優:寺門仁美
個人專歌:~Ever Blue~、~水色の旋律~
姓名:白井渚
身份:(初中)一年級學生
身高:152cm
生日:1991年
喜歡的女孩:寶生波音
日版聲優:日下ちひろ
姓名:洞院麗奈(洞院麗娜)
英文名:Rina
身份: 北大西洋綠色珍珠人魚公主
身高:163cm
生日:1989年9月2日星期六
星座:處女座
血型:AB型
所屬海洋:北大西洋國
愛好:看書
專長:打掃和洗衣服
喜歡的科目:數學科
討厭的科目:沒有
喜歡的顏色:綠色
喜歡的花:百合
喜歡的食物:齋菜
討厭的食物:高級料理
喜歡的男孩類型:穩重型
喜歡的人:濱崎雅宏(第二部出現)
日版聲優:淺野まゆみ
個人專歌:~Piece of Love~、~Star Jewel~
姓名:濱崎雅宏
英文名:Masahiro
身份:濱崎財閥的貴公子,高中生(有錢人的兒子)
愛好:飆車和拳擊
專長:飆車和拳擊
喜歡的顏色:綠色
喜歡的女孩類型:成熟型
喜歡的女孩:洞院麗奈
日版聲優:古島清孝
名稱:加琳可伶(加琳香蓮、加琳卡蓮)
英文名:Karen
身份:南極海(南冰洋)紫色珍珠人魚公主,諾愛爾的孿生妹妹
海洋:南極海(南冰洋)
生日:1986年2月14日星期五
年齡:16
星座:水瓶座
所屬珍珠:紫色珍珠
變身口號:紫色珍珠歌聲
喜歡的男孩類型:善良型
喜歡的人:阿昴
日版聲優:小暮英麻
個人專歌:~オーロラの風に乘って~
起初不接受露西亞等人
因為以前的誤會,她認為因為莉娜的錯,她的姐姐諾愛兒被海都抓走,而莉娜卻獨自逃到人間去了。
在第26集時真正與七海露芝亞等人見面,並總在七海露芝亞等人遇到危險時從水妖手裡
救出了他們,並和她們成為了好朋友。
名稱:阿昴
身份:英國調查隊人員
喜歡的人:可伶
名稱:加琳諾愛爾 (加琳諾愛兒、加琳諾威爾)
英文名:Noel
日文名:ノエル
所屬海洋:北極海(北冰洋)
身份:北冰洋藍色珍珠人魚公主,可伶的孿生姐姐
生日:1986年2月13日 星期四
星座:水瓶座
所屬珍珠:藍色珍珠
愛好:看書、看偵探小說(第二部)
喜歡的顏色:藍色
血型:O型
高度:169cm
專長:唱歌 、偵探(很少成功)
喜歡的科目:音樂
討厭的科目:無
喜歡的花:薄荷
喜歡的食物:海藻
討厭的食物:無
喜歡的男孩類型:愛自己的人
喜歡的人:何楚堅
香港聲優: 謝潔貞
日本聲優: 永田亮子
個人專歌:Rainbownotes(中文稱:彩虹筆記)
一開始便被凱斗捉了的人魚公主諾愛兒
她是因為要救洞院莉娜,所以被捉。
她和可伶是一對孿生姐妹,但是因為自幼特殊的命運自小被分開在地球的兩端出生.
名稱:夏美可可(圖右)
英文名:CoCo
身份:南太平洋黃色人魚公主
年齡:17
珍珠:黃色珍珠
海洋:南太平洋
生日:1984年8月7日星期二出生
星座:獅子座
血型:A型
身高:169cm
喜歡的顏色:黃色
愛好:唱歌
專長:唱歌
喜歡的科目:美術
討厭的科目:無
喜歡的花:蘭花
討厭的食物:無
喜歡的男孩類型:跟自己投契的人
