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介紹幾部哥特式動畫電影
僵屍新娘,自殺專賣店,亞當斯一家動畫版,鬼媽媽,科學怪狗,通靈男孩諾曼,聖誕夜驚魂,精靈旅社
『貳』 求哥特電影,越多越好
潘神的迷宮(有點小恐怖,不過電影那種壓抑的風格還是蠻哥特的呢,網上有的看)
剪刀手愛德華(內容還是哥特式的,不過故事發生的背景年代我不是很喜歡)
理發師陶德(絕對經典,相當的哥特啊。個人認為是蒂姆和德普組合最好的電影)
范海辛(不管是從內容,背景上講都是很棒的哥特)
愛麗絲漫遊仙境(應該是屬於哥特和魔幻之間的)
夜訪吸血鬼(不用說了吧,樓主要是哥特迷的話應該知道,經典)
斷頭谷(蒂姆和德普的電影,不過本人不大喜歡)
驚情四百年
死寂(恐怖電影,不過和哥特還是有點沾邊,在用人偶拍的恐怖片中應該算中上等級的)
以上都是真人電影
鬼媽媽(超贊)
骷髏新娘
聖誕夜驚魂
以上為動畫哥特電影
(所有列出的電影全都是個人自己認為相當不錯的電影,不僅是風格上存有哥特的藝術感,每部電影都是有自己的意義。)
望採納,謝謝。
『叄』 哥特風格的動畫電影
貓湯
文森特
恐怖玩具屋
扯線王子復仇記
聖誕夜驚魂
僵屍新娘
科學小怪蛋
科學乖狗
怪獸屋
精靈旅社
通靈男孩諾曼
自殺專賣店
鬼媽媽
生命之書
機械心
僵屍女兒
捷克驚魂夜
飛天巨桃歷險記
怕黑怪談錄
機器人9號
『肆』 求哥特風的動漫。
《潘多拉之心》我不太喜歡畫風
《黑執事》bl經典,個人認為第二季有點惡趣味
《薔薇少女》很老的作品,女主是哥特風格的玩偶
《伯爵與妖精》畫風不錯,挺少女的。
《hell
sing》也叫地獄之歌,有那麼點哥特,但是不濃,血腥哦,不喜勿入。
《哥特蘿莉事件簿》是破案的。
《吸血鬼騎士》少女動漫。
《tb》是吸血鬼的神作!!!也是比較老的作品,當時被譽為是「動畫不能」,但是還是給動畫了。。。。。
日漫哥特風挺多的,如果你還喜歡歐美動漫,推薦2部動畫電影。
《僵屍新娘》和《鬼媽媽》,望採納。
『伍』 關於哥特的所有電影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就拍出了一部名為《歷代的巫術》的影片。眾所周知,當時的電影剛剛誕生不久,還處在幼稚期,完整的有故事情節的影片還是鳳毛麟角,電影特技也是簡單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採用了紀錄片的形式,為我們在銀幕上復現了一些有關「巫術」的影像資料。說是紀錄片,但其中的鏡頭基本上是擺拍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倒更像是一部專題片。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電影藝術的表達領域里,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面元素第一次成為了電影的表現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電影。由於影片的主題過於超前,《歷代的巫術》遭禁映達數十年之久,到二戰以後才被解禁。值得玩味的是,歷史上的哥特民族可能也正是來自於瑞典所在的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相隔千年之後,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人類第一部哥特電影。
不過第一部有影響的哥特電影卻是來自德國,在《歷代的巫術》誕生一年之後,德國導演茂瑙拍攝了電影《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現在了大銀幕上。事實上,影片中的主人公正是那位愛爾蘭作家斯托克筆下的臭名昭著的德古拉伯爵,只是為了避免版權糾紛,茂瑙才給它改了個名字,不過此舉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影片上映後,版權方面就一直麻煩不斷,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塵埃落定的說法。不過,影片本身確實是非常成功,甫一上映就立刻引起了轟動,茂瑙也憑藉此片奠定了自己大師級導演的地位。《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也成為了人類電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影壇,正是表現主義電影處於統治地位的階段,而除了《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以外,另一部表現主義電影《泥人哥連》,也是一部很出色的哥特電影。只不過由於《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光芒過於耀眼,以致於《泥人哥連》幾乎都被人遺忘了。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巨大影響力很快波及到了大洋彼岸,此時正處於上升時期的好萊塢對有票房號召力的題材自然是來者不拒,1931年,美國導演勃朗寧便依照斯托克的原著小說原原本本的將吸血鬼德庫拉伯爵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這便是影片《吸血狂魔》。該片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哥特電影,上映後同樣是好評如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尤其是本片的主演貝拉·盧戈西,他所刻畫的吸血鬼形象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於在他死後多年,還有人堅信他本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吸血鬼。
