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薦幾部農村片電視劇
農村類型的電視劇有很多,比如《啊父老鄉親》、《二龍湖愛情故事》、《鄉村愛情10》、《紅高粱》、《老農民》、《初心》、《民兵葛二蛋》、《傻春》、《我的父親母親》等。
一、《啊父老鄉親》
《老農民》是由山東影視集團製作的農村題材電視劇,並由張新建、高滿堂聯合執導,陳寶國、馮遠征、牛莉、蔣欣等人主演。
該劇講述了由北方農村的一場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關注中國當代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精神世界6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
B. 關於農村題材的令人感動流淚的電影
我推薦的都是中國當代農村題材電影:
《暖》推薦
《那山那人那狗》
《天狗》
《美麗的大腳》
《孩子王》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說中國土地改革的,獲得了很多金雞獎、百花獎等等。
《天雲山傳奇》講知識青年下鄉,文化大革命
《喜盈門》喜劇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鄉音》
《老井》張藝謀演的
《黃土地》
《野山》
《九香》
《喜蓮》
《湘女瀟瀟》
《鳳凰琴》說農村教育事業的
C. 請介紹幾部農村題材的電影
鄉村愛情 《鄉村愛情》系列
《馬大帥》系列
《鄉村名流》
《人活一張臉》
《劉老根》系列
《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系列
《別拿豆包不當干糧》
《當家的女人》
《女人不是月亮》
《女人的村莊》
《聖水湖畔》
《天高地厚》
《暖春》
《暖冬》
《春草》
《鎮長》
《福貴》
《嫂子》
《阿霞》
《歡樂農家》
《幸福生活》
《種啥得啥》
《家事如天》
《東北一家人》
《希望的田野》
《夢醒五棵柳》
《都市外鄉人》
《黨員二楞媽》
《母親是條河》
《歡樂農家》
《福喜臨門》
《農民代表》
《花開花落》
《農家小院》
《稻花飄香的季節》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
《好大一片天》
《農家十二月》
《男兒本色》
《山坳里的庄戶人家》
《村官有話》
《闖關東》
《走西口》
《石榴花開》
《小姨多鶴》
《喜耕田的故事》
《正月里來是新年》
《文化站長》
《我的丑娘》
《插樹嶺》
《瓦廠地》
《太陽淚》
《柳樹屯 》
《綠野艷陽紅》
《籬笆女人和狗》
《古船女人和網》
《轆轤女人和井
D. 求幾部具有歐美鄉村氣息的經典老電影
⒌ 鄉村音樂(藍草音樂、搖擺樂不是搖滾)
一、鄉村音樂的誕生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20世紀20年代,有些電台為了迎合農村聽眾的口味,開始播放山區音樂,如芝加哥的"民族谷倉舞"(National Barn Dance)節目(1924),納什維爾的"老式大劇院"(Grand old Opry)節目(1925)等,很受歡迎。這種做法鼓勵了山區音樂的樂師去電台錄音,也激發了唱片公司去各地發現人才、錄制唱片。從此,山區音樂開始匯入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涌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組。
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他的歌唱從容、悠然,並且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真假聲來回轉換的山區民間唱法:"藍色的約得爾唱法"(blue yodel)。雖然他一生飽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鄉村音樂的執著。從1929年,到1933年羅傑斯共錄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剛錄完音的兩天後正值盛年的吉米·羅傑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著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余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二、西部搖擺
