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麗電影大全

麗電影大全

發布時間:2023-05-10 17:58:57

Ⅰ 《漢密爾頓夫人》拍攝期間 費雯·麗找到奧利弗讓他和伯頓分手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法國藍光版封套

《漢密爾頓夫人/忠魂鵑血離恨天/絕代佳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講述英法戰爭時期英國海軍將軍納爾遜與漢密爾頓夫人之間的感情故事,該片製作於二戰中期,主旨是為了激勵二戰中的英國士兵,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海軍將軍對國家的忠誠,漢密爾頓夫人對自由愛情的嚮往,無不令人感動。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片場內,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在取景器旁邊

它是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1967)與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1907-1989)結婚後唯一合作主演的電影,勞倫斯·奧利弗飾演英國民族英雄納爾遜將軍,費雯·麗則飾演背夫別戀納爾遜的漢密爾頓夫人,情節恰如兩人當年的真實生活寫照。

費雯·麗在這部電影中放棄了以往經常塑造人物時慣用的狂熱和缺乏自製的性格,而是以一種高貴而浪漫的愛情去表現人物嚮往自由、追求尊嚴的精神之美,事實證明這種藝術直覺是對的,影片公映後得到評論界和公眾的一致好評。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

據說這是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首相十分鍾情的一部電影。

【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婚後唯一的電影合作】

1940年,英國電影圈聲名顯赫的柯達家族在亞歷山大·柯達Alexander Korda(1893-1956)的策劃下,三兄弟一同遷至美國的加利福尼亞。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根據讓-盧普·布蓋Jane-Loup Bourget所著的《好萊塢歐洲電影人之夢》一書對其進行分析,「整個20世紀30年代、直到40年代初,『第二次移民潮』在加利福尼亞洶涌澎湃,這是因為納粹政府對反對派的驅逐、種族迫害以及第三帝國的軍事勝利。」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初來美國的亞歷山大·柯達,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年之後,返回英國)。

一方面,當時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要求他在極短的時間內為英國拍攝一部「政治宣傳片」,並且應該是一部「能夠激勵英國人民鬥志的影片」;另一方面,《漢密爾頓夫人》所影射的 社會 倫理在當時並不被大眾所認可。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

機緣巧合,亞歷山大·柯達想到先前與自己合作愉快,婚後卻因為投資百老匯劇目《羅密歐與朱麗葉》(自製、自導、自演)的失敗,渾渾噩噩的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夫婦作為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

如此考量,不僅是因為倆人的「銀幕情侶」對觀眾的潛意識暗示,更是看中了他們因《亂世佳人/飄Gone with the Wind》(1939)和《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1939)所表現出的銀幕人格。宿命的是,《漢密爾頓夫人》卻成為了他倆婚後合作的唯一一部電影。

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在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的拍攝現場

不論如何,亞歷山大·柯達巧妙地抓住了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戲里戲外的感情張力,配合溫斯頓·丘吉爾的要求,開拍《漢密爾頓的夫人》。

【邊拍邊趕寫腳本】

1940年9月,費雯·麗來到好萊塢拍攝《漢密爾頓夫人》。這部 歷史 傳記愛情片由亞歷山大·柯達製作導演,雖然在美國拍攝,但由於劇組演員資金多來自不列顛所以仍被視為英國片。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宣傳照,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當時英倫已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溫斯頓·丘吉爾首相要求亞歷山大·柯達拍攝一部對戰爭募款有幫助的片子,亞歷山大·柯達自英來美除了自己事業考量及幫助妻子梅爾·奧勃朗Merle Oberon(1911-1979)在好萊塢的發展外,尚有為英國服務的政治目的。

他決定重新組合因他的《英倫戰火Fire Over England》(1937)結緣的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

溫斯頓·丘吉爾建議拍攝以伊麗莎白女王一世與理查三世為主的題材,皆被亞歷山大·柯達否決,後來溫斯頓·丘吉爾提出納爾遜海軍元帥與漢彌頓夫人的戀情反被亞歷山大·柯達接受。

如此一來,電影有足夠的浪漫要素吸引觀眾,也有讓已成為一線巨星的費雯·麗表現的機會。

不過由於亞歷山大·柯達急於製作本片,在開拍前,他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演員常常在某幕戲開拍前晚,甚至當天才拿到腳本,另外因為如此,劇本沒有提前送到電檢單位PCA送審,因此當《漢密爾頓夫人》拍完時,亞歷山大·柯達剪了一個粗略的版本給PCA負責人約瑟夫·格林Joseph Green,後者告訴他這種描述婚外情的主題無法過關。

