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幫電影的台灣篇
代表影目 錯誤的第一步[2](1979年) 演員:馬沙、李小飛、梁修身、楊惠姍、王莫愁;取材自主角馬沙(劉金圳)所寫的自傳性小說,並請作者親自擔綱主角。 導演:歐陽俊 凌晨六點槍聲[3](1979年) 演員:馬沙、楊慧珊、朱慧珍、郝曼麗、李小飛、魯平導演:歐陽俊 女王蜂[4](1981年) 演員:陸一蟬、馬沙、陸一龍、柯俊雄導演:王重光 黑市夫人[5](1982年) 演員:馬沙、陳麗雲、陳星、張沖導演:徐玉龍 台西風雲(1983年) 演員:向雲鵬、賀軍政、易虹、馬如風、陳玉玫、郭美蘭導演:丁耀林 流氓世家演員:陳松勇、陳震雷、李志希、邵萱 阿獃演員:余天、蔡岳勛、葉全真、方芳、陳松勇導演:蔡揚名 少年吔,安啦!演員:高捷、顏正國、陳松勇導演:侯孝賢 兄弟珍重演員:萬梓良、恬妞、陳松勇、楊慶煌、楊烈、文英、鄧美芳、李淑禎導演:蔡揚名 五湖四海演員:高捷、庹宗華、郎雄 黑金(情義之西西里島 )演員:劉德華、梁家輝、孫佳君、李立群、金士傑導演:麥當傑;影射台灣1990年代的黑金政治 美國博仔演員:劉少君、羅銳、狄威、萬梓良;影射現實人物林博文(已伏法) 大頭仔演員:萬梓良、恬妞、陳松勇、陳震雷導演:蔡揚名;影射現實人物吳進成 火燒島演員:劉德華、梁家輝、成龍、洪金寶、王羽、柯俊雄、高捷導演:朱延平 艋舺演員: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馬如龍、蔡昌憲導演:鈕承澤
『貳』 求一部台灣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L82Q0Tp688engBHbQ5w1A
作品相關介紹:《太子傳說》由佳寧娜電影娛樂製作有限公司於1993年出品,由邱禮濤、黃泰來執導,張學友、關之琳、劉嘉玲領銜主演。
搶首贊
『叄』 有哪位可以告訴我焦恩俊都演過那些片子
值得看的:
淚痕劍 我愛河東獅 寶蓮燈 鳳求凰 狼俠 飛刀問情 青蛇與白蛇 絕色雙嬌 包公出巡 小李飛刀 蒼天有淚 施公奇案 七俠五義
一定要看的:
淚痕劍 寶蓮燈 小李飛刀 七俠五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恩俊影視作品表(版本:第一版 製作:2006年06年07日)
1986年 《八二三炮戰》 飾傅令兵
台灣中影 電影(軍事片)
1986年 《國父傳》 飾胡毅生
台灣中影 電影
1988年《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飾軍閥副官
香港電影(清末民初)
1989年 《爸爸萬歲》 飾胡志偉
台灣華視 單元劇(時裝)
1990年 《莫道無情》 飾方俊鴻
台灣中視 電視劇(時裝)
1990年 《親愛的我把英雄變美人啦》
台灣中視 電視劇
1990年 《黎明》
台灣 電視劇
1990年 《因果劇場 陰陽配》 飾譚小乙
台灣 電視劇
1991年 《回首天已藍》 飾程曉海
台灣中視 電視劇(時裝)
1991年 《金鍾系列 兒子、房子、老媽子》
台灣中視 電視劇(時裝)
1991年 《甜蜜戰爭》
台灣華視 單元劇(時裝喜劇片)
1991-1992年 《半生緣一世情》 飾李瑞成
台灣台視 電視劇(民國年間)
1992年 《過街老虎》 飾談家豪
台灣電影(現代動作片)
1992年 《軍官與淑女》 飾花志中
台灣中視 電視劇(現代)
1992年《新鴛鴦蝴蝶夢》(又名《古今鴛鴦劍》《劍霸天下》) 飾古雲、小焦
電影(現代+古代)
1993年 《仙人掌花》 飾胡健群
台灣中視 電視劇(現代)
1993年 《超級女巡按》 飾雷過
台灣中視 電視劇(時裝+古裝)
1993年 《聊齋之牡丹燈籠》 飾曹亮瑜
台灣台視 單元劇(古裝)
1993年 《包青天之尋親記》 飾柳雲龍
台灣華視 單元劇(古裝)
1993年 《致命吸引力》 飾趙文宣(KIKI)
台灣民視 電視劇(時裝)
1993-1994年 《千言萬語》 飾紀人傑
台灣華視 單元劇(時裝)
1994年 《明月青山在》 飾唐治中
台灣中視 電視劇(時裝)
1994年 《七俠五義》 飾展昭
台灣華視 單元劇(古裝)
1994年 《劉伯溫傳奇之轉世英雄》 飾孟心竹、唐玉竹
台灣華視 單元劇(古裝)
1994-1995年 《台灣情之渴望》(又名《劍笑情緣》)飾黃天福
台灣台視 連續劇(清末)
1995年 《今生有約》 飾耿家樹
台灣華視 電視劇(現代片)
1995年 《劉伯溫傳奇之霧夜淚痕》 飾唐玉竹
台灣華視 單元劇(古裝)
1995年 《蒼天有眼》 飾孟少白
台灣華視 電視劇(古裝)
1995年 《新包青天之秋之武》 飾白玉堂
台灣超視 單元劇(古裝)
1995年 《新包青天之審御貓》 飾白玉堂
台灣台視 單元劇(古裝)
1995年 《媽祖拜觀音之鴛鴦夢》飾王文志
台灣中視 電視劇(古裝)
1995-1996年 《胭脂花紅》 飾范旭川
台灣中視 電視劇(現代)
1996年 《花落花開》 飾柯爾
台灣台視 電視劇(現代)
1996年 《江湖小子》 飾蕭逸龍
台灣台視 電視劇(古裝)
1996年 《金鍾系列 答錄機愛情事件》 飾林正傑
台灣台視 單元劇(現代)
1996年 《金鍾系列 文明荒野》 飾許家安
台灣台視 單元劇(現代)
1996年 《金鍾系列 她們三個》 飾趙希平
台灣台視 單元劇(現代)
1996-1997年 《施公奇案之燒餅皇帝芝麻官》《施公奇案之血手印》《施公奇案之父子情深》《施公奇案之天若有情》《施公奇案之公主招親》 飾黃天霸
台灣華視 單元劇(古裝)
1997-1998年 《西門無恨之桃花傳奇》《西門無恨之無痕淚》 飾宮毅
台灣 電視劇(古裝)
1997年 《蒼天有淚》 飾展雲翔
台灣中視 電視劇(民國初)
1997年 《游龍驚鳳》(又名《虯髯客與紅拂女·風塵三俠傳》) 飾李世民
台灣超視 電視劇(古裝)
1997年 《神探幻影》(又名《大盜、神父、警察》) 飾傅振華
港台 電影(現代)
1997年 《星座女人系列之射手座 說了再見以後》 飾庄立言
台灣民視 電視劇(現代)
1998年 《穆桂英之大破天門陣》《穆桂英之十二寡婦征西》(又名《天波府風雲》) 飾楊宗保
香港亞視 電視劇(古裝)
1998年 《木蘭新編》(《花木蘭》上部) 飾余承恩
台灣中視 電視劇(古裝)
1998年 《春風得意梅龍鎮》(又名《四個廚師一圍菜》) 飾吳俊
國產電影 賀歲片(現代)
1998年 《多情刀客無情刀之迴旋刀》 飾元人敬、元念祖
台灣三立都會台 電視劇(古裝)
1998年 《鄉野傳奇之新鴛鴦蝴蝶夢》 飾曹鼎文
台灣三立都會台 單元劇(民國初)
1999年 《小李飛刀》 飾李尋歡
台灣華視 電視劇(古裝)
1999-2000年 《包公出巡》 飾展昭
台灣台視 單元劇(古裝)
2000年 《吉祥如意年年來》 飾納德
台灣華視 電視劇(古裝)
2000年 《偷龍轉鳳》(又名《絕色雙嬌》) 飾龍康兒(朱壽)
台灣中視 電視劇(古裝)
2000年 《八歲龍爺鬧東京》 飾劉蒜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1年 《青蛇與白蛇》 飾石君寶、法海
台灣中視 電視劇(古裝神話)
