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院看電影有3D和2D的區別,那3D成像的原理是什麼
每到電影院,我們看到的電影類型有2D、3D、IMAX。這些你真的了解么?這之間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縱觀電影發展史,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每一次的電影技術革新都成為一個里程碑。以上提到的2D、3D、IMAX是目前最主流的三種電影放映格式。電影院看電影有3D和2D的區別,那3D成像的原理是什麼?
至於IMAX電影,也有真偽之分。所謂真IMAX,是指前期使用特殊的65mm膠片及其IMAX專用攝影機拍攝,後期沖印成70mm膠片格式的電影,而不是使用傳統的35mm膠片,這使得真正地IMAX電影在成像質量上有著質的飛躍。所以,有條件的影迷,還是選擇IMAX電影吧。
2. 3d電影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3D電影是1953年5月24日首次出現。
3D電影一般指立體電影,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是好萊塢推出的一種電影。
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悶缺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2)與3d電影有關的文章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搜好,《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世罩鉛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3D電影
3. IMAX和3D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電影市場近年來的發展勢頭大好,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娛樂消費的一個主要方面。大家在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應該都發現了有3D和IMAX的不同選擇,那麼IMAX和3D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1、 類別不同。我們平時看到的3D,是從維數上面說的,IMAX是從屏幕大小上面講的。
2、 效果不同。兩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3D只能感受到一個空間的存在。在3D基礎上加上IMAX,那麼就會有一個超大屏幕、超豪華的視覺享受。
3、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65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baoguang,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此外還有JAPAX系統,這種系統的畫幅面積約為35毫米標准畫幅的5倍多,可在寬23米,高17米的銀幕上放映。另有SHOWSCAN系統,將拍攝和放映的頻率提高到60幅/秒,以消除閃爍現象,使動態景物更加清晰。
4、 3D和IMAX(也稱作巨幕電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通常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3D技術是基於人類視覺的立體電影技術,當人觀看物體時,兩眼看到的東西稍有不同,通過所謂"立體視覺"的過程,大腦將這兩個東西合成為單一的三維圖像。3D正是運用這一原理,通過兩台攝影機進行不同角度的攝制,然後放映機通過兩個放映透鏡,將左右眼圖像疊加在巨幕上。觀眾配戴的偏振眼鏡,准確地與放映機雙鏡頭的偏振濾光片相配,形成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呈現逼真的立體圖像,使觀眾大有身臨其境之感。此外,3D技術也運用在游戲、空間定位等其他領域。形象地說,3D是立體電影,讓觀眾體驗電影的三維空間效果,而"巨幕電影"則是讓觀眾體驗高色彩、高保真和高清晰度的視覺沖擊。兩者通過不同的技術領域,目的都是為觀眾打造更具震撼力的觀影效果。當然,兩種技術也可以進行結合。"巨幕電影"就分為三種,矩形巨幕、3D巨幕和球形巨幕。其中"巨幕電影"3D就是運用3D特效+虛擬影像+"巨幕電影"觀影效果組合而成。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IMAX和3D電影區別,相信大家通過閱讀完以上文章後對於IMAX和3D電影的區別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