亞歷山大·柯達為此力爭許久,最後只有屈服,補拍一幕漢密爾頓勛爵向父親承認自己知道妻子的外遇,但他太過懦弱以至於不敢離開她。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

亞歷山大·柯達相當討厭這幕戲,於是在《漢密爾頓夫人》發行不久便刪掉它了。

【軟硬兼施的精益求精】

盡管《漢密爾頓夫人》是在溫斯頓·丘吉爾的敦促下倉促拍攝的(1940年9月—1940年12月初),但是整部電影的美工、服裝、布景、特效都做得極為細致。身為「政宣片」的《漢密爾頓夫人》,從另一個側面,向我們展示了亞歷山大·柯達與文森特·柯達Vincent Korda(1897-1979)的精益求精精神。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德國藍光版封套

身為美工執導的文森特·柯達(未入行電影之前,與畢加索等人交往甚密),在翻閱了大量的 歷史 素材和成千張照片之後,原原本本地還原了維多利亞時期上流 社會 的家居布置(利用雕塑,渲染威廉·漢密爾頓的富有)以及納爾遜的軍隊制服(紐扣的角度也與當時的服裝裁剪,如出一轍)。

最典型的例子是,影片的海戰戲,劇組以原始比例做出了幾艘12尺長的小艦艇。開拍的時候,道具師站在水池中,用幾百根細線拉動帆,製造艦隊的航行。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劇照

然後,打響空炮彈、釋放煙霧,硝煙彌漫的海戰,頓現銀幕。因為要模擬船的航行,棚內的布景常常是人工晃動的,這又導致了費雯·麗的「暈船」。

面對這種情況,亞歷山大·柯達沖著費雯·麗大喊道:「你一定得做好,親愛的,一定得做好。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跟丈夫做愛的時候,都想著英國的榮譽。你一定要想著英國,把這部片子拍好。」

【英美兩地大賣 費雯·麗獲贊】

電影從1940年9月拍到12月初,耗資頗大,製作嚴謹,美術設計與陳設精緻,服裝華麗,身著19世紀貴族服飾的費雯·麗明艷動人;《漢密爾頓夫人》1941年4月在美國、8月在英國上映。

《漢密爾頓夫人》在英美兩地皆大賣,特別是英倫。雖然影評對劇情頗多批評,但觀眾口碑卻良好,特別是費雯·麗的表現獲得影評大眾一致贊揚,認為她的演出是影片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

溫斯頓·丘吉爾對本片是如此感動,因此時常放映給同事與客人看,甚至在美國參戰前便請羅斯福總統欣賞。退休後《漢密爾頓夫人》依然是他最喜歡的電影,後來溫斯頓·丘吉爾聲稱這輩子總共看過83次。

拍完《漢密爾頓夫人》後,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夫婦在年底回到英國,勞倫斯·奧利弗入伍,費雯·麗則參加了《醫生的困境The Doctor』s Dilemma》的舞台演出,《醫生的困境》這出舞台劇從1942年3月開演,1943年4月下旬停演,該劇票房大賣,總共演出450場。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定情之吻

【後世媒體重新評論《漢密爾頓夫人》】

亞歷山大·柯達的侄子邁克爾·柯達Michael Korda在時隔半個多世紀之後,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這部融合 歷史 、愛情、浪漫,同時總是通過人性的諷刺和質疑拍就的電影,具有典型的匈牙利風格。因為匈牙利的 歷史 如此的狹隘和悲情。

此外,該片華美富貴的生活、悲劇的結局、足夠的 歷史 事件,以及影片所散發出的史詩氣魄,絕不會是一部讓觀眾看得呼呼大睡的紀錄片。」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拍攝現場,導演亞歷山大·柯達Alexander Korda(左)正在給費雯·麗Vivien Leigh說戲

相比邁克爾·柯達的民族 歷史 視角,Filmcritic.com的資深影評人克里斯·卡賓Chris Cabin則從戰爭創傷角度說道:「《漢密爾頓夫人》彷彿 社會 矛盾的一面鏡子,熾烈的 情感 與優雅的生活,因為戰爭而扭曲。好比艾瑪對納爾遜的衷腸,『他們只告訴了我你所贏得的勝利,沒有告訴我你所付出代價』。」