20世紀30年代,由於美國東南部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唱片銷量急劇下降,鄉村音樂只能通過大量的廣播節目而維持它的聽眾。此時出現了一種現象,原來的演唱組逐漸被個人演唱所替代。如羅伊·阿卡夫(Roy Acuff)、簡尼·奧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這時的焦點人物。在這種背景下,來自德克薩斯的鮑勃·韋爾斯(Bob Wills)在鄉村音樂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種來自鄉間的浪漫情歌)和搖擺樂的成分,創造了一種類似"大樂隊"陣容的西部搖擺(Westen Swing)風格。1933年,鮑勃·韋爾斯將這種集合了舞蹈節奏、提琴音色、大樂隊陣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風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場,從而使其獲得了"西部搖擺之王"的稱號。
三、 藍草音樂
20世紀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
藍草音樂的演唱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它的伴奏樂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獨具特色,有時還採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間樂器,傳統鄉村音樂沒有架子鼓的特點也在藍草音樂中得到了保留。藍草音樂的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160-330拍左右。
藍草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爵士樂的影響,常在器樂段落中出現比較華麗的即興獨奏。70年代,當其他鄉村音樂普遍採用電聲樂器時,他們仍採用傳統樂器演奏。著名的藍草音樂家和樂隊有:比爾·蒙魯(Bill Monroe,1911~ )領導的"藍草男孩"(Bluegrass Boys)樂隊、奧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約翰遜山脈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納什維爾藍草樂隊"(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納什維爾之聲
20世紀50年代,納什維爾成了鄉村音樂的集中營,著名的鄉村音樂家大部分都來自這里。因此,"納什維爾之聲"(Nashville Sound)也成了鄉村音樂的代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鄉村音樂雖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總的來說,它仍是一個地區性的樂種。由於戰爭的緣故加速了人口移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了更多的接觸,特別是很多南方農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東西部城市。於是,鄉村音樂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成為有全國影響的流行音樂形式,並被正式稱為鄉村音樂(在此之前鄉村音樂一直沒有具體的命名),有時也叫做鄉村和西部音樂(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鄉村音樂家對於把鄉村音樂帶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漢克·威廉姆斯。
漢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在風格上,他既不像東南部的和聲風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搖擺風格,他創造了一種抑鬱的但卻堅定的唱法。漢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鄉村音樂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羅傑斯,甚至還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開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沖擊流行音樂市場的歌曲,如《相思布魯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淚》(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騙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贏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威廉姆斯還在他的音樂中保留了一定的舊式宗教成分,製作了一些有力的傳統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於吸毒過量死在他汽車的後座上。與他同時代的鄉村歌手們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在鄉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許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社會的繁榮使得鄉村音樂得到了飛速發展。如:此時的"老式大劇院"廣播節目擁有了一千萬聽眾,"民族谷倉舞"節目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納什維爾之聲"也隨即開始遍布全國。