2001年 《飛刀問情》 飾李尋歡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2年 《狼俠》 飾帥天行(狼俠)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2年 《雷峰塔英雄傳》 飾戚繼光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2年 《十八羅漢》 飾李如璧(無塵)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3年 《無河天》 飾金總裁
台灣華視 電視劇(時裝)
2003年 《鳳求凰》 飾司馬相如
大陸中央電視台 電視劇(古裝)
2003年 《武當》 飾張君寶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4年 《寶蓮燈》 飾二郎神
大陸中央電視台 電視劇(神話)
2004年 《風流戲王》 飾李漁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4年 《我愛河東獅》 飾柳士傑
大陸 電視劇(古裝輕喜劇)
2005年 《淚痕劍》 飾卓東來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5年 《紅孩兒》 飾牛魔王
大陸 電視劇(神話)
2005年 《武當Ⅱ》 飾張三豐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5年 《秋之舞》 飾仇千里
大陸中央電視台 電視電影(古裝)
2005年 《開天闢地》 飾伏羲
大陸 電視劇(神話)
2006年 《碧血劍》 飾金蛇郎君
大陸 電視劇(古裝)
2006年 《日月凌空》 飾賀蘭敏之
大陸中央電視台 電視劇(古裝)
『肆』 甄子丹演的一部電影,有個外國派來調查手下被殺原因的女殺手,後被連打了很多拳死了,這電影叫什麼名字
不是殺殺人跳跳舞
是黑色城市
甄子丹在這部低成本的台灣動作片里的出場很少,不過動作則延續其一貫風格,難度很高然而由他做來依舊輕松自如。甄子丹扮演林丹,這是一個有點像大哥味道的角色。性格卻如他以往的角色一樣的正直剛烈,因為不滿其上司小人嘴臉,憤而辭職,林丹的好友邊涯也是個有抱負的警察,然而亦被上司排擠降級為巡警,不過邊涯的性格比林丹冷靜溫和得多,對於林丹的憤而辭職,邊涯也竭力想勸解挽留他,只是林丹已經對警界已經完全失去信心,在告誡邊涯要好好保重後就翩然而去。端木凌風是一個外表斯文但手段殘忍的黑幫人物,為了尋找失傳已久的聖堂古璧,不惜殺人放火。而傳說中的聖堂古璧已經分成三塊,分別屬於江上飛、孟少白和程庭芳三個少年男女。因為古璧,孟少白和程庭芳的養父先後遇害,而這三個少年男女加上庭芳的弟弟四人一起遭到來自端木凌風座下殺手以及早被端木收買的邊涯的警隊上司陸組長的雙方面追殺。捲入這起風波的邊涯數次搭救了孩子們。而自端木凌風方面,也屢屢派出強大的殺手去追殺他們,幸虧身手超卓的林丹及時出現,狠狠教訓了凶惡的殺手。影片最後,叢林中的孩子們和邊涯終於找到了傳說中裝著寶藏的箱子,然而端木凌風率手下趕來,橫加搶奪,一場惡斗,林丹趕到時,邊涯已經奄奄一息,臨死前懇求林丹替自己照顧孩子們,親見最好朋友在自己眼前垂死一刻,林丹悲憤填胸,與端木凌風生死決戰…本片之中甄子丹出演的打鬥場景有三處,首先是在超級市場里對付一幫笨賊,幾分鍾全部解決,只能算熱身運動小試牛刀,這樣的動作場面以甄子丹的身手來說簡直是駕輕就熟再簡單不過了。第二幕是和一個高大魁梧野戰軍打扮的殺手交手,殺手由周比利扮演,林丹在這里有一句著名的經典台詞:打架不是憑塊頭大,是要用腦的。甄子丹出拳快如閃電,腿法自如凌厲,出腿角度和力道結合完美,令對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很快就擺平了這個殺手。第三場也就是最終和端木凌風的決戰,扮演端木凌風的倪星也算是高手,二人拳來腳往,高呼酣斗,端木凌風很不公平地想用鞋中暗藏之利刃暗算林丹,結果弄巧成拙,自己反而被卡死在樹幹上動彈不得,最終林丹畢竟技高一籌,擊敗了端木。雖然林丹恨絕端木凌風殺害邊涯,但是警察的職業操守仍舊令他理智地沒有殺死端木,只不過,這樣生的恥辱,對於端木凌風來說比死更加痛苦,尤其是當端木凌風發現一直苦苦追蹤的箱子里不過是張白紙,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場傻掉。至於影片結局時,白紙在水中現出真正的藏寶圖,或者是再次證明天意弄人吧。林丹的形象也繼承了甄子丹一貫的干凈清爽,活力四射,第一次一身休閑運動裝束,隨意輕松,第二次精緻修身黑色皮衣黑色高領衫配修身黑色長褲,風度優雅氣質高貴,第三次牛仔夾克配運動褲,一樣的自如輕捷,雖然出鏡時間很短,但是每次形象都非常謀殺視線。
『伍』 求台灣的經典電影
歷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
優等劇情片:《一萬四千個證人》,《楊貴妃》,《宜室宜家》
最佳紀錄片:《今日金門》
獲獎助金影片:《趙氏孤兒》, 《脂粉間諜網》 , 《慈母千秋》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編劇: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寶雲《台風》
最佳童星:費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樂: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剪輯: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錄音:鄺護《楊貴妃》
最佳紀錄片策劃:戴彭齡《今日金門》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劇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優等劇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則天》,《小女兒》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吳鳳
最佳紀錄片:《台灣漁業》
獲獎助金影片:《白雲故鄉》,《梁紅玉》
最佳導演: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杜鵑《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樂: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剪輯: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
優等劇情片:《深宮怨》,《人之初》,《血濺紅牡丹》
優等紀錄片:《石門水庫》,《武昌演習》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春江花月夜》
獲獎助金影片:《八十八號情報員》,《最後的裁判》
最佳導演: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編劇: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顧嘉輝《萬花迎春》,駱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輯: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錄音: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紀錄片策劃: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劇情片:《西施》
