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作電影推薦有什麼
1、《導火線》作為一名國產動作片的愛好者,這部電影作為現代格鬥動作片的巔峰之一,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在這部劇中,甄子丹表現出他在真刀實槍的上實力,很多格鬥的場景,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絕不是單調的動作上的技術設計。同時還有范冰冰和古天樂領銜主演,作為一名甄子丹的仰慕者,所以,必須得看啊。
2、《虎膽龍威》動作加上懸疑,總給人一種刺激而又充滿驚喜的過程,像拆禮物的層層意外驚喜,這也說明了電影故事情節的層次豐富,內容緊湊,劇情不拖拉,讓人一飽眼福。看夠了打不死的小強版主角之後,不如來一場更加真實感人物的無奈和現實。每一次的絕地重生,都讓觀眾感同身受。這也成為了布魯斯威利斯的成名之作。
3、《盜火線》可以說是動作片標桿作品之一,和前面提到的「導火線」不同,片中是文藝范之間的斗爭,看過了刺激的視覺觸動,不妨來場氣場強大的內心戰。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兩個高手之間的較量,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之間的終極對戰。一個是探長,一個是職業匪徒,整部劇動作場面數量不多,質量極高,高手之間的較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氣場,其中影片中餐廳兩人「無聲的對話」彷彿已經一決高下,感覺餐桌上的杯子,隨時都會爆炸一般。
㈡ 給我震撼的十部國產電影
明天就是國慶節了!
2020年,非同尋常的一年,
希望這個節日讓能好好休息一下,也期盼帶來一份溫暖和新能量!
盤點的10部電影,都是在過去帶過我各種觀感的國產作品,無論是從視覺、場面、內容的 社會 意義或現實映射,也或者是讓我們不忘過去,都極大程度的讓我感受到了電影藝術,帶給我的沖擊力:開闊我們的視野,讓給我們長見識,啟迪我們的三觀,給我們更嚴肅認真,需智慧策略的前行能量。
導演: 張鑫炎 編劇: 盧兆璋 / 薛後 主演: 李連傑 / 於海 / 丁嵐 / 於承惠 / 計春華 / 王光權 / 胡堅強 / 孫建魁 / 劉懷良 / 張建文
1982年,《少林寺》公映,內地當時一毛的票價,累計票房1.6億+,
換算成現在30塊一張票的話,480億人民幣。
按照今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8227計算,約為70.368億美元,
是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一名《者聯盟4:終局之戰》27.98億美元的,2.5倍
電影真正讓我震撼的是:它為我們的 娛樂 和想像世界打開了一扇奇妙的大門,許多場景看著心潮澎湃!很多家的小孩、年輕人回家後都情不自禁地要比劃幾下,甚至一些人的武術夢、武術生涯從那場電影開始了。
那時候,全國縣城以上的地方才有電影院,很多在小鎮、鄉村的孩子還有大人都是專門坐雞幾個小時的 汽車 去看的。就像一個餓久了的人面對食物,很多人都是即便不厭其煩地看。
彈指一揮間,38年過去,回首去看,越發覺得這是一個神話,因為更理解我們那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匱乏,更覺得一部電影帶給我我們的震撼是多麼的廣泛而深刻!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蘆葦 / 余華 主演: 葛優 / 鞏俐 / 姜武 / 牛犇 / 郭濤 / 張璐 / 倪大紅 / 肖聰 / 董飛 / 劉天池
張藝謀最好的作品,即便不少廣播標語甚至背景無法翻譯傳達給外國人,仍然斬獲戛納評審團大獎,葛優也憑借超凡的演技加冕影帝。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豆瓣評分:9.1
什麼叫拿得起、放得下,舉重若輕,泰山壓頂不皺眉,電影《活著》中的福貴就是這樣一個形象。看完電影,我感到的震撼是,沉重卻又盪氣回腸,更有悲哀,更有一些不解:福貴的人生怎麼就落得如此一個結局:輸光所有家產,氣死父親,變賣母親首飾,租間破屋過,女兒鳳霞變成啞巴,唯一兒子被意外撞死......