⒍ 新世紀音樂(NEW AGE)
New Age Music----新世紀音樂,也有譯作新紀母音樂的。關於她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
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音樂形式的出現不會早於70年代。那時候出版的牛津音樂詞典也沒有
New Age這個條目。60年代末期,德國一些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
即興表演方式,啟迪了許多新進音樂家運用更多元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己具
備了New Age的發展雛形。到了1973年,在舊金山一群素昧平生的音樂家在某個音樂節上相
會,這些人忽然發現雖然他們以前沒交流過,可是互相之間的音樂卻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
的音樂都是從冥思和心靈作為出發點而創作的,這種類型不同於以前的任何一種音樂,他們
把這種非流行、非古典、具實驗性質的樂風取名為New Age,它指的是一種「劃時代、新世
紀的音樂」。90年代的今天,New Age音樂呈現出了更多樣化的風貌。樂界已形成一股百家爭
鳴、各擁其妙的新勢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而是象
征著時代的演進、形而上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
在這里還有個小典故,New Age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寶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家
認為人類正進入寶瓶座時代,象徵了人類將從物質的追求過渡到自己內心的探索,雖然在物
質方面人類有人種、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等等的不同,但人類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共通點。
正因為這一點,所有人都是同宗同源的,平等的。正如Secret Garden的主創羅夫蘭(Loveland)
所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園。你可以在這里尋求慰籍。當你一個人靜下心來聆聽《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就會知道此言不虛了。
New Age 音樂時常在我們的周圍響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廣告開始用New Age 作為背景
音樂;很多電視片也傾向於用新世紀作為自己的結尾曲;各大商場也發現,用新世紀代替原
先的流行音效果更好。如果再仔細尋找的話,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音樂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小時候喜歡看趙忠祥解說的《動物世界》,而對這片子的開始曲總是念念不忘,直到長大了才
發現原來這就是正宗的新世紀,曲子名叫《Westay》,可以在《The Future Sound Of World》
這張專輯中找到。
粗聽上去,新世紀音樂介於古典樂和輕音樂之間,但新世紀更富於變幻,因為她並不是
單指一個類別而是指一個范疇,她包括了幾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徵著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
涵之改良的音樂。因此,你會發現能被稱為新世紀的音樂是如此豐富,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都
可能出現在音樂中,所有種類的樂器在此一視同仁,其中的人聲更是豐富,從歌唱家到土著
樂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就一般而言,新世紀還是有其特點的:
其一,新世紀音樂很少有強烈的節奏(但ENIGMA的音樂卻有很明顯的節奏),這點同饒