喜歡的人:梁峻銘(中國大陸)
日本聲優:新井裡美
名稱:織本星羅(圖左)
英文名:Seira
身份: 印度洋新橙色珍珠人魚公主,沙羅的後代,聖凱瑟琳的重生體
生日:2004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創世紀
海洋:印度洋
日版聲優:喜多村英梨
喜歡的人:天幕雨令
個人專歌:~Birth of love~、~Beautiful wish~
名稱:織本沙羅
英文名: Sara
身份: 印度洋橙色珍珠人魚公主,星羅的前一代
海洋:印度洋
生日:1981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星座:人馬座
喜歡的人:海月太郎,
日版聲優:植田佳奈
個人專歌:~Return to the Sea~
姓名:海月太郎
身份:音樂老師
喜歡的女孩類型:成熟型
喜歡的人:沙羅
姓名:海都
英文名:Gaito
身份:彭達拉莎族長子,水妖的首領,海斗的哥哥
喜歡的人:沙羅
日版聲優:岸尾大輔
姓名:希寶
英文名:Hippo
身份:封印之匙守護者,露芝亞的監督者
簡介:原本是一隻負責守護封印鎖匙的龍馬,但因為在看守時睡著,給沙羅有機可乘偷去封印鎖匙,放了海都出來,所以他就變為一隻企鵝來幫露芝亞她們收拾海都。但由於他留在人間的時間長,所以他的魔法有時亦會出現失效情況,變做一個美少年。
喜歡的人:由里
日版聲優:伊東みやこ
姓名:天城理人
身份:美嘉留的哥哥
日版聲優:水島大宙
姓名:天城美嘉留(天城米兒 天城美佳琉)
英文名:Mikaru
身份:天城理人的妹妹,海斗的救命恩人,跟第二部米加勒有關系
喜歡的男孩類型:保護型
喜歡的人;海斗
日版聲優:新谷良子
個人專歌:~明日が見えなくて~
姓名:米加勒
英文名:Mikeru
日版聲優:皆川純子
個人專歌:~翼を抱いて~
姓名:依敘露
喜歡的人:海都
絕招:水龍攻擊
姓名:艾莉露
喜歡的人:海都
專長:製作器材去攻擊敵人(但沒有一次成功)
姓名:瑪麗亞
喜歡的人:海都
絕招:使用冰塊攻擊
姓名:由里
喜歡的人:海都,希寶
絕技:彈奏鋼琴及放出高壓水柱
簡介:水妖成員之一,而年齡亦最小的一個,她有時在攻擊前會做准備。
在25集與希寶相遇,並漸漸喜歡上了他
姓名:詩詩 和 美美
英文名:Sheshe & Mimi
原身:燈籠魚
絕招:唱歌(但兩首歌必須兩人合唱,否則歌曲會對目標無效。)
日版聲優:土屋実紀、下屋則子
個人專歌:~暗のBAROQUE-バロック-~、~黑の協奏曲~concerto~~
姓名:Alala
日版聲優:倉田雅世
個人專歌:Star☆メロメロHeart
姓名:蘭花
日版聲優:小島めぐみ
個人專歌:~花と蝶のセレナーデ~
姓名:lady bat (蝙蝠女)
日版聲優:小林早苗
個人專歌:~暗黒の翼~
七海尼歌娜
北太平洋的人魚
她是露西亞在人類世界的姐姐
在人間開了一間珍珠澡堂
她是沒有珍珠的, 但是唱歌也很好聽呢