暫不論,丘吉爾是否看了83次。《漢密爾頓夫人》的映後評論,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殺青照,所有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合影

《HTF DVD REVIEW》的馬特·霍夫Matt Hough說道:「68年之後,當我們再度重看這部當年的便宜貨電影。我們驚奇的發現,其引人入勝的情節劇、非凡的演技以及精良的製作,絕對可以攀比當今最為燒錢的好萊塢電影。」

反觀,《DVD FILE.com》的邁克·雷斯塔諾Mike Restaino則毫不客氣地說道:「《漢密爾頓夫人》擁有華麗的演出陣容、技巧熟練的敘事結構以及叫人心馳神往的 歷史 故事。但是,作為一部電影,它顯得太過孱弱。」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費雯·麗Vivien Leigh

唯獨,《DVD Review》的馬克·齊默Mark Zimmer則另闢蹊徑地從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的「戲里戲外」說道:「毫無疑問,影片的愛情故事的最有噱頭的地方。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之間的化學反應,猶如電閃雷鳴在銀幕上傾瀉而出,讓我們看到了『你問我愛你有多深』的感動。」

他吻她,她像蠟燭上的火苗就好像《HTF DVD REVIEW》的馬特·霍夫說言,「《漢密爾頓夫人》是一部異常精緻的作品,它的機位設置、它的對話場景,以及它對模型、服裝的細節考究,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劇照

勞倫斯·奧利弗甘願為費雯·麗作陪襯】

按照今日的眼光評判,可謂是水準分裂的主旋律電影:但凡涉及到國家大事,都是空洞干癟的口號,即使如勞倫斯·奧利弗這般的戲神演繹起來也乏味之極;而一旦是到了愛恨纏綿的風月情事,就看到了經典的英倫式表演,尤其是費雯·麗,舉手投足之間混合了聖潔與妖艷之極致,魅力充盈了每一個畫面;而勞倫斯·奧利弗則失於腳本對於納爾遜高大全的定位限制,發揮相對遜色,不過想必當時他也完全心甘情願去為費雯·麗作陪襯。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宣傳照,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影片還有另外一個譯名《絕世佳人》,想來是為了和費雯·麗之前的《亂世佳人》搭上邊。但兩者的藝術水平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看《亂世佳人》,看到的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而看《漢密爾頓夫人》,看到的只是一個偉大的演員。

【勞倫斯·奧利弗飛回英國遇上理查德·伯頓】

1940年8月30日,在好友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的鑒證下結完婚,然後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直接進了《漢密爾頓夫人》劇組。

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年輕的時候

勞倫斯·奧利弗本來就是愛男人,但他的確是被費雯·麗吸引了,好萊塢當時都向費雯·麗投以佩服的眼光:居然彎的都被掰直了,這是何等的魅力。可是,婚後的勞倫斯·奧利弗根本就停不了找男人,據說很多男演員被他宴請到家裡別墅享樂,費雯·麗知道也當沒看見。

然後費雯·麗不相信憑自己的魅力就改正不了這個男人,所以費雯·麗喜歡在夫妻床第之間大玩情趣 游戲 ,施展魅力試圖改變勞倫斯·奧利弗的性向。

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年輕時坐過山車

本來勞倫斯·奧利弗是被她吸引的,誰知費雯·麗矯枉過正,讓勞倫斯·奧利弗倍感壓力,本來就心向男人的勞倫斯·奧利弗則開始躲著費雯·麗。

在洛杉磯拍攝《漢密爾頓夫人》時,到了10月中旬的時候,勞倫斯·奧利弗飛回英國處理劇院的事物,結果在英國的南威爾士的塔爾伯特港遇到了16歲的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1925-1984),一待就是一個多星期,劇組多次發電報催勞倫斯·奧利弗趕緊回劇組。

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年輕時也有媚的一面

只有費雯·麗知道是怎麼回事,她也向劇組請假並保證3天之內必帶勞倫斯·奧利弗回劇組。

費雯·麗到了英國立馬趕到勞倫斯·奧利弗住的地方,看見勞倫斯·奧利弗和理查德·伯頓躺在床上,冷冷地和勞倫斯·奧利弗說道:「劇組都已經等你1個星期了,我也想看看,到底是什麼人讓你留戀這么久?」