舌和搖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兩者幾乎通篇就是各種打擊樂,除了節奏還是節奏。對於新
世紀而言,有了節奏就可能受限制。
其二,新世紀的旋律感常常很少。這點不同於流行樂,流行樂需要優美易記的旋律,以
便於讓每個人都能唱。有時候聽了好幾遍某首新世紀樂曲,還是記不住她的旋律,這便是新
世紀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了。
其三,新世紀音樂總是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這會增加音樂的壓力,從而破
壞聆聽者的感覺。
其四,新世紀音樂的基礎是是合音與和諧音,她摒棄了爵士和搖滾的發聲方式,因為這
會帶來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感覺。
⒎ 古典流行樂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⒏ 民歌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ca>
回答者:┽神經末梢┾ - 經理 四級 3-11 12:00
藍草音樂
20 世紀 40 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
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最初,他是作為一種鄉村音樂繼續發展的同時能夠保存其純凈性的方法而存在著,後來藍草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自己風格與特點的流派,如果要說到藍草這個名詞的由來,那就要談到Bill Monroe,因為就是以他的樂隊(Bluegrass Boys)來命名的,其標准風格就是硬而快的節奏;高而密集的合聲;並且顯著地犟調樂器的作用。
這種音樂的與人的感覺是一種很精緻、純正、原汁原味的,很容易讓人辨視其類型,演唱(奏)者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最常使用的樂器有曼陀鈴(他擴大了藍草音樂的范圍),斑鳩琴、小提琴(在演奏鄉村音樂時英文名字叫fiddle)、曼陀林還有口琴等等等民間樂器,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 160-330 拍左右,精彩之處常常令人贊嘆不已。
代表人物吉米·馬丁
布魯斯
布魯斯是南北戰爭後,黑人民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節奏「布魯斯」(R&B)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的時候,它甚至還沒有名字。但這個詞才一出現,它就迅速廣泛地傳播開去。時至今日,R&B已經成了黑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盡管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區別於說唱樂(Rap)、靈魂樂(Soul)、都市歌(Urban)的音樂種類被特殊的聽眾和唱片界人士提及。布魯斯唱法代表人物:B·B 金(B·B King)、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貝茜·史密斯(Bessie Smith)
E. 央視六套曾經播放過的一個農村愛情喜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來自農村的男孩和一個城市裡的女孩相愛了,
鄉村婚禮
F. 為幫哥哥還債,供弟弟讀書,農村姑娘進城當保姆:80年代老電影
《黃山來的姑娘》是一部於1984年上映的老國產電影,第一個鏡頭是一個農村姑娘拎著一塊肉,著急忙慌地從老式樓梯上跑下來,一路趕到賣肉的櫃台,懇切地說稱少了一兩肉,鏡頭一轉,是一臉精明的女主人,用手提稱錙銖必較地驗稱著菜的斤兩。
挺戲劇化的開頭,塑造了一個農村與城市、僱主與保姆的對立,有點臉譜化的老套,以為會是個有時代印記的「階層壓迫」的故事,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卻很驚喜,從黃山去北京做保姆的玲玲, 代表了在初步開放的80年代中,鄉村對城市的試探與融入,在見證城市飛速發展的同時,還有鄉村經濟的蘇醒與崛起。
電影至始至終,都沒有農村的實景部分,導演的設計十分巧妙,以暗寫明的春秋手法,農村的一系列變化,通過保姆玲玲的家信、以及同鄉的攀談中逐層表現。作為電影主語的「黃山」,最終定格在玲玲與城市女孩星星共同歸鄉的展望上: 「到時候農村和城市都一樣了,到處是高樓大廈、電燈電話……」
電影有個鏡頭是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傳來,一個穿牛仔褲、燙卷發的「時髦」青年載著女友,騎著摩托車親親熱熱的經過,背景是紅白色的無軌電車以及自行車,玲玲很新奇地駐足觀望,眼中閃著驚訝、新鮮、好笑又難以接受的光芒。
