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的3D電影兩個畫面是因為3D片源有上下格式或者左右格式,就是片源本來就是兩個畫面(上下或者左右),播放時需要用電視遙控器調整到3D模式,然後戴上3d專用眼鏡才能看到3D效果。
3D全息投影是一種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是一種無需配戴眼鏡的3D技術,觀眾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人物。這項技術在一些博物館應用較多。3S動漫正是以這種全新的事物改變著人們對那些傳統舞台的聲光電技術的審美。
(1)3d電影雙畫面擴展閱讀:
3d游戲:
3D游戲就是三維游戲,是在游戲中使用3D模型來製作人物、場景等物體。使玩家可以在游戲中體會到長寬高三種度量,讓玩家可以360度旋轉視角,從各個角度來進行游戲。這大大增加的游戲的自由度、趣味度及真實性。
目前3D游戲已經成為了時下最主流的游戲類型。當前也出現了一種2D+3D的偽3D,也被成為2.5D的技術,其實就是通過2D與3D技術的結合來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
但由於3D模型的面數及復雜程度等問題,3D游戲對於顯卡運算能力要求遠遠高於2D游戲。因此很多3D游戲都需要較高配置的獨立顯卡來完成流程精彩的3D游戲體驗。此外在畫面的精細度方面也較2D游戲有所欠缺。
❷ f6400播放3d電影時是雙畫面怎麼回事
您好:
觀看3D影片時是雙畫面效果,建議您:
1.再次核實3D格式,部分紅藍格式、雙色格式的視頻也是左右兩幅畫面,但三星3D電視不支持這種3D格式。
2.按智能觸摸遙控器的【更多】鍵,選擇【3D】,觀看左右格式的片源請選擇「左右人物肖像」的圖標。
3.按住3D眼鏡的電源鍵3-5秒,待電視屏幕提示成功配對後再佩戴眼鏡。
歡迎訪問三星關懷:
http://support.samsung.com.cn/app-cares
❸ 電視上的3D電影怎麼是左右兩個畫面
兩個屏幕說明現在是2D格式,要切換成3D, 3D設置,如果是上下兩個畫面,選擇上下格式,如果是左右兩個畫面,你選擇左右格式,然後帶上3D眼鏡平視就是立體電影了。
3D電影一般是上下格式或者左右格式,也就是片源本來就是兩個畫面( 上下或者左右) 。
(3)3d電影雙畫面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
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
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如在每架放影機前各裝一塊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
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
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屏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屏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參考鏈接:立體電影—網路
❹ 看3D電影為什麼是雙屏
雙屏是兩個攝像機在兩個不同角度拍攝的畫面 在電影院放映是兩個屏幕的內容重疊在一起 再帶上3D眼睛產生立體感 而電視上的3D電影不能重疊 所以是雙屏
❺ 怎樣觀看有兩個畫面的3D電影
要戴立體眼鏡看才看的到3d電影
你想在電腦上看3d電影,必須要是紅藍立體電影,就是兩個顏色的那種,帶紅藍立體眼鏡看,《阿凡達》是不是出過紅藍的我不知道,但電影院採用的是雙投影系統的偏振光立體電影,需要偏正光立體眼鏡才能觀看。我不知道你所說的兩個畫面是什麼意思,如果是兩個相同的畫面但是拍攝角度有點區別的,那應該就是雙投影的這種了。如果是這樣,你得把兩個畫面拆出來,有兩個投影機,一個投影機放一個畫面,投到金屬幕上,這樣會就會反射出兩束光線,然後佩戴偏振立體眼鏡使之成為平行光進入眼睛,然後大腦會幫你合成得到畫面。這么搞成本太高了。既然是兩束光,所以就不是顯示器能發出來的,普遍來說目前大家的電腦,只能觀看紅藍立體電影。偏振光的需要到電影院觀看。可能還有更高科技的顯示器,但是那些都已經不大眾了。
❻ 怎樣觀看有兩個畫面的3D電影
這個就是左右格式的3d電影,需要打開電視的3d開關才能正常觀看的,也就是說還必須硬體支持(3d電視機或3d顯示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