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2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一)活動宗旨:友誼,交流,發展。
(二)活動主題:集合華語電影力量,實現華語電影夢想。
(三)活動目標:通過開展專業權威的華語電影評獎和豐富多彩的群眾電影文化活動,凝聚世界華語電影力量,不斷提高長春電影節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把長春電影節打造成發展電影產業、繁榮文化事業、促進文化交流、展示「美好吉林」和「幸福長春」的重要平台。 (一)舉辦時間:2014年8月24日--31日。
(二)主辦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
(三)承辦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長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四)協辦單位: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資料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吉林省文化廳、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影(中國)農村題材電影基地;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
(五)工作機構:第十二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組織委員會、第十二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執行委員會。 (一)電影評獎
1.評獎范圍:
參賽影片為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出品,並在院線上映的華語故事片。
2.評委會:
第十二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獎委員會由電影界知名人士和專家組成,設主席1人,副主席1人,評委7人,共計9人。
3.評獎方式:
由符合要求的華語電影製片方報名參加「金鹿獎」具體獎項角逐;由組委會委託的電影界人士組成初評小組對報名參賽的影片進行初評,確定入圍影片;入圍影片交由金鹿獎評獎委員會終評。
(二)影片展映
1.參賽參展影片展映
在市內各大影院展映本屆電影節優秀參賽參展影片。
2.華語電影回顧展
開展邵氏影業影片回顧展;邀請有代表性的電影新晉導演來長,對新人、新作品進行集中展映宣傳;展映近兩年來出品的優秀港澳台電影作品。
3.國際電影展映
遴選國外出品的優秀影片,在長春市內主要電影院線展映,並邀請部分主創人員參加展映儀式。
(三)群眾電影文化活動
1.「農民進影院」活動
組織長春周邊農民進縣城影院觀影,讓廣大農民兄弟走進院線,體驗現代電影藝術魅力。
2.特殊群體觀影活動
邀請部分城市低保戶、農民工、環衛工人、勞動模範、傷殘軍人、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群體免費觀影。
3.電影節優惠觀影活動
電影節期間,在長春市內各大影院實行統一優惠電影票價,並確保每個市民都能在第一時間,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優惠觀影周」影片排映時間和放映場次信息,讓更多長春觀眾走進影院,觀賞優秀影片。
4.電影歌曲大家唱
組織社區群眾開展電影歌曲演唱比賽,並舉行頒獎儀式。
(四)開幕式及閉幕頒獎晚會
1.開幕式
開幕儀式定於2014年8月24日在長春舉行。開幕式體現節儉辦節精神和專業、簡朴的風格。在舉行簡短的儀式後,放映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國產故事片。
2.閉幕頒獎典禮
閉幕頒獎典禮定於2014年8月31日晚在長春舉行。典禮由明星演員紅毯秀和頒獎典禮兩部分構成。突出高雅、專業的特點,節目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吉林電視台、長影頻道、長春電視台直播。
2. 北京愛情故事簡介 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簡介
1、《北京愛情故事》劇情簡介:北漂屌絲男陳鋒在好友的告別單身派對上對白領沈彥一見鍾情,隨後兩人開展了熱戀,不料不久後兩人未婚先孕,二人准備結婚但卻遭到了沈彥母親的反對,此時沈的有錢前男友洪江又再次冊枝出現了。與此同時陳鋒的老闆吳崢由於出軌被老婆張蕾發現,憤怒的張蕾深夜畫著濃妝走出了家門。張蕾的老闆劉輝與佳玲秘密來到希臘偷情,卻不料州搏敏兩人因為意見不合險些吵翻。劉輝的女兒陽陽發現隔壁班的男生經常跟自己搭乘同一輛車回家,意外認識後兩人無話不談,微妙的感情在兩人心中產生。男孩的姥姥得了絕症,樂觀的她決定給老伴找一個新的伴侶協助他走過餘生,一名海歸老太太走進了老兩口的生活。