動漫電影《煙花》劇情分析

片中主人公及川奈砂的家庭對她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她覺得自己媽媽對婚姻感情太不慎重,所以對她的決定不能認可。作為家長來說就應該更加註意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無論是學校或生活等安排上不能對孩子過於武斷。還是應該多做溝通增進了解,避免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影響。畢竟孩子三觀在學生時代還在塑造過程中,如果錯誤的三觀定型後很難改過來,未來容易害人害己。當然有觀眾可能認為女主人公有點水性楊花,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愛情並沒有深刻的概念。所以片中女主人公找人一起私奔實際上不算愛情,只是找一個搭夥的小夥伴而已。遠走他鄉不在家人身邊找個可靠的人相伴也是人之常情,不用上升到綠茶勢利等道德層面。

也沒有太多感人的部分。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開放式的,但是之前講述的情節中的穿越有點無聊,畫質也不如《你的名字》。整體我感覺故事略微平淡狗血沒有太讓我感動的地方,只是結束時歌曲比較好聽。

故事告訴我們青春就像瞬間爆炸的煙花只有一次,所以有什麼夢想就去勇敢實現。煙花不用在意它是圓的還是扁的,青春也不用顧忌太多否則會留下遺憾。

❻ 介紹電影的ppt怎麼做

介紹電影的PPT其實還是挺好做的。就從你選擇的電影開始入手,拍攝電影的人員、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想法、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想法等等。只要把這些都寫上了,其實就差不多了

❼ 介紹一部電影的ppt怎麼做

可以從電影的創作背景、電影劇情介紹、演員、影評等幾方面展開,圖文並茂

❽ 動畫電影賞析角度

2002年,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這兩個耀眼的獎項全部頒給了一部動畫長片,出自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之手的《千與千尋》,2005年,宮崎駿本人也被授予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動畫片作為一種特殊的電影類型,伴隨著其低齡定位的固定印象常常被置於電影學術視角之外。10年前,宮崎駿以其作品動畫長片《幽靈公主》打破動畫界為兒童觀眾製作電視動畫短片的時代,紅遍亞洲電影院線;10年後,《千與千尋》以動畫這一類型片形式史無前例地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項;這足以留給我們許多思考:顯然動畫片作為電影的特殊類型之一,看似單薄的畫面、出自畫筆或電腦軟體的人物也能超出我們想像地成功承載導演試圖傳達的思想、成功傳遞人類特有的感情,動畫電影在票房與藝術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並逐漸走出淺薄單純的刻板印象,在審美與藝術價值上得到了承認。

一、具有分析意義的動畫電影及其美日兩大風格

根據動畫電影的表現風格與文化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全球動畫電影中執牛耳的美國與日本動畫電影是兩種具有明顯不同風格的流派。動畫電影的生成機制依賴於人在腦海中的想像與筆在白紙上的描繪,由於背離了傳統電影的真實本性,歷來以幼稚、簡單等刻板印象在各種電影學術視角的邊緣徘徊,這種印象的形成與沃爾特·迪斯尼及他的迪斯尼王國通過系列改編自世界童話的動畫電影在全球大眾通俗文化中產生的重要影響緊密相關。從1923年迪斯尼的第一部有真人參與的動畫電影《愛麗絲在卡通王國》開始,諸如《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經典動畫影片屢屢在全球取得票房成就,在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工作室出現之前,奧斯卡最佳卡通片獎項長期為迪斯尼所獨占。以迪斯尼為代表的美國好萊塢動畫生產線歷來以兒童為主要觀眾群,考慮到美國復雜的電影分級制度,動畫影片往往迴避時事主題與性主題等成年人才能理解的內容,以改編、創編經典童話故事為主,並且始終貫穿著好萊塢對電影技術的崇拜。如最新賣座電影《功夫熊貓》中,其導演與敘事力量已經完全為CG動畫造型所帶來的震撼所取代,製作商也坦言其生產路線就是製造「針對兒童的夢幻」,其終極目的是讓家長掏錢購票,領著孩子走入電影院享受一次娛樂。