活著固然艱難,坦然、堅韌地活著更需要一種超乎常人的精神境界,但我想說的是,福貴的人生固然有時代的縮影和悲劇,作為個體來說,是不是主人身上恰恰缺失一種「氣」,不是行雲流水、氣定神閑的那種「氣」,而是最近上映的電影《花木蘭》中女主角的「木蘭之氣」。
電影所說的大約是一種男人更容易具備的氣場、氣勢、內力。
漫威設定中," 氣 " 可以看作是一種生物電能,是所有生物都具備的一種能量。
我比較傾向於漫威這種技術化的解釋,換做我的語言,就是一種積極向上、努力爭取的精神底蘊。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莫言 / 陳劍雨 / 朱偉 主演: 鞏俐 / 姜文 / 滕汝駿 / 錢明 / 陳志剛 / 計春華
讓人震撼的從整體到細節太多了!
畫面、歌曲、場景、民風、背景,32年過去,依然像一壺剛開壇的陳年老釀,令人熱血沸騰、盪氣回腸。
一個寓言,沒有國家,沒有士紳,有的只是生生不息的人。
一切都符合當時的主流話語,可是又色請暴力驚悚俱全。
火辣辣而野性十足的自然主義做派,從一開始的漫天黃土、赤臂轎夫的「妹妹你大膽地朝前走」,到一擊而中的被放倒的紅高粱、青紗帳,後面酒作坊、剝人皮、火燒日本鬼子,那時的老謀子和姜文,真是血氣方剛啊!
導演: 李俊 / 楊光遠 編劇: 李平分 / 史超 / 王軍 主演: 古月 / 蘇林 / 趙恆多 / 吳志遠 / 孫海英
據說拍攝大決戰電影的過程中,為了盡可能真實反映當時的場景,從蘭州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沈陽軍區等5個軍區,抽調了,動員群眾15萬多人,總計300多萬人次。
蘇聯當年拍攝《攻克柏林》電影的時候,動員了10多萬軍隊。
在拍攝電影《戰爭與和平》的過程中,動員了24萬軍隊參加拍攝。
三大戰役分別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導演: 陳國星 編劇: 陳懷國 / 彭繼超
主演: 李雪健 / 李幼斌 / 高明 / 陳瑾 / 滕汝駿 / 張勇手 / 劉琳 / 瓦西里耶夫·尼古拉 / 亞力山大·伊薩耶夫 / 主旋律就是主旋律,不是因為它出色的攝影、美術、錄音等技術層面的因素——雖然它的製作非常考究,也不是因為同樣被打動的其中真摯的 情感 ,而是故事和背景,它征服了觀眾,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那個年代的故事讓我熱血沸騰,因為壯志熱血、開天闢地
1950年,在美國獲得的第九天,鄧稼先博士回國 1958年主持核武器項目,開始了28年隱姓埋名的生活
不能出國 不能發論文 不能做學術報告,自己的行蹤和工作不能告訴任何其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妻兒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鄧稼先獲得10元獎金;
1967年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鄧稼先再獲10元獎金
1979年 鄧稼先去找核試驗,氫彈降落傘失效的碎片,受到了輻射 身體開始出問題
1986年 鄧稼先住院,身體大面積內出血
1986年 鄧稼先去世 其貢獻方為人所知。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 / 史建全 / 述平 / 尤鳳偉 主演: 姜文 / 香川照之 / 袁丁 / 姜宏波 / 叢志軍 / 李從喜 / 澤田謙也 / 李海濱 / 蔡衛東 / 陳述
為什麼這樣一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民族被一個島國踐踏了整整八年,這部片子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
很多時候,不是別人的兇殘和強大,而是我們自己的愚昧和自殘。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這部片子的結局是掛甲台整個村落在大火中消失在鬼子的屠刀下,而國軍的抗戰將領又讓斧劈日本戰俘的三兒受戮於已經被俘的小鬼子。
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現在我們在強起來,勿忘 歷史 ,警示現在。
導演: 李楊 編劇: 李楊
主演: 王雙寶 / 王寶強 / 李易祥 / 安靜 / 趙君
主演: 黃璐 / 楊幼安 / 賀運樂 / 張玉玲 / 張友平
「怕?怕就不要來!有的是人要來,我告訴你,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MangJing太寫實了,寫實地幾近於冷酷。李易祥和王雙寶兩位演員演的就如同兩個黑心礦工一模一樣,兩位演員的方言也很加分。 邊看邊想著這片子肯定不會在國內公映。
為了賺錢,竟然把殺人變得如此理所當然。
MangShan更像是活在 社會 中的一座大山,拐賣婦女兒童一直存在,也屢禁不止,旁人並沒有直觀感受,只覺得犯罪分子可恨,應當千刀萬剮,卻無法體會那些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所背負的悲慘命運,無力、無奈和無言。
推薦大家對照西班牙懸疑電影《當你熟睡》
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 管娜 / 孫建敏 主演: 趙濤 / 韓三明 / 王宏偉 / 李竹斌 / 項海漁 / 周林 / 馬禮珍 / 蘭周 / 李金生 / 潘建林
千年奉節沉水底,三峽移民塔升空。
賈樟柯導演功力的最強片,又名長江哀歌!