2、《北京愛情故銀皮事》由陳思誠執導,梁家輝、劉嘉玲、王學兵、余男、陳思誠、佟麗婭、斯琴高娃、劉昊然、歐陽娜娜主演的愛情片。影片於2014年2月14日在中國上映,中國內地票房超4億 。
3.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說了五段故事,每段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第一段愛情,北京女孩沈彥和北漂房屋設計師陳鋒一見鍾情式的愛情,穿插著沒房子難結婚生孩子的苦惱、有房有車的大款,在旁邊等著的誘惑和威脅,展示了底層階級的艱難愛情,最後依然堅守這個小兩口的愛情。
第二段愛情,青年男人的出軌,愛情的坍塌。情場高手吳崢遊走在老婆和眾多情人之間,可當他老婆張蕾說出要跟他離婚的時候,這個情感高手幾近崩潰。一向溫順忠誠的老婆要嘗試著用放縱自己來報復丈夫,可猛然「良心」發現,最終沒做出什麼越軌的事兒來。
第三段愛情,中年夫妻追求愛情的余溫,相互坦誠寬容。劉輝和佳玲,為給已日趨平淡的生活增加激情,於是假裝為別人的先生和老婆,飛赴希臘的聖托里尼島約會。倆人在那樣浪漫的節奏下,原本即將要出現的乾柴烈火的情節卻因為老婆做了鼻子,老公腿抽筋這樣的芝麻小事兒而中止。
第四段愛情,青澀的初戀。劉輝和佳玲的女兒劉明陽,一個在北京上高一的拉大提琴的陽光女孩,另一個同是高一,出身平民身上承載著母親極大期望的男孩宋歌。為了幫助劉明陽去杭州演出,假裝生病請病假當送水工掙錢給劉明陽買琴弓,向外公借錢給劉明陽做路費。
第五段愛情,老年的相互深愛,無法割捨。王老師(夫)和高老師(妻),只因妻子被檢查出有隨時可能先離去的腎癌,於是高老師假裝成王老師的表妹,而幫王老師找一個能在自己走後陪伴照顧王老師的對象——金女士,最後金女士配合王老師讓高老師安詳離去。
(3)北京愛情故事電影宣傳活動擴展閱讀:
《北京愛情故事》是由陳思誠執導,梁家輝、劉嘉玲、王學兵、余男、陳思誠、佟麗婭、斯琴高娃、劉昊然、歐陽娜娜主演的愛情片。
該片通過不同年齡段五對戀人的愛情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愛的寓言,全年齡段、全方位的展現愛情。故事中五個不同的愛情故事也指代了人生的五個階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結局,五對戀人的情感經歷表達著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物對於愛情的態度與期許。
4. 陳思誠身家資產多少 陳思誠和佟麗婭誰的收入更高
近日,陳思誠成為了網友熱議的人物。陳思誠的資產和身價也遭到網友起底,他是導演,更是華誼的持股人,還有自己的公司是和工作室。那麼陳思誠佟麗婭一年收入是多少?陳思誠和佟麗婭誰的收入更高一些呢?
陳思誠幹部家庭出生 背後身家不可小覷
陳思誠(原名陳思成),1978年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的一個幹部家庭,家庭條件富裕、父母支持他並盡可能地為他創造條件。陳思誠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活躍的文藝細胞,16歲的時候第一次離家去到上海,順利考入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並和趙薇成了同班同學。1996年,又考進上海戲劇讓遲學院指導教師為李學通教授。1999年,因打架被上戲開除兩年之後,經李學通教授正式推薦下,通過本人努力順利進入中央戲劇學院。
2000年參加「興網首屆全國高校原創歌曲大賽」,演唱原創歌曲《歲月的風鈴》。2001年,簽入華納唱片公司,並拍攝統一冰紅茶廣告正式出道。之後參演了電影《法官媽媽》、電視劇《民工》、話劇《走近莎士比亞》等等,在《命運》《士兵突擊》《春風沉醉的夜晚》中展露頭角後,因自編自導自演的《北京愛情故事》(簡稱《北愛》)大熱而被觀眾熟知,並在前段時間推出了自編自導的《唐人街探案》,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現為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旗下藝人。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和陳思誠在其導演處女作《北愛》電視劇的時候就已經接上線了。《北愛》電視劇的出品方為新麗傳媒和坦核李樂視網,作為主要投資方,新麗傳媒指定讓陳思誠導演。同時,在《北愛》電視劇製作期間,2011年9月,新麗傳媒進行股權變更,萬達影視入股新麗。根據新麗傳媒招股說明書顯示,如今萬達影視持有新麗傳媒61.2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0.408%,為新麗傳媒第11大股東。