方興未艾的哥特電影浪潮很快被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所打破,現實世界中的恐怖顯然比銀幕上的恐怖來得要可怕得多,在戰爭年代,人們在電影里需要的是心靈的慰藉、靈魂的撫慰,而不再是宣揚死亡、痛苦的哥特電影。
二戰以後,隨著經濟、社會的復甦,電影產業也逐漸回暖,而哥特電影也再一次被納入到了電影創作的軌道上。1958年,在德庫拉小說誕生的地方——英國,這位大名鼎鼎的吸血鬼伯爵又一次出現在了大銀幕上,這便是特雷西·菲舍爾所拍攝的影片《德古拉的噩夢》。該片塑造了一個嶄新的吸血鬼形象,從這部影片開始,吸血鬼開始擁有又長又尖的獠牙,只要一張開嘴就會露出來。而主演克里斯托弗·李出色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他五十來歲、高大英俊、兩鬢花白、舉止威嚴,神情兼具貴族的優雅和獸性,成為後來者模仿的樣板。可以說,《德庫拉的噩夢》奠定了至今為止哥特電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標准模式。
1959年,法國導演喬治斯·弗郎吉所拍攝的《無顏之眼》成為第一部沒有吸血鬼形象的經典哥特電影。這部採用了黑白影像的電影,攝影術運用精湛、畫面效果精緻、情節離奇恐怖,讓人過目難忘。特別是影片的詩意氛圍,賦予了哥特電影另一種全新的氣質,極大的豐富了哥特電影的表現手法。不過總的來說,從戰後一直到80年代,哥特電影還處於發展期,勢頭較弱,數量也不多,有影響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除了上面所提及的那幾部以外,就得算1979年赫爾佐格所翻拍的他的前輩茂瑙的那部成名作了。赫爾佐格號稱「德國四大導演」之一,輔之以克勞斯·金斯基的出色演繹,赫爾佐格版的《吸血鬼諾斯費拉杜》在50年後取得了不亞於茂瑙版的成功。
在整個80年代,值得一提的哥特電影得算1983年好萊塢出品的《慾望》。這部由托尼·斯科特導演、凱瑟琳·德納芙和蘇珊·薩蘭登主演的影片同樣以吸血鬼為題材,但在這部影片中,吸血鬼角色不再是男性的專利,而是把女性吸血鬼作為了主角。當然在此前的影片中,也出現過女性吸血鬼,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而這部影片則徹底突破了吸血鬼的既有形象,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優雅、迷人而又危險的女性吸血鬼的標准形象,也成為後來者模仿的標版,在此後的影片中所出現的女性吸血鬼角色,大多離不開《慾望》中所塑造的那個模式。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哥特電影不僅在歐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一個名叫蒂姆·波頓的導演找到了一個名叫強尼·戴普的演員,聯袂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作為一部當代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這部影片沒有吸血鬼,沒有巫術,也沒有宗教背景,但同樣編織出了一個黑色的、講述孤獨、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畫卷……天才的蒂姆·波頓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當下的時代背景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了一起,給哥特題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從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電影的題材范圍。蒂姆·波頓也藉此逐漸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哥特電影大師,他和強尼·戴普這一對黃金搭檔也配合得天衣無縫。1999年的《斷頭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結晶,這一次波頓開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術為題材,為我們描述出世紀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無窮的哥特哀歌。
《剪刀手愛德華》的成功堅定了好萊塢製片人們投資哥特電影的決心。1992年,大名鼎鼎的德庫拉伯爵終於再一次粉墨登場了。這一回,掌鏡的是好萊塢「教父」級導演科波拉。科波拉網羅了一大批好萊塢明星,大手筆的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橫亘數世紀的愛情故事,這就是電影《驚情四百年》。《驚情四百年》以好萊塢的方法徹底重構了德庫拉伯爵的故事,從而給流傳了幾百年的德庫拉傳說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影片大氣恢弘,特技眼花繚亂,加上好萊塢的宣傳攻勢,很快席捲了全球的電影市場。