騰空而其的奇怪雕塑、轟然倒下的高大建築、飛過天際的UFO、地上那些被動接受著悲歡離合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去你媽的好人! 影片一開始我就被震了,一段悲憫 空靈 宛如天籟般的音樂, 一個從船頭掃到船尾的長鏡頭,獻給了沉默的大多數,獻給了當今 社會 最普通也最底層的人們。
一部當代中國底層 社會 的網路全書 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說幾點底層 社會 中好人們的相互欺詐與齷齪: 三明被小馬哥強拉去看變美鈔的魔術 摩的小伙騙三明的五塊錢 旅店老闆和摩的小伙的交易
導演: 文牧野 編劇: 韓家女 / 鍾偉 / 文牧野 主演: 徐崢 / 王傳君 / 周一圍 / 譚卓 / 章宇 / 楊新鳴 / 王佳佳 / 王硯輝 / 賈晨飛 / 龔蓓苾
最大的病,其實是窮病。
這個世界最荒誕在於,越貼近真實,真實越荒誕。
人這一生,太不易了。
一次去醫院檢查身體,診室外,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蹲在地上,捂著肚子嚎啕大哭。
「怎麼辦啊!去哪兒弄這么多錢啊!」
尖銳如一把刀的哭聲,似要撕裂身體。
貌似她丈夫的男人把診斷書攥成一團,一邊摩挲女人的後背一邊抹淚,講不出一句安慰的話。
導演: 郭帆 編劇: 龔格爾 / 嚴東旭 / 郭帆 / 葉俊策 / 楊治學 / 吳荑 / 葉濡暢 / 沈晶晶 / 劉慈欣
主演: 屈楚蕭 / 吳京 / 李光潔 / 吳孟達 / 趙今麥 / 隋凱 / 屈菁菁 / 張亦馳 / 楊皓宇 / 阿爾卡基·沙羅格拉茨基 /
Netflix為什麼會買下《三體》的英語劇版改編權,這部作品的核心價值是劉慈欣。
當我們都在通過各種宇航行為去擁抱星艦文明,劉慈欣卻用推動地球駛向4光年以外的比鄰星這樣的顛覆宇宙觀的情節,給我們無以倫比的震撼!
SpaceX馬斯克的「移民火星」計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逃離地球」計劃。
無論來自哪裡,我們如何起源,人類的未來終將是星辰大海!
正如劉慈欣所說:
「真正廣闊的世界是在地球之外,也許成熟的文明都是在太空中進行著永恆航行的星艦文明。」
㈢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大陸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部好看的大陸戰爭片(僅代表個人意見)
一、《戰狼》
這部電影發行於2017年,是一部比較新的電影,所講的是1937年抗戰。
大致劇情為: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滬會戰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餘人守衛寶山縣城。日軍為擴大登陸地域,對寶山進行了海陸空協同的瘋狂攻擊。在裝備落後,地勢不利,沒有援軍的情況下,智勇雙全的姚子青帶領全營以寡敵眾堅守孤城,靈活運用戰術戰略,從主動出擊攻襲敵軍到固守陣地頑強抵禦,七日內擊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全營五百餘人先後戰死沙場。九月七日日軍破城,姚子青率殘部二十餘人在城內展開激烈巷戰,最終壯烈殉國。
很不錯的兩部電影,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下。
謝謝
㈣ 中國經典電影有哪些求推薦。
中國經典電影有:《看上去很美》、《讓子彈飛》、《十七歲的單車》。
1、《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是張元導演的一部作品,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講述3歲男孩方槍槍的成長故事。
2、《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第四部電影作品,馬珂為製片人,主要演員有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和陳坤等;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集。
這部被稱為中國經典青春影片的電影,因未經有關部門審核就參加銀熊獎展映而被禁止公映,原因是「拍了太多胡同,沒把北京現代化的一面拍出來,有關方面認為不利於申奧」。2014年7月13日、7月14日,該片首次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開始公映。
㈤ 錦衣衛的愛恨情仇,電影《綉春刀》中最惹人好評的演員都有哪些
先看看這個系列電影的陣容:《綉春刀》——張震、劉詩詩、王千源、李東學、聶遠、金士傑、李洪濤等,《綉春刀2:修羅戰場》——張震、楊冪、張譯、雷佳音、辛芷蕾、李媛等,電影里演員們基本上都是演技派,個個都以演技見長。就連備受爭議的大冪冪也因在第二部中的表演也得到了表揚,作為主線角色,也被一眾戲骨帶動起來,在電影里塑造了一個分量很重的角色。
一眾演技派參與的電影評價能不好嗎?