與美國動畫電影具有的「兒童化」、「超級英雄」、「3D」等風格關鍵詞相比,日本動畫電影就有著更寬泛的路線。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在日本社會普及的動畫產業如今擁有非常廣泛的觀眾覆蓋面,如2007年日本本土電影票房排行中動畫電影就占據半壁江山,這些票房冠楚大多是具有各種不同目標觀眾與風格的本土動畫電影,特別是知名連載電視動畫的劇場版:如以兒童為觀看對象的《寵物小精靈》、《哆啦A夢》;還有講述清純戀愛內容的《秒速5厘米》等以少女為觀看對象;以及熱血格鬥主題的《海賊王》、偵探類《名偵探柯南》等以青少年為觀看對象;其次才是《美食總動員》這部皮克斯作品[1]。日本作為全球動漫大國,其總人口中視閱動漫的比率高達87%,居全球之冠,動漫產業成為其第三大產業[1];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動畫電影就開始了「輸出」之旅,而日本動畫電影在全球范圍內贏得廣泛關注與贊譽多要歸功於目前日本國內公認的動畫界三大權威:宮崎駿、押井守和大友克洋。這「三大權威」所製作的動畫電影以構思復雜、思想深邃、主題哲意為共同特徵,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大批擁躉,其中大部分是成年人。宮崎駿自《風之谷》後便在亞洲享有盛譽,2002年更是憑借《千與千尋》一舉贏得全世界矚目,其作品就此邁入全球關注的時代。押井守則是以根據日本科幻漫畫教父士郎正宗的漫畫原著改編製作的《攻殼機動隊》電視動畫片與動畫電影成名,在全球范圍尤其是美國產生了強烈反響,2004年製作的《攻殼機動隊》第二部劇場版《Innocent》在戛納電影節上展播,2008年以《空中殺手》與宮崎駿一齊角逐威尼斯電影節。而大友克洋早在1988年就以由自身創作的連載漫畫《阿基拉》改編的同名動畫電影驚艷於西方世界,這部承前啟後的作品甚至深刻影響了整個西方的科幻電影思想[2],2004年他製作的《蒸汽男孩》也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展映,並成功在國際市場發行。雖然三人的作品風格各異,但目前從影片國際發行數量、所獲國際獎項這些標准來看公認宮崎駿是最有影響力與代表性的。

從電影分析的角度來說,電影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藝術作品,它可以衍生一個在敘事結構上以及視覺、音響上建立意義,並對觀眾產生特殊效應的文本[3]。雖然傳統電影分析的視角並未將動畫電影置於其中,電影藝術的論述著作中也常常僅將動畫作為一種影片類型寥寥簡介,但是以宮崎駿及其系列作品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具有顯著的美學特徵與導演風格痕跡,具有與商業電影對應的票房成果;在影片主題構思、創作水準、藝術效果、視聽音像、目標人群上都具有了超越迪斯尼經典改編童話動畫電影的高度;其進入國際市場的高品質作品以深沉的內容哲思與獨特的畫面風格獲得了觀眾與影評人的認可。如此2002年《千與千尋》才獲得了除柏林電影節大獎與香港金像獎以外,當年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紐約電影批評家協會最佳動畫片獎、波士頓電影批評家協會特別獎、第30屆Annie Awards長篇動畫片電影獎、導演獎、腳本獎、音樂獎、第9屆好萊塢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紐約電影批評家協會最佳動畫片獎、日本電影大獎導演獎動畫片電影獎等幾乎所有動畫電影評選的獎項[4]。這樣一部動畫電影能超越國界得到藝術與市場同時好評,為動畫電影這一常常被電影學術界忽略的類型具有放入電影思想與文化視域進行解析的價值做出了旁證。