這份復雜的情緒表達非常細致真實,從保守的農村走入繁華的城市,局促不安的同時還有一份「本份」的自知,時代更迭,城市和鄉村依舊存在難以融合的落差,放在今天,一個農村姑娘初站在摩天大樓之下,也會有這種未見過世面的無所適從。
不過電影並非在製造這種對立,而是通過玲玲的幫工生活,走入城市最為真實的煙火氣里,呈現出復雜豐富的人性,有自私市儈的小市民,有熱心相助的街坊;有知識分子的認真自律,還有老幹部家庭的平等互愛。在立體的城市影像中,展現出玲玲的自尊自愛以及人與人間流動的溫情。
玲玲一共服務過三個家庭,這三個家庭也是八十年代北京市民階層的一個縮影。 第一家齊家,家庭成員是齊母、在國外出差的齊父、哥哥大力和妹妹小娟。這家人工作於國企,居住的是帶有電梯的高層。
第二家柳家,家庭成員是產婦紅榮、嬰兒以及未曾謀露面的丈夫。這是一個典型的工人家庭,居住的是熱鬧、逼仄的胡同大院;第三家周家,老爺子是退休老幹部,老太太知名書法家,還有個高中畢業醉心考歌舞團的孫女星星,住寬敞的四合院。
三個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時代的一個切面。同時玲玲在三個家庭里的境況,亦是一個慢慢融入、感受到關愛的過程。
一、第一任僱主齊家,加深了玲玲對城市的隔閡
齊母與小娟對玲玲的態度,是高高在上傲慢。齊母總是懷疑玲玲手腳不幹凈,更談不上對她人格上的尊重。中午吃飯,大力將一顆雞蛋夾給玲玲,齊母迅速地截下,並把雞蛋送入女兒小娟的碗里,說:「玲玲不愛吃雞蛋,她在鄉下早吃膩了。」體面的外表下,卻對勞動者心存鄙夷,諷刺的是如齊母這樣的人,現在仍舊存在。
小娟對玲玲頤指氣使,在玲玲放過衣服的床上噴香水,要求玲玲幫她按摩,同時還控訴歷任保姆的「劣跡」。玲玲試穿她的馬甲,小娟讓玲玲立刻將馬甲洗了,沒好氣地說: 「農村姑娘就要有農村姑娘的樣子,不要打扮。」
盡管僱主對玲玲百般刁難,但為了掙錢她消化了這份委屈。直到有一回小娟的毛衣「丟了」,齊母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將她的行李翻了個底朝天。後來發現是落在單位了,齊母叮囑小娟不要告訴玲玲。
純朴又倔強的玲玲花了快一個月工資買了件新毛衣給小娟,說自己洗的丟了她需要負責,但她毅然決定辭職,就在她出門的時候,聽到小娟腹痛難耐痛苦地在床上呻吟,這個善良的姑娘二話不說,背起小娟就往醫院趕去,幸虧送治及時,小娟才脫離了危險。
手術後的小娟滿心愧疚,坦白她的毛衣沒有丟,讓玲玲不要走,玲玲第一次體會到城裡人對她的真誠,還有工作帶給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誣賴觸碰到她的底線,她答應等小娟康復再走。
作為80年代從農村走入城市務工的保姆,在當時人口流動尚未解凍的背景下,不啻於是第一批出來闖盪的冒險者。城裡人與農村人其實都在相互的想像壁壘中,互相都給對方貼了標簽。
玲玲這樣的人,正是將兩個不相交的對立面相互融合的存在。齊家母女印證了玲玲想像中城市人的不近人情,而她們亦先入為主地給玲玲貼上缺乏教養的標簽, 玲玲與第一個家庭的磨合,其實也是農村與城市的磨合,玲玲與小娟的和解,穿透的是城市第一層堅硬的外殼:偏見。
二、第二任僱主柳家,是玲玲對城市多面的認知
紅榮條件並不寬裕,住在胡同大院一個小間里,丈夫工作未歸,她咬牙請了玲玲來照顧月子。紅榮和丈夫都是工人,平時都喜歡文學,因志趣相投而結合。丈夫的文章被一家雜志社青睞,聘請他去工作。從車間工人到雜志編輯,紅榮很為丈夫自豪,和玲玲說起「柳大哥」,一臉幸福溢於言表。
為了省錢,整個月子里,紅榮就吃了一隻雞,還捨不得地說「等柳大哥回來一起吃」,玲玲實在看不下,將雞燉了「強硬」地讓她喝湯。
轉眼孩子滿月,丈夫仍未歸,還斷了生活費,捉襟見肘的紅榮已付不起玲玲的保姆費,心事重重地去找丈夫。深夜歸來,紅榮看玲玲和衣等睡著,替玲玲脫了鞋蓋上被子。她將細心珍藏的定情手帕燒了,伏在書桌上低聲啜泣。
玲玲明白了紅榮的處境,介紹她來工作的同鄉大媽給她另找了戶人家,正好玲玲家裡催促要錢,那戶人家出錢比紅榮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願離開拮據困難的紅榮,情願在休息日再去做一份工賺錢。
紅榮知道了玲玲家裡缺錢,讓玲玲另找工作,她將自己的毛衣送給玲玲,感激她這段時間的照顧,兩個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擁而泣。 繁華摩登的北京城,有許多像紅榮一樣艱難生存的底層群體,城市並非遙不可及的盛氣凌人,它有落定到地面的煙火氣,有悲歡離合、有人生疾苦。
最令人感動的,是紅榮背著孩子上班後,本就缺錢的玲玲買下一隻雞燉好在爐子上才離去。紅榮下班看著那鍋雞湯,溫暖到淚流滿面。 紅榮的溫柔隱忍,玲玲的情深意重,有著那個年代的人特有的「傻氣」,胡同里街坊鄰居們的互助互愛,也讓人看到冰冷的城市表象下,沉澱在市井生活里的「中國式的溫情」。
三、第三任僱主周家,帶給玲玲精神層面的升華
周爺爺是離休老幹部,曾為祖國浴血奮戰過的那一代人。他與周奶奶都有著知識份子經歲月積淀的溫和內斂。對玲玲也像待晚輩一般疼愛。孫女星星是一個典型的追逐夢想的城市青年,對愛情、事業都有自己清晰的規劃與追求,與第一個家庭物質虛榮的小娟形成鮮明對比。