於是,2012年,陳思誠在籌備《北愛》電影版時,陳思誠工作室經萬達資本介入,成立了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騁亞」),陳思誠本人任公司的董事,簽約的藝人為陳思誠、佟麗婭、劉昊然和戴墨。2015年,據騁亞年報透露,萬達影視的持股比例為60%,陳思誠本人持有30%的股份,後來被萬達影視逐步接盤。
陳思誠曾在一次采訪中公開說,「我和萬達簽約的比較早,是目前為止跟萬達碩果僅存的一家,我們的合作模式比較自由,一定的院線渠道是基本保障,另外,萬達投資我做的個人工作室,一年給予我一定的運營費用,投資我開發的項目,我們談好投資份額的佔比,就是這樣」。
同時,電視劇《北愛》投資3000萬,卻收獲了上億人民幣,不僅讓投資人新麗傳媒賺得盆缽滿盈,更讓陳思誠自己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2013年投拍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時,陳思誠除了自編自導自演外,他還擔任共同投資人。據了解該片投入4000多萬,僅內地票房收入就有4個多億,加之貼片廣告和衍生品的幾千萬收入,在未統計海外票房和網路版權等收入的情況下,投資回報率就已高達十幾倍。
據悉,電影《北愛》合作的大小品牌客戶多達40家,其中大牌商家有凱迪拉克和蘇寧易購。為了產生乘法效應,製作了凱迪拉克加強版的預告片,結合《北愛》的宣傳片,將植入片段剪輯到預告片中。而蘇寧易購所有的門店的弔旗、宣傳欄、出入口等,及所有的客流全部投射到《北愛》中。投資方萬達的資源也全力投入,期間萬達在全國超過60個城市、在80多個萬達廣場播放《北愛》的宣傳片。同時,藝人簽約時被要求「要配合宣傳活動」。據《北愛》電影製片人李亞平透露,該片整合宣傳和渠道資源就達10億元的規模,刷新了電影商業運作的紀錄。
另外,早在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時,陳思誠就曾被爆出持股18萬,隨著華誼兄弟上市,陳思誠的身家自然不可小覷。據悉,陳思誠迎娶佟麗婭時花費是1500萬。
在出軌消息被爆出之前,由陳思誠自編自導、王寶強主演的電影《唐人街探案》剛剛以8.24億票房收官,陳思誠本人也在微博透露,電影《唐人街探案2》即將開拍。
花費1500萬為佟麗婭打造「天價婚禮」,陳思誠出軌前三天還曾微博示愛妻子,二人定情於都市愛情劇《北京愛情故事》,據悉該劇投資3000萬,收獲1個億人民幣。
2013年投拍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時,據了解該片投入4000多萬,僅內地票房收入就有4個多億,加之貼片廣告和衍生品的幾千萬收入。
此外陳思誠旗下還有一家名為上海騁亞的影視傳媒公司。這家公司簽約的氏返藝人為陳思誠、佟麗婭、劉昊然和戴墨,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萬達影視的持股比例為60%,陳思誠本人持有30%的股份。可見身家如此豐厚。
5. 北京愛情故事大結局是什麼
《北京愛情故事》是一部愛情大觀園式 的作品,講述的五個不同的愛情故事也指代了人生的五個階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結局。五對戀人的情感經歷表達著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物對於愛情的態度與期許。
在眾多情人節檔期的愛情片里,《北京愛情故事》在同類型的影片中變得與眾不同。一部好的電影應該能夠設置社會話題,激發觀者的良性思考。一旦這種思考觸及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好的口碑就會自然發酵,甚至無需太多宣傳,這對票房來說才是真正的生命線,電影《北京愛情故事》就是這樣的影片。
第一段愛情唯一的看點或許就是導演小兩口親自上陣演出。第二段愛情王學兵與余男的演技是其中僅有的亮點。第三段愛情的取材范圍則太過於狹窄,在北京這座城裡,它不具有代表性。第四段與第五段都過於單調,未能實現同類型上的超越。
《北京愛情故事》甩脫劇版另起爐灶,重構了五個彼此獨立而又彼此交織的故事。影片在時間線上的硬傷比較明顯,陳思成有意用一些細節來緊扣幾個故事冥冥之中的關聯,但時序上有些顛倒措置。
6.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觀後感
《北京愛情故事》講述了一群「流浪」在北京的年輕人面對情感、物質誘惑和現實所做出的選擇。三個不同階層的年輕人,在遭遇了「四季美女姐妹組」後,發生了一段段電光火石般的感情,展開了一段摻雜著友情、親情甚至「灰色地帶」的紅顏情誼的真情之旅。下面給大家分享北京愛情故事觀後感,歡迎借鑒!