二、日本動漫產業語境下的宮崎駿電影賞析

日本動漫產業市場除了數量繁雜眾多的印刷出版物,還包括動畫電影、動畫電視片和動畫音像(錄像帶、DVD)與周邊產品。在這個巨大的市場內產品內容無所不包,目前全日本有400多家動漫製作公司,科幻、靈異、偵探、戀愛、格鬥、人際關系、倫理批判、個人奮斗等各種題材與內容的動畫產品每天在這些公司中生產出來,其中也不乏暴力、血腥、尚武、頹廢、色情、肉體刺激等充滿負面內容的動畫作品。在這樣一個龐大蕪雜的環境內,靠觀眾以自身脆弱的感知與判斷在消費中來辨別動畫產品的良莠實在過於勉強,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宮崎駿、押井守和大友克洋這「三大權威」所代表的這部分深刻、人性化、富有哲思並激勵感悟的動畫電影作品才得以以標桿的位置豎起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旗幟。「動畫電影作品」與立足於短期收益的「動畫電影商品」是不同的,並不是說提倡只觀看欣賞權威導演的作品,但是對於日本動畫電影的消費與賞析,必須首先選擇在內容與思想上有品質與品位,其次是能傳遞出一定的導演通過世界觀、價值觀設定所欲表達的創作與人生理念的電影。

對於本文欲討論的日本動畫電影主要代表人物宮崎駿,其作品無論是美學視域還是導演的作者角色都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尤其是成立個人主創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後,其個人風格在所有作品中一貫延續,並且在這背後還能看到日本民族文化性格的輪廓。

1、「吉卜力」的作者印章

「電影作者論」的命名者、倡導者、實踐者是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主將「三劍客」之一的弗朗索瓦·特呂弗;電影作者角色的倡導與實踐意義始終限定在三個層面之上:通過編導合一賦予導演在影片視聽構成與總體風格的掌控權利;將文學研究中的作家作品論研究方式實踐進入電影評價,以導演作品的視角考察其電影;以導演作為劃分並指稱電影作品的方式,取代此前的主演明星或大製片廠的標示來勾勒電影現象與電影作品[5]。「電影作者論」與其說是一種理論,不如說是一種態度,導演在堅持藝術理想與平衡大眾口味之間取捨,持續培育自身的風格。

原作與編劇、編劇與導演在電影作品內容的理解上產生矛盾與沖突是十分常見的,製作人與投資方提出修改意見也常有發生,編導的沖突與磨合在動畫領域中主要表現在原作與腳本間、製片人與導演間。宮崎駿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創立之初推出的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就是根據小說家角野榮子的原作改編,因為影片加入魔女奇奇失去魔力的情節,曾被原作者認為有違展現魔女奇妙生活的作品精神而遭到強烈反對[2],雖然最後雙方做出了改編的妥協,但無疑原作者的意圖是導演意圖的干擾因素之一。或許是出於這一原因,宮崎駿創辦的吉卜力工作室至今只製作了《魔女宅急便》與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兩部由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其餘作品的原作、腳本、導演、人物設定、分鏡全由宮崎駿一人完成,配樂設計也是由合作數十年的老搭檔久石讓完成。吉卜力工作室的合作製片人德間康快、高田熏等人則是以有名的從不幹預導演的任何製作工作而與宮崎駿保持了長時間的合作關系。可以說在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真正實踐了「導演作者」的自覺意識。宮崎駿作品的主要題材與重復主題也是十分明顯的,以《風之谷》聞名於世的關注自然,批判戰爭與破壞的「環保教父」頭銜在其後的《幽靈公主》、《天空之城》中得到反復印證;每部影片中必然出現的「飛行」場景;每部影片必然出現風格細膩的水彩寫實風格自然景觀;絕大多數影片主角都是特定年齡段的青少年;絕大部分鏡頭由細致的手繪畫面製作…這些主題與表現上的特點已經形成導演本人的獨特烙印,成為宮崎駿的個人風格標志。

可以說,即使沒有任何真人明星演員,宮崎駿及其吉卜力動畫工作室通過系列動畫影片已經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宮崎駿世界」,打上了本人鮮明的藝術烙印,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吉卜力出品」甚至成為票房的保證,每部影片都是當年日本國內票房冠楚。即便是常被人忽視的動畫形態,只要打破「給兒童看」這個藩籬,導演也能實踐自己的藝術意圖,甚至由於人物、背景、色彩等畫面設定上的自由性還能更方便的以一以貫之的方式實踐導演個人的主題與風格追求。

