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定要帶孩子看的5部動畫短片是哪幾部
一定要帶孩子看的5部動畫短片如下:
第一部、《失物招領Lou》
關鍵詞:欺凌
2017年豆瓣評分最高短片,只有7分鍾,卻觸動了無數人。全片沒有一句台詞,卻生動講述了一個孩子救贖和被救贖的指族故事。短短幾分鍾的故事,從被霸凌、迷失、霸凌別人,到強迫求和、得到原諒、直面內心。可愛又童趣的方式,卻讓人得到治癒。
第二部、《狐狸與鯨》
關鍵詞:探尋
10分鍾的短片,治癒心靈,直擊靈魂。也許每一次探尋都會漫長又未知,結果也不一定如意。但當你撐起小小骨架寬橋船啟航的瞬間,一切都有它的意義。
第三部、《貓的集會》
關鍵詞:樂觀
主人無意多次踩到貓咪尾巴,代表生活中各種不順,與其糾結於過去的不順心,不如拋下煩心,享受身邊的簡單快樂。
第四部、《蠢蠢的死法》唯巧弊
關鍵詞:兒童安全教育
「這個短片很多人看得不舒服,不舒服就對了,這就起到了安全教育的作用。其實裡面這些行為真的有人做,每一個都能找到新聞,不少是小孩子。」給孩子做安全教育,可以試試給他看這部短片。
第五部 、《父親和女兒》
關鍵詞:親情
那個等了一輩子的擁抱,她等到了。即使這是在天堂相擁。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是悄悄發生的教育。每一次觸動都是一顆種子,悄悄落地,悄悄開花。
㈡ 一部獲得了全世界102個獎項的動畫短片
出自《人性(雇傭人生)》。
相關介紹:
《人性》又名《雇傭人生》,故事講述了清晨七點一刻,鬧鍾大作,禿頭的中年男人極不情願地按掉鬧鈴,頗顯疲憊地起身洗漱。他的房間頗為奇怪,無論是地燈、梳妝台、餐桌、椅子還是衣架,都由人來擔任。
這些人面無表情,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男子穿好衣服出門,並雇了一個人力計程車趕赴單位。在這個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來完成。
(2)全片沒有台詞的動畫電影擴展閱讀
《雇傭人生》是一部探討社會與人性的短片,全片沒有一句台詞,卻讓觀者震動、反思。這是一部充滿爭議的短片,有人看到陰暗與冰冷——在高度分工的機械化社會,個人渺小如工具;也有人看到超脫與淡然去掉所謂的標簽與帽子,身處不同位置的人本質並沒有什麼不同。短短6分多鍾,道盡人生真相。
影片上映就包攬了2009年度ANIMA-科多巴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安納西國際動畫節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利爾達拉美電影節最佳短片獎,已在全世界獲得102個獎項。
該片以獨特的視角解讀了社會與人性的本質,既深刻又犀利,在全世界擁躉無數。國內各大視頻網站關於短片的鏈接點擊量,仍保持飛速上升勢頭。它同時是一部充滿爭議的短片,同樣的情節,有人看到陰暗和冷漠,也有人感知超脫與淡然。
㈢ 之前CCTV6放過一步基本沒有台詞的動畫片,大概的劇情是裡面有一個老太太和一隻狗,他家門口經常有一列火車
美麗城三重奏 法國經典動畫片
㈣ 一部國外動畫電影,只有兩個男的,沒有對白,但是行動都是有聲音的,人事物都是真實的
瘋狂約會美麗都
◎片 名 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年 代 2003
◎國 家 法國/比利時/加拿大
◎類 別 動畫/喜劇
◎語 言 法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IMDB評分 7.7/10 (9,013 votes)
◎IMDB鏈接
◎文件格式 HDRIP-RMVB
◎片 長 80 Min
◎導 演 西維亞·喬邁 Sylvain Chomet
◎主 演 邁克爾·科什多 Michèle Caucheteux 吉恩-克勞德·東達 Jean-Claude Donda 米切爾·羅賓 Michel Robin Monica Viegas
◎簡 介
劇情簡介:
失去雙親的查賓自少與年老的蘇沙婆婆相依為命,每天鬱郁不歡,唯一興趣就只有兩個輪子的單車。蘇沙婆婆決心栽培查賓,日子有功,查賓由小胖子鍛煉成精鋼型運動健將。不過,奸人當道,法國黑手黨為控制賽果,竟然派出黑衣人綁架查賓,阻止他出賽。蘇沙婆婆聯同小狗Bruno,以及曾經人見人愛,今日鉛華盡洗的『美麗都3重奏』齊歡唱加入拯救行動,對抗黑手黨。
好萊塢一向是動畫重鎮,但歐洲動畫又是另一番風味。來自法國的《瘋狂約會美麗都》,雖然角色造型和設定不及迪士尼動畫般討好,但講到人情味卻毫不輸蝕,難怪會被喻為「法國版《海底總動員》」。
