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3D、4D、有區別么一共有多少D
3D和4D主要區別是4D多了場景觸覺!而3D只有視角上的感受!簡單的例子,一個主角由高空跳下時,空間溫度的變化,3D就無法體驗出來了,而4D通過溫度調節裝置就能把真實的空氣變化模擬出來,去到5D就能能連味道都能模擬出來,例如主角在吃大餐,觀眾也能聞到菜的味道!
2. 四D電影和3d電影有什麼區別呀!
一、定義:
1.4d電影:
4D電影(或四維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和周圍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但不是幾何意義上的四維空間。
2.3d電影:
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二、特點:
1.4d電影:
將震動、吹風、噴水、煙霧、氣泡、氣味、布景和人物表演等效果模擬引入3D電影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些現場特技效果和劇情緊密結合,加上影院椅子的特殊裝備,營造一種與影片內容相一致的環境。
2.3d電影:
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2)電影原版3d和4d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4D電影,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結合的產物。隨著三維軟體在國內越來越廣泛的應用,4D電影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運用三維軟體製作立體電影有其獨特的優勢,如三維場景本身就具有立體特性,與立體成像相關的各種參數非常容易在軟體環境中調節等。
4D影院最早出現在美國,如著名的蜘蛛俠、飛躍加州、T2等項目,都廣泛採用了4D電影的形式。隨著三維軟體廣泛運用於立體電影的製作,4D電影在國內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畫面效果和現場特技的製作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4d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3d電影
3. 電影3d跟4d有什麼區別
電影3D和4D的區別
一、基本概念
電影3D是指通過特殊技術製作的三維立體電影,觀影時觀眾需佩戴3D眼鏡,以感受電影中的人物、場景、物體更加立體、逼真。而電影4D電影是在3D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觀眾的觀影體驗,增加了動態的環境特效,如座椅震動、噴水霧等,使觀眾除了視覺之外還能感受到觸覺、聽覺等多維度的刺激。
二、技術差異
電影3D主要側重於視覺效果的立體呈現,通過左右眼接收到的不同畫面結合,產生立體影像。而電影4D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更多互動元素和特效,如模擬風、雨、雷、電等環境效果,以及座椅的動感設計,使得觀影過程更加生動真實。此外,4D電影還可能包含互動劇情選擇等,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有更多參與感。
三、觀影體驗對比
觀看3D電影時,觀眾可以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畫面更加生動逼真。而觀看4D電影時,除了視覺上的沖擊,觀眾還能感受到更為真實的場景模擬效果,如座椅的震動和環境的特效等,使得觀影體驗更加豐富多元。
四、發展與應用
目前,3D電影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影類型中。而4D電影技術作為新興技術,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4D電影可能會帶來更多新的互動體驗和特效,為觀眾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觀影感受。
綜上所述,電影3D和4D在技術應用、觀影體驗上有所區別。3D電影注重立體視覺效果,而4D電影則追求多維度的感官刺激和互動體驗。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這兩種電影形式將共同發展,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觀影體驗。
4. 3D、4D、5D電影有什麼區別啊
1、概念
3D立體影院是在普通投影數字電影基礎上,在片源製作時,片源畫面使用左右眼錯位2路顯示,每通道投影畫面使用2台投影機投射相關畫面,通過偏振鏡片與偏振眼鏡,片源左右眼畫面分別對映投射到觀眾左右眼球,從而產生立體臨場效果。
4D動感影院——是相對3D立體影院而言的,是在3D立體影院基礎上,加上觀眾周邊環境的各種特效和專業動感座椅。
5D電影包含了4D影院的所有功能,利用座椅特效和環境特效,以超現實的視覺感受配以特殊的、刺激性的效果同步表現,以模擬的場景與特別的機關設置來模仿實際發生的事件。
2、觀影體驗
3D電影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4D電影(或四維電影)是悉睜悶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和周圍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但不是幾何意義上的四維空間。是將震動、吹風、噴水、煙霧、氣泡、氣味、布景和人物表演等效果模擬引入3D電影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
這些現場特技效果和劇情緊密結合,加上影院椅子的特殊裝備,營造一種與影片內容相一致的環境,讓觀眾通過視覺、嗅覺、聽覺和觸覺多重身體感官體驗電影帶來的全新娛樂效果,身臨其境,驚險、緊張刺激。
5D電影是在3D立體效果的基礎上增加動感座椅,環境特效,讓觀眾的聽覺、視覺、觸覺達到最強大的逼真感,如同置身於影片中。
(4)電影原版3d和4d擴展閱讀: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之後從RealD三維等技術發展、阿凡達等電影流行之後,立體影片才進一步被廣泛早態推廣。
有一名澳大利亞導演宣稱,1936年納粹德國時期已經成功拍攝兩部三維電影。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睜彎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54年03月05日,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
大衛·斯萊德(DavidSlade)執導的《暮光之城3:月食》已於2010年6月30日上映。影片採用3DIMAX技術。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繼續圍繞女主角與吸血鬼愛人以及狼人之間展開,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後,她還將面臨新的吸血鬼軍團的挑釁。據悉,隨著《暮光之城》的人氣爆炸,系列電影的投資規模亦越來越大,特效水準也將大幅度提高。
3D電影在國內大范圍上映實際始於2008年的《地心歷險記》。近在咫尺的細微生物、呼嘯而過的珍奇異獸、過山車般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100元的高昂票價和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讓該片在有限的80塊3D銀幕放映27周,票房達6700萬元,平均每塊銀幕票房80萬元。
以票房3.2億元的《赤壁》(上)為例,它在3600塊銀幕放映合每塊銀幕票房8萬多元。比較兩部影片,3D電影平均銀幕票房數是普通影片的10倍!「賣一部電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設備的投入」,堪稱奇跡。