優等劇情片:《啞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獎:《大地兒女》
最佳紀錄片:《成功嶺之歌》
優等紀錄片:《重慶演習》,《澄清湖》
獲獎助金影片:《鳳凰》
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編劇: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盧碧雲《煙雨蒙蒙》
最佳童星: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剪輯: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錄音 洪瑞庭《啞女情深》
演技特別獎: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紀錄片策劃:貢敏《成功嶺之歌》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
優等劇情片:《藍與黑》,《何日君再來》,《蘇小妹》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男主角:歐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剪輯: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錄音:殷變平《蘇小妹》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劇情片:《路》
優等劇情片:《烽火萬里情》,《龍門客棧》,《太太萬歲》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剪輯: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錄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
最佳紀錄片:《張大千的畫》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編劇: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吳鳳鳳《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輯: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錄音:王永華《珊珊》
最佳紀錄片策劃:楊文淦《龍井鄉》
特別獎:童月娟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高山青》,《路客與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劇情片:《緹縈》
優等劇情片:《落鷹峽》,《母與女》,《庭院深深》,《精忠報國》,《十二金牌》
最佳技術特別獎:《再見阿郎》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編劇:李翰祥《緹縈》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夏祖輝《緹縈》
最佳剪輯:郭延鴻《獨臂刀》
最佳錄音: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最富創意特別獎:唐書璇《董夫人》
最佳演員特別獎:金峰《啞巴與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楓《龍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陽《三朵花》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劇情片:《秋決》
優等劇情片:《還君明珠雙淚垂》,《精武門》,《真假千金》,《萬事如意》,《水滸傳》
最佳導演:李行《秋決》
最佳編劇: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男主角: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輝《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剪輯: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錄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精武門》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劇情片:《忍》
優等劇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龍過江》, 《突破國際死亡線》,《愛的天地》,《天
倫樂》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中國文字演變》
優秀演技特別獎: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狄龍《刺馬》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編劇: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剪輯: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錄音: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編劇: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剪輯: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錄音: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劇情片:《梅花》
優等劇情片:《滴滴血淚滴滴情》,《碧雲天》,《狼牙口》,《八道樓子》, 《刺客》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編劇:鄧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劉家昌《梅花》
最佳剪輯: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錄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劇情片:《梘橋英烈傳》