電影分為四個故事片段來展開,初看感覺雜亂無章,結尾卻讓人思考良多。
故事的開始講述了青年人之間的激情生活,他們頻繁穿梭於酒吧,甚至閃婚、閃離、出軌,也有男女主角的一見鍾情,但任何情節都離不開性。接下來換了一對已婚20周年夫婦為尋求新鮮感而故意設計的一次「游戲」,他們玩真心話大冒險,仍舊是女方更在意男方是否出過軌,即便已然到了不可能離婚的年紀。
後面鏡頭一轉,開始講述一對高中生的青澀愛情。不得不說,細節刻畫得是成功的。男孩開始只是單純地與女孩同坐一輛公交車,不敢與她說話,從來只是在女孩下車後的下一站下車,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還有後來,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年小心翼翼又無比堅定地十指相扣,卻彼此把頭扭向一邊偷笑。彈幕中充斥著各種不堪的語言,讓我覺得人長大了竟會如此骯臟。
最後的故事是兩位老人,老太太得了病將不久於人世,絕望過後竟開始為老伴張羅相親。老頭兒默默配合,幾經相親,卻未有結果。其實他心裡只有老伴一人啊,卻為了讓她安心,在最後的時候,找了最後的相親對象在病床前演了一場戲。老人心跳停止的那一刻,他頓時放開相親對象的手,充滿憐愛地摸著老伴的頭,說:「別害怕,無論你去到哪裡,我都能找到你的。」
嗯,瞬間淚奔。
電影從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個角度來講述愛情,少年時的愛情青澀懵懂,青年時的愛情沖動激情,中年時的愛情淡然堅定,老年時的愛情生死不渝。
想想人的一生如此短暫,像是命運設定的一場游戲,人類自以為聰慧,卻總也逃不過命運的擺弄。人一生下來,便開始學習走路、吃飯、說話這些活著必需的基本技能,接著被送進學校去學習前人給的知識,直到二十齣頭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真正去實踐,又是一頓摸爬滾打。度過迷茫,厭倦漂泊,便嚮往結婚生子,於是開始了像父輩一樣為了子女去打拚的生活。五十歲,看著兒女也將成為了自己,便安然退休,伴著花鳥魚蟲,拖著年輕時留下的不結實的身板,開始了老年人的不舒服卻安逸的生活。
而在這期間,人的思維在逐漸開竅,比如感情、慾望、智慧,緊跟著原有的游戲設定規則做著相應的行為。
二十幾歲到五十歲,是一個人最有激情的年歲了吧。時間向來無情。影片最後的彩蛋里說,男女之間有過的各種壓抑、委屈,不過是因為男人慾多於愛,女人愛勝於欲罷了。
電影里說:愛情,是鬼,只聽說過卻沒人真正見過。
總之,什麼是愛情,沒人說得清。
《北京愛情故事》這部電視劇上映於2012年,也就在那年,我剛剛上大學一年級。剛上大學的種種不適應,情緒上難免消極,態度上總願懶散,沒事便在網上瞎逛。
一日搜到這部電視劇,隨意間點進去,一集集地看著,三十九集居然沒幾天就看完了。
這是我第一遍看這部電視劇。第一遍看得時候純屬帶著娛樂的眼光去「欣賞」這部劇,對劇中的角色,劇情的發展沒做也無心做更多的琢磨。
第一遍觀看中,最喜歡的角色是林夏,活潑開朗,敢愛敢恨,性格鮮明。
最反感的角色是程鋒,搶奪兄弟的女朋友。
最不能理解的角色,是石小猛。當時很不能理解,石小猛為什麼為了金錢違背自己的良心,放棄自己的原則。隨著功課的忙碌以及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逐漸被我拋之腦後,無暇顧及。
印象最深的角色是楊子曦。這是個典型的拜金女,給點甜頭就不顧一切地往上撲,受到冷落又良心大發,「自覺」想起之前那個窮苦的「他」,渴望從前任那裡得到慰藉。
可以說,看第一遍時,好多電視劇想要表達的東西沒有看到,這和當時的能力、閱歷有關,也和當時的心態有關。
時隔四年,在本科即將畢業之時,又在無意間點開了這部劇。再次觀看時,不時心頭發緊,不時引發共鳴,只覺具有很近的「真實感」。
這一遍看完後,頭腦中在反復出現著一個詞――報應。小的時候,我認為這些都是迷信,不足為信。隨著長大越發發現,凡事真的都存在因果關系,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天道輪回,蒼天饒誰」,不必存在僥幸心理,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最可怕的是,有時「懲罰」已經悄悄從你身邊溜走,而你卻全然不知,完全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劇中的每個人,都逃不過報應的輪回。程鋒搶奪石小猛的女朋友,最後雖說成功,但沈冰發生車禍,很難再蘇醒過來。而程鋒自己,也成了石小猛的仇敵,勢必你死我活。