2、寫意的美學追求

寫意本是與「工筆」相對的中國畫技法,強調以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從而表達作者的意境。簡言之,寫意是以看似簡單的筆觸體現出描繪對象的精髓。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畫面線條都十分簡單,無論是人物還是背景近景等,都是以手繪原圖為基礎製作出來的2D畫面,畫面立體感全部依賴色彩表現,主色調突出,色彩柔和豐富。但所有的宮崎駿電影都以流暢的視覺觀感與明亮的色彩成功傳達出影片的情緒,令觀看者腦海中久久留下那簡單卻純凈的意境。以任何美術研習者都能具備的技巧繪畫製作的電影如何給人們產生觀看的愉悅?這就是寫意的境界。

動畫藝術本身是綜合性的,它包括造型、動作、語言、繪畫和聲音等表現手段。這些手段又以不同的方式在動畫形象上集中表現,構成了獨特的審美價值[6]。宮崎駿的寫意手法就在於動畫形象的整體意境描繪上。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提出,一部繪畫作品打動觀眾的方式在於以畫布、色彩等物質事物達到一種平衡的形狀,從而組成一個蘊含著畫面要素的能動關系、充滿著張力與馳力的空間,即所謂的藝術作品的「幻象」[7]。借鑒這種分析畫作的觀點來分析宮崎駿電影中的畫面,即是以色調、角色造型、表情細節、背景設計等合力營造出整體的獨特「畫風」空間。比如《龍貓》中的大龍貓,以簡單的灰色調與毛邊橢圓造型,配上尖耳朵大嘴巴與富有變化的眼睛和鬍子,並添上與巨大身材不相稱的小爪子與尾巴這些細節,寥寥幾筆背後是深厚的畫風積累,成功塑造出具有毛茸茸質感又富有童趣的造型;龍貓出現的場景設計在臨近森林的農田中或者是樹上,以淺綠這種生動活潑的色調為主要背景,既有細膩得連經絡都畫出來的樹葉,又有以簡單化高光與明亮色彩背景化交代的農田,再加入幾束陽光投射的光線細節描繪,便將畫面襯托的生機勃勃。宮崎駿式「幻象」的營造在於對畫面傾注的充沛情感,以寫意的手法描繪角色,但是又利用畫面的每個細節同時向觀眾傳遞關於角色的情緒,因而成功營造出獨特的浪漫主義意境。

宮崎駿本人比較排斥電腦技術,他堅持在其製作的動畫電影中不使用任何電腦技術,看似簡單實則深厚的寫意意蘊才是他真正打動觀眾的美學理念。

3、民族文化的輪廓

同樣是「毛茸茸的巨大生物」,可以將龍貓這一角色與迪斯尼2001年製作的影片《怪獸公司》中的主角毛怪做個對比;皮克斯在設計表現「毛怪」這一主角時所採取的是全球最先進的3D技術,毛怪身上的絨毛多達300萬根以上,為了詳細表現出每根絨毛,並且在動作上同時表現出重力感與靈巧度,皮克斯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專門開發了一種用於建模設計的電腦軟體[8]。製作方花了巨大的代價試圖表現一隻「可以亂真」的怪獸,影片中以毛怪的動作為表現重點,解救小女孩阿布的情節安排緊湊令人印象深刻,但其角色性格與心理的刻畫反而略顯牽強。而輪廓化二維化的龍貓雖然沒有一句台詞,卻以鄉間森林中憨胖可愛的精靈形象留在了每個孩子的心中,「龍貓」一詞與「巨大柔軟憨胖精靈」建立起了意指鏈,影片播出後龍貓形象的毛絨玩具在整個亞洲大受歡迎,至今仍在生產。也許這兩位主角甚至這兩部動畫電影的審美差異折射出的也是東西方之間的審美差異,以漢文化圈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中歷來貫穿「天人合一」的理念,從觀看畫面時的視覺習慣到把握概念時的認知習慣,東方文化都傾向於從「整體」上著手,具有追求整體和諧的習慣;尤其是宮崎駿的美學理念向來在於以柔美舒緩的筆觸營造整體意境,以欲言又止的含蓄與意境美觸摸觀眾的心靈。而發軔自歐洲的西方文化則以「人物對立」的理念來統攝其世界觀,視覺習慣上關注主要部分,概念把握上關心結論,西方觀眾尤其是美國觀眾也更習慣接受主角在畫面中心不斷地行動、打鬥。