90年代初的哥特電影浪潮並不僅止於此,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都開始對哥特題材感興趣。1994年,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振臂一呼,好萊塢三大帥哥便齊集麾下,為我們集體奉獻了另一部堪稱史詩的偉大哥特電影——《夜訪吸血鬼》。對一般影迷來說,《夜訪吸血鬼》最大的看點恐怕在於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聯袂演出了,但影片本身並不遜色,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吸血鬼題材的集大成者了。影片的時間跨度達數百年之久,而且地域也橫跨歐美兩大洲,向我們全景式的展現了一個與人類社會並存的吸血鬼世界,並別出心裁的以吸血鬼的視角描述出了它們自己的心路歷程。《夜訪吸血鬼》是如此的成功,以致於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吸血鬼的故事就此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在此後20、3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也不會有超過他們的同類型電影了。
在吸血鬼電影大獲成功的同時,另一部名為《烏鴉》的電影闖入了哥特影迷們的視野。相對於好萊塢主流大製作而言,《烏鴉》顯得更獨立、更另類、也更cult一些。這是一個有關靈魂轉世和復仇的愛倫·坡式的哥特故事,詭異的巫術氣質貫穿全片,影片的攝影、化妝等等細節也無一不滲透出哥特的氛圍,例如自始至終的陰暗場景,例如演員臉上塗抹的白色油彩……《烏鴉》對哥特文化淋漓盡致的詮釋甚至為它贏得了「哥特教科書」的美譽,對一個死忠的哥特影迷來說,只有《烏鴉》是最哥特的,也只有《烏鴉》足夠哥特。當然,《烏鴉》的成功也使其續集的拍攝很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它的三部續集只有1996年的《烏鴉2:天使之城》算得上是成功的,後面兩部《烏鴉3: 鴉魔戰士》和《烏鴉4: 邪惡祈禱》就能說是差強人意,一部不如一部了。
對哥特電影來說,1994年確實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除了《夜訪吸血鬼》和《烏鴉》以外,另一部哥特電影《人狼生死戀》也是在這一年首登大銀幕。本片是關於哥特題材中另一個經典形象——「人狼」的抗鼎之作。在影響力和藝術成就兩方面,《人狼生死戀》都超越了以往所有同類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人狼生死戀》的成功使人狼的形象真正成為人類電影藝術長廊中的一個典型形象——不過很顯然,相較於它的另一位「哥特兄弟」吸血鬼來說,人狼在電影世界裡的成功的確是有些姍姍來遲了。
除了好萊塢,1994年的義大利電影《魔誡墳場》同樣是哥特電影的傑出代表。這部影片在哥特文化中融入了義大利人所特有的幽默感,令人耳目一新。
隨著世紀末的到來,哥特電影的來勢依舊兇猛。在1999年,除了《斷頭谷》以外。另一部古裝哥特片《十三勇士》同樣值得稱道,這部影片以古代斯堪地納維亞文化為背景,洋溢著濃郁的異教色彩,加之改編於當地關於食人部族傳說的故事,從頭到尾都散發出一股濃郁的哥特風味。緊接著,2000年,著名的哥特影星強尼·戴普與老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合作,打造出了影片《第九道門》。該片以宗教內容為背景,直接講述了一個與上帝、撒旦有關的哥特故事,加之懸疑、驚悚的氣氛,倒是頗得昔日表現主義電影的精髓,與《泥人哥連》可謂是一脈相承。
時光進入21世紀,哥特電影已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一向以藝術氣息濃厚著稱的法國人也沒有放過哥特電影的創作。2001年,一部名為《狼族盟約》的法國電影讓全世界的哥特影迷都驚喜不已。該片以法國鄉間關於吃人巨獸的真實傳說為藍本,糅合了懸疑、巫術、驚悚、異域等多重色彩,精緻而又細膩的在銀幕上為我們還原了一個以哥特文化為背景的引人入勝的精彩故事。兩年之後的2003年,法國人則給哥特影迷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這一年,法國人製作出了一部出色的3D動畫片《蓋娜》。《蓋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廣泛影響力的哥特動畫長片,全片既吸收了好萊塢常用的科幻元素,又保留了法國人對哥特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影片中邪惡外星生命體的形象,妖魅、高貴、危險、黑暗,符合哥特文化中一貫的典型形象的特徵。在該片中,邪惡的外星生命以植物汁液為食,強迫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為其採集,實際上這里的植物汁液正應對著傳統哥特文化中的人類鮮血。此外,外星人的統治是通過巫師、祭祀對人們的精神控制來實現的,可以理解為是該片的創作者依託科幻背景對宗教內容的一次全新演繹,反映了創作者們對宗教傳統的獨特反思,而這種反思,正是承襲了哥特文化中的異教傳統。
時至今日,史詩性的哥特電影浪潮已經過去,但哥特電影的題材越來越廣泛,同時,哥特電影也開始向傳統的類型片靠攏,逐漸融合了其它傳統類型片的特點,使得觀眾們接受起來更加容易。2003年的美國影片《吸血鬼女王》就是個中代表。這是一部以經典吸血鬼題材為主題的電影,但在這部影片中,融合進了街頭文化、黑人文化的特色,吸血鬼也擺脫了以往白人男性貴族的身份設置,而是以黑人女性的面貌示人。全片節奏明快,音樂強勁,可以說,這是一個黑人街頭版的吸血鬼故事。此外,2003年的《黑夜傳說》和2004年的《范·海辛》則反映了哥特電影的最新發展趨勢。這兩部影片都結合了好萊塢慣用的動作片特點,極盡動作、打鬥之能事,如果去掉其中的哥特背景,則是不折不扣的動作片。而且,兩部影片都以哥特文化中最經典的兩大傳統形象——吸血鬼和人狼為主角,在銀幕上讓二者大打出手。《黑夜傳說》講述了人狼和吸血鬼相愛的哥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范·海辛》則以傳統的德庫拉故事為母題,把其中的吸血鬼剋星范·海辛博士直接變成了人狼,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陸』 可以推薦幾部類似鬼媽媽的哥特動畫電影嗎不要太恐怖的!