楊子曦放棄吳狄,得到了「搖錢樹」,卻必須要忍受「丈夫」整日「出軌」的鬧劇,必須要接受又哄又騙的假情假意,必須在睡下之後也要隨叫隨到去夜店的全然服從。放棄了自尊,換來的東西必定一文不值。
吳狄這樣的「老好人」,太過感性,對誰都是有情有義,活脫一個現代版的「唐僧」,善惡難分,真假難尋。從另一個角度看,他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因為「博愛」,所以他的愛沒有意義。最後伍媚的離去,小猛的樹敵,成為吳狄逃不脫的宿命。
吳魏對金錢的痴迷,對工作的著魔,在與對手過招的興奮里,既有「獨孤求敗」的姿態,也有毀於一旦的結局。「獨孤」最終無需「求敗」,因為至始至終,他從來沒有贏過。
石小猛是個悲劇人物,像《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加西莫多,也像《笑傲江湖》中的岳靈珊。與岳靈珊不同的是,石小猛天生一副爛牌,牌技再好,也很難翻盤。放棄沈冰,換來麵包,最後觸碰法律紅線,女友跟別人跑路,這些是石小猛的宿命。
第三次觀看這部劇,是在最近這幾天。目前我已上班近一個月,深感賺錢的不易與生活的艱辛。
這一次的觀看,劇情在我眼中平淡如水,尤其是涉及到石小猛的戲份,讓我感覺到無比真實,因此想用較多的筆墨評價一下這個人物。
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是「石小猛」。
沒有什麼出生在羅馬,沒有什麼上市公司老爸,沒有什麼三環大別墅,有的只是想融入這座城市的決心,以及對未來未知的惶恐。
那麼多的「石小猛」,也得想盡辦法活下去啊!
當一個在外地沒親沒顧,被各種有權利的「人物」處處刁難、設陷阱以致走投無路的時候,選擇麵包就會變成「本能」,變成「淚始干」之後的無所感覺。
盡管這部電視劇它並不是想傳達這樣的態度,但還是妨礙不了很多人看到了這些無奈的心酸。畢竟,石小猛和那麼多人都很相似。導演想傳遞的純潔的、聖潔的、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愛情觀,雖說是美好的,但是很抱歉,這世上有太多的人沒有這種口福。
不需要麵包的愛情,只存在於影視劇中,甚至在劇中也是曇花一現,頃刻凋零。我恨小猛毀了沈冰,毀了自己;我恨瘋子趁火打劫,恨吳狄腳踏兩只船。比起這些,我更同情他們,同情小猛的結局,同情瘋子的失去,同情吳狄的選擇。其實恨與同情都不重要,誰也逃不脫宿命的洗禮。命運生來不公平,看來公平的,只有報應。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北京愛情故事》的第三遍已經快讓我看得差不多了。文字越寫越多,越寫越順暢,心情卻越發壓抑。因無形間成為了「劇中人」,看到石小猛就像看到了自己,所以寫再多評論也是徒勞的。
因為沒人比我更了解我我自己,也沒人比我更不了解我自己。
有一種成長叫程峰,有一種友誼叫吳狄,有一種現實叫石小猛,有一種疼惜叫邵華陽,有一種悔悟叫楊紫曦,有一種執著叫林夏,有一種媳婦叫沈冰,有一種糾結叫伍媚,有一種故事叫《北京愛情故事》........
剛開始不論是中年的李晨,還是富二代陳思成,或是三無男最後成為典型鳳凰男的張譯,在電視劇伊始他們或許都是純粹的,但是依然都是迷茫的,他們意氣風華、他們壯志凌雲,但是卻步步受挫,但是經過時間的歷練和歲月的蹉跎,他們終於清晰的明白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才是最該堅持的。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知道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曾經大學時候的美好,可以延續到何時而不凋謝?大學時的友誼,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更加深厚?大學時候的你們,還好嗎?