藝術無時無處不與主體、社會及其文化等深刻地聯系在一起,它總是某種社會文化類型的模型。文化在賦予一個民族以表達方式時,也賦予了該民族觀察這些藝術的眼光。在宮崎駿的所有作品中都深深浸潤著日本社會文化的審美特性與個性輪廓。

(1)日本社會與平民主角

在《菊與刀—日本文化的諸模式》中,本尼迪克特認為日本是一個強調團體與一致,以「恥感」為道德標準的社會,各自擁有固定的角色與責任、傾向合群低調的人群就像同質的汪洋。低調與寡言的日本人面臨著職業與家庭的角色責任,背負著社會既定的壓力。「中庸」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被完整移植到了日本社會,並在此之上置入「國家神道」的信仰核心,個人主義在這個社會是不被提倡的。在這種提倡團隊精神與社會規則的社會精神下,我們在以宮崎駿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中看不到天賦異稟的美國式超級英雄,片中的主角都是凡人,普通的中小學生少女少年,連魔女都是穿著灰袍自食其力(《魔女宅急便》),即便有位見義勇為的飛行員也是一頭豬(《紅豬》);嚴格來說他們根本不算英雄,他們只是通過戰勝生活與心靈的挫折重新找到自信,幫助了身邊的人也幫助了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導演在每部影片中並不僅是講一個故事,而是將故事中每個角色的性格、心理細細鋪陳開來,讓觀眾目睹著身邊的平凡人與普通孩子如何在成長的荊棘路中發生變化,找到自己的方向。「平民主角」源於社會文化性格對個人英雄的摒棄,給觀眾帶來的是心靈的貼近與更多的自我感觸。毫無疑問在觀感撼動性沖擊與心理撫慰式感觸間,宮崎駿所選擇的是後者。

(2)自然神靈與和而不同

日本社會的主要特點是多種宗教並存[9],與此對應的便是多神的觀念。多神觀念的源頭是日本原始宗教神道教,神道教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界諸神,日本各地可見的神道神社就多出於山嶽信仰而修建。敬畏山嶽、河流、森林等自然神靈雖然看起來與現代社會的開發背道而馳,但多神與自然神靈的觀念伴隨著人類學傳承而滲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龍貓》的創作就直接源於宮崎駿本人幼年聽過的傳說;而《千與千尋》的原片名為《千與千尋的神隱》,「神隱」就是日本文化中用來表示孩子突然不見或失蹤的說法,意為被神靈藏起來了;在宮崎駿的作品中,自然神靈的存在理所當然。

在對自然神靈的崇拜中目睹的是摧殘自然的現狀,被稱為「環保教父」的宮崎駿常常在影片中展現人類對信仰的漠視與大自然沉默的報復,也許不只是對於環境惡化現狀的危機感使然,導演更想從自然神靈與現代社會和諧存在的理想圖景中召喚那逝去的尊敬自然的崇敬之心。不論是《幽靈公主》中人類與森林生靈血淋淋的戰爭,還是《千與千尋》中各路神靈悠然自得的異世界,「和而不同」是導演在其所有作品中設定的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在這種世界中徜徉的觀眾也能回味起日本民族敬畏自然的時代。