勞倫斯·奧利弗下床走到費雯·麗身邊說:「他不會妨礙到我們的婚姻關系,你放心,只是玩玩。」

費雯·麗Vivien Leigh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和友人一起

費雯·麗現場沒有大發雷霆,但很是不悅,也並不信任勞倫斯·奧利弗,催促他現在趕緊收拾行李,一起飛回洛杉磯去拍攝《漢密爾頓夫人》。就這樣,勞倫斯·奧利弗丟下16歲的理查德·伯頓和費雯·麗踏上了洛杉磯的飛機。

當1948年的理查德·伯頓拍攝《道爾文的最後時日The Last Days of Dolwyn》(1949)時,碰上勞倫斯·奧利弗正在為《王子復仇記Hamlet》(1948)做宣傳,這時候勞倫斯·奧利弗才記起了眼前的人是誰。導致理查德·伯頓以後,在任何場合都是「硬剛」勞倫斯·奧利弗,他對勞倫斯·奧利弗言語的刻薄和張狂,外人看著都覺得過分,但勞倫斯·奧利弗卻從來不生氣和反駁。

圖為: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和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這兩位男女通吃的大帥哥都能和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聯系起來,真是前後趕腳的故事,有機會再說吧

勞倫斯·奧利弗離世後,有一本關於他的傳記就直接說他是同性戀,勞倫斯·奧利弗的最後一任妻子瓊·普萊懷特Joan Plowright則不承認勞倫斯·奧利弗是同性戀,但承認勞倫斯·奧利弗是雙性戀。而勞倫斯·奧利弗的兒子反應很強烈,痛批該書。但瓊·普萊懷特卻勸他:做人要大度點。


電影《漢密爾頓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美國藍光版封套

Ⅱ 費雯麗主演過那些影片

1935年,費雯麗在影片《村莊地主》中扮演了羅斯溫娜伯麗斯,這是費雯麗首次出演電影。同年費雯麗出演了三部影片:《情況好轉》、《仰面大笑》和《君子協定》。

1938年,費雯麗去美國看望她的丈夫勞倫斯奧利弗,那時勞倫斯正在拍攝影片《呼嘯山莊》。在那裡,費雯麗幸運地遇見了塞爾茲尼克兄弟,兄弟倆兒正好在為影片《飄》布置焚毀的亞特蘭大市的拍攝現場。而片中斯卡利特哈拉的角色還沒有確定演員,費雯麗被邀請去試鏡。當時有好幾位大牌演員都是這個角色的候選人,像諾瑪西拉、凱瑟琳赫本和鮑萊特喬達德,而且事實上輿論都認為喬達德夫人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盡管如此,四天後費雯麗被通知她獲得了自己夢想的角色,其餘者則被淘汰。影片《飄》後來成為了電影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部電影,也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領獎時的名字是勞倫斯夫人的名字。1940年,費雯麗出演了兩部影片:《魂斷藍橋》和《21天》,但反響不大;同年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結婚,1941年兩人合演了影片《哈密爾頓的女人》。1944年在拍攝影片《凱撒和克雷歐帕特拉》時,費雯麗懷孕了,她兩次都流產,同時患上了肺結核病,情緒時而狂躁時而壓抑。盡管如此,影迷們卻依然鍾情於她。1951年費雯麗在影片《慾望號街車》為自己贏得了第二個奧斯卡金像獎,這之後直到1955年她才主演了影片《深藍色的海洋》,又事隔多年,1961年費雯麗主演了影片《羅馬之春》。

費雯麗最後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是影片《愚人船》,不過她在片中只不過扮演了一個小角色。1967年7月7日費雯麗因突發肺結核去世,享年53歲。
代表作品:《愚人船》《慾望號街車》《 漢米登夫人》《21 Days》《魂斷藍橋》亂世佳人《飄》《Sidewalks of London》《 Storm in a Teacup》《 Dark Journey》《Fire Over England》

Ⅲ 有什麼電影第三個字是麗

《古墓麗影》改編自液帶橋同名電腦游戲,該電影由西蒙·韋斯特執導,安吉麗娜·朱莉、強·沃特、伊恩·格雷和丹尼爾·克雷格等聯袂主演的動作電影。電影於2001年6月11日在美國上映。
《美國麗人》是由山姆·曼德斯執導的,由凱文·史派西,安妮特·貝南,索拉·伯奇等主演的美國電影。它以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為例,展示了隱藏在美國社鬧猛會肌膚內的種種「癌症」。
就知道這兩部,不知道你想看的是哪一部?推薦一部朱莉的《特工紹特》,挺不行畢錯的。希望採納!!

