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d電影有什麼效果
3D電影能呈現出「立體效果」
2D和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2D僅僅只能看一個平面,而3D則能感受到一個空間的存在。而動畫人物近在眼前是一種叫「IMAX 3D」的技術(巨幕電影),要比3D更加的科技感,在3D基礎上加上IMAX,這樣IMAX 3D裡面的立體人物就對焦清晰,立體感很強。出現的畫面更加的真實。
3D立體電影的製作中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
(1)能看3d電影代表立體視好嗎擴展閱讀:
3D電影不適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
⑵ 3D電影作為現在主流的電影形式,你覺得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
3D電影是許多人都很喜歡看的電影。由於具有立體效果,所以3D電影的觀看體驗感會更好一些。通常情況下,3D電影的票價會更高一些,但不會高出很多。不過,雖然3D電影看著很刺激,但是時間看長了之後也容易出現眼疲勞。同時,有人擔心看3D電影會影響視力,因此還是有一部分人是不會去看3D電影的。有人問,3D電影作為主流的電影形式,你覺得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不是所有人都能看3D電影的,以下這幾類人就不能看3D電影:第一類人是立體視覺功能差的人,第二類人是心臟不好的人,第三類人是3歲以下的兒童。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3歲以下的兒童由於立體視覺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他們看立體電影是看不出什麼立體效果的。另外,3歲以下兒童不太適合進出電影院,所以他們不能看3D電影。
因此,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是不能看3D電影的了。對於追求劇情的人來說,看不看3D電影其實都無所謂,只要有好的劇情就行。大家覺得呢?
⑶ 看3d電影究竟有什麼效果看過的進來描述一下。
3D電影的原理其實就是拍攝出的是雙畫面,而這兩個畫面的差別正是模仿人眼的左右兩眼的角度的差來拍攝出來的,現實中的角度差可以讓你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到物體離你的遠近,而立體電影就是利用這種感觀來實現的3D。
1,3D尤其其實是用3D引擎做出來的游戲,但是3D是否是立體視覺,那要看你的顯示設備是否支持立體視覺顯示,如果可以,那麼就可以戴著眼鏡來觀看立體視覺的游戲,如果不能,那隻能是在平面的顯示器上來看的。3D游戲的普通視覺顯示和立體視覺顯示最大的區別是普通視覺仍然能讓你感覺到是在一個平面上的顯示的東西,而立體視覺顯示的游戲則是讓你突破了屏幕的那層「玻璃」的阻擋,能讓你感覺到所看到的東西是超出屏幕或者在屏幕遠處的。
2,三種3D眼鏡效果,在看電影方面,分別是偏色最差,偏光在中間,快門最好。
快門的原理是把普通的60HZ刷新的LCD換成120HZ,即把每秒種在顯示器上顯示60幅畫面的速度加大一倍,分別交替顯示左眼和右眼的畫面,而在顯示設備顯示左眼看的畫面時,通過信號的同步,這個時候你眼鏡的左眼是可以看到東西的,但是右鏡片是關閉著看不到任何東西的。當右畫面在顯示設備上顯示時,你的右鏡片可以看到東西,但是左鏡片是關閉著的。這樣就分別讓你的左右眼看到各自的畫面,但是由於閃動的頻率很高,為每秒120次,每隻眼睛60次,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延遲,所以感覺不到眼鏡的閃動(中國的日光燈電壓頻率為50HZ,由於頻率不同,所以快門眼鏡看日光燈時會閃得厲害)
所有3D片源在3D顯示設備上顯示都是有重影的,因為是雙畫面的。快門其實在某一瞬間看到的不是重影,但是由於交替顯示的頻率高,所以肉眼看上去是重影的。一個畫面重影越大,那麼3D效果就越好。如果某一個片斷沒有重影,那麼就是這個沒有3D效果
⑷ 兒童能看3D電影嗎
學齡前兒童視力尚未發育成熟,感覺不出明顯的3D效果,不建議看3D電影,尤其是屈光不正、斜視、弱視等小患者。學齡兒童視功能正常,沒有眼部疾病者偶爾看一次3D電影問題不大,但不建議長時間頻繁觀看。觀影過後應要讓眼睛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做眼保健操或者遠眺。
⑸ 看電影所說的3D效果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3D電影?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⑹ 立體電影是放映時能給人三維視覺為什麼
日常生活中人們是用兩隻眼睛來觀察周圍具有空間立體感的外界景物的。3D電影就是利用雙眼立體視覺原理,使觀眾能從銀幕上獲得三維空間感視覺影像的電影。它不同於一般普通電影在放映時只有影像的平面感覺。
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對象,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放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立體電影的觀看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放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裡。
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蘇聯在70年代研試了全息立體電影,觀看時不必戴眼鏡,有很大的影像亮度范圍。由於觀眾眼睛的視覺調節和收斂是自然的,不會引起過分緊張和疲勞,觀眾只要轉動頭部,即可看到如同實物那樣的位置變化,比普通電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實物體那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立體電影
⑺ 能享受3D電影是不是就有立體視覺
3D電影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想體驗一下震撼的視覺效果,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看3D電影,雙眼立體視覺功能差的患者戴上3D眼鏡也看不到立體效果,或者立體感很差,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
立體視是在具備以上兩級視功能的基礎上較為獨立的一種具有三維空間的視覺功能,是雙眼的調節與集合在視中樞指引下的更為高一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雙眼注視時雖然兩眼能同時注視一個物體,但由於兩眼間有一定距離,所以兩眼所見的物體位置不是完全一致的。從而使所見物體存在微小差異,我們稱之為視差。由於視差的原因,兩個物像傳遞到大腦後,通過視皮質的活動就差生了上下、左右、前後三維圖像的立體視。
立體視是在具備以上兩級視功能的基礎上較為獨立的一種具有三維空間的視覺功能,是雙眼的調節與集合在視中樞指引下的更為高一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雙眼注視時雖然兩眼能同時注視一個物體,但由於兩眼間有一定距離,所以兩眼所見的物體位置不是完全一致的。從而使所見物體存在微小差異,我們稱之為視差。由於視差的原因,兩個物像傳遞到大腦後,通過視皮質的活動就差生了上下、左右、前後三維圖像的立體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