好像挺多。。
《蓋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廣泛影響力的哥特動畫長片,全片既吸收了好萊塢常用的科幻元素,又保留了法國人對哥特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影片中邪惡外星生命體的形象,妖魅、高貴、危險、黑暗,符合哥特文化中一貫的典型形象的特徵。
《僵屍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僵屍新娘》是一部由蒂姆·伯頓執導的動畫電影。整個故事富有想像力,可愛善良的僵屍新娘絕對讓你難以忘懷,也頗具有哥特風格。
《科學怪狗》是由迪士尼影業發行、蒂姆·波頓執導的影史首部IMAX 3D黑白定格動畫長片。
扯線王子復仇記
希伯倫國王突然駕崩,國家宣布戒嚴,所有城門已全被封鎖,任何人也不能進出。年少無知,入世未深的海爾王子繼承皇位,決定要為亡父報仇
聖誕夜驚魂 故事發生在陰暗灰冷的萬聖鎮,那裡住著各種各樣的鬼怪,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為每年一度的萬聖節作準備。瘦高個子的骷髏人——南瓜王子傑克深受怪物的愛戴,但是卻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的痛苦,他有著詩人般憂郁浪漫的情懷,渴望著不同於萬聖村邪惡的生活。
當傑克無意在樹林的深處發現了一些大樹,樹幹上雕刻著奇怪的門。他被其中一扇刻有聖誕樹的門深深吸引了,好奇之下,他打開了這扇神奇的門,結果一下子墜入到了另一個潔白的冰雪世界——聖誕鎮,鎮上明亮的燈光和斑斕的色彩使傑克驚奇不已,而鎮上那種歡樂的氣氛更讓傑克心馳神往。為了體會聖誕節,他綁架了聖誕老人,並按照聖誕節的規矩生產「禮物」。
《Vincent》最早問世在1982年,片長只有5分多鍾,是蒂姆·波頓在迪斯尼的早期作品,講的是一個叫Vincent的小男孩,幻想自己是一名著名的恐怖片演員,飾演將妻子活埋後不堪精神重負的兇手。
科學小怪蛋
故事發生在一個充滿科學狂人和邪惡發明家的世界裡,一個駝背的科學家助手,內向又不自信,還常常被人欺負。他一直夢想能出類拔萃,並贏得一年一度的「罪惡科學獎」。為此他經過努力研究,終於製造出了一個高大強壯的機器人,只不過完工後卻發現,這個成品與自己當初想像的相差甚遠…
通靈男孩諾曼
建立已三百年的懶洋洋小鎮遭到僵屍入侵,拯救小鎮的希望落到了小男孩諾曼(Norman)的身上,因為他擁有和死人對話的特異功能……
自殺專賣店
「太多人都死得不夠專業…伴…你知道嗎,在十五萬自殺的人當中,十三萬八千人都失敗了。這些人往往成了輪椅上的殘廢,肢體不全,而如果購買了我們的商品……我們提供的自殺方式是有保障的。如果不死就全額退款!買吧,買吧,您不會後悔這筆開銷的……就像我一直說的那樣,只用一次就死成,成就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
機器人9號
機器人9號,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科幻動畫電影。其導演為謝恩·艾克,由焦點電影公司出品,改編自導演的同名短篇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群小機械人在人類毀滅的世界中所發生的故事。
貓湯
把死亡、暴力用如此萌的手法表現出來 這就是「天真可愛與詭異之超現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