也許有一天,我的理想會接二連三地受創,但我不會動搖,因為我堅信那是對的,我會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我也相信早晚有一天我會遇到一個真正懂我的人!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堅持自己所堅持的!那就是我們心中小小的幸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一個男人不管他年輕的時候如何荒唐,如何輕狂,一旦真心愛上了一個女人成了家,他就應該一心一意地愛護她,愛護這個家。電視劇的程峰沈冰!現實版的陳思成,佟麗婭!愛情事業雙豐收!
我這人吧,其實有點問題,就是一直搞不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你知道了?)知道了一點吧,就是兩個人能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草窩也過得有滋有味,我的一切喜怒哀樂和她息息相關,每天早上能送她上班,每天晚上他等我下班,回家以後還有口熱飯吃,吃完飯以後看看電視逛逛街什麼的,過點簡單的小日子,而不是約一幫傻姑娘,在各種夜店胡鬧。林夏小小的奢求,是多少姑娘對幸福的'追求!這就是我們的幸福!
愛情,就是平衡這個世界和社會兩極分化的一樣法寶,窮的找富的,老的找小的,美的找丑的,為什麼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因為只有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之後,這個社會它和諧了。
「愛得力量太神奇了,每當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好想有了新的生命,我需要你,林夏,我就是想跟你在一起,我想這一輩子,都做你的大葯瓶子。」
在北京這所大都市中,存在了太多異鄉的、涌動理想的年輕人,在面對情感、物質誘惑和現實,他們糾結無法選擇。這些年輕人舒展著他們的抱負與羨慕的青春,理想與嫉妒的同時,也經歷愛與恨的糾纏,那些成功與失敗,最不缺的就是生存與生活的各種可能性、可行性,抗爭、沖動、無聊、理性。
對於ANDY這種人,我們是羨慕嫉妒恨!這就是現實的生活!我們還得繼續,奮斗,努力!至少為了自己的父母不再那麼辛苦,將來的老婆孩子有一個不錯的生活......
「你在紐約,我在北京,漫長的離別里,我只做一件事,專職愛你。如果愛情能成為職業該有多好,我永遠都不會早退,也永遠不會轉行,任期就是這一輩子,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就是做你的專職愛人。」吳魏對伍媚最後說的話!感動丘比特,愛的那麼的深沉!那麼執著!
我覺得人的一生中至少該有那麼一次會為了某一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通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她愛我。只求在我最好的年華里遇見那個人。
「女人,不是在同時愛著兩個男人,而是在同時比較兩個男人,你要是今天開的是法拉利,楊紫曦絕對跟你走。」吳狄無奈的表情就是上面的圖!奈何奈何,奈若何!
小曦:我覺得你是老天爺對我的饋贈,但我沒有好好珍惜,我知道我現在已經配不上你了,但是我真得覺得,無論是瘋子還是我,無論是做你的朋友還是女朋友,我們都是幸運的。所以我還是想回到你身邊,哪怕只是朋友,行嗎?
吳狄:當然!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每一段愛情走到最後都會變成了親情!
「想當初我是那麼渴望開寶馬住別墅。那種渴望強烈到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當我真正擁有這一切的時候,那些所有我曾經假象過的快樂感和滿足感全都不見了。我才發現如果沒有人跟我分享這一切,那我擁有這些有什麼用?所以說,我現只能不停地努力地工作,去填補我心裡那份可怕的空虛。」
「我們都是混在這個城市的邊緣人,在我們真正融入這個城市之前,有些犧牲是必須的。這很可能包括我們的愛情,哪怕從此之後再也不能擁有如此純真的愛情,那也只能是我們這些人逃不掉的宿命。」
「石小猛,從2006年7月6日那天起,你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無論你過怎麼樣的日子,我都會陪你一起過,不管你去哪裡,我都要陪在你身邊,你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也會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個,除非你不要我了,不愛我了,除非你親口對我說,我不愛你了,我不要你了,除非你親口對我說這幾個字,否則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
最終小猛輸給了現實!其實,作為一個深愛女人的男人,讓她過不上好日子也是痛苦的!離開她,把她推給有著更好條件的其他男人,更加是痛苦的!對未來的奮斗是迷茫的,功敗都不知曉!作為一個男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北京愛情故事》里的愛,愛的那麼徹頭徹尾。吳狄般的擁有,瘋子般的成長,沈冰般的忠貞,林夏般的無私。再見北京愛情,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