Ⅳ 費雯麗的生平和她主演的電影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原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演員。她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的斯佳麗·奧哈拉和《慾望號街車》的布蘭奇·杜波依斯,兩度獲得奧斯卡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費雯·麗是一位多產的演員,她與丈夫勞倫斯·奧利弗(又譯奧利維爾)在銀幕上有多次合作,奧利弗導演了多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飾演的角色多變,從諾埃爾·科沃德和蕭伯納喜劇的女主角到經典的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角色。
費雯·麗以美貌出名,她認為有時這一點使她不能作為一個女演員被認真對待,不過她的健康情況是她最大的障礙。躁鬱症幾乎伴隨著她整個人生,她也因此獲得了難以相處的名聲,演藝生涯也幾經起伏。1940年代中期,她被診斷為慢性結核,因為反復發作變得更加虛弱。1960年,她與奧利弗離婚,直到她因肺結核去世前,她很少出現在銀幕和舞台上。 個人資料編輯本段英文名:Vivien Leigh
原名:Vivian Mary Hartley
中文姓名:費雯麗(港譯慧雲李)
中文全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
昵稱: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生日:1913年11月5日
祭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大吉嶺(Darjeeling)
籍貫:英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0厘米
語言: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奧斯卡成就: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婚姻狀況: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立弗結婚,1960年離婚。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斯佳麗」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歡的動物:貓,特別視暹羅貓
嗜好:種植花園,猜字迷,搞聚會,收藏現代藝術,散步
惡習:抽煙(據報道,拍攝《亂世佳人》時,她每天抽4包煙),說臟話(她從勞倫斯奧利弗那學來的「fuck」)
最喜歡的花:白玫瑰
最喜歡的國家:法國
最喜歡的菜:法國菜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最喜歡自己扮演的角色: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1940)中的瑪拉·萊斯特
愛情:即使在她和勞倫斯·奧立弗離婚且和一位叫傑克·梅瑞瓦的演員同居後,她仍然講他的照片擺在她床邊的梳妝台上。直到去世,她一直使用「奧利弗太太」的簽名。
個人語絲: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費雯麗關於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戲《偽善》(1935)的感想)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有風採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代表作品編輯本段主要舞台劇作品:
1935-《道德的假面》
1937-《哈姆雷特》
1940-《羅密歐與朱麗葉》
1945-《九死一生》
1950-《慾望號街車》
1951-《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
1955-《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961-《茶花女》
1963-《同志》
1966-《伊萬諾夫》
電影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漸有起色)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鄉村奇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紳士的協議)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倫戰火/火燒英倫
1937 - Dark Journey (黑暗旅程)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茶杯里的風暴)
1937 - 21 Days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
1939 -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飄)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0 -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1941 - 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又譯:絕代佳人/ 忠魂鵑血離恨天)
1946 - Caesar and Cleopatra(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琳娜
1951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5 - The Deep Blue Sea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羅馬之春)
1965 - Ship of Fools(愚人船) 所獲獎項及主要榮譽編輯本段電影獎項:
■奧斯卡獎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2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說明】費雯·麗未出席頒獎典禮,該獎由葛麗亞·嘉遜(Greer Garson)代領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53 獲獎 最佳英國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
1939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1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西班牙聖後迪獎 Sant Jordi Awards
1957 獲獎 特別獎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獲獎 最佳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其他表演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6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音樂類) Tovarich 同志
其他榮譽:
■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6773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 經典形象編輯本段《亂世佳人》中斯佳麗狡黠的眼神,《魂斷藍橋》中瑪拉純真無邪的笑臉、《慾望號街車》中遲暮美人的無奈與瘋狂,是費雯·麗留給世界影壇的不朽形象。
當她以《亂世佳人》獲封奧斯卡影後時,宣讀的評委鑒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12年後,《慾望號街車》中那個年華逝去、紅顏不再的瘋顛婦人,使她再登影後寶座。由此看來,光陰可以逝去,美人卻不遲暮。