優等劇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萬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綢繆》
最佳導演:張曾澤《梘橋英烈傳》
最佳編劇:何曉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顧嘉輝《秋霞》
最佳剪輯:王其洋《梘橋英烈傳》
最佳錄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編導:黃木村《未雨綢繆》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
優等劇情片:《蒂蒂日記》,《煙水寒》,《鄉野奇談》, 《賣身契》,《手足情深》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剪輯: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錄音:林焜祈《煙水寒》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優等劇情片:《山中傳奇》, 《成功嶺上》, 《歡顏》, 《春寒,《香火》
最佳紀錄片:《怒潮澎拜》
優等卡通片獎:《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劇情片導演: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韓蘇《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歐弟《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沈呂白,李泰祥《歡顏》
最佳劇情片剪輯: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錄音:周少龍《山中傳奇》 最佳紀錄片策劃: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早安台北》
優等劇情片:《碧血黃花》,《鄉野人》,《金榜浪子吳祥輝》,《六朝怪談》,《瘋劫》
最佳紀錄片:《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優等紀錄片:《國劇藝術》,《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
優等卡通片:《三國演義》
優良策劃特別獎:《古寧頭大戰》
最佳劇情片導演: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宋項如《侯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徐楓《源》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向雲鵬《鄉野人 》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剪接: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錄音: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紀錄片策劃:李樹屏《國劇藝術》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記錄片:《海洋牧場之開發》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劇情片導演:徐克《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後土》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王萊《小葫蘆》
最佳劇情片童星: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原作音樂: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翁清溪《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剪輯: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錄音: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皇天後土》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辛亥雙十》
最佳記錄片:《朱銘的斧里乾坤》
最佳劇情片導演: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鍵《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艾迪《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劇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剪輯: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劇情片錄音: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夏爾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原著劇本: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輪》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大輪回》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服裝設計:胡金銓,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剪輯:周道淳,林善良《大輪回》
最佳錄音:高富國《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導演: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劇本: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陳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錄音:王榮芳《玉卿嫂》
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電影插曲:陳志遠,慎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原著劇本: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張毅,蕭颯《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錄音:杜篤之《超級市民》