(3)含蓄深遠的淡雅之美

「含蓄」可以說是概括以儒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美術、文學理念的關鍵詞之一。表現在影片的審美領域,即是「其中深意,欲說又止」的敘事方式,以及傳承自「物哀」情結的婉轉淡雅氣氛的營造。

宮崎駿動畫電影常常在120分鍾以上的時間里陳述一個完整的世界觀架構,並安排一段極其復雜的劇情,在人物關系與背景架構交代清楚後,影片便圍繞一個核心情節展開,但高潮的鋪陳舒緩,主題立意深遠,導演有意無意不交代徹底的一些細節為觀眾留下了無盡的回味與想像空間。如《幽靈公主》中著名的結尾台詞「一起,活下去」,又如《千與千尋》中帶著些許悵然的千尋離開異世界的腳步,再如《天空之城》中載著生機緩緩升空的大樹之城等等,沒有「從此幸福快樂」的結論讓人安下心來,這種欲說還休的敘事方式以及一些刻意的細節懸念交代,類似於繪畫中的「留白」技法,於空白處留出想像的空間,邁入這處空白的觀眾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導演的世界,這與好萊塢動畫電影的直白單調相比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物哀」則是由《源氏物語》在日本社會所開啟的一種審美意識,淡淡的哀傷,婉轉的情意自公元1世紀以來就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3],就連日本的國花櫻花也是充滿著繁茂枝頭轉瞬即逝的哀婉與悲傷,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也是以小說《古都》、《雪國》中物哀、風雅、幽玄這一獨特美感與日本文化的內在精神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浸潤在日本文化中的藝術家無不受到「物哀」情結的影響,宮崎駿的作品當然也不例外,即便具有充滿異域文化的場景設計,影片的情節內容等仍是十足的東方味。如《天空之城》中孤獨的機器人伴隨著大樹上的都市飛向太空,《幽靈公主》中為了各自生存註定要斗爭下去的雙方,《紅豬》中寧願變豬、常常留給吉娜期望與等待的波魯克等等情節的安排,充滿著無奈與感傷。而體現在人物關繫上,導演則常常描繪一種少年少女間的朦朧傾慕或嚮往之情,人物細膩的表情、目光移動與面紅向觀眾訴說著心中情愫,婉轉淡雅,甚至根本不曾言說過的情感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有力感染觀眾,以意蘊取勝。

三、結語

作為人類想像的產生物,動畫電影這一類型與傳統電影源起同步,目前不少優秀動畫電影都能以深刻的思想與意蘊在藝術與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時不少動畫電影導演還能以獨特的作者意識使動畫這一形式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客觀的立場與審美角度出發,在與傳統電影平等的視角下對動畫電影給予應有的關注與解析。有趣的是,隨著全球電影廣泛使用進而依賴CG技術,流行商業電影的畫面開始有了追求「以假亂真」境界的傾向,也許押井守曾預言過的「所有電影都將成為動畫」的時代真的並不遙遠

閱讀全文

與動漫電影解析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年中國印度電影產量 瀏覽:147
黃渤和一群美女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653
印度新上映的電影 瀏覽:415
日本電影kiss 瀏覽:573
有名的電影網站有哪些 瀏覽:265
沈陽3d電影院 瀏覽:134
芭比娃娃大全電影 瀏覽:152
電影美國類 瀏覽:712
電影中的血是什麼鐵 瀏覽:973
宇宙第一名著電影 瀏覽:75
獵鷹演員新電影叫什麼 瀏覽:822
日本電影父母毒打兒子 瀏覽:550
韓國電影虐待小孩的有哪些 瀏覽:787
2018上映的口碑電影 瀏覽:983
機器人小女孩電影大全 瀏覽:187
沉靜如海2017電影 瀏覽:799
成龍國際電影周第四屆完整版 瀏覽:850
美國電影紅色鞋 瀏覽:158
2016中國喪屍電影大全 瀏覽:439
60分鍾以上好看的日本電影愛情片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