Ⅳ 費文·麗主演過哪些電影

費雯麗1913年11月5日出生於印度大吉嶺海峽附近的一個偏僻地方,費雯麗在印度這個美麗的國家度過了她生命中最初的六年,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中,父母想要返回祖國英國,但因為戰火阻隔,還是呆在印度。但是母親想要她接受正規的教會教育,於是在戰爭結束後把費雯麗送回了英國,費雯麗成為了當時學校里年紀最小的學生。後來母親又把她送到了位於倫敦西區的一所戲劇學校里,在那裡費雯麗就立志做一名女演員。畢業後費雯麗遇見了赫伯特雷並且嫁給了他。1935年,費雯麗在影片《村莊地主》中扮演了羅斯溫娜伯麗斯,這是費雯麗首次出演電影。同年費雯麗出演了三部影片:《情況好轉》、《仰面大笑》和《君子協定》。

1938年,費雯麗去美國看望她的丈夫勞倫斯奧利弗,那時勞倫斯正在拍攝影片《呼嘯山莊》。在那裡,費雯麗幸運地遇見了塞爾茲尼克兄弟,兄弟倆兒正好在為影片《飄》布置焚毀的亞特蘭大市的拍攝現場。而片中斯卡利特哈拉的角色還沒有確定演員,費雯麗被邀請去試鏡。當時有好幾位大牌演員都是這個角色的候選人,像諾瑪西拉、凱瑟琳赫本和鮑萊特喬達德,而且事實上輿論都認為喬達德夫人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盡管如此,四天後費雯麗被通知她獲得了自己夢想的角色,其餘者則被淘汰。影片《飄》後來成為了電影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部電影,也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領獎時的名字是勞倫斯夫人的名字。1940年,費雯麗出演了兩部影片:《魂斷藍橋》和《21天》,但反響不大;同年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結婚,1941年兩人合演了影片《哈密爾頓的女人》。1944年在拍攝影片《凱撒和克雷歐帕特拉》時,費雯麗懷孕了,她兩次都流產,同時患上了肺結核病,情緒時而狂躁時而壓抑。盡管如此,影迷們卻依然鍾情於她。1951年費雯麗在影片《慾望號街車》為自己贏得了第二個奧斯卡金像獎,這之後直到1955年她才主演了影片《深藍色的海洋》,又事隔多年,1961年費雯麗主演了影片《羅馬之春》。

費雯麗最後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是影片《愚人船》,不過她在片中只不過扮演了一個小角色。1967年7月7日費雯麗因突發肺結核去世,享年53歲。

代表作品:《愚人船》《慾望號街車》《 漢米登夫人》《21 Days》《魂斷藍橋》亂世佳人《飄》《Sidewalks of London》《 Storm in a Teacup》《 Dark Journey》《Fire Over England》
參考資料:http://e.qq.com/a/20040924/000063.htm

Vivien Leigh
出生地: India 印度
生 日: 11-5

作品

愚人船 Ship of Fools (1965)

羅馬之春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1961)

海深情更深 The Deep Blue Sea (1955)

慾望街車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君子協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1947)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 Caesar and Cleopatra (1945)

忠魂鵑血離恨天 Lady Hamilton (1941)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 (1940)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我最喜歡費雯麗的"魂斷藍橋"

閱讀全文

與麗電影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節的開閉幕式 瀏覽:669
查找附近電影院用哪個軟體 瀏覽:313
日本電影縱欲診所在線觀看 瀏覽:932
鄉戀是哪首部電影的插曲 瀏覽:37
電影女主角薇薇吃牛排 瀏覽:523
4k高清電影電腦配置 瀏覽:721
美國電影結婚紀念日快樂 瀏覽:877
飄花電影網手機影院 瀏覽:897
最近豆瓣排名前50電影 瀏覽:346
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瀏覽:569
愛情小說電影下載 瀏覽:881
相約電影院 瀏覽:624
電影年輕的故事在哪裡拍 瀏覽:665
2015穿越二戰日本電影名字 瀏覽:426
小黃人電影2017時長 瀏覽:345
電腦電影傳到手機上 瀏覽:773
俄羅斯高分二戰電影推薦 瀏覽:287
日本電視日本電影 瀏覽:324
最終犧牲美國電影 瀏覽:334
電影院開放安全嗎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