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弱視孩子看不了3d電影
兩眼的視力要相近,才能把通過特殊處理的畫面或佩戴特殊眼鏡形成的影像畫面,在腦部重新組合成清晰有深度的畫面。
弱視可導致立體視消失,立體視功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眼睛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立體視覺會逐漸發育完善。沒有立體視功能,看事物是判斷不準的。
有一部分弱視的患者是單眼弱視,而且很難被發現,一旦發現已經錯過的弱視傳統治療時期。有的小患者走路跌跌撞撞,推測這個孩子很有可能有弱視或斜視,所以他跌跌撞撞,因為他沒有立體視。
視力的發育是有過程的,包括立體視的發育也是有過程的,到六個月的時候,初步的立體視就建立了。到一歲,兩歲,三歲,七歲,立體視會越來越好,立體視是逐漸建立的。
如果生下來就有弱視,立體視也不會發育,看的世界是一個平面。視力在發育,我們立體視也是在發育。立體視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使看東西時有深、遠、近的感知。比如,下樓梯,沒有空間感就要摔跟頭,弱視患者不知道這個梯子是高還是低。
弱視是兒童的高發病,雖然兒童的雙眼結構正常,但是各項功能卻有待發育完成。兒童弱視在出現初期症狀時,就應該接受正規的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貳』 兒童能看3d電影嗎
自從電影《阿凡達》放映以來,各種3D電影紛紛出籠。3D電影劇情往往驚險、刺激,觀看時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獲得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青睞。尤其是3D 電影已經進入了電視、家庭影院,更是掀起了觀看的熱潮。在觀看後興奮之餘,不少人還是擔心:看3D電影有沒有害處?尤其是家長更是擔心對小孩眼睛的影響。 利:對白領有減壓作用其實自從3D電影問世以來,對其利弊則是眾說紛紜。3D電影拍攝的原理就是模擬人雙眼視物的情況而拍攝,再回放出來。人雙眼視物時是有立體感的,這就是立體視覺,一般電影只有平面感覺(2D影像),3D電影則是可看到三維空間。也就是說,當人的立體視覺功能正常,他在戴上專用眼鏡觀看3D電影時,就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應該說,一般健康的成人適度看3D電影對眼睛是沒有壞處的。所謂3D影像,是比一般常見的平面二維影像(2D影像)增加了遠近區別,也就是增加了一個維度,才成為三維立體影像(3D影像)的。所以人們在看3D影像的時候,需要不斷通過眼肌張弛,調節晶狀體,使得自己能夠看清遠近不同距離的圖像。而這個視覺焦距調整的過程,就起到了恢復晶狀體調節功能的鍛煉作用。所以適度觀看3D電影,除感官會受到強烈刺激、讓精神減壓之外,還可以訓練眼部肌肉運動,使得長時間焦距固定在某個距離的眼睛得到放鬆。所以看3D電影對一些長期伏案、從事近距離工作的白領,能起到比較好的舒緩作用。
奇:看不到立體效果可能有眼疾有傳言看3D電影會導致斜視、弱視,目前無證據支持此說法。反倒可以從觀看效果,發現眼病的蛛絲馬跡。如果你看3D電影時並沒有同步感受到旁人奇妙的感覺,那就要注意自己的眼睛是否有毛病、缺乏立體視覺功能,如斜視、弱視、屈光明顯參差,甚至是眼底病(單眼的視神經萎縮、黃斑病變等)。因為3D 電影真正享受的前提是必須雙眼視覺正常或大致相同。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雙眼屈光度超過250度以上,明顯斜視等看3D電影是沒有立體效果的,反而由於畫面不清晰,而感到視疲勞、眼睛難受。 弊:學齡前孩子不宜多看但是對小孩看3D電影還是要慎重。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由於雙眼單視,融合,立體視能力還在發育階段,更不宜多看。 不正確觀看3D電影,對眼睛是有損害的。因為需要雙眼不斷調節融合,如果一個人眼睛調節融合功能差,那他看3D電影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甚至有頭暈目眩感。老年人、高度近視患者的調節力相對較弱,連續觀看都不好,如果是在家觀看的,以觀看一小時休息一下較好。如果連續觀看,眼睛不能耐受長時間的調焦,會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嘔吐,此時應停下不再看,如果經過眼睛休息,頭痛、眼痛仍然不能緩解的,應立即到眼科就診。 有屈光不正的人觀看3D電影也比較麻煩,因為除了要戴上3D電影的專用的紅綠眼鏡外,還要架上自己的眼鏡,因此在觀看時會比較不自在,除非你先戴上接觸眼鏡(隱形眼鏡)。 青光眼患者以及可疑青光眼者不宜看3D電影,因為情緒激動、黑暗環境容易引起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處理不及時會失明。由於畫面逼真刺激,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不宜看3D電影。 天天樂源育兒網小編:相信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