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D電影的製作原理是什麼
3D電影的製作原理主要依賴於人的雙眼視差,通過模擬人眼觀察景物的方式,來實現立體效果。
具體而言,拍攝時使用兩台並列的電影攝影機,分別模擬左右眼視角,同步拍攝出帶有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在放映時,將這兩條畫面分別裝入左、右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裝上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左、右眼只能分別看到左、右畫面,大腦會將這兩個畫面融合,從而產生立體感。
傳統的膠片3D電影中,紅藍分色技術和線偏振光分光技術是最常見的方法。紅藍分色技術的優點在於兼容性好,但容易產生重影,畫面穩定性差。線偏振光技術雖然色彩稍好,但長時間觀看仍會感到疲勞。
IMAX 3D則利用了更先進的偏振光分光原理,使用的70毫米15齒孔膠片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的10倍,視野更寬廣,視覺效果極佳。但其製作和放映成本極高,需要專門的70毫米15齒孔設備,且放映場地要求較大,不適合普通商業影院推廣。
隨著技術進步,IMAX 3D也正逐漸向數字化轉型,推出IMAX數字立體放映機,但高昂的成本依然是推廣的一大障礙。
總的來說,3D電影通過模擬人眼的雙視角差異,藉助偏振鏡和特製眼鏡,實現了立體視覺效果,給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