在周家,玲玲感受到家人般的平等關愛,周奶奶每日教玲玲寫毛筆字,對她嚴格要求。周爺爺從黃山 旅遊 回來,特地給玲玲帶來家鄉的零食。星星藝考前,一直要求爺爺利用關系幫她打通門路,可能一個電話就能改變孫女的命運,但這個有原則性的老人,反對一切走後門行為,教育星星要通過自己的能力贏取未來。
但因為別人走了關系,星星最終未能如願。家庭教育的熏陶養成了星星積極的心態,她很快調整情緒,答應居委會的聘請,成為國營飯店的經理,將生意經營的風生水起。 星星身上有80年代青年特有的朝氣與熱忱,有理想有情懷有拼勁。
玲玲在周家耳濡目染,不僅在文化素養上有所進步,精進了廚藝,更開拓了思維與眼界,隨著哥哥戒賭經營養殖場盈利後,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供給時,玲玲也開始思量自己的人生規劃……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出了名的保姆之鄉,尤其是無為盛產保姆,這也和 歷史 原因不可分割。當時有很多如玲玲一樣的農村女孩融入城市,不乏有被僱主關照,重新獲得教育機會,徹底改寫人生的人。不過電影旨在表達玲玲的回歸,並非是消極層面的城鄉二元對立,而是通過新時代風貌的洗禮,重塑獨立人格,為建設鄉村經濟添磚加瓦,在理想與拼搏之下,城市與鄉村都是平等的。
相較電影的敘事脈絡,個人覺得更為珍貴的是富含時代特性的影像 ,將時間定格,讓我們得以看到三十多年前的北京所特有的城市和人文風貌。 老北京流動的街景,各個階層居住的建築特色,帶有時代印記的生活氣息,故宮、北海、長城,地鐵車站、公車立交、鍾樓大院……沒有經歷過八十年代的觀眾,也可以具像感受到那跨過時間縱度的熱氣騰騰、朝氣蓬勃。
個人對於八十年代的了解來自於文學作品,感覺那是個美好又理想的時代。方興未艾、百家爭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關鍵過渡。近現代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家,大多崛起於八十年代,詩歌與文學甚至是屬於大眾的,而不是現在的曲高和寡。比如劇中紅榮的丈夫,就是一個因為熱愛文學而被雜志社發掘的工人, 感嘆80年代雖然物質並不豐富,但理想是有滾燙的去處和回應的。
電影純凈舒緩的節奏,鏡頭平實,並沒有什麼炫技的拍攝手法,但卻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身為保姆的玲玲,並不恥於自己的職業性質,而是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地對待工作。大媽對同鄉玲玲事無巨細的幫助與照顧,玲玲哥哥創業缺錢,同做保姆的小姐妹雖沒什麼錢卻慷慨解囊。
像大力、星星這樣的有志青年,有堅定的精神追求,律己律人,那種積極向上是心中有火、眼裡有光。胡同大院里的人共賞一盆菊花,紅榮熱心的鄰居們,主動幫她照顧孩子。老幹部周爺爺清廉守正,周奶奶這樣的老藝術家謙順平和。 知識備受尊重、人情高於利益,精神比物質充足,難怪這樣的80年代會被幾代經歷過的人集體懷念。
影片的結尾有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從沉迷賭博到踏實創業,也是從側面反映自改革開放後,農村青年在精神方面從混沌到覺醒的過程,亦是傳統農村 社會 結構與經濟結構奮進中的嬗變。鄉村經濟的發展,讓玲玲這樣走出去的農村人又走回來,鎮上開了第一家飯店,「見過世面」的玲玲被邀請回去做廚師。星星陪玲玲踏上歸鄉的火車,她將目光瞄準鄉村更便宜、綠色的菜蔬肉禽,准備與玲玲合作貨源。
星星與玲玲這兩個分別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女孩,代表了年輕的女性群體,她們亦在時代的紅利中受益,自強自立,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追尋與價值實現。衡量一個 社會 的文明進步,就是自女性從經濟至精神上的完全獨立。從這一點來看,《黃山來的姑娘》是對時代的一曲誠摯謳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於未來的展望與想像,現在基本都實現了。星星提到以後農村人富裕了會到城裡 旅遊 ,甚至走出國門,中國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年,不過短短三十多載,理想早已照進現實。1984年,上海才有私人電話安裝,1988年第一條高速「滬嘉高速」始建成通行……
我們現在輕易擁有的一切,都歷經過過於宏大的驚心動魄,時代所經歷的,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多。
突然想到狄更斯在《雙城記》里所寫的一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當我們突然開始懷念逝去的年代時,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在失去一些珍貴的東西,比如 《黃山來的姑娘》中,一個小保姆帶給我的質朴與 淳真 。