除了道具,還有被專業人員吹爆的電影鏡頭運用,影片中不同機位的來回切換,配合演員的神情,一氣呵成,讓人感嘆電影製作的用心。
總的來說,《綉春刀》系列電影是劇情、演員、武打還有服道化皆精良的武俠片,配得上觀眾的好評。
㈥ 推薦些震撼人的槍戰電影
最早接觸槍戰電影,應該是童年看的那些國產黑白戰爭電影,比如《上甘嶺》《南征北戰》《林海雪原》《智取華山》等等。與其說那是在接受革命愛國主義教育,不如說是在滿足做為一個小男子漢的英雄情結。那一梭梭子彈的掃、射,極大滿足著幼小心靈的暴力發泄。 長大了一些,接觸了港台電影的一些槍戰場面,比起國產片的中彈,迎頭無聲的倒地,港台片還要翻個漂亮筋斗,外加一聲「啊」,更讓我感覺真實與暢快,這就是記憶中對槍戰電影的最初感覺。 八十年代末,錄像片中的香港警匪片的槍戰場面,對於我這還喜歡功夫的影迷來說,並不吸引我的眼球,我仍喜歡那丟去槍後的拳腳較量。 直到89年的某一天看了吳宇森的《喋血雙雄》,我才終於找到一種,能挑起我的感官刺激的槍戰電影。當然那時,我還並不知道什麼「吳氏風格」、「暴力美學」,只記住了,那種近距離的決戰,子彈連發毫不吝惜,還有很漂亮的中彈撲倒的場景。《喋血雙雄》後,很長時間我都沒能再遇到這類風格的槍戰電影。直到《縱橫四海》《龍蛇爭霸》《喋血街頭》《辣手神探》,我才真正認識了吳宇森,和他的暴力美學。 我心目中的十大槍戰電影: 1、《龍蛇爭霸》:1988年,著名導演張徹的一幫學生為老師拍攝了一部黑幫電影《龍蛇爭霸》,李修賢、姜大衛、陳觀泰、狄龍等張徹弟子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午馬是該片的導演兼演員,另外一位導演就是吳宇森。從本片中開始,吳氏槍戰風格開始大放異彩。 2、《喋血雙雄》: 1989年的《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吳宇森還沒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創造出的意境: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動搖的做人原則。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決戰,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聖母像,背景中掠過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行著自己心目中的正義。 3、《喋血街頭》:本片是吳宇森處於創作高潮期的野心作,大膽地將港片的視野推向戰地越南,藉以拉大港產動作片的格局。利落明快的槍戰場面,不會給人以凌亂的感覺,剪接得相當優秀;故事,有觸動,有感動,可謂令人叫絕。另外,張學友飾演的阿輝是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被越南兵抓捕後被迫殺人的恐懼,以及頭部中槍論落後的痛苦,演技發揮到極致,叫人驚嘆!阿輝那痛苦眼神,抖動的臉頰令人難以忘懷,他的痛深深烙印在我心靈最深處。後來的翻拍作《天堂口》,是垃圾之作。 4、《縱橫四海》:本片的包裝最具國際品味。透過周潤發、張國榮和鍾楚紅這三名青梅竹馬的神偷到巴黎盜取名畫的故事,導演肆意揮霍了一下他的浪漫情懷,和陽剛暴力美學之外的幽默雅趣。當然,他們被義父曾江出賣的壓軸戲,依舊保持了吳氏招牌式的瀟灑槍戰場面。還有,一身晚禮服的發哥在輪椅上與鍾楚紅跳起的激情的雙人舞,也是沒有復制的經典場景。 5、《辣手神探》:該片是吳宇森赴美發展前在港最後執導的警匪槍戰動作片,雖非其最佳作品,但仍維持一貫的吳氏暴力動作美學,槍戰場面拍得十分瀟灑。我最難忘的則是梁朝偉,其中槍殺關叔的一場戲,偉仔的那眼神讓我看到了,什麼是忠義,什麼是身不由己,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結尾的槍戰,在場景與空間的轉換上,也再上了一新台階,無可匹敵。本片2003年被美國雜志《娛樂周刊》評為全球50部「Cult片」第十八位。而英國權威電影雜志《Empire》則把片末的醫院大火並一場戲評為影史上最佳銀幕槍戰場面第二位,僅次於69年西部片《流寇志》的槍戰結局,據說入圍的原因是因為該場戲打破了影史上槍戰場面時間最長(45分鍾)及最多人死(230個)的紀錄。 