最佳美術設計: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張大春《超級市民》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劇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紀錄片:光啟社《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劇本: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父子關系》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繆騫人《最愛》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錄音:新藝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音樂: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電影插曲: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劇情片:《稻草人》
最佳紀錄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導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阮繼志《胭脂扣》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吳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
最佳紀錄片:《暮鼓晨鍾》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月亮星星太陽》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余純,鄺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王文清《黃色故事》
最佳紀錄片導演:林作庸《深山猶有讀書聲》
特別獎:《陰間響馬》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劇本: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栗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魯冰花》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魯冰花》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
紀實報導片:《紅樹林的故鄉》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錄音: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黃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原著劇本: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插曲:倫永亮《何日君再來》
最佳電影音樂:黃霑,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錄音:陳偉雄《阿飛正傳》
最佳紀實報導片:《帝雉時代》,《玉山九千英尺-台灣鳥類開拓史末章》
動畫創意特別獎:《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終身成就特別獎:何基明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最佳電影音樂: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電影歌曲:黃霑《黃飛鴻之II男兒當自強》
最佳錄音:杜篤之,楊靜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紀實報導片:《小鷿鷈》
評審特別獎:《學仙記》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終身成就特別獎:黃卓漢
最佳劇情片:《喜宴》
最佳紀錄片:《喜宴》
最佳導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劇本:馮光遠,李安《喜宴》
最佳改編劇本: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於仁泰《白發魔女傳》
最佳男主角:成龍《重案組》
最佳女主角: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歸亞蕾《喜宴》
最佳攝影:李屏《戲夢人生》
最佳剪輯:張耀宗《重案組》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家《誘僧》
最佳造型設計:阮佩芸,張光慧《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動作指導:元奎,元德《功夫皇帝方世玉》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誘僧》
最佳電影歌曲:張國榮,林夕《白發魔女傳》
最佳錄音:杜篤之《戲夢人生》
最佳紀實報導片:《蘭嶼觀點》
動畫鼓勵獎:《東方之道知道了》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1994)
傑出製作人特別獎:童月娟
傑出製片人特別獎:徐立功
最佳劇情片:《愛情萬歲》
最佳導演:蔡明亮《愛情萬歲》
最佳原著劇本:《獨立時代》楊德昌
最佳改編劇本:《紅玫瑰白玫瑰》林奕華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陳沖《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獨立時代》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獨立時代》
最佳攝影:杜可風《東邪西毒》
最佳剪輯:奚傑偉,譚家明《東邪西毒》
最佳美術設計: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造型設計: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劉家良《醉拳II》
最佳電影音樂:陳煥昌《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電影歌曲:蔡振南,陳致成《多桑》
最佳錄音:楊靜安《愛情萬歲》
最佳紀實報導:《阿公教你看布袋戲》
評審特別獎:《禪說阿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