《瘋》片以小子冠軍仔及其相依為命的婆婆為主線,夢想參加環法單車賽的他被黑手黨綁架,婆婆便攀山涉水拯救乖孫,情節恍似《海》片中小丑魚父親千方百計追尋失蹤的兒子。該片角色造型誇張,色彩運用亦刻意配合片中的50年代懷舊背景主題,同時又用上大量數碼技術來營造立體效果,令單車比賽中的群情洶涌場面更具看頭,不過全片不足十句對白,全靠角色間的動作和場面交代劇情,盡顯導演蕭凡蘇美(Sylvain Chomet)的功力,更剛獲紐約影評人組織大獎選為今年最佳動畫。
[幕後創作]
《瘋狂約會美麗都》中的『美麗都』(Belleville)雖然沒有點名說是美國,但從片中的一些蛛絲馬跡,觀眾不難發現『美麗都』其影射的是美國。當Champion的外婆乘船來到『美麗都』時,碼頭有一個類似自由神像的雕像;黑幫手下拍照留念,背景是山上寫著「HOLLYFOOD』,顯示是影射荷李活 (HOLLYWOOD)。自由神像和荷李活都是美國向外輸出的文化象徵,換言之,動畫中的『美麗都』的生活就是Sylvain Chomet眼中的美國社會。
『美麗都』很多人都是胖胖的,其中一個路人穿著一件『I BIG』(我愛大)T-shirt,這其實是模仿美國人穿著的『I NY』(我愛紐約)T-shirt。『美麗都』胖胖的人,一方面是反映Sylvain Chomet眼中的美國人很多都體胖;另一方面,加上『I BIG』,令人想起Michael Moore對美國社會『乜都要大』的諷刺,直指美國人自我膨脹。中文譯名中的『瘋狂』,可以說是Sylvain Chomet對美國社會的印象。片中當『美麗都三人組』抓青蛙當晚餐時,隨手丟個手榴彈把青蛙炸上半空;筆者認為這種獨狂是一種黑色幽默,諷刺美國的處事手法滿是暴力。另一方面,動畫中的黑幫雖然來自法國,但他們的黑色西裝,讓人聯想美國電影中的黑幫(如《Some Like It Hot》)和特警(如《Men In Black》),不論Sylvain Chomet是藉助哪一種原型,都可以產生一種借法諷美的效果。動畫中的黑幫崇尚暴力,以武力解決一切,例如在地下賭場槍殺不能完成賽事的單車手,是一種把人『物化』的行為,都不無諷刺美國之意。
好萊塢電影般都會把本國的人描繪成英雄人物,把外國人——尤其是亞洲人——描繪成反派和恐怖分子,充斥著大美國主義 (American-Chauvinism)。《瘋狂約會美麗都》的導演Sylvain Chomet雖然是法國人,但動畫中卻沒有充斥著大法國主義(French-Chauvinism)。相反,動畫中的反派黑幫首領卻是法國人,明顯和很多美國荷李活商業電影中把本國人描繪成必然的正派不同。另一方面,荷李活電影中的女性很多時都是被邊緣化或淪為花瓶的,她們主要的『功用』是滿足男性,如瑪麗蓮.夢露以一個Dumb Blonde的形態出現。《瘋狂約會美麗都》沖著這個美國文化的性別定位,片中英雄人物是Champion的婆婆和『美麗都三人組』,後者是美國1930至1940年代的女性形象,但她們卻不是花瓶,在電影中占據主導(active)的角色。筆者以為,這是藉著美國文化的表象,諷刺荷李活電影的父權意識形態(patriarchal ideology)。
[創作手法]
創作手法方面,《瘋狂約會美麗都》亦和美國主流動畫很不同。在迪士尼和華納動畫中,大部分(《Finding Nemo》除外)一開始就刻意營造一個美麗的幻想世界。《瘋狂約會美麗都》有點像《Finding Nemo》,一開始已營造了一個不完滿的環境:《Finding Nemo》的Nemo的母親早已死亡,而且有先天缺憾,有一邊魚鰭發育不健全;《瘋狂約會美麗都》的Champion父母雙亡,而且有自閉症,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婆則有長短腳,他的狗Bruno則是『棄嬰』。《瘋狂約會美麗都》開首已營造了一個『兒童不宜』的世界,和美國大部分動畫的『凈化』世界不同。另一方面,當美國動畫極力追求視覺感官,透過3D動畫吸引觀眾,《瘋狂約會美麗都》卻反其道而行,以簡單的線條勾勒人物,全片對白極少,彷彿向觀眾說明,除了大量輸出的美國文化外,觀眾還可以有另其他選擇。
㈤ 基本上一句台詞都沒有的《貓和老鼠》在人們心中為何是經典
《貓和老鼠》可以說是陪伴幾代人成長的動畫片,它之所以經典可以說是因為它的深入人心,每當提起童年動畫片,腦海中肯定有《貓和老鼠》的身影。我對《貓和老鼠》最深的印象還是它的蘭州方言版,語言詼諧有趣,自帶方言版的搞笑,劇情也簡單有趣,容易記憶。該部動畫片傳播范圍廣,也被翻譯成幾種不同的語言,接受人群多,也就更廣為人知,因此它也就越經典。
《貓和老鼠》中湯姆和傑克可以說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之間的爭斗有趣搞笑,而且對白也不是一味以搞笑為主,其中也有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這部影片的豆瓣評分也很高,且它一直未被超越,更奠定了它經典的地位。該部動畫片是我們童年深處的回憶,也是我們對過去的一種回憶。我還記得每當我回想起《貓和老鼠》時,蘭州方言搞笑版就會回想起,是一段我難以忘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