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動畫片與外國動畫片的比較
不好意思,可能沒那麼多字。
僅供參考而已。
從中國最早的動畫片<大鬧畫室>開始,到現在,中國的動畫已經走了將近80年了。這期間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到現在為止,已經算是可以和國際上相媲美了。
但是現在,充斥著中國動畫市場的還是以國外的居多,以美國和日本最為明顯。這兩個國家動畫片業的發展都要比中國早的多。專業而有經驗的動畫設計師、先進的設備,也都高於我們。
以我為例。
說實話,我不是特別喜歡看中國的動畫,不是說不好看,而是它適應的人群面太窄了。像<大頭....>,根本是17歲以上的青年不愛看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動畫片都是這樣:適合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觀看。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可以看的動畫片少之甚少。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中國古代神話之類,缺乏新意。雖然適合少年兒童觀看,但是教育性很強,好比是故事書一樣,家長所要教育孩子的美德,在中國的動畫片裡面都能找到。
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想像力就要強我們很多每個時期出來的動畫片,都有成為街頭談論的對象,還有流行。像<灌籃高手>在當時已經成為青少年爭相觀看的片子,裡面的任務也被人們來摹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個畫面,每一個人物,都畫的很細膩,中國現代的漫畫,很多畫者,都會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相比之下,日本動畫片的觀看群要廣的多,不過正好根我們相反的就是,60%的片子不適合少年兒童觀看,裡面黃色的東西隨處可見,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要是給兒童看的話,就不是很好了。而且日本動畫片基本上沒什麼教育意義,僅供消遣罷了。
相比中國和日本,美國要好很多。美國的動畫片以電影居多它集合了中日兩國動畫的優點。適合的年齡段很廣泛,從小孩到老人,都是比較喜歡看的。教育性很強,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動畫反應出來的教育比較直觀,而美國則不同,它能夠以稍帶幽默的形式告訴你一個或幾個做人的道理,讓你在大笑之後,再去回味:哦,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就不好了。(說實話,本人很喜歡美國的動畫片).
現在的動畫,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少年兒童而存在的了,那些有者童年幻想的人,都渴望通過動畫片,來尋找自己童年的一點點記憶--我們曾經也年青,我們曾經也幻想..................
Ⅱ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1題材運用
看《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就知道,中國對於自己本土題材的運用上確實讓人失望,兩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形象,卻美國人搬上了大屏幕,《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功夫熊貓》片中「蓋世五俠」,老虎、螳螂、蛇、鶴、猴子沿用中國武術里象形拳,連阿寶的絕招五夕提指扣都是參考拈花指,還有建築、道具、生活場景,可謂將中國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三部中國參與了拍攝,也將中國風推向了巔峰)。
《花木蘭》里人物與中國的水墨畫的完美結合
中國的卡通片從製作上來看,大部分顯得粗製濫造,而國外是精雕細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