6、《變臉》:最令我贊賞的是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本片庭觀念」,並著重刻畫了女性角色的剛強和溫柔,這一點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觀眾的認可,許多從不看動作片的女觀眾亦著迷於這部電影。與以往處理人物的風格一樣,該片的主人公亦處於正邪之間。片中約翰-特拉沃爾塔與尼古拉斯-凱奇,本來一個代表善、一個代表惡,但經過交換面孔後他們基本上成了同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節是有時候有些事情壞人會比好人處理得更好,譬如後來凱奇換了特拉沃爾塔的臉之後,給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還教會他女兒怎樣保護自己。吳宇森在片中充分發揮了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天才,他讓觀眾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 7、《風語者》:雖然這部電影惡評如潮,但我折服吳老師調控大場面的能力,在激烈的群戰中,我們除了看到戰爭的慘烈,更看到了吳氏槍戰在戰爭片中的魅力。這是一場殘酷而美麗的戰爭。 我心目中的十大槍戰電影,前七部我都給了吳宇森,實在是太愛這類風格的電影了。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正象吳宇森所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出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而《終極標靶》《斷箭》沒有選入,是因為覺得那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槍戰電影,屬動作片的范疇。《碟中碟2》和《黑逃》是另我失望的作品,前者擺酷太多,後者則反復濫用著吳氏的經典橋段,令人生厭。 ★在吳宇森的影片中一定會有以下場面:槍手橫向騰空躍起,手持雙槍於空中射擊,在落地之前打倒幾個對手,用慢鏡來表現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閃避,同時配以主角臉上憤怒的表情;兩人持槍對峙或三人交替用槍指著對方的頭。 8、《俠盜高飛》:這也是香港乃至世界槍戰電影中,獨一無二的作品。因為片中用高速攝影機拍出的子彈橫飛的效果,是絕無僅有的,即便是現在,用電腦作出來的效果,都沒有這么震憾人心。導演是林嶺東,刻意經營本片的熱帶狂野氣氛,演員造型和動作設計都有特色,可惜文戲部份流於一廂情願,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但槍戰場面絕對可載入史冊。 9、《殺人三部曲》:吳宇森發明的暴力鏡頭慢動作、冷酷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雙槍出擊、敵對角色近距離攤牌決斗,槍口互瞄對方額頭的表現手法,被毫無保留的在該系列片中得到沿伸,尤其是這一部。(另兩部是《殺手悲歌》和《墨西哥往事》),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也是暴力美學的擁簇者,片中提著琴盒,留著長發的歌手殺手,也成了不可復制的銀幕經典。 10、想了很久第十部我喜歡的槍戰電影,想拿《殺手47》這部湊數,因為,會去看這部電影完全是被該片的預告片所指使,這不是一部純脆的槍戰電影,但槍戰場面還是值得一觀的。《明日天涯》是一部電視電影,出自杜琪峰之手,說實在的老杜的槍戰片就屬這部最精彩,後來的都是擺酷、刻意的個人化風格居多,看得沉悶。還想起《不敗梟雄》,布魯斯韋利斯的雙槍也很酷,這三部戲卻總與我寫心中所想的十大經典槍戰有出入。突然想到《決戰中的較量》那場斯大林格勒神槍手和德國狙擊校長的單挑,將歷史上這場最傳奇的單兵狙擊對決精彩還原,繼而引伸到了《生死狙擊》,就是他了。 《生死狙擊》雖然口碑不佳,但把冷狙擊的戰術「白熱化了」,而且場面賞心閱目。綜合了《決戰中的較量》那種純技術、智力和耐心的較量,以及吳氏的暴力美學風格,讓我門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到了狙擊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