-End-
G. 請推薦下 法國 鄉村電影,就是體現法國農民愜意鄉村生活的電影。故事不一定是大起大落,清新即可!
《初渡艷陽天》和《再見艷陽天》是20世紀初發生普羅旺斯小山村裡的溫馨故事,這兩部電影均改編自Marcel Pagnol寫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作者回憶童年時光的瑣事,也叫《父親的榮耀》和《母親的城堡》。《初渡艷陽天》的劇情描述馬歇兒一家人及姨丈一家在民風淳樸的普羅旺斯地區合租了一幢別墅度暑假,其間發生了不少趣事,令馬歇兒深深愛上了這塊土地。故事一開始介紹了這一家人的生活,爸爸是個古板的老師,媽媽總是擔心馬歇兒看太多書頭會爆炸,而馬歇兒偏偏成天找書看,甚至是菜譜,姨丈是個愛吹牛的公務員。本片系馬塞爾·帕格諾爾(Marcel Pagnol)的童年回憶,改編自法國名作家馬歇兒童年逸事的散文式喜劇,與《媽媽的城堡》均由伊維斯·羅勃特導演,是姊妹作。這是令人感到內心愉悅的成長喜劇,外景風光詩情畫意。另外,普羅旺斯也就是《屋頂上的騎兵》的故事發生地點。
H. 有哪些好看的歐美鄉村題材的電影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友隱陪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攜鋒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8) 超時好蠢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10)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I. 求一部美國喜劇電影 一家人生活在鄉村,很富裕,後來移民到的城市,發生了許多趣事
貝弗利山人
劇情梗概: 一個原本出身貧苦的鄉村家庭,因在西弗吉尼亞州的家園里發現石油,從此飛黃騰達,遂搬離這個窮鄉僻壤,遷到富豪名人聚居的比佛利山莊居住。他們一下子擠身富豪行列,暴發戶相展露無遺,更被許多投機騙子視為最肥美的羊牯,鬧出笑話連篇。
J. 200分求好看的 農村電影
天堂之路》反映農村打工妹回鄉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邊》是講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為自己的兒子報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紅了》是一部反映農村幹部現實生活的故事影片
《會說話的風箏》是反映兒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證書》一部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電影
《果實》一部勾勒陝北農村風情畫卷的影片
《燕銜泥》新農村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性格剛強的村支書張占廷帶領村民舍棄令全村人發家致富的小煤礦,進行轉型發展旅遊的真實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的電影
《聖水湖畔》 20集電視連續劇 講述了一個保護耕地、樹立糧食安全意識的故事。
《稻花飄香的季節》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本劇——以江漢平原上由兩個行政小村並村後的變革與發展為主題。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影片
《山的那一邊》 這是講述一名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
《燒鍋屯鍾聲》8集農村題材連續劇 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進駐燒鍋屯,為村民先後解決了集資款、土地、失學兒童等一系列問題,燒鍋屯終於有了掌聲與笑聲。
《山坳里的庄戶人家》是一部農村題材的二十二集電視連續劇,該劇故事發生在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
《年年月月日日》一部反映農村青年農民的生活
《莊稼院里的年輕人》是一部反映農村改革開放奔小康過程的現實題材作品
反映8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
《生財有道》
《月亮灣的笑聲》
《喜盈門》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相信至今仍為人們所記得。這些電影,影響了無數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人思想觀念的轉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